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疳积常见的中医治疗法

小儿疳积常见的中医治疗法

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且近来独生子女增多,家长们又缺乏喂养知识,很多家长生怕孩子吃不饱,就像填鸭一样喂哺饮食尚不能自节的婴幼儿。俗话说:“乳贵有时,食贵有节”绝不是吃的越多就能长的越好。孰不知,哺食过早,甘肥、生冷食物吃得太多,盲目地加强营养,反而加重了脾运的负荷,伤害了脾胃之气,耗伤气血津液,滞积中焦,使食欲下降,营养缺乏,故现在的疳积多由营养失衡造成。

推拿治疗法:

1、治疗原则乳食积滞者,治宜消积导滞,健脾和胃;气血两亏者,治宜温中健脾,补益气血。

2、常用穴位脾经、板门、四缝(四横纹),内八卦、腹、脐、足三里、脊柱等穴。

3、常用手法推法、揉法、摩法、捏法、掐法、按揉法等。

4、操作方法

(1)、基本治法:患儿取仰卧位,先上肢手部操作,推脾经500次,推板门300次,推四横纹200次,运内八卦200次;继以上体位,摩腹与揉脐相合,约5分钟,使腹部有种温热感,再按揉双侧足三里穴各1分钟。

患儿取俯卧位,食、中两指分别双指揉脾俞、胃俞、三焦俞,每穴各1分钟;而后在患儿的脊柱穴施捏法,自龟尾穴起,上至大椎穴止,约3~5遍;为加强刺激可在脾、胃、三焦诸穴处多加提捏。

(2)、随证加减:对乳食积滞者,加清脾土500次,清后加补脾经300次,清大肠300次,清肾水100次,揉中脘5分钟;对气血两亏者,加补脾经500次,推上三关300次,揉摩中脘5分钟,摩丹田2分钟,揉血海30次,指揉肾俞、命门请穴各1分钟。

注意事项:

1、推拿治疗小儿疳积(营养不良)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2、疳积之症,宜早防治。迁延日久,累及其他器官,则缠绵难愈。

3、合理喂养,进食定时定量;防止偏食、挑食,纠正吃零食等不良习惯;尽可能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助食品,注意营养,以保护小儿肠胃功能。

4、缺锌、铁、钙等微量元素者,应予以适当补充。

5、注意饮食卫生,预防各种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6适当安排小儿户外活动及身体锻炼,以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

7、保证小儿的充足睡眠。

针灸治疗法:

治疗疳症以健运脾胃为主。

常用穴:①、四缝穴(奇穴)针刺;②、疳积穴(位于督脉经腰俞穴下0.5寸处)挂线。

操作方法:四缝穴,用三棱针点刺,挤出黄白色黏液。疳积穴挂线:备用九号绣花针一根,针孔引上红丝线一根(作标记),操作时,先用75%酒精棉球,将疳积穴处皮肤和针线拭擦消毒后,用左手拇食指捏住疳积穴,右手持针横穿浅刺皮表层约1~2厘米宽,将丝线打结扣紧,把余线剪断即可。此线一般在3~5天自动脱落。据临床实践观察,小儿疳积如无其他兼症,仅用针刺四缝穴和疳积穴挂线,一般1次治疗即可痊愈,不需内服药物。

按:四缝、疳积穴能消小儿乳食停积,为治疗疳病经验效穴。

治疗过程中尚须注意:

①、疳积穴挂线处,平时可以水洗,但洗后要用干布拭干,切勿用手指去抓,以免局部皮肤感染。

②、治疗后忌食香、炒、油炸、干燥之零食,如患肠炎,则忌油荤。

③、凡因肠寄生虫病或结核病引起的,须治疗原发病。病至后期,极度消瘦者应配合药物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④、本病的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提倡母乳喂养,断乳时给予营养丰富而易消化食物。平时饮食应定时定量,避免偏食。

