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急性肾衰的少尿期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

急性肾衰的少尿期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

一、感染 是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严重外伤、烧伤等所致的高分解型;

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包括心律紊乱、心力衰竭、心包炎、高血压等;

三、神经系统并发症 表现有头痛、嗜睡、肌肉抽搐、昏迷、癫痫等。神经系统并发症与毒素在体内潴留以及水中毒、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有关;

四、消化系统并发症 表现为厌食、恶心、岖吐、腹胀、呕血或便血等,出血多是由于胃肠粘膜应激性溃疡所引起;

五、血液系统并发症 由于肾功能急剧减退,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从而引起贫血,但多数不严重。少数病例由于凝血因子减少,可有出血倾向;

六、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可出现高血钾症、低钠血症和严重的酸中毒,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 在多尿期,患者每日尿量可达3000-5000ml,因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的排出,可出现脱水、低钾、低钠血症等,,如果不及时补充,患者可死于严重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进入恢复期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恢复至正常,尿毒症症状消退,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再生和修复,多数患者肾功能可完全恢复,少数患者可遗留下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肾衰竭的症状有哪些

急性肾衰竭:导致肾脏损害的情况常常产生与肾脏无关的严重的症状。例如,高热、休克、心力衰竭和肝衰竭都可以发生在肾衰竭之前,而且可以比肾衰竭的症状更严重。当尿液排出减少时,可怀疑有急性肾衰竭。

一、少尿期 少尿期一般持续1~2周,长者可达4~6周,持续时间越长,肾损害越重。持续少尿大于15天,或无尿大于10天者,预后不良。少尿期的系统症状有:全身水肿、高血压、高钾血症、低钠血症、恶心、呕吐、疲乏、嗜睡。

二、多尿期 指尿量从少尿逐渐进行性增加以至超过正常量的时期,此期通常持续1~3周。由于尿量过多,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脱水、血压下降等。系统症状大多逐渐减轻,但如有明显失水,可造成高钠血症,而使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继续恶化。如果其他器官功能衰竭在多尿期出现,则又可能使尿量减少,病情继续恶化。

三、恢复期 指肾功能恢复或基本恢复正常,尿量正常或正常偏多,大多数患者体力有所改善。患者普遍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老年患者体内还可能残留有某些感染病灶。

慢性肾衰竭:其症状发展缓慢。病人初期没有任何症状。轻到中度肾衰竭病人,尽管血中代谢废物尿素增加,仍可能仅有轻微的症状。晚期肾衰竭的病人常会发生肠道溃疡和出血,皮肤可变成黄褐色,偶尔尿素浓度太高以至于形成结晶随汗排出,在皮肤表面成为一层白色粉末(尿素霜)。某些慢性肾衰竭病人有极不舒服的全身瘙痒。

出血热的并发症有哪些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并发症有哪些?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1、腔道出血呕血、便血最为常见,可引起继发性休克。腹腔出血、鼻腔和阴道出血等均较常见。

2、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发病早期因病毒侵犯中枢神经而引起脑炎和脑膜炎,休克期和少尿期因休克、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和高血容量综合征等引起的脑水肿,高血压脑病和颅内出血等,可出现头痛、呕吐、神志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节律改变或偏瘫等。

3、肺水肿,这是很常见的合并症,临床上有两种情况: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力衰竭肺水肿。

4、胸腔积液和肺不张,普马拉病毒引起的出血热多见,患者均有较明显的低蛋白血症,因而认为毛细血管漏出及炎症可能是肺部异常的原因。

5、继发感染,多见于少尿期和多尿早期,以肺部和泌尿系感染以及败血症多见,为免疫功能下降和导尿等操作所致,易引起继发性休克而使病情加重。

6、自发性肾破裂,多发生于少尿期,由于严重肾髓质出血所致。

7、心脏损害和心力衰竭,汉坦病毒能侵犯心肌,而引起心肌损害,临床上常见为心动过缓和心律失常。由于高血容量综合征、肺水肿等使心肌负担过重,因而可出现心力衰竭。

8、肝损害,4%~60%患者ALT升高,少数患者出现黄疸或明显肝功能损害,肝损害以SEOV感染多见。是病毒损害肝脏所致。

9、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极少数HFRS患者在少尿期或多尿期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

以上就是关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并发症有哪些的相关介绍。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并发症是非常多的,而且还比较严重,所以患有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朋友一定要及时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这样才能降低死亡的风险。

