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注射位置能随便选吗
胰岛素注射位置能随便选吗
正确方法要知道
正确的注射方法是将常用注射部位分区后交替注射,以腹部为例,可以将腹部皮肤以肚脐为界分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区,每个注射区域再以2 平方厘米作为一个注射区。注射时应按照顺序在四个注射部位选择不同的注射区域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同一部位的反复注射,可以使注射部位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自我修复。
根据种类选部位
根据使用的胰岛素种类选择相应的注射部位,即使用短效胰岛素或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时,优先考虑的注射部位是腹部。对于中长效胰岛素,例如睡前注射的中效胰岛素,最合适的注射部位是臀部或大腿。
定期检查注射部位
即每次注射前检查注射部位,判断并避开出现疼痛、皮肤凹陷、皮肤硬结、出血、淤斑、感染的部位。如果发现皮肤硬结,请确认出现硬结的部位及硬结大小,避开硬结注射。
定期轮换注射部位
即每天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例如:医生推荐您每天早晨注射的部位是腹部,就应该一直选择在腹部注射,不要随意更换到其他部位)。每周按左右轮换注射部位(例如:大腿注射可以一周打左边,一周打右边)。每次注射点应与上次注射点至少相距1cm。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
不要立即拔针
在临床操作中发现,注射完毕后立即拔出针头可能会发生漏液的现象,使胰岛素利用度降低,从而影响降糖效果。对此,当活塞完全推压到底后,针头在皮肤内应置留至少10秒钟再拔出。注射后的注射器及注射针头均属于医疗污染锐器,不合理的处理不仅会伤及他人,还可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胰岛素的副作用
胰岛素注射不得不知的副作用
疼痛
胰岛素注射引起的疼痛是很轻微的。注射产生的疼痛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疼痛与注射部位相关,其中腹部注射疼痛最轻,注射方便,不用宽衣脱裤,最适合冬季和外出工作时注射;②如果在某次注射时,疼痛明显,有可能是针头碰到了皮下神经,应注意注射部位的选择;③进针速度过慢、针头久用变钝、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加重疼痛。
皮肤感染
严重感染少见,但注射部位起“红点”较常见,与皮肤不洁、注射时无菌操作不严有关。
皮下淤血
由注射时损伤皮下毛细血管引起,淤血未吸收前不要在此注射。一般在一周后可自行吸收,不用专门处理。
脂肪垫
由于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可刺激皮下脂肪增生肥大,形成脂肪垫或结节,如在脂肪垫部位注射胰岛素,将影响其吸收。
体重增加
注射胰岛素后常引起腹部肥胖,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见。Ⅱ型糖尿病患者用人胰岛素加服二甲双胍降糖药,可减轻肥胖。
胰岛素抗药性
常见于肥胖、胰岛素用量偏大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无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每日胰岛素用量大于200单位、持续48小时以上者可以确诊为胰岛素抗药性。
胰岛素外溢
当胰岛素注射完毕拔针时,针眼会有少量胰岛素流出,导致胰岛素用量不准。使用诺和笔注射时,此种情况较常见。正确方法是:注射时捏起皮肤,以45度角进针,若用量较大,可分次注射,量小可一次注入。注射完毕等待1分钟后再拨针,就不会出现胰岛素外溢的现象。
为何胰岛素高还注射胰岛素
我是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已经9年了。在近两年的检查中发现,胰岛素和C肽一直比较高,血糖不稳定,餐前约8mmol/L左右,餐后一般为11~12mmol/L左右。医生要求我注射胰岛素配合使用迪氏糖锭(二甲双胍类)。我疑惑的是,我体内胰岛素已经过高,为什么还需要补充胰岛素呢?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许莉军:您患糖尿病的病史较长,因此会伴有一定程度的胰腺β细胞受损,由于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体内仍处于胰岛素相对缺乏的状态,因此需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二甲双胍类药物具有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糖酵解、减少肝脏产生葡萄糖的作用。因此医生开出的胰岛素配合二甲双胍类药物是正确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当空腹胰岛素值高于15mIu/ml时,提示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高胰岛素血症,此时需使用胰岛素类药物以助于胰腺β细胞的修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后,可根据患者胰腺β细胞的修复程度酌情减量,部分糖尿病患者可不再服用胰岛素类药物。
打胰岛素如何避免渗液
很多糖友在注射胰岛素时,并没有科学选取注射皮肤位置。皮下纤维组织增生会导致胰岛素药液吸收不利,使一 部分药液从皮肤针孔处渗出,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和利用。胰岛素注射应选取皮肤较松的部位,这些部位下面都有一层可吸收胰岛素的皮下脂肪组织,而且神经分布较 少,注射时不适感也相对较少。此外需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防止局部反应。
