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常见感染如何预防
孕期常见感染如何预防
一、病毒感染
病毒类的常见致病原分类
1、德国麻疹病毒
德国麻疹病毒是常见的先天性感染病毒,孕妈咪在妊娠前3个月内感染风疹后,风疹病毒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使胎儿发生先天性风疹。重者可致死产及早产,轻者可有先天性心脏畸形、白内障、耳聋及发育障碍。
怀孕前接种德国麻疹疫苗,是预防孕期感染的最好方法,而接种疫苗之后最好间隔3个月,才能开始准备怀孕。
2、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属于胞疹病毒的一种,感染途径为接触患者的的血液、尿液、精液或唾液等分泌物。当胎儿受到感染,会造成先天性巨幼儿病毒症侯群,出现子宫内生长迟滞、小头症、智障、神经发展迟缓、脑部钙化、贫血等现象。
为了避免感染巨细胞病毒,孕妈咪应该多注意日常卫生、勤于洗手,避免接触可能的感染源。
3、水痘病毒
水痘是一种具高度传染性的疾病,怀孕期间接触水痘病毒,很容易会受到感染。孕妈咪在怀孕早期或中期感染水痘,可能造成胎儿感染导致病变,引起视网膜、骨骼、脑部、皮肤等的异常。
为了避免孕期感染水痘,在孕前检查进可加入水痘抗体的检验,如果体内没有抗体,须接种水痘疫苗,并在接种后避孕3个月。若已经怀孕又没有水痘抗体,最好避免出入公共场所或接触水痘患者,以减少感染几率。
4、流行性感冒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类型都不相同,孕妈咪若不慎感染,会出现全身性的症状,比如肌肉酸痛、疲倦、食欲不振、咳嗽、鼻塞等,甚至可能并发中耳炎、支气管炎等各种器官的疾病。
流行性感冒病毒是通过飞沫传染,遇到感冒流行季节时,孕妈咪应做好以下的预防工作:避免出入公共场所,特别是人多拥挤的地方;注意保暖,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的时候;摄取均衡营养,多补充维生素C及维生素B群,提升体内的抵抗力;用餐或外出前后要洗手。
如何减少孕期的病毒感染?
1、实行孕前计划免疫,增强体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这是预防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
2、孕妈咪尽量不到公共场所,避免同病毒携带者接触。孕妈咪不同于正常健康人,因怀孕后雌激素的增高,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抵抗力下降易遭受感染。所以孕期不宜到公共场所参加活动,否则会大大增加感染机会,影响优生。
3、注意饮食、增加营养。一部分病毒可通过消化道感染,如食入不洁食品,使用公用餐具,都可能引起感染。故孕期应尽量注意饮食,不到公共就餐场所用餐。
4、选择受孕期,避开易感季节。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此期人群易患病毒感染性疾病。另外,孕期感染易发生在孕早期,而且早期感染对胚胎发育影响严重。根据这两大特点,如果是计划“造人”的话,可以选择受孕时期,避开易感期和胚胎致畸敏感期,这样可以减少感染机会,减轻感染对胎儿的影响。
二、泌尿道感染
怀孕初期,孕妈咪会出现频尿症状,主要是因为子宫压迫膀胱所造成。孕妈咪要当心,如果除了尿频同时伴有疼痛、灼热、尿急等现象,就可能是泌尿道感染。
沁尿道感染分类
1、无症状菌尿症
无症状性菌尿是一种隐匿型尿路感染,怀孕期间,黄体素会使输尿管蠕动减缓,再加上子宫压迫,导致膀胱不容易排空尿液而感染病菌。孕妈咪若感染无症状菌尿症,并不会有泌尿道感染的症状,但是在尿液或尿液培养中可发现致病菌种。
对感染了无症状菌尿症的孕妈咪来说,约30%会发展成上泌尿道感染,也就是“肾盂炎”,容易增加胎儿早产、体重过轻、生长迟滞的几率。因此,必须积极接受治疗,服用7~10天的抗生素。
2、急性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是非特异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膀胱壁急性炎症性疾病,大多数孕妈咪都会出现频尿症状,不过若同时有血尿、解尿灼热的情形,就必须注意是否为急性膀胱炎。孕妈咪如果患上急性膀胱炎会突然寒战高热伴腰痛,膀胱刺激症状加重,高热过甚还可造成抽风。细菌毒素还会通过胎盘进入胎体,引发流产、早产,甚至胎儿死亡。
服用抗生素是治疗急性膀胱炎的方法,且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如果自行乱用,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演变为肾盂肾炎。
3、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彻底治疗可反复发作,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甚至发展成为肾功能衰竭。 肾盂肾炎大多是发生在怀孕中、后期,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发烧、心跳加快、腰痛,若不治疗,可能引发早产。
因此孕妇要讲究卫生、勤洗衬裤、勤洗澡,夫妻性交后女方最好能解一次小便,一遍排除尿道中的细菌。如果感染了肾盂肾炎,须住院接受治疗,并监控子宫收缩与胎儿的状态。
如何减少孕期的沁尿道感染?
