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注意这4种胸痛攸关生死

注意这4种胸痛攸关生死

1.急性心肌梗塞。,一般心肌梗塞的患者通常会感到胸前有强烈的压迫感,有如100公斤的东西压在胸上,甚至会转移到左肩、下巴、手臂,可能伴随喘、恶心感或冒冷汗。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状会愈来愈不明显,特别是女性的症状容易趋向不典型,更要小心。30岁以上的患者通常有剧烈胸痛;50岁以上常是喘、意识改变、上肢疼痛、昏倒、全身无力;80岁以上则可能没有胸痛,却出现肚子痛、恶心、呕吐的症状,对于年纪大的患者,急诊医学认为只要是腹部以上的疼痛,都需要将心肌梗塞列入可能之一,。

2.主动脉剥离。主动脉是人体最大的血管,从心脏出发,到颈部转弯再往下延伸。血管内有很多分层,会因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胸部外伤、结缔组织较为松散、吸毒等因素,导致血管内壁破裂,血流冲进内层,到不了全身,就可能引起脑、下肢的坏死,国外死亡率高达40%,能够成功进开刀房甚至出开刀房的人只有八分之一。

当主动脉剥离时,患者会感觉到胸前强烈的撕痛感,甚至痛感会延伸到后背部;有五分之一的人会因为血液到不了脑部而立刻昏倒,到不了上肢,也会量不到血压与脉搏,须立刻急诊。

3.肺栓塞。通常是下肢出现血栓,血块回流到肺脏,塞住了肺部血管导致肺栓塞。虽然一般民众不常听到,但发生率比想像中高,有四成以为是心肌梗塞死亡的病人,解剖后才发现是肺栓塞,,肺栓塞发病前没有特殊症状,在发生初期,因肺脏交换气体受到影响,会出现喘的症状,在后期才会出现肋膜胸痛感,有些可能有大小腿红、肿、热、痛的症状。

4.肺部急症。除了心血管的问题外,肺脏的急症也要小心。肺脏虽然没有痛觉,不会直接以疼痛表现,但肺脏外围的肋膜一旦受到肺部急症,如肺炎、气胸、肋膜积液、结核性肋膜炎、脓胸、心包炎等等的刺激,都会造成肋膜痛,容易在深呼吸、咳嗽、翻身时出现侧胸有尖锐刺痛的状况,通常会合并喘的症状。

麻鸭的荣誉

享受“国宝”待遇

2007年,攸县麻鸭[1]、酃县白鹅日前入选国家种质资源基因库,开始享受“国保”待遇。据称,这2个良种家禽即日起将受到严格的挂牌保护。 根据规划,对入选国家种质资源基因库的地方良种,农业部将给予充足的保种专项资金支持;株洲市2个省级良种保种场将升格为国家种质资源基因库保种场,其出口将严格控制,以确保优势基因不流失;2个品种的保护区不容外来品种“入侵”,严防纯种血源混乱。

经农业部批准,株洲市2个地方良种已划定保护区域。攸县麻鸭保护区为网岭、鸭塘铺;酃县白鹅保护区为炎陵县十都乡。言及该市两个地方良种的优势基因,株洲市畜牧专家陈向阳如数家珍:攸县麻鸭成熟早、产蛋多;酃县白鹅体型虽小,但生长速度快,早熟易肥。

历经上千年的驯养和进化,本土家禽良种才拥有了独特的优势基因。但多年来,由于保种经费短缺、品改搞乱血缘等原因,纯血缘种群下降,导致保种艰难,一些优势基因面临消失的危险。2004年,株洲市畜牧部门促成攸县麻鸭、酃县白鹅进入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去年,两个品种被列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此次正式入选国家种质资源基因库。

