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岁老年人脚跟浮肿脚痛怎么回事
50多岁老年人脚跟浮肿脚痛怎么回事
您好,根据您描述的情况分析老年人腿脚浮肿一般见于心力衰竭引起的体循环淤血或下肢静脉回流不畅导致的2种情况。前者多表现为2个肢体对称性浮肿,还可能伴有活动后呼吸困难等症状;后者多见于单侧肢体肿痛。 指导意见: 因此建议应该去医院进行诊治,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血管超声等检查,以明确诊断,根据具体的情况给与利尿、活血化瘀等对症治疗。
老人腿肿脚肿是怎么回事
1、原因不同,老年人脚肿的症状也有所不同。若是因痛风引起的,那大脚趾、脚跟及膝盖部分会突然红肿胀痛,关节发热,疼痛难忍。当然激素药物及部分降血压药和抗抑郁药物都有令双脚肿胀的副作用。
2、下腔静脉性脚肿,主要由下腔静脉回流不畅导致的,进而引起局部脚肿。
3、体重过重,从而引起体内脂肪过多也会妨碍体液从腿部回转,引起脚肿。
4、特发性脚肿:多见老年女性,多双脚同时出现,程度较轻,常在站立时间较长或劳累时出现,若平卧或休息后可逐渐消失。
5、男性老年人如果患有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炎症,个别老年人患膀胱肿瘤,由于尿潴留引起肾功能不全,最终出现下肢浮肿。
6、内脏器官疾病可以引起浮肿,这时,浮肿就是疾病的一个症状。不同的疾病,引发浮肿的规律也不同,例如:心脏病引起慢性右心衰竭时,浮肿从两下肢踝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全身;肝硬化时,也是先从两下肢浮肿,以后出现腹水,最后全身浮肿;肾脏疾病的病人,也可以出现下肢浮肿,不过,一般先从两眼睑或颜面浮肿开始,然后再发展到全身。
为什么老人更容易中暑
在高温环境验证体温变化会给老人带来危险,根据研究分析发现,在气温32.5摄氏度、湿度60%的环境中待上90分钟,20多岁年轻人的体温只上升0.17摄氏度,65岁老人上升0.34摄氏度,而75岁的老人则上升0.66摄氏度,相当于65岁老人的1.9倍。
如果气温进一步提高到35摄氏度,20多岁年轻人的体温上升0.24摄氏度,65岁老人上升0.45摄氏度,75岁老人则升高0.83摄氏度。此外,在这一温度环境下,20多岁的年轻人很快就能出汗,65岁老人要15分钟后才出汗,75岁老人则要30分钟后才出汗,而且后者的出汗量很少。
研究指出,人靠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来控制体温,体温调节中枢统一调节皮肤内的温度传感信息和内脏、骨骼的深层温度传感信息,以保持稳定的体温。体温上升后,这一调节中枢就会发出排汗指令,从而降低体温。但是老年人感知温度的功能降低,体温超出一定水平后,出汗等体温调节功能仍然不能发挥作用,导致无法阻止体温上升。
因此,老年人不要只靠自己的感觉,还要根据温度计等客观工具了解气温和湿度,身边的人也要多关照老人。
老人腿肿脚肿是怎么回事
一、常见病因
1、原因不同,老年人脚肿的症状也有所不同。若是因痛风引起的,那大脚趾、脚跟及膝盖部分会突然红肿胀痛,关节发热,疼痛难忍。当然激素药物及部分降血压药和抗抑郁药物都有令双脚肿胀的副作用。
2、下腔静脉性脚肿,主要由下腔静脉回流不畅导致的,进而引起局部脚肿。
3、体重过重,从而引起体内脂肪过多也会妨碍体液从腿部回转,引起脚肿。
4、特发性脚肿:多见老年女性,多双脚同时出现,程度较轻,常在站立时间较长或劳累时出现,若平卧或休息后可逐渐消失。
5、男性老年人如果患有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炎症,个别老年人患膀胱肿瘤,由于尿潴留引起肾功能不全,最终出现下肢浮肿。
6、内脏器官疾病可以引起浮肿,这时,浮肿就是疾病的一个症状。不同的疾病,引发浮肿的规律也不同,例如:心脏病引起慢性右心衰竭时,浮肿从两下肢踝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全身;肝硬化时,也是先从两下肢浮肿,以后出现腹水,最后全身浮肿;肾脏疾病的病人,也可以出现下肢浮肿,不过,一般先从两眼睑或颜面浮肿开始,然后再发展到全身。
7、气候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引起脚肿,天热时,人体的周围血管大多处于扩张状态,使毛细血管充血,所以使皮肤、皮下及软组织均呈现轻度的肿胀,同热胀冷缩是一个道理。
二、特别提示
