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巨阙的作用 巨阙配穴治疗方法

巨阙的作用 巨阙配穴治疗方法

心胸痛可配中脘,内关;心烦惊悸可配心俞,神门;癫狂可配人中,百会,内关;癫痫可配鸠尾,内关;胸满气短可配中脘,心俞,肺俞;胃脘痛,反胃,吞酸,呕吐可配公孙,内关;呃逆,噎膈可配天突,膈俞,内关。

心俞疼痛是什么引起的 心俞的配伍

1、配巨阙穴治心痛。

2、配脾俞穴、神门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治失眠健忘。

3、配大椎穴治癫痫。

4、配巨阙穴、内关治惊悸。

5、配太渊、孔最治疗咳嗽、咳血。

6、配神门、百会、大陵、合谷治疗癫痫、狂躁。

上巨虚在什么位置 上巨虚的临床应用

1、主穴:中脘 天枢 上巨虚 阴陵泉

2、配穴:寒湿内盛者,配神阙;湿热伤中者,配内庭、曲池;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

3、方义: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天枢为大肠之募穴,穴居腹部,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合治内腑”,两穴募合相配,调理胃肠气机,运化湿滞作用显着;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善于健脾化湿。

1、主穴:合谷 天枢 上巨虚 三阴交

2、配穴:湿热痢者,配曲池、内庭;寒湿痢者,配中脘、气海;疫毒痢者,配大椎、十宣放血;噤口痢者,配内关、中脘;休息痢者,配脾俞、神阙、足三里;纳呆者,配中脘;呕恶重者,配内关;久痢脱肛者,配气海、百会。

3、方义:病位在大肠腑,故取大肠经原穴合谷,大肠募穴天枢,大肠下合穴上巨虚,三穴同用能通调大肠腑气,调理肠络气血,气调则湿化滞行,后重自除血调则脓血自愈,三阴交理脾、助运、除湿。

1、主穴:大肠俞 天枢 上巨虚 支沟

2、配穴:热秘者,配合谷、曲池;气秘者,配中脘、太冲;虚秘者,配脾俞、气海;冷秘者,配神阙、关元。

3、方义:天枢为大肠募穴,与大肠俞同用属俞募配穴,加用大肠下合穴上巨虚,三穴共用能疏泄阳明腑气,腑气通则大肠传导功能复常;支沟宣通三焦气机,三焦之气通畅则腑气通调,是治疗便秘的经验要穴。

巨阙的作用 巨阙穴的功效

巨阙穴属任脉,穴居中线而近心脏,为神气通行之处,犹如心君居所之宫门,因此此穴具有安神宁心,理气止呕,和胃降逆,通络之功效。

心俞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人体穴位配伍

配巨阙穴、内关穴治心痛、惊悸;

配内关穴、神门穴 治失眠、健忘。

艾灸肠胃炎灸什么穴位

1、艾灸肠胃炎灸神阙穴

取穴方法:神阙穴即肚脐(中央),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也可以说肚脐就是神阙穴。

主治症状: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尸厥,角弓反张,风痫,水肿鼓胀,肠炎,痢疾,产后尿潴留。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肠炎等疾病。

2、艾灸肠胃炎灸上巨虚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正坐屈膝位,在犊鼻下6寸,当足三里与下巨虚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上巨虚调和肠胃,通经活络。主治病症:消化系统疾病(阑尾炎,胃肠炎,泄泻,痢疾,疝气,便秘,消化不良)和运动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后遗症,下肢麻痹或痉挛,膝关节肿痛)。

血压高怎么按摩 揉前胸穴位

用右手鱼际和掌根部按揉,其余四指放松,从膻中穴开始,边绕圈下行,至巨阙结束,此为1次,共做15次;膻中调理气机,缓解胸痹,降肺胃逆气;巨阙可调心,止痛,降肺气,解胸痹,安神。再配伍中庭,鸠尾穴一同按压,可起到安定心神,稳定血压的作用。

膻中:相当于男性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巨阙:位于剑突下。

灵道在什么位置图 灵道的配伍疗法

灵道穴配心俞穴:治心痛;

灵道穴配内关、巨阙、中冲:治心绞痛;

