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面部瘫痪的护理工作

面部瘫痪的护理工作

面瘫患者的护理工作一:护眼

面瘫患者首先要护眼,这是基本的护理方式,专家指出: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瞬目动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长期外露,因此眼睛的保护的非常重要。同时,面瘫患者要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

面瘫患者的护理工作二:局部护理

热敷祛风:以生姜末局部敷于面瘫侧,每日1/2小时;温湿毛巾热敷面部,每日2—3次,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按摩时力度要适宜、部位准确,只要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可自行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个动作做2个八拍或4个八拍,每天2—3次,对于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及促进康复是 非常重要的。此外,面瘫患者的护理工作要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面瘫患者的护理工作三:心理护理

面瘫患者多为突然起病,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有的担心面容改变而羞于见人及治疗效果不好而留下后遗症,这时要根据面瘫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面瘫患者的情绪稳定,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面瘫的治疗效果。

截瘫病人的家庭护理常识

1.护理评估

询问病人受伤史及心理反应,观察病人目前身体状况(估计瘫痪程度、了解三大并发症及肢体畸形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护理体检及参考辅助检查资料,作出护理评估。

2.常见护理诊断

(1)焦虑:与丧失生活工作能力有关。

(2)有窒息的危险:与高位截瘫呼吸困难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及抵抗力下降有关。

(4)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肢体瘫痪诸因素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及皮肤局部血运不良有关。

(6)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瘫痪有关。

(7)排尿异常:与排尿反射障碍有关。

(8)便秘:与长期卧床有关。

(9)知识缺乏:缺乏康复知识。

(10)其他护理诊断: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有意外损伤的危险等。

黄鳝可以治疗面瘫吗 黄鳝治疗面瘫的方法

方法:杀新鲜黄鳝,用黄鳝血涂抹在面部瘫痪肌处,敷4个小时后将其洗掉,每天做一次,坚持做两个星期,一般有明显改善,如果两个星期之后没有明显改善那就是此方对你无用,可以弃用了。

瘫痪患者要如何护理

瘫痪是指随意动作的减退或消失,临床上将瘫痪分为功能性瘫痪和器质性瘫痪两类。前者由心因性引起,即癔症性瘫痪。器质性瘫痪按照病变的解剖部位可分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肌病瘫痪。瘫痪是中风患者最常见症状,得当的护理有利于病人康复和生存质量提高。由此,对瘫痪的患者的护理很重要,下面就由专家来总结一下护理的工作:

1.防止烫伤。

2.加强营养。

3.防止肢体挛缩。

4.固定于功能位:发病早期,上肢屈曲下肢伸直,踝关节处于90度,防止足下垂。

5.早期被动运动:急性期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就应及早进行肌肉按摩,关节被动运动;急性期过后要鼓励病人自主活动,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

6.预防褥疮: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换洗,勤整理,勤检查,勤交换(七勤);使用轮椅可加用新型聚氨酯坐垫;床单保持干燥清洁;每周至少擦洗或洗澡一次。勤翻身要求每2-3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不可在床褥上拖拉以免挫伤皮肤。对于易患褥疮部位,如骶尾部,髂后上嵴等部位要以气垫、海绵垫以减轻压力。推荐使用气垫床、水床。

7.防止跌倒。康复期病人跌交会造成运动能力下降,还会使病人因怕跌交而不愿多动,对病人造成不良影响。

8.保持大小便通畅。

9.充分了解病人瘫痪分布,注意有无其他症状如失语,了解病人生活自理程度,以便制定治疗计划。

以上是专家对瘫痪患者的护理做出的详细介绍。

你知道脑中风有哪些后遗症吗

我们都知道中风以后会带来很大的危害,轻则口眼歪斜,重则瘫痪在床生活不能够自理,其实中风还有很多其他的后遗症,只不过是大家可能不太了解罢了,很多人在发现自己患上了脑中风这种疾病之后,为了不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或是不给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都会积极的配合医生对这种疾病进行治疗,但是有些患者在康复之后总是会出现一系列的后遗症,今天我们就请专家来详细的讲解一下脑中风所带来的后遗症。

你知道脑中风有哪些后遗症吗?

