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是怎么传染的
鼠疫是怎么传染的
经皮肤传播,剥食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患者的脓血或痰,经皮肤伤口而感染。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通过呼吸、谈话、咳嗽等,借飞沫形成“人→人”的方式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
人吃了未彻底煮熟的染菌肉而感染。
经鼠蚤传播,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是腺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鼠疫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鼠疫杆菌属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为多形性,革兰阴性兼性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缓慢,需培养72小时以上。
病菌由蚤类叮咬而感染,细菌在引流的淋巴结内,被单核细胞吞噬,但不被杀灭,且能繁殖,形成含ⅰ蛋白的荚膜及其他毒性物质。淋巴结乃呈出血性坏死,细菌可沿血循环及淋巴管扩散,波及浅表淋巴结及纵膈、肺门淋巴结。基本病变为血管和淋巴管的急性出血和坏死,局部淋巴结有出血性炎症和凝固性坏死,内有大量病原菌,邻近淋巴结也可累及。
肺充血水肿,偶见细菌栓子所致的散在坏死结节。气管、支气管粘膜高度充血,务腔内充塞大量含菌的泡沫状血性、浆液性渗出液。各器官均充血、水肿或坏死。血多呈黑色,浆膜腔常积有血性渗出液。10%至20%的患者发生多叶性肺炎,可为大叶实变及出血性坏死,脓肿。吸入染菌尘埃时主要引起肺部病变,但也可仅累及扁桃体及颈淋巴结。如未及时治疗,各型鼠疫均可发展为败血症,并波及肝、脾等脏器及其他淋巴结。
跳蚤传播三大疾病
1、鼠疫。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严重的会导致死亡。这是老鼠身上的鼠疫杆菌传染的结果。当跳蚤吸食了老鼠的血液之后,就会将这种鼠疫杆菌携带,如果跳蚤再一次叮咬其他的宿主,比如人,那就会把这种鼠疫杆菌传播到人体,导致人患上鼠疫。
2、鼠型斑疹伤寒。这也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所不同的是跳蚤吸食了老鼠的血液之后,再去叮咬人,是通过跳蚤的粪便传播的。跳蚤咬伤了人之后在人的伤口排泄粪便。这是由莫氏立克次体引发的疾病,而这种病毒可以在跳蚤的粪便里潜伏9年。
3、绦虫病。跳蚤是犬复孔绦虫、缩小膜壳绦虫和微小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人们是通过食用了含似囊尾蚴的跳蚤所致。
鼠疫的危害
鼠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易在人群中造成流行,患者死亡率极高,曾在人类历史上造成极大的危害,导致死亡总人数超过2亿。
鼠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所致的烈性传染病,由于其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曾给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远在二千年以前,人类文字即有鼠疫记载。世界性鼠疫大流行,历史上记载过三次,第一次发生在6世纪,首先在地中海附近地区流行,几乎遍及所有国家,前后持续50年,死亡人口达1亿之多;第二次发生于14世纪,当时称之为“黑死病”,波及整个欧洲、亚洲和非洲北部,前后延续15年,约造成4000万人死亡,使欧洲人口减少约有三分之一;第三次发生于18世纪末至 19世纪初,波及32个国家,死亡人数也不在少数。自20世纪40年代后,较小范围的鼠疫流行仍不断发生,有些国家仍有大片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而有些战争狂徒,不择手段地研究并使用鼠疫杆菌等生化武器来对付敌方,人为地造成鼠疫的流行。
中毒症状十分明显
染上鼠疫者,在患病的过程中,出现淋巴结肿大、发热、谵语,全身中毒症状十分明显,医救不及,迅速大批死亡。