灵道穴配人中、合谷、巨阙:治癔病;

灵道穴配天突、天窗:治暴瘖;

灵道穴配尺泽、少海:治肘挛;

灵道穴配外关:有舒筋通络活血的作用,主治臂痛,指麻,关节炎。

灵道穴配廉泉:有利舌启闭的作用,主治舌强,暴喑,癔病。

灵道穴配郄门:有安神宁心,镇静止痛的作用,主治心悸,怔忡,心痛。、

巨阙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巨阙穴主治疾病

巨阙穴属任脉,位于上腹部,近膈肌处,内应肝胃,可和中降逆,理气止痛,因此多用于治疗肝气犯胃,胃气上逆的胃痛,反胃,吐逆不食,腹胀,胃痉挛,膈肌痉挛等肠胃性疾病。还可宽胸利膈,治疗膈气阻滞的呃逆,噎膈。

巨阙穴又为心之募穴,是心脏之气直接会聚之处,可调理心脏功能,宽胸理气,化痰降浊,宁心安神,通络止痛,治疗上焦气滞的胸满气短,心脉瘀阻的心胸疼痛,心神不宁的心烦惊悸,以及痰浊蒙闭心神的癫狂,癫痫。

巨阙是什么意思

巨阙穴,经穴名。出《脉经》。属任脉。心之募穴。

别名:巨缺穴,巨送穴。

1,.“巨阙穴”。“巨”,大也。“阙”,通缺,亏缺也。巨阙名意指胸腹上部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本穴位处胸腹交接处的凹陷部位,任脉上、下二部皆无气血传至本穴,穴内气血为来自胸腹上部的天部湿热水气,此气因其热,既不能升又不能降,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本穴如同巨大的空缺一般将外部的水气聚集,故名“巨阙穴”。巨缺名意与巨阙同。

2.“巨送穴”。“巨”,大也。“送”,送出也。巨送名意指本穴聚集的天部之气全部输向心经所在的天部层次。本穴物质为来自胸腹上部的湿热水气,因其性湿热,既不能循任脉上行又不能循任脉下行,唯有输向与此气血同性的心经天部层次,本穴气血的变化特点是来多少送多少,故名“巨送穴”。

3.心之募穴。理同巨送名解。

巨阙在哪个位置 巨阙的功效作用

1.缓解治疗打嗝、胸痛、心痛、心烦、惊悸、胸满气短、咳逆上气、腹胀暴痛、呕吐、呃逆、吞酸、黄疸、泄利等。

2.缓解治疗失眠多梦、健忘、癫狂、痫证等。

3.缓解治疗口腔溃疡、面色苍白、肤色异常、粉刺等。

腹泻艾灸穴位是哪个

灸法1

取穴:腹泻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际之处)。

灸法:采用艾卷温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2~3次,治愈为止。

灸法2

取穴: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穴。

配穴:久泄者加脾俞、胃俞、大肠俞穴;五更泄者加关元、气海、命门穴。

灸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5分钟;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壮。

灸法3

取穴: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阙、关元穴;湿重者加阴陵泉穴;呕恶者加内关穴;里急后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法,每次灸5~8壮,其他穴位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此法多用于寒湿型腹泻。

灸法4

取穴:天枢、中脘、足三里、阳陵泉穴。

配穴:里急后重者加上巨虚、下巨虚穴;食积者加梁门穴;胃脘胀者加内关穴;发热者加大椎穴。

灸法:采用灯火灸法,每穴灸1壮,每日1次,3~5日为1个疗程。本法用于急性腹泻。

灸法5

取穴:申脉穴。

灸法:采用艾条雀啄灸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点燃艾条对穴位处施行雀啄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次10分钟,每日1次。

灸法6

取穴:足三里、隐白、天枢、中脘、神阙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法,每次灸5~7壮;其他穴位采用艾炷无瘢痕直接灸法,先将穴位处涂上少量凡士林膏,再放上麦粒大小的艾炷,点燃施灸,当病人感到热痛不可耐受时,更换艾炷,每穴灸5~7壮,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巨阙在哪个位置 巨阙的按摩手法

