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贲门癌的存活率

贲门癌的存活率

贲门癌benmenai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的发病率也很高,据这些地区及肿瘤研治机构的统计,食管癌与贲门癌的比例约为2∶1。正确的贲门癌定义是发生在胃贲门部,也就是食管胃交界线下约2cm范围内的腺癌。它是胃癌的特殊类型,应和食管下段癌区分。但是它又与其他部位的胃癌不同,具有自己的解剖学组织学特性和临床表现,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较差的外科治疗效果。

那贲门癌的存活率是怎样的呢?

贲门癌的手术疗效比食管癌要差。国内三大组切除率73.7%~82.1%,切除死亡率1.7%~2.4%。三大组的5年生存率19.0%~24.0%,10年生存率8.6%~14.3%。

影响贲门癌远期生存的主要因素为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是否浸润浆膜以及切除性质(根治或姑息)。贲门癌的国际TNM分期,由于综合了前两个可变因素,同样是预测病人转归的有效指标。

残胃贲门癌远侧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囊发生癌的报告日益增多。其发生率为0.55%~8.9%,其中发生在贲门部的占全部的16.4%~58.5%,残胃贲门癌在贲门癌中的发生率为1.5%~2.7%。

贲门癌切除胃的范围

贲门癌手术治疗时胃切除范围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有主张一律行全胃切除,有的作者主张整块切除全胃、脾、胰尾、网膜及区域淋巴结取得改进的生存。也有比较次全及全胃切除术后疗效,发现两者之存活率并无差别,建议仅在肿瘤累及胃体时作全胃切除。

全胃切除术时预防性脾切除对有脾门淋巴结转移者并不无益于长期生存,而对无脾门淋巴结转移病例,未作脾切除的反而存活率高。脾切除组还存在术后感染率高,复发死亡较快等现象。

医科院肿瘤医院937例报告中,有10例行全胃切除术。其中9例在1年内死亡,1例没有活过2年。胃次全切除合并切除脾、胰尾者 20例。术后死亡2例,有2例存活5年以上(1例6年,另1例8年)。

贲门癌由于就诊时多数已属晚期,早已存在淋巴结转移,根治手术是无助益的。假如肿瘤确实还是局限时,根治手术又无必要。对于局限于贲门部不超过小弯长度的1/3的病变,应行胃次全切除术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是比较合适的治疗方针。

胰腺癌存活率

胰腺癌存活率是多少?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上逐年增加,而总的胰腺癌5年存活率不超过1%,在60余种恶性肿瘤中预后最差。英国统计每年胰腺癌的存活率仅为0.4%。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术后5年胰腺癌的存活率仍在5%左右。

胰腺癌的治疗在不断的进步,胰腺癌患者的预后也在不断的完善,由于很多新的治疗尚无对生存期影响的具体数据,以下给出的结果是根据现有的统计资料。

IA-IIA期: 5年平均生存率为30%左右,少数病人有可能被治愈;IIB期:5年平均生存率为10%左右,极少数病人有可能被治愈;III期:平均生存期为8-12个月;IV期:平均生存期为3-6个月。

据调查,40岁以下的人患胰腺癌极少,平均患病年龄为63岁,男性略高于女性。胰腺癌的死亡率几乎与发病率一致,5年生存率很低,并且几乎都接受过手术治疗。未接受治疗的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期约4个月,接受旁路手术治疗的病人生存期约7个月,切除手术后病人一般能生存16个月。根据最新的统计,20%的病人生存期为1年,3%的病人生存期为5年。

一、胰腺癌的存活率情况的国内外对比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不易早期发现,转移早而快、预后差。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有增高。

在美国胰腺癌的发病率上升了3倍,胰腺癌的死亡率占肿瘤死亡率的第4位,仅次于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与前列腺癌相仿。在日本增加4倍。英国、德国增加了2倍。1986年美国诊断为胰腺癌的新病例高达25550例,死于该病为24000例。

胰腺癌以男性多见,好发于40岁以上者,以胰头发生率为高占70-80%,是消化道肿瘤中难以早期诊断的肿瘤,临床发现进展期胰腺癌仅有10-30%可以根治,胰腺癌经根治后生存率仍很低,5年生存率为0.18-5%。

若以胰头癌而论,其3、5年生存率为消化道癌中最低者。为提高胰腺癌的生存率,关键是提高早期的临床检出率。

二、胰腺癌的存活率与发现的早晚

英国一项统计发现,晚期胰腺癌的存活率仅为0.4%。胰腺癌的存活率的好坏在于治疗效果的好坏。早期发现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胰腺癌亦不例外。早期胰癌手术切除率为90%-100%,5年生存率可达70%-100%,与进展期胰腺癌相比,两者治疗效果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由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不易,患者出现首发症状至确立诊断的时间约为4-9个月,手术切除率在24%以下,故多数报告的5年生存率在10%以下。

专家提醒:如果能够在早期发现胰腺癌,并且能到医院及时的进行治疗,就能提高胰腺癌患者的存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三、能够及早发现症状是提高胰腺癌的存活率最重要的条件