老人喝水经常呛是怎么回事



平时喝水吃饭,我们都有过因吃喝得太急或太猛而被呛的经历,普通人不会把这当回事,若老年人时常发生喝水吃饭呛咳的现象,应警惕是否吞咽功能出现了问题。吞咽功能是人体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包含从对食物的认知到咀嚼、咽下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氏病(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而饮水呛咳是吞咽功能障碍最明显的一种表现,常伴随进食困难、咀嚼无力和言语含糊不清等症状,甚至误咽引起吸入性肺炎和窒息而危及生命。脑卒中患者引起饮水呛咳,是由于延髓吞咽中枢受损,导致球麻痹或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的假性球麻痹。阿尔茨海默氏病(老年痴呆)、帕金森病吞咽障碍常发生在疾病的中晚期。因此,老年人吃饭时若出现吞咽食物困难,或饮水喝茶常发生呛咳,除了考虑口腔和食道方面的疾病,更要警惕脑部疾病的可能。

老年人出现吞咽问题可能是什么疾病呢?

所谓吞咽困难是指吞咽时,食物(或水)从口腔至胃贲门运送过程中受到阻碍而产生的咽部、胸骨后或剑突部位的黏着、停滞、梗塞、疼痛感或呛咳等症状。有些老人发现自己在吃饭或喝水时常常会吞不下去,或容易被呛着。但这种现象却很少被人们所注意,被认为是正常现象或由衰老所致。其实吞咽问题对老人来说是生死攸关的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常见引起吞咽问题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脑中风:由于中枢和周围神经在吞咽过程中起调节和控制作用,患脑中风后可出现进食水时呛咳,常伴有言语含糊不清、口角歪斜和偏瘫等症状。

②食管癌:早期表现为胃部闷胀感,进食时有胸骨后针刺样疼痛或有食物通过困难、滞留等感觉。以后可出现持续性和进行性吞咽困难,逐渐消瘦。

③食管裂孔疝:由于胃、肠或其他腹内脏器经横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而引起疼痛、咽下困难和食物反流,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的胃肠病。除吞咽困难外,上腹部疼痛并向肩部放射,餐后尤其卧位症状加剧,而站位则明显减轻。

④食管炎:常于进食后发生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卧位时明显,直立位可缓解。疼痛可放射至颈部和背部,严重者会因胃食道返流引起局部痉挛。

⑤抑郁症、老年痴呆症等也会造成老人吞咽困难。

通过上面这些知识的介绍,朋友们一定要注意老年人吃饭或者喝水时经常出现呛咳的现象就应该到医院及时进行检查,是不是我们的吞咽功能或者是脑部发生了某些问题,早发现早治疗,免得给自己带来一些后顾之忧。祝老年朋友们身体健康。

三个字护理心肌梗塞

抢救,讲究一个“早”字

我刚把老伴送进医院就让医生训了一顿,怪我这么迟才送病人入院,耽误了病情、我心里挺委屈,昨天见老头子心口痛得直哼哼,吃了几次药都没止住,我劝他赶快去医院。谁知老头子眼一瞪:“大年初一上医阮,讨吉利怎么着?”这倔老头不愿这个时候上医院,我有什么办法。

医生一听,哭笑不得:“这叫什么话?这是心肌梗死,生死攸关的事,能由着病人性子来吗?心肌梗死的抢救,最讲究的是一个‘早’字。早治与晚治,差别大着呢。就拿眼下最有效的溶栓治疗来说吧,药物用得早,不仅可大大降低死亡率,还可缩小心肌坏死的面积,减少并发症。

“据统计,心肌梗死发生后70分钟内送到医院进行溶栓治疗的,死亡率仅为1%;70~180分钟采用溶栓治疗,死亡率却高达10%;只要疼痛超过20分钟不缓解,特别是用了硝酸甘油都止不住的,就得赶快送医院。”

医生还说,送医院也有讲究。最好是叫救护车,或者找个出租车,千万别让病人走路来。在救护车到来之前,病人要尽量保持安静,躺着别动。什么大小便啦,换衣服啦,拾掇生活用品等劳神费力的事,能免则免,或找人帮忙。

