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需要筛查宫颈癌 宫颈癌高危人群盘点
哪些人需要筛查宫颈癌 宫颈癌高危人群盘点
第一是女性开始性生活特别早。比如有些女性十几岁就开始性生活,那时候她的宫颈上皮是没有成熟的,而没有成熟的情况下对HPV的防御能力就差。第二是性伴侣多的女性。如果女性性伴侣多,其感染HPV的风险就高。另一方面若其性伴侣同时拥有多个女性伴侣,将会造成感染HPV的风险增高,即使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感染率,但也不能完全阻隔感染。第三是多次生育或是多次流产。因为生育和流产将对宫颈上皮造成创伤,降低了对HPV的防御能力。
这些人要特别小心宫颈癌
1、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
资料显示,99.6%宫颈癌因HPV感染引起。
2、多性伴侣: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性伴侣数≥10个者在宫颈癌新发病例中占36%,说明多个性伴侣与宫颈原位癌及宫颈癌均有明显的相关性。这是因为精子进入阴道后产生一种精子抗体,这种抗体一般在4个月左右方能完全消失。如果性伴侣多,性交过频,则会产生多种抗体(异性蛋白),所以更容易患宫颈癌。
3、早婚多育者:
北京市宫颈癌防治协作组报告显示,20岁以前结婚的患病率比21—25岁组高3倍,比26岁以后结婚者高7倍。同时宫颈癌的发生率随产次增加而递增,7胎以上比1—2胎的妇女高10倍以上。
4、年龄:
20岁以前的女性患宫颈癌概率较低,20—50岁宫颈癌高发,50岁以后发病率下降。总的来说,近年有年轻化趋势。去年北京友谊医院确诊宫颈癌9例,年龄主要在34—48岁,其中40岁以下者占33.3%,40—48岁者占66.6%。
5、宫颈不典型增生者:
特别是中度和重度患者,若不积极治疗,也可能转化为宫颈癌。
此外,口服避孕药、吸烟及低收入者也是宫颈癌高发人群。
女性应该定期检查身体,尽早发现宫颈癌呦。
宫颈有病毒 就会得癌吗
并非所有的HPV感染者均会发展为宫颈癌,只有病毒持续感染,即两年内复查一直阳性,之后仍不转阴性,那么对宫颈癌的筛查就需要比常人密集些。
上周,在忙碌的门诊中一位患者痛苦和不安的表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患者一周前做宫颈癌筛查时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高危型(+),同事告诉她,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直接相关。之后她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在家人陪同下来我的门诊咨询。
HPV感染,特别是高危型如HPV16及18型感染,是人类宫颈癌的主要病因。但并非所有的HPV感染者均会发展为宫颈癌或者高级别宫颈癌前病变。HPV的感染期较短,一般在8-10个月内可以被机体自然清除,只有少数持续感染者才会发展到宫颈癌。若病毒持续感染,即两年内复查一直阳性,之后仍不转阴性,那么对宫颈癌的筛查就需要比常人密集些。像前面提到的那位女士就要加强随访,可以每半年复查宫颈刷片(TCT)+HPV,必要时进行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送病理检查。
目前,医学界还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来对抗病毒。针对没有感染过病毒的人群,欧美等一些国家通过注射预防性疫苗能有效抵御HPV16及18型感染。在我国,治疗性疫苗还在实验室阶段,疫苗的远期效果、安全性、免疫持续时间等问题还需要时间评定。
宫颈炎与宫颈癌的区别
宫颈炎和宫颈癌都是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也比较高,两种疾病的区别是很大的,当然从发病因素来看,两种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宫颈癌的危害会更大,甚至对患者造成生命安全的威胁。极少数的宫颈炎容易诱发宫颈癌,而宫颈癌的发病多和高危hpv感染有着重要的关系。
宫颈炎: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包括子宫颈阴道部炎症及子宫颈管黏膜炎症。因子宫颈管阴道部鳞状上皮与阴道鳞状相延续,阴道炎症均可引起子宫颈阴道部炎症。由于子宫颈管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抗感染能力较差,易发生感染。
临床多见的子宫颈炎是急性子宫颈管黏膜炎,若急性子宫颈炎未经及时诊治或病原体持续存在,可导致慢性子宫颈炎症。 宫颈癌: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45~55岁,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近几十年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
宫颈炎: 急性子宫颈炎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主要见于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和内源性病原体部分子宫颈炎的病原体与细菌性阴道病病原体、生殖支原体感染有关。
慢性子宫颈炎可由急性子宫颈炎症迁延而来,也可为病原体持续感染所致,病原体与急性子宫颈炎相似。慢性子宫颈管黏膜炎病变局限于颈管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宫颈阴道部光滑,外口流脓性分泌物,颈管黏膜增生外突,宫颈口充血发红,宫颈肥大。
子宫颈息肉由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使宫颈管局部黏膜增生并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 宫颈癌: 病毒感染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 2.性行为及分娩次数 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初产年龄小、多孕多产等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
种女人易患上宫颈癌
妇科专家提醒,以下7类女性为宫颈癌高危人群:
1、性经历越早,危险性越高;
2、性伴侣多,或性伴侣还有多个性伴侣;
3、有多次生产或流产经历且年龄在30岁以上;
4、有不正常的阴道出血;
5、阴道有异常分泌物;
6、子宫颈有慢性炎症者;
7、性伴侣包皮过长者;
对于女性来说,生活方式更为现代化,社交应酬更多,处于快节奏、高压力的生存环境之下。生活方式、不良嗜好、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女性更应该关注宫颈癌的防治。预防宫颈癌,防治的关键就是早期发现。要做到早发现,就必须通过定期的筛查来实现。
宫颈癌筛查多久做一次
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一种叫HPV病毒引起的癌症。一般情况之下,女性朋友可以每年做一次体检,选择癌细胞筛查就可以了。宫颈癌筛查多久做一次?
