治疗心包炎的穿刺疗法
治疗心包炎的穿刺疗法
心包炎伴有大量渗液或有心包填塞症状者,可施行心包穿刺术抽搐液减压。穿刺前应先做超声波检查,了解进针途径及刺入心包处的积液层厚度。
穿刺部位有:
①常于左第五肋间,心浊音界内侧1~2cm处(或在尖搏动以外1~2cm处进针),穿刺针应向内、向后推进,指向脊柱,病人取坐位;
②于胸骨剑突与左肋缘形成的角度处刺入,针尖向上、略向后,紧贴胸骨后推进,病人取半坐位;
③对疑有右侧或后侧包裹性积液者,可考虑选用右第4肋间胸骨缘处垂直刺入或于右背部第7或8肋间肩胛中线处穿刺,为避免刺入心肌,穿刺时可将心电图机的胸前导联连接在穿刺针上。在心电图示波器及心脏B超监测下穿刺,如针尖触及心室肌则ST段抬高但必须严密检查绝缘是否可靠,以免病人触电。另外,使用“有孔超声探头”,穿刺针经由探头孔刺入,在超声波监测下进行穿刺、可观察穿刺针尖在积液腔中的位置以及移动情况,使用完全可靠。
萎缩性心包炎怎么治疗
一、急性心包炎治疗
应针对病因治疗,例如结核性者必须用抗结核药治疗,化脓性者要选用有效的抗菌素治疗。对心包炎本身的治疗包括:(1)一般治疗:休息、止痛、可服用阿司匹林或消炎药。胸痛严重过者可用强的松30-40mg/日,5-7天后渐渐减量,共同2-3周,不但可迅速改善症状,还可加速新报积液吸收。(2)心包穿刺和手术治疗:心包积液引起心包填塞时应行心包穿刺放液。心包穿刺无效可行心包切开引流或心包切除术。
二、慢性心包炎治疗
一旦确诊疾病后,应及早作心包剥离术或心包松解术,接触对心脏的压迫。如仍有心包感染,在基本控制之后仍应及早手术,延误较久一方面使手术难度增大,心包剥离不彻底,另一方面可能造成心肌广泛的纤维化,从而使手术后效果不理想。
心包疾病的检查技术
首先慢性心包积液可以由急性心包炎由于病情恶化发展而来。如果积液量较多,并且形成时间较短。那么此时患者会出现气短、脉压差小、颈静脉怒张、心界扩大、奇脉,病情较重者会出现肝大、腹水的现象,在X射线心脏检查及超声检查中可以证实存在大量的心包积液。如果是结核性心包炎、肿瘤转移心包及粘液性水肿则常有大量的心包积液。经过穿刺心包液体,检查其内部的性质,对病因诊断帮助较大。
在进行心包检查技术心包穿刺术指南指出主动脉夹层伴心包积血是心包穿刺的禁忌证,一旦出现该类病人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该指南建议应尽可能的在心导管室X线以及心电图的监视下做心包的穿刺检查,并且建议采用剑突下径路,该做法以防损伤胸膜、冠状动脉以及乳内动脉。那么急性的心脏压塞是为了争取时间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心包穿刺引流。在每次抽液量不应超过1L,以防急性右室扩张。
还有细菌引起的细菌性心包炎以及化脓性心包炎,该病大多数病因源于身体上出现其它部位的感染或是出现败血症,一旦怀疑或是确诊细菌性心包炎则应立即进行心包穿刺以及送验。结核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在诊断上主要依据的是心包液或是组织中找到的分枝杆菌和有干酪样肉芽肿。以上就是对心包疾病的介绍,祝您生活愉快。
心包炎手术前后的保健方法
心包炎的心前区疼痛主要见于炎症变化的纤维蛋白渗出阶段。心包的脏层和壁层内表面无痛觉神经,在第五或第六肋间水平以下的壁层外表面有膈神经的痛觉纤维分布,因此当病变蔓延到这部分心包或附近的胸膜、纵隔或膈时,才出现疼痛。心前区疼痛常于体位改变、深呼吸、咳嗽、吞咽、卧位尤其当抬腿或左侧卧位时加剧,坐位或前倾位时减轻。疼痛通常局限于胸骨下或心前区,常放射到左肩、背部、颈部或上腹部,偶向下颌,左前臂和手放射。右侧斜方肌嵴的疼痛系心包炎的特有症状,但不常见。有的心包炎疼痛较明显,如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有的则轻微或完全无痛,如结核性和尿毒症性心包炎。
药物治疗心包炎时,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心包穿刺术既用于诊断,又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可以帮助明确心包积液性质及病原,又在大量心包积液时能解除心包填塞症状,在化脓性、结核性或癌性积液时,可向心包腔内注入药物。
1)心包穿刺术的术前准备:协助医师做超声波检查,确定积液的多少,并可指导选择穿刺进针的部位、深浅和方向;向病人做好解释,争取病人合作,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术前准备好各种试管(包括培养皿及酒精灯等),以便留取标本送检,并做好抢救物品的准备。
