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花样多无症状时更可怕
心肌缺血花样多无症状时更可怕
为尽早发现心肌缺血,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进行相关体检,了解有无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如血脂、血压、血糖、颈部血管超声、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
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时伴有大汗。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咽喉痛及烧灼感、紧缩感,牙痛等。
4.饱餐、寒冷、饮酒后出现胸痛、胸闷者。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7.突发的心动过缓、血压降低或晕厥者。
心肌缺血患者的分类:
1.隐匿型冠心病
无临床症状,但有心肌缺血客观证据,如心电图典型缺血性ST段改变、心肌血流灌注减少等。
2.心绞痛型。
3.心肌梗死型
心肌梗死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所致。
4.缺血性心肌病
其特点为心脏变得僵硬,逐渐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5.猝死型。
冠心病和心肌缺血在发作时有什么区别
我们知道冠心病的患病部位是跟心脏有关,这就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在我们日常生活压力过大,作息时间的不恰当也有可能患上冠心病。我们需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下面通过本篇文章,我们大家了解一下冠心病的种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隐匿型
二、心绞痛型
三、心肌梗死型
四、心力衰竭型
五、猝死型
每一个人的每一个部位都是需要血液,不能细胞就无法存活,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就有的人因为体内缺血而患上了心肌缺血这个疾病,而且心肌缺血是一个会对人们心脏造成大量伤害的疾病,那么心肌缺血的症状都有哪些呢?
首先,无症状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与有症状的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相似。即使在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也仍有百分之三十的病人没有心肌缺血症状,这表明梗死周围心肌有残余缺血,这种残余缺血往往导致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
临床将无症状心肌缺血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Ⅰ型、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症状:此型无症状,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有人估计在完全无冠心病症状的中年男性中(一般人群)占百分之二到五。其预后与心绞痛患者相似。
Ⅱ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症状:心肌梗死后虽无心绞痛但确有心肌缺血存在者较为多见。此型患者预后较Ⅰ型更为不良,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百分之五到六。
Ⅲ型、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症状:研究表明心绞痛患者中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并且可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心绞痛中。必须指出,不稳定 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这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心肌缺血对心脏和全身都可能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氧是心肌细胞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而氧是通过血液输送给细胞的。心脏没有“氧仓库”,完全依赖心肌血供,所以一旦缺血,立刻会引起缺氧。缺氧的直接后果是心肌细胞有氧代谢减弱,产能减小,使心脏活动时必需的能量供应不足,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同时,代谢的废物也不能被有效及时地清除,易产生不利影响。缺血、缺氧、缺能量,最终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若有20%~25%的心肌停止收缩,通常会出现左室功能衰竭;若有40%以上的心肌不能收缩,就会有重度心泵功能衰竭。如果这种情况突然发生,心肌缺血的症状就会出现非常危险的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就常与这种情况相关。
心肌缺血还会损害舒张功能。收缩不良和舒张不良结合起来,易导致心室充盈压升高,引起肺充血,还可引起复杂的物质代谢紊乱和心肌电活动失常。因此,一旦出现心肌缺血,应找准病因对症治疗,才可避免潜在的严重后果。
心机缺血 是冠心病的一种,治疗方案为选择硝酸脂类药物(如单硝酸异山梨脂或其缓释剂型),作用为扩张心脏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还应该服用他汀类药物(如阿伐他汀、辛伐他汀)一方面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一方面稳定动脉斑块,防止斑块脱落形成血栓,造成中风等。
无症状心肌缺血正日益受到重视,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大约25%~50%的急性猝死者中,生前无心绞痛发作史;但近90%的尸检中,发现这些人均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美国约2%~4%貌似健康的无症状的中年人,检查发现有明显的冠脉病变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猝死的原因通常是致命性心律失常,而在致命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前,心电图可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与猝死之间可能有因果关系。此外,有人报道,美国每年有45万人猝死,其中20%~50%死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此之前或同时,常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亦有人对5209例冠心病病人进行30年随访观察中发现,25%的心肌梗死是无症状的,其10年内死亡率为84%。结果表明,无症状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与有症状的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相似。即使在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也仍有30%的病人没有症状,这表明梗死周围心肌有残余缺血,这种残余缺血往往导致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目前医学上将无症状心肌缺血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Ⅰ型、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此型无症状,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有人估计在完全无冠心病症状的中年男性中(一般人群)占2%~5%。其预后与心绞痛患者相似。
Ⅱ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后虽无心绞痛但确有心肌缺血存在者较为多见。此型患者预后较Ⅰ型更为不良,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5%~6%。
Ⅲ型、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研究表明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并且可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心绞痛中。必须指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这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因此,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它可影响各型冠心病的预后,所以应积极诊断与治疗。
心肌缺血者要注意饮食,六个字,低脂肪高纤维。情绪上要注意不要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时排便,不能过度劳累。
