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意外是意外吗
脑血管意外是意外吗
脑血管意外并非意外,它的发病尽管急骤,但是病前已经有了各种客观的发病基础,它只是一个缓慢发生和逐渐加重的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反应,是内部病在外部的表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脑血管意外在发病之前也经历了相当长的病理演变,脑血管病的这些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都是引起脑血管意外的高危因素,因此脑血管意外它是有一定的基础病引起的,它只是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因此我们在预防这种脑血管意外的同时,我们要积极的预防这些高危因素,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维持血糖、血压的稳定,饮食要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多吃青菜水果,尽量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脑血管意外的临床的表现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由血管阻塞引起缺血性脑中风又称脑梗塞,占中风的70%-80%。在脑血管病猝死事件中,脑梗塞占80%。突然发生脑梗塞,会使患者致死、致残,大多数家属觉得这是不可避免的意外。
脑梗塞病人大多有脑血管狭窄的基础病变,如果能提前通过超声或血管造影发现脑血管狭窄,及时疏通血管,就能预防突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上述关于脑血管意外的临床表现的分析,希望对于患者有一定的帮助,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吃那些油腻的食物,猪肉也要少吃,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尤其要注意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工作。
脑血管意外有哪些疾病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原则
脑血管意外就是在现场尽快要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观察心脏的节律问题,建立静脉通道,吸氧,评估有无低血糖。急救的要点,
第一就是开放气道,保持气道通畅,如果是昏迷,或者是通气不足或者是窒息,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早做气管插管。
第二点就是保证整个呼吸的换气是通畅的,血氧饱和度要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第三点就是开放静脉通道,维持血压、血糖的稳定,就一定要检测血糖的情况,血压要保证在90/60毫米汞柱以上。
第四点就是早期可以用些甘露醇、地米,还有护胃的西咪替丁、奥美拉唑,以及一些呼吸兴奋剂,可拉明、洛贝林等药物。
第五点就尽量避免低血糖的患者,就是输含糖过多的液体,还有避免短时间内大量的静脉输液,输液的量和成分一定要控制。紧急处理之后尽快转往住院进一步治疗。
脑血管意外是意外吗 脑血管意外的护理措施
脑血管意外的护理常规措施,第一是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体温、脉搏、血压、呼吸,有无头痛、呕吐等情况。第二个就是观察进食,注意有没有吞咽呛咳、呕吐、窒息,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不能进食要尽早插管给予鼻饲流质饮食。第三点就是给安全措施,留陪护,禁止患者躁动,还有坠床。第四个就是急性期一定要卧床休息,保护瘫痪的肢体尽早地进行被动活动。第五点就是观察一下患者早期如果进行了溶栓抗凝,要观察有没有出血的情况,还有尿的颜色,性质,还有尿量的情况。第六点保持大便通畅,大便通畅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就要多进食一些青菜水果。第七点就是尽早进行早期康复,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残障功能,尽早地有利于他的恢复,提高他的生活质量。第八点就要预防一些感染,比方说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还有预防压疮,静脉血栓形成,所以早期的被动活动、早期的康复尤其重要,护理也很重要。
脑血管意外是怎么回事 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
脑血管意外现在是一种突发的脑血循环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又叫脑卒中,包括出血性疾病和缺血性疾病,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主要就是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还有血脂紊乱、代谢紊乱,特别是高脂血症的患者,还有心脏病,比方说有风心病或者是冠心病的患者,其次就是吸烟和酗酒,这都是脑血管意外的高危因素,很容易导致脑血管疾病,所以大家引起高度的重视,尽量避免,定期检查,早期处理。
脑血管意外有什么症状
脑血管意外又叫脑卒中、中风,主要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
它的临床表现往往是疾病比较突然,发病比较急骤,出现不省人事,或者是口眼歪斜,言语障碍,半身不遂,然后肢体乏力、偏瘫等症状,通过投入的CT或者是核磁共振的话可以进一步明确。
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脑血管意外的护理措施
脑血管意外的护理常规措施:
第一是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体温、脉搏、血压、呼吸,有无头痛、呕吐等情况。
第二是观察进食,注意有没有吞咽呛咳、呕吐、窒息,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不能进食要尽早插管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第三是给安全措施,留陪护,禁止患者躁动,还有坠床。
第四是急性期一定要卧床休息,保护瘫痪的肢体尽早地进行被动活动。
第五是观察一下患者早期如果进行了溶栓抗凝,要观察有没有出血的情况,还有尿的颜色,性质,还有尿量的情况。
第六保持大便通畅,大便通畅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就要多进食一些青菜水果。
第七是尽早进行早期康复,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残障功能,尽早地有利于他的恢复,提高他的生活质量。
第八要预防一些感染,比方说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还有预防压疮,静脉血栓形成,所以早期的被动活动、早期的康复尤其重要,护理也很重要。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
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心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但目前发现这病也年轻化状态,40岁左右有这方面的病也很多,甚至二十几岁就有轻微病症,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高死亡率
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四高一多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 —“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
丧失劳动力
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们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
心脑血管意外治疗护理
如果出现(特别是患有高血压患者)说话变得模糊或不能理解,应立即呼叫急救医生。同样,如果发生半身麻木或一侧眼睑下垂,也应立即呼救,或上医院诊治。
对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可采取以下处理:
1、立即绝对卧床休息。
2、保持环境安静,避免精神刺激,消除病人的焦虑与恐惧。尽量不要搬动病人和摇晃病人,以免增加病人心肌耗氧量而加重梗死。如患者出最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应让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能减轻一些呼吸困难。
3、立即向120急救中心呼救,不要自行将患者匆忙送往医院。
4、硝酸甘油0.6毫克舌下含服,必要时重复数次。但要注意观察血压,勿使血压下降。也可以使用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等中药制剂。
5、吸氧,3~5升/分。吸氧可增加心肌的氧气供应,并可减轻病人的症状。
6、如患者出现心脏骤停,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送至医院后的治疗措施:
1、复律除颤:大部分心源性猝死病人先出现室速,后出现室颤。现代的心脏除颤器多采用电感容器直流放电式电路,这种电路放电时间短,大约为几个毫秒(0.1%秒),放电能量可达400焦耳。除颤器在急救中消除心室纤颤时,由于此时心律巳严重紊乱,所以无从考虑R波的同步问题。但作为心房除颤治疗扭转心律失常时,如果除颤器的电刺激落在心动周期的易激期中,这时正是心脏的舒张过程,容易引起心肌损害,产生心室纤颤等危险,所以必须采用R波同步技术,也就是应用心电图的R波来触发放电,这样就可以保证除颤的电刺激落在心电R波下降时的这段时间里,即心室绝对不应期上。应用现代化“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能在十几秒内自动识别室颤,并自动除颤,成功率几乎100%.
2、药物治疗:①肾上腺素为首选药,主要作用为使α受体兴奋,周围血管收缩,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使心肌和脑血流增多,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脏复跳。室颤时,能使细颤转为粗颤,有利于除颤。肾上腺素的用量为0.3~0.2mg/kg,起始量可用2mg,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素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②抗心律失常药物,室速或室扑时可用利多卡因50~100mg静注,每10分钟1次,总量不超过300mg,继以2mg/min静滴。室性自搏性节律及缓慢性心律失常时,可用阿托品0.5~1mg静注,间隔5分钟1次,总量不超过2.0mg.纳络酮系吗啡受体拮抗剂,在心跳骤停、休克等应激情况下,常有β内啡肽释放增加,纳络酮与之拮抗,迅速逆转β内啡肽对循环、呼吸的抑制,迅速改善动脉血氧分压,有助于中枢神经功能及心肌功能的恢复,宜用大剂量:0.4mg加入40ml葡萄糖中静注,每30~40分钟重复1次。呼吸兴奋剂只有在循环复苏满意的情况下,才有临床效果,不宜盲目用药。碳酸氢钠对心脏骤停10分钟以上或原有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应用有价值,根据pH值调整用药量,首剂可用1mmol/kg,若心脏骤停时间短而无酸中毒及二氧化碳潴留者,不主张应用,而重在改善通气功能。对已做气管插管的病人,气管内给药吸收迅速,作用持续时间长,可考虑气管内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