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期尿路感染怎么办
备孕期尿路感染怎么办
备孕期间尿路感染怎么办?在备孕期间如果还没有怀孕的情况出现尿路感染,建议最好先停止备孕,等治疗好了后再备孕。因为使用抗生素对胎儿的发育是有影响的。平时注意大量饮水,多休息,适量运动,平时注意卫生和清洁,预防感染,尿路感染也还很容易复发。预防尿路感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勤清洗:睡前、便后用温水清洗下身。清洗顺序应先洗外生殖器,后洗肛门,避免交叉感染。夫妻双方均应养成每晚清洗的习惯,毛巾、水盆、脚布应分开,洗脚与洗外阴的毛巾也应分开。
2、节制性生活:频繁或不洁的性生活会导致尿路感染。特别是原有尿路感染病史的孕妇,孕期最好避免性生活。有条件的话,房事前男女双方都应先洗澡,或者用温水清洗下身。房事后女方应排空膀胱,可起到冲洗尿道,减少感染的作用。
3、不憋尿:过度憋尿会造成尿液浓缩而刺激膀胱粘膜,导致发病。
4、科学饮食、多喝水:多喝水能增强利尿作用和肾脏的免疫功能,通过冲洗尿道,有利于细菌和毒素的排出。怀孕期间,每天喝水量应在1500至2000毫升;多吃新鲜水果和果汁饮料,少吃葱、韭菜、蒜、胡椒、生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尿路的刺激。戒烟禁酒。忌食温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兔肉及油腻之品。
绝经期尿路感染的症状
绝经期尿路感染我们是有办法治疗的,所以女性朋友也不必灰心,一旦出现了绝经期尿路感染我们可以采用一般的治疗方法也可以采用抗生素治疗。
绝经期妇女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夜尿、尿不尽感及张力性尿失禁等。然而在20世纪初期,这些泌尿道功能障碍极少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了这些症状的病理生理学状况,对病情的评估和治疗提供了更加合理的手段。尿路感染可分为上尿路感染与下尿路感染。前者包括肾盂肾炎、肾皮质感染、肾周围脓肿、肾积脓,后者包括膀胱炎及尿道炎。
老年女性尿路感染发生的原因:角化细胞减少,使阴道自净作用降低,细菌易于在前庭和阴道内繁殖。女性虽然易发生尿路感染,但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内在因素,与机体抵抗力减弱、尿道解剖及生理特点改变以及内环境异常有密切关系。引起尿路感染的细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约占62.6%,主要包括大肠埃希杆菌及副大肠埃希杆菌,占60%~80%,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产气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占33.6%,其中55.6%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另外还可见真菌、病毒、寄生菌等。还有复杂因素或院内感染引起的尿路感染。多数情况下,大肠埃希杆菌的感染限于下尿道,变形杆菌感染常见于上尿道。肠道菌群中,厌氧菌比需氧菌多很多,但由厌氧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则极少见。
妊娠期尿路感染的预防知识
1.勤清洗
睡前、便后用温水清洗下身。清洗顺序应先洗外生殖器,后洗肛门,避免交叉感染。夫妻双方均应养成每晚清洗的习惯,毛巾、水盆、脚布应分开,洗脚与洗外阴的毛巾也应分开。
有尿路感染病史的孕妇,孕期最好避免性生活
2.节制性生活
频繁或不洁的性生活会导致尿路感染。特别是原有尿路感染病史的孕妇,孕期最好避免性生活。有条件的话,房事前男女双方都应先洗澡,或者用温水清洗下身。房事后女方应排空膀胱,可起到冲洗尿道,减少感染的作用。
3.不憋尿
过度憋尿会造成尿液浓缩而刺激膀胱粘膜,导致发病。
4.注意睡眠姿势
