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拔罐后背的位置示意图 天宗穴理气消肿

拔罐后背的位置示意图 天宗穴理气消肿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取穴:自然垂臂,肩胛下角平第7胸椎,向上数3个椎体即第4胸椎,由此做水平线与冈下窝中央交点处即是。

拔罐功效:通经活络,理气消肿。主治肩胛疼痛,乳痈等症。

怎么最有效练腹肌呢

触脚踝,躺在地板或者垫子上,然后抬起双腿,略微弯曲,上半身抬起,使双手指尖可以触摸到脚踝处,身体迅速放下,再次起身触摸脚踝,重复以上动作。

注意手臂要伸直,手指尖到脚踝处即可,这个动作要有一定的速度,心里默数一般1秒钟要完成一个动作,指尖到脚踝然后还原算一个动作,做20秒,之后休息10秒。下图是指教最终位置示意图:

双腿冲天 身体躺在地板或者垫子上,双腿抬起并微弯曲,双臂贴于地面。然后双腿向上伸出,带动身体向上,使臀部离开地面约30度角,放下,重复。下图是初始动作:

怎样快速锻炼腹肌

以双腿力量带动身体上提,同时腹部被牵引受力,对腹肌锻炼很有帮助,下图是最终位置示意图:

左右侧拉,身体躺在地板或者垫子上,双腿弯曲,使双脚掌尽量贴近地面,颈部和头部略微抬起,眼睛可以看到自己大腿处即可,双臂伸直置于腰两侧,然后一只手侧拉,复原,换另一个方向。这个动作对腹肌考验很大,刚开始做的时候不适应腹肌会很疼,大家根据情况,起初的时候可以少做两组。

肩周炎什么穴位可以拔罐子

1、肩周炎什么穴位可以拔罐子

1.1、穴位一:大椎

位置: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肩背痛,腰脊强痛,风疹。

1.2、穴位二:天宗

位置: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垂臂,由肩胛冈下缘中点至肩胛下角做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为取穴部位,用力按压有明显酸痛感。

1.3、穴位三:肩贞

位置: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主治:肘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

2、肩周炎拔罐的注意事项

2.1、肩周炎的症状如果使用拔罐治疗的话,一般都是在肩井,肩贞,天宗,外关,大椎等穴位来进行拔罐。一般每次要拔罐十五分钟左右,每天一次,十二天为一个疗程。

2.2、肩周炎拔罐治疗的时候拔肩顒穴、合谷穴和阿是穴对于治疗肩周炎也会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2.3、除了药物和拔罐的方法进行治疗外,肩周炎的患者还可以配合物理治疗、按摩治疗等方法来进行治疗。

3、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作用

拔罐疗法作为保守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之一,对肩周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通过拔罐疗法可以有效地活血止痛,舒筋活络,从而达到疼痛性痉挛、松解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功能的目的。

4、拔罐治疗肩周炎的局限

在用拔罐治疗肩周炎期间,除应避免风寒侵袭、劳作过度,还应适量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减少肩部肌腱的粘连,逐渐恢复活动功能。但是对于症情复杂、诊断不清的肩周炎,拔罐治疗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拔罐后背的位置示意图 厥阴俞宽胸理气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拔罐功效:宁心和营,宽胸理气。主治心痛心悸,咳嗽胸闷,呕吐。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 拔罐后的注意事项

1.如果使用的是火罐,拔罐前需用镊子夹紧1一2个棉球蘸取酒精。注意酒精棉球取出时要将棉球靠着酒精瓶壁挤压去多余的酒精,以防操作过程中点燃的酒精棉球烧伤皮肤。

2.使用火罐还要把握好火焰在罐内停留的时间。时间过长,罐口温度过高,容易烫伤患者:时间过短,罐内空气较多,罐子不容易吸住皮肤,或者虽然吸住了3是力量较小。最好的方法是火焰进罐直进直出,无需停留,然后迅速将罐子扣在皮肤上。