心肌缺血的症状有哪些
首先,无症状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与有症状的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相似。即使在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也仍有30%的病人没有心肌缺血症状,这表明梗死周围心肌有残余缺血,这种残余缺血往往导致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
临床将无症状心肌缺血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Ⅰ型、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症状:此型无症状,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有人估计在完全无冠心病症状的中年男性中(一般人群)占2%~5%。其预后与心绞痛患者相似。
Ⅱ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症状:心肌梗死后虽无心绞痛但确有心肌缺血存在者较为多见。此型患者预后较Ⅰ型更为不良,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5%~6%。
Ⅲ型、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症状:研究表明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并且可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心绞痛中。必须指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这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上述就是关于心肌缺血的发病症状的介绍了,可见其临床表现还是很多的,如果您经常心肌绞痛的话就要谨慎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做个相关的检查,一旦确诊就需要立即治疗,因为心肌缺血一旦发作,危害会是很难预料到的。
心肌缺血怎么造成的
1、无症状性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的患者主要容易发生无症状性心肌梗塞这种疾病,在心肌梗塞的患者中约有20%~25%为无症状的。心肌缺血的起病常以并发症的形式出现,如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等,死亡率明显高于有痛性心肌梗塞患者。因此,这是属于导致心肌缺血的原因之一。
2、心律失常和心血管意外也会导致心肌缺血的情况出现
心律失常的发生与一过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有密切的关系,且是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影响因素。据报道美国每年45万人猝死,其中20%~50%死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此之前或同时,常伴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3、缺血性心肌缺血的缓慢而持久的心肌缺血
可以造成心肌广泛弥漫性的纤维化,形成充血性缺血性心肌缺血。这也是导致心肌缺血的原因的重要因素。
此外,劳心过重,心肌耗血量过大,也会引起心肌相对缺血;血容量不足,全身缺血,能引起心肌的相应缺血;向心肌供血的血管不畅通,能引起心肌的供血障碍性缺血;血红细胞聚过重、血粘度过大、杂质过多能引起心肌血液循不良性缺血。
看了上述原因,你认为你离心肌缺血还很遥远吗?不要总是抱着与我无关,高高挂起的心态,夜路走多了还是会摔倒的,对于心肌缺血患者,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改善心肌缺血的状态,防止其它并发症的意外发生。
心肌劳损是什么症状
心肌缺血又叫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SMI),是指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这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或死亡后尸检,几乎均证实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有明显狭窄病变。无症状心肌缺血在冠心病中非常普遍,且心肌缺血可造成心肌可逆性或永久性损伤,并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泵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因此,它作为冠心病的一个独立类型,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无症状心肌缺血在冠心病中发生率高,远远超过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其在临床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完全的SMI。即既往无冠心病病史,也无冠心病症状,但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其在人群中的发生率高达5%;
②心肌梗塞后仍有SMI发作。大约占心肌梗塞总数的1/3。
③心绞痛患者伴发SMI,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属这一类型,仅有一小部分心肌缺血发作伴随着症状。
有资料表明,心绞痛者75%也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且发作次数是有症状心肌缺血的3~4倍,而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中无症状心肌缺血者高达84%~90%或更高,①型病人由于从未诊断过冠心病,因此对其诊断相当困难,应将老年、安静时心电图有ST—T改变或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等易患人群列为首要检查对象。Holter可以监测心肌缺血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生频度、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动态变化、及其与日常生活活动的关系,为目前公认的用于监测SMI的最简单而常用的方法。
目前,可以肯定地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可以引起心脏功能改变,心肌电生理活动及心肌代谢异常,与有症状发作的心肌缺血比较具有同等程度的影响,且具有一些潜在的并发症,主要有:
①心律失常和心血管意外。心律失常的发生与一过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有密切的关系,且是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影响因素。Meissner等报道,美国每年45万人猝死,其中20%~50%死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此之前或同时,常伴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②无症状性心肌梗塞。SMI患者易发生无症状性心肌梗塞,在心肌梗塞的患者中约有20%~25%为无症状的。起病常以并发症的形式出现,如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等,死亡率明显高于有痛性心肌梗塞患者。
③缺血性心肌病。缓慢而持久的心肌缺血,可以造成心肌广泛弥漫性的纤维化,形成充血性缺血性心肌病。
因此,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改善心肌缺血的状态,防止冠心病意外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 ,首先要改变工作生活方式 ,适当锻炼 ,节制饮食 ,控制血脂 ,减轻体重 ,必要时去医院检查 ,并服用相关药物。
常见心肌缺血的并发症有哪些
1、心律失常和心血管意外.心律失常的发生与一过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有密切的关系,且是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影响因素.Meissner等报道,美国每年45万人猝死,其中20%~50%死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此之前或同时,心肌缺血的并发症常伴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2、缺血性心肌病.缓慢而持久的心肌缺血,可以造成心肌广泛弥漫性的纤维化,形成充血性缺血性心肌病.这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的并发症.
3、无症状性心肌梗塞.SMI患者易发生无症状性心肌梗塞,在心肌梗塞的患者中约有20%~25%为无症状的.起病常以心肌缺血的并发症的形式出现,心肌缺血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等,死亡率明显高于有痛性心肌梗塞患者.这也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的并发症.
