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剑花的形态

剑花的形态

攀援肉质灌木,长3-15米,具气根。分枝多数,延伸,具3角或棱,长0.2-0.5米,宽3-8(-12)厘米,棱常翅状,边缘波状或圆齿状,深绿色至淡蓝绿色,无毛,老枝边缘常胼胀状,淡褐色,骨质;小窠沿棱排列,相距3-5厘米,直径约2毫米;每小窠具1-3根开展的硬刺;刺锥形,长2-5 (-10)毫米,灰褐色至黑色。

花漏斗状,长25-30厘米,直径15-25厘米,于夜间开放;花托及花托筒密被淡绿色或黄绿色鳞片,鳞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2-5厘米,宽0.7-1厘米;萼状花被片黄绿色,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0.3-0.7厘米,先端渐尖,有短尖头,边缘全缘,通常反曲;瓣状花被片白色,长圆状倒披针形,长12-15厘米,宽4-5.5厘米,先端急尖,具1芒尖,边缘全缘或啮蚀状,开展;花丝黄白色,长5-7.5厘米;花药长4.5-5毫米,淡黄色;花柱黄白色,长17.5-20厘米,直径6-7.5毫米;柱头20-24,线形,长3-3.3毫米,先端长渐尖,开展,黄白色。

浆果红色,长球形,长7-12厘米,直径5-10厘米,果脐小,果肉白色。种子倒卵形,长2毫米,宽1毫米,厚0.8毫米,黑色,种脐小

花粉的形态

各类植物的花粉各不相同。根据花粉形状大小,对称性和极性,萌发孔的数目、结构和位置,壁的结

花粉 构以及表面雕纹等,往往可以鉴定到科和属,甚至可以鉴定到植物的种。花粉形态的研究可为分类鉴定和花粉分析中鉴定化石花粉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大多数花粉成熟时分散,成为单粒花粉。但也有两粒以上花粉粘合在一起的,称为复合花粉粒。许多花粉结合在一起,在一个药室中至少有两块以上的,称为花粉小块。在一个或几个药室中全部花粉粒粘合在一起的,称为花粉块。花粉小块和花粉块主要见于兰科和萝藦科植物。

花粉粒在四分体中朝内的部分,称为近极面。朝外的部分称为远极面。连接花粉近极面中心点与远极面中心的假想中的一条线,称为极轴,与极轴成直角相交的一条线称为赤道轴,沿花粉两极之间表面的中线为赤道。在有极性的花粉中,可以分为等极的,亚等极的和异极的3个类型。花粉通常是对称的,有两种不同的对称性:辐射对称和左右对称。

花粉多为球形,赤道轴[1] 长于极轴的称为扁球形;特别扁的称为超扁球形;相反地,极轴长于赤道轴的称为长球形,特别长的称为超长球形。花粉在极面观所见赤道轮廓,可呈圆形,具角状,具裂片状等等。在赤道面观,花粉轮廓可呈圆形、椭圆形、菱形、方形等等。

花粉大小因种而不同,变化很大。最小的花粉见于紫草科的勿忘草,约(4~8)微米×(2~4)微米。大型花粉直径为100~200微米〔姜属〕,120~150微米〔锦葵科的许多属种,以及牵牛,芭蕉属等〕。大多数花粉最大直径约为20~50微米。水生植物大叶藻花粉细长,约为(1200~2900)微米×(3.5~9.5)微米。

萌发孔为花粉壁上变薄的区域,花粉萌发时花粉管往往由萌发孔伸出。萌发孔按其长和宽的比例,通常分为沟、孔两类。凡长与宽之比大于2的为沟,不到2的为孔。有时短沟和长孔之间不易区分。只具沟或孔的为简单萌发孔,沟和孔共同组成的为复合萌发孔。萌发孔分布在极面,赤道面或散布于球面。分布于远极面上的单沟,又称为槽。萌发孔有许多变异,也有没有萌发孔的花粉。