香榧果有什么功效 驱虫消积

在中医学上,香榧能驱虫,有很好的杀除肠道寄生虫的作用,且药性甘平不伤胃,对蛔虫、钩虫、绦虫、姜片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引起的虫积腹痛均可使用;还能消疳积,可治疗小儿疳积,对儿童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腹大、腹痛有虫者尤为有效。

小儿疳积偏方有哪些偏方

1、疳积散外敷治疗小儿疳积

方剂:杏仁、桃仁、山栀子、皮硝各10克,白胡椒7粒,葱白7根(每根寸许)。

制用法:上药研末,加鸭蛋1枚(弃黄取清)、白酒5毫升,调拌,然后用纱布压成两块药饼,外敷神厥,命门两穴,24小时后取下。

功效:治小儿疳积良方。

2、疳积散外敷内关穴治疗小儿疳积

方剂:桃仁、杏仁、生山栀各等份,晒干研末,加冰片、樟脑少许,贮藏备用。

制用法:用法取药末15-20克,用鸡蛋清调拌成糊状,干湿适宜,敷于双侧内关穴,然后用纱布包扎,不宜太紧,24小时后则去之。

疗效:疳症初、中期,一般1次见效,少数患儿2次,最多不超过3次,每次间隔2-3天。

3、蝼蛄蛋治小儿疳积

方剂:蝼蛄(活者为佳)、鸡蛋各1枚。

制用法:先将鸡蛋敲一小孔(约蚕豆大),将缕站放入蛋内,用纸封固,或用胶布贴封。将鸡蛋煨熟,每天服1枚,1次食之。轻者用3枚,重者间隔1周再用3枚。

4、治疳灵治小儿疳积

方剂:生栀子仁30粒,桃仁7粒,皮硝9克,葱头7个.飞罗而1匙,鸡蛋1枚(去黄),蜂蜜适量。

制用法:将上药研为细末,用蜂蜜、蛋清调匀,备用。用荷叶为托,外敷肚皮上,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清热、活血、消积。小儿疳疾,症见头大颈细,面露青筋,腹大便泄等。

5、疳积方治小儿疳积

方剂:皮硝9克,苦杏仁6克,生栀子7粒。真头道酒糟180克,葱头7个,白飞罗面9克,大红枣7粒(去核)。

制用法:共入石臼内,捣烂如泥,备用。用白布2幅,约半尺阔,把药;放在布上摊开。1幅贴在肚脐眼上,1幅贴背后,对着肚脐眼处,用带捆好。贴3日后,皮肉上不见青色,再贴1次。

功效:清热、行滞、消积、健脾。

中医治疗疳积

1.运大肠大肠穴位于食指端桡侧边缘至虎口。妈妈可用一根食指在此处做直线推动按摩,每次推200次,每天1次,还可治疗腹泻。

2.推脾土脾土穴位于拇指螺纹面。妈妈可用一根食指在此处推动按摩,每天1次,每次推200次,可治疗宝宝呕吐、腹胀。

3.揉板门板门穴位于大鱼际隆起处,妈妈可用一根食指揉此处,每天1次,每次揉50-100次,可治疗宝宝腹胀、食欲不振。

4.推天河水天河水穴位于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妈妈可用一根食指推动按摩此处,每天1次,每次100-200次,可治疗身热烦躁、便秘的宝宝。

5.捏脊4遍双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宝宝的皮肤,拇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到大椎两旁,即为捏脊一遍。如此反复4次,可治疗宝宝厌食、腹胀、腹泻。

小儿疳积能艾灸吗

小儿疳积能艾灸。

小儿疳积时间长,消耗掉身体正气,就会造成气血两虚,而艾灸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有助于补充阳气,通畅经络,补益脾肾,从而对治疗疳积起到一定的作用。

小儿疳积宜食

对于疳症患儿来说,其饮食应以健脾运消、益气养胃为主。应食用的食物主要有:山楂及山楂制品、麦芽(烘干研粉加糖)、鸡内金、萝卜子、猪肉、牛肉、蚕蛹、鱼子、粳米、猪肚、牡蛎、鱼、虾、鸡、鸭、鹌鹑、猪肝、鸡蛋、糯米、锅巴、白扁豆、鸡肝、蝗虫、南瓜子、新鲜蔬菜、水果等。

