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蘑的形态
羊肚蘑的形态
羊肚菌为马鞍菌科羊肚菌属珍稀的食、药两用真菌,早已被收录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书中。野生羊肚菌,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2-2.5cm,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 羊肚菌由羊肚状的可孕头状体菌盖和一个不孕的菌柄组成。菌盖表面有网状棱的子实层,边缘与菌柄相连。菌柄圆筒状、中空,表面平滑或有凹槽。
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
野生羊肚菌分布于我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北京等地区。羊肚菌是一种野生珍贵菌,由于它的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故名羊肚菌。
羊肚蘑的制作技巧
羊肚蘑的制作技巧
市面上出售的羊肚菌有新鲜和干货之分。新鲜的通常被超市冷冻于冻库保鲜。干的羊肚菌则是经过晾晒后得到的干品,味道也更加醇厚。干的羊肚菌需要经过泡发后才能食用。泡发羊肚菌水的量要适度,以刚刚浸过菇面为宜,大约二三十分钟后水变成酒红色,羊肚菌完全变软即可捞出洗净备用,发菌的酒红色原汤经沉淀泥砂后要用于烧菜,炖汤。切记这酒红色的原汤是羊肚菌味道和养分的精华所在。
羊肚蘑的适合体质
由于羊肚菌的营养丰富,因此食用方面老少皆宜,特别是青少年、中老年人的理想保健食品,每次约30克。
口蘑的形态
口蘑子实体群生,并形成蘑菇圈,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17厘米,半球形至平展,白色,光滑,初期边缘内卷。菌肉白色,厚,具香气。菌褶白色,弯生,稠密,不等长。菌柄中生,粗壮,长3.5-7厘米,粗1.5-4.6厘米,基部稍膨大,白色,内实。孢子椭圆形。常见几种口蘑的形态特征下。
杨树口蘑 菌盖较大而厚,初期半球形,边缘内卷,平爬,直径5-12厘米,表面稍黏,浅红褐色或黄褐色,盖缘色浅,有细小鳞片;菌肉污白色,伤处色变暗;菌褶较密而窄,弯生,不等长,白色,成熟后微呈红褐色。菌柄长3-8厘米,粗1-3厘米,直立,中生,白色,后期微呈红褐色,基部稍膨大,泡子无色,卵圆或近球形,表面光滑,5.6-8微米x3-5.6微米,孢子印白色。
除上述品种之外,还有香港大白口蘑、四川豹斑口蘑等品种。
松蘑的原形态
1.褐环乳牛肝菌菌盖宽3-12cm,扁平球形至平展。盖表粘而光滑。淡褐色、黄褐色、红褐色。菌肉淡黄色,受伤不变色。菌管芥黄色,管口有腺点。菌柄近柱状,基部稍膨大,草黄色,有散生的褐黑色小点,柄长3-8cm,径1-2.5cm。菌环膜质,生柄之上部。孢子浅黄色,近梭形至长方形,(14-27)μm×(4-7)μm。 2.点柄乳牛肝菌菌盖宽4.5-11cm。近扁平。表面平滑。有光泽,淡黄色、黄褐色。菌肉淡黄色,伤后不变色。菌管直生至微延生,淡黄色。管孔处具淡褐色腺点、幼时管口并具小乳滴。柄圆柱形,上部具明显腺点,柄淡黄色。孢子淡黄色,长方形、椭圆形,(6.5-9.1)μm×(2.5-3.5)μm。
什么是羊肚菌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羊蘑、羊肚蘑。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痰壅气逆喘咳。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羊蘑。羊肚菌(Morchella),又名草笠竹,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
羊肚菌于1818年被发现。其结构与盘菌相似,上部呈褶皱网状,既像个蜂巢,也像个羊肚,因而得名。羊肚菌在山火之后的两至三年内产量特高,因此北美的采摘者会根据山火来采集羊肚菌。然而,当火灾被控制后,在同一个地区内,它的生长数量会年复一年地减少。
羊肚菌为马鞍菌科羊肚菌属珍稀的食、药两用真菌,早已被收录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书中。野生羊肚菌,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2-2.5cm,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 羊肚菌由羊肚状的可孕头状体菌盖和一个不孕的菌柄组成。菌盖表面有网状棱的子实层,边缘与菌柄相连。菌柄圆筒状、中空,表面平滑或有凹槽。
