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物没有那么可怕
致癌物没有那么可怕
首先,我们应该对“致癌性”有充分的认识。致癌物分级的依据并不是根据致癌能力的强弱,而是科学证据的确凿程度,证据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剂量 反应 关系、动物实验等。证据越明确,级别越高。目前WHO已进行致癌研究的化学物分为四级,分别为1级:对人类确定致癌;2A级:对人类很可能致癌,对动物确 定致癌;2B:对人类可能致癌,对动物也可能致癌;3级:目前尚无足够证据确定是否致癌;4级:非致癌。有些致癌因素如手机致癌并没有太明确的证据,只被 认定为2B级,至于微波炉致癌,则更没有科学依据。致癌物分类仅仅代表其与癌症的关联性,比如美国癌症研究所认为:每天吃50克左右培根,会增加大约 21%的大肠癌风险,是“风险”增加21%,而不是有21%的风险得大肠癌。同一级别致癌物的致癌能力也有很大区别,比如:加工肉和烟酒均为一级致癌物, 但全球每年吸烟相关癌症死亡人数为100万,饮酒相关癌症死亡为60万,而加工肉相关的癌症死亡仅为3.4万。
其次,致癌物的致癌能力与剂量密切相关。“剂量”决定毒性,而剂量又包括暴露量和暴露时间。即使是一级致癌物如火腿、培根等加工肉类,也不是吃 一次 就致癌,但如果天天大量吃,时间长了,患肠癌的风险就增加了。类似的一级致癌物如酒精,长期酗酒罹患肝癌的风险增加,但少量饮酒,特别是葡萄酒,对健康反 而是有利的。因此,离开剂量谈毒性是不科学的。人体有解毒功能,即使食入少量致癌物质,通过肝脏的解毒功能也能将致癌物质代谢掉,未必会导致癌症发生。
最后,我们更要认识到,癌症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是遗传基因、心理、职业、环境、饮食等内外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没有某个单独因素必然导致癌症的发生。因此,面对众多“致癌物”的报道和传闻,应该理性对待,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偏听偏信。
科学防癌需要做到“维多利亚宣言”所提出的四大原则: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而不是因噎废食,期待通过食用某种抗癌食品或不吃某种“致癌”食品就能起效。这样会把生活过得太累,更不利于健康。
吃什么防癌 吃含维生素E的食物
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而化学致癌物多属强氧化剂类,所以多吃含维生素E的食物可以对抗致癌物的危害。
此外,维生素E还可以保护体内的维生素A,避免其遭受氧的破坏,从而强化维生素A的防癌作用。
维生素E还可以抑制致癌物在体内形成的游离基团的形成,保护细胞的正常分化,从而起到抗癌作用。
一级致癌物就真的很可怕吗
致癌物等级和致癌强度没有任何必然联系
IARC(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致癌分级是以致癌证据的确凿程度为依据的,1类是明确的人类致癌物,2A类是很可能导致人类癌症,2B类是可能导致人类癌症,3类是不明确是否能导致人类癌症,4类是不太可能导致人类癌症。
1类致癌物比如大家所熟悉的黄曲霉毒素、尼古丁、苯并芘(烧烤、煎炸食物)、槟榔等。还有些多少听说过的比如砷、镉、苯、甲醇、氡、煤焦油、X射线、二噁英(沥青)。又有些很常见,但很多人意识不到的比如酒精、咸鱼、紫外线、室内烧煤、橡胶工业和木屑等等。
2类致癌物里有一些也是新闻里的常客,比如丙烯酰胺、黄曲霉毒素M1、铅、4-甲基咪唑。
3类致癌物有492种,其实证据很不充分,有些你也许还能理解,比如汞、皮革加工、苏丹红、三聚氰胺、二氧化硫、过氧化氢、次氯酸、印刷油墨。有些会让你不敢相信,比如氨苄西林(常用抗生素)、聚乙烯、玻璃纤维。有些甚至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比如煤粉、三氧化二铁(铁锈)、咖啡因、胆固醇、静态磁场、茶、维生素K....
