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大椎的定位在哪里

大椎的定位在哪里

大椎属于督脉的穴道,位于人体背部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快速取穴:坐位,在颈背交界处椎骨的最高点即为第7颈椎,它的下缘凹陷处即为大椎穴,按压有酸胀感。

按摩大椎作用

大椎为督脉之穴,督脉总督一身的阳气,该穴位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被称为“阳中之阳”,具有统领一身阳气,联络一身引阴气的作用,刺激这一穴位,可以调节全身阳气,起到解表退热,温经通络之功,能帮助维持生命机能,保卫机体,抗御外邪,是防治呼吸,神经,血液系统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保健养生的要穴;此穴位于肩项部,因此也可以用于防治颈项和脊柱病症。

主治疾病

1.按摩大椎能解表通阳,清脑宁神,对于治疗外感发热,内伤发热,感冒引起酸痛,肝阳上亢引起头痛目眩,面红耳赤均有良效。此外还能治疗肩背痛,头痛,咳嗽,气喘,支气管炎,湿疹,血液病,扁桃体发炎等疾患。

2.配腰俞穴,有通督行气,清热截疟的作用,能治疟疾;配合谷,中冲,有解表泻热的作用,能治伤寒发热,头昏;配长强,有通调督脉的作用,能治脊背强痛。

按摩大椎的正确手法

正坐或俯卧,左手伸到肩后反握对侧颈部,虎口向下,四指扶右侧颈部,指尖向前,大拇指指尖向下,用指腹或指尖揉按穴位,以有酸麻胀痛感为宜,两侧穴位先左后右,每次各揉按1-3分钟。

颈椎酸痛艾灸什么穴位

阿是穴:局部疼痛点。

大椎:标准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头项强痛,疟疾,热病,癫痫,骨蒸潮热,咳嗽,气喘,上呼吸道感染,脊背强急。现多用于颈肩部肌肉痉挛,颈椎病,落枕。

肩井:标准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取法:正坐位,在肩上,当大椎穴(督脉)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

主治:运动系统疾病:落枕,颈项肌痉挛,肩背痛,亚健康系列:肩周炎、颈椎炎、头疼。

颈夹脊:标准定位在颈部,当第一颈椎至第七颈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7个穴位。

取穴:患者俯伏或俯卧位,当脊柱棘突间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取穴。

天宗:标准定位在肩胛部,大致在肩胛骨的正中,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主治:舒筋活络,理气消肿。肩胛酸痛,肩周炎,肩背软组织损伤,肘臂外后侧痛,上肢不举,颈项颊颔肿痛。

支气管哮喘针灸治疗有奇效

①体针

取穴:主穴:鱼际、孔最、大椎、定喘;配穴:肺俞、风门、膻中、内关。

操作: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先针鱼际、孔最,如效不显,继针或改用他穴。二穴刺法为以1~1.5寸毫针快速刺入穴内,进针约3~7分,针刺得气后,针尖略向上,强刺激施泻法,最好诱发针感至同侧胸部。亦可接通电针仪,连续波,频率120次/分,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宜。留针20~60分钟。大椎、定喘,平补平泻,留针15分钟,去针后可拔罐或加艾条温灸。余穴用泻法,留针15~20分钟。发作期每日1~2次,缓解期隔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

②艾灸

取穴:主穴:分3组。A.天突、灵台、肺俞;b.风门、大椎;c.大杼、膻中;配穴:身柱、膏肓、气海。

操作:一般仅取常用穴,体质虚弱者酌加备用穴。嘱患者正坐低头,暴露背部,标定穴位,将预先制好的含少量麝香的黄豆大艾炷置于穴上点燃。施灸过程中,当患者感皮肤灼痛时,术者可轻拍打穴周,以减轻疼痛。每炷约4~5分钟。待火熄后,再灸第二壮。腹背部穴各9壮,胸部穴各7壮,颈部穴各5壮。灸毕贴以灸疮膏,每日更换1次。每日灸一穴,4~5天为一疗程。每年在夏或冬季灸一疗程。

