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的病因
脱肛的病因
直肠脱垂的病因尚不完全明了,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
1.解剖因素
发育不良幼儿、营养不良患者、年老衰弱者,易出现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无力;小儿骶骨弯曲度小、过直;手术、外伤损伤肛门直肠周围肌或神经等因素都可减弱直肠周围组织对直肠的固定、支持作用,直肠易于脱出。
2.腹压增加
如便秘、腹泻、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排尿困难、多次分娩等,经常致使腹压升高,推动直肠向下脱出。
3.其他
内痔、直肠息肉经常脱出,向下牵拉直肠黏膜,诱发黏膜脱垂。
脱肛的原因 儿童脱肛
脱肛也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由于儿童时期,骨盆内脏器发育不完全,不能对直肠承担充分的支持作用,且儿童的骶骨弯曲度还没有形成,使直肠处于垂直的状态,更容易发生脱肛。
地皮菜怎么吃
地皮菜怎么吃?
1.凉拌地皮菜:新鲜地皮菜250克,葱花适量。将地皮菜洗净,去杂,入沸水锅内焯一下,捞出沥水,装盘,加入精盐、酱油、葱花等,再淋上麻油拌匀即可。此肴具有清热明目的功效,适用于目赤红肿,夜盲,久痢等病症。
2.地皮菜豆腐:地皮菜10克,豆腐200克,香葱适量。先将地皮菜洗净;豆腐切小块入锅煮片刻捞出;锅中烧油,煸香葱花,入豆腐、精盐和适量水煮沸,最后加地皮菜炖至入味出锅。此肴具有清热益气,和中的功效,可辅助治疗脱肛病症。
3.地皮菜炒韭菜:地皮菜100克,韭菜25克。地皮菜、韭菜各洗净,沥干水;锅烧热放油。至油热投入地皮菜煸炒,将适量精盐,入味出锅待用;韭英(切段),入锅煸炒,加盐入味,再倒入地皮菜焖炒数分钟即可装盘。此肴具有益气补肾的功效,可辅助治疗脱肛.阳痿遗精,子宫脱垂等病症。
4.地皮菜烧肉鲜:地皮菜200克,猪肉15克,姜、葱各适量。将地皮菜去杂洗净,猪肉洗净切片;锅烧热,投人猪肉片煸炒至水干,加入姜、葱、料酒、酱油煸炒,至肉熟透,再人精盐、白糖烧片刻,放人地皮菜和适量水,烧至人味,投少许味精即成。此菜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适用于体倦乏力,脱肛,阴虚干咳,便秘等病症。
脱肛的发病机制
(1)滑疝学说:脱肛患者有一个共同,恒定的解剖特点,就是直肠前陷凹异常低而深,早在1912年Moschointg就描述了这一现象,并认为这在脱肛的病因上具有重要意义,提出脱肛是一种滑疝,直肠前陷凹(cul-de-sac) 腹膜反折过低,直肠膀胱或直肠子宫陷凹过深,构成疝囊,当腹腔压力增高时,直肠前壁受压,腹腔内容物将直肠前壁推入直肠腔内,并经肛管向外脱出,支持这一理论的证据为,当临床检查时,令病员蹲下使直肠脱出,可见直肠腔偏后,不居中央,说明直肠前壁脱出比后壁多,指诊时,当手指伸入肠腔后,用拇指和示指轻捏肠壁时,可感到两手指间扪及有较多的组织,可包含下降的直肠腹膜返折,小肠以及脱垂的肠段,并不只是两层肠壁,目前认为这是导致脱肛最重要的发病机制。
