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尿路感染怎护理

小儿尿路感染怎护理

小儿尿路感染应该怎么来护理呢?相信这是很多妈妈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专家介绍说小儿尿路感染的护理主要是鼓励患儿多喝水或其他喜欢喝的饮料,使尿量增多,有利于冲洗尿道,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1、对症护理

泌尿道感染的婴幼儿常有高热,可采用物理降温(冷敷额头、温水擦浴或酒精擦浴)或药物降温。要鼓励患儿多喝水或其他喜欢喝的饮料,使尿量增多,有利于冲洗尿道,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并可促进细菌毒素和炎性分泌物排出。要勤换尿布,而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尿布需用开水烫洗晒干,或煮沸消毒。

2、小儿尿路感染的护理要观察药物副作用,按疗程服药

专家介绍说按医嘱应用抗菌药物,注意药物副作用。口服抗菌药物患儿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现象,于饭后服药可减轻胃肠道副作用,若副作用仍明显,可遵照医嘱减量或更换其他药物。一般服药后尿痛、尿急等症状会较快消失,尿化验也会逐渐正常,此时最重要的是仍需按医嘱继续服药,切不可见患儿没什么症状了就擅自停药,以免反复发作,导致慢性泌尿道感染。

3、预防泌尿道感染

小儿尿路感染要注意幼儿不穿开裆裤,婴儿勤换尿布,便后要清洗臀部,保持清洁。女孩清洗外阴时应从前向后擦洗,男孩子要将包皮摞上去洗,龟头发红可涂抗生素软膏,如包皮被尿垢粘连,要到小儿外科门诊分离,以减轻对尿道口的刺激,避免发生下行性泌尿道感染。积极治疗腹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败血症等疾病,以免细菌通过血液循环侵入泌尿道引起感染。

小男孩尿路感染怎么回事

一、尿路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细菌,极少数为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及滴虫等,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尿路感染两种。单纯性尿路感染的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杆菌;复杂性尿路感染除大肠埃希菌外,葡萄球菌属、克雷伯菌属等明显增多。

二、正常小儿尿道有少许细菌存在,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黏膜损伤时细菌可入侵或沿尿道上行引起膀胱、肾盂和肾间质的感染。

建议给孩子查尿常规,同时给孩子服用消炎药,多喝水。

三、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指病原体侵犯尿路粘膜或组织引起的尿路炎症。根据感染部位,尿路感染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为肾盂肾炎,后者主要为膀胱炎。

一般情况下,尿路感染的病人应该多饮水,勤排尿。饮水至少2公升,每2-3小时排一次尿,这是最实用且最有效的方法。

四、包茎是5岁以下的男孩子发生尿路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包茎是指包皮上翻不能露出阴茎头或尿道口。包茎会造成一些污物积聚在包皮内,容易引起感染,所以在洗澡时,多翻一下包皮,常常清洗可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五、小孩尿路感染应及时治疗,以免逆行感染或迁延不愈形成慢性炎症,可以服用消炎药,多喝水,一般会比较快治疗愈,可服用小儿头孢克洛颗粒。

小儿尿路感染的检查

1.血液检查

急性肾盂肾炎常有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20mg/L,膀胱炎时上述实验指标多正常。

2.尿常规检查

清洁中段尿离心镜检中白细胞≥5个/Hp提示尿路感染,若见白细胞管型,提示肾盂肾炎,肾乳头或膀胱炎可有明显血尿,尿路炎症严重者,可有短暂明显的蛋白尿,部分病儿可有血尿或终末血尿。