吃羊肚菌可以减肥吗
羊肚菌的热量和减肥功效
别名:干狼肚、羊肚蘑、羊肝菜、编笠菌、羊肚子
热量:295 大卡(100克)
分类:菌藻,菌类
羊肚菌是一种野生珍贵菌,由于它的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故名羊肚菌。羊肚菌为马鞍菌科羊肚菌属珍稀的食、药两用真菌,早已被收录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书中。羊肚菌是一种很珍贵的天然补品,含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20多种氨基酸,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它与冬虫夏草功能相同,是一种不含任何激素,无任何副作用的天然滋补品。羊肚菌春末至秋初生长于海拔2000~3000米左右的针叶阔叶林混交林中,在云南、四川、西藏、贵州有分布。
营养价值
1. 羊肚菌含抑制肿瘤的多糖,抗菌、抗病毒的活性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病毒、抑制肿瘤等诸多作用;
2. 日本科学家发现羊肚菌提取液中含有酪氨酸酶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脂褐质的形成。
3. 羊肚菌所含丰富的硒是人体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可运输大量氧分子来抑制恶性肿瘤,使癌细胞失活;另方面能加强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硒的抗氧化作用能改变致癌物的代方向,并通过结合而解毒,从而减少或消除致癌的危险。
食用效果
羊肚菌性平,味甘寒,无毒;
有益肠胃、助消化、化痰理气、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等功效。
什么是羊肚菌
什么是羊肚菌?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羊蘑、羊肚蘑。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痰壅气逆喘咳。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羊蘑。羊肚菌(Morchella),又名草笠竹,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羊肚菌于1818年被发现。其结构与盘菌相似,上部呈褶皱网状,既像个蜂巢,也像个羊肚,因而得名。羊肚菌在山火之后的两至三年内产量特高,因此北美的采摘者会根据山火来采集羊肚菌。然而,当火灾被控制后,在同一个地区内,它的生长数量会年复一年地减少。
羊肚菌为马鞍菌科羊肚菌属珍稀的食、药两用真菌,早已被收录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书中。野生羊肚菌,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2-2.5cm,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 羊肚菌由羊肚状的可孕头状体菌盖和一个不孕的菌柄组成。菌盖表面有网状棱的子实层,边缘与菌柄相连。菌柄圆筒状、中空,表面平滑或有凹槽。
羊肚菌的形态
羊肚菌为马鞍菌科羊肚菌属珍稀的食用真菌。野生羊肚菌,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椭圆形至卵圆形,顶端钝:表面有许多小凹坑,外观似羊肚,小凹坑不规则形至近圆形,蛋壳色,棱纹色较淡,不规则地相互交叉;小凹坑内表面布以子实层,子实层由子囊及侧丝组成.子囊呈长圆柱状,透明无色:子囊内含8个单行排列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长椭网形,透明无色;侧丝顶端膨大~菌柄近白色,表面平滑,中空,基部膨大且有时有不规则的槽。
羊肚蘑菇的吃法
1、羊肚蘑菇可以蒸着吃
羊肚蘑菇可以蒸着吃,味道特别不错,在蒸制以前需要把羊肚蘑菇清洗干净,再取适量的肉末加入葱姜末和一个鸡蛋与适量的食用盐调匀,调好以后把肉末装入到羊肚蘑菇的内部,把口封好,然后放在蒸锅中蒸制,开锅以后再蒸十五分钟,就能蒸好可以取出食用。
2、羊肚蘑菇可以炖着吃