胰腺癌不易早期发现,除了胰腺癌本身的特点之外,缺乏应有的警惕和足够的重视是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使在西方国家,25%的病人确诊前6个月已有上腹部不适的症状;15%的病人到医院就诊后,仍需6个月以上才能获得确诊。我国由于误诊而影响治疗的比例更高,当患者获得确诊时,多数已失去了行根治性切除的机会。如果患者初次就诊时,门诊医生能够意识到有胰腺癌存在的可能性,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就可显著降低胰腺癌的误诊率,缩短确诊时间,提高早期诊断率和5年生存率。

贲门癌治愈率是多少

贲门癌病人存活率,专家强调:贲门癌发生于胃贲门部,胃和食管腺癌的分界线是在距离50px。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癌,食管癌,应区别。但它与不同的组织解剖学胃癌的其他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临床表现,贲门癌生存率患者的功能和物理治疗。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晚期贲门癌,患者应该调养,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可以延长贲门癌的生存,即多长时间能有一个好的趋势。但据临床统计:晚期癌症的保守治疗的5年生存率的中药治疗可以达到85%以上。这是值得贲门癌晚期患者必须关注的一个数字。

【对于早期贲门癌患者而言】:贲门癌治愈率是多少?主要取决于是否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一般来说,早期贲门癌很小,没有发生转移,对早期贲门癌切除手术切除的最有效的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到60%~90%,术后接受化疗,以防止复发的中医治疗。

【对于中晚期贲门癌患者而言】:主要取决于病人的治疗和物理条件的充分性。对化疗和中医治疗晚期贲门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晚期贲门癌症状减轻放疗后70%的患者,放疗剂量和分割量可以缓解原发或转移灶的局部症状,但由于正常细胞的辐射损伤,晚期贲门癌患者的身体很弱,放疗应谨慎使用。

鉴于放化疗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可在中晚期贲门癌治疗中医综合治疗,以发挥协同效应。为一个范围广泛转移,身体虚弱,晚期贲门癌患者已难以耐受化疗,中药保守治疗,虽然短期效果没有化疗明显,但远期效果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有显著的影响。

宫颈癌存活率

目前世界宫颈癌治疗后总五年存活率为55.5%,其中I期80.04%,II期58.9%,III期32.8%,IV期7.1%。

约半数的患者治疗后一年内复发,25%于第二年复发,5%于五年后复发,因此患者于治疗后一年内应每月检查一次,第二年每2个月检查一次,以后每6个月检查一次,每次均应作详细的盆腔检查及阴道涂片。

通常宫颈癌的发展较慢,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手术和放疗治疗的效果比较肯定,其预后较其他癌症为好。

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包括肿瘤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细胞浸润深度和淋巴血管间隙的侵犯。一般来说,早期子宫颈癌的预后非常好,越是晚期患者预后越差。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器官癌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癌瘤,发病者多以中年妇女为主,但是近年来有向低龄发展的趋势,我国宫颈癌死亡率占总癌症死亡率的第四位,占女性癌的第二位。

全世界每年有46.6万宫颈癌患者,有23.1万死亡。其中80%的宫颈癌患者在发展中国家,中国约占三分之一。新疆宫颈癌的发病率又高于全国,死亡率居全国首位。近年来新疆宫颈癌的发病患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新疆妇女宫颈癌患病率约为495-570/10万,死亡率为17.27/10万。

尽管在过去的20年间,我国宫颈癌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大部分地区低发,但如新疆和田、喀什和阿克苏地区、陕西略阳县、甘肃武都县、山西襄桓和阳城县、四川剑阁以及内蒙等地的部分地区,宫颈癌的患病率高达1000+/10万,死亡率高达36.00/10万,超过全国宫颈癌死亡率的10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8.00/10万)。总的来说,我国宫颈癌的现状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普查率低。

宫颈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属于高发区,且中部地区较高,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随着近40年来国内外宫颈细胞防癌涂片检查,长期大面积普查、普治及妇女保健工作的开展,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已明显下降,特点是晚期肿瘤的发生率下降,早期及癌前病变发现的比例上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患者的年龄分布呈双峰趋势,约在35-39岁和 60-64岁各有一个发病高峰。20岁以前发病少见。

食管癌存活率

早期食道癌的治愈率非常高,因此临床希望有食道癌倾向的高危人群应积极主动做癌前预防,早期诊断,以保证在食道癌早期确诊治疗,可以获得长期生存。目前提倡的癌症三级预防方法,是非常有效可行的。

早期食管癌的5年存活率达83%以上

早期食管癌治愈率高,5年存活率在83~92%,术后胃部与食管缝合成功率目前一般在90%以上。

早期食道癌一般可采用手术治疗和放疗。手术治疗适合中下段食道癌,伽马刀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适合中上段食道癌。

上段食道癌手术切除有一定的难度,而上段食道癌可进行准确的立体定向定位,为伽马刀精确放疗做好了基础。

中断食道癌即可以手术治疗也可以放疗,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下段食道癌可以手术治疗,却无法进行准确定位,因此首选手术治疗,而不建议伽马刀治疗。

