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不要怕吃蛋
老年人不要怕吃蛋
蛋,不管是鸡蛋还是鸭蛋,营养丰富,是一种理想的天然“补品”。可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却有相当数量的人认为,蛋含胆固醇髙,是造成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的元凶,特别是有的老年人,视蛋如炸弹,吓得不敢吃蛋。
胆固醇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主要靠肝脏合成,每天可提供1?1-2克,占人体血液中胆固醇来源的85%,而来自蛋等食物中外源性胆固醇是次要来源。在人体正常情况下,内生胆固醇与外源性胆固醇互相制约,进行自我调节,摄入多了,肝脏合成就少;摄入少了,肝脏合成就多。
一个重约50克的鸡蛋含有胆固醇280毫克左右,食后,蛋中胆固醇由于消化吸收等原因不能完全被人体吸收利用,再加上血浆和组织间胆固醇的平衡过程,以及分解代谢和排泄等原因,每人每天吃一个蛋对人体血液中胆固醇影响不会很大。而且蛋黄中还含有十分丰富的卵磷脂。卵磷脂是一种强乳化剂,能使胆固醇的脂肪颗粒变小,保持悬浮状态,有利于脂类透过血管壁被组织利用,从而使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减少,降低血液黏稠度,避免胆固醇在血管中沉积。
过分强调降低胆固醇水平,人体胆固醇过低,容易诱发亚健康,导致很多致命性疾病。同时,胆固醇又是合成维生素的原料,如缺少胆固醇的人,骨骼不能正常发育,婴幼儿易罹患佝偻病。胆固醇也是合成胆汁酸的原料,如果胆汁酸合成不足,脂肪消化吸收就受阻,疾病丛生。
所以,胆固醇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更何况蛋类蛋白质能提供极为丰富的必需氨基酸,而且构成比例好,非常适合人体需要。此外,蛋也是无机盐和维生素的良好来源,蛋中钙、磷、铁的含量比较丰富,所以说,蛋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不能因为重要,就认为吃得越多越好,每人每天一个蛋就能满足人体需要了。
老年人不要陷入喝水误区
1.喝盐水。老年人应该注意少喝盐水。老年人喝盐水,会使口更加干渴。而且早晨是人体血压升高的第一个高峰期,喝盐水会使老年人的血压更高。
2.喝饮料。老年人少喝一些饮料。老年人早上起来的第一杯水,最好不要喝果汁、可乐、汽水、咖啡、牛奶等饮料。
请注意:汽水和可乐等碳酸饮料中大都含有柠檬酸,在代谢中会加速钙的排泄,降低血液中钙的含量,长期饮用会导致缺钙。而另一些饮料有利尿作用,清晨饮用非但不能有效补充机体缺少的水分,还会增加机体对水的需求,反而造成体内缺水。
3.老年人喝水的温度要求
老年人早上起来喝水,最好喝和室温相同的开水;天冷时,可以喝温开水,以量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在头天晚上晾开水时,一定要加盖。因为开水在空气中暴露太久,会失去活性。
4.老年人喝水量要求
运动量大或天气炎热时,喝水量就要相应增多。老年人清晨起床时,是新的一天身体补充水分的关键时刻。这个时候应该喝300毫升的水比较合适。
5.老年人喝水的时间、速度要求
(1)老年人喝水,速度要慢。老年人喝水的时间要求。老年人清晨喝水时,必须是空腹喝。也就是说,应该在吃早餐前喝水,否则就收不到促进血液循环、冲刷肠胃等效果。
(2)注意不要发生不良的症状。老年人喝水的速度要求。老年人喝水最好是小口小口地喝。因为喝水速度恶心、呕吐等不良的症状。
老年人不要节制食欲
老年体瘦者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各种生理功能都比正常老人低,体质相对较弱,对饥饿和劳累的耐受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感觉精神不振,易出现疲劳和头晕目眩的现象。如果再遇到突发事件或生活及自然环境的强烈变化等情况,一般难以适应。
老年体瘦者,由于皮肤变薄和干枯,皮脂腺分泌减少,患老年性糠疹、皮肤角化症、皮肤瘙痒症等老年性皮肤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瘦弱的老人免疫功能往往低下,对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患感冒、发热、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及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肠炎等消化道疾病。
此外,瘦人由于体内贮存的能量物质很少,一旦患病,往往经不起疾病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折磨,使疾病痊愈的时间延长。
中年男人该这样补
1、补充维生素B6
维生素B6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可预防皮肤癌、肾结石等。它还能分解高半胱氨酸,此酸是脑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男士一天需要2毫克维生素B6,相当于2根大香蕉的含量。含维生素B6较多的食物还有鸡肉、肝脏、马铃薯、梨等。
2、维生素E要丰富
维生素E有延缓衰老的功效是抗氧化剂,能阻止自由基对血管壁的损害,从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谷胚、蛋黄、坚果、植物油、鸡肉、花生、芝麻中都含有维生素E。中年人不要害怕吃蛋黄,每天一个鸡蛋利多弊少。
预防老年痴呆记住这些要诀
正确认识,莫恐惧莫歧视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痛心地看到人们对老年性痴呆缺乏足够的了解,并由认识不足而产生一定的“恐惧症”,认为这是一种“绝症”,没有办法医治。病人及其家属也会觉得患了这种病有说不出的自卑,因此对早期检查诊断存有一定的畏惧或是抵触。加之一些人对老年痴呆病人存在着各种歧视和漠视,这些都造成了我国目前老年性疾呆病人诊断和治疗的延后。