怀孕中晚期,增大的子宫在仰卧位时压迫双侧输尿管,使尿液停留而易于感染。取侧卧位,特别是左侧卧位时,可解除子宫对输尿管的压迫,不仅利于尿液通畅、预防尿路感染,而且对增加胎儿血液供应量也有益。
5.及时就诊
患病后一定要去医院诊治,切勿拖延以待自愈。急性期一般在1周内应卧床休息。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过度劳累或病后休息不好会导致感染复发和转变为慢性。
怀孕期间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工作也不能马虎,做好护理工作的话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妊娠期尿路感染的发生,这样是对自己好也是对别人好。
遗尿有时也提示小儿尿路感染
(1)婴儿尿路感染中男婴明显多于女婴,男女之比大约为10∶1,可能主要与男婴的阴茎包皮有污垢及尿路畸形多于女婴有关。
(2)小儿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婴儿期尿路感染往往以高热起病,与呼吸道感染十分相似,有的还伴有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烦躁,甚至惊厥等,很少出现尿频等尿路感染症状,往往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婴儿腹泻,甚至颅内感染等。学龄前儿童尽管可以自诉尿频症状,但容易被忽略。
(3)小儿尿路感染合并尿路异常率较高,大约为30%~60%。一般小儿尿路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痊愈,但合并尿路异常时尿路感染通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4)婴幼儿尿路感染可导致肾发育障碍和肾瘢痕,造成永久性肾实质损害,后果远较成人严重。据统计,小儿有症状的尿路感染中,约1/3有肾瘢痕形成,多发生于5岁以前,而其中半数有膀胱输尿管返流,以后即使已无菌尿,这些损害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可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肾盂肾炎。成人期看到的不规则瘢痕化的肾盂肾炎都是从小儿期肾盂肾炎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应重视小儿期尿路感染的诊治。
怀孕中期患了尿路感染怎么办
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和怀孕期间的身体变化,孕期患尿路感染者十分常见。据统计,孕妇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高。孕期尿路感染,轻者可引起膀胱炎,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
怀孕以后胎盘能生成和分泌大量孕激素,由于孕激素的影响,输尿管、肾盂、肾盏等出现肥大扩张,输尿管蠕动也减弱,导致尿流滞缓;同时增大的妊娠子宫还可以直接压迫输尿管,更使尿流缓慢;孕妇尿液中常含有少量糖,细菌侵入尿路后,极易在含糖的淤滞尿流中繁殖,故妊娠妇女易患尿路感染。常见症状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尿频、尿少、尿急、尿痛、尿血等,尿化验检查以白细胞增多为主,有时有脓细胞。早发现、早治疗,以及彻底治疗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在自己怀孕期间如果是患上了这种疾病的话,那么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要盲目的购买药物来加以治疗,如果自己乱用药物的话对于后果来说,影响是非常之大的,还有可能不能对症治疗。并且在怀孕期间如果盲目的用药,对于胎儿来说也是会有严重的影响的,同时还有可能会出现胎儿发生畸形这种疾病,所以建议自己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才能正确的服用药物来做治疗。
