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哮喘推拿手法图 逆运内八卦300~500次

宝宝哮喘推拿手法图 逆运内八卦300~500次

内八卦具有消食导滞、宽胸理气、化痰止咳等疗效,逆运内八卦有助于降气平喘、改善哮喘。

操作方法:使用按摩油等按摩介质,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指尖在宝宝的手掌上,沿着大小鱼际做逆时针方向运动,动作要轻柔,掌心有酥痒感最好。

小儿腹泻推拿方法是什么

宝宝的腹泻多因感受外邪、内伤乳食与脾胃虚弱有关,最多见的当然是伤食。喂养不当,饥饱无度,突然改变食物的性质,进食油腻、生冷、不洁食物均可引起宝宝的腹泻。

宝宝一旦腹泻,妈妈们不要惊慌,也不要急着往医院送,只要宝宝不发烧,神志清,精神状态良好,大便没有脓血,完全可以通过推拿治疗。

推拿穴位及治疗方法如下(推拿时可以用麻油、葱姜水、滑石粉作为介质,宝宝会感觉舒服一些):

1、补脾经

推拿方法:旋推宝宝的大拇指末节罗纹面就叫“补脾经”,100-300次。

2、清大肠

推拿方法: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

3、揉板门

推拿方法:手掌大鱼际平面即是板门。用指端揉100-300次。

4、运内八卦

推拿方法: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此圆周即内八卦。沿此圆周顺时针掐摩称“运内八卦”,作100-300次。

5、揉中脘

推拿方法:中脘穴在剑突(即胸骨下端)与肚脐的中点。用拇指或掌根按揉100-300次。

6、揉天枢

推拿方法:天枢穴在肚脐旁开三横指(宝宝的手指)处,左右各一点揉100-300次。

7、揉龟尾

推拿方法:尾骨末端就是龟尾,用拇指按揉100-300次。

小儿腹泻推拿方法是什么

1、补脾经

推拿方法:旋推宝宝的大拇指末节罗纹面就叫“补脾经”,100-300次。

2、清大肠

推拿方法: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

3、揉板门

推拿方法:手掌大鱼际平面即是板门。用指端揉100-300次。

4、运内八卦

推拿方法: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此圆周即内八卦。沿此圆周顺时针掐摩称“运内八卦”,作100-300次。

推拿治疗小孩哮喘效果怎么样

小孩为什么会容易患上哮喘,其病因很多,包括外界和人体内在两个方面。外在主要是感染,急性肺部炎症未能及时治愈。此外,各种有害气体,如粉尘、烟雾等长期刺激,导致气管黏膜充血,也容易发生炎症。内在因素主要是过敏体质引起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使毛细支气管腔狭窄,同时毛细支气管痉挛,造成呼吸困难,是哮喘发作的基础。

中医认为,小儿肺、脾、肾三脏不足,特别是先天禀赋不足,脾气虚弱、痰浊内生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因素。哮喘发作主要表现:喉间哮呜,呼吸困难,咯痰不爽。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

哮喘宝宝推拿保健法着重于宣肺、健脾、补肾,化痰平喘。家有哮喘宝宝的父母们在这个季节可以用一些小儿推拿的方法来给孩子做保健预防。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咳喘患儿的发病症状,并通过配合饮食的调控,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的提高,经过一个或几个疗程的推拿,甚至可以控制和治愈小儿哮喘。

推拿取穴:

1、擦后背肺俞部位和前胸膻中部位至局部发热;

膻中穴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

操作方法:用掌擦法,称擦膻中。

功用:理气化痰、止咳平喘

肺俞穴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方法:用掌擦法,称擦肺俞。

功用: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化痰。

2、揉定喘1-3分钟;

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为大椎穴,大椎穴旁开0.5寸,左右各一。

操作方法:指端揉。

功用: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3、补脾经300-500次;

位置:拇指桡侧指端到指根。

操作方法:向心(指尖向指根方向)推为补,称补脾经;

功用: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

4、清肺经300次;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离心(指根向指尖方向)推为泻,称清肺经。

功用:清肺经: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

5、揉掌小横纹200-500次;