(2)会阴下降综合征学说:1966年Parks提出,认为腹壁收缩用力时直肠前壁通常更紧密地覆盖在肛管上口,但不突入其中,即活瓣(flap valve)自制理论,若由于某种原因直肠排空不正常,则求助于进一步的腹壁用力,致盆底肌肉弹性下降甚至消失,整个盆底下降由于耻骨直肠肌和括约肌上部被拉长而变成漏斗形,下端直肠中的粪便被压于漏斗形的肛门直肠区,但排出粪便的力量是结肠来的蠕动,将粪团推向下,把直肠前壁推开而开启活瓣,粪便落入肛管形成强烈的排便感觉,而腹部用力通过直肠前壁将粪便压入肛管,从而加速粪便的排出,正常排空直肠后有反射性盆底肌收缩使直肠下端前壁退回,盖于肛管上方,活瓣并恢复关闭肛管,此即为便后的复位反射,并恢复肛直肠角,如果长期,过度腹壁用力加压排便长达数年以上,则便后的盆底复位反射效果下降,直肠前壁黏膜陷入肛管不易复位,并刺激齿线的神经末梢产生坠胀感,使患者更用力排便,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会阴持续下降而形成会阴下降综合征(drscending perineum syndrome),如果继续发展则导致套叠或脱垂。
但也有认为活瓣对维持自制作用不大,腹内压升高时靠括约肌反射性压力升高,形成压力屏障来维持自制,但同意活瓣即肛管上口上方的直肠前壁可发生直肠前壁脱垂,导致梗阻性排便。
1985年Swash提出分娩可引起支配盆底横纹肌的阴部神经损伤,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在分娩时胎儿过大或过重,第2产程延长,产钳的应用等,尤其是多胎,多数初产妇的损伤可很快恢复,而多次分娩者因反复损伤而不能恢复,造成排便困难至用力排便,反复会阴下降牵拉阴部神经而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直肠套叠,即:阴道分娩→括约肌神经性变性→会阴下降→顽固性排便用力→直肠套叠。
Johansson和Berman也赞同会阴下降综合征与直肠内脱垂是同一疾病,认为可能存在下列过程:肥胖,高龄,分娩,肛门手术或炎症后狭窄等→过度用力排便→黏膜脱垂→直肠孤立性溃疡综合征和会阴下降综合征→直肠套叠。
(3)肠套叠学说:1967年Devadhar提出,认为首先是直肠黏膜感觉下降,引起直肠扩张,大块粪便嵌塞,反射性引起强有力的直肠肌肉系统收缩,强调存在“关键点”—最大的感觉减弱并引起肌肉过度收缩的一点,处于恒定的可预知的位置,一般在骶骨岬下5cm处,直肠肌肉系统的过度收缩力长期集中于这一点,使直肠前壁凹入直肠腔,逐渐产生套叠样变化,最终形成脱垂。
1968年Broden和Snellman Devadhar和Theuarkauf等分别通过直肠,乙状结肠,Douglas窝,阴道和膀胱腔内注入造影剂,用放射线电影摄像技术观察脱肛时内脏运动情况,发现脱垂开始时,先是直肠套叠,套叠的起始点往往在距肛缘6~8cm处,而受累的肠子并非单纯只有直肠前壁,而是整个直肠一圈肠壁向下套叠下降,当其尖端降至直肠下端后,即经肛门向外脱出,当脱垂部分完全下降时,可以包括直肠腹膜返折-Douglas窝和小肠一并经肛门脱出,但在脱垂或套叠下降的早期,即使已从肛门脱出,可以没有小肠,至于为何会引起直肠套叠,目前尚无确切的解释。
Devadhar指出,脱肛时,直肠前壁脱出并不比后壁多,同时肠腔并不偏后,依然居中,但当最大程度用力向下屏气时,前面部分肠壁往往脱出更多,肠腔也不在中央,在脱肛病人中只有少数属于这一类型。
(4)提肌功能障碍综合征学说:1981年Shafik提出,认为由于长期用力排便,神经病变或全身衰竭引起提肌板下垂,直肠尾骨缝,裂隙韧带和提肌悬带下脱并分离,提肌裂隙增宽并下降使直肠颈处于腹内压的直接作用下,引起所有裂隙内脏器都失去提肌及其韧带的支持而松弛,这时若用力排便,在下降的粪便之前提肌收缩未能开放直肠颈,此时增加的腹内压通过宽的提肌裂隙传导,进一步关闭直肠颈,引起套叠和脱垂。
