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小偏方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小偏方
1.痰湿型患者形体多肥胖,或多疾,或倦怠嗜睡,有的患者皮肤油垢较多,体味明显,或白带多且略偏黄,大便粘稠而不畅顺,或常咯痰,舌质红,舌苔略黄厚,月经来潮时乳房隐隐作痛。治疗当以化痰湿、散乳结为主。取半夏12克,制南星10克,陈皮12克,浙贝母15克,橘核30克(也可用等量黄皮果核、柚子核等代替),鹿角霜20克,生牡蛎30克(先煎),海藻18克,蜜枣5枚,郁金15克。加水煎成400毫升,日分2次温服。
2.肝郁型症见月经将来潮时,乳房胀痛,增生小叶疼痛尤明显,怒时则乳房胀痛更甚,平素易郁怒,舌质偏晦暗,或睡眠欠佳。治疗当用解郁散结为主。用八月扎12克,合欢皮15克,郁金20克,海藻18克,生麦芽32克,赤芍10克,当归6克,柴胡10克,枳壳12克,莪术8克,青皮5克,橘核30克(或黄皮果核、柚子核均可),甘草7克。加水煎成400毫升,日分2次温服。
3.血虚型面色苍白无光泽或萎黄,体倦乏力,口唇、指甲淡白,月经色淡红,行经时乳腺增生区隐隐作痛,脉搏细而无力。治疗当以补血散结为主。取当归身12克,川芎10克,丹参15克,鹿角霜18克,黄皮果核30克(或橘核、柚子核均可),黄芪15克,昆布20克(洗去盐分),甘草6克,蜜枣3枚。煎法同上,可隔天服1剂,连续服15剂为1疗程,服后如见肿块缩小,可继续服2--3个疗程。
4.肾虚型症见腰膝酸软,下肢乏力,或耳鸣、夜多小便、性欲减退、健忘,或白带清稀,月经来潮时,乳房隐隐作痛,舌质淡,脉搏沉细(即用手指略重按始能摸到)。治疗当以补肾散结为主。用巴戟12克,仙灵脾10克,肉苁蓉15克,鹿角霜18克,淮山20克,海藻15克(洗去盐分),淮山12克,橘核20克(或黄皮核、柚子核均可),甘草5克,蜜枣3枚。煎服法同上。如肿块较硬加莪术10克,三棱10克,生牡蛎30克(先煎),海蛤壳30克(生煎)。另外,食疗对乳腺小叶增生也有很好的效果。多食海带、紫菜、海藻、海螺、海产鱼类等含碘质较多的食物,不仅对乳腺小叶增生有治疗作用,而且对乳房的健美、防癌有良效。
女性乳腺增生缘起于哪些因素
乳腺组织是性激素的靶器官,其受内分泌环境的影响而呈周期性变化。当前社会“性”的环境扩大,性刺激机会增多,这些因素,可以促使“动情素”分泌,造成雌激素分泌增多,刺激乳腺组织而产生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也就是乳腺上皮增生,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因为是以乳房疼痛为主,故又称之为“乳痛症”。后因国内外一些学者指出乳痛为一临床症状,不宜作为病名,且乳痛原因很多,故目前多数学者主张仍采用乳腺组织增生和单纯性乳腺小叶增生症这一名称。另一种是囊性乳腺上皮增生,因以囊性变为主,故又称作慢性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腺增生发生的原因不十分清楚,可能和女性内分泌紊乱有关。乳腺小叶增生症可能是雌激素水平过高、孕酮水平过低所致,主要病变为末梢乳管和腺泡的上皮增生与脱落,导致乳腺导管的轻度扩张。乳腺囊性增生病可能是长期雌激素刺激的结果,主要病变是导臂上皮增生、导管扩张致导管囊性变。
据有关专家报道,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28%一40%。原因有以下这些情况导致的。
乳腺组织是性激素的靶器官,其受内分泌环境的影响而呈周期性变化。当前社会“性”的环境扩大,性刺激机会增多,这些因素,可以促使“动情素”分泌,造成雌激素分泌增多,刺激乳腺组织而产生乳腺增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妇女对抗衰老和美容的需求不断提高,中老年妇女为了皮肤美容,长期使用含雌激素的面霜,这些含激素的面霜经过皮肤吸收,也会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服用激素类药物,更直接引起体内激素水平失衡,这些均可导致本病发病率的增高。
从饮食结构的改变也可发现乳腺囊性增生病增高的原因,当前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靠淀粉类主食来维持温饱,而对含脂肪、蛋白质高的饮食发生兴趣,这些饮食是合成体内激素的原料,因此饮食成分的改变也可造成乳腺囊性增生病发病率的增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竞争意识和生活节奏也有很大的变化,精神活动经常处于紧张和兴奋状态,从而导致内分泌的失衡,增高发病率。