位置:手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方法:用指端揉,称揉掌小横纹

功用:清热散结、宣肺化痰、镇静安神。揉掌小横纹主要用于喘咳、肺炎、百日咳等常与擦肺俞、清肺经等合用。

6、运八卦100-300次;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内劳宫为圆心,内劳宫到中指根中外1/3交界处为半径所作圆周上的八个点。从小鱼际起按顺时针排列依次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操作方法:用拇指端运,称运内八卦;按乾、坎、艮、震依次推运一周,称顺运内八卦;反之,称逆运内八卦。

功用: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

7、捏脊6-10遍;

位置:后背正中线大椎至龟尾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由下向上用捏法称“捏脊”。

功用:捏脊: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

8、揉丰隆2-3分钟。

位置:在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胫腓骨之间。

操作方法;用拇指或中指端着力,稍用力在丰隆穴揉动,称揉丰隆。

功用:和胃气,化痰湿。

调护方面

1.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并增强身体抵抗力。

2.避免接触有刺激性的气体、灰尘等过敏原。

3.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

小孩胃热呕吐怎么办

推拿处方

治则: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推拿处方:清脾经,清大肠,退六腑,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推下七节骨。

推拿方解:清脾经,清大肠,推天柱骨以清中焦积热,配横纹推向板门以降逆止呕;退六腑以加强清热作用;运内八卦以宽胸理气,和胃止吐;推下七节骨以清热通便,使胃气下行。

推拿手法

清脾经:脾经位置为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亦指螺纹面,不屈指推桡侧或拇指正面自指尖直推向指根为清脾经。推300-500次。

清大肠:大肠经位于食指桡侧缘,由虎口推向指尖为清大肠,推300-500次。

退六腑:六腑位置为前臂尺侧缘,阴池(神门)至抖肘(少海)成一直线。用中指食指指腹,自肘关节推至掌根为退六腑,推100-500次。

推天柱骨:天柱骨位于颈后发际正中到大椎成一直线。用拇指或食指指面自上而下直推,为推天柱骨。推3-5分钟、

横纹推向板门:板门位置为手掌大鱼际平面,板门与横门之间推揉100-300次为横纹推向板门。

运内八卦:运内八卦为拇指或中指自乾经坎运至兑为一遍,顺逆运为300-500次。

推下七节骨:七节骨位置在第四腰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处。向下推称“下推节骨”,推200-400次,擦至皮肤发红为度。

宝宝拉肚子按摩什么地方可止泻 热性腹泻按摩位置

位置:六腑位于前臂靠小拇指那一侧,肘至阴池成一条线。

操作方法:用拇指面或食、中二指面自肘推向腕,每次约推300次。

位置:大肠经位于食指指侧

操作方法:从虎口直推食指尖为清大肠经。

清脾经:在小儿拇指根向指尖直推,约推100~300次。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

操作方法:从拇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按摩,每次要按摩100次左右。

位置:宝宝腰部最凹点至尾椎骨处。

操作方法:用拇指或食、中二指面子上向下从宝宝腰部最凹点推至尾椎骨。

位置:内八卦是以掌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内2/3处为半径,画一圈,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操作方法:用运法,顺时针方向运100次,叫做顺云内八卦。逆时针方向成为逆运内八卦,如果宝宝伴有哮喘时,可考虑逆运内八卦200次。

位置: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条线。

操作方法:用试纸和中指两个手指,沿手机内侧由手腕推向手肘。

位置:位于食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从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300次。

小儿推拿治拉肚子手法

1、补脾经

推拿方法:旋推宝宝的大拇指末节罗纹面就叫“补脾经”,100-300次。

2、清大肠

推拿方法: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

3、揉板门

推拿方法:手掌大鱼际平面即是板门。用指端揉100-300次。

4、运内八卦

推拿方法: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此圆周即内八卦。沿此圆周顺时针掐摩称“运内八卦”,作100-300次。

5、揉中脘

推拿方法:中脘穴在剑突(即胸骨下端)与肚脐的中点。用拇指或掌根按揉100-300次。

婴儿肠绞痛怎么按

1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一 清大肠1、位置: 食指桡侧(近拇指一侧),自指尖至虎口(食指与拇指在手掌部衔接处)成一直线。2、手法: 从虎口直推向食指尖为清,称清大肠,反之为补,称补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为推大肠,推100~300次。一定要注意推的方向是从虎口直推向食指尖。

2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二 顺时针摩腹1、位置: 腹部中间,肚脐周围。2、手法: 用手掌或三指并拢按在腹部轻轻地摩动,顺时针摩5分钟。指摩可稍微轻快,掌摩可稍重缓。注意一定是顺时针摩动!