3.拔罐时间不要太长或者太短,一般15分钟左右为宜。时间太短效果不会好,时间太长则会吸出水疱或血疱。如果皮肤较敏感者,一旦发现皮肤充血,应停止。

4.协助拔罐的家人时刻要注意拔罐者的皮肤变化,尤其是背部。

5.起罐时,不可强力硬拔。应一手抓住罐子,一手指按下罐口边沿的皮肤,待罐内放人少量空气后,轻柔起罐。

6.起罐后,应及时穿好衣服,做好保暖。拔罐后1小时内,不宜洗澡。而且也不要立即到户外活动,以免再次受风着凉。

7.拔罐前不宜空腹或吃太饱。饮食后,最好1小时后才拔罐。

8.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有大血管的地方,皮肤过敏、水肿或者溃疡的地方,都不能拔罐,孕妇的腰骶部和腹部也禁止拔罐,以防流产。

颈椎不好拔罐拔哪里

颈椎不好拔罐可以取以下穴位调理:

夹脊穴

位置:

夹脊穴属于经外奇穴,夹脊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背部,从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

取穴方法:

患者俯伏或俯卧位,当脊柱棘突间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取穴。

功效:

夹脊穴缓解治疗心肺疾病、胃肠疾病、坐骨神经痛、腰痛等。

大椎穴

位置: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功效:

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肩井穴

位置:

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取穴方法:

肩井穴位于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间连线之中点处。或以手并拢,食指靠颈,中指尖到达处是穴。

功效:

疏导水液。肩井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

天宗穴

位置:

天宗穴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属小肠经。

取穴方法:

前倾坐位或俯卧位,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的等分线上,当上、中1/3交点处。或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连一直线,与第4胸椎棘突下间平齐处,与膈俞、肩贞成三角形处是穴。

功效:

天宗穴有生发阳气,舒筋活络,理气消肿,行气宽胸的作用。

曲池穴

位置: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即: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

取穴方法:

屈肘90度,肘横纹外侧端凹陷中。

功效:

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提供天部阳热之气。

压痛拔罐位置示意图

位置:

位于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闭口取穴。

取穴方法:

侧坐,在颧弓下缘,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切迹之间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功效:

消肿止痛,安神利窍,聪耳通络。

位置:

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

取穴方法:

上下牙关咬紧时,隆起的咬肌高点处,按之凹陷处即是。

功效:

颊车穴有疏风通络、利节消肿、祛风清热、开关通络等作用。

位置:

风池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俞穴之一。

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伏,在项后,与风府穴(督脉)相平,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功效:

壮阳益气,风池穴有醒脑开窍、疏风清热、明目益聪、平肝熄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的作用。

位置:

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椎棘下凹陷中。

取穴方法: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功效:

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位置:

大杼穴位于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方法:

正坐低头或俯卧位,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功效:

为头部提供湿冷水气,清热除燥,强筋骨,清邪热,大杼穴有祛风解表、宣肃肺气的作用。

位置:

胃俞穴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的背俞穴。

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以便于相应穴位疗法的顺利进行,胃俞穴位于身体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功效:

胃俞穴有和胃调中、祛湿消积、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作用。

位置: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取穴方法:

拇、食指并拢,于最高点取之。

功效:

合谷穴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的作用。

位置:

在足的次趾与中趾之间,脚趾缝尽处的陷凹中。

取穴方法:

正坐,在足背2、3趾的趾蹼正中略后一些(约半横指)的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功效:

清胃泻火、理气止痛、消肿止痛、理气和血。

位置:

行间穴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取穴方法:

患者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

功效:

