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怎么检查有没有大肠癌 大肠癌贫血是第几期

怎么检查有没有大肠癌 大肠癌贫血是第几期

大肠癌在临床上是用TNM分期:

T是指的原发肿瘤,它是根据肿瘤侵犯到了肠壁的哪一层来分期的。

N指的是有没有区域的淋巴结的转移,以及淋巴结转移的个数来分期。

M是指有没有远处脏器,比如说肝脏、肺脏、 骨头等远处器官的转移。

根据TNM分期的情况,再决定是一到四期中的哪一期。贫血跟大肠癌的分期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它只是肿瘤病人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但是并不影响大肠癌的分期。

肠癌可以从排便看出来 肠癌的三个致病因素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

大肠癌如有一些早期症状出现,尽早就医可以提高癌症的治愈率。 粪便潜血实验可以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筛检方法,结合肛门指检和纤维结肠镜检查,往往能早期发现大肠癌。肛肠专家说:“要让大家了解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如大便带血,间歇性的便血,大便习惯改变,便频,出现腹部隐痛,肠道功能紊乱等表现,或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出现类似情况的,都应及时到专科就诊。”

肠癌发生后有3个信号

信号一:排便习惯改变

一般人每天要大便1-2次,并且较有规律,要么早上起床,要么晚上睡前。如果原来规律发生变化,特别是大便困难,由有规律的一天1-2次变成每天4-5次或者2-3天才能大便一次,就要引起注意了。

信号二:便血颜色和数量

大便带血是大肠癌特别是直肠部位长癌最常出现的症状,主要原因就是肿瘤增大破溃出血,但一般便血的量不多,有的较为鲜红,有的暗红如酱色。

信号三:贫血、消瘦、乏力

由于肿瘤慢性出血和消耗体内营养,时间一长人就会出现贫血、消瘦、乏力等症状,甚至发热,此类症状最常出现在结肠癌。

肠癌的三个致病因素解读

据了解,肠癌通常指的就是大肠癌,因为小肠生癌的概率极低。大肠癌又可分为结肠癌与直肠癌两部分。医师说,从大肠癌的病例来看,肥胖与大肠癌的发病有相关性,因此,大肠癌的发病原因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本多吃蔬菜和谷物的中国人现在开始吃大量的肉类食品及奶制品。高热量、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等摄入过多,纤维素和维生素等明显缺乏,都增加了大肠癌的发病率。

一、饮食习惯

日常生活中以高脂,高肉食,低纤维饮食为主,可增加患直肠癌的风险。高脂饮食刺激胆汁分泌,促进肠道内厌氧细菌的生长,由于胆盐以及胆醇一经厌氧菌分解形成一种新的物质不饱和胆固醇,如石胆酸以及脱氧胆酸都有增加,后两者都会有利于直肠癌的发生。

二、慢性炎症刺激

直肠癌是怎样形成的?由于长期受到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的刺激,诱发肠粘膜水肿和渗出,因此反复的破坏及修复会使纤维组织增生,肠壁增厚,导致肠腔狭窄,上皮细胞间变,形成慢性肉芽肿以及多发性息肉。因此慢性的炎症刺激,也诱发直肠癌的病因。

三、遗传因素

临床上很多患者具有家族肿瘤遗传史,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者是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等。直肠癌的遗传因素,在此病的患者家族中,约有1/4患者是癌肿的家族史导致的,并且半数是消化道肿瘤。因此,遗传因素也会增加此病的发病率。

八类高危人群需警惕肠癌

核心提示:有大肠癌家族史:如果亲人患过胃癌或肠癌,你必须定期做肠镜检查,因为你的胃肠癌发病率是其他无家族史人的4~5倍。

40岁以上人群:肠癌的发生与长期高脂饮食、酗酒、食物过于精细有明显关系。

大肠癌 手术 后人群:以前患过大肠癌,那么,终身要定期做肠道检查。大肠癌手术后3~5年的复发率为30%~40%。

大肠息肉 经肠镜下电灼术后:大肠癌多由 息肉 变化而来,且大肠息肉复发率很高,若不及时复查,容易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有大肠癌家族史:如果亲人患过 胃癌 或肠癌,你必须定期做肠镜检查,因为你的胃肠癌发病率是其他无家族史人的4~5倍。