3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三 揉天枢1、位置: 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2、手法: 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地按揉,揉100~200次。

您的位置:首页>育儿导航>1-3岁>幼儿疾病>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图 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图2017年03月09日09:17收藏 标签:肠绞痛怀孕31周常见疾病 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一 清大肠 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二 顺时针摩腹 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三 揉天枢 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四 运内八卦 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五 按揉肾俞 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六 捏脊 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七 补脾经 分步阅读>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图是根据中医的方法,所研究出来针对肠绞痛的按摩方法,家长朋友可以了解一番。如果您不知道,想知道小儿肠绞痛怎么按摩,就赶快看看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文章吧!4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四 运内八卦1、位置: 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2、手法: 用运法,医者以右手食、中二指夹住患儿拇指,然后医者用拇指自乾宫起向坎宫施运至兑宫止为一变,叫做顺运内八卦或右运内八卦;如果从艮宫起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运至震宫止,周而复始的旋运,称为逆运内八卦。100-300次即可。

5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五 按揉肾俞1、位置: 在第二腰椎棘突下缘(第二腰椎棘突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左右各一个。简便的取穴方法:找到宝宝的胯骨,也就是叉腰摸到的骨头,胯骨高点连线与脊柱相交的地方是第四腰椎,往上倒2个就是第二腰椎了。2、手法: 用双手拇指或单手食指、中指分别在两侧穴位上揉动,称揉肾俞。揉100~200次。

6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六 捏脊1、位置: 部位在大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2、手法: 伸出双手,拇指在后,食、中指在前,三个手指同时用力,对皮肤进行拿捏,双手交替捻动,缓缓前移。从尾骨端一直捏到颈部大椎穴,捻动3次之后就往上提1次,力度要轻,重复这一动作,捏3~5遍,至皮肤红润微充血而止。需要注意的是,在捏第一遍和最后一遍的时候不做上提。

7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七 补脾经1、位置: 拇指末节罗纹面。2、手法: 旋推或者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桡侧(外侧)从指尖向掌根方向推为补,称补脾经,由拇指指肚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补脾经、清脾经统称为推脾经,推100~300次。

宝宝哮喘推拿手法图 风寒型实喘推拿手法

主证:哮喘的症状较为严重,通常伴随感冒的症状,如头痛怕冷,发烧体热且无汗等,此外还有排泄不畅,可见大便结燥,小便赤涩表现。

推拿主穴:1.揉小天心穴5分钟,揉一窝风3分;2.推补肾经5分钟,推清天河水1分钟,推清板门穴5分钟。

主穴功效:揉小天心和一窝风可通窍开络,有散寒之功。

推拿配穴 :1.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4分钟;2.揉小横纹5分钟,推肺经5分钟,推下六腑5分钟;3.揉二人上马3分钟。

配穴功效: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可平和胃气,减缓胸闷气短的症状,并可缓解腹胀;推小横纹,推清肺经,推下六腑可平复咳喘,化痰止咳,并行气通滞,通利大便;揉二人上马穴可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巩固疗效。

宝宝咳嗽有痰咳不出来怎么办 推拿化痰

正确的推拿手法能够帮助宝宝健胃脾、止咳化痰,下面就为各位家长介绍宝宝咳嗽有痰的时候要采用哪些推拿手法来止咳化痰:

1、清肺经:5分钟500次

位置:宝宝无名指面指根到指尖。

手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作用:泻热解表,止咳化痰。

2、内运八卦:5分钟500次

位置:宝宝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手法:家长的左手握住宝宝除大拇指以外的四指,右手在宝宝的八卦穴上做环形推动。