生风化火。行间穴有疏肝泄热,舒利胸胁,清肝泻热,凉血安神,熄风活络的作用。

教你如何在家自己拔罐减肥

拔罐是中医的治疗方法,也是养生保健方法,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是一种减肥方法。不想到外边去拔罐,那么我们可以自己在家拔罐减肥。在家拔罐和一般中医拔火罐所使用的火罐是不同的,在家自己拔火罐的工具是采用塑料制成的,要较为安全,而且其采用抽气的方式来拔罐,比起酒精来说,安全太多了,拔起来不必担心烧伤。这些拔罐工具可以在一些中药行或者是中医保健产品的专卖店里可以买到,而且当中还会附有拔罐穴位图。

因为这些拔罐工具比较大,所以自己使用的时候不必担心找不准穴位,如果是要进行背部拔罐,可以请家人帮助一下。拔火罐减肥如果配合按压耳穴,其起到的效果将会更好。拔火罐一般一天进行两次,结合健康的饮食,持续一到两个月,会取得很好的瘦身效果。下面介绍几个腹部、腰背拔罐的穴位:

大横穴:位于肚脐两边,距离肚脐两边大约一横掌的位置上,这个穴位可以帮助调理脾胃水湿,有通腑去脂的功效;

中脘穴:在肚脐正中上方一横掌的位置,该穴位有着聚集传导水分和脂肪的作用;

关元穴:在肚脐正中下方,大约4横指的位置上,有聚集小肠经气血和传导任脉水湿的作用;

三焦俞穴:位于腰部第一腰椎棘突下方1.5寸的位置上,刺激该穴位可以使全身的水分湿气都调到膀胱中,然后排出体外;

脾俞穴:在背部的第11胸椎棘突下方1.5寸的位置上,该穴位可以使脾胃热散发掉。

进行拔火罐减肥,如果和按压耳穴一起配合,减肥的效果将会更好,大家拔罐之余可以按压一下自己的耳朵。

在家自己拔火罐减肥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一般拔火罐的时间为10到20分钟,不要超过这个时间,如果是过敏性的皮肤,那么在出现皮肤充血的时候就要停止拔罐。在拔罐完之后的一个小时之内不要洗澡,如果是刚吃完饭,最好等一个小时之后再进行拔罐,如果皮肤出现充血或者是淤血,可以拿按摩油按摩一下。注意感冒、发烧、糖尿病、皮肤病、孕妇、癌症患者等人群不能拔罐。

落枕穴位按摩,落枕按什么穴位 特效穴位-天宗穴

位置:天宗穴位于人体的肩胛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处。左右共两穴。

功效与手法:天宗穴具有舒经活络、理气消肿的功效,按摩此穴位治疗落枕的做法是用两拇指分别按揉双侧天宗穴,当产生酸、胀、麻等感觉并向颈部传导时,令患者自主活动颈部,幅度逐渐加大,共活动10分钟即可。

拔罐后背的位置示意图 至阳穴健脾胃

归经:督脉。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俯卧位,双臂紧贴身体两侧,与肩胛骨下角相平的第7胸椎棘突下方。

拔罐功效:健脾胃,清湿热,主治黄疸,胸肋胀痛,身热,咳嗽,气喘,胸闷,胃痛,脊背强痛。

有颈椎病拔火罐有用吗

经常做办公室的人颈椎病是常见的,一旦颈椎病犯了之后,是很容易引发很多的问题的,有的朋友会去拔火罐,觉得拔火罐的方法治疗颈椎病有好处,拔火罐是目前来说很重要的养生方法,利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疗颈椎病也是不错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一下颈椎病如何拔火罐,要注意什么问题。

(一)症状

头痛、后枕部疼痛,颈项强硬,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背与手指麻木酸痛,或头痛牵涉至上背痛,颈肩部畏寒喜热,颈椎旁有时可以触及肿胀结节。

(二)治法

(1)选穴肩井、大杼、天宗、曲池、合谷。

(2)定位肩井:在肩上,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大杼: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低头,可见颈背部交界处椎骨有一高突,并能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者即是第7颈椎,其下为大椎穴。由大椎穴再向下推1个椎骨,其下缘旁开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天宗: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垂臂,由肩胛冈下缘中点至肩胛下角做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为取穴部位,用力按压有明显酸痛感。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见图2-21-2)。