如何看待致癌物
对于1类致癌物,很多是天然存在、难以避免,比如氡、黄曲霉毒素(存在于很多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也有些是人为产生,但已经在环境里广泛存在,也难以避免,比如多环芳烃(汽车尾气)、二噁英(沥青)。但只要有效控制,他们给人群带来的癌症风险是微乎其微的。不过像吸烟、嚼槟榔、酗酒这些就要尽量避免。
香椿含致癌物吗
香椿芽怎么吃,阳春三月,正是采食香椿的季节。不少专家都提到,香椿不仅风味独特,诱人食欲,而且营养价值较高,富含钾、钙、镁元素,维生素B族的含量在蔬菜中也是名列前茅。另一些研究还发现,香椿对于预防慢性疾病有所帮助。其中含有抑制多种致病菌的成分,含有帮助抗肿瘤、降血脂和降血糖的成分,以及相当丰富的多酚类抗氧化成分。
但是,也有很多人指出,香椿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远高于一般蔬菜;而香椿中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蔬菜,还有生成致癌物亚硝胺的危险,故而食用香椿具有安全隐患。那么,怎样才能吃到安全又营养的香椿呢?不妨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首先,选择质地最嫩的香椿芽。
研究发现,不同地区、品种和生长期的香椿,其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都有差异。最要紧的是,香椿发芽初期的硝酸盐含量较低,随着香椿芽的不断长大,其中硝酸盐的含量也在上升。到四月中旬之后,大部分地区香椿芽中的硝酸盐含量都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也就是说,香椿芽越嫩,其中硝酸盐越少,那么将来储藏中产生的亚硝酸盐也越少。
第二,选择最新鲜的香椿芽。
测定还表明,到了四月中旬之后,香椿芽中的硝酸盐含量尽管上升,亚硝酸盐含量仍然较低。所以,如果吃新鲜的香椿芽,仍不至于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的问题。然而,在采收之后,室温下存放的过程中,大量的硝酸盐就会转化成为亚硝酸盐,从而带来安全隐患。所谓香椿芽亚硝酸盐含量高,正是这样的原因。
经常涂口红会致癌吗 口红对女性的潜在危害
口红的主要成分是羊毛脂、蜡质和燃料,由于羊毛脂成分复杂,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如嘴村干裂、剥落,有时感到嘴唇发痒或者轻微疼痛等。
口红中的羊毛脂有较强的吸附性,可将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吸附在嘴唇粘膜上,此外口红含有较高量重金属,长期误食吸入可能导致慢性重金属中毒,引起贫血、腹痛、急性肾衰竭及脑部神经病变等问题。
口红中的煤焦油燃料都是可怕的致癌物,而且在口红中的成分含量大大超出食物中所允许的含量,口红中的防腐剂、抗氧化剂是准致癌物质,有甜味的口红含糖精也是可致癌物。此外口红中的人工色素,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能会转化为突变原,导致癌症。
致癌物有哪些 第2A类致癌物
第2A类致癌物是指可能性较高致癌可能的物质。实际上是指目前动物实验已证实有明确的致癌作用,但人群研究的证据还比较有限的物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有有丙烯酰胺、高温油炸食品、高温油烟、作息颠倒、无机铅化合物等等。
蕨菜是致癌物吗
其中含有致癌成分。
蕨菜是野生蕨类植物的嫩叶,幼叶统称为蕨菜,其口感鲜嫩爽滑,而且还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十分受欢迎,但是其中含有与癌症有关的物质,如:原蕨苷、苯草酸、蕨内酰胺、黄碱醇类化合物等,这类成分均易加大患食道癌、胃癌等癌症的几率。这类成分在根茎中含量最高,叶次之,叶柄中也有。
蕨菜是致癌物吗
其中含有致癌成分。
蕨菜是野生蕨类植物的嫩叶,幼叶统称为蕨菜,其口感鲜嫩爽滑,而且还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十分受欢迎,但是其中含有与癌症有关的物质,如:原蕨苷、苯草酸、蕨内酰胺、黄碱醇类化合物等,这类成分均易加大患食道癌、胃癌等癌症的几率,但是并不会直接致癌。这类成分在根茎中含量最高,叶次之,叶柄中也有。
常见的促癌食物有哪些
腌制的鱼、肉和咸菜。含有亚硝酸盐和亚硝胺,亚硝胺致癌性很强。虾酱、咸蛋、酸菜、腊肠、火腿、熏猪肉等加工食品同样含有亚硝胺。目前发现亚硝胺与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等癌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烧烤食物。烤牛肉、烤鸭、烤羊肉、烤鹅、烤乳猪、烤羊肉串等含有强致癌物——杂环胺类化合物,不宜多吃。烤焦的肉、鱼中含量更高。杂环胺类化合物可诱导肝癌、结肠癌和血管内皮肉瘤。
熏制食品。如熏肉、熏肝、熏鱼、熏蛋、熏豆腐干等含苯并芘致癌物,常食易患食道癌和胃癌。
油炸食品。煎炸过焦后,产生致癌物质多环芳烃。咖啡烧焦后,苯并芘会增加20倍。油煎饼、臭豆腐、油条等,因多数是使用重复多次的油,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
霉变食物。米、麦、豆、玉米、花生等食品易受潮霉变,被霉菌污染后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属于强致癌物,可诱发肝癌、胃腺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肿瘤。
存放时间过久的蔬菜。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本身含硝酸盐,如存放时间过久,不但会造成营养素丢失,而且在细菌作用下,蔬菜中的硝酸盐也会还原为亚硝酸盐,和体内外的胺结合形成致癌物亚硝胺。
不洁饮用水。胃癌、食道癌、肝癌这三种癌症均与饮池塘水有关。有研究显示,经常饮用未烧开的自来水的人,其患膀胱癌和直肠癌的可能性将增加21%和38%。
致癌物质有哪些 第1类致癌物
第一类致癌物是指有明确致癌作用的物质的物质。在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有烟草、酒精饮料、槟榔、黄曲霉素、石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