1、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讲卫生
孕期避免劳累、睡眠不足、营养不良、精神压抑等不利因素,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内衣裤要勤更换,保持局部干爽。养成便后由前往后擦的习惯,避免将肛门附近的污渍带入前阴,并坚持每日清洗一次外阴。
2、科学饮食、多喝水
选择有营养并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尤其需要多喝水,因为孕期的生理变化,易使尿液流动不畅。保持足够的饮水量,从而增加尿流量,“冲洗”尿道,使细菌不容易滞留在泌尿道内。
3、注意睡眠姿势
妊娠中晚期,增大的子宫在仰卧位时压迫双侧输尿管,使尿液停留而易于感染。取侧卧位,特别是左侧卧位时,可解除子宫对输尿管的压迫,不仅利于尿液通畅、预防尿路感染,而且对增加胎儿血液供应量也有益。
4、节制性生活
早孕(怀孕初3个月)期间和预产期前1个月不宜有性生活。前者易引起流产,而后者易诱发胎膜早破和早产。妊娠的其他阶段也要大大减少性生活的次数。性交容易将原来潜伏在尿道内或尿道外口的细菌挤入膀胱而发生膀胱炎,特别是原有尿路感染病史的妈咪,孕期最好避免性生活。
三、阴道感染
怀孕期间由于激素改变,阴道分泌物会增加,如果孕妈咪除了分泌物增加以外,还出现恶臭味、瘙痒、分泌物颜色改变、灼热感,那就有可能是细菌感染。
阴道感染分类
1、白色念珠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感染症状包括外阴部瘙痒、烧灼感、外阴部红肿、局部酸痛、出现乳白色乳酪状或豆腐渣状的分泌物。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胎儿重要器官发育,反复发作可能会导致胎膜破裂。在孕晚期可能还会导致早产、宫内感染、脐带脱垂等,甚至会危及胎儿生命安全。
为了避免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念珠菌感染的治疗必须在孕期12周之后。同时选择正确的药物和用药方法,一般在阴道局部用药,并且对药物的选择非常严格,尽量将对胎儿的伤害降到最低。
2、细菌增生感染
阴道中本来就有许多正常菌落存在,使阴道呈现偏酸性环境。怀孕期间阴道酸检度会受到影响,此时有害菌的数量会增加而造成感染。细菌增生感染如果不积极治疗,容易导致早产、早期破水、胎盘及绒毛膜羊膜感染等合并症。其中以B群链球菌最值得注意,若孕妈咪发生B群链球菌感染,容易导致新生儿败血症及脑膜炎。
为防止细菌增生感染,孕妈咪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效果很好。勤换内裤,并用温水进行洗涤,切不可与其他衣物混合洗,避免交叉感染。
3、滴虫感染
滴虫性阴道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传染途径主要是接触污染衣服、马桶座、床单以及性行为,其症状包括分泌物呈黄绿色泡沫状、严重瘙痒、有难闻的气味。怀孕期间感染滴虫性阴道炎,会增加早产、胎膜早破的风险,并且有可能造成低出生体重儿。
