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蛋白尿的分型

蛋白尿的分型

1.肾小球性蛋白尿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免疫、代谢等因素损伤后滤过膜孔径增大、断裂和(或)静电屏障作用减弱,血浆蛋白质特别是清蛋白滤出,超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的蛋白尿。若肾小球损害较重,球蛋白及其他大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滤出也可增加。根据滤过膜损伤程度及尿蛋白的组分,尿蛋白分为2类:

(1)选择性蛋白尿:以4~9万相对分子质量中等的清蛋白为主,可伴相对分子质量近似的蛋白如抗凝血酶、转铁蛋白、糖蛋白等和少量小相对分子质量β2-M、Fc片段等。无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IgG、IgA、IgM、C3等)。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小于0.1,尿蛋白定性3+~4+,定量超过3.5g/24h,常见于肾病综合征。

(2)非选择性蛋白尿:反映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断裂和损伤。尿蛋白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和中等的蛋白质同时存在为主,如IgM、IgG和补体C3、清蛋白、糖蛋白(T-H糖蛋白)、分泌型IgA(SIgA)和下尿路分泌的少量黏液蛋白等。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大于0.5,尿蛋白定性1+~4+,定量0.5~3.0g/24h。非选择性蛋白尿是一种持续性蛋白尿,有发展为肾衰的危险,常提示预后较差。常见于原发或继发肾小球疾病。

2.肾小管性蛋白尿

它指肾小管在受到感染、中毒损伤或继发于肾小球疾病时,因重吸收能力降低或抑制,而出现的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为主的蛋白尿。尿β2-M、溶菌酶增高,尿液清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尿蛋白定性1+~2+,定量1~2g/24h.常见于肾小管损害疾病。

3.混合性蛋白尿

肾脏病变同时或相继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时而产生的蛋白尿。兼具两种蛋白尿特点,但各组分所占比例因病变损害部位不同而不一致,也可因肾小球或肾小管受损害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4.溢出性蛋白尿

是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均正常,因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或阳性电荷蛋白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异常增多的蛋白有游离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溶菌酶、本周蛋白等,尿蛋白定性多为1+~2+。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等。

5.组织性蛋白尿

这种指来源于肾小管代谢产生的、组织破坏分解的、炎症或药物刺激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质,进入尿液而形成的蛋白尿。以T-H糖蛋白为主,生理性约为20mg/d,尿蛋白定性±~1+,定量0.5~1.0g/24h。

男性尿分叉是怎么回事

男性尿分叉是怎么回事?尿分叉有可能是患了前列腺炎。男科专家介绍,前列腺炎的症状有尿无力、尿分叉、尿后流白、尿不尽、尿急、尿疼等。尿分叉是指男性解小便的时候出现尿分叉的情况,尿线不是呈一股,下面也流,或者是叉成两边,这样就做尿分叉。

尿分叉有可能是因为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压迫到尿道,导致尿路不畅,才出现尿分叉,这只是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的一个症状。专家指出,如果确实是前列腺有问题就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不是前列腺的问题,比如结石、膀胱里有息肉等、堵塞尿道等都可出现尿梗阻的现象,也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手术。

了解了男性尿分叉是怎么回事后,男性朋友就应该在这一症状出现时及时进行治疗,以避免更为严重的危害发生。

小儿蛋白尿的类型有哪些

蛋白尿是指尿中蛋白含量超过正常范围,在肾脏疾病中最常见,多是由于肾小球对血浆蛋白的滤过功能或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障碍引起,有时是疾病最早的临床表现,需要特别注意。依蛋白尿的发生机制及原发病的部位,可将蛋白尿分为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和分泌性及组织性蛋白尿。

小儿紫癜性肾炎的病症是什么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年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特点为皮肤紫癜,血小板正常,常伴关节肿痛,腹痛,血便,和肾脏受累。冬春季发病较多。紫癜性性肾炎是指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者。

1.临床分型

参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在2000年珠海会议上制定的草案,结合儿童紫癜性肾炎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将儿童紫癜性肾炎初步分为6种类型:

(1)尿检正常型多次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2)孤立性血尿或蛋白尿血尿标准: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RBC(即红细胞)>5/HP;蛋白尿:尿蛋白阳性但24h定量每日<50mg/kg(临床上单以血尿或者单以蛋白尿出现);

(3)血尿和蛋白尿型标准同上主要指患儿在临床上以蛋白尿和血尿混合出现为主要特征;

