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养生“八大金刚”
中药养生“八大金刚”
一、何首乌——滋补良药
何首乌最青春的功能是乌发,经炮制后,它可以补肝肾、益精血,而且不寒不燥,实为乌发良品。后来西医研究又发现了它降脂、降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减少体内细胞氧化的功能。
如何使用:
● 首乌洗发:何首乌60 克,用水煎煮,水色成浅黄即可使用,先用普通洗发水洗净头发,然后用何首乌汁浸洗。
● 首乌蛋:何首乌60 克、鸡蛋2 只。将何首乌洗净、切片,放人砂锅内,加进鸡蛋,煮至蛋熟,捞出去掉蛋壳,再放锅内煮片刻,加盐、味精即可。
二、黄芪——最能补气
中医认为,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可以用来缓解气虚乏力、中气不足。现代研究发现,黄芪还能增强代谢,使机体细胞生长旺盛,同时消灭体内自由基,预防衰老。
如何使用:
● 代茶饮:黄芪5~6 片,用沸水冲泡饮用,可以缓解身体困倦、无力、气短。
● 煨枣:取大枣30 个、生黄芪30 克,一同煨煮。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
三、人参——补充元气
人参的抗衰老功能,是最没有悬念的一个。据现代药理研究,人参可以激化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提高脑力和体力的作用,并能迅速消除疲劳。
如何使用:
● 人参茶。人参片3 克,用沸水冲泡后代茶饮。能强心安神,迅速消除疲劳。
● 人参粥。人参3 克、粳米100 克,用文火煎熬至熟。适宜在秋冬季早晚空腹食用,用来补充元气,调和五脏。
四、三七——调血妙品
在中医史上,三七很早就出名了,但一直被作为止血、定痛、消肿的伤科补品来关注。近些年才发现,它还可以扩张血管、清除血脂、恢复血管弹性,在心血管病的防治方面,甚至比人参还有明显的优势。
如何使用:
● 三七鸡。将母鸡1 只加调料蒸至8 成熟时,加入三七粉6~9 克蒸熟即成。可以大补气血,益色养颜,适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萎黄、产后血虚者。
“生活熟补”
三七的用法,素有“生活熟补”之说,它的意思是指:用生的三七,有活血、止血作用;用熟的三七则有生血、补血作用。
五、刺五加——强壮要药
推荐理由:在《实用补养中药》中记载,刺五加属于补气药,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体质虚弱,滋补强壮。
刺五加可以养血、安神、滋补、强壮身体,在与失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交战中,都有一定疗效。
如何使用:
椒盐刺五加叶。将新鲜刺五加叶用清水浸泡5小时,泡去苦味。挤干水后放入盐、味精、花椒粉腌渍,加鸡蛋和淀粉拌匀,放入油锅中煎炸后食用。可以促眠、强身。
六、灵芝——补气益血
中医认为,灵芝可以补气益血、养心安神、止咳平喘。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灵芝确有改善冠脉血液循环、增加心肌血氧供应之能,可以降压、降脂、护肝、提高免疫力。
如何使用:
● 煮粥:将灵芝用水煎后,取汁与大米煮粥服食,或待粥熟后调入灵芝粉5g服食,每日1次。
● 灵芝浴:灵芝 500g,水煎3~4 次,加入浴水中浸泡全身。对解决皮肤问题很有帮助。
初服灵芝,可能出现头晕、骨骼酸软、皮肤瘙痒、口干、大小便稍频等现象,这是体内毒物在分解、移动、排出体外的正常反应。过一段时间后,不适反应会消失。
七、枸杞——明目抗疲劳
中医认为它有促进和调节免疫功能、保肝、抗衰老三种功效,尤其适合用来消除疲劳;而且因为性子平和,一年四季都可以用。
如何使用:
● 春天,常用电脑眼睛容易疲劳,用枸杞泡茶,可以滋阴明目。
● 夏天,天气比较热,以枸杞配菊花或金银花,泡茶饮用,可以清除肝火。
● 秋天,空气干燥,容易口唇干裂、皮肤起屑,用枸杞加雪梨、川贝、百合、玉竹共煲成汤,有很好的滋阴润燥效果。
● 冬天,我们要抵御寒冷,在羊肉汤锅里放些枸杞,既可以提升体内阳气,又不至于阳气过盛而上火。
禁吃枸杞的人: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体内有炎症、脾胃虚弱容易腹泻、患有高血压、性情急躁、嗜吃酒肉而满面红光的人最好别吃。
八、红景天——缓解缺氧、疲劳
红景天对抗衰老,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补不足、减多余,从而使体内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百病全消。在强壮免疫功能方面,红景天的能力强于人参。它还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对妇科病症很有帮助。
如何使用:
红景天茶。红景天可以由“过劳模”们广泛用于抗疲劳。取红景天10 克,用研磨器研成粗末,冲入沸水,加盖泡15 分钟,调入蜂蜜10 克即成。上下午各饮1杯。可以补气养血,增强人体适应能力。
