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女性贫血症状六大类必看 失血原因贫血
防治女性贫血症状六大类必看 失血原因贫血
失血是贫血常见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失血常引起缺铁性贫血,外伤或疾病造成血管破裂或止血机制缺陷,短时间大量失血而引起,称为急性失血性贫血。
出血量达到1500-2000毫升(约总血量40%),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尿少。血压、静脉压均降低,脉搏快而无力并逐渐出现休克症状,最后昏迷。
先予以止血和输血然后治疗原发病。重要的治疗措施是迅速输血和生理盐水等以补充血量和抢救休克状态。低铁量患者出血停止后1-2月口服铁剂。
女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1)女性贫血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营养不良是主因。
一般来说,营养不良性贫血主要是指女性体内严重缺铁所出现的一个贫血症状,这主要是由于女性过分控制饮食,减肥所导致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减肥的女性,肉类、鸡蛋甚至牛奶都不吃,油也很少吃,长期都只吃青菜萝卜等素食,从而导致贫血的出现。
2)女性贫血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缺铁性贫血发病率高。
铁是造血的重要微量元素,体内铁元素不足会影响血红蛋白合成,从而引起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而缺铁性贫血发病率高,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地都十分常见。
3)女性贫血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失血是导致贫血最常见的原因。
失血性贫血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失血是指外伤或疾病过程中血管破裂从而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引起的贫血称为急性失血性贫血。
4)女性贫血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要重视。
医学中常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有结核病、肝肾疾病、白血病等,都是因为骨髓造血机能减退甚至衰竭所引起的贫血,这种贫血患者还会伴有皮下、粘膜出血、畏寒发烧等症状,对病人的伤害是巨大的。
5)女性贫血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溶血性贫血勿忽视。
溶血性贫血相对来说较为少见,主要是红细胞破坏加速,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所发生的一类贫血;一般会受到化学、机械、物理因素、生物及免疫学因素的损伤而发生。
贫血竟会毁了你的容颜
在我们的印象中,损害女人容颜的,似乎就只有年龄,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时光流逝,佳人不再,但其实,还有一个让更多女人加速衰老的原因,那就是——贫血。
只要是女性就比较容易患上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女性每个月生理期会固定流失血液。所以平均大约有20%的女性、50%的孕妇都会有贫血的情形。于奎老师认为女性最容易贫血的时期是:
女性月经期:在固定的每一个月的月经的时候,女性都会流失大量的血液,还会出现月经失调的现象。这些都是会引起贫血的。
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导致失血过多,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下降,出现头晕心烦、气短乏力、食欲不振、失眠多梦、面唇苍白等症。
孕妇及哺乳期:不但自身需要充足的血液来滋养,胎儿更需要依靠母亲的血来供养,所以一般孕妇都会出现贫血、厌食、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症状。而女人生产时失血过多或引产、流产时导致流血过多,更容易因贫血引发多种病症。
严重贫血者,还会过早出现皱纹、白发、脱牙等症状。而产后哺乳期,母亲更需要补血化生乳汁。贫血,直接造成了生完孩子后母亲的加速衰老。
防治女性贫血症状六大类必看 再生障碍贫血
简称再障系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障碍。红骨髓总容量减少,代以脂肪髓,造血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急性型再障起病急,进展迅速,常以出血和感染发热为首起及主要表现。慢性型再障起病缓慢,出血限于皮肤粘膜不严重;常并发呼吸道感染。
防止滥用对造血系统有损害的药物,特别是氯霉素、保泰松等一类药物,必须使用时,加强观察血象,及时采取适当措施。
常见几种贫血
1、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世界各地包括我国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发病率甚高,几乎遍及全球。
症状:与营养不良性贫血的症状差不多,可通过测验头发中的微量元素加以鉴别。
2、营养不良性贫血
营养不良性贫血主要指体内严重缺铁,其次是缺少维生素B2而引起的贫血。
病因:许多女性过分控制饮食,对肉类、鸡蛋和牛奶不敢沾,甚至连植物油也吃得少,长期以青菜、萝卜之类素食为伍,从而导致贫血。症状:病人除有头晕、耳鸣、眼花、倦怠、头发干枯脱落等一般贫血症状外,还可伴发食欲不振、腹泻、口疮、舌炎等。
3、失血性贫血