因此孕妈咪平时要讲究卫生,养成勤洗澡,勤换内衣裤的良好习惯,脚盆、浴巾要专人专用,并经常洗晒消毒。孕妈咪如果患上滴虫感染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如何预防孕期阴道感染
1、穿棉质内裤,并且勤换,清洗外阴的毛巾和盆要单独分开。洗后的内裤要放在太阳下暴晒,不要晾置于卫生间内。
2、穿着衣物须透气,不要连续穿着连裤袜或紧身牛仔裤。
3、大便后擦拭的方向应由前至后,避免将肛门处的念珠菌带至阴道。
4、如果孕妈咪以前喜欢穿着泳衣坐在泳池边聊天,那以后可得改改了,在公共泳场、浴室这样的地方都不要随便坐,公共马桶也不例外。
5、请尽量保持心情开朗,因为心理原因也会降低身体免疫力,使念珠菌乘虚而入。
6、不要用消毒剂或各种清洁剂频繁冲洗外阴和阴道。清洗阴部最好用清水,而不是各式各样的洗液。
四、寄生虫感染
孕期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就是弓形虫,弓形虫必须寄宿于温血动物的细胞内,也可能伴随猫的粪便排出,污染周遭环境。孕妈咪如果不慎吃了半生不熟的肉类或接触到污染物,很可能发生感染,且由于弓形虫会通过胎盘,也会直接感染胎儿,出现脑水肿、脑部钙化、视网膜炎、肝脾肿大等症状。
受感染的孕妇要及时治疗,药物治疗目前一般采用螺旋霉素,每天2-3克分3-4次服用,连服3周,停药2周后再次服用,直至分娩时为止。
如何预防孕期寄生虫感染
1、注意饮食卫生,肉类要充分煮熟,避开生肉污染熟食。
2、 猫要养在家里,喂熟食或成品猫粮,不让它们在外捕食。因为猫的传染是吃了感染的老鼠或鸟类,或者吃了污染猫粪的食物。
3、要注意日常卫生,每天清除猫的粪便,接触动物排泄物后要认真洗手。
4、除非孕妈咪血清检查证明已经有过弓形虫感染,否则孕妈咪怀孕期间要避免接触猫及其粪便。
5、弓形虫感染有多种简便有效的药物治疗,如磺胺类加乙胺嘧啶,和螺旋霉素等,治疗须按医嘱进行,孕妈咪感染及时治疗大约可使胎儿感染机会减少。
尿路感染预防
尿路感染日常预防
1、性生活后马上排尿
性交后马上去洗手间,即使细菌已经进入膀胱,也可以通过排尿将它排出体外。
2、及时排尿
排尿时,尿液将尿道和阴道口的细菌冲刷掉,有天然的清洁作用。
3、避免污染
引起感染的细菌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正常情况下,它寄生在肠道里,并不引起病症,但如果由肛门进入尿道口,就会导致尿道发炎,所以大便后用干净的卫生纸擦拭,要按从前往后的顺序,以免污染阴道口,如果洗手间有冲洗设备,最好认真地冲洗肛门部位。
4、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能提高尿液的酸度,使各种诱发尿道感染的细菌不易生存,所以,多喝橙汁,柠檬酸,猕猴桃汁之类的富含维生素饮料对预防尿路感染有益。
5、向医生咨询
有时候即使做到了所有应当做的事情,仍然会得感染,如果出现了上面的症状,尽快向医生求教,如果经常性的发生感染,像一年4—5次,那么千万不要忽视,有必要求助医生,制定一个预防或治疗计划,与医生一道查明是什么原因引起反复感染。
细菌感染预防
经常保持皮肤和粘膜的清洁和完整,避免创伤,切忌挤压或用针挑刺疮疖,应积极治疗、控制慢性病,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类药物,烧伤病房应严格消毒等措施,均可预防发生。
