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鸡蛋花的形态

鸡蛋花的形态

落叶小乔木,高约5米,最高可达8.2m,胸径15~20cm;枝条粗壮,带肉质,具丰富乳汁,绿色,无毛。叶厚纸质,长圆状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20~40cm,宽7~11cm,顶端短渐尖,基部狭楔形,叶面深绿色,叶背浅绿色,两面无毛;中脉在叶面凹入,在叶背略凸起,侧脉两面扁平,每边30~40条,未达叶缘网结成边脉;叶柄长4~7.5cm,上面基部具腺体,无毛。

聚伞花序顶生,长16~25cm,宽约15cm,无毛;总花梗三歧,长11~18cm,肉质,绿色;花梗长2~2.7cm,淡红色;花萼裂片小,卵圆形,顶端圆,长和宽约1.5mm,不张开而压紧花冠筒;花冠外面白色,花冠筒外面及裂片外面左边略带淡红色斑纹,花冠内面黄色,直径4~5cm,花冠筒圆筒形,长1~1.2cm,直径约4mm,外面无毛,内面密被柔毛,喉部无鳞片;花冠裂片阔倒卵形,顶端圆,基部向左覆盖,长3~4cm,宽2~2.5cm;雄蕊着生在花冠筒基部,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长约3毫米;心皮2,离生,无毛,花柱短,柱头长圆形,中间缢缩,顶端2裂;每心皮有胚株多颗。

蓇葖双生,广歧,圆筒形,向端部渐尖,长约11cm,直径约1.5cm,绿色,无毛;种子斜长圆形,扁平,长2cm,宽1cm,顶端具膜质的翅,翅长约2cm。花期5~10月,果期栽培极少结果,一般为7~12月。

菜花的形态

芸薹属

一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被粉霜。茎直立,粗壮,有分枝。基生叶及下部叶长圆形至椭圆形,长2-3.5厘米,灰绿色,顶端圆形,开展,不卷心,全缘或具细牙齿,有时叶片下延,具数个小裂片,并成翅状;叶柄长2-3厘米;茎中上部叶较小且无柄,长圆形至披针形,抱茎。

茎顶端有1个由总花梗、花梗和未发育的花芽密集成的乳白色肉质头状体;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淡黄色,后变成白色。

长角果圆柱形,长3-4厘米,有1中脉,喙下部粗上部细,长10-12毫米。种子宽椭圆形,长近2毫米,棕色。花期4月,果期5月。

石楠花形态简介

石楠为蔷薇科、石楠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革质,长椭 圆形,边

石楠花

缘有细锯齿,表面绿色,幼叶红色,鲜艳可爱。初夏开花,白色,复伞房花序。小梨果球形,熟时红色,缀满枝头,极为美丽。叶片革质,长椭圆形,顶端尾尖,边缘有带腺的细锯齿,近基部全缘,幼叶红色,后渐变为绿色而具光泽。花小,白色,成顶生复伞房花序。梨果近球形,红色。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4-6米,有时可达12米;枝褐灰色,无毛;冬芽卵形,鳞片褐色,无毛。叶片革质,长椭圆形、长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9-22厘米,宽3-6.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疏生具腺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幼时中脉有绒毛,成熟后两面皆无毛,中脉显著,侧脉25-30对;叶柄粗壮,长2-4厘米,幼时有绒毛,以后无毛。复伞房花序顶生,直径10-16厘米;总花梗和花梗无毛,花梗长3-5毫米;花密生,直径6-8毫米;萼筒杯状,长约1毫米,无毛;萼片阔三角形,长约1毫米,先端急尖,无毛;花瓣白色,近圆形,直径 3-4毫米,内外两面皆无毛;雄蕊20,外轮较花瓣长,内轮较花瓣短,花药带紫色;花柱2,有时为3,基部合生,柱头头状,子房顶端有柔毛。果实球形,直径5-6毫米,红色,后成褐紫色,有1粒种子;种子卵形,长2毫米,棕色,平滑。花期4-5月,果期10月。