(4)急性肾炎型具有血尿、高血压、氮质血症3项中的2项;

(5)肾病综合征型24h尿蛋白>50mg/kg,伴/不伴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

(6)以大量蛋白尿起病的急性肾炎型24h尿蛋白>50mg/kg,并具有血尿、高血压、氮质血症3项中的2项。

2.病理分级

经肾活检光镜检查后把儿童紫癜性肾炎分为6级:

(1)I级微小病变;

(2)II级单纯系膜增殖;

(3)Ⅲ级系膜增殖伴<25%的新月体形成和/或肾小球硬化(a局灶性;b弥慢性);

(4)Ⅳ级系膜增殖伴25%~50%新月体形成或肾小球硬化(a局灶性;b弥慢性);

(5)V级系膜增殖伴<75%新月体形成或肾小球硬化;

(6)Ⅵ级系膜增殖伴>75%新月体形成或肾小球硬化,或膜增殖肾炎改变。

3.免疫病理分型

经肾活检标本免疫酶标/荧光检查,根据肾小球内沉积的免疫复合物不同,可将儿童紫癜性肾炎分为4型。

以上是对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三种不同分型,这三种分型不是孤立性的,是相互联系的,即儿童紫癜性肾炎患者受损的肾脏组织发生病理改变:有系膜损伤、新月体、肾小球硬化,肾脏中的这些病变引起了患儿的临床症状如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

以上就是有关小儿紫癜性肾炎的问题,希望对于大家是有帮助的,在很多的情况之下,很多的疾病的发生并不是治疗的不好,而是不及时,发现的不及时,这样就会造成很多的大的疾病,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好好的啊关注孩子的健康的生活的,只有这样才会更好的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黄褐斑应该做哪些检查

1.肝功能

肝功能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肝脏的生理功能,即解毒功能、代谢功能、分泌胆汁、免疫防御功能等;另一方面是指医院检验科里的医学检验项目,包括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转氨酶、r-谷氨酰转肽酶等等。

2.肾功能

肾功能(renal function)是指肾脏排泄体内代谢废物,维持机体钠、钾、钙等电解质的稳定及酸碱平衡的功能,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及尿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等。

3.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表皮基底层黑素增多,黑素细胞不增加,真皮上层可见较多的嗜黑素细胞及游离的色素颗粒,可见围管性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黄褐斑的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肝功能、肾功能、皮肤组织病理检查 1、肝功能:肝功能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肝脏的生理功能,即解毒功能、代谢功能、分泌胆汁、免疫防御功能等;另一方面是指医院检验科里的医学检验项目,包括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转氨酶、r-谷氨酰转肽酶等等。

2、肾功能:肾功能(renal function)是指肾脏排泄体内代谢废物,维持机体钠、钾、钙等电解质的稳定及酸碱平衡的功能,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及尿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等。

3、病理检查,组织病理:表皮基底层黑素增多,黑素细胞不增加,真皮上层可见较多的嗜黑素细胞及游离的色素颗粒,可见围管性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尿蛋白是红斑狼疮肾病的典型特征

尿蛋白是红斑狼疮肾病的典型特征。红斑狼疮肾病是肾病中非常复杂的一种,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而且近年来患者人数也呈增加的趋势。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很多患者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病情。红斑狼疮肾病加重的症状是病情恶化的重要依据,因此患者应该学习相关知识,了解红斑狼疮肾病的病症,可以避免疾病因延误治疗造成严重的后果。

红斑狼疮肾病患者具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有蛋白尿,这个症状的产生,常提示有肾实质的损害。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肾小球滤过膜损害、滤过膜静电屏障作用降低而致蛋白通透性增加,肾小管受损而致蛋白的重吸收功能障碍,或血中异常增高的小分子蛋白大量从肾小球滤过,超过了肾小管对它的重吸收能力。这就导致了红斑狼疮肾病的病发。

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要如何的检查蛋白尿,当然,通过肉眼观察是很难确诊的。市面上有尿蛋白试纸,只要将试纸浸入晨尿内,即可大致估计尿蛋白的含量,但本方法敏感性较差。留晨尿和24小时尿分别作常规和定量检查,则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尿蛋白的含量,临床上有重要的意义,为肾科常规检查项目。根据 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结果,可分为大量蛋白尿(大于3.5g/d)、中度蛋白尿(1—3.5g/d)和轻度蛋白尿(小于1g/d)。以上就是关于蛋白尿的检查方法。