1、麻木 患侧肢体,尤其是肢体的末端、如手指或脚趾、或偏瘫侧的面颊部皮肤有蚁爬感觉,或有针刺感,或表现为刺激反应迟钝。麻木常与天气变化有关,天气急剧转变、潮湿闷热,或下雨前后,天气寒冷等情况下,麻木感觉尤其明显。

2、嘴歪眼斜 一侧眼袋以下的面肌瘫痪。表现为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鼓颊和吹哨时,口角歪向健侧,流口水,说话时更为明显。

3、中枢性瘫痪 中枢性瘫痪,又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称痉挛性瘫痪、硬瘫。是由于大脑皮层运动区锥体细胞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锥体束受损而产生。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失去了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调控作用,使脊髓的反射功能“释放”,产生随意运动减弱或消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呈痉挛性瘫痪。

4、周围性瘫痪 周围性瘫痪,又称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称弛缓性瘫痪、软瘫。是因脊髓前角细胞及脑干运动神经核,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脊骸前根、脊神经、颅神经受损害产生的瘫痪。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使其所支配的肌肉得不到应有的冲动兴奋,临床上表现为肌张力降低,反射减弱或消失,伴肌肉萎缩,但无病理反射。

5、偏瘫 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也是脑中风常见的后遗症。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病情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

脑中风后遗症表现有哪些?

1麻木:患侧肢体,尤其是肢体的末端、如手指或脚趾、或偏瘫侧的面颊部皮肤有蚁爬感觉,或有针刺感,或表现为刺激反应迟钝。

2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

3失语:失语是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丧失

4失认:失认是指病人认识能力的缺失,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及对身体部位认识能力的缺失,是脑卒中的症状之一

5失用:失用,即运用不能,病人肢体无瘫痪,也无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但不能准确完成有目的的动作。

我们都希望自己倒了老年生活的时候可以身体康健,这样自己幸福孩子也不被拖累,但是如果发生了脑中风的话就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瘫痪的危害,要知道患有脑中风的患者,在控制了病情之后,非常容易出现麻木,偏瘫,失语,失认和失用的后遗症,所以患者在对这种疾病进行治疗的同时,还应该要对这些的后遗症今天做好防治工作,如果不想出现这些症状的话,那么患者就要做好生活中的康复护理,这样才能够慢慢恢复健康。

瘫痪病人护理方法有哪些

现在我们国家有很多的瘫痪病人,瘫痪病人的种类主要以,车祸,外伤,以及偏瘫造成的,所以对于这些瘫痪病人,在护理方面,如果做得不够到位,就会出现褥疮,所以很多的家庭以及瘫痪病人,都想了解一下瘫痪病人的护理方法有哪些?为了你能尽快了解,看看下面的介绍。

1、做好心理护理:重视病人的思想工作。瘫痪给病人带来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家属须鼓励病人乐观豁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与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配合,尽早进行瘫痪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的发生。

2、保持肢体功能位置:瘫痪肢体的手指关节应伸展、稍屈曲,可在患者手中放一块海绵团;肘关节应微屈;上肢肩关节稍外展,避免关节内收;伸髋、伸膝关节;为防止足下垂,应使踝关节稍背屈;为防止下肢外旋,要在外侧部放沙袋或其它支撑物。

3、加强瘫痪肢体的活动:包括肢体按摩、被动活动及坐起、站立、步行锻炼等,可防止肢体挛缩、畸形。

4、预防并发症:因瘫痪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障碍,局部血管神经营养差,若压迫时间较长,容易发生褥疮。故应注意变换体位,通常每2小时翻1次身,对被压红的部位轻轻按摩,也可用红花酒精按摩,以改善局部血循环。床铺要干燥平整,并保持好个人卫生,可以擦浴,但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应用热水袋或洗浴时水温要适当,防止皮肤烫伤。在翻身时应适当叩击背部,鼓励咳痰,以防坠积性肺炎。要有足够入量,尤其夏天水分要充足,保证足够营养。选择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养成排便习惯,防止大便秘结。在早饭前给1杯热饮料(根据习惯可采用热开水、茶水、牛奶或咖啡等),可促使肠蠕动增加而刺激直肠的排便反射。为了促进排便,还可按摩腹部,由右下腹向右上,转向左上腹,再转向左下腹,反复按摩5~10次,促进结肠内上端内容物往下蠕动,以助排便。遇有便秘时,可用甘油栓或中药,仍然不能排便时,应予灌肠。有尿潴留或尿失禁者,应放置导尿管,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5、生活自理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训练:瘫痪有好转时,患者要积极主动地锻炼日常生活技能;医护人员和家属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热情的帮助,鼓励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脱穿衣服、洗脸、吃饭等。