合谷: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以一手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为取穴部位,见图 2-21-2)。

(3)拔罐方法叩刺、走罐、艾灸法。先用梅花针轻叩上述部位,以微出血为度。血止后走罐,走罐前在罐口和走罐部位均匀涂抹上红花油,走至皮肤潮红为止。起罐后再用艾条温灸l0分钟,隔日1 次,10次为1疗程。

颈椎病治疗起来的方法很多,有的人还是建议去用中医拔火罐的方法,拔火罐治疗颈椎病的时候呢,要注意很多的问题,原理就是利用燃烧排除罐内里面的空气,这样就会出现负压,同时对一些穴位产生一定的刺激因素,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利用拔火罐治疗现在也是很流行的。

拔罐后背的位置示意图 风门穴益气固表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取穴:大椎向下2个椎体即为第2胸椎,沿肩胛骨内侧端与后正中线的重点做垂线与第2胸椎水平的交点处即是。

拔罐功效:益气固表,祛风解表,泄胸中热。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疏通天宗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天宗穴有舒经活络、理气消肿、生发阳气、行气宽胸的功效,经常疏通天宗穴有助于疏通肩部经络,能缓解颈肩综合症以及缓解肩颈部的僵硬和紧张;还对于肩周炎和肩背软组织损伤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黑能有效缓解急性乳腺炎等症状,还能辅助治疗气喘。

拔罐减肥有效吗

背部穴位

以下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上拔罐,留罐10~1 5分钟,每周2~3次。脾俞穴(图示中最上面的一个)功效:发散脾胃之热。三焦俞穴(图示中下面的一个)功效:将全身水湿气通调至膀胱经,再排出体外。

腹部穴位

以下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留罐20分钟,每周2~3次。中脘穴(位于肚脐上方)功效:聚集及传导水液和脂肪。大横穴(位于肚脐右侧)功效:通腹去脂,调理脾胃。关元穴(肚脐下面)功效: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的效用。

下肢穴位

以下穴位选择适宜体位,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l 5分钟。每周2~3次。

血海穴(图示中上面的那个)功效:减肥,清血利湿。足三里穴(图示中下面的那个)功效:通经活络、补中益气。

拔罐作用编辑由于拔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

拔罐减肥的具体方法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拔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罐同时施行。与传统拔火罐不同的是,采用真空拔罐疗法。真空是通过真空负压的作用,对人体的吸拔,刺激穴位,排瘀疏松,打通经络、畅通气血,增强细胞活性,改善内循环,使体内堆积的脂肪加速消耗、分解。除了可减去体表脂肪,对深层脂肪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关推荐

三大乳腺结节的治疗方法

乳腺结节的治疗方法:中医 女性容易忧思恼怒,抑郁寡欢,必然是肝气不畅,且气机阻甚至是不通则痛。在月经前冲任血液充盈,或者是乳房肿痛加重,且月经后气血得到疏泄,肿痛亦随之缓解和治愈。中药治疗的宗旨是,化痰软坚,消肿散结。能够思虑伤脾或肝郁气滞,且在横逆脾土,一同是可以导致脾失健运,女性体内痰湿内生,或肾气不足,导致冲任失养。肿散结可促使肿痛消散于无形。中药的治疗主要宗旨是,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中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活血化瘀,同时疏通乳络。在乳房疼痛及肿块为病症,都是为血瘀证特征性症状。 乳腺结节的治疗方

乳腺增生拔罐方法图

肩井穴 1.肩井穴位置: 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2.肩井穴取穴方法: 肩井穴位于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间连线之中点处。或以手并拢,食指靠颈,中指尖到达处是穴。 3.肩井穴功效: 疏导水液。肩井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 天宗穴 1.天宗穴位置天宗穴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属小肠经。 2.天宗穴取穴方法: 前倾坐位或俯卧位,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的等分线上,当上、中1/3交点处。或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连一直线,与第4胸椎棘突