新的筛查指南建议女性在21岁时开始初筛,无论初次性交的年龄或其他危险因素,21岁以下女性不应该行宫颈癌筛查。主要原因是,年轻妇女罹患宫颈癌非常少见,过去的筛查资料表明,年龄低于21岁妇女宫颈癌的发生率无明显变化。筛查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阴道检查或治疗,而且绝大部分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病变能自愈。
专家表示,但是如果初次性交的年龄的年龄过早,建议女性提前进行初筛,一般每年一次细胞学检查,连续两年均为正常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时间至3年查一次;高危妇女人群,筛查时间应较短,最好每年筛查一次。
应该做宫颈癌筛查人群如下:
1、多次流产的女性,因为女性进行多次手术流产后会给宫颈留下创伤,会导致病毒侵入,会增加患上宫颈癌的几率。在临床上,很多宫颈癌患者,曾经有过多次流产史。
2、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吸烟、吸毒、营养不良的妇女。
3、很早就有性经历、多性伴侣、早婚多育者也是宫颈癌高危人群,要重视早期宫颈癌筛查。
4、年龄在30岁以上,尤其是40岁以上的女性、长期口服避孕药者。
5、宫颈不典型增生者、有宫颈病变(长期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等宫颈癌前病变)的妇女。
6、不洁的性生活史,性伴侣的包皮过长,也有可能造成女性摧患子宫颈癌的危险。
宫颈癌高危人群盘点
哪些女性更应该检查宫颈癌?
第一是女性开始性生活特别早。比如有些女性十几岁就开始性生活,那时候她的宫颈上皮是没有成熟的,而没有成熟的情况下对HPV的防御能力就差。第二是性伴侣多的女性。如果女性性伴侣多,其感染HPV的风险就高。另一方面若其性伴侣同时拥有多个女性伴侣,将会造成感染HPV的风险增高,即使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感染率,但也不能完全阻隔感染。第三是多次生育或是多次流产。因为生育和流产将对宫颈上皮造成创伤,降低了对HPV的防御能力。
这些人要特别小心宫颈癌
1、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
资料显示,99.6%宫颈癌因HPV感染引起。
2、多性伴侣: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性伴侣数≥10个者在宫颈癌新发病例中占36%,说明多个性伴侣与宫颈原位癌及宫颈癌均有明显的相关性。这是因为精子进入阴道后产生一种精子抗体,这种抗体一般在4个月左右方能完全消失。如果性伴侣多,性交过频,则会产生多种抗体(异性蛋白),所以更容易患宫颈癌。
3、早婚多育者:
北京市宫颈癌防治协作组报告显示,20岁以前结婚的患病率比21—25岁组高3倍,比26岁以后结婚者高7倍。同时宫颈癌的发生率随产次增加而递增,7胎以上比1—2胎的妇女高10倍以上。
4、年龄:
20岁以前的女性患宫颈癌概率较低,20—50岁宫颈癌高发,50岁以后发病率下降。总的来说,近年有年轻化趋势。去年北京友谊医院确诊宫颈癌9例,年龄主要在34—48岁,其中40岁以下者占33.3%,40—48岁者占66.6%。
5、宫颈不典型增生者:
特别是中度和重度患者,若不积极治疗,也可能转化为宫颈癌。
此外,口服避孕药、吸烟及低收入者也是宫颈癌高发人群。
女性应该定期检查身体,尽早发现宫颈癌呦。
必看!女人一生中要做哪些检查?
近年来,女性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乳腺癌、宫颈癌等疾病高发。有数据显示,我国乳腺癌发病率自90年代以来增长速度是全球的两倍多;而每年约有1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占世界总数的1/5。
定期体检是发现疾病的最好手段,能有力地为女性健康“保驾护航”。在女性不同的年龄阶段,特定疾病的危险性也有所不同。因此,除了常规体检项目外,各个年龄段的女性应重点筛查哪些疾病?
