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觉特点
新生儿听觉特点
1、喜欢听高调但不尖锐的声音。当环境中有尖锐的声音的时候,宝宝的头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去,或以哭吵来拒绝干扰。
2、喜欢听人特别是妈妈的声音。一般新生儿在哭闹的时候,听到妈妈的声音就会变得安静起来,转过头去看自己妈妈的脸。这可能是因为宝宝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就听惯了妈妈声音。
3、具有一定的定向能力。在新生儿醒着的时候,爸爸妈妈如果用摇铃在宝宝耳边轻轻地摇动,发出悦耳的声音,男女会转动双眼,并把头转向发出声音的方向,这就说明新生儿对声音有定向能力了。
新生儿听觉什么时候有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没有听觉,其实不然,胎儿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就开始有听力了,所以新生儿一生下来就有听力。准妈妈可以给胎儿听一些胎教音乐,当新生儿哭闹的时候给他听,可以让宝宝安静下来。
刚出处的宝宝听力虽说不如成人,但是已经非常灵敏。能够听到一些外界的声响,而且宝宝很喜欢妈妈的声音,妈妈轻声呼唤,宝宝也会有反应。所以父母平时要关注宝宝对声音的反应情况,同时要保证耳道卫生和不要随意为他掏耳朵,如发现宝宝听力有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就诊,还可以进行听力筛查,这对于及早发现新生儿听力损伤很有帮助。
新生儿听力筛查怎么做
新生儿听力筛查就是通过一种客观、简单和快速的方法,将可能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宝宝筛查出来,并进一步确诊和追踪观察。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两种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都是无创性的。我国大多数医院采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主要用于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的听力筛查。
正常耳蜗可以产生一种很轻柔的声音,经过听骨链和鼓膜传导到外耳道,并可以被检测到。如果婴儿有蜗性听力损失,就不会产生耳声发射,用耳声发射(OAE)检测就通不过。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可以反映外耳、中耳、耳蜗及蜗神经通路的功能,自动听性脑干反应通不过,说明听觉通路上可能有问题。
一般在宝宝睡眠安或静状态下,将大小合适的探头或耳罩放置在宝宝的一侧耳朵开始进行测试,做完一侧耳朵再做另外一侧耳朵。OAE或AABR通不过,都需要复筛或转诊。
新生儿听力筛查测试的项目包括:诊断性OAE,1kHz声导抗测试,短声及短纯音ABR,AERP,ASSR和骨导ABR、小儿行为测听(BOA、VRA、PA、PTA),言语检测及听觉言语发育评估等。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听觉训练 与婴儿对话训练听觉
方法:新生儿出生20天后,在婴儿清醒时,妈妈可以用温和、缓慢的语调与宝宝对话,讲故事,唱儿歌等。每天2-3次,每次5-10分钟。
目的:给婴儿听觉刺激,有助于宝宝早日开口学话,并促进母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注意:对宝宝说话时,尽量使用普通话。
新生儿听觉是什么
研究已表明,人的听觉在妈妈子宫里就已经开始形成,而发育的关键期则是在婴幼儿阶段。所以宝宝的听力开始得很早,甚至起始于胎儿期。听觉不仅使宝宝辨认周围环境中的多种声音,而且凭此掌握人类的语言,婴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听觉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新生儿听觉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喜欢听高调但不尖锐的声音。当环境中有尖锐的声音的时候,宝宝的头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去,或以哭吵来拒绝干扰。
2、喜欢听人特别是妈妈的声音。一般新生儿在哭闹的时候,听到妈妈的声音就会变得安静起来,转过头去看自己妈妈的脸。这可能是因为宝宝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就听惯了妈妈声音。
3、具有一定的定向能力。在新生儿醒着的时候,爸爸妈妈如果用摇铃在宝宝耳边轻轻地摇动,发出悦耳的声音,男女会转动双眼,并把头转向发出声音的方向,这就说明新生儿对声音有定向能力了。
新生儿听觉发育指标
以前人们认为,新生儿刚生下来都是耳聋的。但是事实上宝宝在胎儿的时候就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胎儿听觉感受器在胎儿6-7个月时就已经基本成熟,超声显像可以观察到胎儿对外界声音刺激会有眨眼的反应。那么,新生儿听觉发育指标是什么呢?
