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有哪些
呼吸系统疾病有哪些
呼吸系统疾病有哪些?
哮喘病
哮喘病英文: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俗称“吼病”,祖国医学称“哮证”,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根据权威机构济南哮喘病医院哮喘病可分类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过敏性哮喘、 药物性哮喘、 老年性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哮喘 、运动性哮喘 、儿童性哮喘等十几类。
气管炎
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炎性变化,粘液分泌增多,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本病早期症状较轻,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且病程缓慢,故不为人们注意。晚期病变进展,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肺功能遭受损害,影响健康及劳动力极大。本病为中国常见多发病之一,几十年临床数据表明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吸烟患者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在中国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农村较城市发病率稍高。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多数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主要为鼻病毒、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及风疹病毒等。较常见的细菌为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沙门氏菌属和白喉杆菌等。此外气温突变、粉尘、烟雾和刺激性气体也能引起支气管炎。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又分慢性支气管炎和急性支气管炎两种。急性支气管炎以流鼻涕、发热、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并有咽声音嘶哑、喉痛、轻微胸骨后摩擦痛。初期痰少,呈粘性,以后变为脓性。烟尘和冷空气等刺激都能使咳嗽加重。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特别是早晚咳嗽加重。如果继发感染则发热、怕冷、咳脓痰。临床数据表明冬季,是此病的高发季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一种不可逆的慢性肺部疾病,包括两类: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及肺气肿(emphysema)。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有一些明显的肺外效应,可加重一些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加重,多与肺部对有害的颗粒和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 的特征性病变气流受限,是小气道病变(闭塞性细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炎)和肺实质破坏(肺气肿)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患者中这两种原因所占的比例不同。COPD 的自然病程是可变的,且每个病人的病程都不一样。一种进行性加重的疾病,特别是当病人持续暴露于有害环境时。COPD对病人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气流受限的程度,还取决于症状(特别是气促和活动能力的下降)的严重程度,全身效应以及有无合并症。
肺心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者为慢性缺氧血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肺 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肺心病在中国是常见病,多发病。2000~2002年在全国调查了二千多万人,肺心病的平均患病率为0.4%。1992年在 北京、湖北、辽宁某些地区农民中普查了十万余人,肺心病的平均患病率为0.47%,基本与前相似。居住在高原(如 东北、华北、西北),日照不足又过于潮湿的西南地区及抽烟的人群患病率为高,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91.2%以 上患者年龄在41岁以上。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随职业的不同患病率依次为工人、农民及一般城市居民。患病率最高可达15.7%~49.8%。本病占住院心脏病的构成比为46%~38.5%。多数地区占第3、4位,1980~1989年的构成比仅2.49%,占第8位,这与冠心病、心肌炎发病率与收治率例数增高有关。在气候严寒的北方 及潮湿的西南地区则为首位。
肺结核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简称TB)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us) 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造成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
一、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呼吸系统在人体的各种系统中与外环境接触最频繁,接触面积大。成年人在静息状态下,每日有
呼吸系统疾病
12000L气体进出于呼吸道,在3亿-7.5亿肺泡(总面积约100m2)与肺循环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从外界环境吸取氧,并将二氧化碳排至体外。在呼吸过程中,外界环境中的有机或无机粉尘,包括各种微生物、异性蛋白过敏原、尘粒及有害气体等皆可吸入呼吸道肺部引起各种病害。其中以肺部感染最少为常见,原发性感染以病毒感染最多见,最先出现于上呼吸道,随后可伴发细菌感染;外源性哮喘及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吸入生产性粉尘所致的尘肺,以矽肺、煤矽肺和石棉肺最为多见;吸入水溶性高的二氧化硫、氯、氨等刺激性气体会发生急、慢性呼吸道炎和肺炎,而吸入低水溶性的氮氧化合物、光气、硫酸二甲酯等气体,损害肺泡和肺毛细血管发生急性肺水肿。
肺有两组血管供应,肺循环的动、静脉为气体交换的功能血管;体循环的支气管动、静脉为气道和脏层胸膜等营养血管。肺与全身各器官的血液及淋巴循环相通,所以皮肤、软组织疖痈的菌栓、栓塞性静脉炎的血栓、肿瘤的癌栓,可以到达肺,分别引起继发性肺脓肿、肺梗塞、转移性肺癌。消化系统的肺癌,肺部病变亦可向全身播散,如肺癌、肺结核播散至骨、脑、肝等脏器;同样亦可在肺本身发生病灶播散。