乳腺囊性增生常见误区
误区一:乳腺囊性增生可通过长期口服药物治愈。
乳腺囊性增生如果说是找到对症有效的药物时,是完全没有必要长期的服用药物的,中医讲究的就是一个中病既止,就是说一旦药物对病灶进行了清除,就不需要再服用药物了。事实上,乳腺囊性增生做为一个慢性病,在选择中医治疗的时候,这个时间上是会稍长一些,但不至于说是一直服药不停,一般两三个月就可使肿块和疼痛消失掉。而像乳腺纤维瘤一类的良性病变,它的治疗时间才会比较长,有的则长达五六个月的时间。
误区二:乳腺囊性增生可变为癌。
乳腺囊性增生现在比较普遍,它只是乳腺组织在女性周期性的激素发生改变时所产生的一个症状。癌变机率是很小的。发现的时候只要及时对症治疗,是完全不用担心转变为乳腺癌的。并且乳腺囊性增生的发展相对来说比较慢,有的患者保持的好的话,十几年都处于增生阶段也是有可能的。
误区三:乳腺囊性增生不用治疗,每个女人都有经前乳房胀痛。
专家观点:乳腺囊性增生的典型表现就是经前乳房胀痛,经后减轻或消失。这是不正常的。此病很普遍,许多人习以为常不去诊治,有些专业医生也认为不需要治疗,使许多乳腺囊性增生加重,甚至癌变。
误区四:乳腺囊性增生治不好,等生孩子或绝经后自然就好了。
怀孕和哺乳对乳腺囊性增生的确是有好处,并且像一些很轻度的增生,也就是说属于最早期的那种,刚好赶上怀孕的话,在哺乳期过后也是有不治自愈的可能性。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增生都可依赖怀孕和哺乳来进行康复。妊娠期随着乳房增大,有些乳腺囊性增生是会加重的(比如说是纤维瘤时期),哺乳和怀孕是会加速肿瘤的发展的,使肿瘤在此期间快速的增长变大。
乳腺有小结节是什么意思
乳腺结节就是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非肿瘤的疾病,导致乳腺结节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内分泌失调导致的。由于乳腺结节是乳腺囊性增生病,而囊性改变非常少见,多数以腺体增生为主,所以被俗称为“乳腺增生症”。
一般乳腺增生是由于体内内分泌紊乱引起的,跟平时压力大,饮食,和休息等方面有关;乳腺结节比较小的话,结节考虑是良性的可能性大,也是需要观察的。
雌激素水平过高可导致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病,包括乳腺囊性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小叶增生、乳痛症、乳腺腺病等,是一种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的疾病,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疾病,均与卵巢功能失调,导致黄体素的减少与雌激素相对增多。由于本病证状常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因而一般认为,乳腺增生病是由:
1、由于雌激素水平过高,孕酮水平过低所致,主要病变为末梢乳管和腺泡上的皮增生与脱落致乳腺管的轻度扩张。
2、内分泌激素水平失调,性激素代谢紊乱使体内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分泌过量或相对都增多导致乳腺生理性增生与病理性增生。
3、慢性囊性乳腺病是由于长期雌激素的结果,主要病变是导管上皮增生,导管扩长所致导管囊性变。
4、乳腺增生与精神因素有关,因精神的改变引起了内分泌因素的紊乱。
5、乳腺增生主要为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也可发生在腺管内而表现为上皮的乳头样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乳腺增生尚有一种小叶实质增生的类型。
6、肝脏灭活雌激素功能异常,使过多的雌激素对乳腺组织进行不良刺激而致乳腺组织增生性病变。
另外,也有学说认为乳腺增生是乳腺上皮增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以乳房疼痛为主;另一种是,囊生乳腺上皮增生,因以囊性变为主,又叫慢性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小叶增生症可能是雌激素水平过高、孕酮水平过低所致,主要病变为末梢乳管和腺泡的上皮增生与脱落,导致乳腺导管的轻度扩张。乳腺囊性增生病可能是长期雌激素刺激的结果,主要病变是导管上皮增生、导管扩张导管囊性变。也有人认为,乳腺囊性增生病是雌激素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引起的乳腺组织的退性变。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注意事项
