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阿司匹林的危害性 心脏中毒
长期阿司匹林的危害性 心脏中毒
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时,阿司匹林会作用于心脏的血管平滑肌,导致心脏外周血管扩张,致毒剂量会直接作用在中枢性血管运动麻痹作用上,从而抑制血液循环的功能,因此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会出现心脏中毒的情况。
长期阿司匹林的危害性 肾损伤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导致氧化磷酸化解耦连,导致钾离子从肾小管细胞外溢,袋子肾脏缺钾,尿中尿酸排出过高,出现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减退的情况,因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肾脏损伤很大。
长期阿司匹林的危害性 过敏
阿司匹林具有抑制前列腺素生成的作用,还会影响免疫系统,导致一些特异性体质的人群服用阿司匹林出现皮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的过敏反应,还有出现鼻息肉的可能性。
小孩吃大人感冒药变惊厥
在无锡打工的刘先生4岁的儿子这几天突发感冒,他随手拿了自己前段时间吃剩的速效感冒胶囊给孩子服用。没想到,孩子出现了惊厥。无锡市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徐晓华表示,一些家长尤其是外来工,对儿童用药还是存在一定误区,阿司匹林、维生素a、速效感冒胶囊、补药和抗生素这五类药物儿童最要慎用。
感冒是儿童的常见病,但是服药却不能随意。儿童最忌服速效感冒胶囊。这是因为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肝脏解毒功能也不健全,在感冒发热时若服用了速效感冒胶囊,易引起惊厥,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甚至肝脏损害。临床上,她经常听到一些家长给孩子乱用感冒药的事,有的虽然没有立马造成危害,但是经常这样肯定对孩子不好。徐晓华说,除了感冒药外,还有四类药的服用也要谨慎。
眼下的5月是儿童长身高的黄金时节,一些家长会给孩子补充维生素a。徐晓华表示,维生素a的确与骨骼的生长有关,缺少维生素a将减慢骨骺软骨细胞的成熟过程。但维生素a服用多了会影响骨骼的发育,使软骨细胞造成不可逆的破坏,骨骼只长粗而不长长,孩子就长不高。
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药物对儿童感冒发热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但是12岁以下的儿童须慎用。徐晓华表示,这样容易引发瑞氏综合征,前期表现为发热、惊厥、频繁呕吐,后期表现为昏迷、肝功能受损害,且容易被误诊为中毒性脑病或病毒性脑炎。含阿司匹林的药物最常用的是复方阿司匹林,含有咖啡因,具有兴奋作用。如果婴幼儿发热时使用复方阿司匹林来退热,就等于“火上浇油”,致使其因发汗过多而引起虚脱。
随着气温升高,孩子往往胃口不佳,一些家长会给孩子吃补品,期望增加食欲。其实,尽管一些补品标榜“纯天然”,也难保不含激素或含有激素作用的物质,儿童服用后会出现性早熟。
不管上呼吸道感染还是消化道疾病,一些家长总爱让医生给孩子使用抗生素。殊不知抗生素对儿童的肝、肾、听觉神经,甚至血液系统均可能有损害。滥用抗生素还会造成细菌的耐药性。
有些家长也知道儿童服药应慎重,但是自己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减半或减量就可以。徐晓华表示,有些药不适合儿童服用,并非减量就行。
哪些人要慎用阿司匹林
12岁以下儿童可能引起瑞夷综合症(Reye'ssyndrome)高尿酸血症,长期使用可引起肝损害。妊娠期妇女避免使用。饮酒者服用治疗量阿司匹林,会引起自发性前房出血,所以创伤性前房出血患者不宜用阿司匹林。剖腹产或流产患者禁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使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的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溶血恶化;新生儿、幼儿和老年人似对阿司匹林影响出血特别敏感。治疗剂量能使2岁以下儿童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发热、过度换气及大脑症状。
肠胃出血或脑出血的危险可能会抵消少量服用阿司匹林所带来的益处。
研究人员分析了居住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的2万名年龄为70岁到74岁之间的老年男性和妇女的健康数据库,通过电脑运行该数据库,然后把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的利与弊的临床试验结果输入到电脑中。
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发现,服用少量阿司匹林可预防710名老年人患心脏病,54名老年人避免了中风,但却有1071名老年人出现肠胃出血,129名老年人出现脑出血。不过,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对他们的寿命则没有影响。
已经有多项研究证实,阿司匹林有助于预防可导致梗死或中风的血栓的形成,但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之一则是,长期服用会导致出血,出血部位因个人情况而有所不同。
目前,美国健康指南推荐:心血管和冠心病高危人群每天要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75至150毫克。而该项研究则认为,迄今为止对老年人来说,“应该抵抗这种盲目服用阿司匹林的诱惑。 [11]
交叉过敏反应
对该品过敏时也可能对另一种水杨酸类药过敏。但是对该品过敏者不一定对非乙酰化的水杨酸类药过敏。
该品易于通过胎盘
