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律失常患者有哪些饮食宜忌
老年心律失常患者有哪些饮食宜忌
老年患者的心律失常多由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多种原因引起。因此,在饮食中英尽量避免促使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情发展及加重的食品,并且应限制热量供给,降低超重患者的体重,减轻心肌耗氧量及心脏负荷。
老年患者应限制每日摄入饮食的热量,特别是体重超重的患者,应适当减少热量供给。饮食中应适当限制蛋白质供给,特别是伴有高血压及心脏衰竭的患者,蛋白质应控制在每日60~80克以内。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是老年患者必须要限制进食的,其中包括动物油脂、动物内脏、蛋黄、螃蟹、鱼子等,虽然植物油胆固醇含量少,但脂肪含量高、热量高,也应限制食用。
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钙、磷、硒的食物可以适量多食,这些营养元素可以维持心肌的营养,并促进脂类代谢。心律失常患者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同时还可防止大便干燥。
可能刺激心脏和血管的食物及不利于消化或影响胃肠功能的食物,都可能影响心脏的功能应避免食用,同时应限制盐的摄入,并不要大量喝水,特别对于心脏功能不全和水肿的患者,应限盐限水。
心律失常患者过节期间不宜吃得过饱
中国人常在节日期间亲友相聚,大摆宴席、大吃大喝。在这种氛围下,大多数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推杯换盏,多吃多喝,最终吃得过饱。心律失常患者应少食多餐,避免过饥过饱,因此应在此期间特别注意饮食量。
心律失常患者在饮食过饱的情况下心脏负担加重,可能导致原有的心律失常加重。特别是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多同时并发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缺血等慢性疾病。在饱食状态下血液大量分布于胃肠道,可能导致患者心脏缺血加重,加重原有心血管疾病病情,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并且饱食时患者胃部过度充盈,压迫膈肌,增加心脏负担,也易加重患者病情。
心律失常患者在进食时应放慢节奏,因人体对于饱胀的感觉会有一定时间延迟,如果进食过快,待感觉饱时已经吃撑。另外,进食时应先喝汤,而不是在吃饱后再大量喝汤。在吃饱后喝汤或饮料会导致胃部过度充盈,并且还可能稀释胃液,不利于消化。而吃饭时先喝汤不但不会增加胃肠负担,还可以在进食前滋润消化道,有利于改善胃肠道的功能。
老年性心肌缺血的症状
(1)ST段低压程度相同而持续时间长、发作次数多:老年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低压程度与中青年人无明显差异,分别为1.8±0.6mm和1.7±0.6mm,但每次发作持续时间(10.3±8.4min)明显长于中青年人(7.5±6.1min),人均阵次也明显高于中青年人。这可能与老年人冠脉病变较重、痛阈值升高及心肌退行性变有关。随着ST段低压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及发作频率增加,心肌缺血检出率降低,而有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升高。这是常见的老年心肌缺血的特点。
(2)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多:也是常见的老年心肌缺血的特点。老年心肌缺血发作时,出现Lown Ⅲ级以上的室性心律失常、房颤、Ⅱ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心律失常显着高于中青年人(分别为52.4%和32.7%)。心肌缺血可诱发心律失常,较重的心律失常也可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约有半数患者的心律失常是心肌缺血所致。严重心律失常与猝死有关,心肌缺血I与急性心肌梗死有关,故心肌缺血伴严重心律失常者应积极治疗。
(3)发作的时间节律性有异同:一般认为心肌缺血在上午多发、午夜少发。老年人与中青年人一样,高发时间仍然在上午6~10时,可能与晨起后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和皮质激素升高、血小板聚集增强及纤溶活性低下等因素有关。因为SMI发作前有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而且β阻滞药能降低这一时区心肌缺血发作频率,提示心肌耗氧增加在这一时间SMI发作起一定的作用。但夜间2~6时SMI发作频率,老年人(18.1%)明显高于中青年人(8.1%),这可能与老年人心功能差、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心室充盈压升高及左室扩张有关。因此,治疗老年心肌缺血时,应考虑到夜间的药物浓度。这同样属于老年心肌缺血的特点。
心律失常的护理日常要点
1、正确对待、心胸开阔。不要因为患了心律失常而忧心忡忡。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心律失常并非不能控制。
2、积极治疗原发病,遵医嘱按时服药。
3、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心律失常患者应减少劳累,保证睡眠充足,并适当地进行锻炼;只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极差的患者,才应长期卧床休息。
4、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急剧激动或情绪过度忧虑,都可引起心律失常。
5、随季节、气候变化调节生活起居,采取措施预防感冒,以免加重病情。
6、注意合理安排饮食。宜清淡,少辛辣;不宜暴饮暴食;少饮浓茶、咖啡、冷饮等;戒烟、酒是预防心律失常的重要一环。
7、定期到医院检查,复查有关项目,合理调整药物。
健康也来自我们每一天良好的生活习惯。
怎么治疗老年人心律失常
一、少数老年人由甲亢引起的心房颤动,往往会被误诊为冠心病所致,如果不及时控制甲亢,就难以控制心房颤动。这类心律失常的治疗还应注意选用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二、老年心律失常治疗方法关键在于对引起心律失常的病因作出正确的诊断,也就是说心律失常究竟是心脏病引起的,或是并非心脏本身疾病引起的。要是由心脏病引起的,要积极的治疗心脏病变;如果由心脏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通过对症治疗如纠正电解质紊乱、停用某些药物、调整心情、控制不良生活习惯等,心律失常随之消失。
三、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很多,如果能合理地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应当注意的是,选择老年心律失常治疗方法一定要在专家的观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己随意用药。因为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容易引起副反应,所以使用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时务必谨慎,尽量做到安全、有效,剂量不宜太大,服药过程要密切观察。