肺循环的血管与气管-支气管同样越分越细,细小动脉的截面积大,肺毛细血管床面积更大,且很易扩张。因此,肺为一个低压(肺循环血压仅为体循环血压的1/10)、低阻、高容的器官。当二尖瓣狭窄、左心功能衰竭、肝硬化、肾病综合征和营养不良的低蛋白血症时,会发生肺间质水肿,或胸腔漏出液。
一些免疫、自身免疫或代谢性的全身性疾病,如结节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硬皮病等都可累及肺部。肺还具有非呼吸性功能,如肺癌异位性激素的产生和释放所产生内分泌综合证。
二、社会人口老龄化
随着科学和医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寿命延长的速度也迅速加快。据记载两千年前的平均寿命仅次于20岁,18世纪增为30岁,到19世纪末达40岁。据联合国人口司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60岁以上人口将增至11.21亿,占世界人口13.7%,其中发展中国家为12%,发达国家达23%。1993年底,上海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210万,占总人口的16%,到此为止2025年老人将达400万,占28%以上。呼吸系统疾病如慢阻肺、肺癌均随年龄的增加,其患病率亦随之上升;由于老年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且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即使各种新抗生素相继问世,肺部感染仍居老年感染疾病之首位,常为引起死亡的直接因素。
三、大气污染和吸烟的危害
病因学研究证实,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与空气污染、吸烟密切相关。有资料证明,空气中烟尘或二氧
呼吸系统疾病
化硫超过1000ug/m3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显著增多;其他粉尘如二氧化碳、煤尘、棉尘等可刺激支气管粘膜、减损肺清除和自然防御功能,为微生物入侵创造条件。工业发达国家比工业落后国家的肺癌发病率高,说明与工业废气中致癌物质污染大气有关。吸烟是小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吸烟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癌关切。1994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吸烟是世界上引起死亡的最大“瘟疫”,经调查表明发展中国家在近半个世纪内,吸烟吞噬生灵6千万,其中2/3是45岁至此65岁,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早死20年。如按目前吸烟情况继续下去,到2025年,世界每年因吸烟致死将达成1000万人,为目前死亡率的3倍,其中中国占200万人。现在中国烟草总消耗量占世界首位,青年人吸烟明显增多,未来的确20年中,因吸烟而死亡者将会急剧增多。
四、吸入性变应原增加
随着中国工业化及经济的发展,特别在都市可引起变应性疾病(哮喘、鼻炎等)的变应原的种类及数量增多,如地毯、窗帘的广泛应用使室内尘螨数量增多,宠物饲养(鸟、狗、猫)导致动物毛变应原增多,还有空调机的真菌、都市绿化的某些花粉孢子、有机或无机化工原料、药物及食物添加剂等;某些促发因子的存在,如吸烟(被动吸烟)、汽车排出的氮氧化物、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细菌及病毒感染等,均是哮喘患病率增加的因素。
五、肺部感染病原学的变异及耐药性的增加
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结核病(主要是肺结核)患者人数居全球第二,有肺结核患者500万,其中具传染性150万人,而感染耐多药的结核分枝杆菌的患者可达17%以上。由于至今尚未有防治病毒的特效方法,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未有明显降低;自广泛应用抗生素以来,细菌性肺炎的病死率显著下降,但老年患者病死率仍高,且肺炎的发病率未见降低。在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中,革兰阴性菌占优势。在革兰阳性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细菌亦明显增加;社区获得性肺炎仍以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要病原菌,还有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在2003年暴发的SARS,则为SARS冠状病毒感染。此外,免疫低下或免疫缺陷者的呼吸系统感染,则应重视特殊病原如真菌、 肺孢子菌及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
六、医学科学和应用技术进步使诊断水平提高
近年来,生理学、生化、免疫、药理、核医学、激光、超声、电子技术等各领域科研的进展为呼吸系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条件。现采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一些呼吸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等有了新的、较全面的认识,使疾病更准确、更早期得以诊断。
七、呼吸系疾病长期以来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由于呼吸器官具有巨大生理功能的储备能力,平时只需1/20肺呼吸功能便能维持正常生活,故肺的病理变化,临床上常不能如实反映;呼吸系统疾病的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气急等症状缺乏特异性,常被人们及临床医师误为感冒、气管炎,而对重症肺炎、肺结核或肺癌等疾患延误了诊断;或因反复呼吸道感染,待发展到肺气肿、肺心病,发生呼吸衰竭才被重视,但为时已晚,其病理和生理功能已难以逆转。
肩背部疼痛的的症状
一、症状:
1、其常见原因为肩背局部骨或软组织疾病所致。
2、其他还有脏器疾病反射至肩背部或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肩背部所引起的肩胛骨疼痛。
二、诊断:
1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肩背部疼痛,其部位一般在后背、侧背部或肩胛部,常见的疾病有胸膜粘连、肺癌及结核等。
鉴别要点:(1)肩背部疼痛多伴有呼吸系统症状与体征。
(2)呼吸时肩背部疼痛加剧。
(3)脊椎检查无病变、运动不受限、局部无压痛。
2 循环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肩背部疼痛。以心绞痛、心肌梗死最常见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有哪些
有有关新生儿疾病,与很多种类,皮肤的,代谢的,器官的,本文为您介绍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呼吸窘迫,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都非常陌生,是一种疾病叫做“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一:什么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肺透明膜病。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萎陷,致使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主要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2、此外,糖尿病母亲生产的婴儿,剖腹产儿,双胎的第二婴和男婴,多胎,宫内窘迫或窒息儿,有遗传史等,上述婴儿发病率也较高。
