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原发性肝癌好发于哪个年龄段

原发性肝癌好发于哪个年龄段

原发性肝癌是以肝细胞癌最为多见,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仪次于胃癌和食道癌,流行病学调查,肝癌的病死率地理差别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世界范围内肝癌死亡率列第5位。我国普查每10万人口中有14.58~46人发病,以江苏启东和广西扶绥发病率最高。

原发性肝癌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发病率越高的地区,肝癌患者的发病年龄越低。我国肝癌的患病率从20岁开始,40~60岁达到高峰,高发年龄段在40~50岁之间,其中男性多于女性,约为4:1。

引起原发性肝癌的原因很多,但其确切的发病原因仍不十分清楚。根据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现在已经认识到的有关因素有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水土因素、寄生虫感染等。

原发性肝癌

目前医学上已经发现并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大概有100多种,包括胚胎类、糖类糖蛋白酶类蛋白类、激素类三大类。而以下几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则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AFP(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指标

AFP为肝细胞癌与生殖细胞癌的标志物,能够用于肝癌高危人群随访。AFP是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够在临床症状出现在6至 12个月就给出检查结果。此外,ADP偏高也可能是生殖细胞肿瘤。据统计显示,约有一半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其AFP显示呈阳性。此外,如果AFP轻度升高,但是肝脏功能检查无异常的男性患者,应考虑是否患有睾丸癌。

CEA(癌胚抗原):广谱肿瘤标志物

CEA为光谱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当中,CEA升高与分期有关,同时再乳腺癌、肺癌、胰腺癌及其癌性胸水中都具有明显升高。CEA可以用于恶性肿瘤术后疗效观察及其预后判断,也能够用于化疗患者的疗效观察。通常来讲,病情好转时血清CEA浓度降低,病情恶化时升高。手术完全切除者,在术后6周CEA一般恢复正常,无法切除者,一般会持续升高。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生殖肿瘤细胞标志物

除去正常和异常妊娠检查外,主要为胎盘滋养细胞、生殖细胞肿瘤和睾丸细胞的诊断及辅助诊断的标志物,主要应用于疗效判断和随访。在葡萄胎、绒癌及其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当中都能见到HCG升高,经手术或化疗后降低。因此,能够作为临床治疗的检测指标。除此之外,HCG在胃癌、小肠癌、结肠癌、肝癌、支气管癌、乳腺癌和睾丸癌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

CAl9-9(糖链抗原19-9):胰腺癌敏感标志物

CA19-9是胰腺癌敏感标志物,在肝胆系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中也会升高。同CEA、AFP联合检测对消化道肿瘤诊断、复发判定效果会更好。与此同时,CA19-9在卵巢癌、淋巴癌、肺癌、乳腺癌中也有升高。

CAl25(癌抗原125):卵巢癌敏感的诊断指

CA125是卵巢癌标志物,对卵巢癌(特别是浆液性腺癌)的诊断、疗效监测及其复发检测、随访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卵巢癌患者血清中CA125 浓度明显升高,已被认为是卵巢癌最为敏感的诊断性指标。术后化疗后CA125浓度会急速下降,但是当复发时,在临床确诊前便会出现CA125增高。子宫内膜癌及其他妇科肿瘤也会出现CA125的升高,在乳腺癌、胰腺癌、胃癌、肺癌、结直肠癌中也具有一定的阳性率。

肝癌怎么确诊

肝癌怎么确诊?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前者称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后者称为肉瘤,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较较为少见。继发性或称转移性肝癌系指全身多个器官起源的恶性肿瘤侵犯至肝脏。一般多见于胃、胆道、胰腺、结直肠、卵巢、子宫、肺、乳腺等器官恶性肿瘤的肝转移。肝癌怎么确诊?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及确切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病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受环境和因此双重因素影响。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资料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黄曲霉素、饮水污染、酒精、肝硬化、性激素、亚硝胺类物质、微量元素等都与肝癌发病相关。继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可通过不同途径,如随血液、淋巴液转移或直接侵润肝脏而形成疾病。