肺腺癌存活率

细胞学腺癌的细胞学诊断依据的是单个细胞形态和细胞簇结构特征相结合。腺癌细胞可表现为单个分布或呈三维的桑葚胚状、腺泡状、假乳头状及具有纤维血管核心和/或层状细胞的真乳头结构。细胞簇边界非常清楚,细胞胞浆含量各不相同但通常较为丰富。与鳞状细胞癌相比,肿瘤细胞呈嗜蓝性且半透明状。大多数细胞的胞浆呈均一性或颗粒状,而其它细胞由于含有丰富的不清晰的小泡而呈泡沫状。在一些病例中可见到含有单个充满粘液的大空泡的细胞,膨胀的胞浆将细胞核挤向一侧,形成所谓的印戒细胞。

肿瘤细胞通常表现为单个核,位于细胞一侧,圆形至卵圆形,外形较光滑,轻度不规则,染色质呈细颗粒状。在分化较好的肿瘤中染色质呈均匀散在分布,而在分化差的肿瘤中呈粗糙状不规则分布或表现为深染。在大多数肿瘤中核仁表现明显,特征性呈单个巨大的核仁,外形从圆形光滑至不规则形。

细胞多形性与组织学级别有关,近来有报道认为部分与肿瘤大小相关。Morishita等总结认为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细胞直径<2cm;与其他小腺癌(浸润性腺癌)相比,细胞相对较小,呈圆形至卵圆形。

虽然有学者提出一些有利于BAC诊断的细胞学特征,BAC诊断仍需要通过组织学评估排除浸润性生长的存在。结合合适的放射学检查方法,粘液性BAC可根据细胞学特征进行诊断。冲洗和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的BAC细胞倾向于表现为均一性,具有一致的圆形光滑淡染的核和不明显的核仁。BAC常表现为均一的细胞排列成簇状,呈“三维样结构”,特别是粘液型,可能是由于它们含有丰富的胞浆。抽吸活检标本中的组织碎片可表现沿着完整的肺泡隔表面生长的特征,但并不能完全排除未取到浸润成分。有时可见个别类似于肺泡巨噬细胞的BAC细胞在切片中散在分布,但也可以识别因为其胞核比巨噬细胞的更圆更大。常可见少许的粘附性细胞簇存在。

目前,尚无诊断AAH及与非粘液性BAC相区分的细胞学标准建立。有趣的是,它们的细胞学特征之间存在明显的重叠。早期肺癌执行方案(ELCAP)中有一个细胞学标准草案,包括命名为“不典型细支气管肺泡增生”的病种。当病变检查结果怀疑为但不能诊断成BAC时,切除后即可证明其是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或是BAC。

巨检和部位肺腺癌可表现为单一性或多发性病变,病变大小各不相同。绝大多数肺腺癌可表现为6种组织学模式中的一种,且都具有相应的放射学表现,这些组织学模式也可联合表现。

最常见的模式是周围型肿瘤,灰-白色中央纤维化伴胸膜皱缩 。位于皱缩胸膜下的中央区域常常是一碳样色素沉着的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化的V形区。当组织学表现浸润时,可存在于该纤维化区,并伴有坏死、空洞形成和出血。肿瘤边缘可呈分叶状或星状而边界不清。具有明显的非粘液性BAC模式的小肿瘤的结节性实性成分边缘可存在一些肺泡结构,与这些病变在放射检查中所示的毛玻璃状阴影相对应。一些周围型腺癌由于粘液分泌丰富而呈胶质状。

腺癌的第二种组织学模式是中央型或支气管内肿瘤。肿瘤可呈斑块状或息肉样生长,表面仍覆盖一层粘膜组织。随着支气管腔阻塞程度的增加,远端的肺实质可表现阻塞性“金色”(脂样)肺炎。

第三种模式表现为弥漫性肺炎样生长,肺叶实变并保留原有的组织结构。典型的病变有粘液性BAC。

第四种模式表现为弥漫性双侧肺部病变。在一些病例中可表现为广泛分布的结节(大小不同)并涉及所有的肺叶。其它病例可表现为由于癌症沿淋巴管广泛扩散而导致的间质性肺炎。

在第五种模式中,肿瘤首先侵犯并沿着脏层胸膜广泛播散,导致外皮样增厚,类似于恶性间皮瘤(假间皮瘤样癌)。

最后一种模式表现为在纤维化的背景中,可以存在局限性疤痕,或是弥漫性间质纤维化。与相对常见的发生于局限性周围型腺癌的继发性中央疤痕形成相比,伴有一局部疤痕的腺癌非常罕见。

肿瘤扩散和分期腺癌以淋巴管和血管扩散为主。气道播散常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其特征表现为肿瘤细胞沿气道播散,形成与主要肿块分开的病变。气道播散包括同侧和/或对侧同一肺叶或不同肺叶的侵犯,导致多中心性病灶,可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周围型腺癌有时可沿胸膜表面扩散,类似于间皮瘤。

大约1/5的新发腺癌病例表现远处转移,脑、骨胳、肾上腺和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腺癌手术切除后发生局部复发要比非小细胞癌少见。

腺癌根据国际TNM方法进行分期。

组织病理学腺癌混合型:是最常见的亚型,约占手术切除腺癌病例的80%。除了与之相混合的组织学亚型外,不同程度的分化(好、中、差)和细胞不典型(轻、中、重)均可表现,且在视野之间和蜡块之间的表现各不相同。任何一种组织学亚型均可具有一种细胞粘附性缺失的成分,表现为单个散在肿瘤细胞填充于肺泡腔内。

