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抑郁症看心理科还是精神科 有抑郁症的表现就是得了抑郁症吗

抑郁症看心理科还是精神科 有抑郁症的表现就是得了抑郁症吗

有抑郁症的表现不一定是得了抑郁症。

抑郁症的表现只是多数患有抑郁症的人会出现的症状,但是诊断是否得了抑郁症是需要专业的精神科医生综合表现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最近是否有发生一些特别难过的事或者服用有特别的药物等来进行判断的。


有些胃痛竟在精神心理科治好

据媒体报道,57岁的张女士退休这两年来,总感到头晕、头痛、疲乏无力,而且经常胃胀、胃痛,人也消瘦不少。因为这些症状,张女士反复到医院检查,胃镜做了四次,药也吃了很多,最后在医生的建议下到精神科就诊,经详细评估被诊断为抑郁症。经过抗抑郁治疗后,症状好了,心情也豁然开朗。

胃病为什么看精神科?据专家分析,张女士所患的是隐匿性抑郁症,不是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是天天掉眼泪,有些被误诊的患者因为胃痛、胸痛、头痛等躯体症状太明显,忽略了情绪问题,到处就诊不见成效。其实,躯体症状明显但检查无异常,常规治疗也不见效果,不妨留意一下精神状态。如果持续两周以上工作能力下降、身体疲乏难缓解,甚至情绪低落,就要考虑是否得了抑郁症,最好去精神心理科请医生诊断。

下面推荐几个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抑郁症就诊医院。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 精神科、抑郁症治疗中心

北京安定医院于2006年1月5日成立了国内首家专门治疗情感性精神疾病的抑郁症治疗中心,对抑郁症的综合治疗在国内处于前沿和先进水平,中心主任由现任院长、主任医师马辛教授担当。

目前中心拥有病床180张,抑郁症患者年门诊约7万人次,年收治抑郁症住院患者约1200余人。中心分设门诊及病房两部分。门诊部除设抑郁症专病门诊外,还另设抑郁症专家门诊、特需门诊。

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安康胡同5号

抑郁症专病门诊地点:门诊楼二楼13诊室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出诊。

咨询电话:010-58303063、58303000、16880120、1608086

2.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 精神科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设有普通精神科、急重症科、抑郁症科、儿童青少年科、干部保健/特需科、中西医结合科、老年科、康复科、心身科、传染科、自愿戒毒科等临床科室。目前作为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有:上海市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老年精神医学、预防精神医学。

该中心主要为各类心理障碍患者以及在学习、工作、人际交往、婚姻恋爱等情况下所产生心理困扰的来询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同时开展多种心理治疗,如认知治疗、精神分析治疗、行为治疗、森田治疗、家庭治疗、催眠治疗、儿童行为训练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咨询中心还设有“上海市心理健康热线(64383562)”,是上海市最早设立的热线电话之一,为社会各阶层心理危机求助者提供及时的心理援助。

地址:(总院)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600号;(分院)上海市闵行区沪闵路3210号

电话:(总院)021-64387250,34289888;(分院)021-64901737

3.广州市脑科医院 - 精神科、情感障碍科

广州市脑科医院设有精神卫生研究所、神经电生理研究室,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和广州地区各医药院校及中南大学的临床实习基地,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电话:医院总机020-81891425;咨询电话020-81251863、020-86601229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明心路36号

长期头痛失眠小心抑郁症

公众羞于承认患上精神科疾病

14岁的婷婷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整天没精打采,而且还总说头疼,到医院就诊后被转到精神科,医生诊断孩子患上了抑郁症。婷婷妈妈听了非常不高兴,坚持反驳医生,说孩子不可能得抑郁症,只不过是最近心情不好,前不久被老师批评了,考试没考好……

专家接诊过许多这类病人,“病人的家属好像不是来看病的,而是跟医生做辩论,找各种合理化的借口,拒绝承认孩子患精神疾病的事实。”这是导致抑郁症诊断率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对抑郁症的不接受,很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为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非常高。王教授生动的解释说,“抑郁症说起来就是三句话,往事不堪回首,前途一片黑暗,生不如死万念俱灰,情绪低落忧郁,感到绝望。”因此,病患家属及早发现病情,及早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三成以上抑郁症患者身体不舒服才就诊