肾衰患者的保健护理方法

肾衰竭可分为急性及慢性,急性肾衰竭的病情进展快速,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而慢性肾衰竭主要原因为长期的肾脏病变,随着时间及疾病的进行,肾脏的功能逐渐下降,造成肾衰竭的发生。其护理措施主要如下: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体温、呼吸、脉搏、心率、心律、血压等变化。急性肾功能衰竭常以心力衰竭、心律紊乱、感染、惊厥为主要死亡原因,应及时发现其早期表现,并随时与医生联系。保证患者卧床休息休息时期视病情而定,一般少尿期、多尿期均应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渐增加适当活动。

营养护理。少尿期应限制水、盐、钾、磷和蛋白质入量,供给足够的热量,以减少组织蛋白的分解。不能进食者从静脉中补充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透析治疗时患儿丢失大量蛋白,所以不需限制蛋白质入量,长期透析时可输血浆、水解蛋白、氨基酸等。

精确地记录出入液量口服和静脉进入的液量要逐项记录,尿量和异常丢失量如呕吐物、胃肠引流液、腹泻时粪便内水分等都需要准确测量,每日定时测体重以检查有无水肿加重。严格执行静脉输液计划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有无输液过多、过快引起肺水肿症状,并观察其他副作用。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定时翻身,拍背。病室每日紫外线消毒。

急性肾衰竭主要临床表现 急性肾衰竭护理问题

急性肾衰竭患者护理方面首先要监测患者的出入量,也就是要记录好患者的每天喝水、饮食,包括他的小便,计算患者一天的总的入量和出量的问题,掌握患者的出入量基本上能够达到平衡,而不能入量太多出量太少,或者是出量太多入量太少这种情况。

急性肾衰竭一般所指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特指是肾急性肾小管坏死,这个疾病一般分为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三个时期,在少尿期,患者的尿量一般都在400毫升以下,这时候就要严格控制患者的入量,避免患者因,为入量多、出量少导致出现心功能衰竭、水肿等情况。

当进入多尿期的时候,患者的尿量可能每天达到3000-6000毫升,这时候就要根据患者的出量给他进行补液。 不管是输液还是患者的口入,喝水的量,我们一定要计算好这个量,要尽量掌握在患者尿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当急性肾衰到恢复期的时候,还是要根据患者的出入量维持平衡。 除了这种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情况,出现其他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出入量的平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另外,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容易合并高钾血症,在护理的时候,要注意不能给病人吃含钾多的食物,比如说香蕉,橘子,哈密瓜,猕猴桃,因为患者的肾功能衰竭,排钾的能力下降,可能导致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有可能出现急性的心律失常,比如说心率很慢,心率可能在二十多次,甚至出现急性的心脏骤停的情况,所以要控制患者钾的摄入。

肾衰竭的临床表现

1、起始期 此期患者常遭受一些已知 ATN 的病因,例如低血压、缺血、脓毒病和肾毒素等。但尚未发生明显的肾实质损伤。在此阶段急性肾衰竭是可预防的。但随着肾小管上皮发生明显损伤,GFR 突然下降,临床上急性肾衰竭综合征的表现变得明显,则进入维持期。

2、维持期 又称少尿期。典型的为 7-14 天, 但也可短至几天,长至 4-6 周。肾小球率保持在低水平。许多患者可出现少尿 (<40Oml/d)。但也有些患者可没有少尿,尿量在 400ml/d 以上,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其病情大多较轻,预后较好。然而,不论尿量是否减少,随着肾功能减退,临床上均可出现一系列尿毒症表现。

感染是急性肾衰竭另一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在急性肾衰竭同时或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还可合并多个脏器衰竭 , 患者死亡率可高达 70%。

3、恢复期 肾小管细胞再生,修复,肾小管完整性恢复。肾小球滤过率逐渐回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少尿型患者开始出现利尿 ,可有多尿表现,每日尿量可达 3000-5000ml,或更多。通常持续1-3周,继而再恢复正常。与肾小球滤过率相比,肾小球上皮细胞功能(溶质和水的重吸收)的恢复相对延迟,常需数月后才恢复。少数患者可最终遗留不同程度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缺陷。

