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的亚健康
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的亚健康
“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众所周知,人体经过一夜睡眠之后 ,急需补充食物,只有吃好早餐,才能保证有充沛的精力从事上午的学习和活动。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对于久病气血两虚所致的体虚乏力、面黄肌瘦、头晕目眩、月经过少的亚健康人群来说更是如此。
然而,许多人为了赶时间,或者因为习惯,往往不重视早餐,甚至直接“省略”掉了早餐。不吃早餐或吃得太少,工作、学习效率会下降。
我们的胃就好像一个食物加工的袋子,我们所吃进的食物都要经过胃,把食物一点一点地磨碎,达到消化吸收。
当胃里没有食物,胃还是会要不断的摩擦,时间久了,就会感到胃痛。再加上没有食物供给能量,常常会出现头昏、无力、心慌、出冷汗等。
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的亚健康人群不吃早餐的危害更大。
早晨时间紧,不可能大肆进补,那有没有可能找到一种新办法,既能够解决时间紧张的问题,又能够保证营养健康呢?可根据个人口味和需求,酌情取九芝堂驴胶补血颗粒半包或一包加入黑芝麻糊、麦片等常规食品搅拌后食用。
今年上半年,针对亚健康人群举办了驴胶补血颗粒早餐试吃会。试吃者体验后表示,驴胶补血颗粒+黑芝麻糊搭配冲饮,既保留了驴胶补血颗粒的药用价值,味道又好,香甜又滋养。
最重要的是,这种方法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办公室,只需要一杯热水,就能轻松解决,既省时又营养,也不会影响到他人。
人体的脏器和机能活动都需要充足的物质基础才能运转正常,而这种物质基础就是“气”、“血”,气血不足常伴随有其他生理紊乱及精神状态的综合征,如失眠多梦、疲劳乏力、精神萎靡,甚至健忘心悸、头晕头痛等。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若情况长期存在而得不到调整和纠正,将导致疾病的发生“亚健康”状况属“虚”证,但又不是“大虚”,故应采用平补之剂,小剂量长时间的缓补,以达滴水穿石之功。驴胶补血颗粒正是运用这个药理,因此对人体没有副作用,可放心食用。
同时,中医有“择时服药”的讲究,人的脏腑经络在一天之中有旺有衰。比如“足少阴肾经旺于酉时,衰于卯时”而“攻邪当选经气最旺之时,补虚当选经气最虚之时”故有“早温肾阳,晨补肾气”的说法,驴胶补血颗粒作为早餐伴侣食用,改善气血两虚,符合中药的理论基础。
而黑芝麻富含人体需要的VEVB1和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卵磷脂,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的作用,无疑是最适合和驴胶补血搭配的“黄金搭档。”
亚健康的临床表现
亚健康的主要特征包括。
①身心上不适应的感觉所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如疲劳、虚弱、情绪改变等,其状况在相当时期内难以明确;
②与年龄不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或生理功能减退所致的各种虚弱表现;
③微生态失衡状态;
④某些疾病的病前生理病理学改变。
中医辨证治疗气虚血瘀证方法
气虚证
证候:经血过期不净,量多,色淡,质稀;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晄白;舌淡,苔薄,脉缓弱。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方药:举元煎。
常用药:阿胶养血止血;炒艾叶暖宫止血;乌贼骨固冲止血。
血瘀证
证候:经行时间延长,量或多或少,经色紫黯,有块;经行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
治法:活血祛瘀止血。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
常用药: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祛瘀;失笑散祛瘀止血止痛。
上述药方对治疗气虚血瘀很有效,如果你有需要可以来试一试。中医专家提示,每个人的体质状况不同,使用调理气虚血瘀的方剂也有区别。因此,如果你有气虚血瘀的状况,最好根据医嘱来使用药方。
冬天喝什么粥最好 鲫鱼猪血粥
原料:鲜鲫鱼1条(150克左右),猪血100克,红枣10枚,枸杞子5克,小米40~50克,红糖15克,生姜、大葱、植物油、食盐各适量。
制作:先将鲫鱼去鳞、剖腹、洗净后,将切碎的生姜、大葱连同食盐一起塞入鱼腹中,锅中倒入适量植物油,油烧至七成热后放入鱼,中火煎至鱼表皮略黄,加入开水适量,煮10~15分钟,捞出鱼加作料当菜吃。再将红枣、小米和枸杞子洗净,加入鱼汤中共煮,待粥熟后加入红糖及洗净、切碎的猪血,再煮5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此粥有温阳、益气、养血的作用,特别适合冬季怕冷,且存在贫血或中医辨证为气血不足者食用。
中医辨证治疗贫血的方法
中医将其列入“血虚”的范畴,将气与血紧密地联系起来,强调血虚是由于气虚所致,而血虚又反过来加重了气虚,导致气血两虚证。那么什么是气,什么又是血呢?中医认为,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存在是通过生理功能表现出来的,如血的生成和运行,气不足(即气虚)或气的运动失常,人的生理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而血在中医里则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其在人体内运行,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血不足(血虚)就会导致人体缺乏滋养。
中医辨证治疗贫血症状
一、中医诊断血虚证,如出现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等症状者,可归为心血虚;
治疗方法:
1、河车大造丸,本药滋补肝肾,对因肝肾不足、精血亏损所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梦遗滑精、咳嗽无力、年老体弱,凡阴血不足者(如肺结核、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服之效佳。
2、大补阴丸,参阅本刊2007年第6期《神经衰弱和失眠》一文。
3、归芍地黄丸,能滋补肝肾,益阴养血。对阴虚血少、头晕目眩、两胁作痛、午后低热、骨蒸盗汗、血虚头痛、咽干耳鸣、腰腿酸痛以及因肝肾阴虚所致妇女月经不调者适用。
亚健康的中医辨证治疗
1.平衡观与亚健康