花粉壁通常分为两层,即外壁和内壁。内壁的成分主要是果胶纤维素,抗性较差、在地表容易腐烂,经酸碱处理则分解;而外壁主要成分是孢粉素,抗腐蚀及抗酸碱性能强,在地层中经千百万年仍保持完好,所以研究花粉形态,主要依据外壁的结构。外壁又可分两层,即外层和内层。外层一般由3层组成,最外层为覆盖层,其上或具穿孔,发育不完全时,为具半覆盖层的或无覆盖层的花粉。下面一层为柱状层,具有柱状(或棒状)结构。再下面一层为基层。

花粉表面光滑或具各种各样的纹饰(雕纹)。纹饰的类型因种属而不同。主要的雕纹有颗粒状,瘤状,棍棒状,刺状,条纹状,皱波状,网状,脑皱状等等。

金银花形态特征

金银花属多年生半常绿缠绕及匍匐茎的灌木。小枝细长,中空,藤为褐色至赤褐色。卵形叶子对生,枝叶均密生柔毛和腺毛。夏季开花,苞片叶状,唇形花有淡香,外面有柔毛和腺毛,雄蕊和花柱均伸出花冠,花成对生于叶腋,花色初为白色,渐变为黄色,黄白相映,球形浆果,熟时黑色。金银花幼枝洁红褐色,密被黄褐色、开展的硬直糙毛、腺毛和短柔毛,下部常无毛。

叶纸质,卵形至矩圆状卵形,有时卵状披针形,稀圆卵形或倒卵形,极少有1至数个钝缺[2] ,长3~5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少有钝、圆或微凹缺,基部圆或近心形,有糙缘毛,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小枝上部叶通常两面均密被短糙毛,下部叶常平滑无毛而下面多少带青灰色;叶柄长4~8毫米,密被短柔毛。

总花梗通常单生于小枝上部叶腋,与叶柄等长或稍较短,下方者则长达2~4厘米,密被短柔后,并夹杂腺毛;苞片大,叶状,卵形至椭圆形,长达2~3厘米,两面均有短柔毛或有时近无毛;小苞片顶端圆形或截形,长约1毫米,为萼筒的1/2~4/5,有短糙毛和腺毛;萼筒长约2毫米,无毛,萼齿卵状三角形或长三角形,顶端尖而有长毛,外面和边缘都有密毛;花冠白色,有时基部向阳面呈微红,后变黄色,长 (2~) 3~4.5 (~6)厘米,唇形,筒稍长于唇瓣,很少近等长,外被多少倒生的开展或半开展糙毛和长腺毛,上唇裂片顶端钝形,下唇带状而反曲;雄蕊和花柱均高出花冠。

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外面黄白色或淡绿色,密生短柔毛。花萼细小,黄绿色,先端5裂,裂片边缘有毛。开放花朵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以花蕾未开放、色黄白或绿白、无枝叶杂质者为佳。[1] 果实圆形,直径6~7毫米,熟时蓝黑色,有光泽;种子卵圆形或椭圆形,褐色,长约3毫米,中部有1凸起的脊,两侧有浅的横沟纹。花期4~6月(秋季亦常开花),果熟期10~11月。[1]

无花果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米,具乳汁。多分枝,小枝粗壮,表面褐色,被稀短毛。叶互生;倒卵形或近圆形,长10~20厘米,宽与长几相等,3~5裂,少有不分裂者,基部心脏形,裂片通常倒卵形,顶端钝,有不规则齿;掌状叶脉明显,上面深绿色,粗糙,下面有毛,厚革质;叶柄长2~5厘米,光滑或有长毛。隐头花序;花单性同株,小花白色,极多数,着生于总花托的内壁上;花托单生于叶腋间,梨形,成熟时长5~8厘米,带绿色或褐青色,光滑,肉质而厚。雄花生于花托近口处苞片间,花被2~6片,线形,雄蕊1,丝状,花柄细长,长倍于花被;雌花花被4片,广线形,子房上位,椭圆形,与花被片等长,瘦果三棱状卵形,胚乳丰富,胚弯曲。花期夏季。隐花果成熟期秋季。

