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哪些人更容易中暑
夏季哪些人更容易中暑
婴幼儿: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还不够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差,而且皮下脂肪较多,尤其是有保温作用的棕色脂肪含量较高,对散热不利。
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的萎缩和循环系统的功能衰退,散热不畅。
产妇:由于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终日呆在通风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
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炎热会使人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病人,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地转移至皮肤而在体内积蓄,便容易中暑。
感染性疾病患者: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源,令机体产热加速,并使机体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类物质进入血液,血管痉挛,对散热不利。
糖尿病患者:这种病由于糖分从尿中大量丢失而引起水和电解质的代谢紊乱,久病者常伴有心血管系统的病变和周围神经的变性,使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的反应迟钝而引起中暑。
营养不良:营养缺乏可使肾脏浓缩能力减退,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营养不良还容易反复腹泻,以致脱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容易中暑。
一些药物服用者:抗组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它们或使血管收缩,或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
为什么老人更容易中暑
日本每年因中暑而死亡的人中,65岁以上老人约占80%,而75岁以上老人占到60%。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公布研究结果说,根据模拟演算,在一定气温和湿度环境内,75岁的高龄老人与65岁的老人相比,前者的体温调节功能较低,体温上升幅度是后者的近两倍。
由于在高温环境验证体温变化会给老人带来危险,名古屋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教授平田晃正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日本和加拿大研究人员调查得出的体温数据,制作了计算气温和体温上升关系的公式,并用超级计算机进行分析。
他们发现,在气温32.5摄氏度、湿度60%的环境中待上90分钟,20多岁年轻人的体温只上升0.17摄氏度,65岁老人上升0.34摄氏度,而75岁的老人则上升0.66摄氏度,相当于65岁老人的1.9倍。
如果气温进一步提高到35摄氏度,20多岁年轻人的体温上升0.24摄氏度,65岁老人上升0.45摄氏度,75岁老人则升高0.83摄氏度。此外,在这一温度环境下,20多岁的年轻人很快就能出汗,65岁老人要15分钟后才出汗,75岁老人则要30分钟后才出汗,而且后者的出汗量很少。
研究人员指出,人靠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来控制体温,体温调节中枢统一调节皮肤内的温度传感信息和内脏、骨骼的深层温度传感信息,以保持稳定的体温。体温上升后,这一调节中枢就会发出排汗指令,从而降低体温。但是老年人感知温度的功能降低,体温超出一定水平后,出汗等体温调节功能仍然不能发挥作用,导致无法阻止体温上升。
平田晃正说:“此次研究确认了70多岁老人更容易中暑的一个原因。因此,老年人不要只靠自己的感觉,还要根据温度计等客观工具了解气温和湿度,身边的人也要多关照老人。”
冰水喝多了有什么坏处 更容易中暑
冰水喝多了会使人更容易中暑。这是因为喝冰水的时候身体的体温快速下降,而使体内的热量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排泄,大量的余热堆积在体内而使人更容易中暑。
夏季喝冷饮更容易中暑吗
为消暑大口喝冷饮,导致人体温差过大,血管骤然收缩,容易出现身体不适,也就是所谓的「中阴暑」。
预防中暑喝什么水呢
①盐开水:夏季高温出汗过多,体内盐分减少易中暑,多喝些盐开水或盐茶水,可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
②茶水:钾容易随汗水排出,而茶叶含钾较多。
③陈醋:夏季人们食欲减退,适量食醋可增加胃酸的浓度,帮助消化.