单一的主要组织学亚型/模式有腺泡型、乳头状型、细支气管肺泡型和实性腺癌伴粘液分泌。

与混合型相比,单纯由某一种模式组成的腺癌较少见,特别是较大的肿瘤。腺泡型和乳头状型肿瘤可区分好、中、差的分化程度。细支气管肺泡型肿瘤常表现为中等或好的分化。腺泡型腺癌的特征是由立方状或柱状细胞组成的腺泡和小管构成,这些细胞可分泌粘液,类似于支气管腺或支气管相衬的内皮细胞,包括Clara细胞。

乳头状型腺癌的特征表现为由具有二级和三级结构的乳头取代原由的肺组织结构,可见坏死和肺部浸润。在完整的肺泡腔内具有简单的乳头状结构的细支气管肺泡癌不在该定义范围之内。乳头状腺癌中覆盖于表层的细胞可以是立方状或柱状,粘液性或非粘液性。一些病例可类似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有些证据提示存在腺癌的微乳头状模式,但其乳头状结构缺乏纤维血管性核心,可能预后不佳。

细支气管肺泡癌表现肿瘤细胞沿原有的肺泡结构(鳞屑样)生长,无间质、血管或胸膜浸润。肺泡隔增厚伴有硬化常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中,特别是非粘液性型。当存在明显的肺泡萎陷伴肺泡隔弹性纤维组织增生性增厚时,硬化性BAC与早期浸润性腺癌的区分非常困难。浸润癌通常表现更明显的细胞不典型、纤维母细胞性间质反应和腺泡状生长模式。

非粘液性BAC典型表现为Clara细胞和/或II型细胞分化。Clara细胞呈柱状伴有顶浆突起,胞浆淡染呈嗜酸性,核位于细胞顶端。II型细胞呈立方状或圆形,胞浆具有小的空泡或呈透明至泡沫状,可存在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在非粘液性BAC中鉴别Clara细胞和II型细胞并无临床意义。

粘液性BAC定义为低级别,由伴位于基底的核及淡染胞浆的高柱状细胞构成,有时类似于杯状细胞,含有不等量的胞浆粘液,且在周围肺泡腔中形成粘液池,细胞不典型常表现轻微。气道扩散是其特征,典型表现为围绕主要肿块的星状肿瘤,常见广泛存在的肺实变,有时见于一叶肺和/或肺炎模式。对于小的病变来说,即使是几毫米,只要表现该组织学特征也应考虑为粘液性BAC。

少数情况下BAC由粘液性和非粘液性细胞混合而成。粘液性和非粘液性BAC可表现为孤立性、多灶性病变或是肺实变。后两者可能是由气道扩散所致。大多数孤立性病变是非粘液性亚型。

实性腺癌伴粘液分泌由片状多角形细胞组成,缺乏腺泡、小管和乳头结构,但是可通过组织染色方法证实粘液存在,每两个高倍视野中至少有5个肿瘤细胞存在粘液分泌。肺鳞癌和大细胞癌表现少数细胞伴有胞浆内粘液分泌,但这并不支持腺癌分类。伴混合性组织学模式的腺癌是一种侵袭性肿瘤,表现为各种组织学亚型相混合。伴混合性组织学模式的腺癌的病理诊断应包括确定的组织学亚型的形态模式,例如“腺癌伴腺泡状、乳头状和细支气管肺泡模式”。间质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各不相同。具有BAC成分的小肿瘤(<2cm)应该保证切片组织完整,以寻找浸润灶和测量纤维化疤痕的大小。局限性非粘液性BAC的诊断要求标本完整。在表现非粘液性BAC的肿瘤中应注意浸润灶和疤痕的大小,因为它们具有预后意义。伴有直径<5 mm的局部纤维化肿瘤(不管是否存在浸润)具有100%的五年生存率,类似于局限性BAC。局部纤维化不同于常发生于非粘液性BAC中的轻度肺泡隔硬化和弹性纤维化。中央疤痕典型表现为肺泡萎陷伴致密的弹性纤维组织增生或活化的纤维母细胞增生。当存在浸润性癌时,常可在活跃的纤维母细胞增生区域辨别且伴有明显的肿瘤细胞不典型。弹性纤维组织增生性硬化周围绕以由不典型细胞相衬的气道,与局部纤维母细胞增生伴有浸润成分的区分存在困难。在以弥漫性间质纤维化(由各种原因所致)为基础的病变中可见到明显的纤维化伴蜂窝状改变。但是不仅是腺癌,所有类型的肺癌均可存在该类病变。

多灶性浸润性腺癌也可发生。如果确认非粘液性BAC伴明显的浸润性癌,可以提出原发性癌的假设诊断。单独的原发性腺癌应与存在于主要肿块周围的星状病变相鉴别。肿瘤之间存在组织学差异也有利于单独的原发性病灶的诊断。多灶性的定义诊断需要肿瘤之间存在分子/遗传学差异的证据,但这样的研究通常不可行。某一肿瘤是分类为单独的原发病灶还是肺内转移灶对分期有一定意义。