3.细菌学检查

尿培养是确定诊断的重要证据,要求在抗生素应用前做,排尿前勿多饮水,留尿过程中要严格按常规操作以免尿液污染,尿培养因可受前尿道和尿道周围杂菌的污染,故需在治疗前做清洁中段尿培养及菌落计数,若菌落计数≥10万个/ml有诊断意义,1万~10万个/ml为可疑,但已有膀胱炎尿路刺激症状的患者,尿白细胞明显增多,尿培养菌落计数为1000~1万个/ml亦应考虑尿感的诊断,此外,某些革兰阳性球菌如肠链球菌分裂慢,如为1000个/ml亦可诊断尿感,对婴幼儿和新生儿以及怀疑尿感而留尿困难的小儿,可做耻骨上膀胱穿刺培养,阳性培养即有诊断意义,留做细菌培养的尿若不能及时送验时,应暂放4℃冰箱内,否则会影响结果,有发热的尿感应同时做血培养,大量利尿或已应用抗菌治疗,则影响尿培养的结果,送尿培养如培养阳性应做药物敏感试验,指导治疗。

4.尿直接涂片找细菌

用一滴均匀新鲜尿液置玻片上烘干,用亚甲蓝或革兰染色,在高倍或油镜下每视野若见到细菌≥1个,表示尿内菌落计数>10万个/ml,根据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及细菌形态可作为选用药物治疗的参考。

5.菌尿辅助检查

尿液亚硝酸盐还原试验,可作为过筛检查,阳性率可达80%。

6.其他检查

肾小管损伤的其他实验室指标,尿β2-mG,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增高,尿渗透压降低提示肾盂肾炎。

7.B超检查

可探查泌尿系的结构和膀胱排泄功能有无异常,有无结石,梗阻,残余尿等引起感染的诱因。

8.X线检查

静脉肾盂造影可显示泌尿系统有无先天畸形(如重肾,多囊肾等),肾盂积水及其程度,了解肾的大小,有无肾盂肾盏变形等慢性炎症和肾瘢痕证据,对<5岁的第一次尿感应做排泄性膀胱造影,以发现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后尿道瓣膜等尿感诱因。

9.核素检查

核素99m锝二巯基丁二酸(99mTc-Dimercaptosuceine acid,DMSA)肾静态显像可作为上尿路感染诊断的可靠指标,对发现肾盂肾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0%以上,当急性肾盂肾炎时肾的轮廓正常,由于肾实质的炎性细胞浸润,肾间质水肿,肾小管细胞坏死致DMSA减少,造成病变部位同位素分布的稀疏区,当炎症消散后此种稀疏区可消失,在慢性肾盂肾炎,肾瘢痕形成时,病变部位的DMSA摄入更少,且肾外形可因瘢痕收缩而缩小或见楔形缺损区。

小儿尿路感染应该如何护理

1、对症护理

泌尿道感染的婴幼儿常有高热,可采用物理降温(冷敷额头、温水擦浴或酒精擦浴)或药物降温。要鼓励患儿多喝水或其他喜欢喝的饮料,使尿量增多,有利于冲洗尿道,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并可促进细菌毒素和炎性分泌物排出。要勤换尿布,而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尿布需用开水烫洗晒干,或煮沸消毒。

2、观察药物副作用

按疗程服药。

3、预防泌尿道感染

注意幼儿不穿开裆裤,婴儿勤换尿布,便后要清洗臀部,保持清洁。女孩清洗外阴时应从前向后擦洗,男孩子要将包皮摞上去洗,龟头发红可涂抗生素软膏,如包皮被尿垢粘连,要到小儿外科门诊分离,以减轻对尿道口的刺激,避免发生下行性泌尿道感染。积极治疗腹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败血症等疾病,以免细菌通过血液循环侵入泌尿道引起感染。

小孩子尿急尿频怎么预防

夏季婴幼儿尿路感染高发

泌尿系感染是儿童常见疾病,这与女童生理特点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较小的婴幼儿不能控制排尿、排便,需要使用尿布,因此尿道口常常受到粪便污染,再加上女婴尿道口较短,尿路免疫功能差,膀胱防御机制较弱,容易使尿路发生上行感染,另一方面,宝宝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容易被病菌所侵扰,进一步破坏尿道周围的防御屏障,导致细菌侵入引起尿路感染。

夏季是尿路感染的高发季节,原因在于夏季天气较热,一些孩子喝水少、排尿少。有些孩子尤其是女孩儿喜欢游泳,也容易出现特殊病原体的上行感染。同时,孩子患有肺炎、败血症等疾病时,细菌也会诱发尿路感染。