桃花的形态

桃花为落叶乔木。 叶椭圆状披针形,叶缘有粗锯齿,无毛,叶柄长1-2cm。高可达3~10米。通常有1至数枚腺体;叶片椭圆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两面无毛。花通常单生,生于叶开放,直径约2.5-3.5cm,具短梗;萼片5,基部合生成短萼筒,无毛。叶柄长7-12mm,具腺点。树干灰褐色,粗糙有孔。小枝红褐色或褐绿色,平滑。花单生,有白、粉红、红等色,重瓣或半重瓣,花期3-4月。核果近圆形,黄绿色,表面密被短绒毛,因品种不同,果熟6~9月。主要分果桃和花桃两大类。变种有深红、绯红、纯白及红白混色等花色变化以及复瓣和重瓣种。[2]

较重要的变种有:油桃、蟠桃、寿星桃、碧桃。其中油桃和蟠桃都作果树栽培,寿星桃和碧桃主要供观赏,寿星桃还可作桃的矮化砧。树高4~5米。一年生枝条红褐色。叶多呈披针形,叶缘有锯齿,叶柄基部常生蜜腺。花型有蔷薇型和铃型两种。核果除蟠桃外,多为圆形或长圆形,果面除油桃外,均布有茸毛。果肉白,黄色或夹红晕,少数呈红色;肉质柔软、脆硬或密韧;核表面具不同沟点纹路,均为种和品种群的重要分类依据。

桃花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花木,其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为早春重要观花树种之一。

桃的果实是著名的水果;桃核可以榨油;其枝、叶、果、根俱能入药;桃木细密坚硬,可供雕刻用。

石榴花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石榴(Punica granatum)的花。石榴株高2~5m,最高可达7m。树干灰褐色,石榴花有片状剥落,嫩枝黄绿光滑,常呈四棱形,枝端多为刺状,无顶芽。单叶对生或簇生,矩圆形或倒卵形,长2~8cm不等,全缘,叶面光滑,短柄,新叶嫩绿或古铜色。花朵至数朵生于枝顶或叶腋,花尊钟形,肉质,先端6裂,表面光滑具腊质,橙红色,宿存。花瓣5~7枚红色或白色,单瓣或重瓣。浆果球形,黄红色。

石榴花是单性花,一棵树上的花有雌花和雄花之分,雌雄花都很好看。雄花的基部较小,侧面成钝角三角形,花后会脱落;雌花的基部有明显的膨大(开花时就能看出来),只有雌花会结果。

石榴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2~5m,高达7m。树干灰褐色,有片状剥落,嫩 枝黄绿光滑,常呈四棱形,枝端多为刺状,无顶芽。单叶对生或簇生,矩圆形或倒卵形,长2~8cm不等,全缘,叶面光滑,短柄,新叶嫩绿或古铜色。花朵至数朵生于枝顶或叶腋;花尊钟形,肉质,先端6裂,表面光滑具腊质,橙红色,宿存。花瓣5~7枚红色或白色,单瓣或重瓣。浆果球形,黄红色。种子多数具肉质外种皮,9~10月果熟。石榴栽培种分果石榴和花石榴两大类。

土鸡蛋的做法

西红柿土鸡蛋汤的做法:

原料: 西红柿2个,鸡蛋2个,油适量,盐适量

做法步骤:

1、将西红柿削皮,然后用刀切成小丁

2、将鸡蛋打入碗中,用干净筷子或打蛋器打散成蛋液

3、锅中倒入油,大火加热,放入西红柿煸炒

4、炒至西红柿出红汤后,倒入开水继续用大火煮至汤色变红

5、煮开后将蛋液打螺旋倒入,这时不要搅动汤,待鸡蛋液成蛋花状后再缓缓把蛋花搅匀 。

6、最后加适量盐调味,盛起时撒上香菜或葱花即可

小技巧:

1、加入蛋液一定等开锅后才快速均匀的倒在锅里,等蛋液完全倒入后再轻轻搅拌几下即可关火,这样做出的蛋花形状好看且鲜嫩。

韭菜炒鸡蛋的做法:

原料:鸡蛋、韭菜50克、虾皮10克、植物油、姜末、盐、味精等

做法:

1、鸡蛋磕在碗中搅散,韭菜洗净切成1.5厘米的段,放入鸡蛋中搅均匀

2、炒锅上火,植物油烧温热后,放入虾皮煸炒至香,加一小碗水,烧沸后加盐,姜末、味精、将鸡蛋韭菜倒入锅中,用锅铲轻轻推动至鸡蛋液凝固,盛入汤盘即可。

功效:韭菜含大量膳食纤维,可清洁肠壁,促进排便。本品采用水炒方法,使用烹调油少,成肴咸鲜软嫩,营养丰富,所含热量少。

花粉的形态

各类植物的花粉各不相同。根据花粉形状大小,对称性和极性,萌发孔的数目、结构和位置,壁的结构以及表面雕纹等,往往可以鉴定到科和属,甚至可以鉴定到植物的种。花粉形态的研究可为分类鉴定和花粉分析中鉴定化石花粉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大多数花粉成熟时分散,成为单粒花粉。但也有两粒以上花粉粘合在一起的,称为复合花粉粒。许多花粉结合在一起,在一个药室中至少有两块以上的,称为花粉小块。在一个或几个药室中全部花粉粒粘合在一起的,称为花粉块。花粉小块和花粉块主要见于兰科和萝藦科植物。

花粉粒在四分体中朝内的部分,称为近极面。朝外的部分称为远极面。连接花粉近极面中心点与远极面中心的假想中的一条线,称为极轴,与极轴成直角相交的一条线称为赤道轴,沿花粉两极之间表面的中线为赤道。在有极性的花粉中,可以分为等极的,亚等极的和异极的3个类型。花粉通常是对称的,有两种不同的对称性:辐射对称和左右对称。

花粉多为球形,赤道轴[1] 长于极轴的称为扁球形;特别扁的称为超扁球形;相反地,极轴长于赤道轴的称为长球形,特别长的称为超长球形。花粉在极面观所见赤道轮廓,可呈圆形,具角状,具裂片状等等。在赤道面观,花粉轮廓可呈圆形、椭圆形、菱形、方形等等。

花粉大小因种而不同,变化很大。最小的花粉见于紫草科的勿忘草,约(4~8)微米×(2~4)微米。大型花粉直径为100~200微米〔姜属〕,120~150微米〔锦葵科的许多属种,以及牵牛,芭蕉属等〕。大多数花粉最大直径约为20~50微米。水生植物大叶藻花粉细长,约为(1200~2900)微米×(3.5~9.5)微米。

萌发孔为花粉壁上变薄的区域,花粉萌发时花粉管往往由萌发孔伸出。萌发孔按其长和宽的比例,通常分为沟、孔两类。凡长与宽之比大于2的为沟,不到2的为孔。有时短沟和长孔之间不易区分。只具沟或孔的为简单萌发孔,沟和孔共同组成的为复合萌发孔。萌发孔分布在极面,赤道面或散布于球面。分布于远极面上的单沟,又称为槽。萌发孔有许多变异,也有没有萌发孔的花粉。

花粉壁通常分为两层,即外壁和内壁。内壁的成分主要是果胶纤维素,抗性较差、在地表容易腐烂,经酸碱处理则分解;而外壁主要成分是孢粉素,抗腐蚀及抗酸碱性能强,在地层中经千百万年仍保持完好,所以研究花粉形态,主要依据外壁的结构。外壁又可分两层,即外层和内层。外层一般由3层组成,最外层为覆盖层,其上或具穿孔,发育不完全时,为具半覆盖层的或无覆盖层的花粉。下面一层为柱状层,具有柱状(或棒状)结构。再下面一层为基层。

花粉表面光滑或具各种各样的纹饰(雕纹)。纹饰的类型因种属而不同。主要的雕纹有颗粒状,瘤状,棍棒状,刺状,条纹状,皱波状,网状,脑皱状等等。

鸡冠花的形态特征

鸡冠花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粗壮,上部呈扁平状,具棱状纵沟,分枝少。叶互生,有叶柄,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有深红、翠绿、黄绿、红绿等多种颜色。内穗状花序顶生,呈扇形、肾形、扁球形等。花有白、深黄、金黄、淡红、紫红、棕红、橙红等色。种子有黑色有光泽。花期为6~10月。鸡冠花植株有高型、中型、矮型三中,矮型的只有30厘米高,高可达2米。

鸡冠花的生长习性与管理要点:

喜高温、全光照且干燥的环境,较耐旱,不耐寒。短日照诱导开花。喜疏松肥沃、湿润、弱酸性沙质壤土,忌土壤积水。

花粉的形态

各类植物的花粉各不相同。根据花粉形状大小,对称性和极性,萌发孔的数目、结构和位置,壁的结 构以及表面雕纹等,往往可以鉴定到科和属,甚至可以鉴定到植物的种。花粉形态的研究可为分类鉴定和花粉分析中鉴定化石花粉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大多数花粉成熟时分散,成为单粒花粉。但也有两粒以上花粉粘合在一起的,称为复合花粉粒。许多花粉结合在一起,在一个药室中至少有两块以上的,称为花粉小块。在一个或几个药室中全部花粉粒粘合在一起的,称为花粉块。花粉小块和花粉块主要见于兰科和萝藦科植物。

花粉粒在四分体中朝内的部分,称为近极面。朝外的部分称为远极面。连接花粉近极面中心点与远极面中心的假想中的一条线,称为极轴,与极轴成直角相交的一条线称为赤道轴,沿花粉两极之间表面的中线为赤道。在有极性的花粉中,可以分为等极的,亚等极的和异极的3个类型。花粉通常是对称的,有两种不同的对称性:辐射对称和左右对称。

花粉多为球形,赤道轴[1] 长于极轴的称为扁球形;特别扁的称为超扁球形;相反地,极轴长于赤道轴的称为长球形,特别长的称为超长球形。花粉在极面观所见赤道轮廓,可呈圆形,具角状,具裂片状等等。在赤道面观,花粉轮廓可呈圆形、椭圆形、菱形、方形等等。

花粉大小因种而不同,变化很大。最小的花粉见于紫草科的勿忘草,约(4~8)微米×(2~4)微米。大型花粉直径为100~200微米〔姜属〕,120~150微米〔锦葵科的许多属种,以及牵牛,芭蕉属等〕。大多数花粉最大直径约为20~50微米。水生植物大叶藻花粉细长,约为(1200~2900)微米×(3.5~9.5)微米。

萌发孔为花粉壁上变薄的区域,花粉萌发时花粉管往往由萌发孔伸出。萌发孔按其长和宽的比例,通常分为沟、孔两类。凡长与宽之比大于2的为沟,不到2的为孔。有时短沟和长孔之间不易区分。只具沟或孔的为简单萌发孔,沟和孔共同组成的为复合萌发孔。萌发孔分布在极面,赤道面或散布于球面。分布于远极面上的单沟,又称为槽。萌发孔有许多变异,也有没有萌发孔的花粉。

花粉壁通常分为两层,即外壁和内壁。内壁的成分主要是果胶纤维素,抗性较差、在地表容易腐烂,经酸碱处理则分解;而外壁主要成分是孢粉素,抗腐蚀及抗酸碱性能强,在地层中经千百万年仍保持完好,所以研究花粉形态,主要依据外壁的结构。外壁又可分两层,即外层和内层。外层一般由3层组成,最外层为覆盖层,其上或具穿孔,发育不完全时,为具半覆盖层的或无覆盖层的花粉。下面一层为柱状层,具有柱状(或棒状)结构。再下面一层为基层。

花粉表面光滑或具各种各样的纹饰(雕纹)。纹饰的类型因种属而不同。主要的雕纹有颗粒状,瘤状,棍棒状,刺状,条纹状,皱波状,网状,脑皱状等等。

红花的形态

红花是一年生草本。高(20)50-100(150)厘米。

茎直立,上部分枝,全部茎枝白色或淡白色,光滑,无毛。中下部茎叶披针形、披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7-15厘米,宽2.5-6厘米,边缘大锯齿、重锯齿、小锯齿以至无锯齿而全缘,极少有羽状深裂的,齿顶有针刺,针刺长1-1.5毫米,向上的叶渐小,披针形,边缘有锯齿,齿顶针刺较长,长达3毫米。全部叶质地坚硬,革质,两面无毛无腺点,有光泽,基部无柄,半抱茎。

