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的病因详细解释
结肠癌的病因详细解释
本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下列疾病有关。
1结肠的慢性炎症
如溃疡性结肠炎、日本血吸虫病,使肠黏膜反复破坏和修复而癌变。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约有3%~5%最终发生癌变。远远超过结肠癌高发区的发病率。病程长者,发生癌变的机会更大。20年以上的达20%,30年以上的达40%。癌变的机理至今还不太清楚。多数人认为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过程中,可能由于反复组织破坏和修复而导致肠上皮增生、腺瘤化,终于癌变。
2结肠腺瘤癌变
特别是家族性腺瘤患者的癌变率高达67%。腺瘤越大癌变率越高,直径在1cm以下的腺瘤癌变率为7.3%,1~2cm的为32.1%,2cm以上的可达58.1%。由于腺瘤的组织分型的不同其癌变的比率也不同,绒毛状腺瘤大于管状绒毛状腺瘤大于管状腺瘤。在这三种中管状腺瘤的癌变率相对较低,但它的出现率占绝大多数.75%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仅占9%。因此,癌前病变的管状腺瘤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有蒂腺瘤的浸润癌变率为4.5%,而广基形腺瘤的癌变率为10.2%。腺瘤的位置也与癌变有一定的关系,左半结肠高于右半结肠。女性腺瘤的癌变率高于男性,原因尚不清楚。
3膳食与致癌物质
脂肪肉食与低渣饮食使细菌组成改变,胆酸、胆盐增加,被肠内厌氧菌分解为不饱和的多环烃、甲基胆蒽,在便秘情况下致癌物质与肠黏膜接触时间延长,增加致癌作用。
4遗传因素
家族性结肠息肉遗传很明显。一般认为它的癌变率很高,并且在早年(10~20年)发生恶变。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也是家族性疾病,在其长期慢性经过的病人中,特别是年轻患者癌变率颇高。遗传因素可能是一种发生癌的倾向。除在遗传的易感性之外,还需有若干后天的激发因素,才能引起癌肿的发生。
铊中毒病因详细解析
病因机制】
急性铊中毒多为非职业性中毒,由于误服、使用含铊化合物等引起;职业中毒主要为吸入大量含铊烟尘、蒸气或可溶性铊盐经皮肤吸收引起。铊中毒少见,但我国已发生非职业性铊中毒事件数起,引起中毒的原因不明。
接触机会:
(一)职业性接触
在下列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有机会接触到本品:
1.铊矿石焙烧,飞灰中有含量较高的铊。
2.铊金属冶炼、制造合金,因其溶点较低,物料中的铊易转变成挥发性的氧化物以烟、粉尘的形式散发。
3.电子、光学和超导领域用铊生产高压硒整流片;铊的硫化物用于制作光敏光电管、红外线监测仪;卤化铊晶体壳制作各种高精密度光学棱镜和特殊光学零件;碘化铊填充的高压汞铊灯为绿色光源;溴化铊和硫化铊制成的光纤可用于远距离、无中断、多路通讯。
4.特种玻璃生产,用铊制作彩色玻璃,因添加少量的硫酸铊或碳酸铊,其折光率会大幅度地提高,可与宝石相媲美。
5.医学、药学方面早期曾用铊化合物治疗头癣、疟疾、性病、结核等疾病;硫酸铊和碳酸铊是有效的杀鼠剂和杀真菌剂,但由于含铊农药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二次环境污染,故在许多国家已被限制或禁止使用,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仍然沿用至今。现主要用铊作为闪烁显像药物用于放射性同位素扫描,进行疾病的诊断。
6.铊还用作催化剂、电阻温度计,无线电传真、原子钟表等的脉冲传送器的重要材料;铊离子有极好的核磁反应特性,可用于模仿碱金属离子,作为钾、钠生物学功能研究的探针等。
(二)非职业性接触
土壤、地而水、海水及动植物体内仅含极微量的铊,故正常人血铊多<2μg/L(<9. 78nmol/L),尿铊多<5μg/L(<24.5nmol/L)。环境污染可能是非职业性铊接触的主要来源。如铊矿的开采、铊矿石的加工和冶炼等,这些生产过程中的粉尘、废气、废水和废渣,可造成环境水源、土壤污染,引起非职业性铊中毒。
铊是WHO重点限制清单中的主要危险废物之一,已被我国列入优先控制的污染物名单。
毒性机制:
铊及其化合物属于高毒类,具有蓄积性,其急性毒性在哺乳类动物中大于铅、镉、汞,为强烈的神经毒物,并可引起肝脏、肾脏损害。铊的一价化合物,如硫酸铊、醋酸铊、碳酸铊中毒性高;铊的氯化物毒性高于其他化合物,而硫化铊(TI2S)、碘化铊(TI1)水溶性较差,毒性较低。铊的各种化合物对不同动物经不同途径侵入的毒性不同。
动物急性中毒时有躁动不安、共济失调、惊厥、震颤、呼吸困难、呕吐、出血性腹泻、少尿或无尿等,最后可死于呼吸、循环或肾衰竭。慢性中毒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球后神经炎、视神经萎缩、性欲丧失、睾丸萎缩等。