1.保持心情的舒畅。
2.定期进行乳腺普查,月经后第3~7天为最佳检查时间。
3.减少人工流产次数,以减少乳腺增生的概率。
4.生活规律、适当运动。平时应劳逸结合,睡眠充足,少熬夜;适当进行跑步、扩胸等运动。
5.哺乳时间要充分。
6.避免激素药物和美容产品的使用。
7.最好不要佩戴过紧或有挤压隆胸效果的胸罩。
8.减少高能量的补品及食品。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绿叶蔬菜、新鲜水果。
乳腺结节患者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发生与卵巢内分泌的刺激有关,Coormaghtigi和Amerlinck在1930年已证明切除卵巢的家鼠注射雌激素后能产生乳腺囊性病,在人类,雌激素不仅能刺激乳腺上皮增生,也能导致腺管扩张,形成囊肿,新近研究说明高泌乳素血症是乳腺囊性增生症的重要原因,国外学者报道绝经后妇女患乳腺囊性增生症,常是不恰当的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结果。
(二)发病机制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病理改变特点为:
1.大体形态 一侧或双侧乳腺组织内有大小不等,软硬不均的囊性结节或肿块,囊肿大小不一,大囊肿直径可达1~5cm,呈灰白色或蓝色,又称蓝色圆顶囊或蓝顶囊肿(图1),小囊肿多见于大囊周围,直径仅2mm,甚至肉眼见不到,只有在显微镜下可见,切开大囊肿可见囊肿内容物为清亮无色,浆液性或棕黄色液体,有时为血性液体,其中含有蛋白质,激素(泌乳素,雌激素,雄激素,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类生长激素,卵泡刺激激素,黄体化激素等),糖类,矿物质及胆固醇,切面似蜂窝状,囊壁较厚,失去光泽,可有颗粒状或乳头状瘤样物向囊腔内突出。
2.组织学形态 可见5种不同的病变。
(1)囊肿:末端导管和腺泡增生,小导管扩张和伸展,末端导管囊肿形成,末端导管上皮异常增殖形成多层,从管壁向管腔作乳头状生长,占据管腔大部分,以致管腔受阻,分泌物潴留而扩张,而形成囊肿,囊肿可分为单纯性囊肿,只有囊性扩张,而无上皮增生;另一种为乳头状囊肿,囊肿上皮增生呈乳头状。
(2)乳管上皮增生:扩张的导管及囊肿内上皮呈不同程度的增生,轻者上皮层次增多,重者呈乳头状突起,或彼此相连呈网状或筛状,实体状,腺样,若囊肿上皮增生活跃,常见不典型增生或间变,有可能发展为癌。
乳腺囊性增生与乳腺癌有哪些关系
对于女性来说,出现乳腺疾病是常见的,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发生恶性变,比如乳腺癌。乳腺囊性增生就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那么,乳腺囊性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中医乳腺癌专家介绍说,乳腺囊性增生比其它乳腺疾病转化成乳腺癌的几率更大。乳腺囊性增生是一种严重的病变,属于乳腺增生Ⅲ期。囊性增生的恶变率在70%以上,也就是说比良性的纤维瘤的癌变机率都要高些,处于这个增生期的女性更应该引起重视,积极治疗和定期检查是非常必要的。检查时的表现可能会乳管有一些囊性扩张,常见的也都伴随有乳头溢液,颜色多为黄绿色、棕色或血性,也有一些为无色的液体。
乳腺囊性增生会引起乳腺导管上的细胞发生大量死亡,形成肿块,这有可能就是乳腺癌的首发症状。乳腺癌的肿块大多数为无痛性的,并且患者自我检查时都能发现肿块的形态跟其他的肿块不一样。乳腺癌肿块大多数为孤立性的单个肿块,质地属于坚硬,与周围的组织界限不清。
通过专家的以上讲述,相信大家对乳腺囊性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已经了解清楚了。总之,乳腺囊性增生具有很大的变成乳腺癌的危险,希望有乳腺病的朋友,一定要及时选择有效方法进行乳腺癌的治疗。
乳房针扎似的疼是什么原因
乳腺增生症是一种良性疾病而不是癌,它是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使乳腺组织中腺体的末端乳管和腺泡以及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并伴有淋巴细胞浸润所致。乳腺增生症分为三种类型:
1.乳痛症:又称乳腺组织增生,以乳房的周期性疼痛为特征,多见于20---40岁的妇女,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经前症状明显,经后缓解。正确的检查方法乳腺摸不到肿块,大多数表现为局部组织增厚的弥漫性分布的颗粒区,故又称为肿胀颗粒性乳腺。乳痛症多有自限性,结婚怀孕后可缓解,而且不会发生癌变。
2.乳腺腺病:多见于中青年妇女,常为一侧乳腺出现局限性肿块伴疼痛,亦可双侧发病,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多发生在乳房外上方,肿块较小,直径约1---3厘米。质坚不硬,与周围组织界线不清。乳腺腺病的早期即为乳腺小叶增生,这时尚不会癌变,但乳腺腺病的中、晚期有1%的癌变率。
3.乳腺囊性增生症:中年妇女多见,表现为乳房肿块,可是单一较大的肿块,呈圆球状,表面光滑,为囊性或实性感。也可表现为乳房多个囊性结节,约三分之一的病人早期可伴有疼痛及触痛,但多不显著,有时还有乳头溢液。乳腺囊性增生中约3---8%可发生癌变,所以要特别提高警惕,定期随诊。
其实,乳腺增生是内分泌功能失调导致的,但是由于乳痛的原因有很多而且也很难区分,所以最好去正规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没有得到医生的指导,不要随便吃药,盲目地治疗,以免得不偿失。在此,希望上述能够对各位有所帮助。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病理特点是什么
(1)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病理特点:乳腺囊性增生症是乳腺增生性病变的一个特殊类型。在我国发病率较低。乳腺囊性增生症是由大小不等多个囊肿形成与乳腺小叶增生并存的一种特殊的病理类型,故称为乳腺囊性增生症。有的称为乳腺囊肿病,或称纤维囊性乳腺病等。乳腺囊肿病是以乳腺小叶小管及末梢导管高度扩张而形成囊肿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其他一些结构不良性病变的疾病。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发病机制是,当卵巢内分泌紊乱时,雌激素增多,孕激素相对减少,这就导致乳腺上皮增生过度。在复旧过程中,大量上皮细胞蜕变脱落,堵塞管腔,分泌物排除障碍,管内压力增高,导致小叶小管及末梢导管扩张致使囊肿形成。
(2)病理标本所见:增生的乳腺组织内囊肿较大,其数目不等,可呈孤立的单发性囊肿,亦可呈多发性囊肿。囊肿可分为两大类:
①为多个大小不等的小囊肿,它们镶嵌在增生的乳腺组织中,肉眼可见有晶亮的圆形小珠,如果是微囊,仅能在灰白的乳腺组织中看到如“针眼”大小棕色的点状物。大小不等的散在囊肿有时可呈孤立状,或是多个小囊肿融合在一块,呈“葡萄珠”状。
②孤立性大囊肿,也有大小不等2~3个依偎在一起,一般直径2~3厘米左右,大者直径可达4~6厘米。有的表面光滑呈晶莹状,有折光性。有的囊壁外因纤维组织增生形成较厚的囊壁,往往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活动度小,外观颜色多呈蓝色,有时称“蓝顶盖”囊肿,囊内液体各异,有的为透明的淡白色液体,有的为棕褐色稍混浊液体,有的为乳汁样混浊液体等。切下的标本如为大小不等多个囊肿,其囊间为增厚的纤维组织,此时可发现被囊肿压迫而形成的迂曲导管。
(3)显微镜下所见:囊肿形成是终末导管高度扩张所致,如果仅有囊肿扩张而无上皮增生称之单纯性囊肿。巨大囊肿可因囊壁受压,使上皮细胞变成扁平,甚至萎缩。囊壁一般为肉芽组织构成,有时可有异物巨细胞反应或泡沫状细胞集聚成团。
较小的囊肿上皮为立方状或柱状增生不明显,若囊壁上皮呈乳头性生长则称乳头状囊肿,乳头可为没有间质的简单乳头,也可能为分支状乳头。
当若干扩张导管和囊肿内均有乳头状增生时则称为乳头状瘤病。当复杂分支状乳头顶部互相吻合成大小不一的网状结构时称网状增生;后者进一步增生,拥挤于腔内,至看不到囊腔时,称为腺瘤样增生;当上皮增生成片状,其中有多数圆孑L状空隙时则称为筛状增生;上皮再进一步增生成实体状时,则称为实性增生。上述各种上皮增生虽程度不同,但无间质病变,如果上皮增生发生间质病变时,则有可能发展成癌。
乳腺囊性增生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1、乳腺囊性增生患者吃什么好:
乳腺囊性增生饮食可以选择富含纤维素的蔬菜、白菜、豆制品、海带、鱼类、酸奶等。白菜里含有一种化合物,约占白菜重量的1%,能帮助分解雌激素。豆制品则含有异黄酮,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的发生。鱼类含有一种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不饱和脂肪酸,能有效预防乳腺囊性增生。
海带不但是家常食品,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对辅助治疗乳腺囊性增生能起到一定的疗效作用。海带含有大量的碘,碘可以刺激垂体前叶黄体生成素,促进卵巢滤泡黄体化,从而使雌激素水平降低,恢复卵巢的正常机能,纠正内分泌失调,消除乳腺囊性增生的隐患。
多进食高膳食纤维,由于纤维可以影响胃的排空、小肠的吸收速度以及食物经过消化道的时间,促使脂肪吸收减少,脂肪合成受到抑制,就会使激素水平下降,从而可以有利于乳腺囊性增生疾病的恢复。
2、乳腺囊性增生患者不能吃什么:
不要乱吃保健品。很多中年女性喜欢吃一些保健品以求达到调理身体的作用,一定要慎重。由于保健品的成分里是否含有雌激素,并不清楚。有些女性吃了保健品之后出现皮肤变好、皱纹减少等现象,有可能就是雌激素增高产生的作用。
少吃高糖高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食品。饮食上,减少可能对雌激素合成、分泌有影响的食品的摄入,特别是高糖高脂肪食品。平常吃药时,尽量不使用含雌激素的药物。
咖啡、可可、巧克力,这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嘌呤,会促使乳腺囊性增生,因此,女性朋友们应少吃这类食品。
3、乳腺囊性增生能喝酒吗?
乳腺专家指出,饮酒也被认为是乳腺囊性增生的大敌。有研究发现,女性每天饮白酒,患乳腺肿瘤的机会大幅度增加,所以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女性朋友最好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这样才能从日常中降低其发病风险。
4、乳腺囊性增生的治疗方法:
从饮食中可以预防乳腺囊性增生,但是对于中重度的乳腺囊性增生患者来说,通过饮食是不能彻底治愈的,那么,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乳腺微雕技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
所谓“乳腺微雕技术”,微既微创手术,雕既乳房塑形手术,乳腺微雕技术即乳腺病灶微创切除及同期乳房塑形术。该手术采用隐蔽性的微小切口进行乳腺病灶完整切除,且同期利用自体组织瓣或假体实施乳房修复塑形手术。一次手术解决患者对乳房健康及术后乳房外形美观的追求,满足患者“身体-心理-社会角色”的综合健康需求。
乳腺囊性增生症预防与保健
1、心理上的治疗非常重要,乳腺增生对人体的危害莫过于心理的损害,因缺乏对此病的正确认识,不良的心理因素过度紧张刺激忧虑悲伤,造成神经衰弱,会加重内分泌失调,促使增生症的加重,故应解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刺激。对心理承受差的人更应注意,少生气,保持情绪稳定,活泼开朗心情即有利增生早康复。
2、改变饮食,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甜食及过多进补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类,多吃粗粮。黑黄豆最好,多吃核桃,黑芝麻、黑木耳、蘑菇。
3、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性生活和谐。可调节内分泌失调,保持大便通畅会减轻乳腺胀痛。
4、多运动,防止肥胖提高免疫力。
5、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不吃用雌激素喂养的鸡、牛肉。
6、避免人流,产妇多喂奶,能防患于未然。
7、自我检查和定期复查。
8、明确诊断,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目前专科采用中药综合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效果更为显著。如乳腺囊肿不论大小时间长短,用药后均在2周左右消失。对乳腺增生及时纠正内分泌,肿块、胀痛、面部神经可消除,对急性乳腺炎用药后即可缓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