孕妇是不能盲目的用药,但是如果在患了尿路感染期间不及时的用药的话,对于胎儿来说也是会有严重的影响的,更有可能会使孩子形成病菌的感染,但是在治疗自己尿路感染的同时一定要定期的做好产检准备。在患病期间,建议患者多喝水,这是医学上共同证明的治疗方法,是可以有效的给予缓解的,主要是能够将病菌给冲出来,同时自己多吃新鲜的水果对疾病来说也是有缓解的效果。
孕期尿路感染怎么办
做好预防性护理
孕期容易患尿路感染,怀孕之后应该注意保持外阴清洁,消除局部细菌滋生的环境,减少感染机会。
怀孕期常有生理性尿频。这是增大的子宫挤压膀胱,使之容量减少所致,当孕妇出现排尿疼痛,或有尿就憋不住时,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做尿化验时,要取中段尿,即弃掉最开始排出的尿液,这样才能避免外阴的分泌物,细菌等污染尿液而出现的异常结果。
大量饮水排尿
一旦确诊患上尿路感染的孕妈妈,要多饮水,多排尿,这样可以清洗尿道,促进细菌及炎性分泌物加速排出。
慎重使用药物治疗
尿路感染时用药目的是抗菌消炎和缓解症状。
但由于孕妇情况比较特殊,在选择抗生素的时候,既要保证疗效,又要注意对胎儿的影响,避免导致胎儿畸形,最好在医院做尿中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后再用药;具体用药量和用药时间也要在医生安排指导进行,一般急性膀胱炎用药3到5天,慢性肾盂肾炎连续用药4到6周,急性肾盂肾炎因连续用药10到14天。
使用抗生素注意
如果是怀孕初期得膀胱炎,或在初次孕检时检测出尿路细菌检测呈阳性,可以听从医生建议,服用7到10天抗生素,部分抗生素在孕期服用是安全的,服用抗生素几天后,膀胱炎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孕妇一定要坚持服药完整个疗程,才能清除尿路里所有的细菌。
如果是孕初期得了肾炎,就需要请医生通过静脉注射抗生素,并监控早产迹象,并在治愈后坚持复查,可能要在整个孕期使用抗生素,起到预防作用。
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能够提高尿液的酸度,能减少各种诱发尿路感染细菌的生存率,所以孕期适量喝橙汁,柠檬汁,猕猴桃汁一类富含维生素C的果汁,对于防治尿路感染有益。
坚持复查
因为尿路感染常可导致慢性或反复发作,所以尿路感染治疗后要复查,科学而正确的做法是,用药结束后5答7天到医院做尿液细菌检查,如为反复阴性即表示已治愈,如果尿液中仍然有细菌,应再用药1个疗程,这样才能彻底治愈。
孕期尿频和尿路感染的区别
膀胱是一个薄壁的贮尿和排尿器官。女性的膀胱前面为耻骨和耻骨联合,中间为子宫和阴道。子宫和阴道后方是直肠。子宫可随膀胱和直肠的充盈程度不同而改变位置。正常情况下膀胱贮尿达400毫升左右时就可有尿意,正常人约4小时排尿1次。女性的尿道较短而宽,膀胱括约肌比较松弛,非常容易出现尿路感染。
妊娠3个月左右时盆腔充血,子宫体增大但又未升入腹腔,在盆腔中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将膀胱向上推移,刺激膀胱,引起尿频。另外,增大了的子宫压迫膀胱,使膀胱贮存小便的量较平时为少。所以,小便次数频频而每次解的量都比平时少。尤其在妊娠末期接近临产前1-2周,因胎儿先露部(胎头或胎臀)下降进入骨盆腔,进一步压迫膀胱,使膀胱容积减小,致使小便频数的现象加重,约1~2小时排尿1次。
同时,由于孕期孕激素的作用,使膀胱括约肌松弛,导致孕妇经常有尿意却排尿不多。随着孕周的增加子宫增大,加重对盆底的压力,导致孕妇在用力或咳嗽时甚至出现漏尿现象,这种尿频、漏尿现象,属于正常情况,不必顾虑,分娩后很快就会消失。
总而言之,正常孕妇的尿频是指有以下表现的准妈妈们:
1、小便次数增多,白天解尿超过7次,晚上解尿超过2次,且解尿的间隔在2个小时以内。2、小便时没有尿急、尿痛、发热、腰痛等现象。
3、尿色正常,不浑浊,没有血尿现象。
4、尿液检查没有红细胞或白细胞量异常等炎症表现。
