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吃两次海鱼可以防耳聋
每周吃两次海鱼可以防耳聋
核心提示:《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周吃两次鱼还可以降低耳聋危险。
深海肥鱼含有丰富的欧米伽3脂肪酸,研究已经证实该脂肪酸有助于延缓心脏疾病、癌症、抑郁症和关节炎。《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周吃两次鱼还可以降低耳聋危险。
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沙朗·克翰博士及其同事对随访观察的65215名护士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与很少吃鱼的女性相比,每周至少吃两次鱼的女性罹患进行性耳聋危险降低20%。克翰博士表示,新研究结果表明,金枪鱼、黑鱼及贝类都有助于降低耳聋危险。鱼肉中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关键。
孕妇补碘每周吃两三次海产品
及时补碘有助孩子脑发育
儿童、育龄妇女和孕妇是碘缺乏病防控的重点人群。那么,碘缺乏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影响呢?
从孕中到出生后两年是人一生中需碘量最多的时期。研究发现,胎儿的碘供应只来自于母体,因此孕妇的生理需碘量高于正常人一倍左右。此外,怀孕期间准妈妈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肾脏碘排泄增加,也会导致准妈妈的碘需要量比普通女性显著增加。孕妇缺碘会增加流产几率,并影响到胎儿大脑发育,严重者可引起胎儿智力低下和发育障碍。
而新生儿的碘供应主要来自母乳,及时补碘有助于促进胎儿和婴幼儿的脑发育。
孕妇补碘并非多多益善
碘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如此重要,那是不是应该立刻去买孕妇专用盐来补碘呢?对此,专家表示,孕妇补碘,其实只要平常的碘盐,再加上每周食用两次以上的海产品,就足够了。
碘也并非多多益善,补碘过量也会带来麻烦。众多周知,缺碘会引发甲状腺疾病,但碘过量同样也引起甲状腺疾病。专家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产品摄入增多,加上日常所吃的基本都是强化了碘的盐,北京地区的居民应该不会缺碘。
对于准妈妈们担心自己会不会碘缺乏的问题,专家指出,孕妇在怀孕期间,因内分泌的改变,有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的问题,不过,目前正规的产前检查都会做相应的检查项目,除非检查结果显示缺碘,否则不需要特别处理。
至于孕妇是否一定要吃孕妇专用盐,专家也表示,准妈妈在食用普通碘盐的基础上,每周再食用两三次海带、紫菜、海鱼等含碘量相对稍高的海产品,应该就不会缺碘。
专家指出,对于准妈妈们来说,与其关注某一种营养素,不如在食用普通碘盐的基础上注意科学饮食即可。科学饮食的原则一个是食物多样化,一个是科学 的搭配。平时烹饪时尽量晚些放盐,炖汤起锅后再放盐,炒菜临起锅时再放盐,这样可避免长时间爆炒和炖煮,导致食盐中的碘受热挥发而失去补碘的作用。
每周吃两次清蒸鱼有好处
糖尿病患者一周吃两次鱼,有助于预防其最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
超过8%的糖尿病人有蛋白尿症状,而非糖尿病人中有这个症状的不到1%。尿中出现蛋白质是肾病的早期表现。阿德勒说,一旦情况恶化,将发展为更严重的肾脏疾病,甚至可能增加心脏病发作的几率。
不过研究进一步发现,在糖尿病人中,吃鱼频率低于每周一次的,18%有蛋白尿,而频率高于每周一次的,有蛋白尿的比例降到4%。阿德勒说,这个结果表明,多吃鱼能预防因为糖尿病而导致的肾脏损害。这可能是因为鱼油改善了血脂状况,从而减少了肾病的发生,也有可能是鱼肉中的蛋白质等微量元素对肾脏有保护作用。但值得提醒的是,清蒸鱼较比煎炸的鱼,对糖友更有益。
压力太大吃什么解压
1.缺乏维生素B1令人情绪沮丧:
每天吃50~100克粗粮。调查研究发现,缺乏维生素B1与抑郁症密切相关,这在中老年人群中尤为明显。研究人员指出,维生素B1与神经系统的功能关系密切,缺乏时会令人情绪沮丧、思维迟钝,还会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和慢性氧化应激,而这被认为是抑郁症发病的潜在机理。
植物种子的表皮是维生素B1的集中地,如燕麦、大麦、小米、大黄米、糙米、黑米、高粱米,以及红小豆、芸豆、绿豆、豌豆等粗粮都富含维生素B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最好吃50~100克粗粮,健康成年人每天吃的量占主食总量的1/3较合适。猪瘦肉和动物内脏也是维生素B1的很好来源,不过,为防止脂肪和胆固醇超标,这类食物要适量食用。
2.镁能帮助调节情绪:
每天都吃新鲜绿叶菜。有研究表明,镁对大脑中快乐神经传递素血清素起着重要调节作用,镁能作用于神经,有益于保持免疫系统健康,帮助缓解情绪。