肝癌从第一个癌细胞在肝脏内形成发展到患者有自觉症状,大约需要2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或体征,仅有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上腹闷胀、腹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还有一些患者可出现轻度的肝肿大、黄疸和皮肤瘙痒。但在一般情况下,这些症状很难被人们所重视,因此临床上很多肝癌患者往往在发现时其病情就已经进入了中、晚期。

1.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

2.肝外组织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

临床诊断

1.如无其他肝癌证据AFP对流法阳性或放免法AFP>400mg/ml持续四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者

2.B型超生显像可显示直径2cm以上的肿瘤,对早期定位检查有较大的价值;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 可显示直径1.0cm以上的肿瘤;放射性核素扫描 能显示直径3-5cm以上的肿瘤;其它X线肝血管造影、核磁共振像对肝癌诊断有一定价值。

3.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和转移性肝癌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

①AFP>20mg/ml②典型的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③无黄疸而AKP或r-GT明显增高④远处有明确的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⑤明确的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的肝硬化。

为什么肝癌容易发生转移

肝癌是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人们日常说的肝癌指的多是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最新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肝癌患者约六十万,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原发性肝癌按细胞分型可分为肝细胞型肝癌、胆管细胞型肝癌及混合型肝癌。按肿瘤的形态可分为结节型、巨块型和弥漫型。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属于高发病,一般男性多于女性。中国是乙肝大国,我国的肝癌多在乙肝肝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丙肝病人也在逐渐增加,乙肝后也会发展为肝癌。目前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半数以上,占全球肝癌病人的55%,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一大杀手,其危险性不容小视。

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很大危害,其原因之一是肝癌容易发生转移,不利于治疗和患者的康复,身体状况较差者很可能因肝癌转移而失去生命。

肝癌患者即使经过根治性切除其5年生存率仍为60%,多数患者可出现转移、复发;而如果只是局部的姑息治疗其转移和复发率更高。肝癌尸体解剖证实的发生转移者占十分之七八。那么为什么肝癌的转移率如此之高呢?专家为您详细介绍:

肝癌的转移途径

首先要提到的是肝癌的3条转移途径:血行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依次为肝内播散、肺、骨、肾上腺、脑等;淋巴转移首先见于肝门淋巴结,有时左锁骨上淋巴结也可见到;也直接侵犯到达膈肌、胃、结肠、网膜等远处脏器组织等,肝表面癌结节破裂后癌细胞可直接种植到腹膜,出现腹水。

肿瘤细胞经过约20次倍增可达直径1mm,约100万个细胞时就具有转移能力;且肝脏具有丰富的血液和淋巴,癌细胞很容易通过这些转移途径到达全身各处。

癌细胞本身因素

肝癌发生转移的时间早晚主要取决于肝癌本身,一般肝癌越大转移率越高;肝癌恶性程度越高转移机会越大;肝癌发生部位靠近血管者更容易侵犯血管引起转移。肝癌最早在肝内转移,容易侵犯门静脉及分支并形成瘤栓,脱落后在肝内引起多发性转移灶,可能加重原有门静脉高压。

乙肝患者需留意甲胎蛋白升高

乙肝等慢性肝病患者是肝癌的好发人群,应定期检查AFP、超声甚至增强CT,以期在肝癌发生发展的早期明确诊断。在肝癌发生发展的初期,因癌灶较小、位置隐匿等原因,常规的超声和ct检查不一定能够发现,如果发现AFP升高,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应进一步进行血管造影和碘油染色试验等。

专家表示,由于小肝癌不易被发现,如果能在较早期获得了明确的诊断,就能提早进行治疗。上述案例中的唐女士比较幸运,发现AFP升高后穷追不舍,终于发现了直径小于1厘米的小肝癌,为获得好的远期疗效和采用微创治疗奠定了基础。

血清甲胎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存在胎儿发育的早期肝脏和卵黄囊中,胎儿出生后不久即逐渐消失。正常人含量极低,当含量明显升高时,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目前常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普查和早期诊断,也可用于提示肝癌手术切除的疗效(即是否彻底或复发)。

肝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前者称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后者称为肉瘤,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较较为少见。