律失常病人的注意事项
1. 正确对待、心胸开阔。不要因为患了心律失常而忧心忡忡。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心律失常并非不能控制。
2. 积极治疗原发病,遵医嘱按时服药。
3. 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心律失常患者应减少劳累,保证睡眠充足,并适当地进行锻炼;只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极差的患者,才需长期卧床休息。
4.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急剧激动或情绪过度忧虑,都可引起心律失常。
5. 随季节、气候变化调节生活起居,采取措施预防感冒,以免加重病情。
6. 注意合理安排饮食。宜清淡,不宜暴饮暴食;少饮浓茶、咖啡、冷饮等;戒烟、酒是预防心律失常的重要一环。
7. 定期到医院复查,合理调整药物。
由此可见,心律失常的注意事项是有很多的,一般表现为:端正好心态、积极治疗、注意好休息、保证睡眠的充足、饮食方面要清淡不能吃肥腻的食物,也不可以喝浓茶和咖啡等等。知道了这么多的心律失常的注意事项,那么以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做好防护措施了。
老年人怎么预防心律失常
1、注意健康饮食。老年人应注意健康饮食,不要暴饮暴食,要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喝咖啡、浓茶等饮品。还要注意不能过量饮酒,同时要戒烟并远离二手烟。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使交感神经兴奋,而导致心脏传导异常。
2、保持良好的睡眠。老年人更应该注意要保持良好的睡眠,要避免让自己过度劳累。长期劳累也是诱发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所以在生活中要避免劳累情况的发生。
3、要注意适当地运动。老年人要注意多参加一些运动没错,但是运动要注意适量。特别是对心律失常患者而言,绝不是运动量越大对身体越好。
4、要进行定期体检。很多心律失常患者没有心慌、胸闷等典型症状,是在体检时才发现心律失常的。而暂时没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对身体一样有害,会伤害心脏或引发脑卒中,在严重疲劳状态下可能会突然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心律失常的四大箴言
忠告一:心律失常≠心脏病。
心律失常表现为一种突发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憋闷、气促、手足麻木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部分患者也可无任何不适症状,仅在心电图检查中被发现。心律失常的病因相当复杂,常见的有下列5种:①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疾病、风心病等;②各种不良刺激,如情绪激动、疲劳、饮酒、喝浓茶和咖啡等;③药物因素,如使用洋地黄、奎尼丁,及某些抗肿瘤药物等;④严重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⑤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由此可见,虽然大多数心律失常是由器质性心脏病所致,但发生心律失常并不一定说明患了心脏病,正常人也可以出现心律失常。
值得一提的是,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老年人易发生心律失常。不少老人认为自己有心律失常,就是患上了“冠心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冠心病会导致心律失常,但心律失常不全是冠心病导致的。除高血压、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肌纤维老化、窦房结功能低下等器质性因素以外,一些非器质性因素,如情绪变化、感染、贫血、电解质紊乱等,也可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对于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而言,首先应仔细寻找导致心律失常的病因和诱因,切忌轻率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若必须用药,也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严密观察,安全第一,因为老年人对药物耐受性差,易发生不良反应。
忠告二:仅心电图正常,不能完全排除心律失常。
普通心电图是心律失常诊断的最常用的方法,但有些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发作,数分钟的普通心电图常难以捕捉到。一般地说,对于有心脏不适症状,但心电图检查正常的患者,医生一般会建议其做一次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以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目前,国内部分医院还开设了电话心电图监测,通过遥控心电图装置来记录患者日常的心电图变化。
忠告三:部分心律失常患者不需要用药。
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该怎么治疗,应由心血管专科医生来决定。医生一般会综合病史、症状、体检和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参考患者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是否影响到心脏的泵血功能,及其发展为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性等情况,来决定治疗策略。
由于许多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具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的风险,故使用时应慎重。一般地说,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不影响心脏功能且存在明确不良刺激因素的心律失常,常被视为功能性。此类患者若无明显不适症状,不主张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即使有不适症状,也主张先消除不良刺激因素,解除顾虑,稳定情绪,注意观察,必要时再给予短期药物治疗。而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伴或不伴心脏泵血功能异常的心律失常,大多为病理性,应高度警惕,并及时、规律用药。
心律不齐的饮食护理原则
一、心律不齐的饮食宜忌
(一)心律失常患者宜食
1.应供给富含VitB、VitC及钙、磷的食物,以维持心肌的营养和脂类代谢。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以供给维生素及无机盐,同时还可防止大便干燥。
2.多食含纤维多的蔬菜水果,如香蕉、甘薯、芹菜等。
(二)心律失常患者忌食
