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为什么埃博拉病毒=武侠小说的七窍流血 埃博拉主要发生在非洲西部

为什么埃博拉病毒=武侠小说的七窍流血 埃博拉主要发生在非洲西部

非洲西部的国家大多较贫穷,国家的控制力也较弱,有的难民甚至会把野生动物的尸体当做晚餐,这也就造成了埃博拉在西非更加难以控制。据说,埃博拉刚“进军”刚果的时候,就屠杀了刚果共和国的一个村,可见其威力有多大。

埃博拉是种什么样的病毒

埃博拉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它是可以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由于很多非洲国家贫穷落后,公共卫生系统落后,医疗软硬件设施不全,以及当地的一些陋习,比如吃野生动物,亲属不加任何防护,清理死者体内残留的尿液粪便的尸体处理方式,导致死亡率高达50%-90%,据目前的医学研究显示,埃博拉病毒极有可能是通过与动物的接触而传染给人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
1、 性接触传播。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精液中也可以检测到埃博拉病毒,所以通过性接触被感染的风险是很高的。
2、注射传播。在1976年,249例感染埃博拉患者中有80多人是因为使用了未经消毒的注射器而感染上的。
3、接触传播。人体直接接触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人或者动物的血、尿、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都有可能感染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在尸体里仍可以存活数日,所以,接触病人的尸体或血液被感染的风险也很高。
目前为止,埃博拉不存在特效的预防方法,但是,埃博拉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还没有直接通过空气传播的证据,民众也不用过度的恐慌。

埃博拉如何侵入人体?埃博拉侵入人体机制大揭秘 埃博拉病毒的抵抗

知道了埃博拉病毒的感染过程,就可以有效地进行治疗。埃博拉在侵入人体细胞的时候会借助组织蛋白酶B和组织蛋白酶L来破开自身的蛋白质外壳,我们就可以通过药物来抑制这两种酶的活性,自然也就避免了埃博拉病毒的侵扰了。

用广泛的酶抑制剂处理哺乳动物,可以明显降低埃博拉病毒的感染能力,如果着重抑制组织蛋白酶B,埃博拉病毒的感染能力将会接近零。

埃博拉如何侵入人体?埃博拉侵入人体机制大揭秘 蛋白酶抑制剂也用于癌症的治疗

这种蛋白酶抑制剂的做法在癌症中就处于研究阶段,现在在埃博拉病毒中又派上用场,如果能研制出有效地蛋白酶抑制剂,那么就可有效治疗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疾病。

探索埃博拉的感染细胞机制非常重要,如果能够成功,也将有利于癌症、艾滋病和出血热的治疗。

揭底埃博拉病毒,增强预防病毒传染意识 埃博拉可怕在哪儿?

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度抵抗力,可以在血液样本或病尸中可存活数周。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而且他们都“死得很难看”,病毒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形、坏死,并慢慢被分解。

因为埃博拉的超强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性危害第四级病毒(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也同时被视为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埃博拉病毒病的治疗方法

人一辈子生病的地方可能有很多,都不希望自己得埃博拉病毒病,因为这很有可能是致命的。那么,要想保持健康,我们该怎么做呢?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纤丝病毒科(filoviridae)的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肌痛,出血,皮疹和肝肾功能损害。据WHO 最新公布的数字表明,自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全世界已有1100 人感染这种病毒,其中793 人死于埃博拉病毒病。

目前对埃博拉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些抗病毒药如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无效,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肾衰竭时进行透析治疗等。同时加以一些辅助性治疗,包括使病毒入侵最小化,平衡电解质,修复损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排除个别病例,埃博拉康复者的血清在治疗疾病中并没有什么作用。

干扰素对埃博拉也是无效的。在猴子试验中,凝固干扰素似乎能起一些作用,使原本100%必死的感染猴中存活下33%。USAMRIID的科学家宣称,4只感染埃博 拉病毒的猕猴中有3只康复。

很多时候,面对埃博拉病毒病,我们要认真了解相关知识,否则对身体一点好处都没有,反而会给身体带来负担,引发器官的病变,严重会危及生命。

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包括四种亚型:埃博拉-扎伊尔(Ebola-Zaïre)、埃博拉-苏丹(Ebola-Sudan)、埃博拉-科特迪瓦(Ebola-Côte d’Ivoire)和埃博拉-莱斯顿(Ebola-Reston)。发生在刚果(前扎伊尔)、苏丹和科特迪瓦的三种亚型埃博拉病毒已被证实能够致人类疾病。不同亚型毒力不同, Ebola-Zaïre毒力强,人感染病死率高, Ebola-Sudan次之, Ebola-Côte d’Ivoire对黑猩猩有致死性,对人的毒力较弱, Ebola-Reston在非人灵长类中有致死性,人感染不发病。

EBV形态多样:杆状、丝状、“L”形,毒粒长度平均1000 nm ,直径70-90 nm。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负链RNA,大小为18.9 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EBV病毒在60℃1小时大部分灭活,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消毒剂和脂溶剂均可灭活病毒。EBV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其中Vero-98、Vero-E6、Hela-229细胞最敏感。病毒接种后, 6-7小时出现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圆化、皱缩,细胞质内可见纤维状或颗粒状结构的包涵体。