小儿尿路感染最易被误诊虽然尿路感染在幼儿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可是该病却很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防尿路感染当重日常护理除了对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外,尿路感染患儿的日常护理也很重要。如果患儿有高热症状,可采用物理降温(冷敷额头、温水擦浴)或药物降温;平时要鼓励患儿多喝水,使尿量增多,有利于冲洗尿道,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并可促进细菌毒素和炎性分泌物排出;小小孩儿要勤换尿布,从而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尿布需用开水烫洗或煮沸消毒、太阳下晒干。

日常生活当中,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穿开裆裤,而且在上了厕所以后,一定要及时的清理孩子的臀部,保持臀部的清洁,女孩的会阴部位一定要彻底的清洗,然后保持干燥,这样才可以防止细菌的滋生,避免尿路感染这样的疾病反复的出现。

小儿尿路感染有什么特点

尿路感染是小儿泌尿系统的常见病之一。小儿由于泌尿器官解剖结构的特点,有些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故在受到感染就有不同的表现。婴儿尿路感染中男婴儿明显多于女婴,男妇之比大约为10:1。这主要与男婴的包皮有污垢及尿路畸形多于女婴有关。婴儿尿路感染症状很不典型,婴儿期尿路感染往往以高热起病,与呼吸道感染十分相似,有的还伴有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可表现为体重不增,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和发热甚至惊厥等,很少出现尿频等尿路感染症状,往往被误诊上呼吸道感染,婴儿腹泻,甚至颅内感染。因婴幼儿不易收集尿标本,膀胱穿刺培养对确诊帮助较大。2岁以后,尿路感染症状较典型,易于诊断,但尽管可以自诉尿频症状,但容易被忽略。婴幼儿因泌尿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约半数有膀胱输尿管反流,故尿路感染易致肾发育障碍和形成疤痕,造成永久性肾实质损害。其后果远较成人严重。肾疤痕常在5岁以前形成,以后即使已无菌尿,这些肾损害亦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可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肾盂肾炎,甚至发生肾衰。故认为凡有尿路感染的小儿,均需作静脉肾盂造影,如肾盂造影有异常或治疗后持续有菌尿者,应作排尿期膀胱尿路造影,必要时作膀胱镜检查。小儿尿路感染的治疗原则同成人一样,特别要注意纠正尿路功能异常或器质性梗阻。

小儿尿路感染护理

1、对症护理:泌尿道感染的婴幼儿常有高热,可采用物理降温(冷敷额头、温水擦浴或酒精擦浴)或药物降温。要鼓励患儿多喝水或其他喜欢喝的饮料,使尿量增多,有利于冲洗尿道,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并可促进细菌毒素和炎性分泌物排出。要勤换尿布,而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尿布需用开水烫洗晒干,或煮沸消毒。

2、观察药物副作用,按疗程服药。

3、预防泌尿道感染:注意幼儿不穿开裆裤,婴儿勤换尿布,便后要清洗臀部,保持清洁。女孩清洗外阴时应从前向后擦洗,男孩子要将包皮摞上去洗,龟头发红可涂抗生素软膏,如包皮被尿垢粘连,要到小儿外科门诊分离,以减轻对尿道口的刺激,避免发生下行性泌尿道感染。积极治疗腹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败血症等疾病,以免细菌通过血液循环侵入泌尿道引起感染。

小儿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多为细菌引起的尿道炎症病变,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为主要特征,属中医学“淋证”范畴。

未病先防

(一)生活起居预防

1.适寒温,防外邪:衣被要寒暖适宜,随气候变化而增减,以防病健身,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2.洁卫生,防感染:婴幼儿每次大便后,应该清洗臀部。尿布经常用开水烫洗净。勤换内裤。穿开裆裤不要坐在不洁净地方,不玩脏土。女孩应注意外阴部清洁,清洗或擦抹时应从外阴前面向肛门方向,以避免感染机会。其次,婴幼儿用的毛巾和盆,要与大人分开。

