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阙的作用 巨阙配穴治疗方法
巨阙的作用 巨阙配穴治疗方法
心胸痛可配中脘,内关;心烦惊悸可配心俞,神门;癫狂可配人中,百会,内关;癫痫可配鸠尾,内关;胸满气短可配中脘,心俞,肺俞;胃脘痛,反胃,吞酸,呕吐可配公孙,内关;呃逆,噎膈可配天突,膈俞,内关。
心俞疼痛是什么引起的 心俞的配伍
1、配巨阙穴治心痛。
2、配脾俞穴、神门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治失眠健忘。
3、配大椎穴治癫痫。
4、配巨阙穴、内关治惊悸。
5、配太渊、孔最治疗咳嗽、咳血。
6、配神门、百会、大陵、合谷治疗癫痫、狂躁。
上巨虚在什么位置 上巨虚的临床应用
1、主穴:中脘 天枢 上巨虚 阴陵泉
2、配穴:寒湿内盛者,配神阙;湿热伤中者,配内庭、曲池;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
3、方义: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天枢为大肠之募穴,穴居腹部,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合治内腑”,两穴募合相配,调理胃肠气机,运化湿滞作用显着;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善于健脾化湿。
1、主穴:合谷 天枢 上巨虚 三阴交
2、配穴:湿热痢者,配曲池、内庭;寒湿痢者,配中脘、气海;疫毒痢者,配大椎、十宣放血;噤口痢者,配内关、中脘;休息痢者,配脾俞、神阙、足三里;纳呆者,配中脘;呕恶重者,配内关;久痢脱肛者,配气海、百会。
3、方义:病位在大肠腑,故取大肠经原穴合谷,大肠募穴天枢,大肠下合穴上巨虚,三穴同用能通调大肠腑气,调理肠络气血,气调则湿化滞行,后重自除血调则脓血自愈,三阴交理脾、助运、除湿。
1、主穴:大肠俞 天枢 上巨虚 支沟
2、配穴:热秘者,配合谷、曲池;气秘者,配中脘、太冲;虚秘者,配脾俞、气海;冷秘者,配神阙、关元。
3、方义:天枢为大肠募穴,与大肠俞同用属俞募配穴,加用大肠下合穴上巨虚,三穴共用能疏泄阳明腑气,腑气通则大肠传导功能复常;支沟宣通三焦气机,三焦之气通畅则腑气通调,是治疗便秘的经验要穴。
巨阙的作用 巨阙穴的功效
巨阙穴属任脉,穴居中线而近心脏,为神气通行之处,犹如心君居所之宫门,因此此穴具有安神宁心,理气止呕,和胃降逆,通络之功效。
心俞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人体穴位配伍
配巨阙穴、内关穴治心痛、惊悸;
配内关穴、神门穴 治失眠、健忘。
艾灸肠胃炎灸什么穴位
1、艾灸肠胃炎灸神阙穴
取穴方法:神阙穴即肚脐(中央),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也可以说肚脐就是神阙穴。
主治症状: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尸厥,角弓反张,风痫,水肿鼓胀,肠炎,痢疾,产后尿潴留。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肠炎等疾病。
2、艾灸肠胃炎灸上巨虚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正坐屈膝位,在犊鼻下6寸,当足三里与下巨虚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上巨虚调和肠胃,通经活络。主治病症:消化系统疾病(阑尾炎,胃肠炎,泄泻,痢疾,疝气,便秘,消化不良)和运动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后遗症,下肢麻痹或痉挛,膝关节肿痛)。
血压高怎么按摩 揉前胸穴位
用右手鱼际和掌根部按揉,其余四指放松,从膻中穴开始,边绕圈下行,至巨阙结束,此为1次,共做15次;膻中调理气机,缓解胸痹,降肺胃逆气;巨阙可调心,止痛,降肺气,解胸痹,安神。再配伍中庭,鸠尾穴一同按压,可起到安定心神,稳定血压的作用。
膻中:相当于男性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巨阙:位于剑突下。
灵道在什么位置图 灵道的配伍疗法
灵道穴配心俞穴:治心痛;
灵道穴配内关、巨阙、中冲:治心绞痛;
灵道穴配人中、合谷、巨阙:治癔病;
灵道穴配天突、天窗:治暴瘖;
灵道穴配尺泽、少海:治肘挛;
灵道穴配外关:有舒筋通络活血的作用,主治臂痛,指麻,关节炎。
灵道穴配廉泉:有利舌启闭的作用,主治舌强,暴喑,癔病。
灵道穴配郄门:有安神宁心,镇静止痛的作用,主治心悸,怔忡,心痛。、
巨阙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巨阙穴主治疾病
巨阙穴属任脉,位于上腹部,近膈肌处,内应肝胃,可和中降逆,理气止痛,因此多用于治疗肝气犯胃,胃气上逆的胃痛,反胃,吐逆不食,腹胀,胃痉挛,膈肌痉挛等肠胃性疾病。还可宽胸利膈,治疗膈气阻滞的呃逆,噎膈。
巨阙穴又为心之募穴,是心脏之气直接会聚之处,可调理心脏功能,宽胸理气,化痰降浊,宁心安神,通络止痛,治疗上焦气滞的胸满气短,心脉瘀阻的心胸疼痛,心神不宁的心烦惊悸,以及痰浊蒙闭心神的癫狂,癫痫。
巨阙是什么意思
巨阙穴,经穴名。出《脉经》。属任脉。心之募穴。
别名:巨缺穴,巨送穴。
1,.“巨阙穴”。“巨”,大也。“阙”,通缺,亏缺也。巨阙名意指胸腹上部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本穴位处胸腹交接处的凹陷部位,任脉上、下二部皆无气血传至本穴,穴内气血为来自胸腹上部的天部湿热水气,此气因其热,既不能升又不能降,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本穴如同巨大的空缺一般将外部的水气聚集,故名“巨阙穴”。巨缺名意与巨阙同。