老年性痴呆可防可治。据调查发现,一般老年痴呆症常常发生在50岁以后,起病隐匿,发展缓慢。但有研究认为,痴呆的病理改变往往在中青年就已存在,只是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而无法觉察。老年痴呆症最早期往往是以逐渐加重的健忘开始,如果不注意,通常不容易发现,按照病情的发展,可大致分为“健忘期”、“混乱期”和“极度痴呆期”三个阶段,到了“极度痴呆期”,病人进入全面衰退状态,生活不能自理,如吃饭、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顾,便尿失禁,迷失方向、不识亲人、妄想妄觉,这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所以,尽管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率是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而且年纪越大,发病的机会越多,但却非绝对。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将会大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增加知识,早识别早治疗
一般人会认为“人老了,记性差”是正常的,但我们多了解一些老年痴呆的知识,早一些区别什么是良性记忆障碍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非常必要。目前有研究发现,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人群中,有40%的人可能最终发展为老年性痴呆。
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老人特别会出现情节记忆障碍,有些人在重复刚发生的事件时,会遗漏具体细节、把事件发生的顺序颠倒了或是把根本没发生过的事情描述了出来。调查表明,年龄越大认知功能障碍的比例就越高。上海市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的调查发现,上海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存在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人已达到了25.6%。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使病人的病情得到有效的遏制。临床研究也发现,早、中期及时的治疗可使治疗有效率达到70%。
一些简单的自我检测就可以早期发现问题,如让老人在一分钟内说出10种水果或常用的家俱、家用电器,或是在一分钟内交叉说出5种蔬菜和5种水果的名称,如果难以完成,就应警惕是否有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并去医院请专科医生作进一步检查。
营养、运动、心理调节好
根据上海市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的调查,在认知功能障碍的人中,低学历占较大比例,所以老年人不要怕多用脑,多用脑勤用脑的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机会相对较少。
“生命在于运动”,老年人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两项合适的运动锻炼项目,坚持不懈,必有好处。我们发现,坚持运动的老年人,不光患各种慢性病比较少,而且心脏功能比较强,对防止老年性痴呆的发生有一定的益处。
老人的膳食应丰富多样,不要怕胆固醇高血脂高而不吃这不吃那,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相应地增加香菇、龙眼、核桃、芝麻、大枣、茯苓等益脑食物,这样可以保护记忆、延缓大脑的老化。
老人还应注意心理健康,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知足常乐,避免不良情绪的侵扰,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
老年人该不该吃鸡蛋
鸡蛋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较多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 卵磷脂等,但蛋黄中胆固醇非常高,所以有些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脑疾病的老年患者不敢吃鸡蛋,特别是蛋黄,唯恐胆固醇超标。
鸡蛋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卵磷脂是一种很强的乳化剂,能使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小,并保持悬浮状态,有利于脂类透过血管壁为组织所利用,从而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减少。鸡蛋的胆固醇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脂蛋白,其中有“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同时还含有“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有清除血管壁上胆固醇的作用 ,所以鸡蛋的脂蛋白本身可以互相制约,互相抵消。只要适量摄入,不仅不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相反对人体健康有益。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蛋类摄入量为 25~50 克,约半个到 1 个。健康老年人要坚 持一日一蛋,有胆固醇轻微升高者可吃半个,并注意定期监测血清胆固醇水平。
老年人不要胡乱揉膝盖
经常有些老年人因为膝关节疼痛来医院诊治,并跟大夫诉苦:我每天都进行压腿、摇晃膝关节、揉膝盖骨等锻炼,还经常去爬山,可这膝关节怎么会越来越痛呢?