继发性或称转移性肝癌系指全身多个器官起源的恶性肿瘤侵犯至肝脏。一般多见于胃、胆道、胰腺、结直肠、卵巢、子宫、肺、乳腺等器官恶性肿瘤的肝转移。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及确切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病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受环境和因此双重因素影响。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资料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黄曲霉素、饮水污染、酒精、肝硬化、性激素、亚硝胺类物质、微量元素等都与肝癌发病相关。

继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可通过不同途径,如随血液、淋巴液转移或直接侵润肝脏而形成疾病。

肝癌的自我诊断

(一) :我国是原发性肝癌高发国之一,年发病率5-10/10万人口,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原发性肝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东南沿海地区发病率高于内地,广西、江苏和广东某地为最高,云南、贵州最低,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2-8 :1 。

(二):从年龄上划分。过去一般认为肝癌的高发年龄为40-60岁,但近年的临床病例证实,患者已逐渐年轻化,笔者就曾接治过 多例十几岁的小病人。十多年前,和笔者一同住进肿瘤医院的肝癌患者中,就有不少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因此,目前的肝癌高发年龄普遍认为向前迈进了十年,即30-60岁。这与近年的环境恶化以及诸多因素有关,且越是高发区年龄越偏低。

(三):从家族病史上划分。过去一直认为癌症无遗传,无传染,但在近年的调查和研究中,学者们已一致认为癌症有遗传,仍然认为无传染。尽管遗传的机理仍无法解释清楚,但临床证实,就只能先承认,再慢慢研究解释。笔者曾遇到两例这样的病人:一位柳州的患者来信求救,信中说自己的母亲和兄长均在50岁左右病故于肝癌,现在自己又被诊断为晚期肝癌;另一位外省的特大巨块型(直径 大于或等于17cm称特大型)肝癌患者上千公里独自到钦州来求医,并告知他的两个胞兄都在50岁左右病故于肝癌。从资料上也看到不少类似的“家族”病例。按笔者浅见,并非直接遗传肝癌,而是遗传某个器官(如肝脏)上的某种功能上的缺陷,至使该器官容易患病,一旦在以后的某一年龄段内,受到某种类似的刺激,就极易恶化成癌。从医学角度上说,就是“由于机体某种遗传上的缺陷,使后代具有易于发生某种疾病的倾向即遗传易感性”。因此,家属中有人患肝癌,患者的直系亲属都可认为属肝癌的高危人群。

肝癌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前者称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后者称为肉瘤,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较较为少见。继发性或称转移性肝癌系指全身多个器官起源的恶性肿瘤侵犯至肝脏。

一般多见于胃、胆道、胰腺、结直肠、卵巢、子宫、肺、乳腺等器官恶性肿瘤的肝转移。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及确切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病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受环境和因此双重因素影响。

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资料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黄曲霉素、饮水污染、酒精、肝硬化、性激素、亚硝胺类物质、微量元素等都与肝癌发病相关。继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可通过不同途径,如随血液、淋巴液转移或直接侵润肝脏而形成疾病。

不同病因的肝硬化并发肝癌的概率是多少

肝硬化与肝癌发病存在一定的联系。有人在对180例肝硬化患者随访后,发现30例并发原发性肝癌,不同病因引起的肝硬化,其癌变发生率并不一致。在西方国家酒精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最主要的病因,研究显示每日饮酒80g ,5年以上,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增加5倍。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每年增加1%,而且戒酒不能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

我国肝硬化主要病因为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易癌变,其并发肝癌的概率高些,但经过10年随访研究显示:癌变发生率亦在10%以下。可见肝硬化患者对待原发性肝癌的正确态度既不能心存恐惧,以免恶化病情;但也不能无所顾忌,尽量去除加剧癌变进程的因素并要定期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警惕这种癌变的可能性。

哪些人容易患上肝癌

1.中老年人

多数肝癌的高发年龄在四十岁以后,以中老年人居多,50~60岁之间是肝癌高发年龄段。

2.男性

患肝癌的男性患者明显地多于女性,一般情况下,肝癌男女之比为7~10:1, 即男性肝癌患者数是女性的7~10倍。

3.乙肝患者

流行病学统计表明,乙肝流行的地区也是肝癌的高发地区,患过乙肝的人确实比没有患过乙肝的人患肝癌的几率要高,这种危险性高达10.7倍。

4.嗜烟酒者

有酗酒嗜好者,肝硬化的发病率很高,而肝硬化和肝癌的关系又很密切。如再加大量吸烟,就会加快、加重肝硬化的形成,促进肝癌的发生。

肝癌的发病率高,并且致死率高,但是如果早期发现肝癌,是有一定治愈可能的。因此,早期发现癌症的信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到底有哪些

