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骨髓空洞症能治好吗
患上骨髓空洞症能治好吗
(一)治疗
一般治疗采用神经营养药物,过去曾试用放射治疗,但疗效皆不确切。鉴于本病为缓慢进展性,以及常合并环枕部畸形及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而且这些又被认为与病因有关,因此在明确诊断后应采取手术治疗。但目前尚缺乏公认的统一的手术方式。手术的效果仍需要通过较大量病例的实践与较长时期的观察。手术的理论依据是:①进行颅颈交界区域减压,处理该部位可能存在的畸形和其他病理因素,消除病因,预防病变发展与恶化;②做空洞切开分流术,使空洞缩小,解除内在压迫因素,以缓解症状。
1.颅后窝、颅颈交界区减压术 按常规颅后窝减压术方式进行,包括切除部分枕骨和上颈椎椎板,将硬膜广泛敞开,分离粘连,着重于解除枕骨大孔区之小脑扁桃体下疝、蛛网膜粘连,使第四脑室中孔脑脊液流出畅通。对脊髓空洞症有较好的效果。如发现有肿瘤、囊肿等病理因素,需一并作处理。
2.脊髓空洞切开引流术 行枕、颈切开术,将硬脊膜切开,探查空洞部位之脊髓,一般情况下可发现脊髓膨隆。于脊髓最膨隆处的背侧中线、沿后正中裂选择一无血管区,纵形切开脊髓,到达空洞腔。显露脊髓空洞,然后切开空洞并排放液体,于切开处向囊腔内放置一片硅胶膜,以丝线缝合于硬脊膜的边缘作为持续引流的引物,可改善症状。
3.脊髓空洞转流术 按颅颈术式打开枕颈区,于空洞内放置一条细硅胶管,作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引流术;或将导管送至小脑延髓池或桥池作分流术,对解除脊髓空洞症状有较好效果。
其他治疗包括维生素B族、血管扩张剂、神经细胞代谢功能活化剂等,均可应用。尚可根据病情采用体疗、理疗、针刺疗法,以促进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二)预后
本病进展缓慢,常可迁延数十年之久。手术近期疗效明显,但手术亦非根治性手术,应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并通过MRI定期观察空洞及脊髓变化。
脊髓空洞症辨证论治
1.中医治疗:
1)肝肾不足:滋补肝肾和添精益髓。
方子:枸杞子;当归;鸡血藤;苁蓉;熟地;菟丝子;麦冬;五味子;白芍;牛膝;桂枝;龟版;桑寄生。
加减:患者出现肢体颤抖可以加入羚羊角和双钩藤以及全蝎。患者如果出现挛急可以加入僵蚕和地龙。如何患者属于兼肾阳不足可以通过加入巴戟天和仙灵脾以及补骨脂。
2)肾虚髓空:益肾填髓和补气活血。
方子:龟版胶;狗脊;黄芪;枸杞子;鹿角胶;当归;赤芍;川芎;丹参;菟丝子;熟地;苁蓉;淫羊藿;鸡血藤;巴戟天;桑寄生。
加减:患者如果属于肾虚明显可以加入附子和肉桂。患者如果属于脾虚明显可以加入党参和自术。患者如果属于肉萎血亏可以加入桂枝和黄精。患者如果属于血瘀明显可以加入桃仁和红花。
脊椎空洞症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治疗脊髓空洞症中药空洞康复汤疗效独特,其正是运用脊髓空洞症的肌肉萎缩、相应节段痛温觉消失,触觉和本体觉相应保留,肢体瘫痪及营养障碍等临床表现,精选多种名贵中草药入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治本求因的原则,可以直达病灶,具有补气、健脾、活血的功效。其应用整体调节优势,平衡人体阴阳,培补人体元气,维持正常免疫机能,减少病情复发,通过祛风除湿、养心补肾等方法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平衡人体阴阳,加强新陈代谢,各种生物和化学反应等,恢复正常的神经—肌肉兴奋性,使神经重新支配肌肉,逆转肌肉萎缩。
1.鼓励早期脊髓空洞症病人多做主动运动,尽量自理自己的生活。
2.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尤其是姿势与步态的训练,尽量让病人自己完成,但要注意保护病人,防止病人跌跤。
3.脊髓空洞症病人应该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烟、酒等,多吃蔬菜、水果或蜂蜜,防止便秘。