中药养生美容的优缺点
中药养生美容的优点
一、副作用小中药养生美容采用天然的方法对身体及皮肤进行调理,没有一般药物所具备的副作用,不会对人体造成额外的伤害 。二、效果突出正确的中药养生美容手法能够有效调理身体机能,让机体通过自身的修复实现养生美容的目的,长期坚持,效果明显而持久。
中药养生美容的缺点
一、调理缓慢,需要长期坚持中药养生美容通过对机体自身功能的修复来达到养生美容的目的,所以这一过程很缓慢,而且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中药养生要看体质
阳虚:是机体阳气不足、机能衰退而出现机体反应性低下、代谢活动减退、热量不足等症状的总称。中老年人阳虚证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劳倦内伤、久病虚损所致。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小便清长等。适合应用补阳中药,如鹿茸、紫河车、冬虫夏草、胡桃仁、肉苁蓉、巴戟天、淫羊藿、仙茅、杜仲、续断、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韭菜籽等,中成药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
阴虚:是机体内精血津液亏损而出现阴液不足、阴不制阳,导致机体功能虚性亢盛、热量偏多等症状的总称。中老年人阴虚证多因先天虚损、久病耗伤阴液或热病伤阴所致。临床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潮热盗汗、舌红少苔等。适合应用补阴中药,如沙参、麦冬、天冬、玉竹、黄精、百合、枸杞子、桑椹、女贞子、黑芝麻等,中成药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
血虚:是机体内血液不足、肢体脏腑百脉失于濡养而出现的全身性虚弱症状的总称。中老年人血虚证多因劳倦内伤、思虑过度、脾胃虚弱、失血过多等所致。临床表现为:面色无华或萎黄、唇色淡、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舌淡等。适合应用补血中药进行滋补,如当归、熟地、何首乌、阿胶、龙眼肉等,中成药可选用四物丸。
气虚:是机体因脏腑功能衰退、元气不足而出现的全身性虚弱症状的总称。中老年人气虚证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大病久病或衰老所致。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自汗、纳差等。适合应用补气中药进行滋补,如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灵芝、黄芪、白术、山药、扁豆、甘草、大枣、蜂蜜等,中成药可选用四君子丸。
中医理论认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只有体质虚弱的人才适合服用补益类中药,而体质强壮或患有实证疾病的人不但不能用补药,还要适当地应用泻药进行调理。中医非常讲究“辨证论治”,体虚主要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大类。
秋冬养生八大保健要穴
常按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温肾助阳、活血化淤、御寒保暖的作用。
位于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低头时,摸到颈后最突起的高骨,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中医认为“大椎通阳”,因为这个穴位是督脉与六条阳经的交汇点,按摩或艾灸大椎穴可以通络散寒,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疟疾、颈椎病等。
即老百姓常说的“虎口”,位置在手背拇、食两指之间凹陷处。该穴有疏风清表,通络行气,活血止痛之效,像天寒引起的关节炎、肩周炎等都可以通过按摩合谷穴治疗。现代常用于治疗牙龈疼痛、耳鸣、耳聋、鼻炎、扁桃体炎、三叉神经痛、咽喉肿痛、月经不调、中风、面瘫、口腔溃疡等。
位于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有生发阳气,沟通表里之效。临床主要用来治疗头痛、手腕疼痛、鼠标手、糖尿病、女性手脚冰凉等。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化为阳热之气,尤其快到冬天了,应该多坚持按摩或灸灸。