(二)食疗预防

1.加味山药粥:淮山药60~100克,茯苓15克,小蓟10~15克,粳米100克。先将淮山药、茯苓、小蓟煮取汁,与粳米同煮成稀粥,可配加适量白糖调服。每早晚温热食服。

2.赤小豆内金粥:赤小豆30克,鸡内金15克(研末),糯米适量,共煮成粥服。

3.山药芡实粥:淮山药15~20克,芡实15克,粳米50克。先将山药、芡实煎成汁,与粳米煮成稀粥,温热食服。

(三)药物预防

1.若有外阴部感染,局部红肿或溃烂者,可用野菊花30克、金银花30克、黄柏6克、苦参15克、车前子30克,煎汤温洗,每日三次。若有溃烂,洗后用黄柏、枯矾各等份,加适量冰片,研细未擦敷,或用冰硼散、锡类散擦敷亦可。

2.若见小便次数增多,尿道灼热而红,时有小便余沥不尽等症,可尽早服用一些清热利尿之品,以杜绝淋症之发生。如:

①竹叶茶:竹叶10克、茶叶5克,用沸水冲泡,每日代茶饮。

②通草场:通草3克、灯芯草3克、白茅根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③马齿苋车前场:鲜马齿苋15克、车前草12克。水煎服,日分2~3次。

(四)针灸推拿预防

1.针灸;针刺百合、关元、中极、三阴交,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或灸关元、气海、足三里,以强壮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2.推拿:每日下午探丹田100~200次,摩腹20分钟,揉鱼尾30次。较大儿童可用擦法,横擦肾俞、八髎、以热为度。

既病防变

急性发病,若及时积极治疗,预后较好,多能痊愈。慢性发病,或反复发作者,则迁延日久,甚至发展为肾功能不全。

(一)起居劳作

患病后要注意病室内的安静、清洁,避免不良刺激,以保证患儿充分休息和睡眠,从而精神振作,有利于疾病恢复。急性感染早期,应卧床休息,甚至大小便也不能下床。恢复期,可适量活动,以促进食欲,流通气血,增强抗病能力。

(二)精神调养

首先要设法消除患儿对医生检查、打针、服药的恐惧心理。其次,要有耐心,掌握病儿心理,直顺其所喜。如病情变化,不要在病儿面前惊慌失措,任意呼唤,或哭泣不已,要对病儿进行安慰,以免引起不良刺激,加重病情。

(三)药食防治

1.茯苓苡米粥:苡米仁30克、茯苓20克、粳米50克。先将茯苓打碎入砂锅内,加水300毫升,煎100~150毫升,去渣取汁。苡米仁、粳米加水300毫升,武火煮成稀粥,兑入茯苓汁,煮开2~3沸即可。每日早晚,温热服。

2.黄芪白茅饮:生黄芪、白茅根各30克,肉苁蓉20克,西瓜皮60克,白糖适量。诸品入砂锅加水800毫升,煎至500毫升。取渣留汁,加白糖适量,温服,每日3次。

3.滑石粥:滑石30克、瞿麦10克、粳米50克,将滑石用布包扎,与瞿麦入砂锅,加水600毫升,煎至450毫升,去渣存汁,入粳米煮粥,每日3次,温食服。

(四)中医治疗

既成淋症,若湿热不除,日久可损伤脾肾之气,迁延不愈,致使病情加重。

1.起病较急,尿频数短赤,小腹坠胀,腰痛,恶心呕吐,舌红苦黄腻,脉数,宜清热利湿。方用八正散或导赤散:萹蓄12克、瞿麦10克、车前子12克(布包)、滑石15克、栀子8克、木通6克、大黄6克、甘草3克、竹叶3克。

2.若病久,小便频数,淋沥不尽,尿清或尿液不清,精神倦怠,饮食不振,甚形寒怕冷,手足不温,便溏,舌淡或有齿痕,苔薄腻或薄白,脉细弱。当益气补肾,升提固摄。用缩泉丸加减:山药20克、益智仁15克、乌药12克、茯苓12克、车前子6克(布包)、灯芯1.5克。

若温热留恋,肾阴受损,伴低热、唇干舌红、苔少、脉细数,用知柏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