住院,讲究一个“静”字

有了医生这一番话,我像有了圣旨,当家作主,真的把老伴管了起来。可没管几天,又让医生“训”了一通。按医生的说法,心肌梗死急性期,即入院头一周的护理,讲究的是一个“静”字。

首先,身要静。绝对卧床休息,吃喝拉撒全在床上;洗脸、漱口、大小便、吃饭,都得有人帮着。探病的人要少。聊天时间要短。

其次,心要静。不能着急,不能犯愁,不能激动,更不能发火。凡是令病人心烦的家庭纠葛,操心的工作业务,甚至令他激动的球赛消息全得封锁。

最后,胃肠也得静。大鱼大肉、饮酒吸烟固然不行,大滋大补的药品也不适宜。饮食只要有营养,清淡易消化就行。一餐不能太饱,少吃多餐慢慢来。大便要保持通畅,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再不行就喝蜜糖,用通便药,不能便秘。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心脏负担,给它一个喘息休养的机会,再配合药物治疗。就能更快、更平稳地恢复健康。

出院后,讲究一个“防”字

老伴该出院了,我又找医生请教出院后该怎样护理。医生说出院后还要讲究一个“防”字,并送我两句话,一是“循序渐进”,二是“提高警惕”。心梗病人出院后常犯的毛病有两种。

一是怕。到过一次鬼门关。总怕再次犯病:加上大病体弱,一下子也适应不了以前的生活,总觉得动一动心慌,走一走气促,什么也不敢做。

这时就用得着“循序渐进”这句话了,应鼓励病人先室内后室外,先家里后社会,先部分后全部地参加各种曰常活动,包括吃饭穿衣,扫地浇花,买菜散步,工作娱乐,甚至性生活等,让病人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必须掌握一个限度:任何一种活动,只要引起胸痛或气促,就应马上停止,如不能缓解,就该马上服药。慢慢尝试,逐步适应。

第二种毛病是不在乎。总觉得自己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既然恢复得不错,胸不痛,气不喘,那就干啥都行。照样抽烟喝酒,工作玩命干,麻将搓通宵,这样的人就用得着“提高警惕”这句话了。

其实,冠心病病人的血管犹如一条年久的水管,生了锈,管腔变窄,加上有垃圾一塞,造成了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去掉了垃圾,水流出来了,但铁锈和狭窄依然存在;介入性治疗打通了水管,水虽然流得顺畅了,但水管其他部位甚至原来的部位依旧生锈。有人做过调查,心肌梗死后治疗成功的病人中,有10%~20%在一年之内再次发作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脏猝死。一年后.每年还有约2%的病人再次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

所以,心梗病人出院后还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可降低再次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风险的药物。改变吸烟、酗酒、生活过于紧张、缺乏体力活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定期去医院复查等。此外,还得随身携带急救药,以防不测。

神经衰弱的预防方法

一、正确认识自己

神经衰弱患者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对自己太过严格和苛刻,要知道人都是有不足之处的,遇事不要站牛角尖,保持豁达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要看淡名利,不要过分追求自己得不到或者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求而不得是最容易影响人的心情和情绪的。

二、培养自己的性格

良好的性格并不是一早一夕之间就可以养成的,需要通过日常的生活不淡的积累形成的,平时可以多花点心思在自己的性格培养上,像是注意不要大声讲话,不要与人争辩,凡事能忍的就忍忍,劝解自己只要无关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三、自我调节

我们无法完美控制自己的情绪,只要是人,情绪都是会有所波动的,虽然我们控制不了情绪的波动,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赶走不良的坏情绪。

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太过劳累,当觉得忧郁的时候可以放下手上的事情,闭上眼睛,静静的冥想三到五分钟,或者可以选一个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日子,去郊外走走散散心。

心肌梗塞的病人应注意什么?