瘫痪病人护理方法有哪些?相信看了以上的介绍,你已经了解了更多瘫痪病人的护理方法,所以要对以上内容了解后,然后针对性的对于瘫痪病人做好护理,这样才能避免褥疮的出现,使得瘫痪病人的生活质量更高一些。

瘫痪患者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重视病人的思想工作。瘫痪给病人带来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家属须鼓励病人乐观豁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与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配合,尽早进行瘫痪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的发生。

保持肢体功能位置:瘫痪肢体的手指关节应伸展、稍屈曲,可在患者手中放一块海绵团;肘关节应微屈;上肢肩关节稍外展,避免关节内收;伸髋、伸膝关节;为防止足下垂,应使踝关节稍背屈;为防止下肢外旋,要在外侧部放沙袋或其它支撑物。

加强瘫痪肢体的活动:包括肢体按摩、被动活动及坐起、站立、步行锻炼等,可防止肢体挛缩、畸形。

预防并发症:因瘫痪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障碍,局部血管神经营养差,若压迫时间较长,容易发生褥疮。故应注意变换体位,通常每2小时翻1次身,对被压红的部位轻轻按摩,也可用红花酒精按摩,以改善局部血循环。床铺要干燥平整,并保持好个人卫生,可以擦浴,但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应用热水袋或洗浴时水温要适当,防止皮肤烫伤。在翻身时应适当叩击背部,鼓励咳痰,以防坠积性肺炎。要有足够入量,尤其夏天水分要充足,保证足够营养。选择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养成排便习惯,防止大便秘结。在早饭前给1杯热饮料(根据习惯可采用热开水、茶水、牛奶或咖啡等),可促使肠蠕动增加而刺激直肠的排便反射。为了促进排便,还可按摩腹部,由右下腹向右上,转向左上腹,再转向左下腹,反复按摩5~10次,促进结肠内上端内容物往下蠕动,以助排便。遇有便秘时,可用甘油栓或中药,仍然不能排便时,应予灌肠。有尿潴留或尿失禁者,应放置导尿管,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生活自理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训练:瘫痪有好转时,患者要积极主动地锻炼日常生活技能;医护人员和家属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热情的帮助,鼓励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脱穿衣服、洗脸、吃饭等。

引起瘫痪的不良嗜好

1、偏瘫:常见于大脑中动脉分支的豆纹动脉供应区出血或闭塞,脑肿瘤、脑脓肿、脱髓鞘病以及皮质下白质中的胶质瘤等影响内囊部位病变滁偏瘫外还可有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瘫痪原因。

2、单瘫:多见于大脑中动脉病变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血管狭窄、脑外伤、脑肿瘤等影响皮质运动区。

3、交叉性瘫痪:多为脑干病变,常见于脑干血管病变、炎症、肿瘤、外伤等。

4、截瘫:常见于脊髓感染、肿瘤、外伤、压迫、脱髓鞘改变等,瘫痪病人护理。

5、周围神经性瘫痪:常见于肌萎缩性侧柬硬化、单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感染、中毒。血管病变肿瘤及全身性疾病。

6、肌肉病变和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导致的瘫痪:常见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瘫痪护理,周期性麻痹等。

小儿脑瘫的护理方法是什么

活动瘫痪肢体:可防肢体挛缩、畸形,包括肢体按摩、被动活动及坐起、站立、步行锻炼,这是小儿脑瘫的护理方法。

皮肤护理:病情严重和不能保持坐位的小儿脑瘫患儿往往长时间卧床,侧卧位适合各种小儿脑瘫患儿,护理人员常帮助患儿翻身,白天尽量减少卧床时间。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或继发其他感染。

保持肢体功能位置:瘫痪肢体的手指关节应伸展、稍屈曲,手中可放一卷海绵切;肘关节微屈,上胶肩关节稍外展,避免关节内收,伸髋、伸膝关节;为了防止足下垂、使踝关节稍背屈;为防止下胶外旋,在外侧部可放沙袋或其他自制支撑物,这是小儿脑瘫的护理方法。