20-30岁
1、TCT(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查
这项检查可以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
专家表示,由于30岁前的HPV感染多为一过性,因此对于21岁以上有过性生活史的女性,建议每3年做一次TCT检查。(由于21岁前宫颈癌的发病率极低,所以21岁前不推荐行宫颈筛查。)
宫颈癌高危因素:
·吸烟史
·早婚多育
·长期服用避孕药
·初次性生活过早
·自身有多个性伴侣
·性病史等
2、性传播疾病检查
该年龄段处于性生活活跃期,受各种病菌感染的风险增加,应适当增加衣原体、淋病、艾滋病、梅毒等性病检查,可每1-2年检查一次。
30-40岁
1、HPV+TCT筛查
HPV感染是宫颈癌的必要因素,但HPV不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检测方法进行筛查。因此30岁以上女性可进行宫颈癌联合筛查,即HPV+TCT检查,五年一次。
2、甲状腺疾病检查
近几年来,女性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0岁以上的女性由于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压力,易发甲状腺内分泌疾病;40岁以上人群则高发甲状腺癌。建议该年龄段的女性在进行常规检查外,可加上甲状腺疾病筛查。
3、乳腺癌高危人群检查
乳腺癌高危人群可提前在40岁以前进行检查,筛查周期推荐每半年一次,筛查手段除了应用一般人群常用的临床体检、B超、乳房X线检查外,还可应用MRI(核磁共振成像)等手段。
乳腺癌高危人群:
·有明显乳腺癌遗传倾向者
·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患者
·既往有胸部放疗史患者
40-60岁
1、乳房X线检查
乳腺癌是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上升。
建议40-49岁的女性每年进行一次乳房X线检查,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对致密性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50岁开始,每1-2年检查一次。
应注意的是,20-39岁的女性,不推荐对非高危人群进行乳房X线筛查。
2、骨密度检测
更年期后,骨骼越发脆弱,骨密度检测能帮助老年人了解自身骨质状况。可根据有无骨质疏松症病史进行筛查。
60岁以上
1、肿瘤筛查
该年龄段女性应重点关注肿瘤筛查,如宫颈癌、乳腺癌等。
在宫颈癌筛查方面,65岁以上的女性,若之前有足够数量的阴性检查结果,并且没有HSIL、原位腺癌或癌症病史,可停止检查。
2、心脑血管疾病检查
每年进行一次检查,心血管方面可做心脏超声,心电图,化验肝肾功能,并要对血压、血脂、血糖进行监测;还有肝胆脾肾脏超声,胸部拍片或CT等。
常见的宫颈癌筛查方法有哪些
一般25岁以上的已婚女性,应每3~5年检查一次。宫颈癌筛查方法
母亲或姐妹患有宫颈癌的高危人群应每年检查一次。常用的宫颈癌筛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细胞检测:巴氏涂片检查、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巴氏涂片检查曾经使子宫颈癌的发病率降低70%~80%。后来,人们又发现传统的宫颈巴氏5级分类法有较高的假阴性率和局限性。1988年产生的伯塞斯达系统(TBS)逐渐取代传统的宫颈巴氏5级分类法,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TBS报告法内容直观,增加了结果的可信度。
HPV检测据报道:宫颈癌的HPV检出率可达99.7%,根据其致癌性可分为高危型HPV和低危型HPV。通过HPV检测,可预测宫颈癌的发病风险,以指导筛查的时间间隔,这还是一种随访监测手段,可以判断治疗效果。
广告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是从形态学和组织学上确定宫颈的状况,可提高对宫颈癌和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这是一种与细胞学检查互补的检查方法,一般进行细胞学检查发现可疑癌细胞的,应进行阴道镜检查,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
目前宫颈癌筛查方法主要有以上几种,临床证实对宫颈癌和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有非常显著的提高,对普通瘤变的检出率提高了100%,对高度瘤变的检出率提高了233%,诊断结果准确可靠。
如果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怎么办
绝大部分宫颈癌前病变是可以治愈的,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方法多种,大多数方法可以在门诊进行,如宫颈冷刀锥切术、环形电刀切除术、冷冻治疗、激光消融等,无需住院,痛苦较小,费用也相对较低。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同时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经济情况、是否有条件进行严密随访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是发生宫颈癌的高危人群,这些女性在治疗后发生宫颈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5倍左右,所以,癌前病变患者治疗后不能停止宫颈癌筛查,应该严格随访。
子宫颈癌早期能活多久
子宫颈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占妇科肿瘤第二位,每年大约有13万人发病。今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且呈现年轻化的特点,很多人都关心宫颈癌早期能活多久?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早期宫颈癌的治愈率得以提升,宫颈癌早期能活多久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由于早期宫颈癌的原位癌局限在皮肤或粘膜内,未发生转移、深层浸润现象,经有效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在显微镜下发现的早期宫颈癌治愈率达到了100%。如果在病变早期就发现并治疗的话,完全恢复健康的成功率是相当高的。
在此要提醒广大女性朋友应关注自身生殖系统的健康问题,定期进行妇科普查,筛查宫颈癌高危人群。只要每年坚持做妇科检查,早期发现病毒,就可以提前10年预防宫颈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