细菌在消化道繁殖,形成人体血栓
鼠疫具有自然疫源性,一般先流行于鼠类及其他啮齿动物,常借蚤类为媒介而传染于人,首先呈散发性发病,继则流行成疫。鼠疫杆菌在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对光、热、干燥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但在阴湿处、低温及有机物内生存时间较长,在脓液和痰中可存活10~20天,尸体内可存活数周,而在寒冷的冬季则可在尸体内存活数月;在蚤类粪中可活至一个月,故易于造成流行。这种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可不依赖人而长期在啮齿动物中生存,人进入疫区与传播媒介或染病的动物接触后被感染。已发现数十种蚤类具有传播鼠疫的能力。由于蚤的前胃有逆生的角质棘状突起,当蚤吸入含菌血后,细菌即在消化道繁殖,形成血栓,当它再叮咬人时,吸进的血液遇阻反流,病菌随即而侵入人体。人对鼠疫无天然免疫力,不分种族、性别及年龄均易感。
皮肤损害、全身感染、败血症
鼠疫杆菌侵入人体后,偶或在局部形成皮肤损害,形成民间所谓鼠疫性脓疱,但一般不留痕迹。病原菌大多经淋巴管到达局部淋巴结,引起剧烈的炎性反应,成为第一级原发性淋巴结炎,其附近的淋巴结也可受累,但炎性反应较轻,称第二级原发性淋巴结炎。若病变仅局限于淋巴结,即成为腺鼠疫。重症者,病原菌自此侵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感染,成为继发性败血症。感染更严重者,病菌直接侵入血循环成为原发性败血型鼠疫。如病原体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则成为原发性肺鼠疫,并由此可继发败血症。败血型鼠疫也可引起继发性淋巴结炎和继发性肺炎。腺鼠疫的病死率可高达50%~90%、肺鼠疫的病死率可高达70%~100%、败血型鼠疫的病死率可高达100%。应紧急处理,明确诊断,联合用药及对症治疗。
宠物鼠容易得鼠疫吗
宠物鼠容易携带各种细菌和寄生虫,可向人类传播出血热、伤寒、鼠疫等传染病。
即便是看上去干净的宠物鼠,也会携带各种细菌和寄生虫,可传染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螺旋体疾病、立克次体病和原虫性疾病等。其中一些疾病,如鼠疫、李氏菌病、出血热、森林脑炎、汉坦病毒肺征候群、钩端螺旋体病等,都是极其凶险的、病死率极高的烈性传染病。人体感染鼠类传播疾病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直接被染疫老鼠抓伤、咬伤;二是误食被疫鼠粪便污染的食物,三是疫鼠携带的污染经空气飞沫被人体吸入传播。此外,人被疫鼠身上的鼠蚤、蜱类叮咬也会感染疾病。
选购宠物鼠需要注意:
1.你是从正规的宠物店购买的鼠鼠,或者是从认识可信的鼠友那里进行购买的;
2.你的鼠鼠没有与外面的野生鼠进行过接触;
3。你的鼠鼠没有吃过奇怪的东西。
那么我们现在来讲最近愈演愈烈的禽流感:
其实对于禽流感,我认为,这是知识性的问题。不是所有家养的动物都会染上禽流感,而是水禽,家禽,不包括哺乳动物。
感病毒依它的H和N表面抗原不同分为H亚型和N亚型,我们现在所说的禽流感指的是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它本来只能感染禽类,对哺乳动物没有毒性,但由于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易变异,所以可能出现可感染哺乳动物的类型,但现在只有密切接触禽类的哺乳动物才有可能感染。所以大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第二,鼠疫:
鼠疫是对宠物鼠有着生命威胁的一种疾病,患鼠疫的宠物鼠死亡率都非常的高。当宠物鼠患鼠疫后也会出现特有的身体症状,当然饲养者发现宠物鼠有鼠疫的常见症状时,就一定要及时进行处理。以下就来谈谈患鼠疫的常见表现症状。
