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容易被误诊为牙痛吗
三叉神经痛容易被误诊为牙痛吗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从人的眼角和口角分别向同侧的耳孔连线,可以将人的面部分成三部分:额头、颧颊部以及下颌部,每一部分都有专门的神经支配,即三叉神经。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左右发病,女性较多,右侧发病多于左侧,吃饭、刷牙、打哈欠都会引发剧痛,主要症状为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严重的可能引发抑郁症,甚至轻生。
我国目前有三叉神经痛患者约250万人,但不少患者在求医时都走了冤枉路。由于三叉神经痛发病时,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神经的某一支或多支,和牙痛十分相似,因此生活中有三成的面部三叉神经痛被误以为是牙痛。
其实牙痛与三叉神经痛两者间有不少差异。相比三叉神经痛,牙痛多无年龄及性别差异,通常有牙龈炎或龋齿病史,疼痛初期为齿龈及颜面部阵痛,后期多为持续性胀痛或跳痛,夜间较重;牙齿对冷、热敏感,接触冷、热食物可诱发剧痛;疼痛时间长,且多合并齿龈及颊部肿胀;引起牙痛的疾病多为感染性的,故炎症重时多有畏寒、发热、精神及食欲差等表现;齿龈红肿、张口受限、牙龈有叩击痛。如果感觉疼痛没有伴随上述症状,则可考虑到神经外科就诊,以确认是否为三叉神经痛,并遵医嘱对症治疗。
三叉神经痛如何诊断
⑴有无痛间隙的发作性疼痛。
⑵无明确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⑶有扳机点。
⑷疼痛严格限制在三叉神经支配区域。
三叉神经痛需要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和下列常见疾病进行鉴别: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常表现为三叉神经麻痹并持续性疼痛,常合并其它脑神经麻痹,可由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和颅底肿瘤所致。做头部CT和MRI可做出鉴别。
三叉神经痛经常误诊为牙痛,有的患者拔牙后仍痛才确诊。一般牙痛呈持续性钝痛,多局限在牙龈部,进冷热食物可加重,局部和放射线检查有助鉴别。
非典型面痛多发生于忧郁和神经质的病人,疼痛模糊不定,通常为两侧,情绪是唯一加重的因素,面部无扳机点。
鼻窦炎为局部持续性钝痛,局部有压痛,可有发热、白细胞增多、流脓涕等炎症表现,鼻腔检查和X线摄片可确诊。
哪些疾病易与三叉神经痛混淆
一、面部神经痛:在三叉神经痛鉴别常识方面,面部神经痛也常与此病混淆。多见于青年人,疼痛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可延及耳后、头顶、枕颈,甚至肩部等。疼痛持续性,可达数小时,与动作无关,不怕触摸,可为双侧性疼痛,夜间可较重。
二、牙痛:在三叉神经痛鉴别常识方面,三叉神经痛常误诊为牙痛,往往将健康牙齿拔除,甚至拔除全部牙齿仍无效,故应注意。牙病引起的疼痛为持续性疼痛,多局限于齿龈部,局部有牙痛及致病病变,x线及牙科检查可以确诊。
三、肿瘤侵犯颅底:对于三叉神经痛鉴别常识,肿瘤侵犯颅底所造成的面部疼痛最常见为鼻咽癌,常伴有鼻衄、鼻塞,可侵犯多数脑神经,颈淋巴结肿大,作鼻咽部检查检查、活检、颅底x线检查,ct及mri检查可确诊。
四、舌咽神经痛也易于三叉神经第3支痛相混,在三叉神经痛鉴别常识方面,三叉神经痛与舌咽神经痛的部位不同,为软腭、扁桃体、咽舌壁、舌根及外耳道等处。疼痛由吞咽动作诱发。用1%潘妥卡因或可卡因等喷咽区后疼痛可消失。
五、三叉神经半月节区肿瘤:可见神经节细胞瘤,脊索瘤,麦氏窝脑膜瘤等,可有持续性疼痛,病人三叉神经感觉、运动障碍明显。颅底x线可能有骨质破坏等改变。
三叉神经痛怎么确诊好呢
依据疼痛的部位和性质,无其它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一般不难。一般认为,三叉神经痛的确定诊断应具备下述4个特征:
⑴. 有无痛间隙的发作性疼痛。
⑵. 无明确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⑶. 有扳机点。
⑷. 疼痛严格限制在三叉神经支配区域。
三叉神经痛需要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和下列常见疾病进行鉴别: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常表现为三叉神经麻痹并持续性疼痛,常合并其它脑神经麻痹,可由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和颅底肿瘤所致。做头部CT和MRI可做出鉴别。
三叉神经痛经常误诊为牙痛,有的患者拔牙后仍痛才确诊。一般牙痛呈持续性钝痛,多局限在牙龈部,进冷热食物可加重,局部和放射线检查有助鉴别。
非典型面痛多发生于忧郁和神经质的病人,疼痛模糊不定,通常为两侧,情绪是唯一加重的因素,面部无扳机点。
鼻窦炎为局部持续性钝痛,局部有压痛,可有发热、白细胞增多、流脓涕等炎症表现,鼻腔检查和X线摄片可确诊。