用拇指按压此穴,作圈状按摩60次。 按压此穴,解除心烦,促进肠胃运动,有益于大肠的排毒,解决各种肠胃问题。

艾灸来治疗秋季腹泻

灸法1

取穴:腹泻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际之处)。

灸法:采用艾卷温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2~3次,治愈为止。

灸法2

取穴:申脉穴。

灸法:采用艾条雀啄灸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点燃艾条对穴位处施行雀啄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次10分钟,每日1次。

灸法3

取穴: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穴。

配穴:久泄者加脾俞、胃俞、大肠俞穴;五更泄者加关元、气海、命门穴。

灸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5分钟;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壮。

灸法4

取穴: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阙、关元穴;湿重者加阴陵泉穴;呕恶者加内关穴;里急后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法,每次灸5~8壮,其他穴位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此法多用于寒湿型腹泻。

灸法5

取穴:足三里、隐白、天枢、中脘、神阙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法,每次灸5~7壮;其他穴位采用艾炷无瘢痕直接灸法,先将穴位处涂上少量凡士林膏,再放上麦粒大小的艾炷,点燃施灸,当病人感到热痛不可耐受时,更换艾炷,每穴灸5~7壮,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灸法6

取穴:天枢、中脘、足三里、阳陵泉穴。

配穴:里急后重者加上巨虚、下巨虚穴;食积者加梁门穴;胃脘胀者加内关穴;发热者加大椎穴。

灸法:采用灯火灸法,每穴灸1壮,每日1次,3~5日为1个疗程。本法用于急性腹泻。

天井是什么意思 天井的配伍功效

1、天井穴配天突穴:缓解治疗瘿气;

2、天井穴配巨阙穴、心俞穴:缓解治疗精神恍惚;

3、天井穴配率谷穴:缓解治疗偏头痛。

相关推荐

天溪的准确位置及功效 天溪穴常用配伍

1.配膻中,乳根,期门,太冲,侠溪,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通乳消肿,治疗肝气郁结之乳痈,乳汁不足。 2.配膺窗,下巨虚,丰隆,温溜,少冲,少冲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清胃泄热,行气消肿,治疗胃热乳痈。 3.配巨阙,膻中,郄门,太渊,丰隆,针刺泻法,化痰降浊,治疗痰浊胸痛。 4.配脾俞,肺俞,丰隆,太渊,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宽胸理气,化痰止咳,治疗痰湿咳嗽。

拔罐疗法可有效治疗便秘

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排便动力缺乏,或津液枯燥所致。年老体弱,气血双亏,津液不足,肾阳虚衰;或忧愁思虑,情志不畅,日久伤脾,脾运动功能低下;或多食辛辣厚味,胃肠积热;或饮食太少,水分缺乏,食物缺少纤维素;或多次妊娠、过度肥胖、分完后提肛衰弱、缺乏定时大便习惯皆可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而致糟粕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而生成便秘。 选穴: 主穴: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支沟。 配穴:热结大肠较重者加曲池、合谷;气机郁滞较重加中脘、阳棱泉、太冲;气血虚热较重加脾俞、胃俞、足三里、关元。 方法: 1、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

脚气的针灸治疗

一、针灸治疗 1、治法:取足少阳、阳明与太阴经穴为主。偏实者针用泻法;偏虚者针用补法。 2、处方:阳陵泉 足三里 悬钟 三阴交。 3、随证配穴:脚气冲心:巨阙 内关 郄门;脾胃虚弱:脾俞胃俞;跗肿麻木:八风太白。 4、取穴根据: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邪滞留足胫,流溢肌肤,故取足三里、三阴交泻阳明、太阴之湿;髓会绝骨,筋会阳陵,充养筋骨而使步履轻健。脚气冲心者,取心募巨阙,心包经内关,郄门以定悸除烦消满。脾俞、胃俞,施补法以健脾化湿。八风、太白为治脚气之效穴,泻之使湿热下泄而消跗肿。 二、电针 选穴风市足三