中国人有一种传统的心理,没有人会因为不开心而去医院,肯定是有哪里不舒服了,比如头疼、睡不好,这才会去医院检查。因此,病人被误诊的情况不在少数,王教授介绍说,很多慢性疼痛的病人,后来都发现实际上是患有抑郁症,情绪不好,会造成全身不舒服,他所接诊的抑郁症患者,从其他科转诊过来的,至少占30%。

专家也表示,抑郁症的漏诊率很高,很多抑郁症病人都是因为身体不舒服来看病的,消化科、心血管科、疼痛科的抑郁症患者尤其常见,如果这些疾病方面的医生有抑郁症知识,就会在排除相关躯体疾病之后,转诊到精神科,但遗憾的是大多数非精神科医生不了解这些,因此造成大量漏诊。

“我的抑郁症患者,大概有40%-50%从其他科室转来的,有的是医院转诊,有的是看不好了,听别人说可能是要到精神科,就过来了。这应该算是转诊率比较高的了,大部分综合性医院可能还不到这个水平。”贾教授说。

头痛看诊患者 1/3是抑郁症

“很多抑郁症患者会因为睡不着,头痛头晕,浑身不舒服到医院看病,临床见到最多的就是头痛头晕失眠,我们科因头痛来看诊的,1/3是抑郁焦虑、精神障碍引起的慢性头晕。”专家说。

针对当前抑郁症识别率低的状况,专家认为,这与我国的体制有关,“国外有经过培训的全科医生,他们能识别大部分疾病,然后转给专科医生看诊。我们的病人却是到处跑,小医院看不好换大医院,挂号小姐安排到哪个科室就是哪个科室,命运没有交给真正懂医术的人,比较混乱。将来如果能在社区推广全科医生,这种现象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长期头痛失眠小心抑郁症

公众羞于承认患上精神科疾病

14岁的婷婷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整天没精打采,而且还总说头疼,到医院就诊后被转到精神科,医生诊断孩子患上了抑郁症。婷婷妈妈听了非常不高兴,坚持反驳医生,说孩子不可能得抑郁症,只不过是最近心情不好,前不久被老师批评了,考试没考好……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高华教授接诊过许多这类病人,“病人的家属好像不是来看病的,而是跟医生做辩论,找各种合理化的借口,拒绝承认孩子患精神疾病的事实。”这是导致抑郁症诊断率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对抑郁症的不接受,很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为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非常高。王教授生动的解释说,“抑郁症说起来就是三句话,往事不堪回首,前途一片黑暗,生不如死万念俱灰,情绪低落忧郁,感到绝望。”因此,病患家属及早发现病情,及早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三成以上抑郁症患者身体不舒服才就诊

中国人有一种传统的心理,没有人会因为不开心而去医院,肯定是有哪里不舒服了,比如头疼、睡不好,这才会去医院检查。因此,病人被误诊的情况不在少数,王教授介绍说,很多慢性疼痛的病人,后来都发现实际上是患有抑郁症,情绪不好,会造成全身不舒服,他所接诊的抑郁症患者,从其他科转诊过来的,至少占30%。

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也表示,抑郁症的漏诊率很高,很多抑郁症病人都是因为身体不舒服来看病的,消化科、心血管科、疼痛科的抑郁症患者尤其常见,如果这些疾病方面的医生有抑郁症知识,就会在排除相关躯体疾病之后,转诊到精神科,但遗憾的是大多数非精神科医生不了解这些,因此造成大量漏诊。

“我的抑郁症患者,大概有40%-50%从其他科室转来的,有的是医院转诊,有的是看不好了,听别人说可能是要到精神科,就过来了。这应该算是转诊率比较高的了,大部分综合性医院可能还不到这个水平。”贾教授说。

头痛看诊患者 1/3是抑郁症

“很多抑郁症患者会因为睡不着,头痛头晕,浑身不舒服到医院看病,临床见到最多的就是头痛头晕失眠,我们科因头痛来看诊的,1/3是抑郁焦虑、精神障碍引起的慢性头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科主任李焰生教授说。

针对当前抑郁症识别率低的状况,李焰生教授认为,这与我国的体制有关,“国外有经过培训的全科医生,他们能识别大部分疾病,然后转给专科医生看诊。我们的病人却是到处跑,小医院看不好换大医院,挂号小姐安排到哪个科室就是哪个科室,命运没有交给真正懂医术的人,比较混乱。将来如果能在社区推广全科医生,这种现象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抑郁症的发病跟什么有关