一、关注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

在我国,每13秒钟就有一个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掉;每22秒钟就有一位同胞因心脑血管疾病致残。死亡人数和死亡率继续呈上升趋势,死亡多发生在创造力最高、对社会和家庭贡献最大的年龄组,它的危害无年龄、身份、地域之分。心脏病是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其死亡率仍远远高于癌症。20%~30%的冠心病患者并无心绞痛,而以猝死为第一症状。目前,心脏病是全球女性第一杀手,超过三分之一妇女因心脏疾病或中风而去世。其死亡率仍远远高于癌症。

二、预防心血管病 攸关性命的极其重要事情

1、高血压 可能随时引爆脑卒中

只要是高血压患者,就存在可能发生脑卒中的危险。血压在夏季会自然降低,不少高血压病人因而忽视治疗,自测、服药都暂停,结果每当到秋冬季节气温一下降,高血压立即发作,严重的还会“引爆”脑卒中。平时必须积极主动预防。

每天早上醒来后,是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段;而每天傍晚五六点,也是一天中血压偏高的两个小高潮。在这两个时段中,高血压病人都需要格外当心。

心肌缺血的危害及治疗方法

心肌缺血的危害:心肌缺血使心脏血液减少,而血液则是传送血液所必须的物质,如果缺少血液则会导致缺氧,从而导致心脏不能为活动提供必要的能量,会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下降、心律失常等。严重者可引起心肌梗赛或猝死。

心肌缺血的治疗:心肌缺血严重者可使人猝死,所以应积极治疗,提早预防。可采用药物、手术两种方式进行治疗,药物治疗要根据医生所开处方进行服用,切忌不要自己在网上查看一些药物就去吃,生命攸关,一定要重视。手术治疗可以采用外科冠脉搭桥术,这种方法适合于复杂多支血管病变、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者。

END

注意事项

​心肌缺血严重者可使人猝死,如有相关病情,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就诊,切忌不要再网上查看之后自己给自己治疗。

猝死前兆病

猝死发生前会有一定的前兆:胸闷、胸痛、四肢乏力、头晕。

猝死虽然事发突然,但大部分的猝死都是有早期的征兆和迹象的,只不过很容易被人忽视。在发生心源性猝死前,病人会有一些症状变化,如顽固性心绞痛发作,病人往往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律紊乱,或者猝死前数分钟或数天可有心前区疼痛、胸闷、疲劳或情绪改变等,甚至是失眠、烦躁等现象,这些常常是猝死的前兆。

另外,因为很多猝死都与冠心病有关,而与冠心病相关的猝死的前兆往往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一般是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胸部或胸部附近感到憋闷、压迫、烧灼 ,不到1/3的病人有胸痛感;此外,还有一些人表现为颈部的紧迫感、甚至是背部的不适感。这些症状虽然不典型,但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治疗伤口感染的简单处理方式

一、处理伤口常用物品

1、清洗消毒剂:75%酒精,2~3%碘酊(或碘伏)、3%双氧水、2%红汞、0.9%生理盐水、攸锁儿液。以上消毒剂可去药店或医院买。

2、敷料类:纱布块、棉球、棉签、绷带、胶布、创口贴等,以上敷科可去药店或医院买。如自行制作的纱布块、棉球、棉签,可放置饭盒进行蒸锅消毒。

3、伤口换药用具:不锈钢饭盒1个,内盛短解剖有齿、无齿镊各1把、医用剪1把、小酒杯1个、纱布和棉球适量。饭盒可放入家用26号型蒸气锅内(待压力报警器响,计时10~15分钟,关火,待冷却取出)。

二、新鲜伤口的处理

如伤口不大,伤口边缘整齐对合好,用棉签蘸双氧水清洗伤口,再用生理盐水洗伤口,伤口周围碘酊、酒精消毒,用创口贴敷盖伤口。如伤面表皮剥脱,经上法清洗消毒处理后,伤面撒少许消炎粉,盖上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伤口大、深或伤口边缘裂开,应去医院清创缝合。若为铁锈或污染物所致伤口,需去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病。

