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控制传染源有哪些措施 乙肝的传染源有哪些

控制传染源有哪些措施 乙肝的传染源有哪些

各类型乙肝病人包括急性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慢性迁延性、慢性活动性、重型肝炎等,均具有传染性。而且在感染的潜伏期和恢复期,都具传染性。只要尚未产生乙肝表面抗体,其他任何1项乙肝病毒标志物存在,就仍具有传染性。

被感染者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或称亚临床感染者),也可称为急性无黄疸型患者。

一般分为无症状携带者、潜伏期携带者和感染后携带者。绝大多数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单纯1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极少,而与其他乙肝病毒标志物共存。此种乙肝病毒携带者与隐性感染者一样,其传染性与传染作用往往被忽视。


隔离期饮食注意什么 什么是隔离

隔离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手段,隔离简单讲就是把传染源或可疑传染源与健康人群分开,尽可能减少暴露,减少疾病的传播,通过隔离,能最大限度地缩小传染范围,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机会,这是它的主要作用。


幼儿应如何预防传染病

婴幼儿及儿童的抗病能力弱,而且对传染病的免疫功能不全,因此较成人易患传染病。传染病的流行往往给儿童的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有的导致终生残疾甚至死亡,可见传染病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应采取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综合措施。在预防传染病方面,应做到控制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3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的消除或阻断,以及保护易感儿童),同时提高儿童自身的抗病能力。 (1)控制传染源:很多传染病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而且病人是主要传染源。因此要早期发现病人,早期隔离。各种传染病的特点不同,隔离期也不相同。如水痘患儿隔离期应至皮疹全部结痂脱落,腮腺炎患儿应隔离至腮肿完全消失。此外,传染源除传染病患者外,还有病原携带者和被感染的动物,也应加以注意。 (2)切断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沭)传染、接触传染、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传染比较多见,也有以昆虫(如蚊虫)为传播媒介的。因此,居室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免与传染病患儿接触。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

居家隔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居家隔离什么意思

隔离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手段,隔离简单讲就是把传染源或可疑传染源与健康人群分开,尽可能减少暴露,减少疾病的传播,居家隔离就是将要隔离的人群留在家中接受一段时间的居家治理。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有哪些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数不会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蛔虫病如何预防

1、控制传染源:驱除人体肠道内的蛔虫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应积极发现,治疗肠蛔虫病患者,对易感者定期查治,尤其是幼儿园,小学及农村居民等,抽样调查发现感染者超过半数时可进行普治,在感染高峰后2~3个月(如冬季或秋季),可采集体服用驱虫药物,驱出的虫和粪便应及时处理,避免其污染环境。

2、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食不清洁的瓜果;勤剪指甲,不随地大便等,对餐馆及饮食店等,应定期进行卫生标准化检查,禁止生水制作饮料等。

为什么要居家隔离14天

1、控制感染源

居家隔离是控制传染源最有效的手法,控制感染源是指将感染源控制在流行范围内,不使其传染到其他区域,传染源包括患传染病的病人、无临床症状但携带病原体的人和被感染的动物。

2、切断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传播过程。切断传播途径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断病原体从传染源转移到易感宿主的过程,这样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

3、保护易感染人群

若是疑似患者或是携带病原体的人与易感人群接触后,也可能会将病毒传染给易感人群,所以居家隔离也是对易感人群的一种保护。

乙肝病毒通过空气传染吗

乙肝在我国的发病率比较高,乙肝传播途径也很多,很多人都害怕被乙肝感染。但是需要明确指出的是,乙肝不是呼吸道疾病,它是不会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免去这份担心,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大家能够注意做好预防措施是不会被传染上的。

乙肝做为一个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是通过血液、医源性接触以及性接触等方式传播,乙肝病毒不会通过空气进行传染。乙肝病毒具有顽强的抵抗力,对热、对低温、对干燥、对紫外线及一般浓度的化学消毒剂都能耐受;在零下20度时可存活20年;在37度时可存活7天,在55度时仍然能存活6小时;酒精、来苏儿、碘酒等对它不起作用,加热到100度10分钟后才可使其失去传染活性。