遗传因素:如果家庭中有抑郁症的患者,那么家庭成员患此病的危险性较高,这可能是遗传导致了抑郁症易感性升高。其中双相抑郁症的遗传性更高些。然而,并非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都会得抑郁症,而且并非得了抑郁症的人都有家族史,这表明遗传给并非是唯一决定性的患病因素。

生物化学因素:证据表明,脑内生化物质的紊乱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现在已知,抑郁症患者脑内有多种神经递质出现了紊乱;抑郁症患者的睡眠模式与正常人截然不同。另外,特定的药物能导致或加重抑郁症,有些激素具有改变情绪的作用。

环境因素和应激:严要的丧失,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这些都会促发抑郁症。有时抑郁症的发生与躯体疾病有关,一些严重的躯体疾病,如脑中风,心脏病发作,激素紊乱等常常引发抑郁症,并使原来的疾病加重。另外,抑郁症患者中有1/3的人有物质滥用的问题。

性格因素:有下列性格特征的人很容易患上抑郁症:遇事悲观,自信心差,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过分担心。这些性格特点会使心理应激事件的刺激加重,并干扰个人对事件的处理。这些性格特征多是在儿童少年时期养成的,这个时期的精神创伤影响很大。

患了抑郁症检查哪些项目

1、抑郁症需要进行大脑扫描。针对45岁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如果已在其他科室检查过的,一般要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看看是不是脑胶质瘤、脑膜瘤、脑血管硬化等脑部疾病导致了抑郁症状出现。前额皮层很容易出现肿瘤,一旦漏诊会给患者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精神科、心理科经常要做这类收费不菲的检查,尽管很多人没查出病来就觉得没有必要,其实还是有进行的必要的。

2、抑郁症需要做内分泌检查。其中甲状腺功能6项与性激素6项是看患者有没有内分泌疾病,比如发现脑垂体腺瘤就需要将抑郁症患者转至神经外科,发现甲状腺疾病就需要转至分泌科。比如抑郁症患者的双相情感障碍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低下有关系。

3、患了抑郁症检查哪些项目?抑郁症需要做脑电图。主要是看抑郁症患者大脑有没有癫痫、病毒性脑炎、脑肿瘤等疾病,这些疾病可表现为精神障碍。

4、抑郁症需要做精神卫生量表,是让患者按照自己的情况填写量表,最后的得分情况来反映患者抑郁症或焦虑症的病情轻重,抑郁症患者在服药治疗以后还需要重复进行,根据分值变化来计算对患者治疗的效果。

另外,对于判断是否是患得了抑郁症还需要排除一些疾病等方面的因素,这样进行的抑郁症诊断才更科学和正确。抑郁症的症状在临床上可见于很多疾病,就比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等。因此,在最后作出抑郁症的诊断之前,必须要排除掉上述疾病。

老年抑郁症的常见误区

误区1

只是情绪问题,不是疾病

老李近一个月以来总感到心情不好,烦躁不安,没什么高兴时候,以前爱看报纸,爱听京剧,这些日子也觉得索然无味,不愿意说话,不想活动,总想一个人独处,吃不香,睡不好,体重也掉了十多斤。精神科医生诊断为抑郁症,可家里人觉得这只是情绪方面的小问题,还没到病的份儿上。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病率很高。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但情绪不好到了一定程度,持续到一定时间,就可能是抑郁症,就不应该认为是通常的情绪不好,而应该以抑郁症来对待。

误区2

老伴去世,悲伤过度,不是得了抑郁症

赵女士的老伴半年前因病去世,她一直无法从悲伤中摆脱出来,心里非常难受,常想起这么多年来,夫妻

多运动可以预防抑郁互相陪伴,恩恩爱爱,如今只留下自己一个人形影孤单。她整日以泪洗面,半年多时间心情一直好不起来,看见什么都觉得没意思,子女们专门来陪她,她也觉得心烦,不愿出门,整日唉声叹气,有时甚至想死。大家都觉得这是亲人去世的正常反应,根本不是病。