胎儿型腺癌同义名称:分化良好的胎儿型腺癌、胎儿型肺腺癌、类似于胎儿肺的肺内胚层肿瘤这是一种独特的腺癌亚型,由腺样成分组成,可见由富含糖原的无纤毛细胞构成的小管结构,类似于胎儿肺中的小管结构。核内及核外的糖原小泡时使肿瘤呈子宫内膜样外观。常可见由富含嗜酸性细颗粒状胞浆的多角状细胞构成的圆形小体(类似于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鳞化结构)。一些病例可表现透明细胞模式。少数情况下,胎儿型腺癌可与其它肺癌相关,包括其它的腺癌类型。大多数胎儿型腺癌分化良好。Nakatani等最近描述了一种分化差的胎儿型腺癌。当胎儿型腺癌与肉瘤样原始胚样基质相关时,该肿瘤可归类为肺母细胞瘤。

粘液(胶样)腺癌与发生于胃肠道的同类病变相类似,伴有散在的粘液池,可见瘤性上皮岛。在这些病例中上皮分化非常好,有时肿瘤细胞可浮于粘液池中。

粘液性囊腺癌具有部分纤维组织包膜的局限性肿瘤。中央区域可见囊性变伴有粘液池,瘤性粘液性上皮可沿肺泡壁生长。

印戒细胞腺癌肺印戒细胞腺癌通常是与其它的腺癌类型相关的局灶病变,排除特别是来自胃肠道的转移很重要。

透明细胞癌该形态特征最常表现于局部,但是少数情况下可以是肿瘤的主要组成成分(透明细胞腺癌),且可见于任何一种主要类型的腺癌中。在这些病例中转移性肾细胞癌是主要考虑的诊断。

免疫组化腺癌的免疫组化特征随亚型和分化程度不同的表现不同。上皮标志物的表达(AE1/AE3、CAM5.2、上皮膜抗原和癌胚抗原)是其典型特征表现。CK7比CK20更常见表达。常呈TTF-1表达阳性,特别在分化较好的肿瘤中。在TTF-1阳性病例中,甲状腺球蛋白阴性表达可以帮助排除转移性甲状腺癌。表面活性蛋白的表达较TTF-1少见,但其结果可疑,因为转移性肿瘤细胞有可能吸取周围肺组织分泌的表面活性物质。粘液性肿瘤特别是粘液性BAC可以表现例外,呈TTF-1阴性和CK7阳性,CK20也常为阳性。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包括转移性腺癌、间皮瘤、AAH和与疤痕或肺泡机化性损伤有关的反应性肺细胞不典型。

转移性腺癌病人通常具有原发性癌病史,且表现肺内多发性病变。获得原发性癌的组织切片并与肺部病变的组织形态相比较,可得到许多有用的信息。如果肺部病变为孤立性,区分是原发性癌还是转移性癌更加困难。组织学表现异质性是肺腺癌的特征,且该特征对区分原发性癌和转移性癌有帮助,因为后者倾向于表现比较均一。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存在有利于肺原发性腺癌的诊断。但是一些转移性腺癌有时可沿肺泡隔扩散,类似于BAC。

肺腺癌常表现II型细胞或Clara细胞分化,且表达这些正常细胞中表达的标志物。60%的肺腺癌可表达表面活性蛋白(SP-A, pro-SP-B, pro-SP-C)。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是一种在肺特异性表面活性蛋白表达中起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可75%的肺腺癌中表达。除甲状腺起源以外的转移性腺癌呈TTF-1阴性。粘液染色阴性和甲状腺球蛋白阳性染色有助于区分转移性甲状腺癌和肺腺癌。有关内容将在转移性癌一章中详细讨论。

CK7和CK20也有助于区分原发性和转移性腺癌。大多数肺腺癌具有CK7+、CK20-的免疫表型。粘液性BAC是一例外,通常呈CK20+和TTF-1-。COX-2同框(homeobox)基因阳性染色可帮助粘液性BAC与转移性结肠腺癌(也呈CK20阳性)的鉴别。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酸性磷酸酶、GCDFP15可分别证实前列腺和乳腺起源的转移性腺癌。

肺腺癌和上皮样恶性间皮瘤的区别应包括临床、肉眼观察和显微镜观察以及免疫组化和/或电镜分析等方面。这些在胸膜肿瘤一章中详细讨论。经典的检查内容应包括粘液染色、广谱细胞角蛋白、至少2种常见的腺癌标志物(如CEA、CD15或MOC31)、一种肺腺癌特异性标志物(TTF-1)和2种间皮瘤标志物(如calretinin, cytokeratin5/6)。当在电镜下观察时,恶性间皮瘤细胞的微绒毛比肺腺癌的更细长,在恶性间皮瘤中其长度与直径的比例常大于10。

小的周围性粘液性BAC与AAH的鉴别是困难的。没有一条单独的特征足够确诊,而是需要依据许多的特征。粘液性BAC的大小典型>5mm,细胞明显呈层状排列且较密集,细胞核明显相互重叠,染色质粗糙,有核仁,可见柱状细胞改变伴细胞拥挤排列及微乳头状结构。

AAH通常不表现这些特征。在肺部疤痕周围可见到明显的细胞不典型,且与肺泡机化性损伤有关。对于后者来说,患者如有肺炎史或以往放化疗史对诊断有帮助。当两者同时存在时,异质性化生细胞群的存在包括纤维毛细胞、细胞拥挤排列及相对少见的细胞单一性(肺腺癌存活率)均为重要特征。