以上几段文字内容就为我们很好地解答了三叉神经痛怎么确诊的问题,在此我衷心希望有这方面疑虑的朋友们都能够认真学习上面的内容,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针对三叉神经痛才能作出更好有效的解救方案。当然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我们面对这个疾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感到灰心沮丧,而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三叉神经痛的检查很仔细
⑴. 有无痛间隙的发作性疼痛。
⑵. 无明确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⑶. 有扳机点。
⑷. 疼痛严格限制在三叉神经支配区域。
三叉神经痛需要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和下列常见疾病进行鉴别: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常表现为三叉神经麻痹并持续性疼痛,常合并其它脑神经麻痹,可由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和颅底肿瘤所致。做头部ct和mri可做出鉴别。
三叉神经痛经常误诊为牙痛,有的患者拔牙后仍痛才确诊。一般牙痛呈持续性钝痛,多局限在牙龈部,进冷热食物可加重,局部和放射线检查有助鉴别。
非典型面痛多发生于忧郁和神经质的病人,疼痛模糊不定,通常为两侧,情绪是唯一加重的因素,面部无扳机点。
鼻窦炎为局部持续性钝痛,局部有压痛,可有发热、白细胞增多、流脓涕等炎症表现,鼻腔检查和x线摄片可确诊。
三叉神经从脑内延伸出来后分成三支,第一支管理一侧额部、眼部区域的感觉,第二支和第三支分别管理下眼睑、鼻旁、上下嘴唇以及上下两排牙齿区域的感觉。如果哪一支患病,就会出现相应部位的疼痛,尤以第二、三支发病最多见,所以患者往往感觉一侧的牙齿剧烈疼痛,常常误诊为牙痛。尽管拔除了“有病”的牙齿,但神经依然存在,因此疼痛不会消除。三叉神经痛一旦出现往往反复发作,疼痛剧烈难忍,严重影响病人的健康、生活和工作。其病因有二,一类是由于三叉神经走行经过的部位或临近部位存在炎症、肿瘤以及血管和骨的畸形,也称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另一类在临床上找不到明确的病因,医学上叫它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一般多在40岁以后发病,疼痛从面部、口腔牙齿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随病情发展范围扩大。疼痛呈阵发性,如刀割、针刺或电击样,骤起骤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说话、吃饭、刷牙、风吹,甚至手指轻触嘴唇、牙龈、鼻等处都可以激发疼痛发作。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对于继发性的,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去除已明确的病因。而对于原发性的,一般采取以下三种方法治疗:首先是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是卡马西平,先从小剂量开始,然后逐渐加量,直到疼痛明显缓解。其缺点是需要长期服药,停药后疼痛易复发。另外,长期服用卡马西平可有嗜睡、耳鸣等副作用。第二种是神经阻滞方法,用无水酒精破坏相应的三叉神经或其分支来消除疼痛,优点是见效快、止痛比较完全、费用低,但可引起面部相应部位的皮肤麻木感,数年后疼痛可复发。在前两种方法反复治疗无效时,也可考虑手术治疗切断神经或行脑内三叉神经减压术,但创伤大、费用高,万不得已时才可实施。三叉神经痛一般不影响病人寿命,但有时治疗效果不理想,所以病人需要与医生很好合作,共同寻找理想的解除疼痛的方法。
三叉神经痛和牙痛的区别
牙痛:三叉神经痛常易被误诊为牙痛,牙痛一般呈持续性钝痛,多局限于病牙部位的牙龈处,无“扳机点”,可以找到致痛的病牙。多伴有三驻神经或邻近结构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如病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感觉障碍、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咀嚼肌无力和萎缩等。有时尚可有其他颅神经损害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系指由各种病变侵及三叉神经根,半月神经节及神经干所致之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而言。其特点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不同,疼痛发作时间持续较长,常可达数分至数十分钟、或呈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重。
牙痛是指牙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而言,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那么他们之间的区别有哪些呢?