动物试验在前 3个月应用该品可致畸胎,如脊椎裂、头颅裂、面部裂、腿部畸形,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和骨骼的发育不全。在人类也有报道应用该品后发生胎儿缺陷者。此外在妊娠后期3个月长期大量应用该品可使妊娠期延长,有增加过期产综合征及产前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最后 2周应用,可增加胎儿出血或新生儿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晚期长期用药也有可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早期闭锁,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曾有在妊娠晚期过量应用或滥用增加死胎或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可能由于动脉导管闭锁、产前出血或体重过低)的报道,但是应用一般治疗剂量尚未发现上述副作用。
该品可在乳汁中排泄
哺乳期妇女口服 650mg,5—8小时后乳汁中药物浓度可达173—483μg/ml,故长期大剂量用药时婴儿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网传阿司匹林致癌 到底是致癌还是治癌
来自英国、美国的研究者经过大型的临床试验与调研后发现,阿司匹林如能正确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某些癌症的发病风险或延缓癌症的发展进程,如肠癌、食道癌、胃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等。与此同时,有研究者发现,阿司匹林会导致癌症的发生。例如,美国一项通过88000例患者的临床研究得出结论,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将有可能导致胰腺癌。此外,也有一些研究认为,服用阿司匹林与癌症的发生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由此可见,阿司匹林与癌症的关系目前还没有定论,尚须进一步研究证实。由于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者并不建议患者停止服用阿司匹林。患者是否需要服用,特别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应由医生充分权衡利弊后做出选择。
阿司匹林也叫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也可提高植物的出芽率 ,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阿司匹林,以下情况应慎用:
阿司匹林用途广泛,但是很多人对它的毒副反应有尽不够了解,而常发生一些问题。这里介绍应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一、手术前一周应停用,避免凝血功能障碍,造成出血不止。
二、饮酒后不宜用,因为能加剧胃粘膜屏障损伤,从而导致胃出血。
三、潮解后不宜用,阿司匹林遇潮分解成水杨酸与醋酸,服后可造成不良反应。
四、凝血功能障碍者避免使用,如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者。
五、溃疡病人不宜使用。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出血或穿孔。
六、哮喘病人应避免使用,有部分哮喘患者可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大发作。
七、孕妇不宜服用。孕后三个月内服用可引起胎儿异常;定期服用,可致分娩延期,并有较大出血危险,在分娩前2-3周应禁用。
八、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否则可引起中毒,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和视力减退,严重者酸碱平衡失调、精神错乱、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九、病毒性感染伴有发热的儿童不宜使用,有报道,16岁以下的儿童、少年患流感、水痘或其它病毒性感染,再服用阿司匹林,出现严重的肝功能不全合并脑病症状,虽少见,却可致死。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由于口服后易吸收,在全身组织分布广,作用强,阿司匹林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等的治疗。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各种疾病的时,要严密监视其不良反应。
1 胃肠道症状
胃肠道症状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较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
口服阿司匹林可直接剌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适及恶心呕吐。长期使用易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长期使用应经常监测血像、大便潜血试验及必要的胃镜检査。
应用阿司匹林时最好饭后服用或与抗酸药同服,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如米索前列醇等,对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有特效。
2 过敏反应
特异性体质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系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所致,也与其影响免疫系统有关。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一般用平喘药多无效,只有激素效果较好。还可出现典型的阿司匹林三联症(阿司匹林不耐受、哮喘与鼻息肉)。
