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疳积推拿手法 补脾经
小儿疳积推拿手法 补脾经
定位:位于拇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用拇指指腹,从患儿拇指指尖桡侧面向指根方向直推60-100次。
婴幼儿腹泻推拿手法 婴幼儿伤食泻推拿手法
主证: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伴随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
治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推拿手法: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擦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
推拿方义:补脾经,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摩腹健脾和胃,行滞消食;清大肠,揉天枢疏调肠腑积滞;配揉龟尾以理肠止泻。
小儿疳积推拿改善
中医推拿治疗
1. 治疗原则:健脾和胃,消导积滞,补益气血。
2. 手法处方: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捏脊。
3. 方义:补脾经,揉板门,揉中脘,运内八卦——健脾开胃,助运和中。其中运内八卦理气和中,与补脾经相配,一补一消,一守一行,既补益脾胃之气,又调理中焦气机,使全方补而不滞,消而不伤正,可保证中焦气机畅通。推四横纹,摩腹——理气消积,和中散聚。按揉足三里,捏脊——健脾补虚,其中捏脊取其调理脾胃,强壮身体,补益气血之功,本法为治疳积专用法之一。
小儿疳积推拿图片 小儿疳积推拿的好处
推拿上述穴位,有健脾和胃的作用,能增进小儿食欲,增强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改善小儿形体消瘦,腹胀,纳食不香,精神不振等症状。
小儿推拿治腹泻的手法 小儿泄泻推拿手法辩证
症状: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300次,补大肠150次,揉外劳宫100次,推三关100次,揉脐2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揉龟尾100次,摩腹5分钟。
症状: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色少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拿手法:清脾胃300次,清大肠200次,清小肠200次,退六腑150次,揉天枢200次,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清胃经300次。
症状: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伴随呕吐酸腐,舌苔厚或垢腻,脉滑。
治则:消食导致,和中助运。
推拿手法:清补脾经各150次,清大肠200次,揉板门200次,揉脐200次,揉天枢200次,摩腹5分钟,揉个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
症状:久泻不愈,或经常反复发作,面色苍白,食欲不振,便稀夹有奶块及食物残渣,或每于食后即泻,舌质淡,苔薄白,脉濡。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300次,补大肠200次,推板门100次,推三关100次,摩腹5分钟,揉脐200次,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捏脊5遍。
小儿食积呕吐怎么推拿
小儿食积呕吐的具体推拿手法如下:
治法:消食导致,和中消食。
推拿方法:补脾经,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板门,中脘,天枢,足三里,摩胃俞,脾俞,分腹阴阳,赤凤摇头。
推拿方解:揉中脘,板门,天枢,分腹阴阳,赤凤摇头,摩胃俞,以消食导滞;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可理气调中,消胀除满;补脾经,摩脾俞,按揉足三里,可成健脾和胃之用。
宝宝腹泻怎么推拿
寒湿泻推拿手法
主证:大便清稀多泡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长,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揉脐,推上七节骨,推龟尾,按揉足三里。
推拿方义:推三关,揉外劳温阳散寒;配补脾经,揉脐与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温中散寒;补大肠,推七节骨,揉龟尾温中止泻。
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惕不安加清肝经,掐揉五指节。
湿热泻推拿手法
主证: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少色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拿手法: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揉龟尾。
推拿方义:清脾胃以清中焦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清利肠腑湿热积滞;退六腑,清小肠,清热利尿除湿;配擦龟尾以理肠止泻。
伤食泻推拿手法
主证: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伴随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
治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推拿手法: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擦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
推拿方义:补脾经,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摩腹健脾和胃,行滞消食;清大肠,揉天枢疏调肠腑积滞;配揉龟尾以理肠止泻。
脾虚泻推拿手法
主证:久泻不愈,或经常反复发作,面色苍白,食欲缺乏,便稀夹有奶块及食物残渣,或每于食后即泻,舌淡苔薄,脉濡;若腹泻日久不愈,进而损及肾阳,症见面色㿠白,大便水样,次数频多,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软弱无力;甚者出现腹泻不止,完谷不化,四肢逆冷,脉微欲绝,昏不识人等津竭阳脱之症。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补大肠健脾益气,固肠实便;推三关,摩腹,揉脐,捏脊温阳补中;配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温阳止泻。
肾阳虚者加补肾经,揉外劳;腹胀加运内八卦,久泻不止加揉百会。
小儿拉肚子推拿手法 小儿脾虚型拉肚子推拿手法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补大肠,摩腹各300次,揉外劳宫200次,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00次,捏脊20次。
推拿方解:补脾经与补大肠能健脾益气;揉外劳宫温中健脾;摩腹,捏脊能温阳消食;推上七节骨,揉龟尾能理肠止泻。
辩证加减:神疲乏力,食少腹胀者,加揉脾俞,揉胃俞,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久泻不止者,加按揉百会;伴粪质清稀,完谷不化,形寒肢冷等肾阳亏虚症状者,加补肾经,揉外劳宫。
宝宝厌食怎么推拿
宝宝脾运失健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健脾助运,佐以消食和中。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虎口三关,揉外劳宫,摩腹,食窦,揉脐,脾俞,运内八卦。
方解:《诸病源候论》云:“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盛饮食者也。脾气磨而消之,则能食。”故补脾经,摩脾俞,推虎口三关,揉外劳宫,以补脾健中;摩腹,食窦,揉脐,运内八卦,以消食和中。
宝宝胃阴不足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养胃育阴,生津润燥。
推拿手法:清胃经,大肠,掐四横纹,运内八卦自坤经对至乾,推膊阳池,摩脾胃,胃俞,膏肓俞。
方解:清胃经,大肠,掐四横纹,推膊阳池,以清肠之热而存胃肠之阴;运内八卦自坤经兑至乾,乃土生金,金生水,而成金水相滋之功,以达养阴清热之治;摩脾俞,肾俞,胃俞,膏肓俞,乃养胃生津之法,具清而不滋,补而不碍脾运之效。
宝宝脾胃气虚型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消食。
推拿手法:补脾经,胃经,推虎口三关,揉板门,中脘,天枢,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分腹阴阳,按揉脾俞,胃俞,膏肓俞,足三里。
方解:健脾益气,有补脾经,按揉脾俞,揉板门,中脘,天枢,运内八卦之治;推虎口三关,推四横纹,分腹阴阳,补胃经,摩胃俞,膏肓俞,按揉足三里之施。
小儿疳积推拿手法 清大肠经
定位:位于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指腹从患儿虎口桡侧缘直推至食指尖60-100次。
宝宝厌食推拿手法 脾胃气虚型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消食。
推拿手法:补脾经,胃经,推虎口三关,揉板门,中脘,天枢,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分腹阴阳,按揉脾俞,胃俞,膏肓俞,足三里。
方解:健脾益气,有补脾经,按揉脾俞,揉板门,中脘,天枢,运内八卦之治;推虎口三关,推四横纹,分腹阴阳,补胃经,摩胃俞,膏肓俞,按揉足三里之施。
宝宝拉肚子小儿推拿 小儿寒湿型拉肚子推拿手法
治则:散寒化湿,温中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摩腹,补大肠,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推拿方解:推三关,揉外劳宫温中散寒;补脾经,补大肠与摩腹能健脾化湿;揉龟尾和足三里能理肠止泻;全方共奏散寒化湿,温中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摩腹,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惕不安加开天门,清肝经,掐揉五指节;恶寒发热者加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