有大肠息肉家族史:息肉有遗传倾向,而大肠息肉又是肠癌的主要发生因素。

患 溃疡 型结肠炎:该病是肠癌的癌前期病变,癌变概率高,要重视。

患血吸虫性直肠 肉芽肿 :这类病人是肠癌的癌前期病变,要警惕。

胆囊切除术后:肝脏储存胆汁的功能降低,可增加胆汁酸对肠道的刺激,增加肠癌发生率。

大肠癌如何检测

大肠癌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症状,会有大便习惯的改变,比如说便秘、腹泻或者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还有就是便血、大便变细,或者是腹痛,当患者有这些临床症状的时候,就要警惕大肠癌的可能,要去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完善相关的检查,比如说肠镜,肠镜下取活检是确诊大肠癌的一个金标准。然后还可以完善抽血,查大肠癌的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常见的是CEA,这一项会有升高,以及腹部的增强CT检查,CT上面会看到肠壁的增厚,然后增强扫描会见有强化。结合患者的症状以及相关的检查结果,最后的确诊是要病理确诊,就是肠镜下取活检,这才是100%的明确大肠癌的诊断。

怎样判断自己大肠癌

肠癌检查

1、早期症状

在早期大肠癌的症状不是非常的明显,最为常见的几个症状就是腹痛腹泄、便血、排便习惯等一些肠道疾病的症状,这些症状往往会和别的疾病混淆的,因而对出现肠道症状应予以重视,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对原因不明的贫血病人们,亦建议做钡剂灌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查,排除大肠癌的可能。

2、肛门指检

直肠是大肠癌最常见得发病部位,肛门指检可发现距肛门7-8cm之内得直肠肿瘤,并且操作简便、不必设备,具有经济有效得优点。在漏诊得直肠癌中,80%第一次就诊没有进行肛门指诊。我国直肠癌得病例仍占大肠癌得50%以上,且中低位得直肠癌比例高。因而在临床工作中要比较特殊的是重视直肠指诊,争取早期发现。

3、大便潜血试验

早期大肠癌以及癌前病变在临床上没有明显得临床表现,但肿瘤组织得坏死和表面粘膜充血,会使粪便中混有肉眼难以察觉得血液。大便潜血试验已是成为监测大肠癌得最有价值得方法之一,并地到不断得发展。推荐阅读:结肠癌的症状及治疗

4、结肠镜检查

全结肠镜检查是检查大肠癌最有效得方法,能检出95%-99%得大肠癌,而且在进行结肠镜检查时,不仅能发现腺瘤,还能进行预防性切除,因而可大大降低大肠癌得发病几率。但由于费用较高、患者痛苦大,且可发生结肠穿孔等并发病,目前还不能作为大肠癌普查筛选工具,而更适用于初步筛选后得进一步检查。

以上这些方法都是诊断肠癌最好的方法了,大肠癌这个疾病是当今我们的在生活中不注意造成的,因而对于这个疾病我们的要做好相关的预防的工作,发现大肠癌的症状,要以及时的治疗大肠癌。

怎么检查大肠癌

一、粪便隐血检查粪便隐血试验对大肠癌的诊断虽尢特异性,但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普查筛检或早期诊断的线索。一般用愈创木脂或联苯胺化学法;应用抗人血红蛋白抗体免疫法作隐血试验,不受食物中动物血或铁剂等药物干扰,减少假阳性结果。