乳腺结节的治疗方法

中医内病外治 目前治疗乳腺增生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中医中药的治疗原理: (1) 疏肝理气,调畅气机。 乳癖者,每多有性情抑郁,忧思多虑或心烦急躁易怒,胸闷嗳气,而乳房疼痛与肿块大小变化,亦多情绪变化有关。七情不畅,肝失条达,肝郁气滞结于肠子络则疼痛结块,故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为治疗乳癖的主要原则。 (2)活血化瘀,疏通乳络。乳房疼痛及肿块为主症,二者均为血瘀证特征性表现。忧思恼怒,抑郁寡欢,必致肝气不畅,气机阻,不通则痛。经前冲任血液充盈,乳房肿痛加重,月经后气血得到疏泄,肿痛亦随之减轻。 (3)化痰软坚,消

消化性溃疡拔罐位置示意图

1.肩井穴位置: 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2.肩井穴取穴方法: 肩井穴位于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间连线之中点处。或以手并拢,食指靠颈,中指尖到达处是穴。 3.肩井穴功效: 疏导水液。肩井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 1.脾俞穴位置: 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脾俞穴取穴方法: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指宽)处。 3.脾俞穴功效: 脾俞穴有健脾化湿,健脾和胃,利湿升清

手臂拔罐位置示意图 内关穴宽胸理气

位置:前臂掌侧,腕横纹正中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拔罐功效:宽胸理气,宁心安神,和胃降逆。 主治病症:胸痛,胸闷,各种心脏病(如心肌炎,风心病,冠心病,心绞痛,心慌,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失眠,癔症,癫痫,胃炎,膈肌痉挛,急性胆囊炎,甲状腺功能亢进,血管性头痛,血栓鼻塞性脉管炎等。

颈椎不好拔罐拔什么穴位

1、取风池、大抒、风门为主穴,配穴为天宗、肩井、肩骼、曲池等。将不同口径的竹管加工后放在煮沸的药水锅内2一5分钟后,取出并甩干净,迅速放置在选定的部位上,牢固吸住皮肤。留罐7一8分钟后取下,局部皮肤即出现充血或瘀血。根据病情,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2、以颈推棘突主要痛点为主穴,配天宗、肩井及阿是穴。用披针直人深至骨膜,一般不超过5毫米,针拔出后有少量血液溢出。然后在针处加拔火罐,去罐后可进行局部按摩和头部旋转运动。每3一5日1次,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数日。(注意用铁针治疗需临床专科

阴谷的位置示意图

科学定位:在腘窝内侧,腘横纹上,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 快速取穴法:俯卧位,微屈膝,从膝内高骨向后缘推,在腘横纹内侧端可触及两条筋(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腱),两筋之间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

水突的位置示意图

水突穴的位置,位于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穴与气舍穴连线的中点。

拔罐疗法治疗慢性病效果不错

感冒 感冒了头昏、鼻塞、肩背酸痛,这时在肩膀和后背上拔上几个火罐,立时会感觉肩背松快、头脑清醒。 慢性咽炎 药物治疗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可要是时不时地在脖子前面的廉泉穴或天突穴拔上个罐,会让你迅速不那么“堵得慌”。 慢性鼻炎 在后背脊柱两侧的膀胱经第一侧线走罐治疗,效果非常好。fvb爱康网 - 爱健康 痛经 拔罐对寒湿凝滞型和气滞血淤型的痛经效果明显,可在腹部的中极、归来、天枢穴和背部的肝俞、肾俞穴上拔罐。 运用拔罐疗法还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养颜美容,是家庭保健的好帮手。 很多人对拔罐有个误区,认为拔罐

后背拔罐位置与功效图 肺俞穴宣理肺气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拔罐功效:清热解表,宣理肺气。主治咳嗽,气喘,咳血,鼻塞,骨蒸潮热,盗汗,皮肤瘙痒,瘾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