可溶性铊盐、铊蒸气和烟尘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等途径吸收进入体内,但不论何种途径吸收,铊在体内各组织的含量均大致相近,并与剂量成正比。值得注意的是,铊吸收入血后不与血清蛋白结合,而是以离子状态转运,少部分铊离子可被红细胞吸收,其余部分则转运到全身。早期以肾的铊浓度最高,其次为肌肉、骨骼、肝、肺、脾、心脏、唾液腺、睾丸,淋巴结、胃肠、毛发,眼晶状体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铊;由于血脑屏障的作用,铊离子进入脑组织较慢,但脑中铊含量的下降速度也较慢,与其他器官相比反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头发和指甲可能是铊在体内长期蓄积的另一部位。由于神经系统的某些酶、递质及脑细胞对铊的毒性较为敏感,微量的铊即可引起损害,所以铊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是长期的,有些是不可逆的。铊也可经胎盘屏障而影响胎儿。
铊主要经尿和粪便排出,少量可经汗液、乳汁和泪液排出。铊吸收后,在血中的半衰期很短,仅为1.9天,在体内半衰期则为10天左右(7.4~12.4天)。急性中毒时由于铊大量进入血液,并快速进入各个器官组织,并可通过肝脏经由胆汁外排,数量常超过尿铊排出量,成为急性铊中毒时体内铊的主要排泄途径。但此途径排出的铊很易经消化道重吸收而再次进入血循,进入肝脏,形成所谓的“肠肝循环(entrohepatic circulation)”,造成“无效排泄”。
有机铊化合物如丙二酸铊在体内的分布速度更快,但其毒性和体内最终分布情况与无机铊化合物类似。其主要排泄途径为尿和粪便,两条途径的排泄量基本相同。
感染的详细解释
(1).传染。指病原体从有病的生物体侵入别的生物体。
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桥东录》:“或因天行感染,则其病与瘟疫相表里,则正宗攻下之法为宜。”《医宗金鉴·幼科种痘心法要旨·自出》:“必因种后适逢天行时气,小儿感染而成。”
(2).通过语言或行动引起他人相同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也指受到别人思想、行为的影响。
李大钊《战后之世界潮流》:“ 意大利非常危险,因为他的国民性很容易感染这种思想。” 巴金《英雄的故事·军长的心》:“我感染到他这种愉快的心情,我也微笑了。”
火灾的详细解释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火,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火,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辉煌。正如传说中所说的那样,火是具备双重性格的“神”。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和温暖。但是,有时它是人类的朋友,有时是人类的敌人。失去控制的火,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
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造成的灾害。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发生的一种氧化放热反应,通常伴有光、烟、或火焰。
燃烧的三要素: 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对于有焰燃烧一定存在自由基的链式反应这一要素。
灭火的主要措施就是: 控制可燃物、减少氧气、降低着火点,化学抑制(针对链式反应)。
结肠癌患者的护理方法包括哪些
结肠癌患者平时穿着宽松、舒适,不选择束腰带或皮带的裤子,铁压迫造口部位。洗澡时最好用淋浴的方式,造口部位可用保鲜膜保护,防止污水进入造口。结肠癌患者可选择一些运动量不大的活动进行适当的锻炼,程度以不感到疲劳为宜。结肠癌患者运动时可要腰带约束,以增加腹部支撑力。旅游有益身心,无论坐船、飞机、火车,对造口均不会有影响。但要带齐造口用品放在随身行李内,以便随时更换。