二、血、尿常规:大肠癌患者由于长期慢性出血及肿瘤生长消耗体内营养引起病人贫血,特别是右半结肠癌更易引起贫血。因此,应常规检查血常规,了解贫血状况。大肠癌患者应常规检查尿常规以了解肾功能。此外,大肠癌患者伴发糖尿病的比率高于普通人群,应注意尿糖的情况。

三、 结肠镜检查是大肠癌确诊的最好方法。通过结肠镜能直接观察全结肠的肠壁、肠腔的改变,并确定肿瘤部位、大小及浸润范围,取活检可获确诊。一般采用中、长型结肠镜进行详细检查,因为结肠癌可以表现为多发性,或者伴有有癌变危险的腺瘤性息肉。60cm纤维结肠镜方便安全,多用于普查,因约2,3大肠癌在直肠、乙状结肠。

四、 大肠癌的x线钡剂灌肠最好采用气钡双重造影,可发现充盈缺损、肠腔狭窄、粘膜皱襞破坏等征象,显示癌的部位和范围。对结畅镜检查因肠腔狭窄等原因未能继续进镜者,钡剂灌肠检查对肠镜未及肠段尤为重要。钡剂灌肠对肿瘤定位较肠镜准确,但对小的病变较易漏诊,故两种检查方法有互补作用。

五、其他影像学检查CT主要用于了解火肠癌肠外浸润及转移情况,有助于进行临床病理分期,以制定治疗方案,对术后随访亦有价值。近年超声结肠镜应用,可观察大肠癌在肠壁浸润深度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术前癌的分期颇有帮助。

1.超声显像:

——经腹壁检测大肠肿瘤的要点

大肠肿瘤梋肠壁环形增厚型、肠壁局限性增厚型、草伞型和乳头型4种超声影像特征。

超声所证实的肠壁增厚并非恶性病变的特异征象。因此必须结合临床表现鉴别炎性增生、肠壁水肿和肠套叠(显示靶形及“双环状”)。

——经直肠检测

直肠腔内超声检测能清楚显示肠壁5层结构。除提供肿瘤大小、形态及与肛门距离外,尚可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及周围受侵情况。此法方便迅速,无侵袭性。

2.CT及MRI检查:CT及MRI检查主要适合于了解肿瘤对肠管外浸润的程度及有无局部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可为术前分期及术后复查提供依据。CT、MRI对诊断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有一定的价值。

3.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达到回盲部,并可观察到全部结肠,可以在直视下钳取可疑病变或收集冲洗或擦刷下来的脱落细胞进行检查。可使检查准确率达80~90%。

六、其他检查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_mbryonic anttigen,cEA)对大肠癌的诊断不具有特异性,但定量动态观察,对大肠癌手术效果的判断与术后复发的监视,均有价值。大肠癌经手术将癌完全切除后,血清CEA逐渐下降,如有复发可再度升高。有人根据大肠癌与癌前病变的结肠分泌粘液可出现T-抗原表达这一特征,提出了直肠粘液T-抗原试验,方法简便,可作为筛检大肠癌的一种方法。

七、细胞学及病理学检查:纤维肠镜活检可发现癌细胞;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可证实。

八类高危人群需警惕肠癌

有大肠癌家族史:如果亲人患过胃癌或肠癌,你必须定期做肠镜检查,因为你的胃肠癌发病率是其他无家族史人的4~5倍。

40岁以上人群:肠癌的发生与长期高脂饮食、酗酒、食物过于精细有明显关系。

大肠癌 手术 后人群:以前患过大肠癌,那么,终身要定期做肠道检查。大肠癌手术后3~5年的复发率为30%~40%。

大肠息肉 经肠镜下电灼术后:大肠癌多由 息肉 变化而来,且大肠息肉复发率很高,若不及时复查,容易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有大肠癌家族史:如果亲人患过 胃癌 或肠癌,你必须定期做肠镜检查,因为你的胃肠癌发病率是其他无家族史人的4~5倍。