2)术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操作,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并将穿刺针尾部与心电监护胸前导联连接,如穿刺针触及心肌,心电示波可出现st段上抬,这时可后撤少许穿刺针。
3)术后密切观察病人面色、表情、呼吸,嘱病人平卧位或半卧位休息4~6小时,每小时测血压l次,直至平稳。进行连续心电监护,密切注意心率、心律变化,并给予氧气吸入,详细记录病人尿量及脉搏(有无奇脉)情况。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天,以预防感染。
4)心包炎病人的机体抵抗力减弱,应注意充分休息,加强营养。
5)继续进行药物治疗,教会病人如何正确服药及观察疗效、副作用。
6)大多数心包炎可以治愈。结核性心包炎病程较长,鼓励病人坚持治疗,而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则易复发,部分病人可演变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缩窄心包炎怎么治疗
不同性质的心包炎的患者,在临床上我们给予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具体到心包炎患者的身体之上,我们想要提高临床护理效果的话,还需要患者做一些疾病的检查工作,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我们临床治疗心包炎患者的效果。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以结核性心包炎最常见。
(二)临床表现:症状:早期为劳累后呼吸困难,随着腹水的出现或胸腔积液休息时也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端坐呼吸。体征: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心率快,心音减低,可触及奇脉,可有心包叩击音及心脏受压体循环淤血的体征。
(三)治疗要点:主要为心包剥离术。
一、 心包炎病人的护理
(一)护理诊断: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淤血、肺或支气管受压有关;疼痛 与心包炎症有关。
心包炎的患者到底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治疗还需要知道患者的具体发病因素,因为不同性质的心包炎的患者在临床上的具体表现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我们随时的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随时的给予患者治疗。
心包炎应该注意什么
一、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吸氧,胸痛明显者可给予镇痛剂,必要时可使用可待因或杜冷丁。加强支持疗法。
二、病因治疗结核性心包炎给予抗痨治疗,用药方法及疗程与结核性胸膜炎相同,也可加用强的松每日15-30mg,以促进渗液的吸收减少粘连。风湿性者应加强抗风湿治疗。非特异性心包炎,一般对症治疗,症状较重者可考虑给予皮质激素治疗,化脓性心包炎除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外,在治疗过程中应反复抽脓,或通过套管针向心包腔内安置细塑料导管引流,必要时还可向心包腔内注入抗菌药物。如疗效不佳,仍应尽早施行心包腔切开引流术,及时控制感染,防止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尿毒症性心包炎则应加强透析疗法或腹膜透析改善尿毒症,同时可服用消炎痛25-50mg,每日2-3次,放射损伤性心包炎可给予强的松10mg口服,每日3-4次,停药前应逐渐减量,以防复发。