4.对晚期瘫痪脊髓空洞症病人,应帮助其翻身,以防止关节畸形、褥疮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好的护理不仅有助于减轻脊髓空洞症患者的痛苦,还可增强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帮助极大。
骨髓空洞症治疗方法有哪些
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椎板切除减压、脊髓空洞与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枕骨大孔减压、第四脑室出口矫治术等。
由于一般保守治疗不能够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由于颈枕交界部失去了脑脊液的缓冲作用,颈部的不经意受伤,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如肢体瘫痪、呼吸骤停甚至死亡。因此手术是治疗脊髓空洞的重要手段。脊髓空洞常常是相关原发性疾病的继发表现形式,正确的治疗原发病后脊髓空洞就会自行消失。
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进行颅颈交界区的骨性和膜性减压,矫治畸形,防止病情继续发展或恶化;
另一部分是空洞分流术,即作空洞造瘘或置管分流,解除空洞对脊髓的压迫以缓解症状或防止病情进展。
通常伴有小脑扁桃体下疝的脊髓空洞症都要做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根据情况选择。通常情况下要首先解除患者的病因,首次手术一般情况下不行空洞分流,因为多数患者在解除病因后空洞会自行消失。空洞分流作为解决患者疾患的进一步方案。
目前应用微创小切口(长约4-6厘米),应用微创器械,小骨窗(2x3厘米大小)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微创手术完全不同于常规的大手术,微创手术在显微镜的辅助下完成硬脑膜内的各种操作,如分离小脑扁桃体与脑干之间的粘连,解除第四脑室中间孔的梗阻,手术中损伤周围重要结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是很少出现生命危险。
相信大家对骨髓空洞症治疗方法有哪些也都心中有数了,一旦患病还是要抓紧时间寻求专家帮助的。这样的高危神经内科疾病是不可小觑的,既要长期坚持正确医治,还需要将各个方面的防护措施做好,才能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免受伤害。
了解脊髓空洞症的分型
1.交通性脊髓空洞症(脊髓积水):脊髓空洞伴小脑扁桃体延髓联合畸形,无肿瘤、外伤及蛛网膜炎。其中以Ⅰ型畸形最多见。
2.特发性脊髓空洞症(脊髓空洞):不伴有外伤、肿瘤及蛛网膜炎。
3.外伤性脊髓空洞症:均有明显的脊髓外伤史。
4.肿瘤性脊髓空洞症:凡继发髓内、外肿瘤者均属于此类型。多见于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管瘤、网织细胞瘤。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脊髓空洞症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希望患者能根据不同类型的症状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脊髓空洞症是怎么回事 是什么引起了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的主要病因
1、痿症循环异常:由于供应脊髓的痿症特循环异常,如脊前动脉受压或脊髓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脊髓内组织的缺血、坏死、液化,最后形成脊髓空洞症。
2、脑脊液动力异常:临床工作中常见颅颈交界区的先天性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空洞多见于颈段和上胸段脊髓内。一般认为小脑扁桃体下疝使该部位脑脊液循环不畅,导致脊髓受损形成脊髓空洞症。另外,脊髓损伤、肿瘤等均可引起脊髓空洞症形成。