有大肠息肉家族史:息肉有遗传倾向,而大肠息肉又是肠癌的主要发生因素。

患 溃疡 型结肠炎:该病是肠癌的癌前期病变,癌变概率高,要重视。

患血吸虫性直肠 肉芽肿 :这类病人是肠癌的癌前期病变,要警惕。

胆囊切除术后:肝脏储存胆汁的功能降低,可增加胆汁酸对肠道的刺激,增加肠癌发生率。

怎么检查有没有大肠癌 大肠癌早期怎么治疗

大肠癌早期的治疗,一二期的患者是以根治性手术为主,再根据具体的术后病理分期,针对那些有复发高危风险的患者做术后的辅助治疗,比如说脉管癌栓,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肿瘤侵犯到具体哪一层,根据这些术后病理情况来决定要不要做术后的辅助化疗。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

大肠癌的病因

1、逐渐加重的腹胀、腹痛

原因是由于肠道功能紊乱,或者肠道梗阻而致。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多为隐痛或胀痛,还有渐渐加重的趋势。

2、间断便血

因病变距肛门较近,所以血色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且往往是血便分离。只在出血量较多时,才可见大便呈棕红色、果酱样。右半结肠癌病人中肉眼可见的便血者占36。5%。

3、贫血

当长期慢性失血,超过机体造血的代偿功能时,病人便可出现贫血表现,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贫血加重。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 如何预防大肠癌 大肠癌的预防方法

如何预防大肠癌

1、定期做筛检

因为大肠癌形成的时间会很长,所以在如果能在早期检查出肠内存在息肉,就可以早息肉未变成肿瘤之前切除,因此定期身体检查可预防肠癌的形成。

2、脂肪与红肉

大肠癌的发生与动物脂肪和肉类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高脂射入的妇女与低脂妇女相比大肠癌相比大肠癌风险增加32%,而肉类中摄入红肉是大肠癌发生的一个强的危险因素,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特别是尽量少吃煎烤后的棕色肉类,有助于大肠癌的发生。

五种情况必须警惕大肠癌

1、肠刺激症状和排便习惯改变:便频、腹泻或便秘、有时便秘和腹泻交替、里急后重、肛门坠胀、腹隐痛等等。

2、便血:有时鲜红,有时暗红,一般间歇性出现,有时为粘液血便。

3、肠梗阻:是大肠癌晚期的表现。

4、腹部摸到肿块:通常意味着肿瘤已发展到一定程度。

5、贫血、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通常是晚期表现。

大肠癌的早期表现多不明显,易被忽视,容易误诊和漏诊。建议凡20岁以上有以下表现:1)近期出现持续腹部不适、隐痛、气胀;2)大便习惯改变、出现便秘或腹泻、或两者交替;3)便血;4)原因不明的贫血或体重减轻;5)腹部肿块等,应考虑结直肠癌(大肠癌)的可能性,建议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以明确或排除诊断。

大肠癌的诊断主要根据上述表现以及医生的体检,并进行必要的检查,比如肠镜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CT或磁共振检查、血肿瘤标志物检查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进行肠镜检查并取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是最终确诊的金标准,然后是分期,视情况进行必要的基因检测以明确分子分型以指导后续的治疗。

大肠癌确诊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大肠癌贫血是第几期

大肠癌的分期,临床上是用TNM分期,T是指的原发肿瘤,它是根据肿瘤侵犯到了肠壁的哪一层来分期的。N指的是有没有区域的淋巴结的转移,以及淋巴结转移的个数来分期。M是指有没有远处脏器,比如说肝脏、肺脏、 骨头等远处器官的转移。根据TNM分期的情况,再决定是一到四期当中的哪一期。贫血跟大肠癌的分期是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贫血是肿瘤病人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但是它并不影响大肠癌的分期。