3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症状一般在服用量大时出现,出现所谓水杨酸反应,症状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用药量过大时,可出现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停药后2-3天症状可完全恢复。大剂量时还可引起中枢性的恶心和呕吐。
4 肝损害
阿司匹林引起肝损伤通常发生于大剂量应用时。这种损害不是急性的作用,其特点是发生在治疗后的几个月,通常无症状,有些患者出现腹部的右上方不适和触痛。血清肝细胞酶的水平升高,但明显的黄疸并不常见。这种损害在停用阿司匹林后是可逆的,停药后血清转氨酶多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全身型类风湿病儿童较其他两型风湿病易出现肝损害。
阿司匹林引起肝损害后,临床处理方法是停药,给予氨基酸补液、VitC及肌苷等药物,口服强的松,症状一般在1周后消失。
5 肾损害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减退。长期大量服用该品可致氧化磷酸化解耦联,钾从肾小管细胞外逸,导致缺钾、尿中尿酸排出过高,较大损害是下段尿中可出现蛋白、细胞、管型等。有人认为,部分肾盂癌是滥用阿司匹 林等止痛药的继发性并发症。
6 对血液的影响
阿司匹林通常不改变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及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的含量。但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7 心脏毒性
治疗剂量的阿司匹林对心血管没有重要的直接作用。大剂量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而导致外周血管扩张。中毒剂量可通过直接和中枢性血管运动麻搏作用而抑制循环功能。
8 瑞氏综合征
阿司匹林应用于儿童流感或水痘治疗时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瑞氏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脑病和肝脏脂肪浸润综合征,常常发生于某些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后。病因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如病毒(流感病毒和水痘病毒)、水杨酸盐、外源性病毒如(黄曲霉素)、内在代谢缺陷等,各因素可相伴存在或各因素间相互影响而造成。临床上病毒性感冒时不主张使用阿司匹林。
9.交叉过敏反应
对该品过敏时也可能对另一种水杨酸类药过敏。但是对该品过敏者不一定对非乙酰化的水杨酸类药过敏。
阿司匹林使用注意事项
阿司匹林用途广泛,但是很多人对它的毒副反应有尽不够了解,而常发生一些问题。这里介绍应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一、手术前一周应停用,避免凝血功能障碍,造成出血不止。
二、饮酒后不宜用,因为能加剧胃粘膜屏障损伤,从而导致胃出血。
三、潮解后不宜用,阿司匹林遇潮分解成水杨酸与醋酸,服后可造成不良反应。
四、凝血功能障碍者避免使用,如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者。
五、溃疡病人不宜使用。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出血或穿孔。
六、哮喘病人应避免使用,有部分哮喘患者可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大发作。
七、孕妇不宜服用。孕后三个月内服用可引起胎儿异常;定期服用,可致分娩延期,并有较大出血危险,在分娩前2-3周应禁用。
八、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否则可引起中毒,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和视力减退,严重者酸碱平衡失调、精神错乱、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九、病毒性感染伴有发热的儿童不宜使用,有报道,16岁以下的儿童、少年患流感、水痘或其它病毒性感染,再服用阿司匹林,出现严重的肝功能不全合并脑病症状,虽少见,却可致死。 [14]
可防心脏病发作的方法
1、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应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妇女提高对女性心血管疾病的
认识,在出现上述典型或不典型心肌梗死症状时,及时到医院诊治。
2、提高高危患者阿司匹林的使用率
美国心脏学会(AHA)建议,凡有发生心肌梗死、心绞痛或卒中危险的患者,应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但是目前在我国,一半以上的女性高危患者都未服用阿司匹林这种价格低廉的有效药物。
3、冥想
平和的冥想有益于健康。冥想有益于女性的心脏健康,尤其是青少年女性。
4、常运动
常运动可增强心脏的调解和适应能力。例如要做比较费力的工作或应付紧急状况,常运动者的心脏可能跳100下就可以应付,但是不常运动的人却可能要跳到180下才行,心脏当然承受不了。美国一项针对8、4万名女护士的研究显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危害 服用阿司匹林5大误区
很多人是通过“自诊”服用阿司匹林的,《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刊登一项涉及 6.8 万名患者的新研究发现超过 1/10 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不当。
1、服用阿司匹林,你是否经过专业医生的风险评估?