一直打嗝怎么办 穴位按摩

按摩伏突穴、巨阙穴、上眼窝点。 穴位位置:扶突穴位于喉结外侧四指宽度的位置;巨阙穴位于胸骨下心窝中间处;上眼窝点位于眼窝上缘中央凹陷处。 按摩手法: 1、先指压扶突穴,按压时,采取坐姿,食指按压穴道即可。 2、再指压巨阙穴,按压时将双手食指相叠按压穴道,一面将身体前倾一面进行指压; 3、最后按压上眼窝点,按压时可以采取坐姿,双手食指从下往上推高,同时颈部向前加压,使压力加大。

心悸的刮痧疗法

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本病多呈阵发性,也有呈持续性者,可伴胸闷胸痛,气短喘息,或头晕失眠等症,古籍中据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不同而分别命名为“惊悸”、“怔忡”。本病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心神经官能症及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心律或心率失常。 心悸的基本证候特点是发作性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或一过性、阵发性,或持续时间较长,或一日数次发作,或数日一次发作。常兼见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头

脚癣的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

1.针灸 治法取足少阳、阳明与太阴经穴为主。偏实者针用泻法;偏虚者针用补法。处方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三阴交,随证配穴脚气冲心 巨阙内关郄门;脾胃虚弱 脾俞胃俞;跗肿麻木 八风太白。 方义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邪滞留足胫,流溢肌肤,故取足三里、三阴交泻阳明、太阴之湿 补髓会绝骨,筋会阳陵,充养筋骨而使步履轻健。脚气冲心者,取心募巨阙,心包经内关,郄门以定悸除烦消满。脾俞、胃俞,施补法以健运化湿。八风、太白为治脚气之效穴,泻之使湿热下泄而消跗肿。 2.电针 选穴风市足三里伏兔悬钟。 方法通电10-15分钟,采用疏

巨阙在哪个位置

巨阙穴位于腹部中部,左右肋骨相交之处,再向下二指宽即为此穴。(巨阙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什么穴位治食道癌

1、取穴:廉泉、鸠尾、巨阙;上脘、中脘、下脘。 备用穴:食管上段癌加天突、璇玑、华盖;食管中段癌加紫宫、玉堂、膻中;食管下段癌加鸠尾、巨阙、中庭。 2、取穴:膻中、巨厥、膈俞、中脘、足三里。 方法:随症加减穴位取穴。用激光血卟啉机波长6280A以齐通红、环辛四烯为泵浦染料激光器之染料源,红光输出功率为200mW,脉冲频率为20次/秒,光纤距皮肤1cm,光斑1cm2,功率密度为254.77nV/cm2。每穴照射5分钟,每周照射1次,6次为1疗程。 功效:此法能改善食管癌患者的梗噎症状。

脚气的针灸治疗

1、治法:取足少阳、阳明与太阴经穴为主。偏实者针用泻法;偏虚者针用补法。 2、处方:阳陵泉 足三里 悬钟 三阴交。 3、随证配穴:脚气冲心:巨阙 内关 郄门;脾胃虚弱:脾俞胃俞;跗肿麻木:八风太白。 4、取穴根据: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邪滞留足胫,流溢肌肤,故取足三里、三阴交泻阳明、太阴之湿;髓会绝骨,筋会阳陵,充养筋骨而使步履轻健。脚气冲心者,取心募巨阙,心包经内关,郄门以定悸除烦消满。脾俞、胃俞,施补法以健脾化湿。八风、太白为治脚气之效穴,泻之使湿热下泄而消跗肿。 电针 选穴风市足三里伏兔悬钟 方法通

脚气应该如何治疗

1、针灸:治法取足少阳、阳明与太阴经穴为主。偏实者针用泻法;偏虚者针用补法。处方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三阴交随证配穴脚气冲心:巨阙内关郄门;脾胃虚弱:脾俞胃俞;跗肿麻木:八风太白方义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邪滞留足胫,流溢肌肤,故脚气取足三里、三阴交泻阳明、太阴之湿;补髓会绝骨,筋会阳陵,充养筋骨而使步履轻健。脚气冲心者,取心募巨阙,心包经内关,郄门以定悸除烦消满。脾俞、胃俞,施补法以健运化湿。八风、太白为治脚气之效穴,泻之使湿热下泄而消跗肿。 2、电针:选穴风市足三里伏兔悬钟。方法通电10―15分钟,采用疏波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