纤维性病变如一般的间质性肺炎中存在明显的细支气管化生可与腺癌相混淆。乳头状或浸润性生长方式和丰富的胞浆内粘液有利于腺癌的诊断。

分级组织学分级是对肿瘤分化质的评估而且是病理报告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肺腺癌的分级依据传统的组织学标准,包括肿瘤中类似正常肺组织形态结构的范围和细胞不典型。每一种成分的比例都应考虑在内。

在典型情况下可将腺癌分成三个级别。分化好(肺腺癌存活率)、中(2级)、差(3级)的肿瘤可在腺泡型和乳头状型腺癌中辨别。细支气管肺泡癌通常只存在好或中等分化,而实性腺癌常表现为分化差。如有证据表明某一肿瘤中存在不只一种级别的分化,组织学级别应报告比例最少成分的分化程度。

组织发生由于气道衬以的上皮细胞表现多样性,使肺腺癌细胞起源的确认不能实现。在肿瘤发展过程中肺腺癌经历了表型转换,不同的肺腺癌甚至是个体肿瘤之间产生了形态异质性。表型的表达受到解剖定位的影响。起源于大支气管的位于中央的肿瘤典型由柱状细胞和粘液细胞组成。这些中央型腺癌可能起源于支气管上皮或支气管腺,由于缺乏可识别的侵袭前病变,从而阻碍了寻找关于它们起源的特异性前体细胞的探索。

大多数腺癌发生于肺部周围,通过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和基因表达分析,这些周围型腺癌由与II型肺泡细胞和Clara细胞非常相似的细胞构成,并且这些细胞被证实极有可能是起源细胞。AAH被证实是周围型肺腺癌的侵袭前病变(肺腺癌存活率)。在AAH中,上皮细胞大多为II型肺泡细胞。与AAH相比,Clara细胞更常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中。

腺癌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算是比较恶性的了。肺癌预后一般都不是很好,但存活多久是和个体关系很大的了。也见过靠化疗控制三年多,还活的好好的。

转移到淋巴也不一定就无药可救,但必须抓紧治疗。如果病人身体状况好,治疗得当,延缓还是有可能的。

肺癌的术后新辅助化疗后应该定期入院复查,主要是肺CT和肿标志物的检测。

通过肺CT,判断肿瘤的大小和进展情况。原发病灶的变化,有无淋巴结的转移,有无新发的转移灶。

肿瘤标志物主要是CEA,NSE 和CYFRA,其中CEA是癌胚抗原,是肺腺癌的最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动态观察CEA的变化,能让你在肉眼看不见肿瘤进展的同时掌握病情变化情况。

记住,一定要动态观察,就是定期复查,多次比对,一次的结果没有太大意义。如果CEA持续升高,你就应该考虑继续化疗或者选用生物治疗等。

现在用生物治疗法治疗肺腺癌是进展比较快的。许多靶向治疗药物,如易瑞沙,专门针对腺癌,但是价格昂贵,疗效却是很好的。

治疗贲门癌的常见方法有哪些

1、化疗:一般用于手术后或不能切除的晚期患者,包括新辅助化疗、手术后辅助化疗、腹腔内化疗、动脉灌注化疗。对于根治性术后贲门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对于晚期贲门癌患者,化疗可明显提高近期疗效、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这是常见的贲门癌的治疗方法。

2、生物治疗:这种贲门癌的治疗方法可以实现对贲门癌患者肿瘤细胞进行特异性杀伤、启动人体免疫机制、增强人体免疫能力,清除贲门癌患者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和转移灶,达到控制肿瘤生长、预防肿瘤复发的目的,且几乎没有副作用。

3、放射治疗: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可提高患者的手术切除率,降低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明显提高贲门癌患者的生存率。但是,放疗在改善贲门癌患者的远期疗效上并没有优势,且会给贲门癌患者带来较大的副作用,有时病人难以耐受。这也是常见的贲门癌的治疗方法。

胆管癌 存活率

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胆管癌的存在,为了更好地预防这种疾病病情出现反复,了解胆管癌患者饮食常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人们应该注意其中的类型。然而胆管癌的种类有那些呢?专家会给我们一一的介绍。希望大家认真的了解一下。

胆管癌的病理特征根据不同的分类也是有所不同。

乳头状癌:大体形态呈乳头状的灰白色或粉红色易碎组织,常为管内多发病灶,向表面生长,形成大小不等的乳头状结构,排列整齐,癌细胞间可有正常组织。好发于下段胆管,易引起胆管的不完全阻塞。此型肿瘤主要沿胆管黏膜向上浸润,一般不向胆管周围组织、血管、神经淋巴间隙及肝组织浸润。手术切除成功率高,预后良好。

硬化型癌:表现为灰白色的环状硬结,常沿胆管黏膜下层浸润,使胆管壁增厚、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并向管外浸润形成纤维性硬块; 伴部分胆管完全闭塞,病变胆管伴溃疡,慢性炎症,以及不典型增生存在。好发于肝门部胆管,是肝门部胆管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硬化型癌细胞分化良好,常散在分布于大量的纤维结缔组织中,容易与硬化性胆管炎、胆管壁慢性炎症所致的瘢痕化、纤维组织增生相混淆,有时甚至在手术中冷冻组织病理切片检查亦难以作出正确诊断。硬化型癌有明显的沿胆管壁向上浸润、向胆管周围组织和肝实质侵犯的倾向,故根治性手术切除时常需切除肝叶。尽管如此,手术切缘还经常残留癌组织,达不到真正的根治性切除,预后较差。

