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林退烧药服用间隔时间是多少?可知道是因为什么
美林退烧药服用间隔时间是多少?可知道是因为什么
美林退烧药的用药间隔时间是6-8小时,一天24小时用药不要超过4次,孩子发烧38.5摄氏度才开始使用美林退烧药。孩子发烧不能急,38.5摄氏度以前不要急于用药,用药间隔时间至少6小时,6小时内不要急于重复给药。为什么美林退烧用药间隔时间是6-8小时呢?美林布洛芬的工艺将布洛芬制成微米级的退热微粒子,退热起效就快,退热持续的时间能达到6-8小时,所以才应该每6-8小时重复使用一次。为什么6小时内不要急于重复给药?家长自己缩短用药间隔时间,会造成药物积累,造成孩子药物代谢负担,为了让孩子安全退烧,就要遵照说明书指示,每6-8小时给药一次。
科学服用宝宝退烧药的5原则
38.5°C以下通常不必用药。一般腋下温度超过37.2°C定义为发烧。对于绝大多数3个月以上的宝宝以及成人而言,轻度发烧本身并不危险。腋下温度38.5°C以下的患者,如果精神状态尚好,学习、工作未受影响,没必要用药。此时,可用物理降温方法,包括洗温水澡或用温水浸过湿热的毛巾擦拭身体。
普通发热建议只用1种药。安全性高的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必理通等)是退烧药首选,适用于3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合理使用安全性高,但过量使用可能造成肝脏损害。布洛芬(如美林、芬必得等)退烧作用较强,会导致大量出汗,不适用于有脱水症状者,肾功能不好者也要慎用。
当一天只需要服2~3次退烧药就能缓解时,最好只用1种药。因为每增加一种药品,就会使吃错药的风险增加一倍。同时,一旦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很难鉴别是哪种药物导致的,会增大治疗的难度。退烧药起效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0.5~2小时内见效。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服布洛芬后开始出汗,服对乙酰氨基酚后哭闹减轻(可能是头痛等症状减轻),证明药开始起效了,不要急着加药或者换药。
高烧不退交替使用退烧药时,注意间隔时间。如果正确用药仍然持续高烧不退时,可以考虑两种退烧药交替使用。例如对乙酰氨基酚用了2小时后烧没退下来,但其最小用药间隔是 4小时,这时,不能再用对乙酰氨基酚,只能将另一种退烧药布洛芬与其交替用。服两种药的最小间隔时间是2小时。因为通常一种退烧药吃进去后,大约需要2小时才能达到有效治疗效果,如果2小时后体温仍然维持在38.5°C以上,可以理解为某一种药不能有效退烧,这时才需要和另一种药交替使用。两种退烧药交替使用时,每天分别最多用4次。
吃药退烧时要多喝水,这样能加快排泄,有利于带走体内热量。用药同时也可配合物理降温,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宝宝病毒感染发烧吃什么药
退烧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林等)、布洛芬(美林等)这两款儿科医生使用最广,临床安全性较高的药物。用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服用一类退烧药的时间别太长,发烧超过两天最好换用另一类药。服用泰诺林和百服宁,一天不能超过4次,每次间隔最少4小时。抗病毒治疗,可让宝宝口服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成药,如双黄连等。若宝宝病毒感染发烧超过38度可用含布洛芬的复方制剂或尼美舒利降温,这些药物不能维持一整晚的降温效果,建议家长可备盒小儿退热栓,在宝宝临睡前肛用,可防止夜间体温突然升高出现的高热惊厥。但如果宝宝的体温口服药物不可以控制,必须进行输液治疗。
有很多家长比较心急,给宝宝混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退烧药物,用了口服药半小时没退烧,又加栓剂,然而各种药物的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药效重叠。结果烧退得太猛太急,使得体温速降至36摄氏度以下,又产生新的问题。家长可以选定一种退烧药,熟悉它的使用剂量和间隔时间,使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宝宝发烧吃什么药
一般来说,孩子发烧不超过38.5℃,建议只用物理降温,但如超过38.5℃或孩子有惊厥史,要及时用退烧药。家长们最好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林等)、布洛芬(美林等)这两款儿科医生使用最广,临床安全性较高的药物。那么在服药的时候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1、服用时,需注意两者剂型的差别:对乙酰氨基酚类的百服宁、泰诺林等有滴剂、口服液、咀嚼片三种剂型;布洛芬类的美林,对儿童只有滴剂和口服液两种剂型。1岁之前的婴儿,最好用滴剂,因为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
2、在滴剂的用量上则要按体重选择。一般6~11个月的婴儿,对应体重为5.5~8公斤,用1滴管的退烧药。12~23个月的婴儿,体重在8.1~12公斤左右,吃1.5滴管。