1.粳米:性平,味甘,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最宜小儿疳积者煮粥食用。张耒《粥记》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明代医学家缪希雍还说:“粳米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健。”

2.糯米:只适宜小儿疳积者煮成糯米粥食用,做饭或做成糕饼点心则不相宜。

3.锅巴:又名锅焦,为烧干饭时所起的焦锅巴。小儿疳积症宜用锅焦煎水代茶饮,有开胃助消化的作用。

4.白扁豆:性平,味甘,有补脾、健胃、和中、化湿、止泻的作用。故小儿疳积见有食少便溏,或消化不良、久泻不止者食之最宜,,5鸡肫皮:又叫鸡内金。历代医学家均认为鸡肫皮有消积滞、健脾胃、助消化、疗疳积的作用。据现代研究,人服食鸡肫皮后,胃液分泌量增加,胃酸度及消化力均增高,胃运动功能也明显加强,胃排空率大大加快。这说明中医称鸡内金能“健脾胃,消积滞”是有科学道理的。

6.蝗虫:又叫蚱蜢。蝗虫富含蛋白质及脂肪、钙、铁、磷,并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等,有补养强壮的效果,可治疗小儿疳积。《随息居饮食谱》中认为它有“暖胃助阳,健脾运食”的作用。

7.蚕蛹:是一种高蛋白营养滋补品,小儿疳积者宜炒食之,清代名医王孟英认为,常见病饮食宜忌·其他疾病“蚕蛹甘温,补气,止渴,杀虫,治疳积,童苏”。现代民间中也经常将它用于疳积者。

8.南瓜子:性平,味甘,能杀蛔虫,蛔虫引起的小儿疳积,即蛔疳之症患者食之最宜,可用南瓜子炒熟吃,儿童一般每次用50~100克,于早晨空腹时服。

9.猪肚:能补虚损,健脾胃。所以,患有小儿疳积者宜食之。

10.鹌鹑:性平,味甘,能益气补虚,宋代医家寇宗爽就曾指出:“小儿患疳,旦旦食之。”所以,小儿疳积者食之尤宜。此外,小儿疳积者还宜服食谷芽、荞麦、萝卜、青菜、白菜、芹菜、马兰头、梨、苹果、金檎、槟榔(蛔疳者宜食)、莲子粉、山药、玉米粉、蛙肉以及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等。

五谷虫的注意事项 消疳积

五谷虫还具有消疳积、治疗小儿疳胀的作用。对于小儿食欲不振、善食饥渴、肚腹膨隆甚至青筋暴起、毛发稀疏、夜卧不宁等疳积症状都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起到健脾消食的效果。

中医特色治疗小儿疳积

推拿治疗法:

1、治疗原则乳食积滞者,治宜消积导滞,健脾和胃;气血两亏者,治宜温中健脾,补益气血。

2、常用穴位脾经、板门、四缝四横纹,内八卦、腹、脐、足三里、脊柱等穴。

3、常用手法推法、揉法、摩法、捏法、掐法、按揉法等。

4、操作方法

基本治法:患儿取仰卧位,先上肢手部操作,推脾经500次,推板门300次,推四横纹200次,运内八卦200次;继以上体位,摩腹与揉脐相合,约5分钟,使腹部有种温热感,再按揉双侧足三里穴各1分钟。

患儿取俯卧位,食、中两指分别双指揉脾俞、胃俞、三焦俞,每穴各1分钟;而后在患儿的脊柱穴施捏法,自龟尾穴起,上至大椎穴止,约3~5遍;为加强刺激可在脾、胃、三焦诸穴处多加提捏。