结节型癌:肿块形成一个突向胆管远方的结节,结节基底部和胆管壁相连续,其胆管内表面常不规则。瘤体一般较小,基底宽、表面不规则。此型肿瘤常沿胆管黏膜浸润,向胆管周围组织和血管浸润程度较硬化型轻,手术切除率较高,预后较好。

弥漫浸润型癌:较少见,约占胆管癌的7%。癌组织沿胆管壁广泛浸润肝内、外胆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管周结缔组织明显炎症反应,难以确定癌原始发生的胆管部位,一般无法手术切除,预后差。

怎么才能提高胆管癌存活率

1、合理调节饮食。胆管癌的发病与饮食结构与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饮食是治疗与康复的重要保证。多食易消化吸收并富有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瘦肉、水产品、豆制品等,以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禁食辛辣肥腻油炸食品,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喝开水。同时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辅助抗癌作用的食品,如紫菜、胡萝卜、香菇、芦笋、黄花菜、西红柿。注意改进饮食习惯和烹调方法,在进食时还要保持心情愉快。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静卧休息时应保持舒适的卧位,一般以左侧卧位、仰卧位为佳,以防胆囊部位受压。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练气功、散步、听音乐,做到动静结合。忌长时间坐卧、活动过少,以利机体功能的恢复。保持情绪稳定,乐观豁达,避免发怒、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以防止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的调节机能发生紊乱,影响胆管代偿功能的恢复。

3、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防止复发和转移。

相信大家对于胆管癌并不陌生,都知道胆管癌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所以很多患者担心胆管癌的治疗方法,会不会不能治愈,生活中要注意治疗方法。

鼻咽癌存活率

一般来说,鼻咽癌的放射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鼻咽癌也是治疗效果较好的肿瘤之一,经过治疗有些病人活10,20年的都有,但也有些晚期的病人存活时间并不长,生存时间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并不能一概而论。

今年3月发表在放疗绿皮杂志《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上有篇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报道显示:1,3和5年的疾病相关生存率分别为99.2%,90.8%和84.7%,局部控制率分别为 99.2%,95.4%和91.8%,颈部区域控制分别为99.5%,97.7%和96.4%, 无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3.5%,87.3%和84.6%,和PFS分别为92.2%,分别为82.8%和77.0%。5年局部控制率,T1,T2,T3和 T4的患者分别为100.0%,96.0%,90.4%和83.3%。5年的无转移生存率,N0,N1,N2和N3的患者分别为 96.1%,85.6%,73.7%和62.1%

意思是说,随着调强技术的运用鼻咽癌经过系统规范的综合和个体化治疗后,有一个比较不错的治疗效果。但是不同病人治疗后,并不一定说能或多久,大的数据告诉我们,经过治疗后大部分病人效果还是不错,就像1年疾病相关生存率为99.2%,说明仍旧有一些人1年也没有活过。

积极治疗,乐观心态。往往能有更大生存获益。

相关推荐

食道喷门癌生活注意

1、不抽烟不酗酒。据统计,抽烟是诱发贲门癌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吸烟可直接诱发贲门癌。有关资料表明吸烟者贲门癌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另外,酒精对贲门粘膜刺激很大,容易引起贲门表面粘膜变性坏死。而且酒精内也含有亚硝氨、黄贡霉等等多种致癌物质。据统计,饮酒者比不饮酒者的贲门癌发病率高10倍。又吸烟又饮酒者比不吸烟不饮酒者贲门癌的发病率高30倍。 2、不吃过烫和粗硬食物。有关专家在贲门癌高发区河南林县、江苏扬中县等地区调查表明,贲门癌的发生与饮食过热、硬、粗、快有关。过烫的茶、粥可引起贲门粘膜上皮癌变。 3

贲门癌手术后能活几年

贲门癌手术后能活几年没有明确的答案,这和患者自身的病情及手术成功与否有关,不过一般来说贲门癌术后存活时间短,预后差,主要原因在于手术能够切除肉眼看的见的肿瘤,但是看不见的肿瘤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给患者们再一次的带来伤害,下面是影响手术后生存期的几个因素: 第一,只要是恶性肿瘤,术后生存期主要看是否早期治疗。 第二,对与术后能活多久,心态很重要,患者不能被活多久的问题困扰,保持平和的心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对手术后的存活时间有正向的影响。并且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相信生命会相对延长。 第三,治疗方法是否得当,

得了贲门癌后该如何进行治疗

贲门癌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危害最大的是它的侵袭性和转移性,一部分患者朋友在确诊为贲门癌时,不知所措,但其实,贲门癌并非如此恐怖,只要患者勇于面对,贲门癌还是可治愈的。 贲门癌常见的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中医治疗。每位患者如何选择治疗方式要取决于自身的具体病情。 手术治疗:迄今为止,贲门癌的首选治疗仍是手术治疗,常用术士有近侧胃次全切手术,适用于肿瘤体积不大,沿小弯侵延不超过其全长三分之一的患者。肿瘤浸润超过胃小弯长度一半时需要进行胃全切手术。患者在术后要注意肿瘤复发和转移