牙痛的典型临床表现:
牙痛指由于龋齿、残根、残冠等牙病引起的疼痛。
牙痛是持续性疼痛,夜间发病明显,冷热刺激加重,疼痛部位深、无放电样疼痛,通过对口腔检查可发现牙病,如龋齿、残根、残冠待。
三叉神经痛典型临床表现:
在三叉神经感觉支配范围内(如眉弓上方、眼眶下方、颧部、上唇、下唇等处)突然发生电样,刀割样、撕裂样或针刺样剧烈疼痛,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停止,多数病人仅发生在面部一侧,亦有双侧同是发生,常见于40岁以后女性多于男性。
三叉神经痛发作是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不少病人患病后不敢洗脸、不能刷牙、说话甚至不能吃饭。
三叉神经(II支)痛和下颌神经(III支)痛特别容易与牙痛相混,有不少患者的疼痛来自牙龋、常因此被误以为牙痛而惨遭拔牙之苦,更有患者遇到糊涂的牙医竟然全排牙都被连根拔除而依然疼痛不已,因此患者与牙科医师均应高度警觉。
经过上边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三叉神经痛和牙痛的区别,也知道了三叉神经痛和牙痛各自的临床表现。所以我们更加的清楚了两者之间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所以以后一旦牙齿周围疼痛,一定要确认好是牙疼还是三叉神神经疼,切莫因为分不清而拔错牙齿。
怎样诊断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真得很拿人命,我就被这个病拆磨透了,之前刚刚开始时,我都以为是牙痛,所以我一直都是看牙科的,每次都痛得我要命,甚至我还把那个痛得牙齿拔掉,以为症状会好转,但是感觉症状却越来越严重了,还放射到右侧的头痛,到医院去检查时,才知道是三叉神经痛,所以我现在很后悔当时没有立即到医院检查清楚,乱给自己下定论,拔掉一颗牙齿,以下就是怎样诊断三叉神经痛的相关内容了,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1三叉神经痛,根据疼痛发作部位、性质、触发点的存在,检查时无阳性体征,结合起病年龄,诊断并不困难。有时虽然检查时患者出现阳性体征,也不排除三叉神经痛 。按照远伤病检查,更加确切和肯定,不会产生误诊。
2早期容易与牙痛混淆,一些病人拔牙而疼痛并不解除。发生在面部的疼痛,不一定就是三叉神经痛,也往往容易误诊为副鼻窦炎、下颌关节炎、舌神经痛各其他疾患,最可靠的方法是作远伤病的检查,因为这种检查简易、直观,而且很快就能明确,不会有误。
3只要在面部出现疼痛症状或其他异常症状,不必诊断是否为三叉神经痛,它的病因病机均是相同的,也能够即时缓解和止痛,最终治愈。
注意事项:希望患者能尽早的发现自己的病情,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就医,不要把牙痛、偏头痛忽视。
三叉神经痛为什么容易误诊为牙痛
三叉神经痛的典型表现之一就是牙痛,三叉神经是脑神经的第五对神经,三叉神经是从脑内延伸出来后分成三支,第一支管理一侧额部、眼部区域的感觉,第二支和第三支分别管理下眼睑、鼻旁、上下嘴唇以及上下两排牙齿区域的感觉。所以如果三叉神经的哪一支患病,就会出现剧烈牙痛。因而很多由三叉神经惹起的牙痛患者会先上口腔科看病。
由此,很多患者首选光顾口腔科,尽管拔除了“有病”的牙齿,但神经依然存在,因此疼痛不会消除。实际上,三叉神经痛约九成患者都是由于年岁大了之后,距脑干1~2厘米处的神经受到血管压迫,造成三叉神经痛,还有极少数则为肿瘤等其它原因引起的疼痛。三叉神经痛患者由于常常表现为上下颌、颜面部痛甚至牙疼,口腔医生有时也难以鉴别,导致很多被误做拔牙处理,经多番治疗后无效才被转诊到神经内、外科。三叉神经痛是可治性疾病,有半边脸疼痛或“牙痛”的病人也不要忘了到神经外科去检查。
