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应用】
1.虚泻,冷痢。本品辛温而涩,入中焦, 能暖脾胃,固大肠,止泻痢,为治疗虚寒性泻痢之要药。治脾胃虚寒之久泻、久痢者,常与肉桂、干姜、 党参、白术、诃子等药同用;若配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可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者,如四神丸(《证治准绳》)。
2.胃寒胀痛,食少呕吐。本品辛香温燥,能温中理脾、行气止痛。治胃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证,常与木香、干姜、半夏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0.5~1g。内服须煨熟去油用。
【使用注意】湿热泻痢者忌用。
【古籍摘要】
1.《药性论》:“能主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治宿食不消,痰饮。”
2.《开宝本草》:“主温中消食,止泄,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
3.《本草经疏》:“肉豆蔻辛味能散能消,温气能和中通畅,其气芬芳,香气先入脾,脾主消化,温和而辛香,故开胃,胃喜暖故也。”
【选方】
①治水湿胀如鼓,不食者,病可下:肉豆蔻、槟榔、轻粉各一分,黑牵牛一两半(取头末)。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煎连翘汤下,食后,日三服。(《宣明论方》肉豆蔻丸)
②治脾虚泄泻、肠鸣不食:肉豆蔻一枚,剜小窍子,入乳香三小块在内,以面裹煨,面熟为度,去面,碾为细末。每服一钱,米饮送下,小儿半钱。(《杨氏家藏方》肉豆蔻散)
③治脾肾虚弱,大便不实,饮食不思: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各为末。生姜四两,红枣五十枚。用水一碗,煮姜、枣,去姜,水干,取枣肉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服。(《内科摘要》四神丸)
④治脾泄气痢:豆蔻二颗,米醋调面裹之,置灰中煨令黄焦,和面碾末,更以炒党子末一两,相和。又焦炒陈廪米为末,每用二钱七,煎饮调前二物三钱匕,旦暮各一。(《续传信方》)
⑤治水泻无度、肠鸣腹痛:肉豆蔻(去壳,为末)一两,生姜汁二合,白面二两。上三味,将姜汁和面作饼子,裹肉豆蔻末煨令黄熟,研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空心米饮调下,日午再服。(《圣济总录》肉豆蔻散)
⑥治霍乱呕吐不止:肉豆蔻一两(去壳),人参一两(去芦头),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粟米二撮,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⑤治水泻无度、肠鸣腹痛:肉豆蔻(去壳,为末)一两,生姜汁二合,白面二两。上三味,将姜汁和面作饼子,裹肉豆蔻末煨令黄熟,研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空心米饮调下,日午再服。(《圣济总录》肉豆蔻散)
⑥治霍乱呕吐不止:肉豆蔻一两(去壳),人参一两(去芦头),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粟米二撮,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一)功能主治
行气,暖胃,消食,宽中。治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噫气,噎膈,吐逆,反胃,疟疾。
第1步《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第2步《本草图经》:"主胃冷。"
第3步《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肺金本药,散胸中滞气,感寒腹痛,温暖脾胃,赤眼暴发,白睛红者。"
第4步杨士瀛:"治脾虚疟疾,呕吐,寒热,能消能磨,流行三焦。"
第5步王好古:"补肺气,益脾胃,理元气,收脱气。"
第6步《纲目》:"治噎膈,除疟疾,寒热,解酒毒。"
第7步《本草备要》:"除寒燥湿,化食宽膨。"
第8步能行气化湿,常用于痰湿阻肺,脾胃气滞,湿阻中焦等证。
第9步能温中止呕,常用于胃寒呕吐、胃脘冷痛等证。
第10步能辟秽解毒,常用于寒疟,解酒毒。
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行气
肉豆蔻性味辛、温,具有温中行气、健脾的功效,可用于肠胃虚寒气滞,脾胃虚寒。
肉豆蔻的副作用有哪些
肉豆蔻是我们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吃的一种食物,对身体有很多好处,是并不适合所有的人食用,如果食用不当就会对身体起到一些副作用,下面一起了解一下哪些人不适合吃肉豆蔻。
副作用
吃多了会造成消化不良,对胃肠道不好。
禁忌人群
湿热泻痢及阴虚火旺者禁服肉豆蔻。
经常能吃到美味的食物同时身体还能变得健康,是一件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所以多掌握一些哪些人不适合吃肉豆蔻这样的常识也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想要身体健康也要注意营养均衡。
白豆蔻作用