5-6个月的婴儿由于言语声的刺激,开始进入牙牙学语的初期,可以反复无意识地重复言语声对各种声音都感兴趣,会转头主动寻找声源。
7-9个月的婴儿已经可以很好地控制头颈部活动。在安静的环境中,当有人呼唤他时,会把头转向说话的人,也会直接去探寻发出声音的物体。
9-13个月的婴儿开始对自己的名字和其他感兴趣的声音作出反应,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言语声,学习简单的言语,开始学叫“爸爸”“妈妈”这样简单地词语。
1-2岁的幼儿听觉能力已经基本接近成人水平,言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进一步发展,有的已经学会了简短的句子,学会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想法。
新生儿的发育特点 新生儿的听觉
新生儿的听觉是很敏感的。为了使孩子发展听力,妈妈在喂奶或护理时,只要宝宝醒着,就要随时随地和他说话,用亲切的语声和宝宝交谈,还可以给他播放优美的音乐,摇动柔和响声的玩具,给予听觉刺激。
如何培养胎儿对声音的兴趣
胎儿的听觉发育最早,也最灵敏。实验结果表明,新生儿只选择自己母亲的录音,因为他在胎儿阶段听惯了母亲的声音。如果让新生儿母亲给自己的孩子唱“胎歌”,会发现婴儿在母亲唱歌时聚精会神。母亲之所以能用“胎歌”平息闹情绪的婴儿,是因为他早在胎儿时期便对这些曲调耳熟能详、心领神会。
更重要的是,胎儿在母腹内长期听某种声音,不仅可以使胎儿对声音有良好的反应,促进胎儿听觉的发育,而且可以影响他出生后对声音的兴趣。为了证实这种看法,国外研究人员在进一步的试验中,让16位孕妇在临产前一个半月,每天两次朗诵一首诗,待婴儿出世之后妈妈就对他们朗诵同一首诗和另一种韵律的诗,并观察他们吮吸奶头的情况。结果发现,婴儿听到胎儿阶段就听熟的诗,吮吸奶头的速度就快,而听另一种韵律的诗时吮吸奶头的速度就慢。这说明,婴儿对某种声音的兴趣,在胎儿阶段就训练有素,胎儿对声音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但是,有些人认为胎儿听不到声音,更不会对声音发生兴趣,这是很大的误会,表明他们对胎儿听觉发育的情况和特点很不了解。而忽视胎儿的听觉发育和听觉能力,不利于胎教。
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回事
新生儿听力损伤的发病率约为1~3‰,是新生儿可筛查的几种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是指使用客观的生理学方法对所有活产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其最终目的是尽可能地发现听损伤患儿,并且尽可能早地对其实施干预,使其言语和智力发育水平与同龄人相当,从而改善听损伤患儿在社会交往、教育和就业等方面所处的劣势地位。因此,实施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至关重要。目前,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在我国大中城市已广泛开展,2003年北京市卫生局发布《北京市0~6岁儿童听力筛查、诊断管理办法》,要求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住院期间都要进行听力筛查。从2009年6月1日起,北京市对所有本市户籍新生儿实行免费听力筛查。
目前我国常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流程中,正常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的3~7天进行初筛,在基层及农村地区,由于产妇产后住院时间较短,也有在产后24小时进行初筛;而高危新生儿在病情稳定后出院前进行初筛。未通过初筛者于产后1个月或42天左右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个月大时转诊至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诊断性检查。
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生理学检测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二者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客观、有效、快速、准确、无创性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也是早期诊断新生儿听力损伤的最有效方法。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机构采用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筛查。
耳声发射主要用于检测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其具有客观、敏感、快速、无创等特点,已成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项常规技术,常用的有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由于耳声发射受新生儿受试状态、中耳和外耳生理特性的影响,为保证筛查的通过率,筛查时间一般选在产后3~7天,新生儿处于自然熟睡或安静状态时进行,测试环境要相对安静,测试前要清洁外耳道。
由于耳声发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的初筛未通过率可达10~20%。因此未通过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并不一定说明孩子听力有问题,还有可能是因为新生儿外耳道和中耳腔可能有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滞留,它们对传入的刺激声和传出的反应信号造成衰减,导致耳声发射能量减弱或消失,造成了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假象。这种情况在剖宫产新生儿,以及产后不满3天即进行初筛的新生儿中尤为多见。随着吃奶、哭闹等带动软骨运动,可以使一部分羊水和胎性残积物排除,从而在满月或产后42天复筛时顺利通过。另外,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听力传导和神经系统发育可能不成熟,住院期间听力筛查未通过属暂时性,随身体各器官的发育,产后42天复查时听力筛查通过率会明显提高。
在对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回事认识后,进行听力筛查的时候,家长对不懂的地方,都是要进行咨询,而且进行听力筛查过程中,对宝宝各方面要进行照顾,同时听力筛查未通过后,要选择一些缓解方法,使得问题不会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