三、感染(或化脓性)伤口的处理

1、打开已备换药的饭盒,揭去伤面敷料,用有齿镊夹碘酊与酒精棉球,再用无齿镊接着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再用3%双氧水(或攸锁儿液)或盐水清洗伤口,注意不要使酒精浸入伤口皮肤以内,以免引起疼痛。既达除臭、除坏死组织,又为局部组织供氧。根据需要可加盖凡士林纱布或其他促进伤口愈合的纱布或纱条,上再加盖3~4层干纱布,胶布或用绷带包扎固定。贴胶布方向应与肢体或身体垂直,以免脱落。伤口1-4天换药1次。

2、伤口感染重、脓多、组织发黑、有恶臭,或敷料有绿色。以上几种伤口家中处理有困难,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老人生活都需要哪些用品

1、老人生活需要医药包

说到药品,对于现在的老人来讲是件离不开的东西,如果有高血压常备降压药,糖尿病患者常备降血糖的药,还有速效救心丸等救急药品,放在家中显眼的位置。生死攸关的大事,切不可马虎。

2、老人生活需要拐杖

独居老人免不了出去散散心,有些老同志身体素质好,健步如飞。可是大部分老人走起路来颤颤巍巍,一个拐杖可以让他们去更多地方转转。毕竟憋在家里也容易得心病。

3、老人生活需要收音机

老人上了岁数,身体各项机能逐步退化。有些人眼睛花看不了电视,也不习惯看电视。因此买个收音机,可以随身携带满街转。听戏曲,听新闻,养生知识等等,解闷神器。

4、老人生活需要轻便推车

买菜做饭是老人在家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早起购物的时候,一辆轻快便捷的购物车或许能帮助他们省下很多力气。

5、老人生活需要待机时间长的电话

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时髦的独居老人也有了手机,但是手机对于他们来讲是个复杂的玩意。一个待机时间长,屏幕大,易操作的手机,可以让他们更朋友或者孩子更好的交流,必备!

眼睛干涩怎么办 维生素B群

攸关视神经的健康,也保护角膜。缺乏维生素B群,容易发生神经病变、神经炎,眼睛也容易畏光、视力模糊、流泪等。糙米、胚芽米、全麦面包等全谷类食物,还有像肝脏、瘦肉、酵母、牛奶、豆类、绿色蔬菜等,都富含维生素B群。

主动脉剥离症状

是否曾经碰到周边的人突然因为胸痛而痛苦不已,甚至出现危急状况需要紧急救医呢?如果发生突然间如撕裂一般的胸痛,那可能是出现血管疾病中相当急症的「主动脉剥离」。

前胸剧痛,可能是罹患了主动脉剥离

主动脉剥离最明显的自觉性症状就是前胸剧烈疼痛,有时疼痛也会延伸到颈部、背部两侧肩胛骨或是腹部,端看其剥离的位置而定。主动脉剥离是指血管内壁因为压力而撕裂、剥开,导致血流顺着破洞流进血管管壁中,形成假的管腔,并逐渐扩大压迫到原本的主动脉血管,使得主动脉血管狭窄,影响正常送血功能,造成全身血液供应不足的问题,容易引起多种器官衰竭的情形发生,如心脏衰竭、肾脏衰竭、下肢缺血坏死等。根据美国临床的统计,在10万人口当中有3%的人患有主动脉剥离。

当身边有人因为出现猛烈的前胸疼痛而脸部扭曲甚至昏迷时,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赶快打119,紧急送患者至可以处理心血管急症的医院。因为主动脉剥离是一种症状来得快、来得急的心血管急症,当送错医院或是太慢送医都等同于没有送医,对病人的伤害相当地大。

主动脉剥离以发生时间长短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发作14天以内为急性,超过14天则为慢性。另外,也可以依照侵犯血管的部位不同而作区分:

A型:侵犯主动脉弓、升主动脉等部位的剥离属之。A型的主动脉剥离因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临床研究指出,在台湾因为各家医院手术技术不同,因此推估其手术的死亡率为28~30%,但没有手术的死亡率却高达50~60%。