埃博拉出血热主要在非洲的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南非等国家流行。

(一)传染源和宿主。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均可为本病传染源。

在非洲大陆,埃博拉病毒感染和雨林中死亡的黑猩猩、大猩猩、猴子等野生动物接触有关。

在三种非洲果蝠的血清中检测到埃博拉病毒IgG抗体,在肝和脾中检测到埃博拉病毒核酸。有实验证实蝙蝠感染博拉病毒后不会死亡。蝙蝠可能在维持埃博拉病毒在热带森林的存在中充当重要角色。

(二)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人和带病毒的亚临床感染者通过接触(特别是血液、排泄物及其他污染物)传播。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2.气溶胶传播:吸入感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等。

(三)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

病毒进入机体后,可能在局部淋巴结首先感染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单核吞噬系统的细胞(mononuclear phagocytic system,MPS)。一些感染的MPS细胞转移到其他组织,当病毒释放到淋巴或血液中,可以引起肝脏、脾脏以及全身固定的或移动的巨噬细胞感染。从MPS细胞释放的病毒可以感染相邻的细胞,包括肝细胞、肾上腺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感染的MPS细胞同时被激活,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这些细胞活性物质可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诱导表达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和促凝因子,以及组织破坏后血管壁胶原暴露,释放组织因子等,最终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在感染晚期可发生脾脏、胸腺和淋巴结等大量淋巴细胞凋亡。

主要病理改变是皮肤、黏膜、脏器的出血,在很多器官可以见到灶性坏死,但是以肝脏、淋巴组织最为严重。肝细胞点、灶样坏死是本病最显著的特点,可见小包涵体和凋亡小体。

潜伏期2-21天,一般为5-12天。

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痛、恶心、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2-3天后可有呕吐、腹痛、腹泻、血便等表现,半数患者有咽痛及咳嗽。病后4-5天进入极期,患者可出现神志的改变,如谵妄、嗜睡等,重症患者在发病数日可出现咯血,鼻、口腔、结膜下、胃肠道、阴道及皮肤出血或血尿,第10病日为出血高峰,50%以上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并可因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及致死性并发症而死亡。90%的死亡患者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亡(7-14天)。

病人最显著的表现为低血压、休克和面部水肿,还可出现DIC、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失调等。

在病程第5-7日可出现麻疹样皮疹,数天后消退并脱屑,部分患者可较长期地留有皮肤的改变。非重症者,发病后两周内恢复。

(一)一般检查。

血常规:早期白细胞减少,第7病日后上升,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可减少。

尿常规:早期可有蛋白尿。

生化检查:AST和ALT升高,且AST升高大于ALT。

(二)血清学检查。

1.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多采用IgM捕捉ELISA法检测。

2.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采用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

(三)病原学检查。

1.病毒抗原检测:由于埃博拉出血热有高滴度病毒血症,可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血清中病毒抗原。

2.核酸检测:采用RT-PCR等核酸扩增方法检测。一般发病后一周内的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病毒核酸。

3.病毒分离:采集发病一周内患者血清标本,用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

埃博拉病毒高度危险,病毒相关实验必须在BSL-4实验室进行。

(一)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来自于疫区,或3周内有疫区旅行史,或有与病人、感染动物接触史。

2.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牙龈出血、鼻出血、结膜充血、瘀点和紫斑、血便及其他出血症状;头疼、呕吐、恶心、腹泻、全身肌肉或关节疼痛等。

3. 实验室检查:(1)病毒抗原阳性;(2)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3)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4)从患者标本中检出埃博拉病毒RNA;(5)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埃博拉病毒。

(二)诊断。

本病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1.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

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基础上具备诊断依据中实验室检查任一项检测阳性者。

(三)鉴别诊断。

需要和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拉沙热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病毒性出血热。

2.伤寒。

3.恶性疟疾。

4.其他: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无特效治疗措施,主要以对症和支持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控制出血,控制继发感染,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出血、DIC等并发症。

一般支持对症治疗:首先需要隔离病人。卧床休息,少渣易消化半流质饮食,保证充分热量。

病原学治疗:抗病毒治疗尚无定论。

补液治疗:充分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使用平衡盐液,维持有效血容量,加强胶体液补充如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预防和治疗低血压休克。

保肝抗炎治疗:应用甘草酸制剂。

出血的治疗:止血和输血,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预防DIC。

控制感染:及时发现继发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应用抗生素。

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及时行血液透析等。

本病预后不良,病死率高。

(一)控制传染源。

严格隔离疑诊病例和病人,应收入负压病房隔离治疗。对其排泄物及污染物品均严格消毒。

(二)切断传播途径。

1.严格规范污染环境的消毒工作。

2.严格标本采集程序。

3.病毒的分离和培养应在P4级安全实验室中进行。

(三)保护易感人群 。

加强个人防护,使用防护装备。

资料来源:北京佑安医院2014版

为什么埃博拉病毒=武侠小说的七窍流血 埃博拉的病况与“七窍流血”相似

埃博拉感染后先是发热、极度虚弱、全身多处伴随着疼痛,接着开始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身患埃博拉的人群的肾脏和肝脏会严重受损,常常会有出血的情况发生。患者由于其身体内的器官坏死、糜烂,常常会出现血流不止的现象,只要是身体上有孔的地方,往往都会有血液流出,有的人就因为血液流干而死亡。