花粉的形态

各类植物的花粉各不相同。根据花粉形状大小,对称性和极性,萌发孔的数目、结构和位置,壁的结 构以及表面雕纹等,往往可以鉴定到科和属,甚至可以鉴定到植物的种。花粉形态的研究可为分类鉴定和花粉分析中鉴定化石花粉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大多数花粉成熟时分散,成为单粒花粉。但也有两粒以上花粉粘合在一起的,称为复合花粉粒。许多花粉结合在一起,在一个药室中至少有两块以上的,称为花粉小块。在一个或几个药室中全部花粉粒粘合在一起的,称为花粉块。花粉小块和花粉块主要见于兰科和萝藦科植物。

花粉粒在四分体中朝内的部分,称为近极面。朝外的部分称为远极面。连接花粉近极面中心点与远极面中心的假想中的一条线,称为极轴,与极轴成直角相交的一条线称为赤道轴,沿花粉两极之间表面的中线为赤道。在有极性的花粉中,可以分为等极的,亚等极的和异极的3个类型。花粉通常是对称的,有两种不同的对称性:辐射对称和左右对称。

花粉多为球形,赤道轴[1] 长于极轴的称为扁球形;特别扁的称为超扁球形;相反地,极轴长于赤道轴的称为长球形,特别长的称为超长球形。花粉在极面观所见赤道轮廓,可呈圆形,具角状,具裂片状等等。在赤道面观,花粉轮廓可呈圆形、椭圆形、菱形、方形等等。

花粉大小因种而不同,变化很大。最小的花粉见于紫草科的勿忘草,约(4~8)微米×(2~4)微米。大型花粉直径为100~200微米〔姜属〕,120~150微米〔锦葵科的许多属种,以及牵牛,芭蕉属等〕。大多数花粉最大直径约为20~50微米。水生植物大叶藻花粉细长,约为(1200~2900)微米×(3.5~9.5)微米。

萌发孔为花粉壁上变薄的区域,花粉萌发时花粉管往往由萌发孔伸出。萌发孔按其长和宽的比例,通常分为沟、孔两类。凡长与宽之比大于2的为沟,不到2的为孔。有时短沟和长孔之间不易区分。只具沟或孔的为简单萌发孔,沟和孔共同组成的为复合萌发孔。萌发孔分布在极面,赤道面或散布于球面。分布于远极面上的单沟,又称为槽。萌发孔有许多变异,也有没有萌发孔的花粉。

花粉壁通常分为两层,即外壁和内壁。内壁的成分主要是果胶纤维素,抗性较差、在地表容易腐烂,经酸碱处理则分解;而外壁主要成分是孢粉素,抗腐蚀及抗酸碱性能强,在地层中经千百万年仍保持完好,所以研究花粉形态,主要依据外壁的结构。外壁又可分两层,即外层和内层。外层一般由3层组成,最外层为覆盖层,其上或具穿孔,发育不完全时,为具半覆盖层的或无覆盖层的花粉。下面一层为柱状层,具有柱状(或棒状)结构。再下面一层为基层。

花粉表面光滑或具各种各样的纹饰(雕纹)。纹饰的类型因种属而不同。主要的雕纹有颗粒状,瘤状,棍棒状,刺状,条纹状,皱波状,网状,脑皱状等等。

花粉的形态

各类植物的花粉各不相同。根据花粉形状大小,对称性和极性,萌发孔的数目、结构和位置,壁的结构以及表面雕纹等,往往可以鉴定到科和属,甚至可以鉴定到植物的种。花粉形态的研究可为分类鉴定和花粉分析中鉴定化石花粉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大多数花粉成熟时分散,成为单粒花粉。但也有两粒以上花粉粘合在一起的,称为复合花粉粒。许多花粉结合在一起,在一个药室中至少有两块以上的,称为花粉小块。在一个或几个药室中全部花粉粒粘合在一起的,称为花粉块。花粉小块和花粉块主要见于兰科和萝藦科植物。

花粉粒在四分体中朝内的部分,称为近极面。朝外的部分称为远极面。连接花粉近极面中心点与远极面中心的假想中的一条线,称为极轴,与极轴成直角相交的一条线称为赤道轴,沿花粉两极之间表面的中线为赤道。在有极性的花粉中,可以分为等极的,亚等极的和异极的3个类型。花粉通常是对称的,有两种不同的对称性:辐射对称和左右对称。