胰岛素应保证皮下注射,避免进入肌肉层,否则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应用胰岛素笔时,应垂直进针,每次注射都需要更换一次性无菌针头,注射完毕后停留10秒钟 左右再拔针。注意每次注射结束后必须卸下针头,否则,当温度变化时就会有药液从针头漏出。注意不要按摩注射部位皮肤,以避免胰岛素渗液。
注射胰岛素时渗液也可能是由于注射深度不够。使用胰岛素笔注射,由于其注射压力较小、注射力度不好掌握,注射深度较浅时,也会出现针孔处有药液残留的情况。因此建议,为避免渗液,注射时可以适当增加深度,一般情况下,针头刺入3~5毫米左右即可
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胰岛素适用于1型糖尿病及口服降糖药无效的2型糖尿病,或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各种严重的慢性并发症者。
1、遵医嘱按时、按剂量注射。速效胰岛素在餐前15~20分钟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一般在餐前1小时注射,混合胰岛素在餐前30分钟注射;过早或过晚注射都有可能引起血糖的过低或过高,干扰疗效或发生低血糖危险;剂量抽吸应准确无误,应用混合胰岛素时,先抽速效后抽长效的。
2、注射部位应有计划选择与轮换:通常在上臂前外侧、大腿内侧、臀部及腹部皮下注射;为避免皮下组织萎缩或增厚而影响吸收,应交替注射,每次注射均应改变位置,一周内同一部位不应注射两次。
3、副作用有低血糖反应,此症最常发生,危险性也较大,主要与用量过大,进食过少,运动过多有关;亦有过敏反应等。糖尿病患者可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品,一旦发生低血糖,可立即补充。
打胰岛素要注意什么 其他注意事项
1、同一品牌的胰岛素只能和特定的注射笔搭配使用,胰岛素注射笔和笔芯只能您自己用不可借给他人使用,以避免交叉感染。
2、如果注射的是预混胰岛素,在注射前应将胰岛素笔放在手心,水平滚动10次,然后用手夹住胰岛素笔上下摇动10次,充分混匀胰岛素。
胰岛素注射的注意事项
胰岛素常用来治疗血糖过高的患者,注射胰岛素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三项:
合理选择注射部位
常用注射部位有腹部(离脐5厘米以外的区域)、双上臂外侧、臀部及大腿外侧。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由快至慢,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如果偶尔吃饭时间提前,则选腹部注射;如果推迟,则选臀部注射。此外,局部运动可以加快吸收,如果要参加锻炼,应避免在上臂和大腿上注射,以免因肢体运动,加速对胰岛素的吸收,导致运动后低血糖。此外,要经常变换注射部位,两次注射位置间隔在2厘米以上。不宜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以尽量减少组织损伤、肿胀和皮下脂肪萎缩。
掌握方法可减轻注射痛
胰岛素温度不能太低。胰岛素刚从冰箱中取出,由于温度低,注射时会引起疼痛,因此,注射前应将胰岛素放一会儿再注射;酒精挥发后再注射。皮肤消毒用的酒精没干就注射,酒精会从针眼带到皮下,引起疼痛;用手轻轻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并引起轻微疼痛后再注射。这样既方便注射,又能分散扎针引起的疼痛感;注射时进针要快。进针时要果断迅速,进针越慢,痛感越强。注射部位的肌肉应放松;定期更换针头。胰岛素笔的针头很细,多次重复使用后,会导致针头变钝或出现倒勾,引起注射疼痛。
胰岛素的储存方法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温度过高或太低都易使之变性失效,切忌冰冻或日晒。胰岛素最适宜的保存温度是2℃~8℃,未启封的胰岛素在这种环境下可以储存2~3年,因此,没开封的胰岛素最好是放在冰箱冷藏室内。胰岛素在常温下(20℃左右)可以保存4~6周,超过此限,药效会有轻度下降。胰岛素在室温下放置时,宜放在阴凉干燥处。
胰岛素怎么保存 胰岛素注射前的保存
在注射前,建议先从冰箱中取出放置2个小时左右,等胰岛素接近常温以后再注射,可避免注射时的不适感和对皮下组织的刺激。
各种胰岛素注射时间
理想的基础胰岛素应该是作用持续稳定的基础胰岛素,作用时间足够长,至少需要12~24小时,这样患者可每天注射1~2次。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人胰岛素(NPH)、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理想的餐时胰岛素应该在注射后即开始起效,患者可在进餐前即刻进行注射。因通常进食后血糖会有升高,因而餐时胰岛素应该有一个作用峰以调节这部分升高的血糖,然后迅速恢复基础状态。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是理想的餐时胰岛素,短效人胰岛素也属于餐时胰岛素,但较前达峰慢、持续时间较长。
为兼顾患者对基础和餐时血糖控制的需求,将短效胰岛素或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和中效胰岛素混合形成预混胰岛素。例如将25%的赖脯胰岛素(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与75%的精蛋白锌赖脯胰岛素(中效)混合,将50%的赖脯胰岛素与50% 的精蛋白锌赖脯胰岛素混合,或将30%的人胰岛素(短效)与70%的精蛋白锌人胰岛素(中效)混合等。
不同胰岛素有不同的注射时间:超短效胰岛素及其预混制剂须在餐前即刻注射;短效胰岛素或其预混制剂则必须在餐前30分钟注射;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一般在睡前注射。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靠坚持打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血糖范围。很多患者都是在进食前要进行胰岛素的注射,由于注射比较频繁,不可能每天坚持到医院注射,那么胰岛素注射部位应该怎样选择就相当重要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胰岛素注射部位应该怎样选择的相关信息。
