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运动注意事项 运动后注意事项
老年人运动注意事项 运动后注意事项
运动后吸烟,吸入肺内的空气中混入大量的烟雾,一方面将减少含氧量,另一方面将因供氧不足而出现胸闷、气喘、头晕、乏力等。
运动时体内大量血液分布在四肢及体表,一旦运动停止,增加的流量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这时如果洗澡,会导致血液过多进入肌肉和皮肤,而使心脏和大脑的供血不足。
运动后失水较多,往往口干舌燥,极想喝水。这时如喝下大量的冷饮,极易引起胃肠痉挛、腹痛、腹泻等疾病。
蹲下休息,会使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加深肌体疲劳。
运动时神经系统控制着肌肉活动,而管理内脏器官的神经处于抑制状态。同时,全身的血液也处于运动器官部位,内脏分布较少。这时进食,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引起功能性紊乱。
老年人如何运动呢
1、忌过度兴奋的运动
这类运动会使血液循环加快、血压急剧升高,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易导致心肌梗塞或中风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
2、忌憋气运动
人到老年,呼吸功能减弱,肺活量下降,肺泡弹性降低,憋气运动会损伤呼吸肌,甚至引起肺泡破裂而导致肺部和支气管出血。
3、忌快速、超负荷运动
快速运动或举重等超负荷运动,都会使心脏负担过重,易发生昏倒等事故,或造成骨骼变形、损伤等。
4、忌带病运动
老年人生病时,身体各器官的功能比平时更差,抵抗力更弱,此时再进行体育运动,
会加快身体体能的消耗,降低抗病能力,导致病情加重。
5、忌饭后百步走
饭后百步走,对于青壮年来说是很适宜的。但老年人尤其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饭后立即行走,则容易加重心脏负担。如果还患有冠心病,餐后胃部膨胀可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收缩,使心肌供血减少,有可能加大心肌缺血缺氧程度和范围,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倒着走路的好处 倒退走路注意事项
倒退走路动作简单,容易掌握,尤其适合中老年人运动,运动量可以根据个人的年龄和体质灵活掌握。注意每次运动后要休息一下,走动的时候可以用双手掌按摩腰眼处或摆动双臂,锻炼时应该选择平坦,安全的场地,运动的时候尽量挺胸并尽可能抬高大腿。
老年人运动的种类
1.强心运动
强心运动是指一种持续而有节律的运动,如走路、跑步、骑自行车、游泳和跳舞等。强心运动主要作用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
也就是说,你原来可以走2.5千米(5里)路,经过锻炼,现在走5千米(10里)路没问题;原来可以步行到4层楼,现在上6层楼气不喘。这就说明,通过这种运动,你的心肺功能对体力活动的耐受性增强了。同时,强心运动消耗热量,可以帮助减肥和达到能量平衡的目的。强心运动是体育运动的基础,人们平时所说的体育锻炼主要就是强心运动。
2.力量(负重)运动
与强心运动不同,力量运动主要是强壮身体的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力量运动就是负重运动,包括举杠铃、举哑铃、举重机和拉伸橡皮筋等。力量训练与强心运动一样,对减肥和保持正常体重十分有效。
举重可以强壮身体的某一部分骨骼肌,增加身体能量代谢,减少脂肪储存;可以刺激骨骼的增生,钙盐的沉积,减缓甚至逆转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力量运动还可以通过强化关节周围的肌肉,使关节的稳定性增强,减少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改善关节的功能,并对防止老年人摔倒、致残有着积极的作用。
3.柔性运动
柔性运动也叫拉伸运动,是一种松筋活骨的运动,它对保持中老年人身体的灵活性尤其重要。不像其他两种运动,柔性运动是一种放松运动,使人们原来僵硬的身体,包括腰背部、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颈椎、腰椎等部位肌腱和韧带拉松,让肢体的活动范围增加,使人觉得脚轻手健,动作利索快捷。
柔性运动可以松弛人体的肌腱和关节,使人的姿势轻柔,肢体的活动幅度正常。这是为什么一些经过舞蹈训练的中老年人,他们的体型和走路姿势较一般人来得精神。舞蹈训练的基础就是柔性的拉伸运动。
4.平衡和稳定运动
这种特殊的训练包括人体平衡,头部与手足的协调,眼与手足动作的一致性,是老年人改善身体平衡和姿势的稳定性,防止和减少摔倒的必要措施。
老年人运动养生法
戒负重练习