1.肝硬化,任何肝硬化的病因都可伴发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常发生于肝硬化的基础上,世界范围内,大约70%的原发性肝癌发生于肝硬化基础上。英国报告肝癌病患合并肝硬化的发生率为68%~74%,日本约占70%。死于肝硬化的病患,尸检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为12%至25%上述。我国1949~1979年500例尸检肝癌的肝硬化合并率为84.6%。军医大学报告1102例手术切除的肝癌中,合并肝硬化者占85.2%,且全部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均无肝硬化。并不是所有类型的肝硬化病患都具有同样的肝癌发生率。肝癌多发生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结节性肝硬化,而胆汁性、血吸虫性、酒精性、淤血性肝硬化较少合并肝癌,这即为原发性肝癌的病因。

2.乙型肝炎病毒,原发性肝癌病患中约有1/3曾有慢性肝炎史。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原发性肝癌高发区人群HBsAg阳性率较低发区为高,而原发性肝癌病患血清HBsAg及其他乙肝病毒标志物的阳性率高达90%,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原发性肝癌发生率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的流行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且还存在着地理上的密切关系。

3.丙型肝炎病毒,自1989年开始,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之间的关系开始得到重视。随着丙型肝炎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癌病例的增多,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的致癌作用已被证实。据信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中90%上述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有许多报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一项主要危险因素。在日本和意大利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相对较少,而其他环境因素如黄曲霉毒素更不存在,而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癌发生率下降,但总的原发性肝癌发生率变化不大甚至上升,说明其他因素的作用增加,其中划分为丙型肝炎病毒,这也是原发性肝癌的病因。

肝癌是怎么引起的

肝癌是怎么引起的?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前者称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后者称为肉瘤,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较较为少见。继发性或称转移性肝癌系指全身多个器官起源的恶性肿瘤侵犯至肝脏。一般多见于胃、胆道、胰腺、结直肠、卵巢、子宫、肺、乳腺等器官恶性肿瘤的肝转移。肝癌是怎么引起的?

(一)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和肝癌关系的研究发现:①肝癌患者血清中惭型肝炎标志物高达90%以上(对照组仅约15%);②肝癌高发区HBsAg阳性者发生肝癌机会比阴性者高6~50倍;③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我国肝癌病人中单纯整合型HBV-DNA占51.5%;④HBV的X基因可改变HBV感染的肝细胞的基因表达与癌变可能有关。以上说明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关系密切,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丙型肝炎与肝癌关系引起注意。我国资料显示肝细胞癌中5~8%患者抗HCV阳性对照组为0~2%,肝癌病例中抗HCV与HBV合并感染者多HCV与肝癌的关系在日本极为重要,在中国还有待证实。肝硬化与肝癌关系亦令人注目:在500例肝癌尸检材料中,肝癌和肝硬化合并率为83.6%,肝硬化与肝癌伴发率为49.9%。其中大结性肝硬化占73.3%,显示肝癌与肝硬化关系密切。在合并肝硬化者中56.5%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病变,说明肝硬化尚在进行中。以上结果提示惭肝病毒持续感染与肝细胞癌有密切关系,推测其过程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肝细胞损害,继而发生增生或不典型增生,从而对致癌物质敏感。在多病因参与和阶段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有多种基因发生改变即一群原癌基因被激活为癌基因,以及一个或多个抗癌基因失活,其结果引起细胞生长的失控肝细胞,出现持续增殖最后导致癌变。

(二)黄曲霉毒素 在肝癌高发区,尤以南方以玉米为主粮地方,调查提示肝癌流行可能与黄曲霉毒素对粮食的污染有关;人群尿液黄曲霉毒素B1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M1含量很高,而黄曲霉毒素B1是动物肝癌最强的致癌剂,但与人肝癌的关系迄今尚无直接证据。