失血是贫血最常见的原因,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失血常引起缺铁性贫血;由于外伤或疾病过程造成血管破裂或止血机制缺陷,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而引起的贫血称为急性失血性贫血。
发生贫血的三大原因
根据贫血发生的原因将其分为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及失血性贫血三大类。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
2.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造血微环境包括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
1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各种髓外肿瘤性疾病的骨髓转移以及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性骨髓炎,均可因损伤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造血微环境发生异常而影响血细胞生成。
2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红细胞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生长因子等均具有正负调控造血作用。肾功能不全、肝病和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时产生EPO不足均可导致慢性病性贫血。
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造血原料指造血细胞增殖、分化、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如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任一种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都可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最常见的是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以及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
二溶血性贫血HA即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
三失血性贫血
根据失血速度分急性和慢性,慢性失血性贫血往往合并缺铁性贫血。可分为出凝血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和严重肝病等所致和非出凝血性疾病如外伤、消化性溃疡、痔和妇科疾病等所致两类。
失血性贫血的原因
1【饮食护理】贫血的病人,消化道的功能会减弱,我们要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例如:动物肝脏、鱼、瘦肉、新鲜绿色蔬菜、香菇、木耳、紫菜、海带、豆类、叶酸、维生素B12等等。但溶血病人不能吃一些有酸的食物和药物,例如:阿司匹林、维生素C、磺胺类等等。
2【休息与活动】适当的休息可以减少病人体内氧的消耗。中度的病人适当的减少活动量就可以了。重度的病人需要做到:1。卧床休息,减少氧的消耗,减轻心脏的负担。2.吸氧,必要时可以采取。3.保持房间的温暖,防止因为着凉引起血管收缩。4.家属协助病人进行生活护理。例如:沐浴、翻身、进食等等。
3【辅助检查】血红蛋白测定可以确定贫血的程度;骨髓穿刺检查可以检查到任何原因不明的贫血;血涂片检查可以诊断贫血类型和性质;网织红细胞可以做早期的贫血疗效的指标。必要的时候,可以做骨髓活体检查。
贫血的原因 溶血性贫血
血液中的红细胞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其生命力结束之后就会出现溶解现象,但是也有部分人由于外界因素或体内酶的代谢异常,引起大量的红细胞溶解,这种贫血需查明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而对输血等都只能起到缓解作用。
女人6种贫血症状的全面解析
1、营养不良性贫血
营养不良性贫血主要指体内严重缺铁,其次是缺少维生素B12而引起的贫血。
2、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世界各地包括我国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发病率甚高,几乎遍及全球。
3、失血性贫血
失血是贫血最常见的原因,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失血常引起缺铁性贫血;由于外伤或疾病过程造成血管破裂或止血机制缺陷,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而引起的贫血称为急性失血性贫血。
4.再生障碍性贫血
这种贫血病人除有一般贫血症状外,常有皮下或黏膜出血现象,还有畏寒和发烧等症状。防治:再障的治疗一般以中草药和睾丸素为主,也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血。如疗效不佳可改用药物有苯丙酸诺龙、碳酸锂、氧化钴等,以刺激造血功能,对部分病人有一定效果。仍无效则考虑做脾切除,术后继续保守治疗。预防再障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有病情变化及早请医生调治,不要滥用消炎药,及时治疗肝肾病、结核病等慢性病。
5、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
6、生理性贫血
由于正常人体血容量的增加而使血液稀释所引起的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女性贫血的症状有哪些 失血性贫血的症状