预防乙肝病毒的传染,我们需要注意切断传播途径。为避免乙肝病毒的传染,大家一定要了解乙肝病毒的传染途径,注意切断这些传染途径。控制传染源,乙肝患者为了不传染给别人,也为了自身健康应该积极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清除乙肝病毒,降低传染性。保护易感人群,日常生活中预防乙肝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种乙肝疫苗,产生乙肝抗体后,免疫力增加,就可以抵御乙肝病毒的传染。

乙肝病毒会通过空气传染吗?乙肝患者发现病情之后也不要过于担心,只要能够及时的进行治疗,病情是可以很好地控制住的,这样不仅对自己健康有利而且也会减小对家人朋友的危害。

预防结核性胸膜炎

1、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染机会

结核菌涂片阳性病人是结核主要传染源,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涂片阳性结核病人,是预防结核病的根本措施。婴幼儿患活动性结核,其家庭成员应作详细检查(摄胸片、PPD等)。对小学和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源,能有效地减少感染结核的机会。

2、普及卡介苗接种

实践证明,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我国规定在新生儿期接种卡介苗,按规定卡介苗接种于左上臂三角肌上端,皮内注射,剂量为0。05mg/次。必要时,对7-12岁结素试验阴性儿童仍可给予复种。新生儿期卡介苗可与乙肝疫苗分手臂同天注射。

接种卡介苗禁忌证:阳性结素反应;湿疹或皮肤病患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1个月);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症或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患者。

3、预防性化疗主要用于以下对象

(1)3岁以下婴幼儿未接种过卡介苗而结素试验阳性者。

(2)与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多系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

(3)结素试验新近由阴性转为阳性者。

(4)结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者。

(5)结素试验阳性需较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者。

结核性胸膜炎如何预防

1.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染机会

结核菌涂片阳性病人是结核主要传染源,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涂片阳性结核病人,是预防结核病的根本措施。婴幼儿患活动性结核,其家庭成员应作详细检查(摄胸片、PPD等)。对小学和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源,能有效地减少感染结核的机会。

2.普及卡介苗接种

实践证明,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卡介苗为法国医师Calmette和Guerin在1921年所发明,故又称B.C.G,我国规定在新生儿期接种卡介苗,按规定卡介苗接种于左上臂三角肌上端,皮内注射。划痕法现已很少采用。卫生部1997年通知取消7岁和12岁的卡介苗复种计划。但必要时,对该年龄结素试验阴性儿童仍可给予复种。新生儿期卡介苗可与乙肝疫苗分手臂同天注射。接种卡介苗禁忌证:阳性结素反应;湿疹或皮肤病患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1个月);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症或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患者。

怎样预防飞沫传播 与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

飞沫传播通常需要和传染源有近距离接触才可感染传播疾病,而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是相对安全的,因此,在传染病多发的季节,与人交往时最好保持适当的距离,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是相对安全的,距离2米以上是绝对安全的。


结核病控制的难题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增强免疫力、降低易感性等,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基本原则。减少结核病感染和发病机会的措施有:

1.早发现、早治疗,治愈传染源,减少结核杆菌传播的机会。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对着人打喷嚏或大声说话。

3.经常保持室内通风换气,经常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

4.新生儿和婴幼儿接种卡介苗。

5.对已感染结核杆菌并有较高发病可能的人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预防。

麻疹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进行预防

麻疹病人是麻疹病毒传播过程中的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麻疹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等由飞沫传播。所以要做到对麻疹病人早隔离,对麻疹病人护理时勤洗手,戴口罩。


相关推荐

常见的传染病哪些

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的流行的基本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如空气,飞沫,尘埃,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水,食物,苍蝇,是消化道传染病的主要途径,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接触传播,去痢疾可以经消化道传播。白喉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还可以经过血液等传播疾病步骤/方法:1传染病多种多样,常见的传染性疾病,麻疹,水痘,流行性腮