Butler,Muir和Todd也指出:大多数脱肛的病人中都存在肛门括约肌包括肛提肌的肌力减退,即使早期病例也不例外,同时,在马尾病变的患者中,显示出盆底肌肉和肛管括约肌松弛,但临床上并无明显证据表明肛管括约肌和盆底肌肉松弛是神经系统病变所致,Porter报道在肌电图测定中可显示出这些肌肉在脱肛与正常人之间是不同的,正常人直肠以气囊扩张可反射性抑制外括约肌和肛提肌的静止活动,就像排便前和排便时一样,在脱肛时,这种反射性抑制明显延长,因此,极可能这种括约肌功能的紊乱是原发的发病因素,而肌肉松弛,深的直肠前陷凹以及直肠活动的亢进都是继发性因素,实际上,脱肛病人可以具有正常的盆底和括约功能,Goligher见到3例脱肛回纳后,肛门括约肌和肛提肌完全正常,Broden和Snellman从摄影中看到脱肛最初是直肠套叠,并起始于盆底以上,表示盆底肌肉松弛并非原发因素,Fry,Griffiths和Smart从这些肌肉随意收缩活动的摄影中再次证实脱肛的最初原因并非盆底软弱,在15例脱肛中12例盆底活动正常。
保健食谱
1.地耳豆腐 地耳10克,豆腐200克,香葱适量。先将地耳洗净;豆腐切小块入锅煮片刻捞出;锅中烧油,煸香葱花,入豆腐、精盐和适量水煮沸,最后加地耳炖至入味出锅。此肴具有清热益气,和中的功效,可辅助治疗脱肛病症。
2.地耳炒韭菜 地耳100克。韭菜25)克。地耳、韭菜各洗净,沥干水:锅烧热放油。至油热投入地耳煸炒,将适量精盐,人味出锅待用:韭英(切段),入锅煸炒,加盐人味,再倒人地耳焖炒数分钟即可装盘。此肴具有益气补肾的功效,可辅助治疗脱肛。阳痿遗精,子宫脱垂等病症。
3.地耳烧肉鲜 地耳 200克,猪肉 15o克,姜、葱各适量。将地耳去杂洗净,猪肉洗净切片;锅烧热,投人猪肉片煸炒至水干,加入姜、葱、料酒、酱油煸炒,至肉熟透,再人精盐、白糖烧片刻,放人地耳和适量水,烧至人味,投少许味精即成。此菜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适用于体倦乏力,脱肛,阴虚干咳,便秘等病症。
4.凉拌地耳 新鲜地耳250克,葱花适量。将地耳洗净,去杂,入沸水锅内焯一下,捞出沥水,装盘,加入精盐、酱油、葱花等,再淋上麻油拌匀即可。此肴具有清热明目的功效,适用于目赤红肿,夜盲,久痢等病症。
脱肛的最佳治疗方法
治疗脱肛的方法是有着很多很多的,那么在这诸多的方法中 ,要寻找一个最好的出来,无疑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方法对于我们而言,其效果也是因人而异,所以我们不用在这上面多花精力。下面告诉大家一个方法治疗脱肛。
直肠和直肠黏膜脱出于肛门外即为脱肛,又称直肠脱垂。脱肛轻度者仅在大便时感觉肛门坠胀,且有物脱出,但便后能自行回复。重度者开始大便时直肠即脱出,必须用手托起直肠,助其回复。
脱肛除了与大肠有关外,还与肺、胃、脾、肾等脏腑有关。肺与大肠相表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肾开窍于二阴,主一身之元气,以上脏腑有病变都可能影响大肠,发生脱肛。脱肛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若久痢、久泻,久咳以及妇女生育过多,体质虚弱,劳伤耗气,中气不足,以致气虚下陷,固摄失司,而致脱肛;小儿先天不足,气血未旺,或年老体衰,或滥用苦寒攻伐药物,亦能导致真元不足,关门不固,而致脱肛。实者多因便秘、痔疮等病,湿热郁于直肠,局部肿胀,里急后重,排便过度努责,约束受损,而致脱肛。