花粉多为球形,赤道轴[1] 长于极轴的称为扁球形;特别扁的称为超扁球形;相反地,极轴长于赤道轴的称为长球形,特别长的称为超长球形。花粉在极面观所见赤道轮廓,可呈圆形,具角状,具裂片状等等。在赤道面观,花粉轮廓可呈圆形、椭圆形、菱形、方形等等。

花粉大小因种而不同,变化很大。最小的花粉见于紫草科的勿忘草,约(4~8)微米×(2~4)微米。大型花粉直径为100~200微米〔姜属〕,120~150微米〔锦葵科的许多属种,以及牵牛,芭蕉属等〕。大多数花粉最大直径约为20~50微米。水生植物大叶藻花粉细长,约为(1200~2900)微米×(3.5~9.5)微米。

萌发孔为花粉壁上变薄的区域,花粉萌发时花粉管往往由萌发孔伸出。萌发孔按其长和宽的比例,通常分为沟、孔两类。凡长与宽之比大于2的为沟,不到2的为孔。有时短沟和长孔之间不易区分。只具沟或孔的为简单萌发孔,沟和孔共同组成的为复合萌发孔。萌发孔分布在极面,赤道面或散布于球面。分布于远极面上的单沟,又称为槽。萌发孔有许多变异,也有没有萌发孔的花粉。

花粉壁通常分为两层,即外壁和内壁。内壁的成分主要是果胶纤维素,抗性较差、在地表容易腐烂,经酸碱处理则分解;而外壁主要成分是孢粉素,抗腐蚀及抗酸碱性能强,在地层中经千百万年仍保持完好,所以研究花粉形态,主要依据外壁的结构。外壁又可分两层,即外层和内层。外层一般由3层组成,最外层为覆盖层,其上或具穿孔,发育不完全时,为具半覆盖层的或无覆盖层的花粉。下面一层为柱状层,具有柱状(或棒状)结构。再下面一层为基层。

花粉表面光滑或具各种各样的纹饰(雕纹)。纹饰的类型因种属而不同。主要的雕纹有颗粒状,瘤状,棍棒状,刺状,条纹状,皱波状,网状,脑皱状等等。

海棠花形态特征

海棠花是乔木,高可达8米;小枝粗壮,圆柱形,幼时具短柔毛,逐渐脱落,老时红褐色或紫褐色,无毛;冬芽卵形,先端渐尖,微被柔毛,紫褐色,有数枚外露鳞片。

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先端短渐尖或圆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紧贴细锯齿,有时部分近于全缘,幼嫩时上下两面具稀疏短柔毛,以后脱落,老叶无毛;叶柄长1.5-3厘米,具短柔毛;托叶膜质,窄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内面具长柔毛。

花序近伞形,有花5-8朵,花梗长2-3厘米,具柔毛;苞片膜质,披针形,早落;花直径4-5厘米;萼筒外面无毛或有白色绒毛;萼片三角卵形,长3毫米,比萼筒短或近等长,先端急尖,全缘,外面无毛或偶有稀疏绒毛,内面密被白色绒毛,萼片比萼筒稍短;花瓣卵形,长2-2.5厘米,宽1.5-2厘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红色;雄蕊20-25(30)枚,花丝长短不等,长约花瓣之半;花柱5,稀4,基部有白色绒色,比雄蕊稍长。果实近球形,直径1.5-2厘米,黄色,萼片宿存,基部不下陷,梗洼隆起;果梗细长,先端肥厚,长3-4厘米。花期4-5月,果期8-9月。

玉兰花的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1米,枝广展形成宽阔的树冠;树皮深灰色,粗糙开裂;小枝稍粗壮,灰褐色;冬芽及花梗密被淡灰黄色长绢毛。叶纸质,倒卵形、宽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基部徒长枝叶椭圆形,长10-15(18)厘米,宽6-10 (12)厘米,先端宽圆、平截或稍凹,具短突尖,中部以下渐狭成楔形,叶上深绿色,嫩时被柔毛,后仅中脉及侧脉留有柔毛,下面淡绿色,沿脉上被柔毛,侧脉每边8-10条,网脉明显;叶柄长1-2.5厘米,被柔毛,上面具狭纵沟;托叶痕为叶柄长的1/4-1/3。