(三)饮水污染 江苏启东饮用沟溏水者肝癌发病率为60~101/10万,饮用井水者仅0~19/10万,饮用沟水者相对危险度为3.00。调查发现,沟溏水中有一种兰绿藻产生藻类毒素,可能是饮水污染与肝癌发生的有关线索。

肝癌喜欢找三类人麻烦

1、男人:一般情况下,肝癌男女之比为7-10:1,即男性肝癌病人数是女性的7—10倍。肝癌为什么以男性为高危人群,目前尚无确切的解释。不过,有很多的医学专家分析认为女性体内的雌性激素对某些肝癌致病因素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2、嗜酒者:有酗酒嗜好者,肝硬化的发病率很高,而肝硬化和肝癌的关系又非常深切。确切来说,饮酒不是患病的直接原因,但饮酒是致癌物的助手或推销员,能促进致癌物的致癌作用,还能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另外,酒精可以刺激垂体的分泌,加快细胞分裂的速度,增加癌症发生的易感性。

3、中老年人:大多数肝癌的高发年龄在四十岁以后,这是由于致癌因子的作用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甚至长达数十年之久。所以肝癌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50-60岁之间是个高发年龄段。

哪些人群容易导致肝癌呢

1、男性

肝癌患者中男性病人明显多于女性。调查显示,肝癌男女之比约为7-10:1,即男性肝癌病人数是女性的7—10倍。男性为什么是肝癌的高危人群,目前尚无确切的解释。不过,很多的医学专家分析认为女性体内的雌性激素可能对某些肝癌致病因素有一定的抵抗作用。

2、中老年人

肝癌的高发年龄大多在四十岁以后,这是因为致癌因子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长达数十年之久。所以肝癌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50—60岁是肝癌高发年龄段。此外,肝癌的发生与人体的免疫功能衰退也有关。

3、乙肝病人

流行病学统计表明,乙肝流行的地区往往是肝癌的高发区,患过乙肝的人比没有患过乙肝的人患肝癌的几率要大,这种几率高达10.7倍之多。有学者认为,乙型肝炎病毒引发肝癌的途径,是先有乙型肝炎病毒酿成肝炎,肝炎又导致肝硬变,使肝细胞发生不典型增生,继而发展成肝癌;另有一些学者则认为慢性肝炎可以不经过肝硬变阶段而直接导致肝癌的发生。但他们不同的观点中有一点是一致的,即: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是人类肝癌发病诸多因素中的主要因素。

4、饮食不洁者

长期进食霉变食物、食含亚硝酸盐食物以及食物中微量元素硒的缺乏也是促发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霉变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是诱发癌症的主要因素,黄曲霉毒素是目前为止唯一一种明确其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同时它也是肝癌的辅助病因之一。亚硝酸盐存在于自然界的很多食物中,蔬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大约是4毫克/公斤,豆类更高,可以达到10毫克/公斤。亚硝酸的盐是不会蓄积在体内的,它可以通过尿液排出,日常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大量的亚硝酸盐对能人体产生很大危害,它可以转变成亚硝胺类物质,这类物质有明确的致癌作用。

相关推荐

哪些人群最容易得肝癌

哪些人群最容易得肝癌?1、男性肝癌患者中男性病人明显多于女性。调查显示,肝癌男女之比约为7-10:1,即男性肝癌病人数是女性的7—10倍。男性为什么是肝癌的高危人群,目前尚无确切的解释。不过,很多的医学专家分析认为女性体内的雌性激素可能对某些肝癌致病因素有一定的抵抗作用。2、中老年人肝癌的高年龄大多在四十岁以后,这是因为致癌因子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长达数十年之久。所以肝癌患者以中老

性肝癌的诊断

一、早期诊断就早期诊断而言,对于患者的肝病背景应予充分重视。我国95%的PLC患者具有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背景,10%有丙肝病毒(HCV)感染背景,还有部分患者HBV和HCV重叠感染。对下列危险人群应特别加以关注:中老年男性中HBV载量高者、HCV感染者、HBV和HCV重叠感染者、嗜酒者、合并糖尿病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者。此类人群在35~40岁后,每6个月应定期进行筛查(包括血清AFP检测和肝脏