由于造口不规律地流出粪便及消化液,加之消化液刺激造口周围皮肤引起湿润疹及糜烂的痛苦,会给结肠癌病人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因此,家属要理解结肠癌病人心中的苦闷,多关心和照顾结肠癌病人,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增强康复的信心。同时,作为结肠癌病人的至亲,不要因为病人造口的异味等而疏远他或产生厌烦心理,因为家人的关怀和支持对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结肠癌患者要定期进行复查,一般应定期复查5年,最初3年内每3个月1次。配合医生做好化疗和放疗以及其他相关后期治疗。若结肠癌病人有消瘦、骶骨部疼痛、会阴部硬块、腹块、腹水、肝脏肿大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人工肛门的结肠癌病人一样可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可以去工作、社交、学习,不该因此而自卑,在活动中避免体力消耗过多即可。结肠癌术后护理若病人有消瘦、骶骨部疼痛、会阴部硬块、腹块、腹水、肝脏肿大,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早期发现转移等情况因手术而作肛门再造的病人,由于人工肛门没有括约肌,而且浑身上下都有异常的味道,结肠癌病人常常产生思想负担,因此要多解释和鼓励,并帮助和指导病人作好人工肛门护理。
肩关节脱位的详细解释
1.传导暴力
当与躯干前外侧倾斜,下降,患者手掌,肱骨外展位置干旱,从手掌传导炫骨头的暴力可以突破肩关节囊前壁,向前脱位。
如暴力强大或继续作用,肱骨头可被推到喙突下或锁骨下,成为喙突下脱化或锁骨下脱位,后者较少见;极个别暴力强大者,肱骨头可冲进胸腔,形成胸腔内脱位。
2.杠杆暴力作用
当上臂过度外展外旋后伸,肱骨颈或肱骨大结节抵触于肩峰时,构成杠杆的支点作用,使肱骨头向盂下滑脱,形成肩胛盂下脱位,继续泔至肩胛前部成为喙突下脱位。
因肩关节脱位时大结节受撞击,故常伴肱骨大结节骨折。也可伴肩盂、外科颈或解剖颈骨折,很少合并小结节骨折。肱二头肌腱长头有时可滑脱至肱骨头的外后侧阻碍肱骨头的复位。
腋部或臂丛有时由肱头压缩引起,引起不同程度的腋神经损伤。直接暴力造成的错位,都是从背上背着的脏骨直接,使肱骨头向前和错位,但相对稀少。
肩关节脱位他后的病理变化,主要为肩关节囊的破裂和肱骨头的移位,也有盂唇处破裂不易愈合,可为习惯性脱位的原因。
因肱骨头由胸大肌的作用发生内旋;又因肩关节囊及其周围的韧带及肌肉的作用,从而使肱骨头紧紧抵卡于肩胛需或喙突的前下方,严重者可抵达锁骨下方,使肱骨呈外展内旋及前屈位弹性畸形固定,丧失肩关节的各种活动功能。
肩关节脱位最常见,约占全身关节脱位的50%,这与肩关节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关,如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关节囊松弛,其前下方组织薄弱,关节活动范围大,遭受外力的机会多等。肩关节脱位多发生在青壮年、男性较多。
肺炎病因详细解析
病原体:
病原体包括有细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他莫拉氏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及军团菌等)、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病毒、柯萨奇及FCO病毒,近年还发现有轮状病毒)、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卡氏肺囊虫、真菌(白色念珠菌、曲菌、毛霉菌、新隐球菌等)。
病理生理:
肺炎时肺泡壁充血、水肿、炎症渗出,肺泡腔内兖满炎性渗出物,呼吸膜增厚,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炎症渗出,堵塞造成气道狭窄,则换气、通气功能障碍至低氧血症、缺氧,称外呼吸功能障碍。细胞缺氡时,胞质内酶系统受到损害致组织对氧的摄取和利用不全,称内呼吸功能障碍。肺炎时病原微生物作用产生感染中毒症状,出现高热、嗜睡、昏迷、惊厥、临床上出现心力衰竭、周围循环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肺炎还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稀释性低钠血症。
流行病学:
肺炎的发病率很高,约占人群的12%。预计我国每年有250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超过12万人死于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居第2~3位,全球范围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为0.5%~5.0%,在我国医院获得性肺炎总体发病率为2.33%,不同人群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差异也很大,老年、ICU和机械通气病人的发病率分别为普通住院病人的5倍、13倍和43倍。而且因社会入口老龄化、免疫受损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病原学诊断困难、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等因素,近年来肺炎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分类:
病理分类: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
病因分类: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螺旋体立克次体肺炎、吸入性肺炎、原虫性肺炎。
病程分类:急性肺炎(病程1个月之内)、迁延性肺炎(1~3个月)、慢性肺炎(病程>3个月)。
病情分类:轻症肺炎(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病情轻)。重症肺炎(有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脓气胸、中毒性肠麻痹等,超高热或体温不升;有严重伴发病如伴发免疫功能缺陷、Ⅱ~Ⅲ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
肺炎发生地点分类:杜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ry acquired pneumonia,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医院获得性肺炎( 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亦称医院内肺炎,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入院48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结肠癌常出现的几大病因是什么
1.发病年龄:大多数结肠癌话只能在50岁以后发病,年龄在50岁以后的中老年朋友一定要多加注意身体的变化,每年一次的身体健康体检尤为重要。因此,这是诱发出现结肠癌病因的因素。
2.结肠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如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肠癌的发病机会他们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3.息肉:大部分结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结肠癌的恶变得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这也是最主要的诱发出现结肠癌病因的因素。
4.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级亲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肠癌的,他在一生中患结肠癌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约四分之一的新发病人有结肠癌的家族史。
脑出血病因详细解析
(一)常见致病疾病
1.高血压 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均可导致脑出血,约半数脑出血由高血压所致。老年人高血压是脑出血的最主要病因。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抗高血压治疗可使脑出血的危险降低46%。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脑内小动脉病变,如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脂质透明变性和微动脉瘤形成,当血压骤然升高时,血液自血管壁渗出或动脉瘤直接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织形成血肿。另外,高血压可引起小血管痉挛,导致远端缺氧和坏死、血栓形成,斑点状出血及脑水肿,出血可融合成片状,这可能是高血压脑病引起出血的机制。解剖因素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也起作用:脑动脉壁较其他器官的动脉薄弱;随年龄增长,深穿支动脉变得弯曲,呈螺旋状,易受高血压的冲击,成为脑出血的好发部位,尤其是豆纹动脉。