B型:以侵犯降主动脉为主,绝大部分用药物治疗即可,治疗后死亡率约为25%。上图是以64切CT血管摄影拍摄到的B型主动脉剥离,箭头处即为剥离位置,也是容易发生剥离的位置。

确认主动脉剥离的诊断

‧鉴别诊断

由于主动脉剥离与部分心血管疾病的症状类似,所以临床上必须进行鉴别诊断以免误诊,而错失最佳的诊断时机。

症状很像的疾病包括心肌梗塞、心包膜炎、肋膜炎、胆囊炎、肺动脉栓塞、胃溃疡、急性胰脏炎、气胸、食道逆流造成的胸痛或是肌肉骨骼酸痛等。

尤其是心肌梗塞,因为主动脉剥离的患者可以同时有心肌梗塞,但心肌梗塞却不会有主动脉剥离。要判断这两种疾病,最简单的是观察患者有没有后背痛,心肌梗塞并不会出现后背部的疼痛。

‧临床表征

当一个人因为胸痛被送进急诊室时,医师可以从几个临床表征怀疑患者是否罹患了主动脉剥离:

1.突然间的前胸疼痛,并且可能延伸到后背、颈部等位置。

2.肢体一侧脉搏摸不出跳动。

3.昏倒。胸痛而昏倒的患者死亡率将会提高。

4.内部脏器的缺血,可能会出现肾衰竭、肠子坏死等并发症。

‧急诊室问诊

主动脉剥离是一个急症,因此患者一送到急诊室时,医师必须即刻进行问诊以及胸部X光与心电图的诊断。问诊主要是询问胸痛情形,包括疼痛状况与位置等;胸部X光则是观察纵隔膜的状况;而心电图是监测有没有心肌梗塞情形发生的工具。如果患者同时有1胸痛与背痛、2纵隔膜变宽变厚和3一侧脉搏无法摸到的情形,90%以上的患者是罹患了主动脉剥离。

‧确立诊断

最快的方法就是利用计算机断层,快速找出主动脉剥离的位置,并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其他摄影工具虽说也可以确立诊断,但是却有着各种问题,而较不鼓励使用,如磁振造影必须要30分钟以上才可以完成诊断,因此不适用于状况危急或不稳定的患者;超音波容易因为剥离的血管内膜位置较深而有死角,不利于诊断;主动脉摄影为侵入性仪器,所以较少使用。

‧主动脉剥离的治疗方法

主动脉剥离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血压(收缩压为100mmHg)。通常会使用乙型拮抗剂如propranolol、labetalol以静脉注射方式,来降低血液离开左心室后出来的压力,如此可以控制剥离发生的速度,并且可以减轻胸痛。血压控制好后,A型主动脉剥离就必须即刻进行手术治疗,而B型主动脉剥离的患者主要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如果有并发症发生,如肢体缺血、内脏器官缺血坏死等,就必须立即开刀治疗。目前还有一种最新的治疗方式,那就是利用开刀以及在血管内置放支架的综合治疗,这主要是用来治疗腹部动脉瘤所造成的急性主动脉剥离,不过因为所做的病例还不够多,因此无法确认其治疗的效果。

‧治疗后的保健原则

根据临床统计,手术治疗后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复发,其中又有30%的人需要再次开刀治疗,所以必须长期使用乙型拮抗剂控制血压,术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攸关到是否会复发主动脉剥离的一道极其重要的关卡。因此为了稳定血压(120/80mmHg),平时患者要避免抬重物或举重,以防止增加腹腔压力;远离会使血压升高的食物,如高盐、高脂、高热量的饮食,多加摄取蔬果、全谷全麦类、坚果类食物;并且要保持心情平稳、增加运动量等。

‧如何预防主动脉剥离?