肿瘤7项能检查大肠癌吗

1.粪便隐血试验粪便隐血试验是大肠癌早期发现的手段之一。由于大肠癌常因粘膜糜烂溃疡而呈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因此可利用简便易行的便潜血试验监测大肠癌。早期的便潜血试验为化学呈色方法,常用试剂为联苯胺或愈创木脂等,近年来逐渐被特异性更强的免疫潜血试剂所取代。但由于便潜血试验并不能区分癌性和非癌性出血,故目前多用于作为大规模人群大肠癌普查的初筛手段。但少数早期癌亦可呈假阴性结果而致漏诊。据统计,大肠癌患者中百分之50到60、大肠息肉患者中百分之30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粪便隐血试验系非特异性诊断方法,任何情况引起消化道出血时均可导致粪便隐血试验阳性。但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粪隐血试验可以从“健康”人群及高危人群中检出可疑大肠肿瘤的患者,为进一步检查提供高危靶人群,因此粪隐血试验仍是目前大肠肿瘤普查和筛检的最常用的方法。结肠癌表面易出血。一般的大便隐血试验只要消化道内有2ml左右的出血就可出现“阳性”。Hardcastle报道用大便隐血试验检查的方法在无症状的人群中普查大肠癌,阳性者再进一步做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在普查组中发现的大肠癌病人2/3系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而检出,但有1/3的病例因隐血检查阴性而漏诊,在日后出现症状后再检查发现。文献中肠镜检出的腺瘤中大便隐血试验百分之65到70呈阴性,检出的大肠癌中大便隐血试验百分之38到50呈阴性。可见大便隐血试验阴性不能除外大肠腺瘤或癌的可能。Hardcastle在无症状的人群中以大便隐血试验筛查时,有百分之2的人隐血阳性,阳性者中进一步肠镜等检查,其中百分之10发现患大肠癌。可见欧美国家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中大肠癌检出率颇高。因此欧美临床医师对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很重视而作肠镜检查。我国多数地区因胃癌远比大肠癌多见(约为3∶1),临床医师对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往往可反复做胃镜或GI检查,却忽视了肠镜检查的必要,因此常导致大肠癌诊断的延误。国际上几个著名的普查结果显示,采用粪便隐血试验的普查筛检可使大肠癌死亡率下降百分之15到43。

2.癌胚抗原(CEA)检查CEA不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既有假阳性又有假阴性。早期病人阳性率较低,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中百分之50其CEA高于正常。因此不适宜做普查或早期诊断用。但对估计大肠癌的预后和诊断术后复发方面有一定的帮助。美国纽约纪念医院Zeng等报道,114例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病人术前血清CEA<5ng/ml,根治性切除后有32例复发,其中百分之44的病人在复发时CEA升高至5ng/ml以上。有远处转移者血清CEA升高远比局部复发时为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临床资料显示,虽然有相当的病人(包括Ⅲ期、甚至部分Ⅳ期的病人)术前CEA检查均属正常,但一旦术后随访过程中发现CEA持续性升高,则百分之90以上和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有关。有时CEA升高可在临床症状发生前5~7个月即出现,故此随访时的CEA检测十分必要。类似的检测指标还包括CA50、CA19-9、CA72-4、CA242等。一般这些指标应同时检查,因为病人可几项同时出现异常,也可仅一项出现异常。为此,有人主张在随访中如发现CEA等持续升高即可争取行开腹探查,以提高复发灶的切除率与治愈率。大多数大肠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常升高,超过50μg/ml。但该试验的特异性并不强,在一些非消化道肿瘤及良性病变,血清水平亦可升高。此外,CEA对早期结肠癌和腺瘤性息肉敏感性较差,因此将其用于早期大肠癌检测,效果并不明显。1982年Magagi等利用人结肠癌细胞系免疫小鼠制备的CA19-9,可以识别有高度癌特异性的唾液神经节苷脂,结果发现百分之19到40结直肠肿瘤水平升高。但它对胃胰肝胆管的敏感性更强,作为大肠癌血清学检测,并不比CEA敏感。