作用:行滞销食,宽胸利膈,理气化痰。

宝宝咳嗽是感冒还是肺炎,这套推拿手法效果棒棒哒 小儿感冒咳嗽和肺炎都适用的推拿手法

孩子咳嗽,不管是风热感冒还是肺炎,在这里教给大家一套最具有实战价值的小儿推拿手法,效果非常好。当然宝妈不放心的话,也可以遵医嘱用药,特别是肺炎,但这套手法都可配合。

平肝清肺,常用在孩子发烧、咳嗽、有痰或者有呼吸道疾病的时候用。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恢复肺的肃降功能。肺的功能恢复了,疾病自然就好得快啦!肝穴位于食指指纹面,肺穴位于无名指指纹面。两穴同推,由指根向指尖直推5到10分钟。

清天河水,清热解表。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从腕横纹推到肘横纹,名清天河水。食指中指并拢直推5到10分钟。这是小儿推拿中的一个明星穴。很多家长接触小儿推拿的时候都是从孩子发烧开始使用清天河水来给孩子退烧而认识小儿推拿的。

四横纹穴:5—10分钟。【功效】调理脏腑,疏通气机,主治腹胀、腹痛、积滞、纳呆、便秘、干咳少痰、泄泻。【手法】以拇指指端从小儿手掌侧面,自食指根部推至小指根部,来回推之。【演示】

运八卦穴。手掌面,掌心的周边,划一圆圈即是八卦穴。属面型(也称环型)穴位。操作方法:逆运八卦——取左手逆时针周而复始的推运。作用:和中利隔、顺气化痰、消宿食、开饱胀、调和五脏,有升清降浊之功。

以上各穴各推5到10分钟。注意用力要柔和,推拿手法如妈妈抚摸宝宝的脸庞一样。

相关推荐

小儿哮喘推拿手法解 补脾经、肾经各300~500次

在中医理论上,脾能生血,血则生气,旋推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而肾为气之根,旋推肾经有利于补肾益气,改善哮喘。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指面在分别在宝宝的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末节螺纹面上,作顺时针的旋转推动动。

婴儿哮喘推拿手法 痰饮哮喘推拿手法

主证:突然发作,气促喘急,喉中有哮鸣声,痰多不易咯出,甚则抬肩欠肚,呼气延长,往往不易平卧,经过一段时间,痰涎咯出,略见平静,稍停又复喘促,食欲减退,比准色青明显,面黄,苔薄白,脉沉细或紧。 治则:宣肺,散寒,定喘。 取穴:推补脾土10分钟,推下板门10分钟,肺经10分钟,揉外劳宫12分钟,揉二人上马12分钟;配穴掌揉小横纹8分钟,八卦8分钟。 推拿功效:推补脾土,揉外劳宫以健脾温中化饮;推下板门,肺金以疏通三焦,降肃肺,祛痰定喘;揉二人上马与揉外劳宫配伍,可起到温肾阳,回生脾土,增强化机能

宝宝哮喘推拿手法 揉按足三里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指腹揉按足三里,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4横指),胫骨旁开1寸的位置。

宝宝咳嗽推拿手法解 脾湿型咳嗽推拿手法

主证:咳嗽频作,痰涎壅盛,喉间痰鸣,色白而稀,或吐泡沫,腹胀不饥,食少不饮,舌质淡,苔白腻或滑,脉滑,指纹滞淡红。 治法:健脾湿,宣肺化痰。 推拿手法:补脾土,泻肺金,清小肠,推四横纹,八卦,揉板门,外劳,肺俞,膻中,乳根,足三里,丰隆,猿猴摘果。 推拿功效:补脾土,揉板门,足三里以益脾健,推四横纹,八卦,猿猴摘果以利气化痰;柔外劳,清小肠以温化利湿,泻肺金,揉肺俞,膻中,乳根,丰隆以宣降肺气,化痰止咳。

小儿腹泻的治疗

小儿腹泻推拿 补脾经:旋推宝宝的大拇指末节罗纹面就叫“补脾经”,100-300次。 揉板门:手掌大鱼际平面即是板门。用指端揉100-300次。 清大肠: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 按摩腹部:即用掌或四指按摩腹部,100-300次。 揉龟尾:尾骨末端就是龟尾,用拇指按揉100-300次。 揉中脘:中脘穴在剑突(即胸骨下端)与肚脐的中点。用拇指或掌根按揉100-300次。 八卦: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