(五)推拿

1.补肾水:在患儿小指罗纹面,医者用拇指桡侧,从指尖向指根直推100次。

2.补脾土:在患儿拇指末节罗纹面,医生用拇指罗纹面贴于穴位上,依顺时针方向旋转100次。

3.探丹田(小腹部)5分钟。患儿仰卧,医者用掌根贴于小腹,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不同人群的尿路感染

绝经期尿路感染:绝经期妇女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夜尿、尿不尽感及张力性尿失禁等。

小儿尿路感染:很少局限于上述某一部位,有时难以分辨,所以常统称为尿路感染。小儿以急性尿感为多见,其表现不像成人尿感有典型的尿频、尿急、尿痛,其症状变化多端。新生儿患病时,轻重不一。

老年人尿路感染:早期常因尿路症状不明显而误诊。慢性期可出现疲倦、背痛、贫血、高血压、脓尿、蛋白尿。随个体表现不同,但逐步进展均可影响肾功能。

产后泌尿道感染: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尿频、尿急、尿痛等,肾区有压痛或叩击痛。产后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可出现反射性的呕吐。

妊娠期尿路感染:妊娠期是一个敏感的时期,尿路感染的发病率相当高,许多无症状性菌尿患者在此期间可表现为症状性菌尿,尿道感染在妊娠过程中很常见。

哪些症状属于小儿尿路感染

小儿尿路感染有哪些症状表现?尿路感染作为常见的尿道炎症,可发生与任何年龄段。小儿也是尿路感染的易发人群之一。那么小儿尿路感染的症状表现有哪些呢?下面就由我们专家为您详细介绍。

婴幼儿尿路感染的症状:多数婴幼儿发生急性泌尿系统感染后症状不典型,不易察觉,故家长要多观察。通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突发高热、食欲差、呕吐、腹泻、睡眠不安、排尿哭闹,哺乳期婴儿出现吸吮无力或拒绝吸乳,如果婴幼儿出现上述情况要警惕患尿道感染。

儿童尿路感染的症状:儿童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症状通常比较明显。排尿时会感到尿道口灼热感、排尿次数频繁、背部下方或腹部疼痛、发生尿床、血尿(尿液颜色可能是红色、粉红或暗红色)。

专家提醒,父母一旦发现自己的小孩出现泌尿道感染的症状,应尽早带患儿去医院就诊。医生会收集患儿的尿液样本检查,一旦证实是尿道感染,应多饮开水,以增加尿量、冲洗尿路。同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抗菌药物治疗。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要在医院接受抗生素注射治疗。

相关推荐

莫名发烧可能是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小儿常见病,本病可发生于小儿任何年龄,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尤高。女孩发病为男孩的3-4倍。婴幼儿尿路容易发生逆行感染,由于经常使用尿布或穿开裆裤,尿道口常受粪便和其它不洁物的污染,可以说,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金葡菌等多种病菌就堆积在尿道口周围,寻找可乘之机;婴儿,特别是女孩尿道短,括约肌功能差,细菌易沿尿道上行至膀胱,造成膀胱感染或肾盂感染;加上婴幼儿自身免疫不健全,防御能力差,不仅易

小儿尿路感染的病因以及症状都有哪些呢

小儿尿路感染,是新生儿中是发病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很高。那么尿路感染,发病的原因以及症状都有哪些呢?有请专家为我们来解决一下?在正常情况下,输尿管有一段是在膀胱壁内走行,当膀胱内尿液充盈的输尿管短, 很多小儿排尿时及排尿时,膀胱壁压迫此段尿管使其关闭, 尿液不能返流。在婴幼儿时期, 由于膀胱壁内走行关闭不完全而致返流。细菌随返流上行引起感染。尿返流的危害在于导致返流性肾病及肾脏瘢痕形成,多发

