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泌乳综合症的原因 下丘脑及其附近的肿瘤
闭经泌乳综合症的原因 下丘脑及其附近的肿瘤
下丘脑及其附近的肿瘤压迫刺激下丘脑,使催乳激素抑制因子分泌减少或催乳激素释放因子分泌增多,或使催乳激素的抑制因子不能发挥作用,使垂体催乳素分泌增多,而出现闭经泌乳综合症。
闭经泌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这种综合征病人可发生持续性泌乳、闭经。泌乳可能是仅在用手挤压乳房时,有少量乳汗样液体外流,也可以多到乳房高度胀满、充血,或有不随意的自发性溢乳。如产后发生闭经泌乳综合征时还常有子宫、卵巢收缩,多毛及肥胖;如为肿瘤引起的,则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和视力障碍,进行性视野缩小等症状。
治疗闭经泌乳综合必须针对病因进行。如为颅内肿瘤引起,可手术或进行放射治疗;如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者可服用甲状腺制剂。如服药引起的停药半年可恢复。
也要服用药物治疗闭经泌乳综合征。克罗米芬适于特发性泌乳及口服避孕药引起的闭经泌乳综合征,每次50~100毫克,每日1次,连用5天;左旋多巴,适于特发性闭经泌乳综合征,每次0.5毫克,每日3次,连服6~9个月;溴隐亭,每日2.5~7.5毫克,分2~3次口服,连用3~6个月。泌乳可在2~4周内停止,6-24周内恢复月经。
什么是继发性闭经
闭经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种,原发性闭经是指女性从一开始就没有月经的情况,即女性从12岁到18岁还没来月经的。继发性闭经是女性出现过正常经期,某段时间由于外部或内部原因造成三个月或三个月以上没来月经的情况。
继发性闭经的常见因素有子宫内膜损伤或粘连(常见于多次刮宫以及刮宫过度损伤子宫内膜、造成宫腔粘连)及结核性内膜炎、卵巢功能早衰及多囊卵巢、卵巢功能性肿瘤、环境改变,精神创伤及营养不良等外界因素变化、注射长效避孕针或口服避孕药、闭经泌乳综合征、席汉氏综合征(由于产后大出血、休克引起垂体前叶组织缺血、坏死、垂体功能减退出现闭经)。
妇女月经来潮后有三个月或三个月以上未再行经,称为继发性闭经。正常妇女月经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所分泌的内分泌激素的正常调节而完成的,其中垂体促性腺激素在调节卵巢功能和维持月经周期方面又起着主导作用。发生继发性闭经时,常伴有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
闭经的症状
关于女性闭经,首先闭经的原因有子宫原因、垂体原因、卵巢原因和中枢神经系统原因,大致可将导致闭经的原因可以分为功能性及器质性两种。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失调所导致的闭经为功能性闭经;器质性因素有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肿瘤、创伤、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按解剖部位不同分为子宫性闭经、卵巢性闭经、脑垂体及下丘脑性闭经。
另外其他疾病,如肥胖,生殖无能,营养不良症;闭经泌乳综合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糖尿病等均可成为导致闭经的原因
闭经泌乳综合征的原因 药物的影响
如果长期服用利血平、氯丙嗪等药物,解除了催乳素抑制因子的抑制作用,就会使垂体催乳激素的分泌增多,月经停止而出现闭经泌乳综合症。
闭经泌乳综合症的原因 激素的影响
少数女性朋友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或事物(例如:避孕药)有时也可能出现闭经溢乳。这是因为口服避孕药内含有雌、孕激素,对下丘脑功能有抑制作用,使得出现闭经泌乳综合症。
垂体泌乳素瘤的病因
泌乳素腺瘤来源于分泌相应激素的腺细胞,由分泌催乳素或生长激素的一种瘤细胞组成或由分泌混合型多激素两种或多种以上瘤细胞组成。
泌乳素增加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下丘脑性障碍。下丘脑及邻近部位的疾病,如脑炎等将会影响泌乳素抑制分子,抑制分子减少,泌乳素释放因子以及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增加将会导致泌乳素增加。