花蕾卵圆形,花先叶开放,直立,芳香,直径10-16厘米;花梗显著膨大,密被淡黄色长绢毛;花被片9片,白色,基部常带粉红色,近相似,长圆状倒卵形,长6-8(10)厘米,宽2.5-4.5(6.5)厘米;雄蕊长7-12毫米,花药长6-7毫米,侧向开裂;药隔宽约5毫米,顶端伸出成短尖头;雌蕊群淡绿色,无毛,圆柱形,长2-2.5厘米;雌蕊狭卵形,长3-4毫米,具长4毫米的锥尖花柱。

聚合果圆柱形(在庭园栽培种常因部分心皮不育而弯曲),长12-15厘米,直径3.5-5厘米;蓇葖厚木质,褐色,具白色皮孔;种子心形,侧扁,高约9毫米,宽约10毫米,外种皮红色,内种皮黑色。花期2-3月(亦常于7-9月再开一次花),果期8-9月。

相关推荐

款冬花的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基生叶广心脏形或卵形,长7~15厘米,宽8~10厘米,先端钝,边缘呈波状疏锯齿,锯齿先端往往带红色。 基部心形成圆形,质较厚,上面平滑,暗绿色,下面密生白色毛;掌状网脉,主脉5~9条;叶柄长8~20厘米,半圆形;近基部的叶脉和叶柄带红色,并有毛茸。花茎长5~10厘米,具毛茸,小叶10余片,互生,叶片长椭圆形至三角形。 头状花序顶生;总苞片1~2层,苞片20~30,质薄,呈椭圆形,具毛茸;舌状花在周围一轮,鲜黄色,单性,花冠先端凹,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长,柱头2裂;筒状花两性

秋兰的介绍

秋兰俗称雄兰、骏河兰、剑蕙等,也称建兰。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长,叶肥,多海绵质。叶丛生,线状披针形,暗绿色。夏秋间,叶间抽出总状花序,花瓣较萼片稍少而色淡,唇瓣卵状矩圆形,全缘,绿黄色,有红斑或褐斑。原产我国。久经人工培植,品种很多,唇瓣和两棒白色无斑点的为上品,称“素心兰”。种子或分株繁殖。花芳香馥郁,供观赏或制香料。叶可入药,功能开胃解郁。建兰叶片宽厚,直立如剑。花瓣较宽,形似竹叶般;花多葶长,香浓。 秋兰是指主花形在盛夏金秋的中国地生根兰花。植物学界以其主产地福建而为名。 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

鸡蛋花的形态

落叶小乔木,高约5米,最高可达8.2m,胸径15~20cm;枝条粗壮,带肉质,具丰富乳汁,绿色,无毛。叶厚纸质,长圆状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20~40cm,宽7~11cm,顶端短渐尖,基部狭楔形,叶面深绿色,叶背浅绿色,两面无毛;中脉在叶面凹入,在叶背略凸起,侧脉两面扁平,每边30~40条,未达叶缘网结成边脉;叶柄长4~7.5cm,上面基部具腺体,无毛。 聚伞花序顶生,长16~25cm,宽约15cm,无毛;总花梗三歧,长11~18cm,肉质,绿色;花梗长2~2.7cm,淡红色;花萼裂片小,卵圆形,顶端圆,

小旋花的形态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打碗花的全草或根茎。多年生蔓性草本。根茎略粗肥,径4~8毫米。茎纤细,缠绕或匍匐。单叶互生;叶柄较叶片稍短;叶片戟形或3裂,长3.5~8厘米,宽1~3厘米,中裂片最大,侧裂片较短,并再作2浅裂,先端尖,全缘或带波状,基部心脏形。花腋生,单生,花梗较叶柄稍长;苞片2,卵圆形,较大,包围花萼,宿存;花萼裂片长圆形,光滑;花冠漏斗状,长2~4厘米,淡红白色;雄蕊5,内藏;雌蕊1,子房1室,花柱单1,柱头2裂。蒴果卵圆形,稍尖,光滑,有黑色种子4粒。花期5~8月。果期8~10月。生于耕地、荒地和路