位于肚脐正中央。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之效,为长寿要穴。有句老话说:“常灸神阙穴,万病自会灭。”灸此穴能使精神饱满、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等。临床常用于治疗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肠炎等病。另外此穴可以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可以经常在肚脐热敷。
别名下丹田,位于脐下三寸,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人体统摄元气之所,也是元阴元阳交汇的地方。中医认为此穴位有培元固本,调气回阳的功效,凡元气亏损的病证都可以选用。灸之可使元气充足,虚损可复,故能祛虚劳百损,壮一身之气。现常用于治疗肾虚阳痿、月经不调、子宫虚寒、肾炎、脱肛、排尿不顺等。
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二、三腰椎棘突间,是督脉要穴,也是强腰补肾的长寿大穴,中医认为命门是两肾之间的动气,蕴藏先天之气,内藏真火,称为“命门火”,命门火衰的人会出现四肢清冷、五更泻等问题。很多人有四肢冰冷的问题,睡觉时也总是不暖和,其实这就是中医里所说的“命门火衰”之相。常按该穴能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临床常用于治疗腰部虚冷疼痛、遗尿、腹泻,男性遗精、阳痿,以及女性的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症,并能延缓人体衰老,推迟更年期。
位于外膝盖眼下方三寸(四横指宽),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属于阳明经保健要穴,也为长寿要穴。阳明是多气多血之经,有通经活络,疏风化湿之效。常按足三里,能调节身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调理脾胃以补中益气,起到养生保健的效果。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食欲不振、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失眠等。
位于足前部凹陷处,当你用力弯曲脚趾时,足底前部出现的凹陷处就是涌泉穴。该穴有补肾壮阳、强壮筋骨之效。现临床多用于治疗休克、高血压、失眠、神经性头痛、遗尿等。推搓涌泉穴,民间俗称“搓脚心”,还能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便秘、失眠、手脚冰凉、下肢怕冷等病效果较明显。
体虚体质的中医药养生法
在传统养生中,中药养生是不可或缺的养生方法。然而,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用中药来养生呢?中医认为,只有体质虚的人才适合用中药来养生,而体虚又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大类。不同的体质,中药养生的方法又个各有不同。
一、气虚
气虚机体因脏腑功能衰退、元气不足而出现的全身性虚弱症状的总称。气虚证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大病久病或衰老所致。
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自汗、纳差等。
养生中药:适合应用补气中药进行滋补,如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灵芝、黄芪、白术、山药、扁豆、甘草、大枣、蜂蜜等,中成药可选用四君子丸。
二、血虚
血虚是机体内血液不足、肢体脏腑百脉失于濡养而出现的全身性虚弱症状的总称。血虚证多因劳倦内伤、思虑过度、脾胃虚弱、失血过多等所致。
临床表现为:面色无华或萎黄、唇色淡、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舌淡等。
养生中药:适合应用补血中药进行滋补,如当归、熟地、何首乌、阿胶、龙眼肉等,中成药可选用四物丸。
中医保健养生八大优势
要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首先必须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的特色优势,笔者认为,中医养生保健具有以下八个方面的特色优势:
中医养生保健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内经》强调“治未病”“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等,都是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
前人的经验是我们从事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现在学术界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将散在历代医著中的中医养生思想及方法、技能进行系统归纳、整理、研究提高,以用于指导我们现在的中医养生实践活动。