高血压是主动脉剥离的危险群之一。统计数据指出主动脉剥离患者中70%有高血压病史,而30%是动脉硬化的患者,因此要避免主动脉剥离,就要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防范。另外,主动脉瘤、血管发炎、二尖瓣主动脉瓣、主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也都有较高机率发生主动脉剥离。假使曾经作过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或绕道手术的患者,也是高危险群之一。主动脉剥离在男性发生的机率较高约为65%。虽然我们已经可以得知哪些人是属于发生主动脉剥离的高危险群,但主动脉剥离是一种突发状况,因此不能利用仪器事先诊断出自己是不是已经开始发生剥离的情形,无法预先进行治疗。

要避免主动脉剥离这种急症的发生,就必须要尽量做好自己的健康管理,杜绝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找上身,并且尽快戒菸、增加运动量,减少心血管疾病产生的机率。

吹空调体内有湿气怎么去除 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夏季可以适量吃些寒性的食物来解暑气,如苦瓜,绿豆汤,冬瓜,西瓜等等,但任何食物不能过量,适量就好,同时要注意做菜要少油少盐,不宜口味太重,食物要均衡。

患上心肌缺血严重会有什么后果呢

1、心肌缺血的危害:心肌缺血使心脏血液减少,而血液则是传送血液所必须的物质,如果缺少血液则会导致缺氧,从而导致心脏不能为活动提供必要的能量,会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下降、心律失常等。严重者可引起心肌梗赛或猝死。

2、心肌缺血的治疗:心肌缺血严重者可使人猝死,所以应积极治疗,提早预防。可采用药物、手术两种方式进行治疗,药物治疗要根据医生所开处方进行服用,切忌不要自己在网上查看一些药物就去吃,生命攸关,一定要重视。手术治疗可以采用外科冠脉搭桥术,这种方法适合于复杂多支血管病变、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者。

3、心肌缺血的调理:应减少饮食热能以控制体重,减少脂肪总量及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限制单糖和双糖摄入量,供给适量的矿物质及维生素。限制胆固醇,宜选用多糖类碳水化物,占热能<65%。因纤维素、谷固醇、果胶等可降低胆固醇;肥胖者主食应限制,可吃些粗粮、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对防治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均有益。应限制含单糖和双糖高的食品。

相关推荐

胸痛需要做哪些检查

1、疼痛的部位及放射 很多疾病引起胸痛常有一定的部位。胸壁疾患的疼痛常固定于病变部位,且局部有明显压痛。急性肺炎,肺梗死,自发性气胸等的疼痛在患侧胸部;胸膜炎所致胸痛常在胸廓扩张度较大的下侧部。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且放射至左肩及左臂内侧。纵隔食管疾患的疼痛常位于胸骨后,膈肌及膈下疾患常在肋缘及斜方肌处有放射痛。 2、疼痛的性质 自轻微的隐痛至剧烈的疼痛,程度不等,性质各异,肋音神经疼痛呈刀割样触电样灼痛,肌痛呈酸胀痛,骨痛呈?痛,锥痛,原发性肺癌和纵隔肿瘤可能胸部隐痛和闷痛。心绞痛和心

胸痛自我诊断与应急处理

几乎人人都有过胸痛的经历,胸痛可以见于多种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心包炎、自发性气胸、胸膜炎、胸膜肿瘤、肺癌、肺炎、肺结核、胸部肌炎、皮肌炎、肋间神经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部分胆囊炎、胰腺炎也可以表现为胸痛胸痛的危险性与引起胸痛的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自我诊断 1.胸部皮肤、肌肉、骨骼疾病引起的胸痛:定位明确,局部可有红肿、按压痛、皮疹、畸形。 2.肋间神经炎引起胸痛为阵发性,针刺样痛。 3.食道炎引起烧灼样痛。 4.剧烈胸痛多提示有严重疾病如夹层动脉瘤、急性心肌梗死。 5.活动过程中发作的胸痛

心肌梗死的症状

心肌梗死的症状: 1、先兆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约2/3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上肢麻木、头晕、心慌、气急、烦躁等。 其中心绞痛一半为初发型心绞痛,另一半原有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或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有较大波动,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发现先兆,及时积极治疗,有可能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心绞痛应与哪些疾病区分