亲人去世后,亲属(居丧者)一定非常痛苦,情绪行为也一定与平常不同,医学上称作居丧反应。居丧反应是一种正常的悲痛反应,亲属经常向周围人诉说悲伤的心情,会有轻微的负罪感,如认为自己没有照顾好死者,会有轻微的体重减轻与睡眠紊乱,但在2个月内严重症状会消失,居丧者会试图重返工作和社会活动,如尽量与家庭成员在一起或去工作,居丧者主动通过这些方式来转移注意力,摆脱悲痛情绪,1年内情绪逐渐平稳。而居丧者患的抑郁症是一种异常的悲痛反应,与居丧反应有多方面不同,抑郁症患者会有强烈的负罪感,认为自己有罪,会有强烈的无价值感,认为自己活得毫无意义,经常考虑或企图自杀,有明显的体重减轻和睡眠紊乱,这些严重的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患者几乎不想也无法重新开始工作与社会活动,这种异常的情绪可持续1年以上。因此,切不可把抑郁症当成正常的居丧反应。

误区3

退休后抑郁,是不适应

老刘以前在单位当局长,一呼百应,非常风光,今年到年龄退休了。回家后总觉得不适应,家里没什么大

幸福晚年事让自己拍板,老伴也不听自己的,半年都过去了,老刘高兴的时候一直很少,总觉的特别没意思,不想说话不想动,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周围人都说老刘只是适应不了退休后的生活,性格不够开朗,不是得了病。

遇到不如意的生活事件,医学上称作不良生活事件或负性生活事件,每个人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的情绪。性格开朗、心理素质好的人能很快度过这一时期,接受现实,正确面对以后生活;性格不开朗、心理素质差的人则可能出现持续较长时期的抑郁、焦虑情绪。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得了抑郁症,是根据前面所述的抑郁症临床诊断标准,不管有无重大刺激,不管是什么性格类型,只要严重到一定程度,满足标准,就诊断为抑郁症,就应该进行抗抑郁治疗。当然,抑郁症与性格、与生活事件有密切联系,性格不开朗,不乐观的人,在不良生活事件发生后,更容易得抑郁症。中老年抑郁症患者发病前常有家庭矛盾、经济纠纷、身患重病等诱发因素。特别是在离、退休后,由于离开工作岗位,社会活动圈子缩小,更容易产生孤独、无助、自卑等不良心理,很容易患抑郁症。

误区4

只是身体不好,没有精神问题

老张这几个月来,总觉得身体不舒服,心慌气短,胸口发闷,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全家都担心老张得什么病了,陪老张多次到各大医院检查,也没查出什么问题。最后,精神科大夫诊断为抑郁症,家里人都不解:这明明是身体上的毛病,怎么是抑郁症?

有些中老年抑郁症患者,往往主诉最多的是躯体的各种不适,到多家大医院各个科室反复检查,但又找不到任何器质性的病因。其实,在这些躯体不适下常掩盖着患者内心抑郁的体验。遇到这种排除躯体疾病后的患者,经过专科医生的仔细询问,能发现患者内心存在着无愉快感、无兴趣、精力缺乏等抑郁体验。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作隐匿性抑郁。经过抗抑郁治疗后,躯体不适将缓解。

误区5

也就说说,不会真的自杀

老徐得了抑郁症,医生一再叮嘱家属,老徐有自杀观念,要严加防范,最好住院治疗。可家里人觉得没那么严重,认为老徐也就说说,不会真去自杀,家里人多陪着就行。结果,当天晚上,老徐趁家人熟睡后,把一瓶安定都给吃了。幸亏老伴及时发现,送到医院经过抢救后才脱险。事后,家人都后悔自己没有重视,差点出事。

抑郁症患者长期心情低落,愉快感丧失,觉得自己没用了,没有希望了,生不如死,经常出现自杀观念,自杀企图,甚至有自杀行为。与青壮年患者相比,老年抑郁症患者一旦下决心自杀,意志更加坚定,行为更加隐蔽,自杀的发生率更高。因此,抑郁症患者只要有自杀观念,就必须严加护理,千万不可忽视。

尿失禁会引起抑郁症的出现

尿失禁不仅给很多患者带来焦虑、尴尬和沮丧等负面情绪,部分患者甚至还得了抑郁症,而且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对于尿失禁和抑郁症,看起来是完全没有关联的两个疾病,但部分尿失禁患者却同时患了两种疾病。这是由于长期尿失禁没有得到正确的诊治,患者长期处于焦虑,尴尬的情绪,从而得了抑郁症,所以尿失禁又被称为“不致命的社交癌”。