随证加减:对乳食积滞者,加清脾土500次,清后加补脾经300次,清大肠300次,清肾水100次,揉中脘5分钟;对气血两亏者,加补脾经500次,推上三关300次,揉摩中脘5分钟,摩丹田2分钟,揉血海30次,指揉肾俞、命门请穴各1分钟。

注意事项:

1、推拿治疗小儿疳积营养不良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2、疳积之症,宜早防治。迁延日久,累及其他器官,则缠绵难愈。

3、合理喂养,进食定时定量;防止偏食、挑食,纠正吃零食等不良习惯;尽可能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助食品,注意营养,以保护小儿肠胃功能。

4、缺锌、铁、钙等微量元素者,应予以适当补充。

5、注意饮食卫生,预防各种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6、适当安排小儿户外活动及身体锻炼,以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

7、保证小儿的充足睡眠。

针灸治疗法:

治疗疳症以健运脾胃为主。

常用穴:①、四缝穴奇穴针刺;②、疳积穴位于督脉经腰俞穴下0.5寸处挂线。

操作方法:四缝穴,用三棱针点刺,挤出黄白色黏液。疳积穴挂线:备用九号绣花针一根,针孔引上红丝线一根作标记,操作时,先用75%酒精棉球,将疳积穴处皮肤和针线拭擦消毒后,用左手拇食指捏住疳积穴,右手持针横穿浅刺皮表层约1~2厘米宽,将丝线打结扣紧,把余线剪断即可。此线一般在3~5天自动脱落。据临床实践观察,小儿疳积如无其他兼症,仅用针刺四缝穴和疳积穴挂线,一般1次治疗即可痊愈,不需内服药物。

按:四缝、疳积穴能消小儿乳食停积,为治疗疳病经验效穴。

治疗过程中尚须注意:

①、疳积穴挂线处,平时可以水洗,但洗后要用干布拭干,切勿用手指去抓,以免局部皮肤感染。

②、治疗后忌食香、炒、油炸、干燥之零食,如患肠炎,则忌油荤。

③、凡因肠寄生虫病或结核病引起的,须治疗原发病。病至后期,极度消瘦者应配合药物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④、本病的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提倡母乳喂养,断乳时给予营养丰富而易消化食物。平时饮食应定时定量,避免偏食。

小儿疳积的拔罐疗法

(1)选穴脾俞、胃俞、中脘、章门、四缝、足三里。

(2)定位脾俞: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个椎体,即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 (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7-3]。

胃俞: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2个椎体,即为第12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7-3]。

中脘: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与胸剑联合部(心窝上边)的中点为取穴部位,见图8-1-1]。

章门: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由腋前线往下循摸肋弓下之第1游离肋之前下缘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3-3)。

四缝:在第2至第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每手4穴,左右各8穴(在手2、3、4、5指的掌面,当第2指关节横纹中点为取穴部位,见图8-1-2)。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中指)(站位,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尖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20一4)。

(3)拔罐方法灸罐法。先用艾条温灸各穴10分钟,以皮肤有温热感及人体感觉舒适为宜,之后吸拔火罐(除四缝外),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四缝三棱针点刺,挤出黄白色透明样黏液或点刺出血,两侧交替操作。

相关推荐

南瓜蒂的功效

南瓜蒂的功效 南瓜蒂中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极高,甚至超出了许多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我们都知道维生素C可以帮助我们排出体内毒素,所以南瓜蒂可以很好地消暑止渴,南瓜蒂因为这点功效所以是夏季极佳的食材。 南瓜蒂的作用 1、南瓜蒂煎服后饮用,可以用它来治疗一些跌打损痛,只需将煮熟后的南瓜蒂切碎后食用或者直接饮用南瓜蒂泡成的水,对一些外伤都具有很好地治疗效果。 2、南瓜蒂可以治疗小儿疳积,如果说孩子得了疳积的病症,可以用南瓜蒂碾碎后加入一些水煎煮,等时间差不多了,就可以取南瓜蒂的水来让孩子喝,一般几天之后就能