如果未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不可经常服用阿司匹林。心脏病或卒中风险取决于已知和未知的多种因素。如果医生对患者心脏病和卒中风险评估不准,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和卒中就不一定恰当。当然如果停用,也不能随意停用,也需经过专业评估。
2、服用阿司匹林病史,你隐瞒了吗?
当你因其它疾病就诊时,你应该向医生说明。因为它与其它药物有相互作用,更常见的是如果这段时间要接受其它手术,你应该知道手术的额外风险。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凝血作用,会使手术出血风险加大。平诊手术,医生会建议患者在手术、检查或拔牙前至少 5 天停止服用阿司匹林。如果急诊手术,则需再次评估手术必要时。
3、阿司匹林并非灵丹妙药。
阿司匹林与青霉素、安定一起被认为是医药史上三大经典杰作。阿司匹林在疾病健康领域的作用很大,包括退热、解痛、抗癌,因此有时其作用会被夸大。但阿司匹林并非灵丹妙药,并非万能药物。在心脏病和卒中预防方面,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服用阿司匹林更重要,而不是单纯服用阿司匹林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免于心脑血管病了。也有人将它当作降脂药物使用,误认为他汀类。
4、阿司匹林是床头救命三宝之一?真有这么神奇吗?
网上传言阿司匹林是床头救命三宝之一,所有怀疑心脏病发作的人都需要立即服用阿司匹林救命。真有这么神奇吗?心肌梗死发作时,阿司匹林可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延缓疾病发展有一定作用。对心肌梗死急救时,服用阿司匹林可使死亡率下降 20~30%。
欧洲的胸痛指南中建议,怀疑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应立即呼叫急救,同时服用阿司匹林。但非专业人士对心脏病缺乏鉴别知识,消化道疾病或主动脉夹层情况服用阿司匹林反而有害,建议怀疑心脏病发作时首先呼叫急救,在急救专业人员指导下用药。急救时,剂量不能太小应达到 300 mg,应嚼碎服用,吸收迅速尽快发挥药效。
5、与其它药物合用,要慎重。
与其它药同用时会增加额外的风险:
① 阿司匹林与维生素 B1 同服,会增加患者的胃肠道反应;
② 阿司匹林与抗凝药中的双香豆素合用,易致患者出血;
③ 与降糖药 D860 同用,易致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
④ 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易诱发溃疡;
⑤ 与甲氨蝶呤同用,可增强其毒性;
⑥ 与利尿剂同用,容易造成患者水杨酸中毒。
免责声明
本刊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版权属于原作者。
心肌梗死患者的用药注意事项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病,死亡率相当高,我们在平时预防的时候就需要口服药物,但是药物也不是随便用的,也是有用药禁忌的,所以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我就为大家讲述一下心肌梗死用药的注意事项。
1.服用阿司匹林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风险。
研究证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冠心病、脑梗死、外周动脉疾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不仅可以降低死亡率,还可以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使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下降1/3。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获益更多,可使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5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在每 1000例患者中,可挽救25人的生命,并可预防10~15例复发心肌梗死和脑梗死。
建议: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咨询医师,只要没有禁忌症,应尽早并长期使用阿司匹林。
2.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者,服用阿司匹林能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阿司匹林并不适合所有无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但是对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阿司匹林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自1988年以来,先后有6项临床研究专门探讨无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是否应该服用阿司匹林,其中最着名的就是前面提到的“男性医师研究”和“女性健康研究”。该6项研究结果均显示:阿司匹林可以降低首次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疾病风险越高的人,获得的益处越多。