一切明显的或隐匿的化脓性病灶如能及早予以清除,感染的发生就可以减少。
尿路感染预防保健
1、充分的饮水,维持每日3000㏄以上的水分。
2、至少每3到4小时,须排空膀胱一次。
3、注意个人卫生,女性上完厕所后,卫生纸应由会阴部往后擦至肛门口,不可来回擦拭。
4、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饮酒或咖啡。
5、多摄取含维生素C的水果,橘子、柠檬、梅子汁保持尿液酸性化。
6、洗澡用淋浴的方式。
7、房事前后须解小便。
8、勿憋尿,尤其是怀孕的妇女。
9、按医师指示服药,不可因症状解除后私自停药。
10、糖尿病、尿路结石、甲状腺肥大患者等易导致尿路感染疾病,应小心并接受适当的治疗。
粉瘤感染预防
为预防皮脂腺囊肿发生,应注意以下方面:
1.保持面部皮肤清洁,使皮脂腺开口通畅,利于分泌物排泄。
2.面部皮肤瘙痒时,不能任意抓挠,以免引起面部皮肤感染,破坏皮脂腺开口,导致皮脂腺分泌物潴留,促使皮脂腺囊肿形成。
3.不挤面部皮肤疖等。
尿路感染的常见感染途径
尿路感染一般认为,尿路感染的途径有上行感染、血行感染、淋巴道感染和直接感染四种方式。
1、上行感染:绝大多数尿感是由上行感染引起的。正常情况下,尿道口及其周围是有细菌寄生的,但一般不引起感染。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粘膜有轻微损伤时,或者细菌的毒力大,粘附尿道粘膜和上行的能力强,容易侵袭膀胱和肾脏,造成感染。由于女性尿道口靠近肛门,且女性尿道远较男性为短而宽,女婴的尿道口常被粪便污染,故更易致病。
2、血行感染:细菌从身体内的感染灶(如扁桃体炎、鼻窦炎、龋齿或皮肤感染等)侵入血流,到达肾脏,先在肾皮质引起多发性小脓疡,然后,沿肾小管向下扩散至肾乳头和肾盏、肾盂粘膜,但炎症亦可从肾乳头部有轻微损伤的乳头集合管(如尿中的结晶损伤)开始,然后向上向下扩散。血行感染途径较为少见,不及10%。血行感染比较多见于新生儿,或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患者的血行性肾感染。
3、淋巴道感染:下腹部和盆腔器官的淋巴管与肾周围的淋巴管有多数交通支,升结肠与右肾之间也有淋巴管沟通。当盆腔器官炎症、阑尾炎和结肠炎时,细菌也可从淋巴道感染肾脏。这种感染途径更为少见,甚至于这种感染途径是否存在,目前也有争论。
4、直接感染:外伤或邻近肾脏的脏器有感染时,细菌可直接侵入肾脏引起感染,但是,这种情况临床上是十分罕见的。
女性尿路感染预防
因为女性拥有这特殊的生理特点,所以女性是很容易就会感染尿路的,所以在这样一个多病的季节必须要做好预防措施,这样才会远离疾病获得健康。
女性特有的月经活动,月经血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经期要注意卫生,尤其是月经用品的清洁和消毒,是减少细菌入侵的重要环节。同时进行房事是可以把前尿道的细菌通过机械性的推挤动作推进后尿道以及膀胱。
女性在怀孕时,增大的子宫会压近膀胱和输尿管,而内分泌的变化也使输尿管舒张和蠕动减慢,使得尿流缓慢或者形成一种轻度的积液。这种情况也利于细菌侵入和繁殖导致生病。
到底女性要在日常做好哪些才会预防尿路感染呢?一起看看吧!