珍珠菜的功效与作用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治妇女月经不调,白带,小儿疳积,水肿,痢疾,跌打损伤,喉痛,乳痈。 ①《植物名实图考》:"散血。"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利尿。治水肿,小儿疳积。" ③《四川武隆药植图志》:"开胃。" ④《贵阳民间药草》:"行血调经,外洗消肿。" ⑤《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腰背四肢扭伤。" ⑥苏医《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蛇咬伤,乳腺炎,白带过多,痈疖,鼻出血。"

使君子的功效与作用 健脾消积

使君子甘温,既能驱虫,又能健脾消积,可用于治疗小儿疳积、心腹膨胀、不进饮食等疾病。

百花菜的功效与作用 活血调经

百花菜具有活血、调经之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小儿疳积、水肿、痢疾、风湿痹痛、乳痛、跌打损伤等症。用百花菜外用可治疗痈疖、蛇咬伤等症。

胃仓在左边还是右边 胃仓穴配伍应用

配脾俞,四缝,健脾消食化积,主治腹胀,小儿疳积;配足三里,内关,和胃止痛,主治腹痛;配石门,水分,四满,健胃,利水渗湿,治疗水肿。

小儿疳积的表现有哪些

小儿疳积的症状?疳积多因饮食不节,乳食喂养不当,损伤脾胃,运化失职,营养不足,气血精微不能濡养脏腑;或因慢性腹泻、慢性痢疾、肠道寄生虫等病,经久不愈,损伤脾胃等引起。那小儿疳积的症状有哪些呢? 疳积以神萎、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筋露、纳呆便溏为主要表现的儿科病证。 1、积滞伤脾 形体消瘦,体重不增,腹部胀满,纳食不香,精神不振,夜眠不安,大便不调,常有恶臭,舌苔厚腻。 2、气血两亏 面色萎黄或苍白,毛发枯黄稀疏,骨瘦如柴,精神萎靡或烦躁,睡卧不宁,啼声低小,四肢不温,发育障碍,腹部凹陷,大便溏泄,舌淡苔

胡萝卜菠菜能一起吃吗 胡萝卜猪肚同食可益气补血

中医认为,猪肚气味甘、微温,具有补益脾胃的功效,多用于脾虚腹泻、虚劳瘦弱、消渴、小儿疳积、尿频或遗尿等症,同胡萝卜食用还能益气补血,特别适合女士食用。

小儿疳积推拿图片 小儿疳积推拿的好处

推拿上述穴位,有健脾和胃的作用,能增进小儿食欲,增强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改善小儿形体消瘦,腹胀,纳食不香,精神不振等症状。

如何去除猪肚的臭味 猪肚吃了有什么功效

味甘;苦;性温。归脾;胃;肝经。 养肝明目;补气健脾。主肝虚目昏;夜盲;疳眼;脾胃虚弱;小儿疳积;脚气浮肿;水肿;久痢脱肛;带下。用于虚劳羸弱、泻泄、下痢、消渴、小便频数、小儿疳积等症。 《别录》:补中益气,止渴、利。 《千金·食治》:断暴痢虚弱。 《日华子本草》:补虚损,杀劳虫,止痢。 《本草图经》:主骨蒸热劳,血脉不行,补羸助气。 《随息居饮食谱》:止带、浊、遗精。

高血压能吃使君子吗

使君子,顶生穗状花序,组成伞房花序式;苞片卵形至线状披针形,被毛;萼管长5-9厘米,被黄色柔毛,先端具广展、外弯、小形的萼齿5枚;花瓣5,长1.8-2.4厘米,宽4-10毫米,先端钝圆,初为白色,后转淡红色;雄蕊10,不突出冠外,外轮着生于花冠基部,内轮着生于萼管中部,花药长约1.5毫米;子房下位,胚珠3颗。产四川、贵州至南岭以南各处,长江中下游以北无野生记录。 使君子的药用价值:杀虫;消积;健脾。主蛔虫腹痛;小儿疳积;乳食停滞;腹胀;泻痢。用于蛔虫、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植物的种子为中药中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