3、2岁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烧药。再大一点的孩子可用片剂,这种像饼干一样的水果味咀嚼片,孩子不会拒绝服用。此外,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烧药,对患儿刺激性和副反应较大,吲哚美辛(消炎痛)类药,对胃部刺激较大,不建议使用。
4、用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服用一类退烧药的时间别太长,发烧超过两天最好换用另一类药。服用泰诺林和百服宁,一天不能超过4次,每次间隔最少4小时。
小儿发烧的药物选择
孩子发烧不超过38.5℃,建议只用物理降温,但如超过38.5℃或孩子有惊厥史,要及时用退烧药。父母最好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林等)、布洛芬(美林等)这两款儿科医生使用最广,临床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这两类退烧药虽属两种不同类型,但作用都是解热镇痛。服用时,需注意两者剂型的差别:对乙酰氨基酚类的百服宁、泰诺林等有滴剂、口服液、咀嚼片三种剂型;布洛芬类的美林,对儿童只有滴剂和口服液两种剂型。1岁之前的婴儿,最好用滴剂,因为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
在滴剂的用量上则要按体重选择。一般6~11个月的婴儿,对应体重为5.5~8公斤,用1滴管的退烧药。12~23个月的婴儿,体重在8.1~12公斤左右,吃1.5滴管。
2岁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烧药。再大一点的孩子可用片剂,这种像饼干一样的水果味咀嚼片,孩子不会拒绝服用。此外,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烧药,对患儿刺激性和副反应较大,吲哚美辛(消炎痛)类药,对胃部刺激较大,不建议使用。
用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服用一类退烧药的时间别太长,发烧超过两天最好换用另一类药。服用泰诺林和百服宁,一天不能超过4次,每次间隔最少4小时。
宝宝发烧吃什么药
宝宝发烧可以吃药吗?宝宝发烧吃什么药好呢?对此,儿科医生表示,孩子发烧不超过38.5℃,建议只用物理降温,但如超过38.5℃或孩子有惊厥史,要及时用退烧药。父母最好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林等)、布洛芬(美林等)这两款儿科医生使用最广,临床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1、前言说到的这两类退烧药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类型,但作用都是解热镇痛。服用时,需注意两者剂型的差别:对乙酰氨基酚类的百服宁、泰诺林等有滴剂、口服液、咀嚼片三种剂型;布洛芬类的美林,对儿童只有滴剂和口服液两种剂型。1岁之前的婴儿,最好用滴剂,因为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
2、在滴剂的用量上则要按体重选择。一般6~11个月的婴儿,对应体重为5.5~8公斤,用1滴管的退烧药。12~23个月的婴儿,体重在8.1~12公斤左右,吃1.5滴管。
3、2岁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烧药。再大一点的孩子可用片剂,这种像饼干一样的水果味咀嚼片,孩子不会拒绝服用。此外,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烧药,对患儿刺激性和副反应较大,吲哚美辛(消炎痛)类药,对胃部刺激较大,不建议使用。
4、用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服用一类退烧药的时间别太长,发烧超过两天最好换用另一类药。服用泰诺林和百服宁,一天不能超过4次,每次间隔最少4小时。
宝宝退烧药怎么吃
1、注意用药计量:
1岁之前的婴儿,最好用滴剂,因为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在滴剂的用量上则要按体重选择。一般6~11个月的婴儿,对应体重为5.5~8公斤,用1滴管的退烧药。12~23个月的婴儿,体重在8.1~12公斤左右,吃1.5滴管。
2岁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烧药。再大一点的孩子可用片剂,这种像饼干一样的水果味咀嚼片,孩子不会拒绝服用。此外,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烧药,对患儿刺激性和副反应较大,吲哚美辛(消炎痛)类药,对胃部刺激较大,不建议使用。
2、注意用药时间
用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服用一类退烧药的时间别太长,发烧超过两天最好换用另一类药。服用泰诺林和百服宁,一天不能超过4次,每次间隔最少4小时。
3、退烧药不要混合吃
不同的药对应不同的发热原因,妈妈们别偷懒,想着每样都吃一点,可以更好的退烧,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滴!