新生儿尿多正常吗

一、宝宝晚上尿多原因大解析小儿尿频是很常见的。引起尿频的原因很多,但可分为两大类。即病理性(由疾病引起的)的和生理性的。1、 病理性尿频病理性尿频可能是患有感染、结石、肿瘤或存在异物,以尿路感染为多。小儿尿路感染以后,每次尿量不多,但排尿次数却明显增加,并可有尿急、尿痛等症状。由于疼,孩子排尿时往往哭闹。此外,患了尿路感染后,通常伴有全身症状。如体温增高、食欲减退、呕吐等等。做尿常规检验可帮助诊断

小儿尿路感染的用药治疗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卧床休息,多饮水,饮食易消化,含足够热能和蛋白质。2.抗感染治疗(1)药物选择:细菌性尿感根据尿感的定位诊断及病原选药:①上尿路感染选用血和肾浓度高的药物,下尿路感染选用尿浓度高的药物。②根据检查的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试验选药。③尽可能用低毒的药物。婴幼儿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如伴有呕吐、神萎者,建议静脉用药。头孢类抗生素,特别是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有较好的效果,因氨苄西林(氨苄

小儿尿路感染怎么回事

尿路感染,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感染可危及膀胱、肾盂、肾实质等,若不及时治疗,反复感染,可导致瘢痕的形成,出现高血压、慢性肾衰时,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建议你及时去正规的医院就诊以免加重孩子的病情,造成不良的后果。b2孩子也是刚刚上医院查尿路感染,查一个尿常规再一个B超看看肾有无结石。开消炎药头孢点滴外加三金片,三天后再去复查,说大约用药要十天。

小儿尿路感染的症状有哪些

1.肾盂肾炎 婴幼儿占多数,以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为主要表现,常有38.5℃以上的发热,高热时可有惊厥或寒战,同时还有全身不适、神萎、面色苍黄,呕吐、恶心、轻泻。年长儿述胁肋部或腰痛,肾区叩击痛。新生儿表现如败血症,有体重下降、喂养困难、黄疸、激惹、发热或体温不升。2.膀胱炎 大多为年长女孩,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排尿不尽、下腹不适、耻骨上区疼痛、尿失禁的症状,有时尿恶臭,有外阴部湿疹。膀胱炎一般不

宝宝尿路感染怎么办

尿路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因为细菌直接侵犯尿路而引起来的炎症。孩子发生泌尿道感染的几率不低。据调查,本病占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8。5%。本病可发生于小儿任何年龄,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尤高。女孩发病为男孩的3-4倍,唯有婴儿期男孩发病较女孩多,因为女孩尿道短易被污染。宝宝为啥易尿路感染这主要是婴儿的生理解剖因素和环境因素所决定的。婴幼儿尿路容易发生逆行感染,由于经常使用尿布或穿开裆裤,尿道口常受粪便和其

小女孩尿频尿痛怎么办

1、小儿尿频是很常见的。引起尿频的原因很多,但可分为两大类。即病理性(由疾病引起的)的和生理性的。 病理性尿频可能是患有感染、结石、肿瘤或存在异物,以尿路感染为多。小儿尿路感染以后,每次尿量不多,但排尿次数却明显增加,并可有尿急、尿痛等症状。生理性尿频除了饮水过多、天气寒冷、裤子不合身等生活因素外,最常见的当属精神性尿频。一旦发现孩子尿频,就要找找原因,即不要紧张地追问孩子这呀那的,也不要大惊小怪

宝宝尿路感染怎么造成的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由于细菌侵入尿路而引起的。严重危害小孩泌尿系统健康。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由于细菌侵入尿路而引起的。事实上,尿感是小儿常见病,孩子发生泌尿道感染的机率不低。据调查,本病占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8.5%,居第四位。本病可发生于小儿任何年龄,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尤高。女孩发病为男孩的3-4倍,唯有婴儿期男孩发病较女孩多。这主要是婴儿的生理解剖因素

尿路感染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1、生活要有规律。每天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慢跑步、散步等,以增加身体免疫力。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肾病等,应积极治疗。2、尿路感染的护理需保持身心两方面休息,嘱老年在急性尿路感染期发作时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心情,过分情绪紧张易加重尿频。指导尿路感染患者从事一些感兴趣的活动,听音乐、聊天,分散老年的注意力,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宜集中进行,尽是少打扰其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