羊肚蘑菇炖着吃也是一种不错的的选择,它可以与多种肉类食材搭配在一起炖制,像乌鸡和排骨等就是羊肚蘑菇的理想搭档,在炖制以前要把羊肚蘑菇用清水泡制关小时左右,取出洗好,再把排骨或者乌鸡放在沸水中焯一下,取出以后与羊肚蘑菇一起放在汤锅中炖制就可以,炖好以后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调味料调匀即可。
3、羊肚蘑菇可以烤着吃
羊肚蘑菇可以烤着吃,大家可以准备适量的土豆和牛奶以及淡奶油,把土豆去皮以后切成片状,再加入牛奶和淡奶油煮熟,然后制成泥状,把羊肚蘑菇洗好以后把制好的土豆泥装入到它的内部,然后直接放入烤箱进行烤制,半小时以后就能烤好,取出装盘直接食用就可以。
羊肚蘑的种类分布
小顶羊肚菌菌盖狭圆锥形,顶端尖,高2-5cm。基部宽1.7-3.3cm,凹坑多长方形,蛋壳色。棱纹黑色,纵向排列,由横脉连接。柄乳白色,近圆 柱形 ,长3-5cm,粗11-20mm,上部平,基部稍有凹槽。子囊(210-250)μm×(15-20)μm。孢子单行排列,(22-26)μm×(12-14)μm,侧丝顶端膨大,直径达11μm。尖顶羊肚菌菌盖长,近圆 锥形,顶端尖或稍尖,长达5cm,直径达2.5cm。凹坑多长方形,浅褐色,棱纹色较浅,多纵向排列,由横脉 相连。柄白色,长达6cm,直径约等于菌盖基部的2/3,上部平,下部有不规则凹槽。子囊(250-300)μm×(17-20)μm,孢子单行排列,(20-24)μm×(12-15)μm。侧丝顶部膨大,直径达9-12μm。粗柄羊肚菌菌盖近圆 锥形,高约7cm,宽5cm。凹坑近圆 形,大而浅,浅黄色,棱纹薄,不规则地相互交织。柄粗壮,淡黄色,长约10cm,基部粗5cm,稍有凹槽,向上渐细。子囊圆 柱形,有孢子部分150×18μm。孢子8个,单行排列,椭圆 形,无色,(22-25)μm×(15-17)μm。侧丝无色,顶部膨大。小羊肚菌菌盖圆锥形至近圆 锥形,高17-33mm,宽8-15mm。凹坑往往长形,浅褐色。棱纹常纵向排列,不规则相互交织,颜色较凹坑浅。柄长15-25mm,粗5-8mm,近白色或浅黄色,基部往往膨大,并有凹槽。子囊近圆 柱形,有孢子部分约100×16μm,孢子单行排列,椭圆 形,(18-20)μm×(10-11)μm。侧丝顶部膨大。青川羊肚菌菌盖近球形、卵形至椭圆形,高4-10cm,宽3-6cm,顶端钝圆,表面有似羊肚状 的凹坑。凹坑不定形至近圆形,宽4-12mm,蛋壳色至淡黄褐色,棱纹色较浅,不规则地交叉。柄近圆柱形,近白色,中空,上部平滑,基部膨大并有不规则的浅凹槽,长5-7cm,粗约为菌盖的2/3。子囊圆筒形,(280-320)μm×μm。孢子长椭圆 形,无色,每个子囊内含8个,呈单行排列。侧丝顶端膨大,粗达12μm。
羊肚蘑炖鸡的做法步骤
食材:
童子鸡500克羊肚蘑 30克葱段 少许姜 5片枸杞子15颗红枣 4颗米酒少许植物油 1小勺水约1升盐少许
做法:
1.童子鸡洗净去除内脏放入沸水中烫过去除杂质与血沫备用,羊肚蘑泡发洗净,打造与枸杞用流水洗净备用。
2.锅中倒入少许植物油,烧开炒香姜片后加入适量的水与童子鸡(水量以刚刚没过鸡肉为益)放入葱段,羊肚蘑,大枣枸杞,盖上盖子大火烧开。
3.烧开后去除表面的浮沫后,加入少许米酒,转最小火烧2小时即可,食用前加入少许盐巴调味。
羊肚蘑非常珍贵,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被誉为菌王,滋补功效强大无比。喝上一口鲜美的汤头,然后品尝着鸡肉最最原始的味道。在食品安全问题如此严重的今天,老百姓们伤不起啊!只有自己做的料理才最放心了!
Tips:
1.一次加足水,中途加水会影响汤头的味道。
2.泡蘑菇的水不需要倒掉可以直接加入汤里,做出来的菜肴会更鲜美。
3.炖的时候尽量用煤气炉上的最小火。
口蘑的形态
口蘑子实体群生,并形成蘑菇圈,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17厘米,半球形至平展,白色,光滑,初期边缘内卷。菌肉白色,厚,具香气。菌褶白色,弯生,稠密,不等长。菌柄中生,粗壮,长3.5-7厘米,粗1.5-4.6厘米,基部稍膨大,白色,内实。孢子椭圆形。常见几种口蘑的形态特征如下。
杨树口蘑 菌盖较大而厚,初期半球形,边缘内卷,平爬,直径5-12厘米,表面稍黏,浅红褐色或黄褐色,盖缘色浅,有细小鳞片;菌肉污白色,伤处色变暗;菌褶较密而窄,弯生,不等长,白色,成熟后微呈红褐色。菌柄长3-8厘米,粗1-3厘米,直立,中生,白色,后期微呈红褐色,基部稍膨大,泡子无色,卵圆或近球形,表面光滑,5.6-8微米x3-5.6微米,孢子印白色。
除上述品种之外,还有香港大白口蘑、四川豹斑口蘑等品种。
羊肚蘑怎么吃