小儿脑瘫饮食护理:在对小儿脑瘫患儿进行饮食护理时,应为其供给高热量、高蛋白及富有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对独立进食困难儿应进行饮食训练,在喂食时,切勿在患儿牙齿紧咬情况下将匙硬行抽出,以防损伤牙齿。

做好心理护理:重视向病人做思想工作。因瘫痪给病人带来沉重的思想负担,须鼓励病人树立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既来之,则安之”,要求其克服困难,艰苦锻炼,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配合,尽早进行瘫痪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这也是小儿脑瘫的护理方法。

医治面部瘫痪的最佳偏方

1、白附子12克,僵参9克,全蝎6克,生地、赤芍各15克,川芎9克,当归15克,桂枝50克,丝瓜络9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2、秦艽10克,羌活、防风、白芷各9克,地黄10克,当归9克,川芎10克,白附子、全蝎9克。水煎服,日1剂,但同时宜用西药消炎,配合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

3、大豆200克,独活50克,白附子10克,米酒1000毫升。先将大豆炒熟,与后两味共捣碎,加入酒内煎数沸,去渣备用。每日早晚饮酒各1次,每次10毫升。

4、当归、川芎各10克,蜈蚣3条,蝉蜕、甘草各6克,地龙10条(焙干),乌附片13克(先煎半小时),防风、钩藤、僵参各13克。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服。

5、鲜杨树皮60--100克。将树皮加水1000毫升,煎沸后乘热熏患侧面颊部,器皿下煮小炉,文火缓缓加温,使热气持续而均匀,每次40--60分钟。

6、当归、川芎各10克,蜈蚣3条,蝉蜕6克,甘草6克,地龙10条(焙干),乌附片13克(先煎半小时),防风、钩藤、僵蚕各13克。水煎服;日1剂。

7、鲜生姜1块。将生姜剖开,取剖面反复向左向右交替涂擦患侧上下齿龈(指口角、歪向侧的对侧)直到齿龈部有灼热感或发热感时为止,每天2--3次,7天为1疗程。

8、小红参、女金芦、泽兰各150克,白酒2500毫升。先浸泡半日后使用。每次20--40毫升,日服1次。

9、白芍10克,玄参9克,天冬10克,龙骨、牡蛎各9克,皂枝30克,代赭石20克,牛膝15克。水煮,每日1剂。

10、鳝鱼血、白面若干。先以白面和水作面圈、贴紧在患侧颊部(防止鳝血流掉),再以针在口角外缘半厘米外(上直对瞳孔)之地仓穴上,划十字,横竖各约半厘米,略使渗出血,不使流血,然后将鳝鱼头切去,滴血于面圈内(地仓穴处厚些)二天后擦去,每隔2--5天换1次。

哪些是面瘫的护理工作

1、冬季室内比较温暖,如果面部遭到冷风的侵袭,必然会使血管发生收缩,时间一长自然容易发生面瘫,因此,冬季外出注意面部的保暖。

2、冬春交替季节,要注意不能疲劳过度,开空调以及坐汽车时切忌直接吹风。根据气候避免寒风长久拂面。

3、夏季避免空调、电扇直吹身体,感到有点凉了就要调整风向或关掉电器,不可贪图凉爽。

4、如果面部出现麻木等不适,要及早到医院诊治,避免发展成难治性面瘫。

5、患病期间适当活动,加强身体锻炼,常听轻快音乐,同时保持情绪乐观和足够的睡眠时间。

6、面瘫的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要情绪急躁,更不要乱投医,信迷信,搞所谓秘方等伪科学。

7、多食新鲜蔬菜,粗粮如豆类,黄豆制品,南瓜,玉米,洋葱,瘦肉,山楂,紫匣,海带,大枣,苦瓜,丝瓜,冬瓜,黄瓜,甜瓜,香蕉,桑棋。

8、忌食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不易消化,热性补药,热性食物,烟酒,羊肉、狗肉,动物肉,带鱼,辣椒 。

9、减少光源刺激,如:电视、 电脑,紫外线等。

10、面瘫患者应注意功能性锻炼,如抬眉,双眼紧闭,鼓气,张大嘴,努嘴,示齿耸鼾,勿用冷水洗脸,注意头面部保暖。

面瘫检查方法都有哪些呢

面瘫,顾名思义就是面部瘫痪,面部瘫痪一是会给患者带来面部不适,影响面部动作语言和饮食,二是面瘫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外观影响,因此,大家要多该病进行及时治疗,那么,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该病的主要症状,以便于您对该病的及时确诊。