④绿豆汤:消暑清热。
⑤苦瓜:夏食苦瓜正相宜。
绿豆汤绿豆味甘、性寒,具有清热消暑、利尿消种、润喉止渴及明目降压之功效,对于中暑、咽喉炎、疮疖等有较好疗效。因此,绿豆常被民间用来当作消暑的食品。但绿豆性寒,低血压患者及正逢经期的女性不宜食用。
老是中暑是怎么回事
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中暑问题,所以在炎热的天气里自己和家人就更要注意。 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体散热不畅。
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逗留在通风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
婴幼儿的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
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易引起中暑。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大家在夏季,一定要注意多做防暑降温,多喝淡盐水,午后减少外出
一旦发现有人中暑,应该马上把患者抬到阴凉通风处,打开患者的衣领,让患者休息,用冷水、冰水湿敷患者,随后立即到医院就诊,如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合并症,甚至死亡。
哪些老人更容易中风
1、便秘的人
便秘的人肠胃功能容易紊乱、新陈代谢减缓、动脉多硬化,容易导致大便干结,造成便秘,特别是老年人。排便用力就容易使腹压升高,屏气使劲排便造成血压和颅内压也同时升高,这样就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出血发生脑中风。
2、高血压病人
研究表明,血压只要高到一定程度,都可能引发脑中风。
3、心脏病病人
有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细菌性心肌膜炎以及心脏瓣膜疾病的人,或者做过心脏手术、安装过人工心脏起搏器者,容易出现血栓,引发脑中风。
4、糖尿病病人
糖尿病病人容易出现血脂代谢紊乱,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容易出现高血压,这些都是引发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5、血液黏稠度高的人
有些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病人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过多,血液变得黏稠,很容易出现血栓,引发缺血性脑中风。
6、酗酒、吸烟的人
长期大量饮酒,每天摄入酒精的量超过60克就有可能发生脑中风。而吸烟可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与脂蛋白结合并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引发脑中风。
7、脑血管畸形的人
有些人脑血管有先天性发育畸形或先天性血管壁缺陷,可能平时没有症状,但极易患出血性脑中风。
8、过食咸食的人
吃盐太多可造成脑动脉损伤和狭窄,从而引发脑中风。
夏季哪些人很容易中暑
高温车间工人
高温车间主要包括钢铁工厂、玻璃厂、冶金、纺织、机械车间、造纸厂等。这些地方都是容易导致中暑的高温车间。在高温车间工作的工人,由于温度过高及大量的出汗,都可能发生中暑的症状。
夏季露天工作人员
建筑工人、采石工人、运输工人、地质勘探人员、野外测量人员、筑路工人等,这些成天在烈日的直接暴晒下工作的工作人员,如果不加以适当的防护,头部受到日光紫外线的大量照射,再加上日光中散发出大量的人,都会使得脑膜充血,体温中暑受到压制,人们会出现中暑的症状。
产妇
一般人都认为产妇在坐月子时应该忌风、忌凉,生怕受到风寒后而得病。因此,即使炎热的夏天,也常常把产妇的住房关得紧紧的,不轻易打开门窗,更加不允许扇风扇,吃凉的食物。这样,就容易造成产妇中暑。
老人夏天怎样防止中暑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新陈代谢会变得缓慢,细胞更替的速度也会变得缓慢,同时细胞修复的能力也会下降,所以,老人衰老的不仅是表面皮肤,而是内脏器官也在衰老,更重要的是年龄越大,肾气就会更加不足,因此,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年龄大的人比年轻人更怕冷,而且,老人不大象年轻人那样容易发高烧,这些都是因为他们的气血不足导致的。因此。老年人对外界的温度的反应开始下降,可能对于年轻人已经感觉很炎热的夏季,老人可能都不觉得热,反而会觉得冷。
但是即使这样,也不能说明老人在夏季不中暑,相反,老人一旦中暑还会比较严重,而且比年轻人更容易中暑。因为机体不能很快的将症状表现出来,也非常容易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那对于老人这样特定的人群夏季又该如何防中暑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根据美国专家的说法,65岁以上的老人特别容易受到炎热天气的影响,其中的原因包括肥胖症和其他一些慢性病等。一般老年人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很容易比年轻人更肥胖,还有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的也比年轻人的比例大很多,这些都会成为容易中暑的诱因。
对于一个患有心脏病的老年人,身体就会很难散热。尽管觉得不热,但是因为热量散发不好,是非常容易出问题的。还有一些正在服用某些药物(如抗过敏药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药物或是利尿剂)的老人也会很难保持身体凉爽。服用利尿剂,会导致人体中的水分流失,让高温造成的脱水效应更加恶化。也是导致容易中暑的原因。
那如何迅速发现中暑?如何读懂身体发给我们的信号呢?这些至关重要,对于中暑只要及时发现,及时诊治,不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那老年人中暑有哪些信号呢?体温极度升高(超过39.4摄氏度)、皮肤发红发热、皮肤干燥无汗、脉搏迅速且强劲、面色苍白、昏厥、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搏动性头痛、精神错乱、皮肤发凉潮湿和神志不清等。一旦发现,立即进行救治措施。
老人中暑重在预防:
1.炎热的天气可用凉毛巾擦拭身体;用毛巾包好冰块在手腕、面部和脖颈处摩擦揉搓;
2.吃清淡饮食,多喝水。衣着要宽松、吸水。
3.远离酷热环境,在舒适凉爽的地方休息;炎热的城市最好还是呆在空调的环境下为好,避免剧烈的运动。
4.室内要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