建议去医院做详细的身体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血压,血糖,血脂等,以便进一步明确导致脚肿的原因,做合理的治疗。生活上,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受凉,多吃容易消化和吸收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鱼等,不吃难消化和吸收的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脂肪,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禁烟酒。适当的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老年人手脚浮肿怎么办
老年人手脚浮肿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特发性手脚浮肿:多见于老年女性,往往是双脚同时出现症状,程度较轻,常在站立时间较长或劳累时出现,若平卧或休息后可逐渐消失。
功能性手脚浮肿:多见于老年女性,一般不严重,常间歇性出现,一般可持续数年,有的病人手脚浮肿与季节有关,但与体位无关。至今原因不明。
营养性手脚浮肿:由于老年人进食较少,消化功能减退或患有慢性疾病等,导致身体营养缺乏,从而引起手脚浮肿。这时病人常伴有贫血,同时因免疫功能减退而易发生感染性疾病。
心源性手脚浮肿:这是因心脏功能减退所致,尤其多见于右心功能不全者。这时检查心脏可发现有器质性杂音和心脏扩大等病理性改变。
下腔静脉性手脚浮肿:这是由下腔静脉回流不畅而引起的手脚浮肿,常是一只脚先肿。这是由于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盆腔内发生肿瘤压迫下腔静脉所致。
老年人手脚浮肿应注意以下方面:
1.睡觉时下肢适当抬高
坐椅不可太高,减少下肢下垂的时间。衣裤不能太紧,注意保护好腰及下肢的血液循环。
2.适当的活动
促进血液循环。因为活动过多,下肢疲乏会加重水肿;不活动则血气不通,更容易水肿。
老人脚浮肿怎么消肿
脚肿是老人常见的一种现象,引起脚肿的原因很多,不少还是疾病的预兆,因此要认真对待。
专家建议,老人出现脚肿,应该先去医院检查,找出脚肿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如果脚肿并伴有剧烈疼痛,应该去医院骨科检查;如果是脸部也有肿胀,就要去肾内科检查;如果伴有心慌、气喘、憋气,该去心内科检查;若其他症状不明显,那老年人应该去医院老年科检查。
老人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呢
一、引起脚后跟疼痛的原因 :
1、脚跟血脉不活。这类病人症状表现为:如早上起床下地行走{或者}在沙发做一段时间下地行走时,脚后跟就像针扎一样疼,但是行走一会疼痛的症状逐渐消失,再在沙发做一段时间下地行走又疼,就这样反反复复。
2、脚跟受风湿。这类病人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天气忽冷忽热时,行走时脚后跟疼痛难忍。
3、跟腱炎,脚跟骨刺,跟垫炎。这类病人症状表现为下地行走脚后跟就疼,严重时脚跟浮肿最严重时脚跟侧面起包。
二、如何预防和根除脚后跟疼:
1、选择穿轻软合适的鞋子,使用海绵跟垫,减轻足跟压力,防止跟骨损伤。
2、老年人应当防止过度负重及用力,包括控制体重,避免重体力活动。
3、坚持足部锻炼,以增强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力,如赤脚在沙地上行走。
4、坚持每晚用温水泡脚30分钟左右,或者给足部做简单的按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5、患者也可按疗程用, 隆成脚后跟疼鞋垫 ,直至康复!可以除根
6、自己网上搜索 隆成脚后跟疼鞋垫。
60岁老人脚后跟痛怎么办
足跟痛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虽然从表面上看既不红也不肿,但当站立或行走时都会感到疼痛,给行走带来了极大不便,其疼痛的原因大部分是因腱膜受伤后,局部创伤性炎症所致,少数因跟骨骨刺引起。足跟骨刺症状是足根压痛,走路时脚跟不敢用力,有石硌,针刺的感觉,活动开后,症状减轻,治疗最理想的方法是采用纯中药制剂的膏药. 可外敷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活血散淤,祛风散寒,不仅能够溶解钝化骨刺,而且消除无菌性炎症.