2.“巨送穴”。“巨”,大也。“送”,送出也。巨送名意指本穴聚集的天部之气全部输向心经所在的天部层次。本穴物质为来自胸腹上部的湿热水气,因其性湿热,既不能循任脉上行又不能循任脉下行,唯有输向与此气血同性的心经天部层次,本穴气血的变化特点是来多少送多少,故名“巨送穴”。
3.心之募穴。理同巨送名解。
巨阙在哪个位置 巨阙的功效作用
1.缓解治疗打嗝、胸痛、心痛、心烦、惊悸、胸满气短、咳逆上气、腹胀暴痛、呕吐、呃逆、吞酸、黄疸、泄利等。
2.缓解治疗失眠多梦、健忘、癫狂、痫证等。
3.缓解治疗口腔溃疡、面色苍白、肤色异常、粉刺等。
腹泻艾灸穴位是哪个
灸法1
取穴:腹泻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际之处)。
灸法:采用艾卷温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2~3次,治愈为止。
灸法2
取穴: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穴。
配穴:久泄者加脾俞、胃俞、大肠俞穴;五更泄者加关元、气海、命门穴。
灸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5分钟;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壮。
灸法3
取穴: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阙、关元穴;湿重者加阴陵泉穴;呕恶者加内关穴;里急后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法,每次灸5~8壮,其他穴位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此法多用于寒湿型腹泻。
灸法4
取穴:天枢、中脘、足三里、阳陵泉穴。
配穴:里急后重者加上巨虚、下巨虚穴;食积者加梁门穴;胃脘胀者加内关穴;发热者加大椎穴。
灸法:采用灯火灸法,每穴灸1壮,每日1次,3~5日为1个疗程。本法用于急性腹泻。
灸法5
取穴:申脉穴。
灸法:采用艾条雀啄灸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点燃艾条对穴位处施行雀啄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次10分钟,每日1次。
灸法6
取穴:足三里、隐白、天枢、中脘、神阙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法,每次灸5~7壮;其他穴位采用艾炷无瘢痕直接灸法,先将穴位处涂上少量凡士林膏,再放上麦粒大小的艾炷,点燃施灸,当病人感到热痛不可耐受时,更换艾炷,每穴灸5~7壮,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巨阙在哪个位置 巨阙的按摩手法
用拇指按压此穴,作圈状按摩60次。 按压此穴,解除心烦,促进肠胃运动,有益于大肠的排毒,解决各种肠胃问题。
艾灸来治疗秋季腹泻
灸法1
取穴:腹泻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际之处)。
灸法:采用艾卷温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2~3次,治愈为止。
灸法2
取穴:申脉穴。
灸法:采用艾条雀啄灸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点燃艾条对穴位处施行雀啄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次10分钟,每日1次。
灸法3
取穴: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穴。
配穴:久泄者加脾俞、胃俞、大肠俞穴;五更泄者加关元、气海、命门穴。
灸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5分钟;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壮。
灸法4
取穴: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阙、关元穴;湿重者加阴陵泉穴;呕恶者加内关穴;里急后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法,每次灸5~8壮,其他穴位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此法多用于寒湿型腹泻。
灸法5
取穴:足三里、隐白、天枢、中脘、神阙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法,每次灸5~7壮;其他穴位采用艾炷无瘢痕直接灸法,先将穴位处涂上少量凡士林膏,再放上麦粒大小的艾炷,点燃施灸,当病人感到热痛不可耐受时,更换艾炷,每穴灸5~7壮,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灸法6
取穴:天枢、中脘、足三里、阳陵泉穴。
配穴:里急后重者加上巨虚、下巨虚穴;食积者加梁门穴;胃脘胀者加内关穴;发热者加大椎穴。
灸法:采用灯火灸法,每穴灸1壮,每日1次,3~5日为1个疗程。本法用于急性腹泻。
天井是什么意思 天井的配伍功效
1、天井穴配天突穴:缓解治疗瘿气;
2、天井穴配巨阙穴、心俞穴:缓解治疗精神恍惚;
3、天井穴配率谷穴:缓解治疗偏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