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为苞叶所围绕,苞片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包括顶端针刺长2.5-3厘米,边缘有针刺,针刺长1-3毫米,或无针刺,顶端渐长,有篦齿状针刺,针刺长2毫米。总苞卵形,直径2.5厘米。总苞片4 层,外层竖琴状,中部或下部有收溢,收缢以上叶质,绿色,边缘无针刺或有篦齿状针刺,针刺长达3毫米,顶端渐尖,有长1-2毫米,收溢以下黄白色;中内层硬膜质,倒披针状椭圆形至长倒披针形,长达2.3厘米,顶端渐尖。全部苞片无毛无腺点。小花红色、桔红色,全部为两性,花冠长2.8厘米,细管部长2厘米,花冠裂片几达檐部基部。

瘦果倒卵形,长5.5毫米,宽5毫米,乳白色,有4 棱,棱在果顶伸出,侧生着生面。无冠毛。花果期5-8月。[

无花果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米,具乳汁。多分枝,小枝粗壮,表面褐色,被稀短毛。叶互生;倒卵形或近圆形,长10~20厘米,宽与长几相等,3~5裂,少有不分裂者,基部心脏形,裂片通常倒卵形,顶端钝,有不规则齿;掌状叶脉明显,上面深绿色,粗糙,下面有毛,厚革质;叶柄长2~5厘米,光滑或有长毛。隐头花序;花单性同株,小花白色,极多数,着生于总花托的内壁上;花托单生于叶腋间,梨形,成熟时长5~8厘米,带绿色或褐青色,光滑,肉质而厚。雄花生于花托近口处苞片间,花被2~6片,线形,雄蕊1,丝状,花柄细长,长倍于花被;雌花花被4片,广线形,子房上位,椭圆形,与花被片等长,瘦果三棱状卵形,胚乳丰富,胚弯曲。花期夏季。隐花果成熟期秋季。

荷花的形态

荷花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状茎横生,肥厚,节间膨大,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道,节部缢缩,上生黑色鳞叶,下生须状不定根。

叶圆形,盾状,直径25-90厘米,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覆盖,背面灰绿色,全缘稍呈波状,上面光滑,具白粉,下面叶脉从中央射出,有1-2次叉状分枝;叶柄粗壮,圆柱形,长1-2米,中空,外面散生小刺。花梗和叶柄等长或稍长,也散生小刺;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

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花直径10-20厘米,美丽,芳香;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黄色或间色等变化;荷叶矩圆状椭圆形至倒卵形,长5-10厘米,宽3-5厘米,由外向内渐小,有时变成雄蕊,先端圆钝或微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药条形,花丝细长,着生在花托之下;花柱极短,柱头顶生;花托(莲房)直径5-10厘米。

坚果椭圆形或卵形,长1.8-2.5厘米,果皮革质,坚硬,熟时黑褐色;种子(莲子)卵形或椭圆形,长1.2-1.7厘米,种皮红色或白色。花期6-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期8-10月。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4]

荷花是最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之一,同时又具有单子叶植物的某些特征。荷花的胚芽被鳞片包裹着,和单子叶植物相似。从花的结构看,荷花具有3、4层花被,外轮萼片状,内轮花瓣状,雄蕊多数,雌蕊离生,花粉粒为单沟舟形。莲的茎有明显的分节现象,地下茎节长满须根。这些都是单子叶植物的特征。荷花的芽为混合芽,人们所见的莲芽,是藕的顶芽以及各节腋芽的位置。根分为种子根和不定根两种,播种所出的由种子的胚根所形成的主根不发达,发挥功能作用的是不定根。荷花的茎就是藕,是荷花的地下根状茎,是荷花储藏养分和供繁殖的器官。荷花的花单生,两性,由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花托、花柄等六部分组成。品种多样,花色丰富。[5]

荷花为窃根水生花卉。藕是荷花横生于淤泥中的肥大地下茎。藕的横断面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孔道,这是荷花为适应水中生活形成的气腔。此种气腔在叶柄、花梗里同样可以见到。在茎上还有许多细小的运输水分的导管,导管壁上附有增厚的粘液状的木质纤维素。它具有一定的弹性,当折断拉长时,使出现许多白色相连的藕丝。老藕的丝尤多于微藕。种藕的顶芽叫“藕苫”,被鳞片包着。它萌发后抽出白嫩细长的地下茎,称为“藕带”。藕带分节,节的周围环生不定根。节上抽叶和花。从藕带先端形成的新藕叫主藕,旺盛者有4-7节藕筒,简长10-25厘米,直径约6-12厘米。主藕上分出支藕叫子藕;从子藕再长出的小葱称孙藕,常仅1节。藕的大小、形态、色泽、生藕的迟早、入泥深浅、品质风味等,均因品种而异,又受栽培和条件的影响。[6]