是否给孩子吃退烧药,需要权衡一番利弊。药物当然可以改善孩子的病情,让宝宝舒服点儿;但也很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个月以内的婴儿禁止使用任何退热药品。在一般情况下,药物退热治疗应该只用于高烧的孩子。服用的方法和剂量一定要按医生的要求去做。
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常有很多家长给孩子混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退烧药物,有些性急的父母,用了口服药半小时没退烧,又加栓剂,然而各种药物的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药效重叠。结果烧退得太猛太急,使得体温速降至36摄氏度以下。又产生新的问题。家长可以选定一种退烧药,熟悉它的使用剂量和间隔时间,使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4个月宝宝发烧能吃药吗
4个月宝宝发烧能吃药吗?宝宝免疫力低,发烧的时候吃药会不会影响身体呢?相信这是许多妈妈最担心的事了。其实,只要在医生正确的指导下,给宝宝服用退烧药是没有问题的。
1、要是4个月宝宝发烧用过物理降温还得不到效果,妈妈们就要考虑利用药物降温。
2、虽然提醒各位父母注意的是,宝宝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物。
3、用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服用一类退烧药的时间别太长,发烧超过两天最好换用另一类药服用。
4、服用退烧药物一天不能超过4次,每次间隔最少4小时。像美林、泰诺林这些退高烧比药物比较好。如果孩子发烧达38.5度以上用美林退热比较快,如果38到38.5之间用泰诺林比较好。如果是低烧这两种都不要用,用一般的退烧药就可以。像一般酚黄那敏等宝宝感冒药也都有退热效用的。
在这里提醒各位,4个月宝宝发烧后,最好是马上送院治疗,千万别乱给宝宝喂食药物。
宝宝发烧吃什么药
1、前言说到的这两类退烧药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类型,但作用都是解热镇痛。服用时,需注意两者剂型的差别:对乙酰氨基酚类的百服宁、泰诺林等有滴剂、口服液、咀嚼片三种剂型;布洛芬类的美林,对儿童只有滴剂和口服液两种剂型。1岁之前的婴儿,最好用滴剂,因为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
2、在滴剂的用量上则要按体重选择。一般6~11个月的婴儿,对应体重为5.5~8公斤,用1滴管的退烧药。12~23个月的婴儿,体重在8.1~12公斤左右,吃1.5滴管。
3、2岁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烧药。再大一点的孩子可用片剂,这种像饼干一样的水果味咀嚼片,孩子不会拒绝服用。此外,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烧药,对患儿刺激性和副反应较大,吲哚美辛(消炎痛)类药,对胃部刺激较大,不建议使用。
4、用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服用一类退烧药的时间别太长,发烧超过两天最好换用另一类药。服用泰诺林和百服宁,一天不能超过4次,每次间隔最少4小时。
宝宝发烧38.8应该怎么办?
如果超过38.5度物理降温无效可以考虑使用退烧药,可以美林退热。使用退烧药最少间隔时间喂4个小时不要频繁食用。如果孩子退热后反复发烧最好去医院查找病因针对治疗。
发高烧的孩子,必须以出汗的形式去蒸发热能以致消耗大量水分。因此,发烧期间的孩子,最需要补充的是水分而非食物。
发热期的饮食,必须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以下的饮食,对高烧的孩子较为适合:
代乳粉:主要为植物蛋白,营养与牛奶相似,但易消化及吸收,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及需要稀释饮用。
小米粥:以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为主,不但营养丰富,热量适中,最适合病弱的幼儿食用。
新生儿发烧能吃药吗
孩子发烧不超过38.5℃,建议只用物理降温,但如超过38.5℃或孩子有惊厥史,要及时用退烧药。父母最好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林等)、布洛芬(美林等)这两款儿科医生使用最广,临床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这两类退烧药虽属两种不同类型,但作用都是解热镇痛。服用时,需注意两者剂型的差别:对乙酰氨基酚类的百服宁、泰诺林等有滴剂、口服液、咀嚼片三种剂型;布洛芬类的美林,对儿童只有滴剂和口服液两种剂型。1岁之前的婴儿,最好用滴剂,因为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
在滴剂的用量上则要按体重选择,一般6~11个月的婴儿,对应体重为5.5~8公斤,用1滴管的退烧药。12~23个月的婴儿,体重在8.1~12公斤左右,吃1.5滴管。
2岁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烧药。再大一点的孩子可用片剂,这种像饼干一样的水果味咀嚼片,孩子不会拒绝服用。此外,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烧药,对患儿刺激性和副反应较大,吲哚美辛(消炎痛)类药,对胃部刺激较大,不建议使用。
用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服用一类退烧药的时间别太长,发烧超过两天最好换用另一类药。服用泰诺林和百服宁,一天不能超过4次,每次间隔最少4小时。
我家小孩经常发烧,怎么办呢,是不是照顾方法不对
小孩子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体温调节能力尚弱,所以小孩经常发烧属于正常现象,谁家小孩在成长过程中还不得烧上几回,退烧方法也都是实战总结来的,其实回头看看,照顾方法也就是多喝水,物理退烧,吃退烧药。让孩子多喝水能帮助孩子退烧,还能防止脱水;物理退烧,是在发烧38.5摄氏度以下,不能使用退烧药的时候,减轻孩子的不适而选择的方法,以孩子的意愿为主,选择孩子能接受的物理退烧方法;退烧药只选儿童退烧药,美林布洛芬和泰诺林退烧药都可以,一般选择一种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