丝瓜花的形态

多年生[1] 攀援草质藤本。老枝近于无毛,当年生枝具开展的柔毛。三出复叶、羽状复叶或二回三出复叶,连叶柄长9-15厘米,小叶3-9(-15)枚;小叶片卵状披针形或窄卵形,长3-6厘米, 宽1.5-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常偏斜,边缘有整齐的锯齿,表面被稀疏紧贴的柔毛或两面无毛,叶脉在表面平坦,在背面隆起;小叶柄短或长达8毫米;叶柄长3-6厘米,无毛,基部膨大隆起。 聚伞花序腋生,常1-3花,花序梗长0.5-3厘米,在花序的分枝处生一对叶状苞片,花梗长1.5-2.5厘米,幼时被柔毛,以后脱落

扁豆花的形态

花呈扁平不规则三角形,长、宽约1cm。下部有绿褐色钟状的花萼,萼齿5,其中2齿几合生,外被白色短柔毛。花瓣5,皱缩,黄白、黄棕或紫棕色,未开放的花外为旗瓣包围,开放后,广卵圆形的旗瓣则向外反折;两侧为翼瓣,斜椭圆形,基部有小耳;龙骨瓣镰钩状,几弯成直角。雄蕊10,其中9枚基部联合;内有一柱状雌蕊,弯曲。质软,体轻。气微香,味淡。以朵大、色黄白、气香者为佳。[1] 粉末特征:土黄色。①花粉粒类圆形、长圆形,直径35-50μm,表面有细网状雕纹,具3个萌发孔。②非腺毛甚多,1-3细胞,完整者42-380(-6

大雪是不是降水的形式

是的。 雪属于一种自然现象,是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组成的降水,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是水的一种固态形式,所以大雪其实就是降水的一种形式。

青花椒的形态

青花椒属灌木,高1-2米。茎枝有短刺,刺基部两侧压扁状,嫩枝暗紫红色。树皮暗灰色,多皮刺,无毛。叶有小叶7-19片,小叶纸质,几无柄,位于叶轴基部的常互生;叶柄长1-3毫米,叶宽卵状披针形或阔卵状菱形,长5-10毫米,宽4-6毫米,顶部短至渐尖,基部圆或宽楔形,两侧对称,有时一侧偏斜,油点多或不明显;叶面有在放大镜下可见的细短毛或毛状凸体,叶缘有细裂齿或近于全缘,齿缝有腺点下面苍青色,疏生腺点;叶轴具狭翅,具稀疏而略向上的小皮刺。 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长3-8厘米;花小而多,青色,单性,萼片及花瓣均5片

霸王花的形态

说它是霸王花,是因为它的花冠硕大,怒放得无所顾忌,英姿无比,霸气十足,人们为其气势所震撼,赞美它为霸王花;说它是剑花,是因为它从剑拔弩张的枝条上聚精孕育,于是人们以其形象赋名为剑花;说它是霸王鞭,是因为它茎狭长,三棱有节,状如节鞭,每节长约30~50 cm,宽3~5 cm,向四处蔓延,好像似楚霸王使用的马鞭一样:说它是量天尺,是因为它是一种攀缘植物,凭着粗壮的肉质茎,一节一节地攀援在灰黑色的石灰岩上,一直可以爬到山顶,似有“虬龙高跃欲量天”的气势;说它是风雨花,是因为它盛开的季节在每年的端午节和中秋节之间

桂花的形态特征

桂花是常绿乔木或灌木,高3-5米,最高可达18米;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无毛。叶片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4.5厘米,宽2.6-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呈楔形或宽楔形,全缘或通常上半部具细锯齿,两面无毛,腺点在两面连成小水泡状突起,中脉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侧脉6-8对,多达10对,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叶柄长0.8-1.2厘米,最长可达15厘米,无毛。 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或近于帚状,每腋内有花多朵;苞片宽卵形,质厚,长2-4毫米,具小尖头,无毛;花梗细弱,长4-1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