失血是贫血的常见原因,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这类人群如果出血量达到1500到2000毫升,即使出血前身体很健康,出血后卧床休息,也会出现口渴,恶心,气促,极度头晕甚至短暂意志丧失症状由于血循环重新分布,患者手足厥冷,面色苍白,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脉搏细数、皮肤湿冷、恶心呕吐等症。
血常规中哪几项可以诊断贫血
一般情况下,血常规中RBC与Hb的含量是一致的,而Hb的测定方法比较直接、精确,因此常以Hb作为优先的参考指标。成年男性 Hb小于 120克/升(女性小于 110克/升)为贫血。临床根据Hb减少的程度将贫血分为4级:轻度,Hb小于正常值但大于90克/升;中度,Hb小于90克/升但大于60克/升;重度,Hb小于60克/升但大于30克/升;极度,Hb小于30克/升。
贫血又分为生理性及病理性。3个月以后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可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供应相对不足,RBC与Hb较正常成人低 10%-20%;妊娠中、后期的孕妇由于造血原料不足及血容量相对增加,可出现轻度贫血;老年人可因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弱导致 RBC 与 Hb 含量下降,这些属于生理性贫血,在临床上一般不造成严重危害,给予对症治疗可获得改善。
产生病理性贫血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红细胞生成减少。包括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或者造血原料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
RBC破坏过多。由于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RBC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失血过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性或慢性失血,如外伤、手术等所致的急性失血,消化道溃疡、钩虫病等引起的慢性失血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还有各种慢性疾病或恶性病如慢性肾病、恶性肿瘤等也可致贫血,这一类贫血虽伴随着有关疾病继发,但不可忽视,有些恶性疾病就是因为贫血的症状而被诊断出来。
红细胞系统中还有以下几项检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红细胞压积(HCt,HCT,又称红细胞比积),是指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与血浆体积的比值。各种原因如失水、大量血浆渗出等使血液浓缩,可使HCt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会使HCT减低。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表示每一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正常人的MCV为80~100飞开(1飞升=10^-15升),MCV小于80飞升则红细胞为小细胞,MCV大于100飞升为大细胞。无论大细胞还是小细胞,都表示贫血,只不过贫血的类型不同而已。
此外,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即每个红细胞内所含的Hb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表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直径(MC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厚度(MCT)等的变化程度亦可反映不同的贫血类型。
女性贫血症状表现 溶血性贫血的症状
溶血性贫血有急性溶血和慢性溶血之分,急性溶血可突发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腰酸背痛、气促,乏力、烦燥,亦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慢性溶血性贫血起病较缓慢,除乏力、苍白、气促、头晕等一般性贫血常见的症状、体征外,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疽,脾、肝肿大,胆结石为较多见的并发症,可发生阻塞性黄疽。下肢踝部皮肤产生溃疡,不易愈合。
女人贫血的原因 失血
失血是贫血最常见的原因,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失血常引起缺铁性贫血。由于外伤或疾病过程造成血管破裂或止血机制缺陷,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而引起的贫血称为急性失血性贫血。
1、严重的功能性子宫出血。
2、宫外孕、前置胎盘或分娩时的各种妇产科大出血。
3、性交创伤大出血。
4、支气管扩张或肺肿瘤的大咯血。
5、溃疡病或肝病所致的食道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呕血。
6、各种手术外伤及外科手术时的出血等。
每月一次月经,让血在不知不觉中消耗掉。怀孕生产的女性要经历母子争血,一个人的血难以保证两代人的需要。这些都会导致血液的失去,如果出血量达到1500--2000毫升(约总血量的40%左右),即使出血前患者很健康,出血后卧床休息,仍不免有口渴、恶心、气促、极度头晕甚至短暂意志丧失。由于血循环的重新分布,患者手足厥冷,面色苍白,尿量减少。血压、心输出量及中心静脉压均降低,脉搏快而无力,并逐渐出现休克症状,如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脉搏细数、皮肤湿冷、恶心呕吐,最后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