中医养生保健有几千年来形成的实践经验。古代医家发明了一系列的中医医疗方法,而且很早就把医养结合起来,许多医著记载的治疗方法含有养生方法。
如孙思邈的医著中记载的“食疗18方”“养生13法”,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万密斋的《医学全书》中都有记载,这些中医养生的实践经验仍有价值。
中医养生保健有着简便廉效的优势。开展养生不需要设备仪器,也不需要高科技,有一双手就可以搞按摩、穴位指压等,坐车时可以自摩面部搞保健,费用低廉、效果良好。
非药物方法是中医养生保健的一大特色。开展养生保健运用非药物方法。如传统的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还有现代的足浴、汗蒸、精油熏洗、玫瑰花浴、穴位埋线等。
药膳饮食保健在中医养生中,也具有突出的作用。中医药膳有着丰富内容和悠久历史,许多中药既是药品又是食品。
对老年病慢性病的康复调理,值得深入挖掘。现代医学对很多老年病、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老年人便秘、心悸失眠等病症都没有好办法,而中医的饮食养生、非药物养生、情志养生等确有很好的效果。
膏方调理是中医养生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膏方是中医的一大特色,有病的可以治病,无病的可以养生保健康。每年的冬春季节服用膏方,可以预防疾病发生,控制老年病慢性病,特别适合妇女和老年人。
“冬病夏治”的“三伏贴”也在中医养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冬春季节容易发作的肺系疾病,如哮喘、老年慢性运气管炎等,运用夏天的“三伏贴”就能达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可以减轻或控制疾病的发生,这也是中医的养生保健优势。
中医养生推荐几款夏季养生茶
1、菊花茶
功效:菊花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毒、明目清肝以及消炎等作用,在治疗高血压、头痛以及眼睛过于劳累引起的损伤上有非常好的效果。
中药养生茶配方:每日餐后,用五、六朵杭菊花冲泡饮服,能解渴生津。久服可防治高血压、偏头痛、急性结膜炎等,并可抗衰老,驻颜容。冲泡时加少许蜂蜜,口感会更好。
2、金银花茶
功效: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疏利咽喉、消暑除烦的作用;可治疗暑热症、泻痢、流感、疮疖肿毒。急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病。
中药养生茶配方:配制时选金银花10克,沸水冲泡频饮。
3、迪塔茶
迪塔茶是一种宫廷御用茶疗方,由多种药食同源名贵药材组合而成,引入药物之性,饮茶之味,两者配合,相辅相成,通过调、修、养、激来调理身体改善相关病症。同时,茶借药力,药借茶功,使得茶疗不仅具备药的功效,而且具备茶品的温和,二者相辅相成,相得宜章。
4、薄荷甘草茶
功效:有解热消暑、清凉解毒、发汗解表的功效,从头痛红眼、咽喉肿痛、风热感冒等症也疗效甚佳。
中药养生茶配方:鲜薄荷叶10余片,甘草5克,绿茶5克,太子参10克,开水500毫升。按此比例,冲泡10余分钟后,滤去渣滓,加白糖适量,调匀饮服。
喝茶养生,对于不少文雅之士和老年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习惯。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会选择绿茶、红茶来养生,但是随着人们生活的发展和对于养生品质要求的提高,养生渐渐的走入了人们的生活,而且成了养生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春季养生茶的配方
1、薄荷甘草茶
功效:有解热消暑、清凉解毒、发汗解表的功效,从头痛红眼、咽喉肿痛、风热感冒等症也疗效甚佳。
中药养生茶配方:鲜薄荷叶10余片,甘草5克,绿茶5克,太子参10克,开水500毫升。按此比例,冲泡10余分钟后,滤去渣滓,加白糖适量,调匀饮服。
2、枸杞茶
功效:枸杞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燥的功能。可降压、降脂和防止动脉硬化。对肝肾不足引起的头昏耳鸣、视力模糊、记忆力减退具有保健治疗功用,对长期使用计算机而引起的眼睛疲劳,尤为适宜。
中药养生茶配方:配制时只需十几粒枸杞,加热水冲泡频饮。
3、菊花茶
功效:菊花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对眼睛劳损、头痛、高血压等均有一定效用。
中药养生茶配方:每日餐后,用五、六朵杭菊花冲泡饮服,能解渴生津。久服可防治高血压、偏头痛、急性结膜炎等,并可抗衰老,驻颜容。冲泡时加少许蜂蜜,口感会更好。
4、金银花茶