中医理论认为健康人应是平衡协调的有机体,《素问?生气通天论》有文:“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这里的“平”与“秘”均指平衡,以阴阳为纲指出平衡是“精神治”即身心健康的根本。《素问?调经论》也对平人进行定义:“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正常机体在一定限度内通过自我调节,维持人体阴阳气血、升降出入的相对平衡。出现一定限度内的偏失,未成显着疾病的状态即为亚健康。
2.平衡观在亚健康调治中的作用
中医理论中“阴阳平衡即健康”的理念,为亚健康状态的调治指明了方向。临证做到“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理应收到较好效果。
⒉1指导辨证论治中医认为人体以阴阳为代表的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充盈和功能协调是最佳状态,一言以蔽之:“阴平阳秘”,即完全健康。一旦阴阳之间这种平衡状态出现偏离,可以概括为阴虚、阳虚、气虚、痰湿等诸证,人体就会出现各种趋向病理的亚健康状态。
⒉2指导药物干预利用药物“温、热、寒、凉”之气,“升、降、沉、浮”之性,可单味,也可复方,逆其病势,“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以期平衡。如症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精神萎靡之气虚证,可补气以调虚。对于声高气急,烦躁易怒,舌红苔黄燥的郁热证,可泻实以调情志。
⒉3指导保健品的选择及饮食调节市售保健品标注功能繁多,都声明无毒副作用,但其性能多有寒热之异,偏补者居多,偏泻者亦不乏。黄氏认为中老年亚健康的发生与乱用保健补品相关。因此在使用时,要全面了解它的功效特点,根据体质的寒热虚实选用。饮食要营养全面合理,既要重视五味对人体的促进作用,又要防止五味太过而损伤五脏。《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所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当是对合理饮食的极好指导。
三款药茶有效防春季皮肤骚痒
山楂玫瑰茶
玫瑰花9克(也可用鲜品代替)、山楂9克(切成片),将二者一同洗净,放入杯中,冲入沸水,5-10分钟后即可饮用。每日1剂,连用2-3周。
适宜人群此茶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非常适合面部痤疮、皮肤瘙痒、色斑等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者食用。
大枣甘麦舒心茶
大枣9枚、小麦30克、甘草6克、合欢花6克,一起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水,煮沸后再用小火煮5分钟左右。冷却到适宜温度后,调入蜂蜜,每日1剂,代茶饮。
适宜人群此茶具有益气健脾、宁心安神、除烦润肤的作用,非常适合面部痤疮、皮肤瘙痒等中医辨证为心脾两虚者饮用。伴有脸色苍白、失眠、心烦的患者,坚持饮用,可改善不良情绪及面部皮肤的不适。
红枣山药茶
红枣9枚,山药100克,同煎汤代茶饮。每日1剂,连用2-3周。
适宜人群此茶具有健脾利湿、养血祛风的作用,非常适合面部皮肤瘙痒中医辨证为气血不足者饮用。气虚严重者还可加入黄芪30克,坚持饮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还须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在瘙痒程度加剧时,不能使劲抓挠,因为把皮肤抓破了,会造成更大的伤害,细菌容易进入皮肤,引起皮肤发炎、溃烂,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用浸了凉水的毛巾冷敷来化解瘙痒。
首先应该选择质地柔软宽松的棉织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不要每天用强力的浴液或肥皂使劲擦洗,洗澡太勤,只会使皮脂减少更为加剧,刺激皮肤更加瘙痒。
洗澡时,水温应在24℃至29℃。水温过高,皮肤表面毛细血管扩张,会带来损伤。洗澡后,应该经常搽凡士林之类的滋润性护肤品,以锁住皮肤表面水分,缓解干燥瘙痒。
另外,应该少吃牛羊肉和葱、蒜等辛辣刺激的食品,同时少喝酒、抽烟。如果自己调整后,皮肤干燥瘙痒程度仍然没有缓解的话,最好还是请医生对症下药。
心律失常会引起恶心吗 心律失常能吃人参吗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范畴,常用中医辨证分型如下,心血瘀阻型,治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第二心血不足型,治以益气安神,养心补血。第三心阳不振型,治以温补心阳,安神定志。第四心虚胆怯型,治以养心安神,镇惊定志。第五阴虚火旺型,治以养心安神,滋阴清火。第六水饮凌心型,治以振奋心阳、化气行水。第七气血两虚型,治以双补气血。而人参的主治是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因此当心律失常辨证为有气虚时能吃人参,但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贫血与血虚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您有时会因头昏心慌,夜里失眠找中医看病,医生认为是血虚引起。但化验血色素、红细胞计数都正常,并不贫血,您一定会感到奇怪,难道中医的血虚与西医的贫血不是一回事吗?
是的,贫血不完全等于血虚。西医的贫血是指血液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少于正常值。
拿成人来说,如100毫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男性低于12克,女性低于10.5克;红细胞计数男性低于400万/立方毫米,女性低于350万/立方毫米,就可以诊断为贫血。
中医的血虚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把收集到的症状加以辨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如见到面色萎黄或苍白,嘴唇淡无血色,头昏眼花,心慌失眠,手足麻木,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经期延后或闭经,舌淡,脉细无力的病人,中医辨证便是血虚。这些症状并非只有贫血才会出现,其他疾病也可出现,所以验血不一定是贫血。
反过来,贫血病人在中医辨证也不一定就是血虚,不少病人属于气血两虚、心脾两虚、脾气虚弱、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个别贫血病人还属于血热或血瘀。但也有一部分贫血病人(如某些失血性贫血)辨证就是属于血虚。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贫血与血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