其他如大肠癌相关抗原的检测、鸟氨脱羧酶及血清唾液酸含量的测定,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等等,研究表明有一定效果,但应用于临床,其特异性、敏感性尚待进一步提高。

对于上述的几种检查方案只是所有检查的最主要的两种,所有说在平时的检查中如果这两种检查不准确的话是需要进行其他更精密的检查的。当然也不要觉得自己一定患有大肠癌的,这种属于心理的疾病了。

肠癌的概述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

大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虫病、盆腔放射、环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钼)、吸烟等有关。

大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随着癌肿发展,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伴或不伴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肿瘤因转移、浸润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变。大肠癌因其发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从大便中发现癌症的信号

除了饮食习惯的优劣,大肠癌也受到疾病和遗传因素的影响。比如家中父母有多发性息肉的,就应予以高度重视;本身肥胖,有炎症(结肠慢性炎症)、息肉以及胆囊结石等病的人,也应对大肠癌提高警惕。

今年“世界癌症日”时,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防癌果蔬推荐量,为每天食用2份水果5份蔬菜,可以大大降低肠癌风险。柳建中建议,应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魔芋、大豆及其制品、藻类等,注意补充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或不吃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如油、肥肉、动物内脏、鱿鱼、墨鱼、鸡蛋黄,以及棕榈油和椰子油等。植物油(包括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限制在每人每日20—30克左右(约合2—3汤匙);在烹调过程中,避免将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油过度加热(包括烹调温度过高及加热时间过长)。每日保持适量的体育运动;保持正常的体重。

找出大便中的癌信号

虽然现在大肠癌的发病率在不断攀升,但只要能早期发现,大肠癌的治愈率还是非常高的。我们不妨从大便中监测早期信号:

便血。从临床上接触的病例来看,80%的大肠癌患者,都有便血的情况。所以,便血是大肠癌早期最重要一个信号。可惜的是,许多人对此并不重视,或者是觉得便血不过是因为大便干燥所致,或者索性就把它当作痔疮来治,结果最后耽误了治疗。

大便习惯改变。原来有规律的大便突然出现便次增多、腹泻、里急后重、便不净感等。

大便性状改变。变扁、变细或不规则,另外大便中带有脓血、黏液或暗红色大便。

不明原因的贫血。有不少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去血液科却查不出任何病因,一直当做缺铁性贫血治疗,其实这也可能是大肠癌的信号。

此外,根据大肠癌发生部位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右半结肠主要以全身症状为主:包括消瘦、贫血、右侧腹部不适等。而左半结肠主要以梗阻症状多见:包括腹痛、腹胀、偶尔会触及到肿物。

因此,大家平时一定要仔细留意自己的大便,一旦发现有异常,并且持续超过1周,必须及时就医,到医院做大便潜血和肛门指诊等检查,明确诊断。

肠癌筛查做得太少

想要早发现大肠癌,筛查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

“一般来说,大便潜血、钡灌肠、结肠镜都可以作为筛查大肠癌的手段。但是国内目前做筛查的人还不多。”赵军介绍说,和结肠镜检查相比,大便潜血检查和钡灌肠的准确度都不很高,虽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最好的筛查方法还是做结肠镜,并且可以检查兼治疗,有息肉还能当场切除。但问题是,结肠镜检查的确比较痛苦,而目前国内无痛肠镜开展得还不够广泛,加之有一定的危险,所以真正去做结肠镜筛查的人还是太少。

无论多痛苦,有遗传史,或是伴侣有得大肠癌的,就应该在40岁以后定期筛查。“大肠癌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一起生活的人,比如夫妻,饮食习惯等也会比较相似。如果一方得了大肠癌,另一方就要格外留神。即便伴侣没有患病,觉得生活不健康,比如常吃高脂食物、久坐不动者,50岁后也该及时做筛查。”