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1、多见于临床早产儿。刚出生时可能哭声还正常,然后在生后6 ~ 12 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呻吟、烦躁,症状逐渐加重,严重时则发生呼吸暂停,皮肤因缺氧而发青发灰,缺氧严重者在出生三天之内即死亡。
2、病情较轻的起病较晚,可在生后24 ~ 48 小时左右发病,呼吸困难不明显,皮肤青紫程度较轻,采取治疗措施后三四天即可好转。
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属于自限性疾病。所谓自限性疾病就是指自己就能恢复的疾病,比如感冒。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肺发育程度相关,若患病宝宝能撑过三天, 在这三天内肺将持续发育,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恢复的希望也在增大。
孕妇要注意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注意居室通风。有些孕妇觉得冬天气温低,常常让门窗紧闭,这是十分错误的。因为这样一来,室内空气不流通,其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极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因此,怀孕后,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保证居室空气清新。睡觉时注意关好门窗。此外,还要及时打扫房间卫生,清理卫生死角,不给病菌以孳生之地;孕妇最好每周更换一次卧具,每两到三天更换一次内衣。
第二,提高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冬季,室内要注意湿化,孕妇平时要多喝水,防止呼吸道黏膜受损;室内生炉子或取暖时,可以在炉子上烧一壶水,使水分蒸发;在室内晾一些潮湿的衣服、毛巾等;在地面洒水或放一盆水在室内;使用空气加湿器或负氧离子发生器等,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含量。
第三,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育龄妇女在怀孕前,要加强体能锻炼,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同时要适当休息,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理压力。怀孕后,孕妇不能一味只顾休息,还应进行一些适当的活动,保持乐观的情绪。
呼吸系统疾病它的分类有哪些
气管炎
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炎性变化,粘液分泌增多,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本病早期症状较轻,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且病程缓慢,故不为人们注意。晚期病变进展,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肺功能遭受损害,影响健康及劳动力极大。本病为中国常见多发病之一,几十年临床数据表明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吸烟患者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在中国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农村较城市发病率稍高。
必要建中的就是支气管炎,它可分为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下面大家来具体的了解它吧。
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多数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主要为鼻病毒、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及风疹病毒等。较常见的细菌为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沙门氏菌属和白喉杆菌等。此外气温突变、粉尘、烟雾和刺激性气体也能引起支气管炎。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又分慢性支气管炎和急性支气管炎两种。急性支气管炎以流鼻涕、发热、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并有咽声音嘶哑、喉痛、轻微胸骨后摩擦痛。初期痰少,呈粘性,以后变为脓性。烟尘和冷空气等刺激都能使咳嗽加重。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特别是早晚咳嗽加重。如果继发感染则发热、怕冷、咳脓痰。临床数据表明冬季,是此病的高发季节。
呼吸系统疾病的危害有哪些
1.睡眠中打鼾,张口呼吸,频繁呼吸停止,醒后口干舌燥。
2.夜间反复憋醒,夜眠不宁,不自主翻动,大汗淋漓。
3.白天困倦,疲乏无力,嗜睡,甚至工作或开车时睡着。
4.醒后头痛、头昏,晨起血压高,尤其是药物控制不好的高血压。
5.经常夜间心绞痛或心律失常发作。
6.夜尿增多,甚至遗尿,脾气暴躁,性格改变。
7.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能力下降。
负离子疗法让患者走出呼吸系统疾病的困扰
负离子的吸入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和机体抗病能力,加速支气管纤毛运动,利干痰液排出。同时负离子还能松弛气道平滑肌改善肺换气功能。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普通感冒吸入后鼻塞很快消失,其他症状缓解至消失,急慢性支气管炎治疗后,炎症、咳痰等明显改善,对慢性支气管炎疗效尤为显著。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吸入负离子后,胸闷、发给等症状消失。
药茶的功效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药茶中使用甘草有祛痰作用,能促进咽喉咳出痰浊,有效缓解咽喉的炎症;冬虫夏
草浸剂能使肾上腺素的作用加强,使支气管平滑肌发生扩张。对于患有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药茶能够有效缓解症状。
冬天怕冷怎么办 防呼吸系统疾病
冬季干冷的空气,容易侵害和损伤呼吸道黏膜,进而导致疾病。运动时,尽量用鼻子呼吸,也可以口鼻并用呼吸,以减轻冷空气对呼吸道的不良刺激,不要张大嘴呼吸,必要时可以卷起舌头,顶住上颚,以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咽喉和呼吸道而伤害肺脏。