肝硬化是如何传染的

一、乙肝型肝硬化具传染性。若肝硬化患者是长期感染乙肝、丙肝等肝炎病毒而引起的肝炎后肝硬化,这种肝硬化是具传染性的。这种情况下肝硬化的传染途径与病毒性肝炎的相同,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染、母婴垂直传播及性传播。而像日常的一般接触,如握手、交谈、礼仪接吻、在一起共事等等,是不会导致乙肝或丙肝病毒传染的。二、乙肝型肝硬化的传染途径及预防措施多年来,世界各国所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均表明,乙肝病毒是经过血液传播

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强吗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的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包括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丙型肝炎、丁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丁型肝炎及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戊型肝炎。作为一种具传染性的疾病,病毒性肝炎传染是肯定的,但他们确各自不同的传播方式。甲型肝炎主要通过污染手、水、食物和食具等经口感染,一般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大部分为隐性感染。甲型

预防血吸虫的知识 控制传染源

血吸虫成虫主要寄生在人、牛、猪或其它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的血液中,因此人和这类动物被称为血吸虫成的宿主。

乙肝是如何传播的 乙肝传染源

不管是乙肝患者或乙肝携带者,只要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就具传染性,且HBVDNA的数量级别越高传染性越大。所以家里只要大三阳/小三阳的人,就乙肝传染源, 他们的血液、精液、月经、阴道分泌物、乳汁、唾液、泪液、汗液、尿液等都带乙肝病毒。

日常生活中乙肝是如何传播的

1、经血液传播:如输入被感染的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或其他血源性注射传播。2、胎源性传播: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最年已经采取了相应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此环节的传播几率。3、医源性传播: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乙肝传播途径之

夏季如何控制红眼病发生呢

控制传染源、勤洗手 可防“红眼”:由于红眼病病人眼分泌物中含大量病毒、细菌,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手或物均可传染,因此专家提醒市民,应注意日常生活细节,避免染菌,万一接触到沾病菌的物品应用肥皂洗手。如经常使用公用电脑键盘的人,在使用过程中切勿揉眼,使用后应记得清洗双手。预防红眼病主要是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患者所用毛巾、手帕、脸盆、眼镜等须经常消毒,并与健康人分开。健康人可点消炎眼药水预防,不用脏

丙肝会传染吗

一、丙肝的传染源:丙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为急性临床型和无症状的亚临床病人,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一般病人发病前12天,其血液即感染性,并可带毒12年以上。二、丙肝的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性接触是丙肝传染途径之一。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丙肝病毒存在男性同性恋、静脉内药瘾间的性传播,夫妻间的性传播的发生率不高。2、经血传播这是目前所知最主要的丙肝传染途径。输血、血制品等可能感染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是输血后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乙肝传染途径主要:1.血源性传播:接受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2.母婴传播:乙肝病毒能通过胎盘传播(宫内传播),或在孕妇分娩时从产道传播(围产期传播)。3.医源性传播: 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而未经消毒或处理不当可造成传播。4.性接触传播: 性乱交、同性恋性接触及夫妻之间性生活未采取防护措施。5.密切接触传播:乙肝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都可能含乙肝病毒,可污染器具、

幼儿急疹传染吗

如果家里爸妈或其他家人带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是与其他患幼儿急疹的病儿密切接触,因宝宝体内缺乏免疫力,就完全可能被传染。由于幼儿急疹的潜伏期是1-2周,所以这段时间应密切观察。如出现高热,应立刻采取措施暂时隔离,以免扩大传染。如果2周后孩子仍安然无恙,说明没传染上幼儿急疹的病毒。幼儿急疹预防的关键,在于不要与患幼儿急疹的孩子接触。同时,应提倡和鼓励孩子增加运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能从根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