另一个主要原因之一是垂体肿瘤,因为肿瘤是由分泌泌乳素的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失控状态的时候会无节制地分泌泌乳素,同时,垂体柄受压等原因也会造成泌乳素升高。服用黄体酮、地塞米松、肾上腺皮质醇扥等药物、剧烈运动、创伤都有可能引起泌乳素的分泌增多。药物的作用也会导致泌乳素增高。口服避孕药会引起垂体分泌的泌乳素增高与促性腺激素减少。较长时间服用利血平、氯丙嗪、吗啡等药物会改变多巴胺的产生、吸收和代谢,从而抑制催乳素抑制因子的释放,以致于泌乳素分泌过多。
另外,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特发性闭经溢乳综合征、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肾功能不全、支气管癌等疾病、肾功能不全、其他部位恶性肿瘤也可引起泌乳素升高。
最后,神经刺激如胸部手术、灼伤、胸背部的带状疱疹等引起的剧痛,都可通过神经传递到下丘脑而引起泌乳素增高。
引起闭经的原因有哪些
(一)子宫性闭经先天性阴道及(或)子宫缺如或发育不良均可引起原发性闭经。过度的刮宫或严重的感染如结核等造成内膜损伤或粘连,哺乳时间过长使子宫内膜萎缩等,均可引起续发性闭经。
(二)卵巢性闭经因卵巢病变引起的闭经。继发闭经可因卵巢功能早衰、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后以及卵巢男性化肿瘤等。
(三)垂体性闭经发生在青春期前的垂体肿瘤可导致原发闭经。
(四)下丘脑性闭经下丘脑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过度精神紧张、忧虑、恐惧、生活环境改变,均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与丘脑下部功能失调,出现闭经。特别是年青妇女。卵巢功能尚不健全,更易出现紊乱现象。常首先表现在排卵功能异常而出现闭经。其他如严重营养不良,特别是神经性厌食症、消耗性疾病、严重贫血等,都可影响下丘脑GnRH的合成分泌,而引起闭经。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利血平、氯丙嗪、眠尔通及避孕药等,也可引起闭经。垂体瘤患者除影响GnRH合成分泌外,还可使PIF及多巴胺受抑制,出现闭经及泌乳,称闭经泌乳综合征。
(五)其他内分泌腺异常肾上腺、甲状腺及胰腺等功能紊乱时也可影响月经。建议你到医院妇科进行系统检查,明确病因后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垂体泌乳素偏低的原因有哪些 搜本站
(1)垂体泌乳素瘤,其血清泌乳素含量可>200ng/ml;其他垂体肿瘤或增生,垂体柄切断或破坏等也可升高。
(2)原发性甲状腺或性腺功能减退、特发性溢乳症、男子乳房发育症、重型甲状腺功能亢进、柯兴病和阿狄森病。
(3)下丘脑神经胶质瘤、颅咽管瘤、结节病和转移性癌肿;青春期闭经、消瘦厌食综合征与产后闭经溢乳综合征等。
(4)由乳腺癌、肾癌、支气管癌和肺癌等引起的异位泌乳素分泌综合征。
(5)慢性肾功能衰竭。
(6)胸腔手术、胸壁损伤、带状疱疹等。
上面就是对垂体泌乳素偏低的原因有哪些的介绍,希望对女性的认识有帮助。造成垂体泌乳素偏低的原因有很多,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一旦发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地寻找病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避免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闭经泌乳综合征的原因 垂体病变
当女性体内的垂体发生病变时,不能分泌足够的促性腺激素使卵巢功能低下,导致闭经,乳房分泌乳汁,从而出现闭经泌乳综合症。
三个月来一次月经的原因有哪些
1. 即使处于生育年龄,大脑、性腺轴功能未协调好,其月经间歇时间长短不一届内分泌正常,但子宫发育不良或子宫内膜对卵巢激素刺激的反应小,可表现为月经稀发或月经过少。月经稀发,常是团经的先兆,许多疾病像卵巢早衰、闭经溢乳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在闭经前都有月经稀发病史。炎症、放疗能破坏卵巢组织,同样也会导致月经稀发。
2. 机体内部和外界许多因素如精神紧张、环境气候、药物以及全身性疾病,均可通过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调节导致月经失调。