在生活当中糖尿病患者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来进行糖尿病疾病的治疗。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2~4次控制血糖,有些患者经过长期的胰岛素治疗出现局部皮下硬结,皮肤感染,疼痛增加等情况,很多患者因此考虑放弃胰岛素注射治疗,这些都是由于没有正确选择糖尿病胰岛素打针的位置而导致的。
糖尿病胰岛素打针的位置不只一处,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所选择。糖尿病胰岛素打针的位置包括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外侧、臀部等,其中腹注射胰岛素吸收最快,臀部注射吸收最慢,肢体介于二者之间。可以根据距离吃饭的时间选择注射部位,如果吃饭提前可选择腹部注射;延迟可选择臀部注射。
寻找糖尿病胰岛素打针的位置是有讲究的,不可随意选择一个位置就注射。由于患者频繁的注射胰岛素会导致皮肤损伤,如果在同一位置多次注射,可以导致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受损,出现皮肤硬结、局部疼痛、皮肤感染,不但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正确的注射方法是将常用注射部位分区后交替注射,以腹部为例,可以将腹部皮肤以肚脐为界分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区,每个注射区域再以2平方厘米作为一个注射区。注射时应按照顺序在四个注射部位选择不同的注射区域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同一部位的反复注射,可以使注射部位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自我修复。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有关胰岛素注射部位应该怎样选择的相关信息,通过以上信息的介绍,大家对自己能够独自完成胰岛素注射有了更大的信息。如果还不是特别了解,一定要细心询问医护人员,不能盲目注射,以防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
胰岛素笔的安装
糖尿病病人的经常性治疗方法、口服降糖药物外,还常采纳注射胰岛素的方法。然而,天天几次在家中给病人注射胰岛素,既要正确地把握剂量,又要做好注射用具的消毒,这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近年来,胰岛素笔为病人解决了上述困难,并减轻了病人注射时的疼痛。
胰岛素笔又称诺和灵笔,使用时装上诺和灵笔芯(为可溶性胰岛素和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混悬液)和诺和针头即可注射。
胰岛素笔的安装步骤是:
(1)旋开笔帽,拧开笔芯架。
(2)检察笔芯是否有破损,并将其上下颠倒摆动数次,使笔芯中的胰岛素分布均匀,呈白色混悬液。
(3)将笔芯装入笔芯架,拧紧。
(4)装上诺和针头,备用。
注射方法是:在病人餐前半小时,将“剂量选择环”挑唆到2u(两个单位),将笔树立树起,右手大拇指推“注射推键”见有一滴胰岛素出现在针头端,表示排气成功。然后将“剂量选择环”挑唆到你所需注射的单位剂量(遵医嘱)。用络合碘消毒注射部位(手臂三角肌、腹部、大腿均可)后,垂直或呈45度角进针,皮下注射,均匀推入。注射后,针头应停留在皮下6秒钟以上再拔针,拔针后用棉签按压数秒。注射后要按时进餐,以防发生低血糖。万一出现饥饿感、乏力、头痛、心悸、手足震颤、恶心等低血糖反应,可立即进食糖水或糖类食品。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胰岛素笔应储存于2摄氏度-8摄氏度的冰箱内(不要太接近冰格),幸免阳光直射或骤冷骤热。
注射器、胰岛素高压注射器、胰岛素泵、胰岛素笔是胰岛素注射装置发展史上的“四部曲”。其中,注射器是传统的胰岛素注射装置,至今仍在一些地方普遍使用。价格便宜是它的优势,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如要求较高的注射技巧,出门在外携带不方便,注射时疼痛感较强等。胰岛素高压注射器虽无需针头,但高压气流会给皮肤带来损伤,而且价格昂贵。胰岛素泵是一种由电脑控制的、连续提供胰岛素,类似于传唿机大小的装置,特别适合1型糖尿病患儿,但缺点是价格昂贵,给药管道容易堵塞,注射部位存在潜在感染和炎症的风险。
胰岛素会引起哪些不良反应
1.低血糖多发生在胰岛素注射后药效最强的时候,也可因注射胰岛素后没有及时进餐而引发。
2.过敏反应各种动物胰岛素制剂因含有一定量的杂质,因此有抗原性和致敏性,并与胰岛素制剂的种属有关。牛胰岛素的抗原性最强,其次为猪胰岛素,人胰岛素最弱。
人体多次接受胰岛素注射约1个月后。血液中可出现胰岛素抗体。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局部反应,先是注射部位瘙痒。继而出现荨麻疹样皮疹,全身性荨麻疹少见。可伴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3.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由于长期皮下注射胰岛素所致,使用人胰岛素者较少见。因此,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吸收不良。
4.耐受性胰岛素耐受较少见,只有极少数患者会出现胰岛素抗药性,使用动物胰岛素者较常见。胰岛素耐受是指在无酮症酸中毒和拮抗胰岛素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每日胰岛素需要量超过100单位(u)或200单位,又叫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