功效: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疏利咽喉、消暑除烦的作用;可治疗暑热症、泻痢、流感、疮疖肿毒。急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病。
中药养生茶配方:配制时选金银花10克,沸水冲泡频饮。
5、荷叶甘草茶
功效:有清热解暑。利尿止渴之保健功能。
中药养生茶配方:鲜荷叶100克,甘草5克,配水1000毫升。按此比例,先将荷叶洗净切碎,把水烧开,然后将甘草、荷叶放入水中煮10余分钟,滤去荷叶渣,加白糖适量饮服。
中医养生美容的分类
中医养生美容就是通过中药理论进行养生和美容。中药养生美容包含两方面内容:穴位经脉和药物。
冬季养生八大适宜事项
宜调精神
冬天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就是活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
宜空气好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人们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宜粥调养
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宜入睡早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古人主张人们要“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宜出汗
冬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祛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宜健脚
健脚即健身。人们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宜防犯病
冬季气候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寒冷还会诱发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生,使血压升高和溃疡病、风湿病、青光眼等病症状加剧。因此,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预防大风和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宜水量足
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要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补水不少于2000~3000毫升。
中药养生减肥茶配方
中药养生减肥茶配方:决明子绿茶
原料:决明子、绿茶各5g
做法:把决明子放入锅中开文火炒出香味,待凉,然后放入杯中,加上准备好的绿茶,用烧开的热水冲泡,盖上盖子焖3-5分钟后即可饮服,随饮随续水,直到味淡为止。具有清热平肝、降脂降压、润肠通便的功效。
中药养生减肥茶配方:大麦芽茶
原料:炒麦芽5钱、山楂5分
做法:把准备好的炒麦芽、山楂按量调配好,然后用烧开的沸水冲泡,加上适量的冰糖,待冰糖溶化后即可饮用。开胃健脾、消食除胀。体内排气不畅,也能造成腹胀和胃胀,推荐饮用大麦芽茶。
中药养生减肥茶配方:瘦身青草茶
药材:茵陈蒿1钱、丹参3片、甘草1片
做法:将药材冲入500毫升沸水,一日内喝完。利尿、消水肿。
注意事项:茵陈蒿、丹参属性微凉,且此茶饮具有利尿的作用,故身体虚寒、易腹泻者不适合过量服用。
中药养生减肥茶配方:荷叶减肥茶
材料:干荷叶
做法:将干荷叶剪开,剪成小片,放大概2-3克的荷叶于杯中,将热水倒入让荷叶过一下水,再重新倒入满杯,大概焖5分钟左右,茶会更浓,荷叶有治疗便秘和促消化的作用,很快会得到瘦身的目的。
中药养生减肥茶配方:菊楂決明茶
原料:洁净菊花10克﹑生山楂片10克﹑決明子5克﹑方糖25克。
做法:准备好以上四种材料,按量调配好,然后一同放入杯中,用烧开的沸水冲泡,盖上盖子等半小时。每日可多次饮用。山楂可助脂肪的消解,搭配菊花,决明子有助于帮助睡眠,增加肠胃运动的动力,帮助消化。
中药养生减肥茶配方:陈皮茶
原料:陈皮4克
做法:把准备好的陈皮放入杯中,用烧开的沸水冲泡,盖上盖子等上2分钟即可饮用。理气调中、疏肝健脾、导滞消积。对于重口味,或者是不小心吃油腻的人来说,冲一杯陈皮茶最好了。
中药养生减肥茶配方:消脂排油茶
配方:何首乌、山楂、红薏仁、生地
做法:准备好以上四种材料,清洗干净后放入锅中,并添上适量的清水熬煮半个小时,煮沸后隔渣取汁饮用即可。能消除体内脂肪和油分。
中药养生减肥茶配方:利湿除水茶
药材:泽泻、车前子、玫瑰、洛神花各10克。
做法:将药材以热水500毫升冲泡即可。能消除水肿。
注意事项:泽泻、车前子属性微寒,洛神花性微凉,此茶饮性属虚寒,若是手脚冰冷的人则不适合过量服用。另外,如果出现小便过于频繁的症状,则停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