首先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是面瘫的症状之一——眼球征,专家介绍如下:面瘫患者患侧的眼球和健侧的眼球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患侧的眼球比健侧较上移,而且瞳孔水平也会比健侧较高。患有面瘫对于人们的听觉也是有所关系的,听觉过敏也被称为听力过听。面瘫患者会将很小的声音听从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面瘫患者的镫骨肌发生麻痹,那么就会使鼓膜张肌相对紧张,鼓膜张力的变高就会使微小的声音听起来很大。

面瘫除了会影响眼部症状,还对味觉系统和分泌系统也有障碍影响,这里所说的分泌系统指的是唾液分泌及泪腺分泌。这些症状往往不被人重视,但却是诊断面瘫的有利证据,所以应该时刻注意检查自己的这些项是否正常。

穴位按摩防治面部瘫痪

1、闭上双眼,身体放松,用双手的拇指指肚同时按揉耳根处的翳风穴,力度适中,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20次。

2、然后用双手的食指指肚按压眼睑中间的四白穴,每次按下后停留3秒钟,抬起后休息2秒,如此反复20次。

3、之后将双指移向两侧眼角的瞳子髎穴,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20次。

方法二:按摩翳风穴、上眼窝点、大迎穴

按摩手法:

1、闭上双眼,身体放松,先用双手的拇指指肚同时按揉耳根后的翳风穴,以有胀痛感为宜,力度可逐渐加大,但不能过重,1分钟即可。

2、然后用双手的食指指肚同时按摩两侧的上眼窝点,以有轻微胀痛感为宜,按顺时点针和逆时针方向按摩各20次(两个拇指按压在太阳穴上)。

3、最后用拇指指端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大迎穴20下,力度可稍重(按摩完毕以有发胀的感觉为宜)。

4、这种按摩对面部神经疼痛有特殊的疗效。如果感觉效果不明显,则可适当加大力度和增加按摩次数。

护理瘫痪肢体要技巧

对病人须加强护理,应做好以下几点:

(l)做好心理护理:重视向病人做思想工作。因瘫痪给病人带来沉重的思想负担,须鼓励病人树立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既来之,则安之”,要求其克服困难,艰苦锻炼,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配合,尽早进行瘫痪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

(2)保持肢体功能位置:瘫痪肢体的手指关节应伸展、稍屈曲,手中可放一卷海绵切;肘关节微屈,上胶肩关节稍外展,避免关节内收,伸髋、伸膝关节;为了防止足下垂、使踝关节稍背屈;为防止下胶外旋,在外侧部可放沙袋或其他自制支撑物。

(3)活动瘫痪肢体:可防肢体挛缩、畸形,包括肢体按摩、被动活动及坐起、站立、步行锻炼。

(4)预防并发症:因瘫痪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障碍,局部血管神经营养差,若压迫时间较长,容易发生压迫性溃疡——褥疮。故应注意变换体位,通常每2小时翻1次身,对被压红的部位轻轻按摩,也可用红花酒精按摩,以改善局部血循环。床铺要干燥平整,并保持好个人卫生,可以擦浴,但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应用热水袋或洗浴时水温要适当,防止皮肤烫伤。在翻身时座适当叩击背部,鼓励咳痰,以防坠积性肺炎。要有足够人量,尤其夏天水分要充足,选择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保证足够营养。养成排便习惯,防止大便秘结。在早饭前给l杯热饮料(根据习惯可采用热开水、茶水、牛奶或咖啡等),可促使肠蠕动增加而刺激直肠的排便反射。为了促进排便,还可按摩腹部,由右下腹向有上,转向左上腹,再转向左下腹。反复按摩5-10次,促进结肠内上端内容物往下蠕动,以助排便。遇有便秘时,可用甘油栓或中药。如用番泻叶冲水饮用,仍然不能解决排便时,应予灌肠。有尿潞留或尿失禁而又须保持会阴部清洁时,应放置导尿管,须严格执行灭菌术,预防泌尿系感染。

(5)生活自理和职业训练:瘫痪有好转时,应逐步锻炼日常生活技能,医护人员和家属要共同给予正确指导和热情帮助,鼓励患者凡是个人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方面的事情,尽可能自己完成,如脱穿衣服、洗脸、吃饭等;对有可能做病前的工作者,可逐步进行适应性锻炼。

面瘫和中风有区别

面瘫是一种病发率特别高的疾病,对患者的面部美观及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然而很多人发生面部瘫痪的症状时会认为是小中风引起的。那么,面瘫和中风应该怎么区分呢?