荷花叶大,直径可达70厘米,全线,呈盾状圆形,具14-21条辐射状叶脉。叶面深绿色、粗糙、满布短小钝刺。刺间有一层蜡质白粉,故能使雨水凝成滚动的水珠。叶背谈绿,光洁无毛,脉隆起,中央有圆柱状叶柄挺举荷叶出水。柄上倒生较密刚刺,叶柄与地下茎相连处呈白色,水中及水上部分则为绿色。叶分三种:以顶芽最初产生的叶,形小柄细,浮于水面,称为钱叶,或叫荷钱;最早从藕带上长的叶略大,也浮于水面,叫浮叶;后来从藕带上长的挺出水面的叶叫立叶。无论是钱叶、浮叶或立叶,出水前均相对内卷成棱条状。立叶依生长早晚,其大小、高矮、顺序表现出明显的上升阶梯和下降阶梯。在新藕形成时抽出的立叶,比前张大而刚刺较短,叫“后把叶”,在其前方再出现一张形小、柄短、叶背微红的叶,叫“终止叶”。人们只要辨别出终止叶,就能找到泥中新藕的方位

鸡冠花的形态特征

鸡冠花为一年生草本,株高40-100厘米,茎直立粗壮,叶互生,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肉穗状花序顶生,呈扇形、肾形、扁球形等,自然花期夏、秋至霜降。常用种子繁殖,生长期喜高温,全光照且空气干燥的环境,较耐旱不耐寒,繁殖能力强。秋季花盛开时采收,晒干。叶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全缘。花序顶生及腋生,扁平鸡冠形。花有白、淡黄、金黄、淡红、火红、紫红、棕红、橙红等色。胞果卵形,种子黑色有光泽。

鸡冠花茎红色或青白色;叶互生有柄,叶有深红、翠绿、黄绿、红绿等多种颜色;花聚生于顶部,形似鸡冠,扁平而厚软,长在植株上呈倒扫帚状。花色亦丰富多彩,有紫色、橙黄、白色、红黄相杂等色。种子细小,呈紫黑色,藏于花冠绒毛内。鸡冠花植株有高型、中型、矮型三种,矮型的只有30厘米高,高的可达2米,2009年大连沙河口区市民王锦章种出2.4米高的。

鸡冠花为穗状花序,多扁平而肥厚,呈鸡冠状。长8~25cm,宽5~20cm,最大直径40cm。上缘宽,具皱褶,密生线状鳞片,下端渐窄,常残留扁平的茎。表面红色、紫红色或黄白色;中部以下密生多数小花,每花宿存的苞片及花被片均呈膜质。果实盖裂,种子扁圆肾形,黑色,有光泽。体轻,质柔韧。无臭,味淡。

鸡冠花的花期较长,可从7月开到12月。

鸡冠花特征形态

一年生草本,株高40-100厘米,茎直立粗壮,叶互生,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肉穗状花序顶生,呈扇形、肾形、扁球形等,自然花期夏、秋至霜降。常用种子繁殖,生长期喜高温,全光照且空气干燥的环境,较耐旱不耐寒,繁殖能力强。秋季花盛开时采收,晒干。叶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全缘。花序顶生及腋生,扁平鸡冠形。花有白、淡黄、金黄、淡红、火红、紫红、棕红、橙红等色。胞果卵形,种子黑色有光泽。

鸡冠花,茎红色或青白色;叶互生有柄,叶有深红、翠绿、黄绿、红绿等多种颜色;花聚生于顶部,形似鸡冠,扁平而厚软,长在植株上呈倒扫帚状。花色亦丰富多彩,有紫色、橙黄、白色、红黄相杂等色。种子细小,呈紫黑色,藏于花冠绒毛内。鸡冠花植株有高型、中型、矮型三种,矮型的只有30厘米高,高的可达2米,2009年大连沙河口区市民王锦章种出2.4米高的。鸡冠花的花期较长,可从7月开到12月。