③穴住敷贴

取穴:分二组。a.大杼、肺俞、心俞、天突;b.风门、厥阴俞、膻中、督俞。

操作:药物有二种。①白芥子30%,甘遂30%,细辛10%,延胡10%,麻黄10%,上药研细末,用鲜姜汁调成糊状,摊于圆形硫1酸纸上备用;②毛莨、天文草(均为鲜叶)各取3~5叶,捣烂成泥,加鲜姜汁调匀,做成直径2.5厘米的药饼备用。每次选1组穴和1组药物,取准穴后,贴上药饼,周围敷以棉花,上盖消毒纱布,以胶布粘住。贴2~3小时,待有灼热或微痛感除去药饼。隔9天后贴第2组穴。本法亦用于预防哮喘急性发作,贴敷3次为一疗程,每年于夏或冬季贴一疗程。

颈椎酸痛艾灸什么穴位

1、颈椎酸痛艾灸什么穴位

阿是穴:局部疼痛点。

大椎:标准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头项强痛,疟疾,热病,癫痫,骨蒸潮热,咳嗽,气喘,上呼吸道感染,脊背强急。现多用于颈肩部肌肉痉挛,颈椎病,落枕。

肩井:标准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取法:正坐位,在肩上,当大椎穴(督脉)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

主治:运动系统疾病:落枕,颈项肌痉挛,肩背痛,亚健康系列:肩周炎、颈椎炎、头疼。

颈夹脊:标准定位在颈部,当第一颈椎至第七颈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7个穴位。

取穴:患者俯伏或俯卧位,当脊柱棘突间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取穴。

天宗:标准定位在肩胛部,大致在肩胛骨的正中,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主治:舒筋活络,理气消肿。肩胛酸痛,肩周炎,肩背软组织损伤,肘臂外后侧痛,上肢不举,颈项颊颔肿痛。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方法

哮喘病是一种难缠的慢性疾病,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医的调治更胜于西医方法。中医是国华民族的国宝,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中医学这几千年不断进步与发展中,沉淀出了许多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良方。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方法中的一种——针灸治疗法。

体针

取穴:主穴:鱼际、孔最、大椎、定喘;配穴:肺俞、风门、膻中、内关。

操作: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先针鱼际、孔最,如效不显,继针或改用他穴。二穴刺法为以1~1.5寸毫针快速刺入穴内,进针约3~7分,针刺得气后,针尖略向上,强刺激施泻法,最好诱发针感至同侧胸部。亦可接通电针仪,连续波,频率120次/分,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宜。留针20~60分钟。大椎、定喘,平补平泻,留针15分钟,去针后可拔罐或加艾条温灸。余穴用泻法,留针15~20分钟。发作期每日1~2次,缓解期隔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

疗效:针灸治疗支气管的有效率在69%~98.9%之间。

除此之外,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艾灸法、贴敷、口服中药、食疗等等,小编会陆续介绍给大家。

刮痧能治支气管哮喘吗

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因支气管阻塞加重而出现哮喘,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但一般可自行或用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甚至导致哮喘持续状态。

此外,在临床上还存在非典型表现的哮喘,如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在无明显诱因咳嗽2个月以上出现哮喘,夜间及凌晨常发作,运动、冷空气等诱发加重,气道反应性测定有高反应性,抗生素或镇咳、祛痰药治疗无效,使用支气管解痉剂或皮质激素有效,但需排除引起咳嗽的其他疾病。

支气管哮喘的刮痧疗法

一、发作期

(一)症状

哮喘以突然发作,呼吸困难,喉问哮呜音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为特征,发作期除上述表现外,多恶寒发热,喘急。

(二)治法

(1)选穴

大椎、定喘、肺俞、天突、膻中、中府及前胸、尺泽、曲池及上肢内侧、列缺。

(2)定位

大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定喘:在背部经外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O.5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天突: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膻中: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艾灸腹部减肥的方法

如今减肥腹部的方法是层出不穷的,但是人们还是钟爱于艾灸去进行腹部减肥,这是因为艾灸减肥是最容易坚持,而且不会像运动减肥,让人们感觉到特别的疲惫,还有可能会长出来比较大块的肌肉,所以特别的不适合女性朋友们用来减肥,但艾灸减肥是会在不知不觉中就消耗掉自己多余的脂肪。

1、大椎:

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对血燥瘀络不通或血液过于粘稠,而造成面部疾患有卓效。

2、腰阳关: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

主治:内分泌不平衡,臂部过于肥大及男阳痿、遗精等。

3、 中脘: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四寸。

主治:可增强胃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还可治疗胃痛、胃酸、哎吐等。

4、 关元:

定位:脐下三寸。

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

5、 居髎:

定位:在髋部,当髋前上棘于股骨大转子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对臂部和大腿部深层脂肪代谢有促进作用,可提高肌纤维的活力。

【好轻松艾灸疗法】

操作:使用艾灸仪或艾绒作用于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通过上文就是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艾灸腹部减肥的方法,最主要的就是要艾灸关元穴位的,这是因为这种穴位在艾灸以后是可以快速去增加自己腹部肌肉的,使得自己腹部肌肉纤维变得更加的有弹性,所以就会脱离掉大肚腩的。

脊椎病的偏方

脊椎病的偏方一:针灸治疗,采用复合针刺疗法。取穴时,主穴取百会、颈夹脊穴、大椎、肩井、阿是穴,可随症加减,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电针取夹脊穴以疏经止痛;红外照射适用于寒湿痹者;刺络拔罐时,用皮肤针扣刺压痛点和病变部位,出现少量出血点后,加拔火罐。

脊椎病的偏方二:牵引治疗,牵引宜采用坐位,3~5千克,每次15~30分钟,年老体弱及不耐坐位牵引者可采用卧位牵引

脊椎病的偏方三:手法治疗,手法治疗主要是疏筋活血,理筋整复。部位以颈项部、枕后部、肩胛部、横突后结节和夹脊等处为主;取穴以风池、颈夹脊、天鼎、肩井、天宗、阿是穴等为主。

手法采用刺激性手法与颈椎调整手法并重,以颈项部操作为主,具体选用一指禅推法、滚法、拔伸法、推法、拿法、按揉法和颈椎微调手法等,配合使用颈椎定位旋复位手法。高龄患者及脊髓型禁用扳旋类手法。

脊椎病的偏方四:内治法,风寒湿痹阻型:治宜祛风散寒除湿、养血活血,蠲痹汤加减;瘀血阻络型,治宜活血化瘀、理气通络,通窍活血汤合补阳还伍汤加减。痰瘀互结型:治宜祛瘀化痰、通络止眩,活络效灵丹合苓桂术甘汤或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气血不足型,治宜益气养血,活血通络,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肝肾亏损型:治宜补益肝肾,通督培元,佐以和血通络,地黄饮子加减。

快速止咳的方法按摩图 按摩止咳

1、胸背部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操作者以一指禅推法结合中指揉法,在天突、膻中、中府、云门等穴操作,每穴1分钟。

2、再以两拇指由胸骨剑突沿肋弓分推两胁肋部,推5—10遍。

3、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用一指禅推法结合中指揉法,在大椎、定喘、身柱、大杼、风门、肺俞穴操作,每穴1分钟。

4、四肢部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以一指禅推法结合中指按、指揉法在尺泽、外关、列缺、太渊等穴操作,每穴2—3分钟。

5、指揉鱼际穴2—3分钟。

6、然后拿揉合谷穴1—2分钟。


不同肥胖类型艾灸减肥选穴不同

一、实胖型艾灸减肥取穴

1、关元。定位:脐下三寸。具有强壮和保健身体作用,可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

2、大横。定位:肚脐各旁开四寸。主治:便泌、泄泻、腹痛

3、脾俞。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各旁开1.5寸。可增强肌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使新陈代谢的机能旺盛,促进血液循环的加快和造血机能的提高。同时对腹胀、便血、哎吐、水肿等有效。

4、三阴交。定位:在内踝上三寸,胫骨内侧后缘。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对内分泌失调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均有平衡作用,是女性的常用穴,对月经不调、带下、不孕、遗精、阳痿等有效。

5、丰隆。定位: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内与条口相平,当外膝眼(犊鼻)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主治:气逆,喉痹卒暗,狂癫,足不收,胫枯,胸腹痛,呕吐,便秘,脚气,厥头痛,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身重,经久闭,忽大崩,妇人心痛,诸痰为病,头风喘嗽,大小便涩难。