面瘫和中风不是一种病,脑中风是脑部出现了问题,无论是缺血性的还是出血性的脑部疾病都会引起脑中风,人在中风的时候往往表现出三偏,偏身感觉障碍、偏身瘫痪和半侧的面部瘫痪,其中的面部瘫痪和面瘫很相似。

面瘫是面部周围神经发生病变引起的面部瘫痪,面部一侧的眼睛闭不上,面部纹路消失,喝水时易从一侧流出,部分面瘫患者还会伴有的其他的感觉障碍,比如说味觉、听觉等。中风导致的面瘫是大脑皮质出现问题,而面瘫是脑部面神经核下面的周围神经发生问题。

相关推荐

面部麻痹的原因有哪些

面神经由支配面部表现肌的运动纤维和中间神经两部分组成。中间神经由感觉和副交感纤维组成。面部经损害的部位可在脑干内、颅底、面神经管及其远端。因展神经核及脑桥侧视中枢与面神经核相邻。故涉及面神经的脑干病变常伴有眼外展或侧视麻痹组成的交叉性瘫痪。面神经损害主要表现为面神经周围性瘫痪或面肌痉挛。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一般将面瘫分为两种: ⑴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中央前回下1/3)间的病损所引起的面肌瘫痪为核上性面瘫,或称中枢性面瘫。其特点是:①病损对侧眼眶以下的面肌瘫痪;②常伴有面瘫同侧的肢体偏瘫;③无味觉和

面瘫患者怎样做好护理工作

一、一般护理: 宜避风寒,外出戴口罩,注重面部保暖,用毛巾浸热水(约70摄氏度)后湿敷患侧颜面,每天5-6次,每次10分钟。面瘫护理包括也可用热水袋热敷面部,温度宜70摄氏度左右,每日3-4次,每次20-30分钟,还可用红外线照射,照时用湿纱布遮掩不能闭合的一侧眼睛,灯距30cm,每次照射15-20分钟,每天2次。照射后用手下轻柔面部,促进血液循环,使之效果更佳。 由于本病影响咀嚼,进食咀嚼时食物易滞留在患侧齿颊之间,故应做好口腔护理,面瘫护理还有饭后用3%苏打水或温开水漱口,睡前刷牙。眼睑不能闭合,睡前

多发性神经炎的症状 多发性神经炎如何护理

1、在患病期间,应尽量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如肺部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以免不利于身体的康复。 2、保护瘫痪肢体是防止并发症和促进康复的重要方法。如宜将软瘫的肢体安置在适当的生理功能位置,并可随时更变姿势,如果使用透孔充气专用床垫则更好。 3、要经常晒被褥、床单,保持其松软、平整,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并减少感染发生。同时应注意避免瘫痪肢体受寒。 4、宜食易消化食物(如米汤、米粥、水果浆、牛奶)。如无咀嚼功能障碍,则宜进行普通饮食,但应避免辛辣、油炸及醇酒等助热生痰之品。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口腔

面瘫治疗的注意事项

面瘫治疗时日常的护理也很重要,好的护理对面瘫的恢复有辅助的作用,那么面瘫治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步骤/方法 1.治疗期间,可在局部用热毛巾做热敷,每次10分钟,每日2次。 2.眼睑闭合不全者,每日点眼药水2~3次,以防感染。 3.患者应避免风寒侵袭,戴眼口罩、罩防护。 4.患者宜自行按摩瘫痪的面肌,并适当地进行功能锻炼。 5治疗期间,忌长时间看电视、电脑,以防用眼过度,导致眼睛疲劳,影响疗效。