该怎么诊断心肌缺血疾病
一、心肌缺血的症状诊断:
1、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既往无冠心病病史,也无冠心病症状,只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可达5%。
2、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
大约1/3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后可出现心肌缺血,而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达1小时以上又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凶险,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5%~6%。
3、心绞痛伴有的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且发作次数是有症状心肌缺血的3~4倍,尤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
二、心肌缺血的鉴别诊断:
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心肌缺血患者可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这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的症状。而心脏淀粉样变性的主要特点为蛋白-多糖复合物沉积。淀粉样物质沉积可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弥漫性患者的淀粉样物质广泛沉积于心室肌纤维周围,引起室壁僵硬,舒张和收缩功能都受到限制,病变可累及心脏传导系统和冠状动脉,常表现为心绞痛、劳力性呼吸困难、乏力、进行性夜间呼吸困难和水肿。
另外,怀疑自己有心肌缺血的朋友可以去医院做心脏方面的检查来确诊疾病,如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查、受负荷试验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这些检查都可以很好的判断心脏功能,可以使心肌缺血明确诊断或者和其它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方法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指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如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等,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方法如下:
心电图和运动试验
对疑有无症状心肌缺血者应在休息状态下常规做心电图检查。若阴性时可做运动试验。有人认为,运动试验时,如果ST段压低同时伴有低血压和R波异常,是严重病变的标志。也有作者认为,运动试验引起ST段偏移并伴有心动过速,不论有无症状均提示心肌缺血。运动试验的灵敏度、特异性可达70%~90%。
动态心电图监测
动态心电图监测是公认的检测日常生活中无症状心肌缺血最有效的手段。可观察心肌缺血发生的频率及经过时间,又可了解无症状心肌缺血与日常生活、活动的关系。
201铊显影和82铷中子发射断层扫描
获得ST段压低时,心肌缺血的证据,82铷中子发射断层扫描更能反映心脏缺血情况。
冷加压试验
把患者肢体放在冷水中诱发血管、包括冠状血管收缩,然后做心电图检查。
X线胸片检查
冠状动脉严重粥样硬化者可以发现冠状动脉钙化点。
心肌缺血症状
心肌缺血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一种心肌疾病,该疾病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危害都是很大的,在发病的时候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就有可能出现死亡,但是还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心肌缺血,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心肌缺血的症状都有哪些?
首先,无症状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与有症状的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相似。即使在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也仍有30%的病人没有心肌缺血症状,这表明梗死周围心肌有残余缺血,这种残余缺血往往导致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
临床将无症状心肌缺血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Ⅰ型、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症状:此型无症状,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有人估计在完全无冠心病症状的中年男性中(一般人群)占2%~5%。其预后与心绞痛患者相似。
Ⅱ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症状:心肌梗死后虽无心绞痛但确有心肌缺血存在者较为多见。此型患者预后较Ⅰ型更为不良,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5%~6%。
Ⅲ型、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症状:研究表明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并且可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心绞痛中。必须指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这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上述就是关于心肌缺血的发病症状的介绍了,可见其临床表现还是很多的,如果您经常心肌绞痛的话就要谨慎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做个相关的检查,一旦确诊就需要立即治疗,因为心肌缺血一旦发作,危害会是很难预料到的。
无症状心肌缺血有哪些类型
缺血性心肌病是指因为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弥漫性或局限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因为没有典型症状,所以更应引起重视,它可影响各型冠心病的预后,通常来说,它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型--安全无症状心肌缺血
这种类型的患者通常没有症状,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据专业人士估计,在 没有冠心病症状的中年男性中约占2%~5%。这种类型患者的预后与心绞痛患者相似。
2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后虽无心绞痛,但确有心肌缺血的患者比较多见。此型患者预后比1型患者更为不良,特别是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患者死亡率为5%~6%。
3型--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
研究表明,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并且可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心绞痛中。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过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会有心肌缺血存在,这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心肌缺血是怎么引起的
1、无症状性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患者易发生无症状性心肌梗塞,在心肌梗塞的患者中约有20%~25%为无症状的。心肌缺血的起病常以并发症的形式出现,如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等,死亡率明显高于有痛性心肌梗塞患者。因此,这是属于导致心肌缺血的原因之一。
2、心律失常和心血管意外也会导致心肌缺血的情况出现
心律失常的发生与一过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有密切的关系,且是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影响因素。据报道美国每年45万人猝死,其中20%~50%死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此之前或同时,常伴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3、缺血性心肌缺血的缓慢而持久的心肌缺血
可以造成心肌广泛弥漫性的纤维化,形成充血性缺血性心肌缺血。这也是导致心肌缺血的原因的重要因素。
此外,劳心过重,心肌耗血量过大,也会引起心肌相对缺血;血容量不足,全身缺血,能引起心肌的 相应缺血;向心肌供血的血管不畅通,能引起心肌的供血障碍性缺血;血红细胞聚过重、血粘度过大、杂质过多能引起心肌血液循不良性缺血。
看了上述原因,你认为你离心肌缺血还很遥远吗?不要总是抱着与我无关,高高挂起的心态,夜路走多了还是会摔倒的,对于心肌缺血患者,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改善心肌缺血的状态,防止其它并发症的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