秋季呼吸系统疾病的分类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本病是医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大多由病毒引起来的,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表现分为普通感冒,咽炎和支气管炎。
临床表现:病因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一般情况下,起病较急,咽干,同时出理流鼻涕,2-3天后有的病人感到全身酸痛可伴咽痛,一般一周内基本恢复。
2、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多由感染、理化刺激或过敏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
临床表现:一般先有鼻塞、流涕、咽痛、头痛、畏寒、发热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有咳嗽、开始为刺激性干咳,伴胸骨下疼痛,1天-2天后有粘痰。偶尔有血丝。
新生儿的呼吸系统疾病
有有关新生儿疾病,与很多种类,皮肤的,代谢的,器官的,本文为您介绍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呼吸窘迫,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都非常陌生,是一种疾病叫做“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下面从5 个方面来解析此病,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问题一:什么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肺透明膜病。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萎陷,致使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主要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此外,糖尿病母亲生产的婴儿,剖腹产儿,双胎的第二婴和男婴,多胎,宫内窘迫或窒息儿,有遗传史等,上述婴儿发病率也较高。
问题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多见于临床早产儿。刚出生时可能哭声还正常,然后在生后6 ~ 12 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呻吟、烦躁,症状逐渐加重,严重时则发生呼吸暂停,皮肤因缺氧而发青发灰,缺氧严重者在出生三天之内即死亡。
病情较轻的起病较晚,可在生后24 ~ 48 小时左右发病,呼吸困难不明显,皮肤青紫程度较轻,采取治疗措施后三四天即可好转。
你 知 道 吗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属于自限性疾病。所谓自限性疾病就是指自己就能恢复的疾病,比如感冒。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肺发育程度相关,若患病宝宝能撑过三天, 在这三天内肺将持续发育,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恢复的希望也在增大。
问题三:哪些原因能引起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情况分为3 种:早产儿、糖尿病孕妇生产的婴儿及宫内窘迫和出生时窒息儿。
1.早产儿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由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早产儿的肺发育较足月儿更不成熟,所以容易发生呼吸窘迫。出生后早产儿的肺仍会继续发育,只要能度过易发呼吸窘迫的高危时段,存活率将大大提高。
2.糖尿病孕妇生产的婴儿
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准妈妈血糖高,胎儿的血糖也随之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影响了肺的发育。
3.宫内窘迫和出生时窒息儿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呼吸循环障碍。简单来说任何原因造成胎儿出生时无呼吸的,或出生数分钟后发生呼吸抑制的,就是新生儿窒息。胎儿若因宫内窘迫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会影响其肺部的发育。
问题四:怎样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作为准妈妈,一定希望能在分娩前就做好准备,避免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的情况。只要做好产前和产后的预防,就能降低呼吸窘迫发生的可能性。
1.产前预防
经过产前检查诊断为高危妊娠的准妈妈,一定要积极配合治疗。通过有针对性的治疗,能有效预防早产、难产等情况的发生。
不是高危妊娠的准妈妈也应当做好产前保健,按时定期进行产检,并监测好胎动,因为胎儿在宫内的活动能通过胎动显示出来。在孕中、晚期,产检时需要做胎心监护,以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
2.产后预防
对诊断为高危妊娠的产妇,产科医生将采取各种措施以防止分娩时出现险情,并对分娩出的早产儿、低体重儿等高危儿进行提前干预。临床证明,预防越早则效果越好。
问题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该如何治疗和护理
一般护理方法如下:
● 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宝宝,一出生就被送入新生儿监护病房,治疗和护理都在医院内进行。
● 对早产儿更应加强护理,应放置在保暖箱内,用监测仪监测体温、呼吸、心率等, 对吞咽困难的患儿应采用静脉给养。
● 保持呼吸道畅通。
● 为改善缺氧症状,会采取供氧,病情较轻使用鼻塞、面罩或持续气道正压呼吸,病情严重则需做气管插管术,使用呼吸机,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供氧方法交
温馨提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难度大,费用高
1.早产、低体重儿或是怀孕及生产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很多见,通常一出生就会收入监护病房,作为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一般有:输氧;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营养支持治疗;有感染的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置于暖箱中;如果胎儿的肺发育还未成熟,根据具体病情会使用一些药物促进肺的成熟。本病治疗的费用较高,应慎重选择值得信任的医院就诊。
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症多,病情较为复杂,死亡率高,因此治疗时难度大。但本症为自限性疾病,能生存三天以上的患儿肺成熟度将增加,恢复希望较大。
预防大于治疗,不妨借鉴本文的一些预防此病的办法,好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吧!