2.脑淀粉样血管病(CAA) CAA是一种不伴全身血管淀粉样变的脑血管病,脑出血是CAA最常伴随的表现。淀粉样物质沉积在大脑皮质、软脑膜小或中动脉的中层和外膜,损害血管,引起基膜变厚、血管腔狭窄、内弹力膜破碎,导致纤维素样坏死和微动脉瘤形成,易于出血。估计大于60岁的脑出血病人中,15%由CAA引起,大于70岁的脑叶出血50%由CAA引起,在伴有阿尔茨海默病和Down综合征的老年人中,CAA引起的脑出血更常见。(Moyamoya)、夹层动脉瘤等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3.动脉瘤 占颅内出血的16%~19%,主要是高血压引起的微动脉瘤。
4.其他原发性或继发性颅内转移性肿瘤均可引起颅内出血,占2%~6%。。白血病多见,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也可引起出血。脑静脉血栓形成也可引起颅内出血。大量饮酒通过损害凝血系统和脑血管的完整性增加脑出血的危险,在其他病理因素相似的情况下,中量与大量饮酒者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性分别增加2倍和2.4倍,少量饮酒是否有保护作用仍无定论。
(二)病理生理
颅内出血较常发生的部位有基底核区(40%~50%)、脑叶(20%~50%)、丘脑(10%~15%)、脑桥(5%~12%)、小脑(5%~10%)和脑干其他部位(1%~5%),可破入脑室。有些患者可有脑动脉粥样硬化表现和深穿支动脉粟粒状动脉瘤。
结肠癌的病因都有哪些
结肠癌疾病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人非常的痛苦,让患者朋友们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同时让家人和朋友们都极其的担心,对于结肠癌这种疾病,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那么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结肠癌的病因都有哪些:
一、饮食因素。研究表明,有70%~90%的结肠癌病因与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有关,而其中40%~60%的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与饮食、营养相关联,故在肿瘤发病中饮食因素被看作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二、职业因素。结肠癌患者中绝缘石棉生产工人较常见,并且动物实验已证实吞食石棉纤维能够穿透肠黏膜。此外,金属工业、棉纱或纺织工业和皮革制造业等职业的员工的结肠癌患病率也高于常人。
三、遗传因素。据估计在至少20%~30%的结肠癌病因中,遗传因素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1%为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及5%为遗传性无息肉结肠癌综合征患者。遗传性家族性息肉病中80%~100%的患者在59岁以后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
上述内容就是我们对结肠癌的病因都有哪些这个问题的详细解答,想必大家看了以后会对自己有所帮助的吧,患了结肠癌疾病以后大家不用紧张害怕,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才是最重要的,祝大家早日康复。
便秘推波助癌
便秘不光难受也会助癌
在中国,据估计每10个人当中就会有1人受便秘影响,尤其是年轻女性,便秘的患病率正在明显增加。便秘是指便次太少或排便困难、便干等表现而言。便秘会不会增加大肠癌的机会呢?
李世荣主任作了详细解释,人的粪便中含有一种致癌物,医学上称为“二级胆酸”,它来源于肝脏分泌的胆汁,并驻留于粪便中,便秘者肠腔中的“二级胆酸”长期与肠粘膜接触,便增加了其不断刺激粘膜的机会。从这个角度讲,便秘者易于诱发大肠癌。当然,粪便中除了“二级胆酸”以外,还有许多被消化以后的食物残渣和细菌。细菌产生的毒素以及被细菌酵解的有毒产物,由于便秘而长时间停留在肠腔,对肠粘膜的刺激和部分水溶性物质的吸收均对人体有不利的影响。为此,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的发生,在大肠癌的预防上也有一定意义。
据美国《流行病学》最新报道:美国医学家对大肠癌患者和非大肠癌患者的对比跟踪调查发现,有便秘史者的大肠癌发病率是正常人的四倍多。
大肠癌也是“窝里横”