急性肾脏衰竭的临床病程分为几个阶段

⑴少尿期:此期由于肾脏受到较为严重的损伤,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在短时间内尿量明显减少,各种尿毒症毒素在体内蓄积引起全身各系统的中毒症状。其严重程度以原发病及病人病情发展的速度和是否存在高分解代谢而定。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高血压、心力衰竭、意识障碍、抽搐昏迷、严重的酸中毒和电解质异常。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并发各种感染,严重时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此期一般持续7~14天,此期持续时间越长,病人的预后越差。

⑵多尿期:急性肾衰竭病人尿量超过400毫升时,则由少尿期进入多尿期,此期通常持续1~3周。多尿开始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尚未恢复,肾小管的浓缩功能仍较差,血尿素氮、肌酐和血钾还可以继续增高,该期仍容易发生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以及并发感染等急性肾衰竭并发症,因此不能大意。

⑶恢复期:此期急性肾衰竭病人肾小管细胞再生,肾小球滤过率逐渐恢复至发病前的水平,血尿素氮和肌酐降至正常范围。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功能常需数月才能恢复,因此应慎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少数严重的病例最终遗留不同程度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缺陷。

肾衰的主要表现

起始期

此期患者常遭受一些已知ATN的病因,例如低血压、缺血、脓毒病和肾毒素等。但尚未发生明显的肾实质损伤。在此阶段急性肾衰竭是可预防的。但随着肾小管上皮发生明显损伤,GFR 突然下降,临床上急性肾衰竭综合征的表现变得明显,则进入维持期。

维持期

又称少尿期。典型的为7-14 天,但也可短至几天,长至4-6 周。肾小球率保持在低水平。许多患者可出现少尿(<40Oml/d)。但也有些患者可没有少尿,尿量在 400ml/d 以上,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其病情大多较轻,预后较好。然而,不论尿量是否减少,随着肾功能减退,临床上均可出现一系列尿毒症表现。

感染是急性肾衰竭另一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在急性肾衰竭同时或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还可合并多个脏器衰竭,患者死亡率可高达 70%。

恢复期

肾小管细胞再生,修复,肾小管完整性恢复。肾小球滤过率逐渐回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少尿型患者开始出现利尿,可有多尿表现,每日尿量可达 3000-5000ml,或更多。通常持续1-3周,继而再恢复正常。与肾小球滤过率相比,肾小球上皮细胞功能(溶质和水的重吸收)的恢复相对延迟,常需数月后才恢复。少数患者可最终遗留不同程度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缺陷。

相关推荐

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体温、呼吸、脉搏、心率、心律、血压等变化。急性肾功能衰竭常以心力衰竭、心律紊乱、感染、惊厥为主要死亡原因,应及时发现其早期表现,并随时与医生联系。 2、保证患儿卧床休息 休息时期视病情而定,一般少尿期、多尿期均应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渐增加适当活动。 3、营养护理 少尿期应限制水、盐、钾、磷和蛋白质入量,供给足够的热量,以减少组织蛋白的分解。不能进食者从静脉中补充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透析治疗时患儿丢失大量蛋白,所以不需限制蛋白质入量,长期透析时可输血浆、水解蛋白、氨基酸等。

喝水少为什么会引起肾虚呢

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所以说水对人们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肾虚是很常见的疾病,有很多人因为每天饮水量很少,从而导致患上了肾虚。那么,喝水少为什么会引起肾虚呢?下面本文就要为大家做一下详细的介绍。 很多白领平日在单位,一上午三四个小时坐在位子上一动不动,水都不喝一口。还有不少白领,宁可放弃上厕所的一两分钟,也要争分夺秒地工作,形成了憋尿的不好习惯。这些坏习惯都是肾脏的“隐形杀手”。时间久了,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就会找上你,时间久了还会导致慢性感染,发展为尿毒症。而临床常见的肾结石、肾积水等,也都和长时间不喝水

患上急性肾炎会有哪些危害

一、急性肾炎的危害有多种,以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多见,亦可见于其他感染。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少尿、高血压、伴或不伴急性肾衰竭和低补体血症为常见的急性肾炎的危害。 二、急性肾炎的危害主要有这些并发症为主:心力衰竭、高血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等。 三、急性肾炎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伴有多核白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毛细血管襻受压。急性肾炎是自限性疾病,以对症处理为主,急性肾炎的危害有很多。