格外注意卫生习惯
女性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高,其发作与卫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女性应格外注意卫生习惯。
1、解手后,用卫生纸从前往后擦拭
女性生理结构独特,尿道口比较阔、短,如厕后不正确的擦拭方式会大幅增加尿道污染的风险。再加上女性外阴部汗腺丰富,外阴局部长时间潮湿,细菌也会乘虚而入。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从前往后擦拭,有条件者最好能用清水清洗。
2、性生活要注意卫生
台湾有一项调查显示,约1/4女性发生过"蜜月膀胱炎"。中年女性尿路感染多半也与性生活有关。应该提醒的是,性生活前后要注意卫生,性生活后最好排尿一次,尿液可以带走部分细菌。
女性尿路感染预防
女性尿路感染预防需要从很多方面来做好,预防女性尿路感染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饮食起居要适宜才行,此外药物治疗也要合理。
1.良好习惯要养成
多喝水 每日摄入3000毫升以上的水分,发挥水的利尿作用,冲洗掉尿道中的寄生细菌,消除感染隐患;
讲究个人卫生 勤洗澡,勤换内裤,宜穿透气好、吸湿性强的棉织品内裤,夫妻生活要多注意卫生,便后应该从外阴往肛门方向擦拭干净;
不要憋尿 每2~3小时排尿一次,避免细菌在尿路繁殖,避免养成酗酒、久坐、长期开车等不良习惯,尿急时,不要延迟上厕所;
2.饮食起居要适宜
调畅情志
由于尿路感染的发生与抵抗力下降和精神紧张有密切关系,所以易感者平时应注意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期精神紧张。这是预防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基本条件。
注意休息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体育锻炼。还应注意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治疗期间要注意卧床休息,这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中医有“卧则血归肝肾”的理论,其中,有强调人在卧床时增强了泌尿系统血液循环的意思。这样,就会促进病变部位的修复。
清淡饮食
患者饮食应清淡,少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生姜、葱、蒜等,不要饮酒。在缓解期宜多吃滋补益肾的食物,如瘦肉、鱼虾、木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在发作期以清淡易消化及而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多饮淡茶或白开水,吃一些益气解毒利尿之品,如绿豆汤、冬瓜汤、梨等。少食菠菜,因为菠菜中含有较多草酸,草酸和钙结合可生成难溶的草酸钙,在慢性尿路感染病人易形成尿路结石。
3.药物治疗要合理
彻底治疗
尿路感染一般吃两天药症状就可减轻,但病并没完全好,还应继续治疗一到两周,尿常规化验连续两到三次完全正常,才可停药。否则,尿路感染如果治疗不当,易转为慢性。严重者甚至引起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慢性肾盂肾炎还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病莫盲目用药,平时在家里储存—些常备用药,如三金片、板蓝根等。
运用中医药
目前用于治疗尿路感染的西药一般为抗生素,作用快但副作用大,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抗生素。大多数仅有症状,没有发热、血象升高的尿路感染患者可不必应用抗生素。而中药除了清热利湿、拮抗细菌外,还具有扶正祛邪、改善体质、适合长期使用的优势。因此患者可选择中成药或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尤其对那些反复服用抗生素无效、产生耐药性的患者更合适。中医药的综合治疗优于西药,一方面中医药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迁延、复发,另一方面又可以把西药的毒副作用降到最低。比如由金樱根、金刚刺、金沙藤等地道中药材组方而成的三金片,具有养治结合的优势,能较快改善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为减少尿路感染反复发作,患者在症状消除之后最好能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再巩固一疗程。而就诊于中医科,医生根据症情予口服汤剂治疗效果会更佳。
原发病的治疗,患有宫颈炎、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等妇科疾患的人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还要积极治疗可以诱发尿路感染的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尿路结石、甲状腺肥大等。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尿路感染,我们知道导致尿路感染出现的很大因素就是细菌,尿路感染一般出现在女性身上比较多,所以女性朋友可以了解一些尿路感染的知识,要懂得如何预防女性尿路感染才行。
念珠菌感染预防保健
1、性忠诚:性生活是传播霉菌性阴道炎的途径之一。夫妻间除了彼此忠诚外,更要考虑到婚外性生活的风险,因为从婚外感染的炎症,将不可免地转移到婚内。所以性生活应该专一、忠诚。且夫妻性生活时应使用具有保护性作用的工具,如戴避孕套等,还要注意清洁卫生,要知道不仅仅是性接触传染,念珠菌是无处不在的。
2、警惕间接传播:游泳池、浴池都可以成为念珠菌的传播场所,要注意卫生、不接触感染了念珠菌的衣物。还要避免滥用抗生素使阴道内菌群失调,从而无法制约念珠菌生长。
3、酸奶预防感染:经过临床实验证实,喝酸奶确实可以预防阴道念珠菌的感染。酸奶含有大量活乳酸菌,可抑制人体内包括白色念珠菌在内的其他杂菌的过度繁殖,故有抗菌防病的作用。酸奶不仅物美价廉,且营养丰富,是防病保健的佳品。但是,不要选用果味酸奶,它所含的高糖分会给念珠菌提供滋养。