脱肛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升提固脱。取穴以督脉、足太阳经穴为主。主穴可取百会、长强、大肠俞、承山,其中百会是治疗脱肛的常用要穴。若中气下陷者,可加脾俞、气海、足三里;湿热下注者,加阴陵泉、飞扬。操作:百会用补法或灸法,每日晨起及每晚临睡前,用艾条灸百会穴各一次,每次3~5分钟。其余主穴用平补平泻法。
按:百会是督脉与三阳经的交会穴,气为阳,统于督脉,有升阳、安神、强体作用,是人体强壮穴之一,故灸百会可使阳气旺盛,有升提收摄之功,常用于治疗脱肛和子宫脱垂。长强为督脉之别络,位近肛门,可增强肛门的约束功能。大肠俞为大肠经气转输之处,可充实大肠腑气。承山为膀胱经穴,足太阳经别入肛中,故可疏调肛部气血。《席弘赋》:“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次鸠尾”。故添加鸠尾穴可供治疗时参考。
地皮菜可以怎么吃呢
1.凉拌地皮菜:新鲜地皮菜250克,葱花适量。将地皮菜洗净,去杂,入沸水锅内焯一下,捞出沥水,装盘,加入精盐、酱油、葱花等,再淋上麻油拌匀即可。此肴具有清热明目的功效,适用于目赤红肿,夜盲,久痢等病症。
2.地皮菜豆腐:地皮菜10克,豆腐200克,香葱适量。先将地皮菜洗净;豆腐切小块入锅煮片刻捞出;锅中烧油,煸香葱花,入豆腐、精盐和适量水煮沸,最后加地皮菜炖至入味出锅。此肴具有清热益气,和中的功效,可辅助治疗脱肛病症。
3.地皮菜炒韭菜:地皮菜100克,韭菜25克。地皮菜、韭菜各洗净,沥干水;锅烧热放油。至油热投入地皮菜煸炒,将适量精盐,入味出锅待用;韭英(切段),入锅煸炒,加盐入味,再倒入地皮菜焖炒数分钟即可装盘。此肴具有益气补肾的功效,可辅助治疗脱肛。阳痿遗精,子宫脱垂等病症。
脱肛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脱肛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儿童和老年人多见。
1.临床分类
根据脱垂程度,分为部分性脱垂和完全性脱垂2种。
(1)部分性脱垂:为直肠下端黏膜与肌层分离,且向下移位形成皱襞,故又称黏膜脱垂或不完全脱垂,其脱出组织较少,长度为2~5cm,可以是部分黏膜或全圈黏膜下脱,可呈放射状排列,脱垂部分为两层黏膜,与肛门之间无沟状隙。
(2)完全性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严重时直肠和肛管均翻出肛门外,脱出组织多,长度常超过10cm,形状呈宝塔状,黏膜皱襞呈环状排列,脱垂部分为两层折叠的肠壁组织,成人大多是完全脱垂,女性较多,常伴有肛门功能不良。
2.症状与体征
脱肛病人常有慢性便秘,排粪无规律的病史,起病缓慢,早期感觉直肠胀满,排粪不净,以后感觉排便时有肿块脱出而便后自行缩回,疾病后期咳嗽,用力或行走时都会脱出,需用手托住肛门,如直肠脱出后未及时托回,可发生肿胀,炎症,甚至绞窄坏死,病人常感大便排不尽,肛门口有黏液流出,便血,肛门坠胀,疼痛和里急后重,有时伴有腰部,下腹部或会阴部酸痛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