肝癌是什么病症

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原性和继性两大类。原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前者称为性肝癌,是-J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后者称为肉瘤,与性肝癌相比较为少见。继 性或称转移性肝癌系指全身多个器官起源的恶性肿瘤侵犯至肝脏。 一般多见于胃、胆道、胰腺、结直肠、卵巢、子宫、肺、乳腺等器官恶性 肿瘤的肝转移。

性肝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性肝癌是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且男性高于女性,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在肝癌病时会有一些早期的症状,那么,性肝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1.肝区严重疼痛。由于肿瘤的不断增大,肝包膜张力增加或包膜下癌结节破裂或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导致。疼痛方式为持久性的胀痛或刺痛,在夜间或劳累后更加明显。肝区疼痛的部位与性肝癌病变部位有密切关系,病变如果在右肝,则右季肋区痛,病变如果在左肝则胃脘痛,在膈顶后部

性肝癌的饮食

1、枸杞甲鱼:枸杞 30 克,甲鱼 150 克。将枸杞、甲鱼共蒸至熟烂即可,枸杞与甲鱼汤均可食用。每周 1 次,不宜多食,尤其是消化不良者,失眠者不宜食。忌饮白酒、辣椒、母猪肉、韭菜、肥肉、油煎炸、坚硬的食物及刺激性调味品。具有滋阴、清热、散结、凉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2、茯苓清蒸桂鱼:茯苓 15 克,桂鱼 150 克。加水及调料同蒸至熟烂即成。吃鱼喝汤,具有健脾利湿,益气补血功能。3、翠衣番茄豆

性肝癌传染吗

性肝癌会传染吗?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何为传染:旧谓因病疫传播蔓延而致病。现代医学,指病原体从有病的生物体,侵入别的生物体。通过语言、行动引起他人相同的思想感情、行为。人和高等动物,会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当这些病原为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他们会克服集体的防御机能,破坏集体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这个过程称为传染。性肝癌会传染吗?其实癌症

性肝癌的偏方

1、八月扎郁金蜜饮[原料]八月扎30克,郁金20克,降香6克,蜂蜜30克。[制法]先将八月扎、郁金、降香分别拣杂,洗净,晒干或烘干,切成片,同放入沙锅,加水浸泡片刻,煎煮2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去渣,取滤汁放入容器,调入蜂蜜,拌和均匀即成。[吃法]早晚2次分服。[功效]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肝癌疼痛。[评价]八月扎性味苦,微寒,有行气疏肝功效,可厚肠胃,令人能食。近代药理研究证实,八月扎对小

性肝癌有哪些治疗误区

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很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在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的人达11万人,将近是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一半。由此可见,肝癌在我国危害性是极大的,提醒大家要重视起肝癌。但是,现在还有很多人在治疗肝癌时,还存在一些误区。那么,到底都有哪些误区呢?国内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和东北高于西北、华北和西南;沿海江苏省江湖注射器或岛屿又高于沿海其他地区。广泛扶缓、江苏启东、福建等高区,肝

性肝癌与继性肝癌的鉴别

性肝癌:是指自肝癌肿瘤细胞或肝内胆管癌肿瘤细胞产生的癌症,在国内比较广泛。据统计,国内肝癌在恶性肿瘤逝世亡率中,部份城市统计占第三位,部份农村则占第二位,本病可以产生于任何年纪,以40~49岁为最多。男女之比为2~5:1。性肝癌约4/5为肝癌肿瘤细胞肝癌,1/5O为胆管癌肿瘤细胞肝癌。继性肝癌:又称复转移改变性肝癌。人体全身的恶性肿瘤,都可随血液、淋巴液复转移转移至肝脏,或直接浸染,

肝癌的病机制

病机制迄今未明,可能与下列多种因素有关。(一)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约l/3性肝癌患者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史。流行病学显示,肝癌高区人群HBsAg阳性率高于低区,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标志物的阳性率高达90%以上,说明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高有关。近年研究表明,肝细胞癌中5%~8%患者抗HCV阳性,提示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癌的病密切有关。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作为肝癌的直接病因目前虽未得到证实,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