三、解除心包填塞大量渗液或有心包填塞症状者,可施行心包穿刺术抽搐液减压。穿刺前应先作超声波检查,了解进针途径及刺入心包处的积液层厚度,穿刺部位有:①常于左第五肋间,心浊音界内侧约1-2厘米处,(或在尖搏动以外1-2cm处进针)穿刺针应向内、向后推进,指向脊柱,病人取坐位;②或于胸骨剑突与左肋缘形成的角度处刺入,针尖向上、略向后,紧贴胸骨后推进,病人取半坐位;③对疑有右侧或后侧包裹性积液者,可考虑选用右第4肋间胸骨缘处垂直刺入或于右背部第7或8肋间肩胛中线处穿刺,为避免刺入心肌,穿刺时可将心电图机的胸前导联连接在穿刺针上。在心电图示波器及心脏B超监测下穿刺,如针尖触及心室肌则ST段抬高但必须严密检查绝缘是否可靠,以免病人触电,另有使用“有孔超声探头”,穿刺针经由探头孔刺入,在超声波监测下进行穿刺、可观察穿刺针尖在积液腔中的位置以及移动情况,使用完全可靠。
心包穿刺术手术相关介绍
一、手术注意事项
常用穿刺部位有两个。
(1)心前区穿刺点 于左侧第5肋间隙,心浊音界左缘向内1~2cm处,沿第6肋上缘向内向后指向脊柱进针。此部位操作技术较胸骨下穿刺点的难度小,但不适于化脓性心包炎或渗出液体较少的心包炎穿刺。
(2)胸骨下穿刺点 取左侧肋弓角作为胸骨下穿刺点,穿刺针与腹壁角度为30o~450,针刺向上、后、内,达心包腔底部;针头边进边吸,至吸出液体时即停止前进。
穿经结构
(1)心前区穿刺点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和胸大肌、肋间外韧带、肋间内肌、胸内筋膜;纤维性心包及壁层心包,进入心包腔。进针深度成人约2~3cm。
(2)胸骨下穿刺点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和腹直肌、膈肌胸肋部、膈筋膜、纤维性心包及壁层心包,进入心包腔。进针深度成人约3~5cm。
二、进针技术与失误防范
(1)掌握好穿刺方向及进针深度。
(2)进针速度要慢,当有进入心包腔的感觉后即回抽有无液体,如未见液体,针头亦无心脏搏动感时尚可缓缓边进边抽。若针头有心脏搏动感应立即将针头稍后退,换另一方向抽取,避免损伤心及心的血管。
(3)抽液速度宜缓慢,首次抽液量以100m1左右为宜,以后每次抽液300~500ml,避免抽液过多导致心急性扩张。助手应注意随时夹闭胶管,防止空气进入心包腔。
(4)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脉搏、面色、心律、心率变化,如有虚脱等情况,应立即停止穿刺,将病人置于平卧位,并给予适当处理。
(5)术后静卧,24小时内严密观察脉搏、呼吸及血医情况。心电图或心电示波监护下进行心包弃刺。
小编在这里介绍了这么多和心包穿刺术有关的一些情况,我们要真正的去了解一下这个手术。我们希望你们能够用得上,我们在这里希望你们能够用得上,我们心态必须要好,我们一般动了手术对自己身体是不好的,所以要好好呵护。
急性心包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一、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吸氧,胸痛明显者可给予镇痛剂,必要时可使用可待因或杜冷丁。加强支持疗法。
二、病因治疗:结核性心包炎给予抗痨治疗,用药方法及疗程与结核性胸膜炎相同,也可加用强的松每日15-30mg,以促进渗液的吸收减少粘连。风湿性者应加强抗风湿治疗。
三、解除心包填塞:大量渗液或有心包填塞症状者,可施行心包穿刺术抽搐液减压。
创伤性心包炎怎么办
应针对病因治疗,例如结核性者必须用抗结核药治疗,化脓性者要选用有效的抗菌素治疗。对心包炎本身的治疗包括:
(1)一般治疗:休息、止痛、可服用阿司匹林或消炎药。胸痛严重过者可用强的松30-40mg/日,5-7天后渐渐减量,共同2-3周,不但可迅速改善症状,还可加速新报积液吸收。
(2)心包穿刺和手术治疗:心包积液引起心包填塞时应行心包穿刺放液。心包穿刺无效可行心包切开引流或心包切除术。
防大于治,那么心包炎如何预防呢?临床上对本病的预防主要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结核病、风湿热、败血症等。同时应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慎起居,节饮食、调理情志。
治疗心包炎民间的偏方:
(1)山楂桃仁露:新鲜山楂1000克,桃仁100克,蜂蜜250克,将山楂、桃仁、蜂蜜一起煎熬成汤药,再冷却凝结成露,每次1小匙,每日1次,3个月为1个疗程。可活血化淤。适用于心包炎。
(2)鸟豆鲤鱼汤:乌豆30克,鲤鱼1尾,将乌豆洗净后,塞入鱼腹中,再加水煮成浓汤即可,每日1次。活血化淤,利尿消肿。适用于心包炎。
患上心包炎的人是这样的,会感觉胸痛、呼吸困难、肝大、面色苍白,一般诱发原因是细菌感染、尿毒症、外伤等等。所以在看完上述治疗方法后,我们需要做的是日常注意护理,从根源上预防心包炎发作。
心包炎是怎么回事