三叉神经痛和牙痛的区别:
其实牙痛和三叉神经痛是不一样的,三叉神经痛是癫痫样发作性如针刺样、闪电样或刀割样的剧痛,三叉神经痛存在特有的“扳机点”,触碰到了某位置会引发疼痛发作,发作时呈剧烈、闪电样疼痛,三叉神经的疼痛范围限制在三叉神经的分布范围内。
牙痛是一种部分炎症性继续的牙龈部酸胀痛,很多牙痛的患者本身就有牙龈炎或龋齿病史,牙齿对冷、热敏感,接触冷、热食物可诱发剧痛,无扳机点”存在,牙痛时间久了,会合并有牙龈和颊部肿胀。鉴别两者,还可以照口腔X光片,了解牙颌骨病变情况,或者稍作卡马西平试验性治疗加以鉴别,就能确诊。
牙痛不一定是牙的事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能要命。”其实,牙痛不但可由牙齿本身的龋坏等原因引起,很多全身疾病也可引起牙痛,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急慢性上颌窦炎 上颌窦炎常引起上颌磨牙及前磨牙疼痛。这种疼痛晨起时轻,午后或久坐后加重。多数患者牙齿无任何损坏,之前病人多有感冒病史。
■颌骨肿瘤 颌骨肿物以牙源性肿瘤为多见,上颌窦、翼腭凹等较深部位的肿瘤往往不易察觉。遇到不明原因的牙痛、牙齿松动、脱落等,千万不要以为是牙周炎而不以为然,更不要草草把牙拔掉,应仔细寻找牙痛的真正原因。
■三叉神经痛 不典型的三叉神经痛早期常表现为牙痛。患者在进食、说话或刷牙时,个别牙齿不能碰,表现为锐痛,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疼痛,持续时间数秒钟,疼痛难忍,位置准确,有时呈放射样,夜间缓解,每日发作数次至数十次不等。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疼痛多在耳前颞下颌关节区及咀嚼区周围,进食时加重,有些病人进食和咀嚼时还会感到耳内疼痛。有时张嘴、闭嘴时关节区出现弹响,而被误认为是牙齿疾病所引起。
■舌咽神经痛 疼痛性质与三叉神经痛相似。疼痛部位多发生在扁桃体、舌根或软腭等处,说话、咳嗽、吞咽或头部扭转时可诱发,有时可被误诊为牙齿的疼痛。
■心源性牙痛 以牙痛为首发症状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在临床中并不少见,有时有明显的多个牙痛(后牙痛),呈持续性,疼痛的放射部位常是左肩左臂、颈部和面部,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疼痛减轻。
■心理性牙痛 此类牙痛与牙体器质性疾病无关,即牙痛发作前,没有明显的牙龈炎或牙周炎,而是由于恼怒、忧伤、紧张等精神因素引起的,其特点是牙痛发作在情绪波动之后。多见于情绪敏感的中青年人,性格内向的女性多见。
■脑肿瘤 一些脑肿瘤患者因肿瘤压迫神经而出现感觉神经障碍,出现上颌或下颌后磨牙疼痛,有时会被误诊为三叉神经痛。 此外,临床中还有一些少见的以牙痛为首发症状的小儿急性白血病、甲状腺病、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感染的牙痛。因此,“牙痛不是病”的说法应该改为“牙痛可能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病”。
三叉神经痛症状与牙痛的区别
其实牙痛和三叉神经痛还是很容易区别的,牙疼是一种持续性的疼,而三叉神经痛痛的痛是一阵一阵的,不是持续性的。患者一旦觉得牙痛,最好先不要拨掉自己的牙齿,确诊后再拨也不迟。