怎么判断昏迷病人是否偏瘫

昏迷病人有无偏瘫,是区别脑血管病与其他昏迷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病人意识障碍,无法取得合作,给判断带来困难,而作以下检查,有助于偏瘫的诊断。 (1)头面部 病人有面瘫时,可见偏瘫侧鼻唇沟变浅,眼裂增宽,口角下垂。呼气时,偏瘫侧面颊鼓起;吸气时,瘫痪侧面颊下陷,此称为"船帆征"。患者常有头及眼向一侧偏斜。在中脑以上病变,则是注视病灶侧,头也略偏向病灶侧;中脑以下、桥脑部位的病变时,则是注视偏瘫肢体,头也略偏向偏瘫肢体侧。 用手翻开双侧眼睑时,偏瘫侧阻力小或无阻力,口角偏向健侧,如用力压迫眶上切迹,

瘫痪病人护理方法有哪些

1、做好心理护理:重视病人的思想工作瘫痪给病人带来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家属须鼓励病人乐观豁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与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配合,尽早进行瘫痪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的发生。 2、保持肢体功能位置:瘫痪肢体的手指关节应伸展、稍屈曲,可在患者手中放一块海绵团;肘关节应微屈;上肢肩关节稍外展,避免关节内收;伸髋、伸膝关节;为防止足下垂,应使踝关节稍背屈;为防止下肢外旋,要在外侧部放沙袋或其它支撑物。 3、加强瘫痪肢体的活动:包括肢体按摩、被动活动及坐起、站立、步行锻炼等,可防止肢体

生活中的面瘫护理

面瘫患者治疗不能盲目,在积极接受治疗的同时,注意自身的饮食调养和健康的维护也是很重要的,那么,面瘫患者到底要如何进行护理呢?下面就让专家来介绍一下吧。 面瘫护理的注意事项 中医认为由于患者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入中经络,气血痹阻面部。面瘫治疗注意事项包括故令口眼歪斜。但有寒热之别,风寒证多有面部受凉,风热证则常继发于感冒。面瘫可发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为多,常只发于面部一侧,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以冬季多发都是面瘫治疗注意事项。 面瘫本病起病突然,并于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常见发病诱因

脑中风后遗症都有哪些

1.麻痹:患侧肢体,特别是肢体的结尾、如手指或脚趾、或偏瘫侧的脸颊部肌肤有蚁爬感受,或有针刺感,或表现为影响反应迟钝。麻痹常与气候改变有关,气候急剧转变、湿润炽热,或下雨前后,气候冰冷等情况下,麻痹感受特别显着。 2.嘴歪眼斜:一侧眼袋以下的面肌瘫痪。表现为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鼓颊和吹哨时,口角歪向健侧,流口水,说话时更为显着。 3.中枢性瘫痪:中枢性瘫痪,又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称痉挛性瘫痪、硬瘫。是因为大脑皮层运动区锥体细胞及其宣布的神经纤维——锥体束受损而发生。因为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失去了

小儿麻痹后遗症治疗应选取什么方法

一、推拿疗法:在瘫痪肢体上以滚法来回滚,按揉松弛关节,搓有关脊柱及肢体,并在局部以擦法擦热。 二、功能锻炼:瘫痪重不能活动的肢体,可先按摩、推拿,促进患肢血循环,改善肌肉营养及神经调节,增强肌力。患肢能作轻微动作而肌力极差者,可助其作伸屈、外展、内收等被动动作。肢体已能活动而肌力仍差时,鼓励患者作自动运动,进行体育疗法,借助体疗工具锻炼肌力和矫正畸形。 三、理疗:可采用水疗、电疗、蜡疗、光疗等促使病肌松弛,增进局部血流和炎症吸收。 四、其他治疗方法:可用拔罐及中药熏洗、外敷以促进瘫痪肢体恢复。另有报导应用

脑中风后遗症主要有哪些

1、中枢性瘫痪中枢性瘫痪,又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称痉挛性瘫痪、硬瘫。是由于大脑皮层运动区锥体细胞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锥体束受损而产生。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失去了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调控作用,使脊髓的反射功能“释放”,产生随意运动减弱或消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呈痉挛性瘫痪。 2、麻木患侧肢体,尤其是肢体的末端、如手指或脚趾、或偏瘫侧的面颊部皮肤有蚁爬感觉,或有针刺感,或表现为刺激反应迟钝。麻木常与天气变化有关,天气急剧转变、潮湿闷热,或下雨前后,天气寒冷等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