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主要措施 防治急性肾衰

如果心脏骤停时间较长或复苏后持续低血压,则易发生急性肾衰竭。原有肾脏病变的老年患者尤为多见。心肺复苏早期出现的肾衰竭多为急性肾缺血所致,其恢复时间较肾毒性者长。由于通常已使用大剂量脱水剂和利尿剂,临床可表现为尿量正常甚至增多 防治急性肾衰竭时应注意维持有效的心脏和循环功能,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若注射呋塞米后仍然无尿或少尿,则提示急性肾衰竭。此时应按急性肾衰竭处理。

尿毒症能活多久

尿毒症的诱发原因 高血压病人中的15%会直接转为尿毒症,所以患者一定要严格控制高血压,以免并发尿毒症。30%的糖尿病患者直接转归就是尿毒症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肾病是尿毒症引起的主要原因,在导致尿毒症的疾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占55.7%。泌尿系感染或尿路感染引起,我国尿感的发病率男性为 0.23%,女性为2.37%。 从尿量的多少看肾脏的情况 从尿量上可以初步判断肾损伤的一个目前大概情况。急性肾衰少尿期24小时尿量少于400m1,尿中可能有少量蛋白质,尿液重量克分子渗透压浓度一般为 28

急性肾衰竭浮肿是什么

透析疗法是抢救急性肾衰的最有效措施,早期透析可使患者度过少尿期、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对纠正氮质血症、高钾血症,水中毒所致的肺水肿、脑水肿及高血压,纠正酸中毒和改善症状均有显效。 急性肾衰竭是容易导致小腿水肿的,因为血液循环不畅,既然肌酐那些都正常,可能是你的饮食不当,还有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抬高下肢,盐巴也要少吃哦 指导意见: 1、维他命E帮助去除水肿 血液循环不好,就很容易引致脚部浮肿,含维他命E的食物,可帮助加速血液循环、预防腿部肌肉松弛等。含丰富维他命E的食物包括杏仁、花生、小麦胚芽等。 2、维

急性肾衰竭多尿期该怎么办

逐日尿量增至400ml以上时,预示多尿期开始。那么,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多长时间?尿量可达3000ml以上,一般历时14天。在开始的一周内因肾小管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氮质血症还可能会恶化,尿量虽有所增加,但血尿素氮、肌酐和血钾仍连续上升,仍属于少尿期的连续。当肾功能逐渐恢复,尿量大幅度增加后,可出现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和脱水现象。此时仍处于氮质血症和水、电解质失衡状态。由于体质衰弱,极易发生感染。 尿量增加有三种形式:忽然增加、逐步增加和缓慢增加。后者在尿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若不再增加,提醒肾损害难以恢复

膜性肾病的饮食

1.肾脏病人是否可吃盐、碱,我们正常成年人每天摄入盐量约5—6克,有的地区吃盐量每人每天到12克,盐为氯化钠,碱为碳酸钠,苏打为碳酸氢钠,进食含钠的盐碱过多,容易使水潴留在人体内,诱发水肿,所以对肾性水肿患者应该控制盐碱入量,每人进盐2—3克即为低盐饮食。无盐饮食也不科学,时间长了易乏力、头晕等。 2.膜性肾病病人饮水量应多少,正常人尿量一般一天1—2公斤,急性肾炎、急性肾衰少尿期以及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伴少尿浮肿患者,要控制入水量。因为喝进去排不出去,水潴留在人体内加重水肿,也易加重高血压,此时水入量以

老年人急性感染后肾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1.循环充血状态和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起病急骤且凶险,平均发生于起病3~5天,易误诊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近年已认识到此并发症的机制及临床表现,及时早期诊断,预后大为乐观。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合并此症者可达43%,其发病机制是由于水钠潴留致高血容量而致循环充血状态。造成水钠潴留的因素很多,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加是重要因素。也提供了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理论依据。此外,急性期水肿,少尿期血浆房钠肽水平明显增加,其动态改变与血容量变化一致也是另一重要因素。 临床表现除烦躁、发

急慢性肾炎的危害

成年人是肾炎的高发人群,但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的变化,肾炎也出现了很多的中年人,甚至有些青少年也患上了肾炎。那么肾炎有什么危害?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肾炎若是没能好好的控制住的话,有可能会有以下并发症出现: 1、贫血:贫血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慢性肾炎晚期出现肾实质损害,可并发血液系统多种异常,如贫血、血小板功能异常、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和凝血机制障碍等。其中贫血的主要原因有: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增多;失血加重贫血。 2、高血压:慢性肾炎患者高血压发病率达80%。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期,常出现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