3、先天发育异常:因脊髓空洞症常并发其它先天性异常如颅底凹陷、小脑扁桃体下疝、脊椎裂、脊柱侧弯畸形等,以及常有家族发病的倾向,故认为脊髓空洞症与遗传因素有关。
医生提醒,该病容易造成患者各方面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失去正常生活、工作能力。因此,及早发现疾病,及早采取治疗措施是必要的,通过了解脊髓空洞症的病因才能更准确的明确治疗方法。
患上骨髓空洞症会瘫痪吗
如果患了脊髓空洞症一旦病变发展损及锥体束及锥体外束后,下肢逐渐出现痉挛性瘫痪,同时双下肢锥体束征阳性,当一侧颈髓受损后,破坏了下行的交感纤维,同侧可出现Hornor综合征,较常见的自主神经障碍,有皮肤营养障碍如皮肤角化,汗毛减少,血管舒缓障碍等。
脊髓空洞症可并发的疾病有先天性畸形,如隐性脊柱裂、颈枕区畸形、脊柱侧弯、后突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弓形足等疾病。脊髓空洞症的后期,可累及三叉神经脊束核出现面部洋葱皮样痛温觉缺失,累及疑核引起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累及舌下神经核伸类肌及肌束颤动;前庭小脑通路受累出现眩晕,眼震和步态稳;自外侧向鼻唇部发展;累及面神经核出现周围性面瘫等。
一般患上脊髓空洞症能活多久
对於脊髓空洞症的存活期,一般在医学上认为,一旦确诊为脊髓空洞症,其存活期一般为3-5年,如果治疗及时,则可存活10年以上;如果患有急性脊髓空洞症并且病情发展较快,一般存活期在6个月左右。
专家表示,脊髓空洞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对特效疗法的研究中,进行积极的有效治疗是很关键的,除了规范系统的治疗,更多的是需要有积极面对病情的勇气和战胜疾病的信心。愉快的心情能够提高人的免疫功能,有助於更好的恢复。因此这种病症是能治好的,患者不要太在意能活多久的问题。
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煮食烹调时应避免使用猪油,另外应减少蛋黄、内脏类、过量的海鲜等高胆固醇之食物,而应增加的是高纤维类食物与足够水分。水果、蔬菜、豆类、糙米、全麦都蕴含丰富的纤维,脊髓空洞症患者多吃这些食物能够通肠道,防便秘,减少软便剂的需要量。高纤食物一定要同时搭配每天3000毫升的水,纔能有效达到健康饮食的要求。
正确认识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虽不是十分常见,但也是一种严重损伤健康的疾病。我们看到过很多人患病了,却不知道自己得了脊髓空洞症,而把这种病误认为是颈椎病或风湿病来治疗,结果当然是越治越重。所以大家一定要正确认识脊髓空洞症。那么,现在就跟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晏怡教授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变性疾病,顾名思义就是脊髓内有空洞形成。这种病的病程进展极缓慢,患者数年或者十几年都毫无察觉,而且不像多发病和常见病那样引起大家的重视,在认识和治疗上会存在一些偏见和误区。因此,很多患者有可能被误诊。
脊髓空洞症70%以上是由于先天性后枕骨发育不良引起,还有30%左右的患者是因为炎症,如结核、细菌性脑膜炎和外伤导致脊髓供血不足,脊髓神经细胞变性、萎缩,逐渐形成脊髓空洞症。另外,还有部分脊髓内肿瘤也可以出现这种病症。
脊髓空洞症发病年龄通常在20~30岁,偶可起病于童年,从目前临床观察看,40~50岁的成年人发病也有一定的数量。
脊髓空洞症的发生常以患者头、颈、肩部疼痛,手部小肌肉萎缩无力或感觉迟钝而引起注意,大部分都会有麻木感觉,即痛温觉与触觉分离性的感觉障碍,特别是对温度感觉的减退或消失更为突出。有的人表现为头、颈、肩和上肢疼痛、麻木,寒冷、蚁行、刺痒等感觉,也有人出现肢体发绀(指尖青紫)、多汗或少汗、皮肤干枯、指甲变形等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能逐渐影响上臂、肩部和部分肋间肌,引起瘫痪。脊髓空洞症晚期的致残率较高,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