本品为穗状花序,多扁平而肥厚,呈鸡冠状。长8~25cm,宽5~20cm,最大直径40cm。上缘宽,具皱褶,密生线状鳞片,下端渐窄,常残留扁平的茎。表面红色、紫红色或黄白色;中部以下密生多数小花,每花宿存的苞片及花被片均呈膜质。果实盖裂,种子扁圆肾形,黑色,有光泽。体轻,质柔韧。无臭,味淡。

相关推荐

田鸡的形态特征

头部特征 虎纹蛙的头部一般呈三角形,头与躯干部没有明显的界限。头端部较尖, 游泳时可以减少阻力,便于快速游动。口十分宽大,除捕食外,一般很少张开。眼睛位于头的背侧或头两侧。上方和下方都有眼睑,与眼睑相连的还有向内折叠的透明瞬膜,在潜水时,瞬膜上移可以盖住眼球。外鼻孔上有一个鼻瓣,可以随时开闭,以此控制气体的进出。雄性头部腹面的咽喉侧部有一对淡蓝色囊状突起物,叫做声囊,是一种共鸣器,能扩大喉部发出如犬吠一样的洪亮叫声,起到吸引雌性的作用。 肢体特征 躯干部有两对肢体。前肢稍短,各有4趾,主要起支撑身体前部的

白梅花的形态

【药材】:干燥花蕾,呈圆球形,直径4~8毫米,基部常带有小梗。苞片3~4层,褐色鳞片状。苞片内有萼片5枚,淡黄褐色,微带绿色,卵圆形,覆瓦状排列,基部与花托愈合。花瓣5枚或多数,白色或黄白色,紧紧相抱。花瓣内包含许多黄色丝状的雄蕊。中心有一枚雌蕊,子房呈卵形而有细长的花柱。质轻。气香,味淡而涩。以花匀净、完整、含苞未放、萼绿花白、气味清香者为佳。[1] 蔷薇科李属 形态描述:落叶乔木,少有灌木,高达10米;小枝细长,枝端尖,绿色,无毛。叶宽卵形或卵形,长4~10厘米,宽2~5厘米,边缘有细密锯齿,幼时两面

沙鸡的形态特征

鸠鸽目(sandgrouse)体长约22∼40公分(9∼16吋)。体羽灰或褐色,翅尖,腿短,大多数种类有针状中央尾羽。飞行及奔跑均迅速。羽衣厚,皮肤坚韧,是不易杀死的猎禽。跟鸽一样,终生配偶。产卵2∼3枚,卵色深,呈椭圆形。巢在地面洼处。雄鸟夜间抱卵。幼雏一孵出就能离巢,但尚需双亲多方照料。沙鸡属(Pterocles)脚趾裸露。毛腿沙鸡属(Syrrhaptes)无後趾,前趾覆有长羽毛。

小旋花的形态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打碗花的全草或根茎。多年生蔓性草本。根茎略粗肥,径4~8毫米。茎纤细,缠绕或匍匐。单叶互生;叶柄较叶片稍短;叶片戟形或3裂,长3.5~8厘米,宽1~3厘米,中裂片最大,侧裂片较短,并再作2浅裂,先端尖,全缘或带波状,基部心脏形。花腋生,单生,花梗较叶柄稍长;苞片2,卵圆形,较大,包围花萼,宿存;花萼裂片长圆形,光滑;花冠漏斗状,长2~4厘米,淡红白色;雄蕊5,内藏;雌蕊1,子房1室,花柱单1,柱头2裂。蒴果卵圆形,稍尖,光滑,有黑色种子4粒。花期5~8月。果期8~10月。生于耕地、荒地和路

小旋花的形态

单叶互生;叶柄较叶片稍短;叶片戟形或3裂,长3.5~8厘米,宽1~3厘米,中裂片最大,侧裂片较短,并再作2浅裂,先端尖,全缘或带波状,基部心脏形。花腋生,单生,花梗较叶柄稍长;苞片2,卵圆形,较大,包围花萼,宿存;花萼裂片长圆形,光滑;花冠漏斗状,长2~4厘米,淡红白色;雄蕊5,内藏;雌蕊1,子房1室,花柱单1,柱头2裂。蒴果卵圆形,稍尖,光滑,有黑色种子4粒。花期5~8月。果期8~10月。生于耕地、荒地和路旁或溪边、湖边等潮湿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8~9月采收。 多年生草质藤本。主根(一说根状茎,但