最让专家们觉得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病人的救治情况还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患者在手术前后没有用足疗程,随意中止和改变化疗频率,甚至一些医生的处方不规范,都会造成问题。“因此,规范化治疗才是提高疗效的最佳途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苏展教授介绍说,除了传统的手术治疗,近年来,结直肠癌的治疗得到飞速发展,高效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不断涌现。“因此,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大肠癌,患者一样能活得又长又好。”

注意办公室一族久坐易得大肠癌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是大便带血

大肠癌的第一个症状是大便带血,但出现这种情况,人们总认为是痔疮造成的。久坐的人最容易发生痔疮,因而民间也有“十人九痔”的说法。许多人认为痔疮无关紧要,不出血就好了,忽视了大便带血是大肠癌最初的主要症状之一。发现自己大便带血,一定要到医院作检查。

大肠癌除了有明显的大便带血外,还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粪便黏液增多、便不净及便后肛门坠胀等;腹痛也常见,但在患病早期不剧烈,只是隐隐作痛。腹部包块是早期信号,约占1/3,特别是右侧结肠癌;40岁以上的人,当有原因不明的贫血和体重减轻时,再有以上几点的出现,则应考虑大肠癌。

总之,长期久坐的人应提高警惕,尽量克服久坐的不良习惯。适当增加活动的时间。

相关推荐

​办公室久坐警惕患大肠癌

我们可能都会认为大肠癌老年人的病,年轻人不会患上这个病。其实并不这样的。医学专家提醒:大肠癌早期常无症状,直到出现便血、腹痛、腹泻等症状时,已属中晚期。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据对美国洛杉矾地区29009多名男性癌症患者的调查,发现从事体力活动越多,大肠癌发生率越低,而从事低度活动者的大肠癌发生率为从事高速活动者的1.6倍。研究发现,与体力活动有关的大肠癌中,以结肠癌最为明显。所以,提醒那些在办公室久坐不动的人,要保持健康必须坚持适度的体力活动和运动,这样才能减少或避免大肠癌的发生。 大肠癌

便秘推波助癌

人的粪便中含有一种致癌物,医学上称为“二级胆酸”,它来源于肝脏分泌的胆汁,并驻留于粪便中,便秘者肠腔中的“二级胆酸”长期与肠粘膜接触,便增加了其不断刺激粘膜的机会。从这个角度讲,便秘者易于诱发大肠癌。当然,粪便中除了“二级胆酸”以外,还有许多被消化以后的食物残渣和细菌。细菌产生的毒素以及被细菌酵解的有毒产物,由于便秘而长时间停留在肠腔,对肠粘膜的刺激和部分水溶性物质的吸收均对人体有不利的影响。为此,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的发生,在大肠癌的预防上也有一定意义。 美国医学家对大肠癌患者和非大肠癌患者的对

便秘推波助癌

便秘不光难受也会助癌 在中国,据估计每10个人当中就会有1人受便秘影响,尤其年轻女性,便秘的患病率正在明显增加。便秘指便次太少或排便困难、便干等表现而言。便秘会不会增加大肠癌的机会呢? 李世荣主任作了详细解释,人的粪便中含有一种致癌物,医学上称为“二级胆酸”,它来源于肝脏分泌的胆汁,并驻留于粪便中,便秘者肠腔中的“二级胆酸”长期与肠粘膜接触,便增加了其不断刺激粘膜的机会。从这个角度讲,便秘者易于诱发大肠癌。当然,粪便中除了“二级胆酸”以外,还有许多被消化以后的食物残渣和细菌。细菌产生的毒素以及被细菌酵

早期肠癌的症状

大肠癌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 肠癌的早期症状表现: 1、消化道症状:腹胀、不适、消化不良小肠癌最早期的症状。随后会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便前腹痛等,甚至会出现血便。 2、中毒症状:中毒症状一般表现为贫血、低热、精神不振、四肢乏力、消瘦、浮肿等,以贫血、消瘦最为显著,一般