外用偏方:
(1)土制醋熏法:醋1500毫升,加木瓜、透骨草、红花、牛膝各45克,再捡取一些石子大约250克,一起装在布袋中,用大火煮沸后取出,待其冷却至不烫脚后,垫于足底及足跟疼痛处,每天早晚各1次。
(2)中药浸泡法: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60克,用水煎煮成汤剂后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按摩搓揉足跟,以促进药液渗透进肌肤,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为什么老人更容易中暑
日本每年因中暑而死亡的人中,65岁以上老人约占80%,而75岁以上老人占到60%。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公布研究结果说,根据模拟演算,在一定气温和湿度环境内,75岁的高龄老人与65岁的老人相比,前者的体温调节功能较低,体温上升幅度是后者的近两倍。
在气温32.5摄氏度、湿度60%的环境中待上90分钟,20多岁年轻人的体温只上升0.17摄氏度,65岁老人上升0.34摄氏度,而75岁的老人则上升0.66摄氏度,相当于65岁老人的1.9倍。
如果气温进一步提高到35摄氏度,20多岁年轻人的体温上升0.24摄氏度,65岁老人上升0.45摄氏度,75岁老人则升高0.83摄氏度。此外,在这一温度环境下,20多岁的年轻人很快就能出汗,65岁老人要15分钟后才出汗,75岁老人则要30分钟后才出汗,而且后者的出汗量很少。
人靠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来控制体温,体温调节中枢统一调节皮肤内的温度传感信息和内脏、骨骼的深层温度传感信息,以保持稳定的体温。体温上升后,这一调节中枢就会发出排汗指令,从而降低体温。但是老年人感知温度的功能降低,体温超出一定水平后,出汗等体温调节功能仍然不能发挥作用,导致无法阻止体温上升。
次研究确认了70多岁老人更容易中暑的一个原因。因此,老年人不要只靠自己的感觉,还要根据温度计等客观工具了解气温和湿度,身边的人也要多关照老人。
60岁老人脚后跟痛怎么办
上了岁数的中老年人群因为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在衰退,因此种种不适的症状也会随之而来,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痛风等症都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就连双脚也会经常出现疼痛难忍的情况。那么60岁的老人脚后跟疼痛该怎么办呢?下面就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足跟痛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虽然从表面上看既不红也不肿,但当站立或行走时都会感到疼痛,给行走带来了极大不便,其疼痛的原因大部分是因腱膜受伤后,局部创伤性炎症所致,少数因跟骨骨刺引起。足跟骨刺症状是足根压痛,走路时脚跟不敢用力,有石硌,针刺的感觉,活动开后,症状减轻,治疗最理想的方法是采用纯中药制剂的膏药. 可外敷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活血散淤,祛风散寒,不仅能够溶解钝化骨刺,而且消除无菌性炎症.
外用偏方:
(1)土制醋熏法:醋1500毫升,加木瓜、透骨草、红花、牛膝各45克,再捡取一些石子大约250克,一起装在布袋中,用大火煮沸后取出,待其冷却至不烫脚后,垫于足底及足跟疼痛处,每天早晚各1次。
(2)中药浸泡法: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60克,用水煎煮成汤剂后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按摩搓揉足跟,以促进药液渗透进肌肤,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上面的内容非常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了有关60岁的老人脚后跟疼痛的一些改善方法,子女们可以给老人试一试。脚后跟疼痛也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导致脚后跟疼痛的原因大多都是因为跟腱炎或是跟骨骨刺所引起的,因此建议脚跟疼痛的患者及时去医院查明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