建议:并非人人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但对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的高风险人群(高血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龄、吸烟、肥胖、冠心病家族史人群、心房颤动等) 应考虑使用阿司匹林。总的原则是,50岁以下合并2项危险因素,或50岁以上合并一项危险因素者,都应考虑使用阿司匹林。
3.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应选用肠溶剂型。
目前,阿司匹林主要有3种剂型:普通阿司匹林、肠溶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泡腾片。这三种剂型适用的人群和治疗的疾病是不同的。
阿司匹林的主要副作用是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非肠溶片(如普通阿司匹林或泡腾片)在胃内即溶解,会刺激胃黏膜,只能短期服用,主要用于解热镇痛。肠溶片是在普通阿司匹林外包了一层抗酸的保护层,其在胃内酸性环境下不溶解,只在肠道的碱性环境下溶解,可以显着降低其胃肠道副作用,是长期服用的最佳剂型。当然,肠溶片的质量也很重要。质差的即使符合国家肠溶质量标准,但在胃内仍然会有少量溶解,从而导致副作用增加。
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应该选用肠溶剂型。但有一点例外,在疾病发作的急性期,为了使药物尽快起效,首剂应该服用普通阿司匹林片,如果是肠溶片剂,则需嚼碎服用。
4.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最佳的剂量是100毫克/天。
许多人知道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阿司匹林应该使用小剂量。但是“小剂量”到底是什么范围?是否越低越好呢?2002年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总结了全世界 287个试验结果,认为每天服用75~150毫克阿司匹林效果最好,每天低于75毫克是否有效目前尚不能确定,而剂量高于325毫克/天由于副作用增加,疗效反而降低。资料显示:我国有一半患者在使用每天小于75毫克的无效剂量。即使北京、上海等大医院的门诊(2006年),仍有超过20%的患者在使用每天20或25毫克的过低无效剂量。因此,加大学习和宣传力度非常重要。
建议:目前医学界已经达成共识——“小剂量”阿司匹林指每天75~325毫克,而长期使用的最佳剂量为每天100(75~150)毫克。每天150~250毫克主要在急性期使用。
看了以上的内容,你对此病用药该注意什么知道了吗/?我们一定要合理用药,如果不按原则来,不但对我们的身体没好处,甚至还会产生严重后果。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危害 阿司匹林的4大危害
1、对胃肠道粘膜的损害值得关注。ASA 对胃肠道粘膜产生损害的机制主要有局部作用和系统作用两方面。①局部损害。②系统作用,最容易导致胃的消化性溃疡,发生出血、穿孔;同时低剂量ASA长期应用也可致食管、小肠、结直肠的损伤,发生溃疡、出血、肠腔狭窄和穿孔。出血症状包括:呕出鲜红血(上消化道出血)、呕血呈暗红色(上消化道出血减缓或停止)以及黑便(肠道出血)等。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2、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可引起皮下出血,患者表现为皮肤青紫或有出血点,甚至牙龈出血或鼻出血,老年女性尤为常见。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凝血作用,会使手术出血风险加大。这些应引起广泛的重视。
3、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能引起中毒,使患者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和视力减退等症状。
4、孕妇在怀孕3个月内服用阿司匹林,可致胎儿发育异常,之后长期服用,可致分娩延期,并有出血的危险,故分娩前2~3周应禁用。
长期阿司匹林的危害性 瑞氏综合征
食用阿司匹林的一个危害是瑞氏综合征,属于严重的一种药物不良反应,常见于阿司匹林用于小于19周岁的青少年和儿童病毒感染的治疗,会导致线粒体损伤,肝脏、大脑等受损严重,不及时治疗有肝肾衰竭和脑损伤的影响,严重可致死。
阿司匹林的正确服法 阿司匹林的应用剂量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早期:尽快嚼服300毫克阿司匹林,可使患者死亡风险减少23%;如果能与早期溶栓药合用,可使死亡率下降40%~50%。病情稳定后,患者应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每日75~150毫克。
65岁以下的心房颤动患者:如果无器质性心脏病,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为了预防脑卒中,可以服用阿司匹林,剂量为每日300毫克。
而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或有上述高血压等危险因素者,阿司匹林的有效性不如新型口服抗凝药,并且可导致较多的出血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