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横在什么位置 大横的功效与作用
大横在什么位置 大横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腹痛、泄泻、便秘等。
2.功效:转运脾经水湿,健脾利湿,有助消化,促进身体营养吸收和水谷运化。
艾灸减肚子的最好方法 艾灸大横穴运化水湿
大横穴位置:大横位于腹中部,肚脐水平,旁开4寸。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大横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能耐受为度,每次灸10-30分钟。
艾灸功效:大横意指天部横向传输的水湿风气,腹结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因受脾部外散之热,水湿云气胀散而形成风气,其运行方式为天部的横向传输,故名大横,艾灸大横能帮助运化水湿,从而让腹部保持平坦没有多余的赘肉。
大横的准确位置图 大横穴功效作用
类属:大横为脾经与阴维脉交会穴。
功效:健脾理气,调肠通腑。
作用:大横属脾经,位于腹部,内应大肠,又与阴维脉相通,故调肠腑之力甚强,可治疗各种邪气影响大肠传导功能的疾患,及脾虚腹胀,运化失职等症;肠腑的寒热,虚实疾患本穴均可治疗。
大横在什么位置 大横的作用
大横穴为足太阴脾经,阴维脉之会。阴维脉有维系全身阴脉的作用,它起于小腿内侧,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与脾经相结合,所以大横能促进腹部气血运行,调理脾胃,促进身体营养吸收和水谷运化的作用,有助于阻断脂肪在腹部堆积;该穴还是治疗肠胃道疾病的必选穴,现代常用于治疗腹痛,便秘,腹泻,小腹寒痛,肠寄生等疾患;长期坚持啊内膜,对多汗,四肢痉挛,肚腹肥胖等症状,也有很好的调理,改善和保健作用。
大横纹的准确位置图 小儿推拿大横纹的作用
分阴阳:可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合阴阳:可行痰散结。
大横的作用与功效 大横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内斜肌-腹横肌。浅层布有第9,10,11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胸腹壁静脉属支。深层有第9,10,11胸神经前支及伴行的动,静脉。
大横的位置图和作用 大横的位置图
大横属足太阴脾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的腹中部,距脐中4寸。
快速取穴法:
1.仰卧位,在腹中部,先取肚脐(神阙),再从前正中线旁开4寸,按压有酸胀感的位置。
2.仰卧位,在腹中部,腹直肌外侧缘距腹中线为4寸,按压有酸胀感。
大横的作用与好处 大横穴穴位解剖
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第10肋间动,静脉,布有第10肋间神经。
大横的作用与功效 大横穴常用配伍疗法
配阴陵泉治疗腹痛;配上巨虚治疗痢疾;配天枢,足三里治疗便秘;配中脘,天枢,合谷,上巨虚治疗湿热痢疾,绕脐腹痛;配脾俞,中脘,天枢,足三里治疗脾虚腹痛,泄泻。
大横在什么位置
大横穴的位置,位于腹中部,距脐中4寸。
大横纹的准确位置图 大横纹临床应用
1.孩子以寒证为主,如头痛发热,鼻塞咳嗽,应多分推阳穴;如果是以热证为主,如高烧怕热,应多分推阴穴。
2.合法可利痰散结。
大横的位置图和作用 大横穴别名解析
“大横”也称“肾气穴”,“人横穴”,“肾气”指本穴的天部之气富含水湿,“人横”指穴内气血在人部横向传输,因为本穴物质不仅有天部的滞重水湿云气,还有腹哀穴下传来的地部经水,其地部经水由本穴外溢脾部,有阴维脉的气血特性,所以是足太阴阴维的交会穴。
大横在什么位置 大横穴穴名解析
大,指穴内气血作用的区域范围大;横,指穴内气血运动的方式为横向传输。“大横”的意思是指本穴物质为天部横向传输的水湿风气,本穴物质为腹结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到达本穴后,因受脾部外散之热,水湿云气胀散而形成风气,本穴物质为腹结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到达本穴后,因受脾部外散之热,水湿云气胀散而形成风气,运行方式为天部的横向传输,故而得名。
横骨的准确位置图 横骨穴功效作用
类属:横骨为足少阴肾经与经脉交会穴。
功效:补益肝肾,调理下焦。
作用:横骨属肾经,位于下腹部,内应胞宫,膀胱,与冲脉相通,故有补肾气,调冲任的作用,用于治疗生殖系统及妇科疾患。肾脉络膀胱,该穴可补肾气助膀胱气化,以治疗小便不利,遗尿。肝肾止经同会任脉,肝经循阴器抵少腹,该穴又位于下腹部,故有疏通局部肝肾气血,治疗疝气小腹胀痛,阴部肿痛的作用。
大横的准确位置图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旁开4寸。
简易取穴:仰卧,肚脐水平旁开5横指处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