上述情况尽管属于正常现象一般在分娩几天后消失,可是发生尿频常严重影响孕妇睡眠。怀孕初期可能有一半的孕妇尿频,到了后期,有将近80%的孕妇为尿频困扰,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晚上会起床跑厕所,严重影响了睡眠质量。就算是正常的尿频,也给孕妈妈带来一些不便或尴尬。如果在家里不停上厕所,也是件麻烦事。更别说如果孕妇出门或工作怎么办?还有,因为尿频也让晚上睡眠质量降低。这些细节问题怎么处理呢?难道为了不上厕所不喝水吗?这更容易引起尿感的发生,甚至便秘。
对于出现尿频并影响到睡眠的孕妇,建议:
1、晚饭后尤其睡前尽量减少饮水量。睡前尽量排空膀胱。
2、早孕期开始常做缩肛运动,这样可以训练盆底肌肉的张力有助于控制排尿。即经常有意识的练习收缩盆腔肛门周围的肌肉,收缩时尽量延长收缩时间,然后放松,如此反复练习,不仅可以预防产后的盆底松弛导致的性功能障碍,还可以预防孕晚期和产后出现的用力后漏尿现象。也可做骨盆放松练习,这有助于预防压力性尿失禁。即四肢呈爬行动作,背部伸直并弓起(猫背),收缩臀部肌肉,将骨盆推向腹部,持续几秒钟后放松。本人的经验:如果能够坚持做该项锻炼,大部分孕妇的症状会明显减轻。
3、尽量不要憋尿,有尿意后要立即排尿,并尽量一次排干净。尿液集聚在膀胱内会导致尿液上行。出现尿路感染甚至肾炎等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妊娠后在孕激素作用的影响下,输尿管腔扩张、蠕动力降低,加上增大的子宫压迫输尿管,以致输尿管、肾盂等呈扩张状态,尿液排流不畅,膀胱内尿液潴留,孕妇在尿频的同时比较容易发生泌尿道上行性感染。此时就会出现尿频、尿急和尿痛等症状。表现为:
1、小便次数增加,白天解尿超过7次,晚上解尿超过2次以上,且解尿间隔在2个小时以内。
2、伴有尿急、尿痛、发热、腰痛等现象,总觉得尿不干净。孕妇出现的尿痛有时甚至会被误以为是子宫收缩而延误尿路感染的治疗,有些孕妇出现发热等症状。
3、尿液浑浊,甚至出现血尿。
4、检查时发现尿内有大量的白细胞、红细胞、甚至有少量尿蛋白等等。
因此,孕妇要注意预防泌尿道感染的发生,有漏尿症状的孕妇应勤换护垫,每日换洗内裤,有尿意立即排尿不要憋尿。白天注意多饮开水,使尿量增加;并节制性生活。如尿频、尿急加重,并有尿道口刺痛或小腹疼痛、则应及时到医院去诊治。以上的问题是在排除孕妇本身在孕前就有泌尿系统疾病的前提下讨论的。对于孕前有泌尿系统疾病的孕妇,如:尿路结石、膀胱结核、良恶性肿瘤、炎症以及糖尿病等问题时,建议应该在孕前给以积极治疗,待病情平稳后再怀孕,以免妊娠后掩盖病情导致病情恶化,由于担心对胎儿的影响不能随意用药,难以诊治,进而影响母婴的健康。
应该承认,孕妇确实是发生尿感的高危人群。一旦孕期出现尿路感染或妊娠后发现泌尿系统的疾病,应该积极治疗,不应因为担心用药影响胎儿而听之任之。否则,感染严重会影响肾功能,进而影响母亲和胎儿。一般说,对于大部分妊娠期出现的尿路感染,可以使用对母婴安全的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孕中期感染还可以使用磺胺类抗菌素也比较安全。甚至可以考虑使用一些中药制剂。如果运气反复发生尿路感染,应该注意做尿的细菌培养和支原体、衣原体等致病菌的培养,同时注意检查是否有妊娠期糖尿病。
怎么护理好尿路感染的疾病
1、尿路感染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睡前、便后用温水清洗下身。清洗顺序应先洗外生殖器,后洗肛门,避免交叉感染。有条件者,房事前男女双方都应先洗澡,或者用温水清洗下身。因此,这是属于尿路感染的护理方式之一。
2、尿路感染的护理还需做到饮食宜清淡,多食富含水分的新鲜蔬菜、瓜果等,如西瓜、冬瓜、黄瓜、鲜藕、梨、赤小豆等。禁食葱、韭菜、蒜、胡椒、生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尿路的刺激。尿路感染患者需戒烟禁酒,忌食温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兔肉及肥甘油腻之品。
3、急性期尿路感染一般在1周内应卧床休息,这也是尿路感染的护理,尿路感染的症状控制后可在室内活动,第二周可逐渐过渡到半休、全日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