深绿色叶菜是镁的良好来源,比如菠菜、小白菜等。因为每一个叶绿素分子中都含有一个镁离子,颜色越绿,含镁越多;各种坚果的镁含量也较高,如杏仁、葵花籽、腰果等;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中就含约32毫克镁,被认为是抗抑郁的极佳食物。此外,柑橘类水果、葡萄干、玉米、蘑菇、大蒜、洋葱、鸡肉中都富含镁,可适量食用。
3.补锌有助于缓解抑郁:
每天吃一小把坚果。一项对比试验发现,与正常人群相比,抑郁症患者体内锌浓度偏低,而补锌可能有助缓解抑郁情绪。
花生、核桃、开心果等坚果类是“补锌”好帮手。不过,由于坚果中脂肪含量较高,每天食用量最好别超过一小把,约为25~50克。具体来讲,50克杏仁为23~27个,榛子为20~23个,腰果为18~20个,核桃为5~8个,花生为25~35个。
但有口腔溃疡、腹泻、消化道急性感染等症状和食用了较多肉类的人不宜再吃坚果。另外,牡蛎等贝壳类海产品、动物肝脏、瘦肉中锌含量也较高,可以适量食用。
4.欧米伽3脂肪酸对抗抑郁:
每周吃两次深海鱼。研究发现,每周至少吃两次海产品的女性,患抑郁的风险会降低25%。研究人员分析指出,深海鱼中富含的欧米伽3脂肪酸可能与女性性激素共同作用来提升大脑健康,从而抑制抑郁症产生的风险。
对于想利用饮食辅助缓解情绪的女性,建议每周吃两次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如三文鱼(可吃生鱼片)、金枪鱼(可做馅、做面条、拌沙拉等)、沙丁鱼(可鲜食、干制或腌制)等。
除了多吃富含以上营养素的食物,对于有抑郁情绪的人来说,咖啡、浓茶、烟、糖或甜食、饮料等刺激性食物,应尽量少碰。当然,在缓解抑郁情绪方面,饮食只能起到辅助调节的作用,对于已表现出抑郁倾向的人或抑郁症患者,还是要结合运动、听音乐、心理或药物干预等方式进行治疗。
孕妇应该每周吃一次海带
孕妇可以吃海带吗?孕妇能吃海带,而且在孕期应保证每周吃1~2次海带。
海带富含碘、钙、磷、硒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钙含量是牛奶的10倍,含磷量比所有的蔬菜都高。海带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1等维生素,有美发、防治肥胖症、高血压、水肿、动脉硬化等功效,故有“长寿菜”之称。
海带不仅是孕妇最理想的补碘食物,还是促进宝宝大脑发育的好食物。这是因为孕妇缺碘使体内甲状腺素合成受影响,胎儿如不能获得必需的甲状腺素,会导致脑发育不良、智商低下。即使出生后补充足够碘,也难以纠正先天造成的智力低下。
最适合孕妇的海带吃法是与肉骨或贝类等清煮做汤,清炒海带肉丝、海带虾仁,或与绿豆、大米熬粥,还有凉拌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用海带煮汤时需注意,海带要后放,不加锅盖,大火煮5分钟即可。炒海带前,最好先将洗净的鲜海带用开水焯一遍,这样炒出来的菜才更加脆嫩鲜美。
宝宝贫血妈妈要吃什么 动物肝脏
肝脏富含各种营养素,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品。每100克猪肝含铁25毫克,而且较易被人体吸收。孕妈妈宜每周吃两次猪肝。
孕妇吃鱼有助减少产后抑郁
鱼肉是人们喜欢吃的水产食品,它营养丰富,含大量优质蛋白质,而且脂肪少,吃起来还细致嫩滑,容易消化。近年研究发现,女性更适宜多吃鱼,这除了鱼肉脂肪少、热量低和女性常吃鱼不易发胖外,吃鱼对女性还有以下一些“特殊”益处。
一、孕期吃鱼对胎儿有好处
北京专家发现,经常吃鱼的孕妇出现早产和低体重婴儿几率远低于平时不吃鱼或很少吃鱼的孕妇。如果孕期每周吃一次鱼,早产的可能性仅为1.9%,而从不吃鱼的孕妇早产的可能性为7.1%。原因是鱼富含omega—3脂肪酸,其有防止早产和有效增加婴儿出生时体重的作用。
二、孕妇常吃鱼能减少抑郁症发生
北京医生研究发现,孕妇在怀孕的第3个月从海鱼中摄取的omega—3越多(指每周吃鱼2至3次),在孕期及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的可能性越小。科学家解释说,omega—3脂肪酸是大脑的关键“建筑材料”,食物中缺乏omega—3,大脑中一种叫血清素的化学物质也会相应较少,血清素含量少会引起或加重抑郁症。
三、吃鱼能防乳癌
经常吃鱼的女性的乳腺癌发生率较低,这与她们经常吃深海鱼类有关。芬兰研究人员发现,鱼类中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和omega—3脂肪酸可抑制癌细胞形成,阻止癌细胞繁殖。如果每周吃两次鱼,可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研究表明,鱼油对乳腺癌和淋巴癌效果较好。防癌可常选择食用沙丁鱼、青鱼、黄鱼、墨鱼等。
孕妇补血的食物有哪些 瘦肉
瘦肉和动物肝脏含铁量特别高,其中铁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孕妇每周吃两次动物血和肝脏,比吃大枣补血效果来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