1.限制热量供给。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25~35卡,身体肥胖者可按下限供给。
2.限制蛋白质供给,一般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1.5克供给,出现心衰及血压高时,蛋白质应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以内。
3.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肌肉、蛋黄、螃蟹、鱼子等。
4.禁用刺激心脏及血管的物质,如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调味品。慎食胀气的食物,如生萝卜、生黄瓜、圆白菜、韭菜、洋葱等,以免胃肠胀气,影响心脏活动。
5.限制盐及水的摄入。尤其对有水肿的患者,更应严格控制。有水肿和心力衰竭者,饮食中不得加盐和酱油。
二、心律不齐的护理原则
1.衣着方面
心律失常患者要注意防暑降温,应该勤洗澡、勤换内衣、保持衣裤的宽松舒适凉爽。
2.饮食方面
要注意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避免浓茶、咖啡和烟酒。另外,夏季人体出汗较多,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血液黏稠度增高导致缺血缺氧而诱发心律失常。
3.运动方面
要根据自身体力情况,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切不可剧烈运动,夏天清晨时分气温舒适,可以选择在这个时间段散散步、打打太极拳、做做中华通络操等舒缓的运动。
4.睡眠方面
患者如果夜间睡眠不足,中午可适当调节午休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防止心律失常复发的一大重要因素。
5.坚持用药
心律失常患者要安度盛夏,除了合理安排衣食住行和调节情绪外,更重要的一点在于选对药、选好药,并且能坚持服药。选对了药,还应该注意坚持服用,切不可病稍好就停药,病犯时才又服,这样不仅不利于治疗,而且还会令病情加重,甚至会引发猝死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这一点值得广大心律失常患者警惕。
衣食住行都有了合理安排,情绪相应也就不容易失控。另外,常言道:心静自然凉。心律失常患者要保持一个平静平和、乐观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遇事无论大小都不要急躁,任何事情都比不上生命健康重要,牢记这一点也许就可以避免情绪激动,进而避免心律失常的复发或加重。
患上心律失常之后要怎样进行护理
1、心律失常的护理需保持环境清静,禁止喧哗、嘈杂,尤其对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更应注意。嘈杂声音的刺激可以加重病情。心律失常患者需避免喜怒忧思等精神刺激,要善于做患者的思想工作,使之配合治疗,以利于康复。注意休息,轻者可做适当活动,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需绝对卧床静养,室内光线一般不宜过强。
2、心律失常患者要多注意休息,轻度心律失常患者可以做适量的运动,重度患者就需要卧床静养了,并且要避免患者卧室的光线过于强烈。这是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之一。
3、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要保证卧室环境的安静,心律失常的护理还需避免喧哗和嘈杂对病人产生干扰。尤其对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来说,嘈杂声会加重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
心律失常患者饮食宜忌
一旦人患了病,那么在生活中就会有着一些麻烦。其中在饮食上,则就会更多了一些困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对于心律失常的患者,他们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些什么吧。
心律失常患者宜食
1、应供给富含VitB、VitC及钙、磷的食物,以维持心肌的营养和脂类代谢。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以供给维生素及无机盐,同时还可防止大便干燥。
2、多食含纤维多的蔬菜水果,如香蕉、甘薯、芹菜等。
心律失常患者忌食
1限制热量供给。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25~35卡,身体肥胖者可按下限供给。
2限制蛋白质供给,一般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1.5克供给,出现心衰及血压高时,蛋白质应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以内。
3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肌肉、蛋黄、螃蟹、鱼子等。
4禁用刺激心脏及血管的物质,如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调味品。慎食胀气的食物,如生萝卜、生黄瓜、圆白菜、韭菜、洋葱等,以免胃肠胀气,影响心脏活动。
5限制盐及水的摄入。尤其对有水肿的患者,更应严格控制。有水肿和心力衰竭者,饮食中不得加盐和酱油。
通过以上对心律失常患者在饮食上的宜忌介绍,大家是不是有些若有所悟了。希望大家将这些注意事项记下来,帮助自己帮助他人都好,让更多的人能够知道这个非常重要的知识。
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护理事项有什么
1、限制盐及水的摄入。尤其对有水肿的患者,更应严格控制。有水肿和心力衰竭者,饮食中不得加盐和酱油。这就是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之一。
2、心律失常的护理还应限制热量供给。患者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25~35卡,身体肥胖者可按下限供给。
3、饮食是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肌肉、蛋黄、螃蟹、鱼子等。
4、患者应少食多餐,心律失常的护理要避免过饥过饱,尤其饮食过饱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
5、心律失常患者要多注意休息,轻度患者可以做适量的运动,重度患者就需要卧床静养了,并且要避免患者卧室的光线过于强烈。这是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之一。
6、保证安静的环境也是一大心律失常的护理方式,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要保证卧室环境的安静,避免喧哗和嘈杂对病人产生干扰。尤其对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来说,嘈杂声会加重患者的心律失常的病情。
7、心律失常患者还需避免精神刺激,这在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中也是需要多加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