婴儿哮喘推拿手法 肾虚哮喘推拿手法

主证:咳喘痰多,呼多吸少,动则气喘加重,形体消瘦,神惫,面色青黑,自汗,四肢冷,夜多小便,苔光薄,尺脉虚大。 治则:滋阴,补肾,定喘。 取穴:推补肾水15分钟;揉二人上马15分钟,肺经8分钟,配穴揉掌小横纹8分钟。 推拿功效:推补肾水可补肾阴;配揉二人上马以温肾阳,固下元,肾气充,下元固,则喘息可平;推肺经,加强宣降清肃功能;揉小横纹以豁痰止咳而定喘。

小儿推拿治腹泻管用吗

一、小儿推拿治疗腹泻管用吗 腹泻是宝宝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季节变化时为多。腹泻会影响宝宝的身体发育,使宝宝营养不良,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本文给您介绍小儿推拿法,帮您巧治宝宝腹泻。 宝宝的腹泻多因感受外邪、内伤乳食与脾胃虚弱有关,最多见的当然是伤食。喂养不当,饥饱无度,突然改变食物的性质,进食油腻、生冷、不洁食物均可引起宝宝的腹泻。 宝宝一旦腹泻,妈妈们不要惊慌,也不要急着往医院送,只要宝宝不发烧,神志清,精神状态良好,大便没有脓血,完全可以通过推拿治疗。 推拿穴位及治疗方法如下(推

宝宝支气管炎推拿有用吗 痰热蕴肺型支气管炎推拿手法

症状:咳嗽痰多,黏稠难咯,呼吸急促,喘满,发热较重,面赤唇红,口苦作渴,烦躁不宁,甚则鼻衄,大便干燥,小便短赤。 推拿取穴:肺金,肝木,心经,小肠,肾水,内八卦,小横纹,小天心,天河水,六腑,膻中,乳旁,乳根。 推拿手法: 1.患儿取坐位,推拿者与其相对而坐,用左手握患儿左手,右手依次推肺金300次,推肝木100次,推心经,小肠各100次,补肾水200次,八卦50次,揉小横纹200次,揉小天心50次,推清天河水300次,退下六腑300次。 2.患儿取仰卧位,推拿者站于患儿一侧,依次揉膻中3分钟,揉乳

宝宝支气管炎推拿有用吗 肺脾气虚型支气管炎推拿手法

症状:咳声不扬,痰稀色白,语声低微,气短懒言,面色㿠白,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动则气急,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淡嫩,苔薄白,脉缓无力。 推拿取穴:脾经,肺经,内八卦,四横纹,三关,乳旁,乳根,中脘,足三里,肺俞,脾俞。 推拿手法: 1.患儿取坐位,推拿者与其相对而坐,左手握患儿左手,右手依次补脾经400次,补肺经300次,八卦50次,推四横纹100次,推三关300次。 2.患儿取仰卧位,术者站其右侧,先用右手食指,中指揉乳旁,乳根各50次,继用左手掌心摩中脘5分钟,然后拇指按揉足三里50次。 3.患

小儿哮喘怎么推拿 小儿哮喘推拿方解

寒哮:揉风池,上推天门,揉二扇门,黄蜂入洞,推三关以祛风散寒,开腠发汗;泻肺经,推膻中,拿丰隆以宣降肺气,祛痰平喘;八卦,推四横纹,凤凰展翅,揉外劳以温里散寒,化痰降;补脾土,揉板门以健中湿,而除顽痰。 热哮:清肺经,板门,天河水,退六腑,水底捞名月,以清热泻火;清肺经,下推膻中,拿丰隆,以宣降肺气,化痰平喘;八卦,推四横纹,按弦走搓摩,苍龙摆尾,揉内劳,以清热除痰,行气降;清脾土,揉掌小横纹,以健除湿,消顽痰。 缓解期:补脾土,揉板门,足三里,猿猴摘果以补脾和胃,健消积;补肺经,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