市面上出售的羊肚菌有新鲜和干货之分。羊肚菌干品和新鲜的营养价值差不多,只是口感有点区别,干香,鲜的甜。上山采来新鲜不一带,在通风,20度的情况下可以2到3天。冻品不在冻库下可放20来个小时。时间过久会烂了的最好在20小时内食用。干的要泡洗才能食用。
【食疗作用】羊肚菌性平,味甘寒,无毒;有益肠胃、助消化、化痰理气、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等功效,另外还具有强身健体、预防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红烧羊肚菌主料:羊肚菌200克,火腿肉50克,青椒1个。调料:豆瓣酱10克,酱油10克,味精3克,高汤适量,生粉lO克,麻油5克,花生油25克1、将羊肚菌泡洗干净;火腿、青椒切成菱形片备用;2、净锅放在旺火,倒入花生油烧热、放入豆瓣酱炒香,加入高汤、火腿、青椒、羊肚菌、酱油烧3分钟左右,加入味精调味,用生粉兑水勾芡,淋入麻油即可。[1][4]羊肚菌烧肉主料:干羊肚菌100 克,带皮五花肉200 克,豌豆苗50 克调料:鸡蛋清、蜂蜜、酱油、精盐、料酒、鸡汤、味精、胡椒粉、熟猪油、麻油、淀粉。
作法:(1)羊肚菌干品用温水浸泡约30分钟,洗净。(2)带皮五花肉洗净后切成六分见方的块,加入酱油、料酒、蜂蜜拌匀20分钟后再加入蛋清及豆粉混匀。(3)油锅烧至五成热,放入五花肉炸至金黄色,捞起,锅内留油,加入羊肚菌煸炒。再加入味精、酱油烧一会儿,加入肉汤煮沸,投入五花肉移至文火烧约20分钟,加入味精、胡椒粉、豌豆苗,起锅后淋上麻油即成。羊肚菌鱼汤片主料:羊肚菌干品20克、鲤鱼一尾(约1.2斤)调料:姜片、葱段、蒜片、精盐、味精、胡椒粉、大豆油、料酒。2、作法:(1)羊肚菌干品用温水浸泡约30分钟,洗净。(2)鲜鱼宰杀洗净后切成片状。(3)油锅烧至五成热,放入姜片、蒜片煸出味,加入适量水、料酒、精盐烧至沸腾,加入羊肚菌约5分钟后放入鱼片,煮沸后加入葱、胡椒粉、味精即可起锅。
羊肚蘑的栽培技术
熟料脱袋栽培
将料拌好,用17×33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约500克,然后高压或常压灭菌。灭菌后接种,置25℃下培养,待菌丝满袋后再延长培养5-6天,使菌丝充分生长,即可栽培。
(1)室内脱装栽培。菇房消毒后,先在每层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然后铺3cm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再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一般1平方米床面可排40个,排完菌棒后轻喷水一次即可覆土3-5cm,表面再盖2cm厚的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空气湿度85%-95%,一般一个多月,气温在4.4-16℃就可出子实体。
(2)室外脱袋栽培:室内培养好的菌棒也可移到室外栽培。选择光照为3阳7阴的林地作畦,畦宽1m,深20-25cm,长度不限,整好畦后喷或轻浇水一次,用10%石灰水杀灭害虫和杂菌。脱袋排菌棒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只是底层可不铺塑料薄膜,但要注意畦内温度变化,防止阳光直射。
室外生料栽培
在室外选择3阳7阴或半阴半阳、土质疏松潮湿、排水良好的地方,挖深20-25cm的坑,坑底先用水浇湿,将上面任一配方料,按比例称好,用水拌匀,在底层铺一层料,压平后约4-5cm,每平方米用菌种(12×28cm)2袋,掰成核桃大小菌块,均匀撒在料上,然后用薄层细腐殖土覆盖。再在其上铺第二层料,厚仍为4-5cm,压平后再以同法播种。播完后用疏松腐殖土覆盖、厚度为3-5cm,再盖一层阔叶树叶,以保温保湿。盖完后适当洒些水,为防止人或牲畜践踏及强光直射,在树叶上搭盖一些树枝。
羊肚菌的形态特征
羊肚菌为马鞍菌科羊肚菌属珍稀的食用真菌冰冻羊肚菌 。野生羊肚菌,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椭圆形至卵圆形,顶端钝:表面有许多小凹坑,外观似羊肚,小凹坑不规则形至近圆形,蛋壳色,棱纹色较淡,不规则地相互交叉;小凹坑内表面布以子实层,子实层由子囊及侧丝组成.子囊呈长圆柱状,透明无色:子囊内含8个单行排列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长椭网形,透明无色;侧丝顶端膨大~菌柄近白色,表面平滑,中空,基部膨大且有时有不规则的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