白豆蔻为姜科植物。主产于越南、泰国等地,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亦有栽培。原植物生于气候温暖潮湿,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味辛、性温,归肺、 脾、胃经,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临床用名白豆蔻。功能主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主湿阻气滞;脾胃不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胃寒呕吐;食积不消。[2] 附方①治胃口寒作吐及作痛者:白豆蔻仁三钱。为末,酒送下。(《赤水玄珠》白豆蔻散 白豆蔻(16张))②治胃气冷,吃饭即欲得吐:白豆蔻子三枚,捣,筛,更研细,好酒一盏,微温调之,并饮三、两盏。(《随身备急方》)③治脾胃气不和,止脾泄泻痢:白豆蔻二两(用仁,一半生一半熟),枳壳半斤(去瓤,以浆水煮软,麸炒令香止),肉桂二两(去皮),橘皮二两(去瓤,炒,切细),诃子二两(去核,半生半熟),当归二两(洗)。上六味,杵为末,每服-钱,水一中盏。姜、枣同煎至七分,稍温服。如要丸,用好枣,浆水煮,去皮核,细研,为丸如桐子大。以姜擘破,炒令黑色,入水煎汤,下十五丸。(《博济方》白豆蔻散)
草寇,肉寇,白寇,有什么不一样吗
草寇,别名土砂仁、假砂仁。性味性温,味辛,涩。
功能主治燥温祛寒,除痰截疟,健脾暖胃。用于心腹冷痛、胸腹胀满、痰间断积滞、消化不良、呕吐腹泻。也常做调料用,有开胃作用。
肉寇的学名叫肉豆寇。 肉豆蔻有很多别名,比如肉寇,玉果、迦拘勒、豆蔻、肉果、顶头肉等。 肉豆蔻是药食两用食物,主要可以入药,烹饪中用作调料。 炖各种肉(包括炖牛肉)都可以放肉寇的。 但是,炖鸡肉最好不放类似的调料,因为,鸡肉含有别的肉类没有的谷氨酸钠,谷氨酸钠被誉为“味精”, 味道新鲜,如果再放肉寇就浪费啦。
白寇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 果皮及花也可药用,主产于越南、泰国、缅甸等地,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区也有栽培,秋季果实成熟时采下,除去枝梗,晒干或用硫磺熏过,用时去果皮或连皮打碎生用。
豆蔻有草豆蔻、白豆蔻、红豆蔻几种。草豆蔻又名草果,辛辣芳香,性质温和;白豆蔻又称白蔻、蔻仁,皮色黄白,具有油性,辣而香气柔和;红豆蔻也叫玉果、肉豆蔻,颜色深红,有辣味和浓烈的香气。它们都可作为菜肴、肉制品及酱腌菜的调味料食用。
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豆蔻分草豆蔻、白豆蔻、赤豆蔻几种。草豆蔻又名草果,辛辣芳香,性质温和;白豆蔻又称白蔻、蔻仁,具有油性,辣而香气柔和;赤豆蔻也叫玉果、肉豆蔻,颜色深红,有辣味和浓烈的香气。
豆蔻的营养成分主要富含挥发油(豆蔻素、樟脑、龙脑等),香气浓郁。
功效作用方面,豆蔻所含的豆蔻素、樟脑、龙脑等挥发油,能祛除鱼肉的腥膻异味,令人开胃口、增食欲并促进消化。豆蔻的提取物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功能,破坏癌细胞外围防护因子,使癌组织容易被损害。中医认为它能祛寒除湿、暖胃健脾、止痛祛痰、下气解毒。白豆蔻能芳香化浊、消胀行气、化湿健胃、止呕醒脾;赤豆蔻则能助消化、解酒醉、湿中下气、消食固肠。
豆蔻还有以下几种食疗的功效与作用:
1.治寒性霍乱:肉豆蔻6克,将肉豆蔻研为细末,以温水送服,每日2次。
2.治郁热胃痛:草豆蔻、栀子各30克,姜汁适量。将草豆蔻和栀子共研细末,以姜汁糊成丸。每次服5克,每日2次,米汤送服。
3.治久泻虚痢:肉豆蔻、吴茱萸各30克,小米60克,蜂蜜适量。前三料炒焦,研细,加蜂蜜炼成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温水送服。
在食用豆蔻的方面,根据豆蔻的类别不同也有一些不同的饮食禁忌。草豆蔻用时须研碎成末状,待主料加热后放入;白豆蔻可粉碎但不可炒用,否则将失去或减弱其特有的芳香美味;赤豆蔻可直接放入炖的锅中。
豆蔻的功效和作用
1.治寒性霍乱:肉豆蔻6克,将肉豆蔻研为细末,以温水送服,每日2次。
2.治郁热胃痛:草豆蔻、栀子各30克,姜汁适量。将草豆蔻和栀子共研细末,以姜汁糊成丸。每次服5克,每日2次,米汤送服。
3.治久泻虚痢:肉豆蔻、吴茱萸各30克,小米60克,蜂蜜适量。前三料炒焦,研细,加蜂蜜炼成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温水送服。
在食用豆蔻的方面,根据豆蔻的类别不同也有一些不同的饮食禁忌。草豆蔻用时须研碎成末状,待主料加热后放入;白豆蔻可粉碎但不可炒用,否则将失去或减弱其特有的芳香美味;赤豆蔻可直接放入炖的锅中。
艾叶有什么功效
艾叶苦辛,温。入脾、肝、肾经。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艾叶的营养价值 内含多种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萜烯类,还含脂肪油,油中存在大量肉豆蔻酸。肉豆蔻所含挥发油,少量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及胃肠蠕动,而有开胃和促进食欲,消胀止痛的功效;但大量服用则有抑制作用,且有较显著的麻醉作用;挥发油中的萜类成分对细菌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肉豆蔻醚对正常人有致幻、抗炎作用;肉豆蔻及肉豆蔻醚能增强色胺的作用,体内外试验均对单胺氧化酶有中度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