心包炎是指心包因细菌、病毒、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而发生急性炎性反应和渗液,以及心包粘连、增厚、缩窄、钙化等慢性病变。临床上主要有急性心包炎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有发热、盗汗、咳嗽、咽痛或呕吐、腹泻等症状。心包渗出大量积液可发生急性心包填塞症状。患者胸痛、呼吸困难、发绀、面色苍白,甚至休克。还可有腹水、肝大等症状。
治疗原则为:治疗原发病改善症状,解除循环障碍。
目前关于本病的治疗仍以对原发病的治疗为主。必要时可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如胸痛者可给予止痛药等。若心包积液量大者可行心包穿刺术等。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吸氧,胸痛明显者可给予镇痛剂,必要时可使用可待因或杜冷丁,加强支持疗法。
2.病因治疗
结核性心包炎给予抗结核治疗,用药方法及疗程与结核性胸膜炎相同,也可加用强的松,以促进渗液的吸收减少粘连。风湿性者应加强抗风湿治疗。
心包炎这种疾病并不可怕,希望患者朋友们以平常心去看待。心包炎的的患者也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饮食特点,以后的饮食应该清淡,禁烟禁酒。避免情感的过大起伏,情感的波动过大对心脏不好。最后,希望患者能早日稳定病情,摆脱此病痛。
心包炎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吸氧,胸痛明显者可给予镇痛剂,必要时可使用可待因或杜冷丁。加强支持疗法。
2、病因治疗
结核性心包炎给予抗痨治疗,用药方法及疗程与结核性胸膜炎相同,也可加用强的松每日15-30mg,以促进渗液的吸收减少粘连。风湿性者应加强抗风湿治疗。非特异性心包炎,一般对症治疗,症状较重者可考虑给予皮质激素治疗,化脓性心包炎除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外,在治疗过程中应反复抽脓,或通过套管针向心包腔内安置细塑料导管引流,必要时还可向心包腔内注入抗菌药物。如疗效不佳,仍应尽早施行心包腔切开引流术,及时控制感染,防止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尿毒症性心包炎则应加强透析疗法或腹膜透析改善尿毒症,同时可服用消炎痛25-50mg,每日2-3次,放射损伤性心包炎可给予强的松10mg口服,每日3-4次,停药前应逐渐减量,以防复发。
3、解除心包填塞
大量渗液或有心包填塞症状者,可施行心包穿刺术抽搐液减压。穿刺前应先作超声波检查,了解进针途径及刺入心包处的积液层厚度,穿刺部位有:
①常于左第五肋间,心浊音界内侧约1-2厘米处,(或在尖搏动以外1-2cm处进针)穿刺针应向内、向后推进,指向脊柱,病人取坐位;
②或于胸骨剑突与左肋缘形成的角度处刺入,针尖向上、略向后,紧贴胸骨后推进,病人取半坐位;
③对疑有右侧或后侧包裹性积液者,可考虑选用右第4肋间胸骨缘处垂直刺入或于右背部第7或8肋间肩胛中线处穿刺,为避免刺入心肌,穿刺时可将心电图机的胸前导联连接在穿刺针上。在心电图示波器及心脏B超监测下穿刺,如针尖触及心室肌则ST段抬高但必须严密检查绝缘是否可靠,以免病人触电,另有使用“有孔超声探头”,穿刺针经由探头孔刺入,在超声波监测下进行穿刺、可观察穿刺针尖在积液腔中的位置以及移动情况,使用完全可靠。
治疗急性心包炎的方法有哪些
治疗急性心包炎的方法有哪些:
急性心包炎的治疗包括对原发疾病的病因治疗、解除心脏压塞和对症治疗医学|教育网整理。风湿性心包炎时应加强抗风湿治疗;结核性心包炎时应尽早开始抗结核治疗,并给予足够的剂量和较长的疗程,直到结核活动停止后一年左右再停药,如出现心脏压塞症状,应进行心包穿刺放液;如渗液继续产生或有心包缩窄表现,应及时作心包切除,以防止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化脓性心包炎时应选用足量对致病菌有效的抗生素,并反复心包穿刺抽脓和心包腔内注入抗生素,如疗效不著,即应及早考虑心包切开引流,如引流发现心包增厚,则可作广泛心包切除;非特异性心包炎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有效,如反复发作亦可考虑心包切除。
同时,患者宜卧床休息。胸痛时给予镇静剂,必要时使用吗啡类药物或左侧星状神经节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