一般来说,鼠疫疾病的潜伏期为2—3天,如果宠物鼠曾经接受预防注射,那么鼠疫的潜伏期就会延长到9—12天左右。当然,如果宠物鼠身体体质非常的弱,抗病能力弱的话,那么鼠疫的潜伏期也会相应的缩短为几个小时。鼠疫有分为肺鼠疫、腺鼠疫、败血型鼠疫、轻型鼠疫等等。患鼠疫的宠物鼠全身会呈现中毒的症状,患病的宠物鼠身体胃寒或者出现寒战发热的情况,体温会迅速的上升到39-40度左右,同时宠物鼠会感到头痛、四肢剧烈疼痛,并且还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患病的鼠意识会迅速的变得模糊,表情惊慌,脸部和眼结膜季度充血,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像是喝醉了酒一样。患病的宠物鼠身体极度衰竭、脉博与呼吸加速,脉律不规则,血压下降,肝脾肿大。而且在有时皮肤、粘膜出现瘀血或皮下出血,鼻出血、尿血、胃肠道出血等症状。肺鼠疫是鼠疫中十分严重的一种,这种鼠疫发展迅速,宠物鼠在患病24—36小时就会出现明显的剧烈胸疼和咳嗽,呼吸急促甚至会咳出大量的泡沫血痰或鲜红色痰,患这种肺鼠疫的宠物鼠的死亡几率都非常的高。
鼠疫是通过鼠蚤叮咬人体传播的,另外,鼠疫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果当地不是疫区,不必担心鼠疫的情况。
第三,宠物鼠是否自带病毒
【汉他病毒】:
发生疑是汉他病毒感染病例以后,有很多民众担心家里养的宠物鼠有危险,但台大医院的专家认为应该不会增加多少被汉他病毒感染的机会,原因是:
1.汉他病毒目前已知至少有十四种,每一种汉他病毒喜欢感染的鼠鼠种类都有不同,所以并非所有的鼠鼠种类都有可能带有同一种特殊的汉他病毒;
2.目前已知的汉他病毒确定病例只出现于花莲地区,其他地区没有确立病例。虽然新闻报道各地区都有发现病毒感染鼠类动物的证据,但这主要针对汉他病毒与汉城病毒等亚洲地区常见汉他病毒的调查,而花莲地区所发现的汉他病毒可能很跟汉他病毒,汉城病毒有所不同,所以并没有证据显示花莲以外的其他地区也有这种病毒的踪迹。
3.宠物鼠如果一直呆在家里不去跟外面的老师接触的话,会感染到汉他病毒的几率几乎为零。
4.如果宠物鼠确实有汉他病毒,那这种病毒可能会终生潜伏在鼠鼠体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主任该生病的也早就生病了,不必在现在才突然担心宠物鼠身上携带有特殊病毒。
5. 流行区域: 欧亚大陆:汉滩病毒,造成汉他病毒出血热,死亡率约20%。 东亚地区:汉城病毒,死亡率约7%。 西欧、南斯拉夫:普马拉病毒,死亡率<1%。 美国西南部(1993年5月):死亡峡谷病毒,死亡率> 50%。其馀观景山病毒,泰国病毒及多答巴拉牙姆 病毒尚未在人体发现病例。
鼠疫的典型症状
感染鼠疫的三大类型的主要症状
(1)腺鼠疫的主要症状:腺鼠疫是由传染性跳蚤咬伤造成的最常见的鼠疫类型,是鼠疫临床上最多见的病型。鼠疫菌通过咬伤部位进入皮肤并通过淋巴系统到达最近的淋巴结。由于鼠疫菌将在此处大量繁殖,淋巴结因此变得红肿。肿胀的淋巴结被称为“腹股沟淋巴结炎”,剧烈疼痛,非常痛苦,并且会在感染晚期作为开放性溃疡化脓。
(2)肺鼠疫的主要症状:肺鼠疫是鼠疫的最致命和极少见的类型。通常肺鼠疫是由最初腺鼠疫晚期感染的继发性传播引起的。原发性肺鼠疫是由吸入烟雾状传染性飞沫造成的,并可在没有跳蚤或动物卷入的情况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未经治疗的肺鼠疫具有极高的病死率。
(3)败血型鼠疫的主要症状:败血性鼠疫在感染直接通过血流传播时发生,但无“腹股沟淋巴结炎”的迹象。也是临床上最严重的病型之一,病人有极度明显的全身反应,恶寒,高热,剧烈头痛,狂躁,谵语,神志不清,心音微弱,血压下降,时有血尿、血便或血性呕吐物,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并发症,不及时抢救1-3天便可死亡。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因呼吸困难,缺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死后皮肤呈黑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被老鼠咬过的东西还可以吃吗 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
防鼠疫无需“见鼠色变”防治有道
鼠疫的传染源有哪些?
人间鼠疫的传染源,一是染疫地动物;二是鼠疫病人。作为传染病的染疫动物主要是啮齿动物,如褐家鼠和黄胸鼠等,是家鼠鼠疫疫源地内,人间发生腺鼠疫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鼠疫病人特别是肺鼠疫患者,可通过飞沫向外排菌,引起肺鼠疫流行;腺鼠疫或其它型病人出现菌血症时,也可通过媒介昆虫的作用,成为腺鼠疫的传染源。
鼠疫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给人?