紫花豆的形态

多年生草本,外倾,高10-70厘米。茎极缩短,常于表土下分枝形成密丛。羽状复叶长10-20厘米;托叶膜质,线状披针形,中部以下与叶柄贴生,被长硬毛;叶轴细弱,疏被白色柔毛;小叶对生,25-41,长圆状披针形或卵形,长7-15毫米,宽2-6毫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圆形,两面疏被贴伏柔毛。多花组成稀疏的总状花序;花葶细弱,比叶长2倍或有时近等长,疏被贴伏白色柔毛;苞片线形,长3-5毫米,较花梗长,被硬毛,先端渐尖;花萼钟状,长3-4毫米,疏被白色柔毛,并杂生黑色短硬毛,萼齿披针形,长2-2.5毫米;花冠紫色或

丝瓜花的形态

多年生[1] 攀援草质藤本。老枝近于无毛,当年生枝具开展的柔毛。三出复叶、羽状复叶或二回三出复叶,连叶柄长9-15厘米,小叶3-9(-15)枚;小叶片卵状披针形或窄卵形,长3-6厘米, 宽1.5-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常偏斜,边缘有整齐的锯齿,表面被稀疏紧贴的柔毛或两面无毛,叶脉在表面平坦,在背面隆起;小叶柄短或长达8毫米;叶柄长3-6厘米,无毛,基部膨大隆起。 聚伞花序腋生,常1-3花,花序梗长0.5-3厘米,在花序的分枝处生一对叶状苞片,花梗长1.5-2.5厘米,幼时被柔毛,以后脱落

藏红花的形态

番红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球茎扁圆球形,直径约3厘米,外有黄褐色的膜质包被。叶基生,9-15枚,条形,灰绿色,长15-20 厘米,宽2-3毫米,边缘反卷;叶丛基部包有4-5片膜质的鞘状叶。 花茎甚短,不伸出地面;花1-2朵,淡蓝色、红紫色或白色,有香味,直径2.5-3厘米;花被裂片6,2轮排列,内、外轮花被裂片皆为倒卵形,顶端钝,长4-5厘米;雄蕊直立,长2.5厘米,花药黄色,顶端尖,略弯曲;花柱橙红色,长约4厘米,上部3分枝,分枝弯曲而下垂,柱头略扁,顶端楔形,有浅齿,较雄蕊长,子房狭纺锤形。蒴果椭圆形,

款冬花的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基生叶广心脏形或卵形,长7~15厘米,宽8~10厘米,先端钝,边缘呈波状疏锯齿,锯齿先端往往带红色。 基部心形成圆形,质较厚,上面平滑,暗绿色,下面密生白色毛;掌状网脉,主脉5~9条;叶柄长8~20厘米,半圆形;近基部的叶脉和叶柄带红色,并有毛茸。花茎长5~10厘米,具毛茸,小叶10余片,互生,叶片长椭圆形至三角形。 头状花序顶生;总苞片1~2层,苞片20~30,质薄,呈椭圆形,具毛茸;舌状花在周围一轮,鲜黄色,单性,花冠先端凹,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长,柱头2裂;筒状花两性

扁豆花的形态

花呈扁平不规则三角形,长、宽约1cm。下部有绿褐色钟状的花萼,萼齿5,其中2齿几合生,外被白色短柔毛。花瓣5,皱缩,黄白、黄棕或紫棕色,未开放的花外为旗瓣包围,开放后,广卵圆形的旗瓣则向外反折;两侧为翼瓣,斜椭圆形,基部有小耳;龙骨瓣镰钩状,几弯成直角。雄蕊10,其中9枚基部联合;内有一柱状雌蕊,弯曲。质软,体轻。气微香,味淡。以朵大、色黄白、气香者为佳。[1] 粉末特征:土黄色。①花粉粒类圆形、长圆形,直径35-50μm,表面有细网状雕纹,具3个萌发孔。②非腺毛甚多,1-3细胞,完整者42-3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