3. 器质病变或药物等引起:包括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症、肿瘤(卵巢囊肿、肿瘤)及发育异常(子宫,卵巢发育不良...。多囊卵巢综合征)、营养不良(服用减肥药物);颅内疾患(垂 体肿瘤,颅底脑膜炎、结核、梅毒、放线菌病。);其他内分泌功能失调如:闭经泌乳综合征,甲状腺、肾上腺皮持功能异常、糖尿病、席汉氏病等;肝脏疾患;血 液疾患等。某些职业如长跑运动员容易出现闭经。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个月没来月经的原因的全部内容了,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不少了吧。对于大姨妈,女性们可以说是又爱又恨啊,来了很讨厌,不来时又希望它来。说到这里,还是希望在各位女性平时多注意身体休息,避免月经紊乱。
女性排卵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1、下丘脑性不排卵
(1)原发性器质性因素;(2)原发的功能性因素:如:青春期初潮的一段时期内无排卵,月经失调;(3)继发性器质性病变:脑外伤,脑炎,下丘脑肿瘤;(4)继发性功能性因素:神经性厌食,精神过度紧张,泌乳闭经综合征,药物性PRL血症。
2、垂体性无排卵
(1)器质性因素:席汉氏综合征、垂体肿瘤,空蝶鞍综合征;(2)功能性因素:垂体促性腺激素低下性闭经,功能性血症。
3、卵巢性无排卵
(1)器质性因素:单纯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性腺形成不全症(2)功能性因素:卵巢早衰(POF),多囊卵巢综合症,黄体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
4、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引起的排卵障碍
如甲亢、甲减、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柯兴氏综合征、肾上腺皮质肿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多囊卵巢综合症激素六项检查是什么
1、雌二醇(E2):E2是雌性激素中活性最强的一种,主要产自卵巢的卵泡和胎盘,少量产自肾上腺和睾丸。血清E2测定对评价各种月经异常是非常有用的指标如女孩青春期提前或延迟、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卵巢早衰等。
2、孕酮(P):孕酮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子宫内膜增厚,腺体增生,为受精卵植入做准备。从孕酮浓度的升降可以推测卵巢滤泡和黄体的活动,因此血液中孕酮测定在临床上用于监测未怀孕妇女的排卵和黄体的正常功能,孕酮疗法监控及早期妊娠的评价等,在判断黄体功能状态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不怀孕妇女和反复自然流产妇女可帮助查找原因。
3、睾酮(T):T是人体内最重要的雄激素。女性主要来源于肾上腺皮质,卵巢也能分泌少量。临床发现许女性中高水平的睾酮一般见于多毛症、男性化、多囊卵巢综合症、卵巢肿瘤、肾上腺瘤和肾上腺增生。
4、催乳素(PRL):PRL在人体内主要是发动泌乳,使已充分成熟的乳腺小叶向腺腔内泌乳。对乳腺的发育有一定的作用。女性在妊娠中期与雌激素、孕激素、糖皮质激素等协同作用。对卵巢激素的合成、黄体生成及溶解有一定作用。对胎儿的发育和成长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胎儿肺的形成。在机体的应激反应中也有重要作用。
5、促卵泡刺激素(FSH):FSH由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并受下丘脑产生的黄体激素释放因子(LHRH)的控制。育龄妇女的月经期内,血中FSH水平随雌二醇和黄体酮的水平变化而变化。在排卵前FSH明显升高,达一峰值。FSH的增高还见于原发性卵巢衰竭、妇女绝经后期及性腺切除后。FSH下降提示下丘脑垂体轴机能异常,可见于垂体功能障碍引起的闭经、Sheehan综合症、多囊卵巢综合症、肾上腺肿瘤、卵巢肿瘤等。
6、促黄体生成素(LH):LH的分泌受下丘脑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的控制,并随血清中雌激素、孕激素的水平变化而变化。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减少,解除了对下丘脑的负反馈,故血清中LH升高。临床LH升高常见于: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垂体或下丘脑肿瘤、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