科学研究证明,人类大多数疾病均有遗传因素的影响。除外伤外,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受环境和遗传两个因素的影响,只不过有些疾病受环境因素影响更多,另一些疾病受遗传因素作用更突出而矣。李主任说,大肠癌也不例外,一个人的亲属中有大肠癌病人,那么他在一定条件下,如长时间进食高蛋白、高脂肪、少纤维(精米、细粮)的食物等,便有更多机会发生大肠癌,这种机会比一般人高2~4倍。当然,大肠癌的发生也不是简单的1+1=2(遗传+高脂肪饮食=大肠癌),而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长时间致癌因素累积的过程。若亲属,特别是直系亲属中有大肠癌病人时,家族中每一个成员都要定期接受相关检查。必要时还要进行治疗,以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尽管所有的大肠癌都受遗传因素影响,但遗传力度不一样。李主任介绍说,有两种大肠癌遗传的力度很大:第一种医学上称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第二种叫作“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不过它们在大肠癌中只占极少数,前者占1%,后者占8%。另一种称为“散发性大肠癌”(首发),约占大肠癌的70%以上,这种大肠癌一般在45岁以下发病,其发病年龄越低,亲属的发病率就越高。
据介绍,大肠癌的主要症状是便血,其次是腹泻、贫血、腹痛、体重下降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上述症状多出现于中、晚期大肠癌患者,早期癌大多无任何症状,只能通过定期健康检查(普查)才能发现,普查发现的早期癌甚至可以在肠镜下切除,不需要剖腹手术。对于绝大多数参加普查的人来说,只要做三次简单的粪便化验,看看粪便中是否有眼睛看不见的血(医学上称“隐血”)。如果有这种“隐血”,则需要做结肠镜检查,以进一步确定出血的原因是肠癌,还是痔疮、结肠炎、息肉。尤其是嗜食肉者、嗜熏烤食物者、大量饮酒者、便秘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息肉患者以及有家族史者等高危人群更应注意定期检查。
脂肪的详细解释
存在于人体和动物的皮下组织及植物体中,是生物体的组成部分和储能物质。亦为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扬雄《太玄·灶》“脂牛正肪,不濯釜而烹,则欧歍之疾至”晋范望注:“今以脂肪之肉,必当澡濯釜鼎以煮渫之。”秦牧《吃动物》:“黑熊的肉脂肪层很厚,吃起来有点像猪肉。”《新华文摘》1980年第5期:“他的皮下脂肪已开始增厚,怕挤车子。”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而脂肪酸的种类和长短却不相同。因此脂肪的性质和特点主要取决于脂肪酸,不同食物中的脂肪所含有的脂肪酸种类和含量不一样。自然界有40多种脂肪酸,因此可形成多种脂肪酸甘油三酯;脂肪酸一般由4个到24个碳原子组成。
脂肪分子结构人体内的脂类,分成两部分,即:脂肪与类脂。脂肪,又称为真脂、中性脂肪及三酯,是由一分子的甘油和三分子的脂肪酸结合而成。脂肪又包括不饱和与饱和两种,动物脂肪以含饱和脂肪酸为多,在室温中呈固态。相反,植物油则以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在室温下呈液态。类脂则是指胆固醇、脑磷脂、卵磷脂等。综合其功能有: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主要提供热能;保护内脏,维持体温;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参与机体各方面的代谢活动等等。
如何护理结肠癌晚期患者呢?
结肠癌晚期的症状是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著。如果不及时治疗,结肠癌晚期病情会加重。那么,还有哪些是结肠癌晚期症状呢?
一旦诊断明确,除结肠癌晚期外,应及早手术治疗并争取作一期根除术。那么,结肠癌晚期有什么治疗方法呢?
完全梗阻的结肠、乙状结肠肿瘤,结肠癌晚期应先作肠减压术及近端肠曲造瘘术,2~3周后再作根治手术。距肛门8cm以内的直肠肿瘤,需一并切除肛管和周围组织,作腹部永久性结肠造瘘。结肠癌晚期该如何治疗?化疗可选用5Fu、MMC等药。中药治疗可作为综合治疗结肠癌晚期的措施之一,适用于一些不适合手术和放、化疗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
积极治疗肠道慢性病变,如结或直肠息肉、血吸虫并细菌性痢疾、阿米巴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结肠癌晚期能不能治好?答案就是,结肠肿瘤并不像其它肿瘤症一样难治,只要掌握一定的治疗原则,另外就是要把握结肠癌晚期治疗后的护理工作,相信结肠癌晚期是一定能被克服的。
结肠癌晚期症状有哪些?以上是对结肠癌晚期的介绍,希望这些结肠癌晚期症状知识能对您有帮助。仅供大家参考。如果您对结肠癌晚期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专家会详细解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