检查胃底贲门癌的五大方法

检查贲门癌疾病的方法一:线钡餐造影检查,这是一种诊断贲门癌的重要方法。通过检查可以发现,贲门癌早期表现为细微的粘膜改变,可以发现溃疡龛影以及不很明显的充盈缺损。 晚期贲门癌X线观察非常明确,包括软组织影、溃疡、充盈缺损、粘膜破坏、龛影、下段食管受侵、贲门通道扭曲狭窄、以及胃底大小弯胃体都有浸润胃壁发僵胃体积缩小。在早期X线钡餐造影检查中必须进行纤维胃镜检查合并涂刷细胞学及活检病理才能很好确诊。 检查贲门癌疾病的方法二、内腔镜检查,通常使用的是纤维食管镜或胃镜,它们都能作为贲门癌的诊断方法。可以了解病灶发生

乳腺粘液腺癌的存活率有多大

乳腺粘液腺癌患者存活率问题在医学上并没有统一定论,乳腺粘液腺癌存活率取决的因素很多,多数研究者认为乳腺肿瘤组织中粘液的产生和量的多少在影响其预后中起重要作用,指出粘液形成是癌细胞变性坏死的结果,因而恶性度下降。粘液癌的粘液分泌越多,预后越好。 另外,淋巴结转移亦是影响乳腺粘液腺癌存活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单纯型粘液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率很低,混合型粘液腺癌较单纯型腋下淋巴结转移率高。同时有报道称乳腺粘液腺癌10年生存率在80% ~92% ,均明显高于混合型粘液腺癌。 影响乳腺粘液腺癌存活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早期前列腺癌存活率

只要是恶性肿瘤,术后生存期主要看是否早期治疗。但大部分肿瘤,早期一般可毫无症状,发现时一般都为中晚期。如果是普查发现的癌肿,往往偏早,对手术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很有帮助。 前列腺癌能活多久因治疗效果及身体机能而异,只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积极治疗,均可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应该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前列腺癌晚期的治疗中来,前列腺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已明显高于以前。 看了以上针对前列腺癌能活多久的讲解,相信大家对此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前

诊断贲门癌的主要手段

一、X线钡餐造影 是诊断贲门癌的主要手段。 1、早期 早期表现为细微的黏膜改变,小的溃疡龛影以及不太明显而恒定存在的充盈缺损,在早期病例中,必须行内镜检查及涂刷细胞学及活检病理,始能确诊。 2、晚期 晚期病例X线所见明确,包括软组织影,黏膜破坏,溃疡,龛影,充盈缺损,贲门通道扭曲狭窄,下段食管受侵,以及胃底,大小弯胃体皆有浸润,胃壁发僵,胃体积缩小等。 二、胃镜检查 可见贲门处肿物或糜烂,质地脆硬易出血,严重时管腔扭曲狭窄进镜困难,检查同时可多次活检行病理检查。 三、腹部CT 可以了解肿物与周围器官之关系

贲门癌应该怎样有效预防呢

1.不抽烟不酗酒。据统计,抽烟是诱发贲门癌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吸烟可直接诱发贲门癌。有关资料表明吸烟者贲门癌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另外,酒精对贲门黏膜刺激很大,容易引起贲门表面黏膜变性坏死。而且酒精内也含有亚硝氨、黄贡霉等等多种致癌物质。据统计,饮酒者比不饮酒者的贲门癌发病率高10倍。又吸烟又饮酒者比不吸烟不饮酒者,贲门癌的发病率高30倍。 2.不吃过烫和粗硬食物。贲门癌疾病的预防都改怎么做?贲门癌的发生与饮食过热、硬、粗、快有关。过烫的茶、粥可引起贲门黏膜上皮癌变。 3.不吃霉变腌渍食物。贲门癌

贲门癌术后可以活多久

手术治疗贲门癌目前是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医生大多数也会建议能够手术的患者尽量在早期进行手术治疗。但贲门癌有其病理变化和生物学行为的特殊性,并影响到手术范围和患者的预后,贲门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在20%左右,预后极不理想。因此,贲门癌术后能活多久这个问题,就成了贲门癌患者术前最为关注和担心的问题。贲门癌术后存活时间短,预后差,究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发生部位较隐蔽,一旦就诊时已多为中、晚期。 2)其组织学类型多为腺癌,有人研究证实腺癌比鳞状细胞癌侵袭为强,转移较早以往对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前治疗的研究

生活中会诱发贲门癌的主要常见病因

贲门癌疾病的不断出现在生活中是很多见的,其实,贲门癌也是很严重的肿瘤疾病之一。 1、在许多的调查中发现,贲门癌的发病呈现一定的家族集聚现象,因此遗传也是贲门癌的病因之一。 2、引起贲门癌的病因中饮食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长期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不良导致贲门癌的发病,长期饮食中食物过热、过粗、过硬,或含有很高的食亚硝胺的食物会严重导致贲门癌的癌变。 3、很多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胃息肉等长期不治疗都会引起贲门癌的出现。因此,这也是导致贲门癌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