精神因素引起不适 情感或者精神因素导致的胸部不适或者胸痛又称为心脏神经症,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或者更年期妇女。患者常有胸部不适感,表现为尖锐的刺痛或者撕裂样疼痛,常常位于左侧乳房附近,有的如针尖大小,持续时间短暂;也可表现为持续的闷痛,持续数小时,甚至数日,和活动无关或关系不明确,有的甚至活动后或者精神放松后减轻。服硝酸甘油也可“有效”,但多在10分钟以后,而且缓解不完全。查体多正常,或者和心脏无关,多发现患者情绪不稳定、易激动,过度敏感,或者表现富于戏剧性。应注意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以及是否

心脏病的人吃什么会不容易犯心脏病

凡是辛、辣有刺激的食品尽量少吃,不能吃太油腻,要少盐。烟、酒尽量减少。注意补充饮水。 可以吃富钾的水果、蔬菜。如香蕉、苹果和大豆。 心脏病人,不单是重视能吃什么和不能吃什么的问题,更加重要的是,如何预防心脏病的发作。 如何预防,请参考下面文章: 预防心血管病 攸关性命的重要事情 一、关注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 在我国,每13秒钟就有一个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掉;每22秒钟就有一位同胞因心脑血管疾病致残。死亡人数和死亡率继续呈上升趋势,死亡多发生在创造力最高、对社会和家庭贡献最大的年龄组,它的危害无年龄、身份、

心肌缺血花样多无症状时更可怕

为尽早发现心肌缺血,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进行相关体检,了解有无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如血脂、血压、血糖、颈部血管超声、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 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时伴有大汗。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咽喉痛及烧灼感、紧缩感,牙痛等。 4.饱餐、寒冷、饮酒后出现胸痛、胸闷者。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

猝死的原因有哪些 猝死发病前也有征兆

1、疼痛 相比较而言,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易被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 2、潜在病因 除了疼痛,还要警惕可能导致猝死的潜在病因。比如,是否有易形成血栓的病史。例如一位骨折病人,他曾在一段时期内被限制运动,那么他就容易发生静脉血栓,而静脉血栓一旦掉下来,则可能发生肺梗死。 3、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 如果工作性质是久坐或长期站立,血液循环不好,当病情发作时,除了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要高度怀疑

心肌缺血的病人一般能活多久

心肌缺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次还有炎症(风湿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病、创伤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种。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为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肥胖、同型半胱氨酸增高、体力活动少、高龄和男性等。 分类 1.隐匿型冠心病 无临床症状,但有心肌缺血客观证据,如心电图典型缺血性ST段改变、心肌血流灌注减少等。 2.心绞痛型。 3.心肌梗死型 心肌梗死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所致。 4.缺血性心肌病 其

肺栓塞症状表现具体有哪些

(1)腹痛:肺栓塞有时有腹痛发作,可能与膈肌受刺激或肠缺血有关。 (2)胸痛:约占70%,突然发生,多与呼吸有关,咳嗽时加重,呈胸膜性疼痛者约占66%,通常为位于周边的较小栓子,累及到胸膜,胸膜性胸痛的原因尚有争论,但迄今仍认为这种性质的胸痛发作,不管是否合并咯血均提示可能有肺梗死存在,较大的栓子可引起剧烈的挤压痛,位于胸骨后,难以耐受,向肩和胸部放射,酷似心绞痛发作,约占4%,可能与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有关,胸痛除需与冠心病心绞痛鉴别外,也需与夹层动脉瘤相鉴别。 (3)咯血:是提示肺梗死的症状,多在梗

颈椎病有哪些病症

颈椎病是骨科中的一种常见疾病,据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这颈椎病的发病原因有很多,种病的发病率很高,多发人群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而且男性的患病几率高于女性。究竟这种疾病有哪些主要病症呢?我们又该如何去预防呢? 它的主要症状是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头晕,房屋旋转,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有眩晕,猝倒。有的一侧面部发热,有时出汗异常。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 另一些病人下肢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