上呼吸道感染预防措施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可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体质情况,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如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八段锦、练气功、慢跑等。养成经常户外活动的习惯,以增强体质。
2.注意生活调摄
注意气候的变化,避免受寒、淋雨,特别是冷空气侵袭时,要及时穿衣保暖。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不去公共场所,居室要保持通风,冬季亦应定时开窗流通空气。
儿童支原体感染预防
合理营养,适量的锻炼身体,可提高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助于提高机体对MP的抵抗力。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孩子的住所经常通风换气,尽量避免与可能携带MP的亲属接触,可减少感染MP的几率。防治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等婴幼儿常见的基础疾病,也有助于减少MP的感染率。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免疫增强剂。积极研制MP疫苗,有望减少MP的群体感染率。
小儿MP感染大多预后良好,虽病程有时较长,但终可完全恢复。很少出现并发症,仅偶见中耳炎、胸腔渗出液、溶血性贫血、心肌炎、心包炎、脑膜脑炎及皮肤粘膜综合征。偶可再发,有时肺部病变和肺功能恢复较慢。
小儿支原体感染的传播途径
MP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平时可见散发病例,全年均有发病,以冬季较多。约每隔3~7年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其流行特点为持续时间甚长,可达一年余。除MP肺炎外,还可表现为支气管炎、气管炎及咽炎。不少门诊病人症状较轻,如不做血清学检查,极易漏诊。学龄儿童患病较多,学龄前儿童亦可发生,痊愈后有的患儿长期可携带病原体。
秋季预防常见感冒
1、空气流通
最好在早中晚各开窗通风三次,每次15分钟为宜,既保持了室内空气清新,又抑制了细菌的滋生。
2、晚上关窗
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关窗,夜晚温度低,冷风侵袭很容易引起哮喘等疾病的发作。
3、适度锻炼
天气凉快之后,随着体感舒适度的提高,运动的人也多了起来。登山、步行、打太极都是耐寒锻炼的项目,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
4、规律作息
很多人在夏天睡得晚,作息不规律,若延续到秋季,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所以在季节交替期要保证规律的作息和生活节律,早点上床睡觉,适当延长睡眠时间,同时多喝水。
5、均衡营养
天气转凉后,人们会食欲大增,在干燥季节多吃些滋阴润肺多酸的食物很好,如银耳、梨、藕、葡萄、苹果等,少吃辛辣食物,适当“贴膘秋”。
6、早晚加衣
老人、小孩和一些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的人,在早晚出门时一定要带一件外套。“春捂秋冻”之说也要因人而异,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者更要注意保暖。在秋装的选择上也要充分考虑到舒适、防护和保健等多方面因素。
特别提醒:秋季时节的昼夜温差加大,我们要注意保暖,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类疾病的患者要加强保暖,随时增减衣物。
7、按摩头部
如果是风寒引起的感冒,按摩头部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具体方法是找到百会、风府、风池、天柱等穴,按压50次,早晚一次。喝姜汤也适用于初期患风寒感冒的患者。
秋季如何预防感冒?上面的文章为大家做出了介绍,体质比较弱的人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感到冷得时候就多穿件衣服。
儿童支原体感染预防
小儿支原体感染的预防问题
合理营养,适量的锻炼身体,可提高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助于提高机体对MP的抵抗力。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孩子的住所经常通风换气,尽量避免与可能携带MP的亲属接触,可减少感染MP的几率。防治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等婴幼儿常见的基础疾病,也有助于减少MP的感染率。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免疫增强剂。积极研制MP疫苗,有望减少MP的群体感染率。
小儿MP感染大多预后良好,虽病程有时较长,但终可完全恢复。很少出现并发症,仅偶见中耳炎、胸腔渗出液、溶血性贫血、心肌炎、心包炎、脑膜脑炎及皮肤粘膜综合征。偶可再发,有时肺部病变和肺功能恢复较慢。
小儿支原体感染的传播途径
MP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平时可见散发病例,全年均有发病,以冬季较多。约每隔3~7年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其流行特点为持续时间甚长,可达一年余。除MP肺炎外,还可表现为支气管炎、气管炎及咽炎。不少门诊病人症状较轻,如不做血清学检查,极易漏诊。学龄儿童患病较多,学龄前儿童亦可发生,痊愈后有的患儿长期可携带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