雾霾会引起什么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雾霾主要由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有机物、矿尘、无机碳、金属元素等组成,它们可以碰撞、组合、反应,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刺激并破坏呼吸道黏膜,可诱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鼻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果长期处于雾霾环境下,还可能诱发肺癌。
小贴士:外出戴上防雾霾口罩,进入室内应立即洗手。在家开窗通风、要避开早晚霾气浓重的时段,尽量选霾气开始消散的中午开窗。
呼吸系统疾病的类型
呼吸系统疾病的类型:
哮喘病
哮喘病:俗称“吼病”,祖国医学称“哮证”,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根据权威机构济南哮喘病医院哮喘病可分类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过敏性哮喘、 药物性哮喘、 老年性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哮喘 、运动性哮喘 、儿童性哮喘等十几类。
气管炎
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炎性变化,粘液分泌增多,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本病早期症状较轻,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且病程缓慢,故不为人们注意。晚期病变进展,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肺功能遭受损害,影响健康及劳动力极大。本病为中国常见多发病之一,几十年临床数据表明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吸烟患者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在中国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农村较城市发病率稍高。
长期咳嗽鼻塞大多与呼吸系统疾病有关
1、如急慢性咽、喉炎,表现为刺激性干咳,严重时伴有声音嘶哑;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表现为非持续性单发或阵发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多在冬季发作,可持续几个月;
3、支气管扩张,反复咳嗽咯血,每日痰量可达数百毫升;
4、支气管肺癌,早期出现干咳和少量咯血,周边型肺癌还可伴有胸痛;肺脓肿咳嗽,咯脓性臭痰;
5、肺结核,无力型咳嗽,痰中带血;大叶性肺炎咳嗽,痰呈铁锈色;克雷白杆菌肺炎,痰呈砖红色,胶冻状;病毒感染,白色黏稠痰;
6、职业性尘肺,有慢性咳嗽、气短和胸痛;百日咳有反复发作痉挛性咳嗽伴高调鸡鸣样吼声;
7、肺栓塞,可有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痛等。此外,有部分哮喘并不出现喘息,而表现为慢性咳嗽,称为变异性哮喘。
小儿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1、小儿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感冒
感冒是综合的一组症状,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狭义的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
2、小儿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肺炎
肺炎是肺部产生炎症而引发的疾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也有可能是寄生性细菌引起的。大部分幼儿的肺炎是由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等并发症引发的。
肺炎的常见症状是发烧和持续咳嗽。和感冒不同的是,严重时,高烧还可能造成呼吸困难。另外,呼吸会快到1分钟50次以上,且每次呼吸时,身体多部位往往会由青转白。咳嗽严重时,年龄越小越易出现呕吐、多痰、类似腹泻等现象。
怎样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呢
(1) 避免诱发因素:支气管哮喘的发作,与致敏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发作过后,应细心寻找分析诱发因素,并尽可能加以避免。
(2) 体育锻炼:许多支气管哮喘病人,由于担心受凉、感寒后哮喘发作,心理上处于紧张状态,而对体育锻炼有所顾虑,结果体质下降,反而发病增多。其实,体育锻炼对本病患者大有好处,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适当选择运动方式。例如:每天坚持慢跑、打太极拳等。
(3) 呼吸调整:1)经常唱歌:人在唱歌时,只能采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能增大肺活量,减轻肺部压力。并且,唱歌还能振奋精神,激发体内潜力,使人从静止状态转入活动状态,同时心跳加快,肌肉紧张,有利于控制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