操作:使用艾灸仪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二:单纯性肥胖艾灸减肥取穴

1、大椎。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主治:清热凉血,消炎解毒,对血燥瘀络不通或血液过于粘稠,而造成面部疾患有卓效。

2、腰阳关。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主治:妇科月经失调,内分泌不平衡,臂部过于肥大及男阳痿、遗精等。

3、中脘。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四寸。主治:可增强胃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还可治疗胃痛、胃酸、哎吐等。

4、关元。定位:脐下三寸。具有强壮和保健身体作用,可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

5、居髎。定位:在髋部,当髋前上棘于股骨大转子凸点连线的中点处。主治:对臂部和大腿部深层脂肪代谢有促进作用,可提高肌纤维的活力,同时要治疗腰痛和下肢痿痹。

操作:使用艾灸仪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相关推荐

推拿对鼻炎有效果吗 小儿鼻炎推拿法

定位:眉心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用双手拇指从孩子两眉头中间交替向上推,直推到额头上的发际处。定位:两侧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凹陷处。操作:施术者两拇指指端在穴位上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定位:鼻翼外缘,鼻唇沟凹陷中。操作:施术者用食指和中指分别按揉宝宝鼻翼两侧迎香穴。定位:鼻翼。操作:施术者用食指和中指夹住患儿鼻翼,上下搓擦,有温热感最好。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重点的桡侧。操

增强免疫力按摩图 揉大椎

定位: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按摩方法:将一手食指,中指用力按在大椎,揉动100-200次。按摩功效: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感冒的效果,尤其适合治疗感冒后高热不退现象。

刮痧能治疗颈椎病吗

一、风寒阻络(一)症状以颈项僵硬伴肩背上肢疼痛,畏寒无汗,舌淡苔白为典型症状。(二)治法(1)选穴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2)定位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昆仑: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脸上长痘痘艾灸哪里

1.颧髎定位颧髎穴属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太阳之会。定位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主治颧髎穴有祛风镇痉,清热消肿的功能,主治精神神经系统、五官科系统疾病,在面部美容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所以脸上长痘痘在颧髎穴艾灸是很适合的。2.大椎定位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当你低下头左右转动脖颈时,上面六节颈椎都跟着转动只有第七颈椎是不动的,这个不动的颈椎棘突下就是大椎穴。功能主治大椎穴主要适用

定喘的准确位置

标准定位:在脊柱区,横平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0.5寸。简便取穴:俯卧或正坐低头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取穴。

小儿推拿上火手法图解 挟提大椎

定位: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操作: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挟提大椎100次,力度由轻至重。作用:清热解表,祛风止咳。主治项强,热病,咳嗽,感冒,气喘,落枕等病症。

大赫的定位与主治 大赫的定位

大赫穴位于人体下腹部,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四点的左右各一指宽处,就是大赫穴。快速取穴法:平躺,将其中一手掌置于腹部,掌心向内,再将拇指刚好处于肚脐处,则无名指所在位置就是该穴。

宝宝上火怎么推拿 挟提大椎

定位: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推拿手法: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挟提大椎100次,力度由轻至重。

颈椎第五节错位怎么办

1.颈椎定位旋转复位法患者正坐位,医生站在患者身后,一手拇指顶住患病棘突或偏歪棘突,另一手托住患者面颊,令患者低头45°,再向患侧旋转45°,同时令助手用双手缓缓用力压住患者头顶,保持45°低头位,医者扶面颊之手用力向患侧旋转30°左右。顶棘突之手拇指用力向对侧推按,如听到“喀”的一声,或右拇指下的颏突跳动感,说明复位成功。2.颈椎快速旋转复位法患者正坐位,医生站在患者身后,一手扶握后枕部广手扶握

刮痧能治疗中暑吗

(一)症状本证在临床上分轻重两型,表现各不相同。轻证表现为头昏头痛,心烦胸闷,口渴多饮,面红为阳暑;若见精神疲惫,肢体困倦,胸闷不畅,为阴暑。而重证则见壮热无汗.肌肤灼热,面红目赤,口唇干燥,神志昏迷,手足痉挛或抽搐。(二)治法(1)选穴风府、哑门、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穴位、合谷、内关。放痧穴:大椎。(2)定位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哑门: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O.5寸,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