尿蛋白高是怎么回事

一般尿蛋白的出现有三种情况:

一是剧烈的体力劳动或运动,长途步行,高温作业,冰冻严寒,精神紧张,高热,心衰病人或进高蛋白饮食后而形成的称功能性蛋白尿。

二是长时间直立、行走或脊柱,腹部向前突出时,尿蛋白含量增多,平卧休息后即减少或消失者称体位性蛋白尿。

三是病理性蛋白尿,分肾小球型和肾小管型,其发病机理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病变导致血浆蛋白滤出增大或大分子蛋白漏出,超过了肾小管的再吸收能力,故在患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肾盂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妊娠中毒症等疾病时尿蛋白顽固而持久。

建议你去复查看看是否尿蛋白反复增高,如果您是反复性的尿蛋白偏高,那说明您的肾脏功能已经受到损害,务必及时到医院接受就诊治疗,防止引起更严重的病症。

膜性肾病和肾病综合征有什么区别

肾病综合症的鉴别方法是三高一低,高水肿,高脂血症,高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膜性肾病如果具备了这种情况,也可称之为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是一个病理形态学诊断名词,其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襻上皮侧可见大量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大多数患者以肾病综合征起病,约20%的患者表现为无症状、非肾病范围的蛋白尿。

这两种病的区别是很大的,虽然是临床表现基本很像,但是主要的区分是病理检查指导意见:

也就说,所有的肾炎分型中,主要的根据都是病理检查结果,这样是分型的主要标注,临床表现次之。

相关推荐

做尿常规检查的意义

在许多情况下,医生经常要求患者去做尿常规检查,并且要求患者经常复查尿常规实验结果,其目的是用以了解肾脏的一般情况和改变,其他脏器的疾病对肾脏功能有无影响,药物治疗对肾脏有无影响,观察治疗效果等。因此尿常规检查是需要经常观察的一项指标。 尿常规检查一般应包括尿蛋白定性,尿糖定性和尿沉渣检查三项内容。现在由于许多医院多使用半自动或自动尿分析仪,所以尿常规结果可同时提供8至10项测定数据,这些数据一般包括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比重、酸碱度、尿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红细胞(潜血)和白细胞。个别仪器还包括对尿

前列腺炎会引起尿分叉尿黄泡沫多吗

男性出现尿黄尿分叉的情况时,可能是患有了一些泌/尿系疾病,也有肯能是前列腺炎的症状。 前列腺炎的确可以导致男性出现尿黄尿分叉的情况,还有其他的尿路不适的症状出现,具体有: 尿滴白:尿滴白是一种尿液呈混浊或白色米泔水状态的前列腺病症,患者应尤为重视,并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尿不尽:尿不尽是一种尿液无法完全排出或尿液淋漓不尽的异常症状,是前列腺炎早期常见的一种排尿异常情况,患者不可疏忽大意。 尿分叉:尿分叉是一种尿液在尿道口形成两股或多股尿流的排尿异常症状,是前列腺炎排尿障碍性/病症的一个典型表现。

什么是血尿

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红细胞或仅偶尔有个别红细胞。如果尿液中进入血液,经离心沉淀后的尿液,显微镜下每高倍视野有2个以上的红细胞,称为血尿。 由于尿中进入血液的量不同,将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当每升尿中含有1毫升以上血液时,尿则明显变红,重则呈洗肉水样或血色,称为肉眼血尿;若尿色正常,而仅镜下(显微镜下)检出红细胞达到血尿标准的血尿,称为镜下血尿。 根据血尿的来源不同,又可将血尿分为初血尿、终末血尿、全程血尿。具体方法是进行尿三杯试验。取3个洁净的玻璃杯,患者每次排尿时,分为前、中、后3段排尿,分别排入3

什么是蛋白尿

蛋白尿是慢性肾病的典型症状,蛋白尿的形成原因与肾小球的屏障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肾小球 毛细血管有三层结构组成,由内到外分别为内皮细胞层、基膜层和上皮细胞层。由于这三层细胞都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滤孔和负电荷,所以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屏障功能可以分有两种,即机械屏障——滤孔 和电荷屏障——负电荷。 1、机械屏障——滤孔 肾小球滤过屏障从里向外由三层构成: ①内层是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上有许多直径50-100nm的小孔,称为窗孔。水、各种溶质以及大分子蛋白质可以自由通过窗孔;但可以阻止血细胞通过,起到血细胞