人体的所有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膝关节最早出现老化的部位是髌骨和股骨滑车之间的关节软骨,这个关节的作用是加强伸膝的力量,所以在下肢用力伸直的过程中,髌骨会向后紧紧地压向股骨滑车井上下滑动。产生很大的磨擦,当磨损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不管有没有外伤或者老化的原因,都会损伤软骨。由于人体内关节软骨组织损伤后几乎不能自然愈合修复,所以一旦出现轻微的裂痕,就会产生明显的疼痛。有的老年人觉得上下楼梯膝关节疼痛、上厕所站起来很吃力、走平路会突然打软腿,这是因为做这些动作的时候病损的软骨受到了挤压和磨擦,产生了疼痛。所以,老年人有髌骨附近的疼痛时,尽量不要再去做增加髌骨软骨磨损的动作,同时尽量节约使用膝关节。
在老年人中流传的揉膝盖,误认为通过磨擦能把软骨磨平,减少咯吱咯吱的磨擦感,就能减轻疼痛。实际上这是完全错误的做法,这样的动作只能加重软骨的损伤、加重软骨的磨损,把已经病变的软骨磨得更坏,直到磨掉软骨,露出软骨下面的骨质,疼痛会更加严重。反复练习骑马蹲裆式、弯腿站桩、爬山、爬楼梯或下蹲站起等用力蹬腿的动作,都会明显增加髌骨的磨损,使症状加重。
有哪些生活细节可预防老年痴呆
老年人应该养成定期做有氧活动的习惯。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能陶冶情操,并能满足人们对氧气的需要,所以老年人在休闲时间不妨去登山,去进行放风筝等一些户外活动,这样对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帮助。
老年人在平时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饮食习惯。平时一定要多吃水果蔬菜千万不能够吃太过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能吃太油腻的食物,不能吃太咸的食物,尤其不能吃蛋黄和动物的肝脏,饮食一定要以清淡为主。
老年人不能老是呆在家里坐着不动。如果老年人侦查他在家里看电视,应该每隔半小时就要起来做一点运动,慢慢的活动颈部,再慢慢的活动全身,但是注意动作不能搞太快,或者可以到户外进行一些活动。
将中风扼杀在摇篮里怎么做
“脑血管”类患者常在凌晨发病,即使接到报警电话,医生立即出发,赶到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一方面抢救时间很关键,可能三五分钟,患者就会脑出血而死,尤其是康复的脑中风患者,再次发生中风的概率很高,另一方面,凌晨这个时间段人的睡眠状态到清醒状态有一个交替过程,这时各内脏器官的适应性差,加之睡眠时人体比较缺乏水,特别是中老年人,不想夜间起床而控制少喝水或不喝水,造成夜间血管粘稠度升高,加大了危险。大多数卒中发生于凌晨时间,医生赶到时已无力回天。
其是老年人如果补水不足容易脱水,就会造成脑血管疾病加剧,从这个角度说应该补水,因为防止脑血管疾病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一天六杯水,就是说多喝水也是预防的重要一个重要部分。
还有一个就是限盐,少盐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加之广东人喜爱吃夜宵,可以说晚餐吃得比较丰富,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在夜间的8至9小时的时间内,机体非常容易缺乏水分,这时血管内血脂比较高,血液流动比较慢,是急性心梗或心源性猝死的高发期时段。所以,为防止发生猝死现象,心血管患者不要怕晚上上厕所次数多而减少晚上喝水的频率或晚上不喝茶水。
专家建议,无论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天气转冷时不要怕半夜三更起床就不喝水或少喝水了,而是在睡前最好喝上一杯茶,如果喝绿茶影响睡眠,就喝一杯普洱茶或菊花茶。“睡前多喝杯水猝死概率可减半”。
早上喝水起到缓冲的作用,特别是中老年人,起床时前,坐在床边喝一杯温开水,防止突然起立,血压升高,可以起到休息、缓冲或恢复作用,尤其是中风后康复的患者或有高血压的患者,起床后最好不要突然起立,早上一杯水可以起到防止头晕引发摔倒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