直肠癌会遗传吗

高动物脂肪诱发肠癌 据了解,肠癌通常指的就大肠癌,因为小肠生癌的概率极低。大肠癌又可分为结肠癌与直肠癌两部分。医师说,从大肠癌的病例来看,肥胖与大肠癌的发病有相关性,因此,大肠癌的发病原因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本多吃蔬菜和谷物的中国人现在开始吃大量的肉类食品及奶制品。高热量、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等摄入过多,纤维素和维生素等明显缺乏,都增加了大肠癌的发病率。 专家指出,从饮食中摄入的动物脂肪越多,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质的危险性就越大。高脂肪饮食可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后者对肠道黏

如何诊断大肠癌

相信很多朋友都都知道大肠癌,很多患者在早期的时候把大肠癌误诊其他病症,从而耽误了治疗,特别30岁以上的人群,所以一定要做好大肠癌的诊断工作,那么大肠癌的诊断方法都有哪些呢? 大肠癌的诊断与鉴别 大肠癌的临床诊断 1、凡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大便变扁,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腹部不适,便血,均应疑有肠癌的可能,并及时行直肠指检或内镜检查。 2、对有原因不明的缺铁性贫血、消瘦、乏力等患者,要考虑大肠癌慢性失血的可能,应作大便潜血检查证实,必要时行x线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检查。 3、成人出

排便困难怎么检查

排便困难常见的病因有习惯性便秘、神经系统病变、结肠肿瘤等。急性的排便困难多由于急性感染或由肠梗阻引起。 1、习惯性排便困难 病史中一般有偏食、不吃蔬菜或饮食过于精细的习惯,或自幼未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厕所不方便或工作环境对排便不便,情绪紧张对习惯性便秘也有影响。 2、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临床上有三种表现类型:结肠痉挛、慢性间断性无痛性水泻、便秘与腹泻交替。 3、泻药性肠病 患者为了排便通畅,开始应用泻药,长期应用造成排便对泻药的依赖性称为泻药性肠病。 4、大肠癌 大肠癌包括结肠和直肠癌。大肠癌的早期

大肠癌早期信号竟

大肠癌种“富贵病” 大肠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其中直肠癌较常见,约占60%左右。也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普外科主任嵇振岭教授嵇振岭教授指出,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加上运动量太少,导致肠胃蠕动速度减缓,容易引发便秘。而且多吃高脂肪食物还会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对肠道黏膜形成刺激和损害。身体长期处在这种刺激和损害之中,就容易诱发结肠癌。另外,肥胖人群也大肠癌高危人群。 大肠癌的早期信号 湖南省肿瘤医院肠道外科主任江勃年介绍,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大肠癌

如何发现肠癌

大肠癌一种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由于预防措施及健康教育奏效,美国大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现处于下降阶段;而中国大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则处于快速上升阶段。 结直肠癌(即大肠癌)的症状较隐匿,在疾病的早期,甚至疾病的晚期阶段,患者可没有明显的局部症状,以至于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到中晚期,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肠道的健康检查尤显重要。 而早期的大肠癌没有特异性症状,应如何通过体检早期发现大肠癌呢? 直肠指检 医生可以通过最简单直接的触诊和观察来判断肛肠疾病,超过半数的大肠癌发生在直肠,而80%的直肠癌属于中低位,直肠

肠癌晚期有哪些症状呢

1、大肠癌的晚期症状持续或反复发生脓血便,按炎症服用消炎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2、排便习惯改变或粪便形态改变,包括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常为大肠癌最早出现的症状。 3、大肠癌的晚期症状便血或粪便带鲜血不能以痔疮来解释,粪便检查反复多次或持续隐血的大肠癌患者。 4、持续2周以上的原因不明的下腹部疼痛伴下坠感。因病变可使胃肠反射加强,出现餐后腹痛的大肠癌患者,这就大肠癌的晚期症状。 5、原因不明的贫血和体重减轻,这也大肠癌的晚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