小便分叉有泡沫是什么问题

男性出现尿黄尿分叉的情况时,可能是患有了一些泌/尿系疾病,也有肯能是前列腺炎的症状。前列腺炎的确可以导致男性出现尿黄尿分叉的情况,还有其他的尿路不适的症状出现,具体有: 1. 尿滴白:尿滴白是一种尿液呈混浊或白色米泔水状态的前列腺病症,患者应尤为重视,并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2. 尿不尽:尿不尽是一种尿液无法完全排出或尿液淋漓不尽的异常症状,是前列腺炎早期常见的一种排尿异常情况,患者不可疏忽大意。 3. 尿分叉:尿分叉是一种尿液在尿道口形成两股或多股尿流的排尿异常症状,是前列腺炎排尿障碍性/病症的

蛋白尿诊断

(一)病史 根据蛋白尿的原因不同追问病史要有所侧重,如水肿史,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史,过敏性紫癫史,损伤肾脏药物使用史,重金属盐类中毒史,以及结缔组织疾病史,代谢疾病和痛风发作史。 (二)体格检查 注意水肿及浆膜腔积液情况,骨骼关节检查,贫血程度及心、肝、肾体征检查。眼底检查,急性肾炎眼底正常或轻度血管痉挛,慢性肾炎眼底动脉硬化,出血、渗出等,糖尿病肾病常常出现糖尿病眼底。 (三)实验室检查 尿蛋白检查可分定性、定量检查和特殊检查。 1.定性检查 最好是晨尿,晨尿最浓,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定性检查只是

肾病的蛋白尿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只要具备前两点就可以诊断肾病综合征。 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最基本的特点和标志,而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都是大量蛋白尿的直接或间接后果。大量蛋白尿的产生是由于肾小球摅过屏障发生异常所致,同时还受到肾小球滤过率、血浆白蛋白的浓度和蛋白摄入量等因素的影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或严重低蛋白血症时,尿蛋白排出会减少,甚至达不到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而高蛋白饮食会使尿蛋白排出增加,因此肾病综合征

女性尿里有泡沫正常吗 女性泡沫尿如何检查

尿中泡沫长时间不消失,提示可能为蛋白尿,这是由于尿中有蛋白质,表面张力变大,而使尿中泡沫不易消失,另外肝脏病患者的尿液,常冒出黄色泡沫,残留时间很长。 正常尿液澄清透明,如排出的尿呈混浊状,静止后均匀沉淀多半为盐类尿,除与饮食有关外,注意是否伴有砂粒状物,如有的话,就是结石。尿呈脓样混浊,多伴有絮状物,称脓尿,是泌尿系统感染的征象。 正常新鲜尿液有特异的气味,静止一段时间后,尿分解而放出氨,故有氨臭味、为慢性膀胱炎及尿潴留的表现。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可呈苹果样气味。此外,有些食物和药品,如蒜、葱、缬草等

前列腺癌的典型并发症有哪些

前列腺癌的并发症 分泌异常 主要是前列腺液异常的分泌导致的,(排尿滴白、排便滴白、尿频、尿急、尿等待、尿分叉、排尿无力、还有夜尿频)。 前列腺酶的改变 精液不液化或液化过快(主要是前列腺液和精囊腺相互作用的结果)。 卵磷脂改变 前列腺囊肿 一般会有精液的异常(弱精、精液的活动性低、有畸形),性功能的改变(病程较长的患者会有阳痿、早泄、射精无力的表现)。 排便困难 压向直肠时可引起排便困难。先天性囊肿常伴有尿道下裂、隐睾、肾发育不全或不发育。 排尿异常 主要的表现是排尿的异常(尿频、尿急、尿等待、尿分叉、排

这些尿常规问题你知道吗

肾脏一旦出现问题,最早能从尿常规中反映出来,儿童每年查一次尿常规,对早期发现泌尿系统疾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尿常规中红细胞、白细胞等常出现的问题现在为你一一分析解答。 尿常规检查说明什么问题 尿常规对诊断泌尿系统疾病是一项简单又准确的筛选性检查,常可提供泌尿系统疾病的线索,对早期诊断有帮助。例如尿常规不但可以反映尿中的酸碱度、比重等,如有红细胞、白细胞、管型更能进一步提示该患儿需进行有关其他泌尿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及追踪、随访,以免延误病情。分析尿液成分的变化为肾脏病变和功能状态以及一些代谢性疾病(如糖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