得了忧郁症怎么办

要想治疗抑郁症,就得找准病因,到底是遗传因素引起的,还是性格原因,或是受到了什么打击,或是压力太大等,总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一旦找到了原因,就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或其他方面的治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1、遗传因素。对于有家族性遗传史的抑郁症患者,后代的得病率对对高一些,因此这些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应符合规划性治疗。其中双相抑郁症的遗传性更高些。然而,并非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都会得抑郁症,而且并非得了抑郁症的人都有家族史,这表明遗传给并非是唯一决定性的患病因素。后天形成的抑郁症遗传率较低,受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应激事件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反应性抑郁症也可能会遗传,但遗传几率相当小。

2、性格因素。有以下性格特征的人很容易患上抑郁症:遇事悲观,自信心差,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过分担心。这些性格特点会使心理应激事件的刺激加重,并干扰个人对事件的处理。这些性格特征多是在儿童少年时期养成的,这个时期的精神创伤影响很大。

3、社会与心理因素。不良的生活行为,如生重病、家庭的不合、多次遭受不幸事件等都可导致抑郁症,生活的压力也可导致更大范围的疾病,对于已经患有轻度抑郁的人如果再持续被忽视,那么患这种病的可能性很大。

4、生物化学。如果患有抑郁症, 那么在他的大脑中有一种被称为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出现减少,大脑中神经递质出现了紊乱就会导致抑郁症。另外,特定的药物能导致或加重抑郁症,有些激素具有改变情绪的作用。

生活中,有抑郁症的人不在少数,只是有的病情较轻,有的病情较重,家人要给与较大的帮助,一旦发现抑郁症患者,要及时进行观察和开导,如果你不知道得了抑郁症怎么办,则更应该咨询相关的医生或专业人士,其不可坐视不管,当心抑郁越来越严重,甚至引起自杀。

抑郁症也会遗传

有研究表明抑郁症确实会遗传的,可是抑郁症最重要的还是外界的刺激作用,没有刺激一般是不会发作的,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氛围还是比较重要的。

父母一方有抑郁症,会不会遗传给孩子?据研究显示,抑郁症遗传的几率为40%,这个数字究竟有什么含义?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阳解释 说,虽然抑郁症会遗传,但没有重大事件的刺激,孩子和父母一般不会同时患上抑郁症。所以即使自己患有抑郁症,也不必忧心忡忡,避免孩子遭受不必要的打击, 能很好地让他远离抑郁症。

张女士最近特别关心抑郁症的问题。丈夫五六年前患了抑郁症,治疗之后没有明显的抑郁反应,但整个人一直有些不 振作。最近她发现11岁的儿子好像也有抑郁倾向:不爱说话、成绩好但很自卑、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不敢展示自己、对自己的长相不满意。张女士越想越不明 白,为什么成绩优秀的儿子会如此没自信,是遗传了丈夫的抑郁症吗?

张女士的问题不是空穴来风——抑郁症的确会遗传,但同时他也强调,孩子虽会有潜在的抑郁症风险,但没有外界刺激,一般不会发作。像张女士儿子这样的情况,需要心理医生诊断,才能确定是不是抑郁症。

母亲患抑郁 影响较大

父母任何一方患抑郁症,都会遗传给孩子,但遗传并不代表他一定会得抑郁症。美国有一项研究,征集了数千名怀孕的抑郁症母亲,接下来在孩子5到10岁时观 察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结果发现,如果母亲患抑郁症,孩子控制不良情绪、和人交往的能力会相对比较弱,但并没有明显的“一对一”关系,也就是说,母亲患抑 郁症,孩子不一定也有抑郁症。

另外研究也发现,女孩受父母抑郁症影响,要比男孩大一些。家有女儿的抑郁父母,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

相关推荐

抑郁症的主要危害哪些

郁症是会危及人们健康甚至生命的心理疾病,曾患抑郁症的人都知道抑郁症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它不仅影响了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导致家庭的不和谐,抑郁症对患者们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很大,长期患该病症的患者对生活和工作充满着消极的态度。那么,抑郁症会对患者的具体危害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您详细的介绍。1、抑郁情绪多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2、具抑郁症的其他症状,如认知障碍,精力减退缺乏

忧郁症应该如何治疗比较好

抑郁症整天皱眉叹气,思维迟缓就是自觉脑子不好使,时自言自语,或答非所问,思考问题困难。时不时做出不可思遇的事情来。在治疗抑郁症中,一定主动地做好自我的精神分析,重要的是化解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使其心理获得平衡,平静的心境更利于在药物。抑郁就像平时得了伤风感冒一样,得了抑郁症首先要积极主动就诊,遵照医嘱用药。抑郁除了遗传因素外,饮食不当,不能保证每天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就可能会引起抑郁症;性格内向:

哪些人群在平时易得抑郁症

抑郁症对患者心理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患者会对一些事物非常消极,时候会觉得生活没乐趣,甚至会自杀。意识减退,精神不振,缺乏主动性,动作缓慢,重者终日呆立,泪流满面,的卧床不起等。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病,俗称“心里感冒”现代人患上抑郁症的几率很大,主要是由于社会压力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加剧了抑郁症的发生,那么容易是抑郁症的患病人群哪些呢?一、中年人由于已经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责任比较大,因此患抑郁症

忧郁症怎么办

1.首先,你必须了解抑郁症的基本知识。2.接下来,你必须正确认识抑郁症。3.如果你只是轻度的情绪低落,可以试试我们为你提供的自疗措施和短期策略。 另外,你可以进入我们的心理健康漫画栏目,寻找更多的帮助。4.如果你通过我们的心理测试,或按照我们提供的诊断办法,认为自己可能得了重性抑郁症,赶快去找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并告诉你的家人和朋友。到了医生那里,一切就交给医生办,你要做的,就是按医生说的去做。

抑郁症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1991 年1 月4 日,一条新闻震惊了海内外的华人,著名作家三毛以离奇方式自杀身亡。1996 年12 月13 日凌晨,著名作家、诗人徐迟从武汉同济医院高干病房六楼坠亡。两位著名的作家,都因患精神抑郁症而以特殊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1993 年10 月25 日,香港著名的流行音乐歌手、作曲家、主持人陈百强,用酒送服了大量安眠药,陷入深度昏迷,抢救治疗17 个月后离世,时年35 岁。从他生前和友人

青春期抑郁症治疗

治疗方式一、抑郁症与精神分裂是两码事。抑郁症是可以治好的,而精神分裂基本上很难治愈,且会复发。抑郁症也不会发展为精神分裂,你抑郁了,说明不是精神分裂的素质,这其实是一个好的信号,这辈子你想精神分裂都分裂不了。治疗方式二、抑郁症是可以治好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抑郁症患者由于带上了色眼镜,常常悲观绝望,甚至企图杀死自己。其实,这是不理性状态下的不理性想法,所治好的人回头想想自己原来的感觉,都会觉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会自杀的冲动

抑郁症这是现在很常见的疾病,患上抑郁症就会很容易引发很大的危害,对于这样的疾病,大家不要过于担心,只要做好治疗,治愈是完全可能的,同时我们建议大家对于抑郁症一个基本的认识。抑郁症是让很多人都无法接受的,因为这对我们的思想干扰是极大的,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们就了极端想法,这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是非常大的,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还要加强饮食护理。环境因素和应激:经济困难,人际关系紧张或是生活方式的巨大

我国超过半数白领患抑郁状态

抑郁症到底离我们多远?自治区人民医院心理康复中心副主任黄玲,多年来从事抑郁症等相关疾病的治疗工作。在黄玲的患者中,来自社会各个行业的人都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病,在该医院的心理康复中心,每天都会接到这样的患者。“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是康复中心接到的三大常见病,神经症就是神经官能症,心境障碍包括抑郁、躁狂和双向。”黄玲说。黄玲介绍,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总是忧愁伤感、对任何事情都丧失乐趣

良好家庭关系可防抑郁症

父母一方抑郁症,会不会遗传给孩子?据研究显示,抑郁症遗传的几率为40%,这个数字究竟什么含义?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阳解释说,虽然抑郁症会遗传,但没重大事件的刺激,孩子和父母一般不会同时患上抑郁症。所以即使自己患抑郁症,也不必忧心忡忡,避免孩子遭受不必要的打击,能很好地让他远离抑郁症。张女士最近特别关心抑郁症的问题。丈夫五六年前患了抑郁症,治疗之后没明显的抑郁反应,但整个

患上抑郁症要了解这3个误区

误区1:抑郁了不上医院不吃药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如果真得了抑郁症,患者就诊率非常低,据中华医学会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治疗率只8%。要提醒大家,轻度抑郁可通过一些认知的纠正和心理辅导来治疗,但中重度抑郁症一定得使用药物治疗,否则拖得越久将形成治疗抵抗,疗效越差。误区2:身体不舒服跟心理问题无关国外患者对抑郁症的痛苦体验很多都表示心情低落、自信心下降或兴趣降低,而我国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的症状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