西非埃博拉病毒肆虐,国际上主要国家出台应对措施 英国应对措施

英国政府方面宣告设立几百万英镑的埃博拉专项基金,加速研发治疗埃博拉病毒的药品。

相关推荐

埃博拉的预防 不接触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个人物品

我们要知道,埃博拉病毒是不会通过空气传播的。所以只要与感染者能够保持安全距离,不接触他们的伤口、身体、体液这些是不会被传染的。

西非埃博拉病毒肆虐,国际上主要国家出台应对措施 警示

埃博拉病毒来势汹汹, 重灾区国家的疫情受到各国的关注,作为普通民众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

世界上最致命病毒排行榜

人类自诞生起,就一直在与病毒做斗争。对于现代人而异,某些病毒性疾病已经有了疫苗和抗病毒药物,使我们能够保持不被感染、阻碍其大肆传播,甚至还能在感染后被治好。在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中,人类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比如我们已经能彻底根除了天花病毒,数十年来再无新发案例。 但埃博拉疫情现在西非毁灭性的大传播表明,我们离战胜病毒的斗争很长的路要走。在多种类型的埃博拉病毒类型中,Ebola Zaire类型具有极高的致死率(90%),使其成为最致命的埃博拉病毒家族的新成员,而其他类型的埃博拉病毒则致死率在40-50%

埃博拉病毒是什么 感染方式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可以在人和牲畜之间传染的病毒,潜伏期最长可达20天,病程较短,病毒侵蚀人体的能力十分强,从染上病毒到病发死亡最短不过3~4天,传染性极强,与患者的呕吐物、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有过接触的人极易感染上该病毒 ,致死率超过90%。目前,生物医学界认为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原宿主,但目前还没有得到确切证实。

埃博拉病毒疫情

其中利比里亚疫情最为严峻,到目前为止,疑似病例达到了1082个,死亡人数达到了624人;其次是几内亚,疑似病例607个,死亡人数406人;紧跟着的是塞拉利昂,疑似病例910个,死亡人数392人;而尼日利亚政府方面表示,本国疫情已经得到控制,全部感染的16个人中,5个人死亡,7人康复,剩余的其他人仍在治疗当中,但是病情明显好转。 下图是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

一针的新冠疫苗和两针的哪个好 一针的新冠疫苗有效期多久

6个月以上。 到目前为止,从收集到的有效性数据来看,接种一针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所产生的保护时间至少可达到6个月以上,由于离疫苗研发时间不长,对疫苗免疫持久性的持续性观察还在进行中。 对比此前采用同种腺病毒载体技术的埃博拉疫苗做了免疫持久性观察显示,埃博拉疫苗接种两年之后仍具有足够的保护。

埃博拉如何侵入人体?埃博拉侵入人体机制大揭秘 埃博拉是一种丝状病毒

埃博拉属于丝状病毒的大家族,感染人群常常会出现出血热的现象。埃博拉在侵入人体细胞的时候会借助组织蛋白酶B和组织蛋白酶L来破开自身的蛋白质外壳,随之将自身的遗传物质注入到人体细胞的内部,并利用人体的营养物质开始大量的复制。这一过程类似于艾滋病病毒侵扰人体细胞。

埃博拉病毒热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毒呈长短不一的线状体,直径70~90nm,长0.5~1400nm,内1含直径40nm的内螺旋壳体,大多呈分枝形,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约长19kb,能编码核蛋白及VP3VP40,VP30,VP24,糖蛋白(GP)和RNA聚合酶等7个结构蛋白,其中GP基因对EBOV复制有独特的编码和转录功能,病毒在感染细胞的胞质中复制,装配,以芽生方式释放,然而该病毒复制的具体步骤尚不清楚,病毒外膜由脂蛋白组成,膜上有10nm长的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为病毒的糖蛋白,病毒可实验感染多种哺乳动物的细胞,在

揭底埃博拉病毒,增强预防病毒传染意识 症状

埃博拉”属于丝状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此种病毒的早期症状类似于感冒。潜伏期2-21天。通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发热(高热)、乏力、肌肉痛、头痛和咽喉痛,接着可以发生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体内出血、体外出血等。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器官衰竭。

只打一针的疫苗叫什么 只打一针新冠疫苗有用吗

有用的。 接种一针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所产生的保护时间至少可达到6个月以上,由于离疫苗研发时间不长,对疫苗免疫持久性的持续性观察还在进行中。对比此前采用同种腺病毒载体技术的埃博拉疫苗做了免疫持久性观察显示,埃博拉疫苗接种两年之后仍具有足够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