牙痛主要与手足阳明经和肾经有关。手、足阳明经脉分别人下齿、上齿,大肠、胃腑积热,或风邪外袭经络,郁于阳明而化火,火邪循经上炎而发牙痛。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亦可引起牙痛。亦有多食甘酸之物,口齿不洁,垢秽蚀齿而作痛者。
三叉神经痛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
从很多病例来看,三叉神经从脑内延伸出来后分成三支,第一支管理一侧额部、眼部区域的感觉,第二支和第三支分别管理下眼睑、鼻旁、上下嘴唇以及上下两排牙齿区域的感觉。如果哪一支患病,就会出现相应部位的疼痛,尤以第二、三支发病最多见,所以患者往往感觉一侧的牙齿剧烈疼痛,常常误诊为牙痛,尽管拔除了“有病”的牙齿,但神经依然存在,因此疼痛不会消除。
三叉神经痛的症状与那些疾病类似
牙痛
三叉神经痛常误诊为牙痛,往往将健康牙齿拔除,甚至拔除全部牙齿仍无效,故应注意。牙病引起的疼痛为持续性疼痛,多局限于齿龈部,局部有牙痛及致病病变,X线及牙科检查可以确诊。
副鼻窦炎
如额窦炎、上颌窦炎等,为局限性持续性痛,可有发热、鼻塞、浓涕及局部压痛等。
青光眼
单侧青光眼急性发作误诊为三叉神经第1支痛,青光眼为持续性痛,不放射,可有呕吐,伴有球结合膜充血、前房变浅及眼压增高等。
颞颌关节炎
疼痛局限于颞颌关节腔,呈持续性,关节部位有压痛,关节运动障碍,疼痛与下颌动作关系密切,可行X线及专科检查协助诊断。
偏头痛
疼痛部位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发作前多有视觉先兆,如视力模糊、暗点等,可伴呕吐。疼痛为持续性,时间长,往往半日至1-2日。
三叉神经炎
病史短,疼痛呈持续性,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过敏或减退,可伴有运动障碍,在受累的三叉神经分支有明显压痛。神经炎多在感冒或副鼻窦炎后等发病。
小脑脑桥角肿瘤
疼痛发作可与三叉神经痛相同或不典型,但多见于30岁以下青年人,多有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并可逐渐产生小脑脑桥角其他症状和体征。以胆脂瘤多见,脑膜瘤、听神经鞘瘤次之,后两者有其他脑神经受累,共济失调及颅内压增高表现较明显。X线片、CT及MRI等可协助确诊。
三叉神经痛与其他面部神经痛的区别
三叉神经痛与牙痛的区别
牙痛也是一种非常疼痛的一种疾病
牙痛也是一种非常疼痛的一种疾病,有时特别是发病的初期,常常到口腔就诊,被误诊为牙痛,许多病人将牙齿拔掉,甚至患侧的牙齿全部拔除,但疼痛仍不能缓解。一般牙痛特点为持续性钝痛或跳痛,局限在齿龈部,不放射到其它部位,无颜面部皮肤过敏区,不因外来的因素加剧,但患者不敢用牙齿咀嚼,应用X线检查或CT检查可明确牙痛。
三叉神经痛与三叉神经炎的区别
三叉神经炎的疼痛为持续性的
三叉神经炎,可因急性上颌窦炎、流感、额窦炎、下颌骨骨髓炎、糖尿病、梅毒、伤寒、酒精中毒、铅中毒及食物中毒等疾病引起。多有炎性感染的历史,病史短,疼痛为持续性的,压迫感染的分支的局部时可使疼痛加剧,检查时有患侧三叉神经分区感觉减退或过敏。可伴有运动障碍。
三叉神经痛与中间神经痛的区别
中间神经痛为发作性烧灼痛
中间神经痛患者表现特点:①疼痛性质:为发作性烧灼痛,持续时间长,数小时,短者也数分钟。②疼痛部位:主要位于一侧外耳道、耳廓及乳突等部位,严重者可向同侧面部、舌外侧、咽部以及枕部放射。③伴随症状:局部常伴有带状疱疹,还可有周围性面瘫,味觉和听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