鼠疫菌可通过以下途径传播给人:
(1)媒介昆虫:主要是通过染疫跳蚤的叮咬,其它吸血虫媒,如硬蜱、臭虫、虱子等,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携带鼠疫菌。
(2)直接接触:人与感染鼠疫的动物(包括家畜)、媒介昆虫、鼠疫患者及其尸体,带菌分泌物和排泄物和排泄物直接接触皆可引起感染。人们猎取或剥食旱獭是常见的直接接触感染途径之一。
(3)飞沫:续发或原发性肺鼠疫病人可以通过呼吸、谈话、咳嗽、打喷嚏等借助飞沫经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鼠疫,并迅速造成肺鼠疫大流行;在剥制染疫动物过程中,由于飞沫四溅并可通过呼吸道引起直接感染。
旅游别忘防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甲类传染病,是国际性检疫传染病之一,鼠疫具有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
鼠疫的传染源为被鼠疫菌感染的动物和肺鼠疫病人。主要宿主动物为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灰旱獭、红旱獭、喜玛拉雅旱獭和长尾黄鼠等。
鼠疫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另一种为人-人方式,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临床表现:
腺鼠疫主要是恶寒,高热,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粘膜出血点等。侵袭部位淋巴结肿大且发展迅速,淋巴结和周围组织显著红肿热痛,边缘不清,与皮下组织粘连,较坚硬,失去移动性,一周后淋巴结很快化脓破溃。
肺鼠疫起病急,恶寒高热、头痛胸痛、呼吸促迫、发绀、咳嗽、咳粘液或血性泡沫痰,肺部可闻及散在湿罗音或胸膜摩擦音。常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死亡。
败血症鼠疫:高热寒战、谵妄昏迷,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广泛皮肤出血和坏死等。
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或者尽量减少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通过使用杀虫剂和驱避剂避免蚤的叮咬。在农村地区避免处理不明原因的死鼠。
北京虽然不是鼠疫疫源地,但与国际、国内在人流、物流方面交往频繁,因此鼠疫防控的重点是严防鼠疫输入和由输入病例引起的传播。一直以来北京非常重视控制鼠疫输入的各项防控工作,每年开展鼠疫监测及相关演练,不断加强医务人员的鼠疫诊疗技能的培训,建立了一系列的疾病防控体系。
由于我国青藏高原、内蒙古等旅游名胜地部分是鼠疫的自然疫源地,去这些地方旅游的人有可能在当地感染鼠疫。市民如果前往这些景区,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尽量不要在草地里活动,如果进入草地应采取对啮齿类动物和跳蚤的防护措施,避免接触在路边或林中发现的有病或死去的动物以防感染鼠疫。不要剥食旱獭等野生动物,也不要购买这些动物的制品。
鼠疫有什么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鼠疫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间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间流行。鼠间鼠疫传染源(储存宿主)有野鼠、地鼠、狐、狼、猫、豹等,其中黄鼠属和旱獭属最重要。家鼠中的黄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是人间鼠疫重要传染源。各型患者均可成为传染源,以肺型鼠疫最为重要。败血性鼠疫早期的血有传染性。腺鼠疫仅在脓肿破溃后或被蚤吸血时才起传染源作用。
(二)传播途径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当鼠蚤吸取含病菌的鼠血后,细菌在蚤胃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前胃,当蚤再吸入血时,病菌随吸进之血反吐,注入动物或人体内。蚤粪也含有鼠疫杆菌,可因搔痒进入皮内。此种“鼠→蚤→人”的传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少数可因直播接触病人的痰液、脓液或病兽的皮、血、肉经破损皮肤或粘膜受染。 肺鼠疫患者可借飞沫传播,造成人间肺鼠疫大流行。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差别。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疫力。
(四)流行特征
1.鼠疫自然疫源性世界各地存在许多自然疫源地,野鼠鼠疫长期持续存在。人间鼠疫多由野鼠传至家鼠,由家鼠传染于人引起。偶因狩猎(捕捉旱獭)、考查、施工、军事活动进入疫区而被感染。
2.流行性 本病多由疫区籍交通工具向外传播,形成外源性鼠疫,引起流行、大流行。
3.季节性与鼠类活动和鼠蚤繁殖情况有关。人间鼠疫多在6~9月。肺鼠疫多在10月以后流行。
4.隐性感染 在疫区已发现有无症状的咽部携带者。
鼠疫死亡率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人主要是通过被带有鼠疫杆菌的鼠蚤叮咬而感染。与病鼠的皮毛、血、肉或鼠疫病人的血、痰、分泌物等接触时,鼠疫杆菌也可以经皮肤微小伤口侵入人体。细菌进入人体后循淋巴管进入淋巴结,并在那里生长繁殖,引起出血坏死性淋巴结炎,病人局部淋巴结剧疼痛,疼痛之烈可致患肢呈强迫体位,同时还会伴有高热等全身症状,此型鼠疫称为腺鼠疫。
如果细菌从淋巴系统进入血液会发生败血型鼠疫,病人高热、谵妄、昏迷,同时出现全身性出血、直至心力衰竭死亡。细菌若是借病人的痰、飞沫经呼吸道侵入人体,会引起肺鼠疫,病人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并有大量的血性泡沫样痰呈喷射状咳出,全身中毒症状更重,多于1~2日内死亡。死亡鼠疫的患者的尸体常常呈黑紫色,故本病又有“黑死病”之称。 鼠疫以病情重、病程短、流行快、死亡率高四大特点被列为烈性传染病之首。一般在不经治疗的情况下,腺鼠疫的死亡率为20%~70%,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的死亡率则几乎为100%。
家里有蟑螂的危害 危害一
目前蟑螂已被证明携带40种对脊椎动物致病的细菌,其中有传染麻风的麻风分支杆菌、传染腺鼠疫的鼠疫杆菌、传染痢疾的志贺氏痢疾杆菌和小儿腹泻的志贺氏副痢疾杆菌、引起尿道感染的绿脓杆菌、引起泌尿生殖道和肠道感染的大肠杆菌以及传播肠道病和胃炎的多种沙门氏菌等,因此蟑螂的主要危害就是传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