老年人肌肉有所萎缩,肌肉力量也明显减退;神经系统反应较慢,协调能力差,对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因此老年的运动宜选择动作缓慢柔和、肌肉协调放松、全身得到活动的练习,如太极拳、步行、慢跑等都很合适。
戒激烈运动
老年人不适宜进行比较激烈的运动,这是因为一方面老年人各器官功能下降,体力运动员慢,协调反应能力差,易发生运动损伤;另一方面,激烈的竞赛易使情绪过分激动,容易诱发意外。
戒急于求成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降低,对体力负荷的适应能力较差,因而在运动时应有较长的适应阶段。30岁以上的人,年龄每增长10岁,对负荷的适应时间约延长40%。因此锻炼时要循序渐进,对一定的运动负荷适应后再慢慢增加活动量,切忌操之过急而使活动量负荷过大。
戒变换头部位置
如前俯后仰、侧倒旁弯、各种翻滚、头低脚高、脚朝上的倒立等,都是属于头部移动的动作。这些动作会使血液向头部流动,老年人血管壁变硬,弹力又差,一旦经受不住发生血管破裂,就会造成脑溢血,重者危及生命。
戒屏气运动
老年人屏气时胸腔内压力骤然升高,使血液回心不畅,心输出量减少,因而脑的血液供应也减少,这时候容易发生头晕、目眩,严重者可发生昏厥;而屏气完毕时,血液骤然大量回心,会使心输出量骤增,血压上升,脑子血供也猛然增加,易发生脑血管意外。
老年人运动的好处
老年人运动的好处一:延缓衰老
我们可以很清除明显的看到经常运动的老年人要比不做运动的老年人要显得年轻,爱运动的老年人的器官功能相对于不运动的老年人来说也是要更好的。这是因为运动会加快老年人血液循环,能够有效的维持和保持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处于一个相对较好的状态。
老年人运动的好处二:改善人体的心肺功能
经常保证足够时间的运动是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心肌收缩功能的,提高心肌收缩功能就能够有效的促进血液的循环和新陈代谢功能的增强。美国的一个研究就表明运动是可以起到辅助治疗高血压和改善心血管功能作用,我们也可以发现常运动的老年人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是比较低。
老年人运动的好处三:调节情绪和改善心理
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因为不工作而变得无所事事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运动是可以起到调节情绪和增加生活乐趣的一件事情。一群老年人变运动变交流更能起到改善老年人心中的不良心理因素,同时运动中分泌的一种激素也会让老年人更加的轻松和开朗。
老年人运动的好处四:预防老年痴呆和骨质疏松
最新的研究认为运动对改善老年人脑功能有很重要的作用,运动可以让老年人的思想更加的集中和提高老年人的思维能力。运动可以老年人的脑处于活动状态从而有效的减少老年人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几率。运动还可以防止老年人因为骨量的流失而造成骨质疏松,因为人骨头的增长是需要靠外部的重力和阻力刺激来完成的。
老年人怎样远离运动损伤
为了避免老年人发生运动性损伤,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运动得当不但可以使老年人更好地从运动中受益,同时也能减少运动损伤给老年人带来的痛苦。那么老年人怎样才能远离运动损伤呢?专家指出,老年人的自身生理变化特点,决定了老年人在健身运动中对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应有所选择,建议老年人运动时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戒负重练习。随着老年人肌肉逐渐的萎缩,肌肉力量也会明显减退;神经系统反应较慢,协调能力差,因此老年的运动宜选择动作缓慢柔和、肌肉协调放松、全身得到活动的练习,如太极拳、步行、慢跑等都很合适。
其次,戒屏气使劲。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胸膜腔内压低于大气压,有利于静脉血液流回心脏,而屏气时胸腔内压骤然升高,使血液回心不畅,心输出量减少,因而脑的血液供应也减少,故易发生头晕、目眩,严重者可发生昏厥;而屏气完毕时,血液骤然大量回心,会使心输出量骤增,血压上升,大脑血供也猛然增加,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因此老年人运动时一定要注意呼吸顺畅和自然,切戒屏气使劲。
第三,戒激烈竞赛。老年人不适宜进行比较激烈的运动竞赛,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下降,体力运动减慢,协调反应能力差,易发生运动损伤。另一方面,激烈的竞赛易使情绪过分激动,容易诱发意外。
第四,戒急于求成。活动量过大或突然增快往往是老年人发生意外损伤的原因之一。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降低,对体力负荷的适应能力较差,因而在运动时应有较长的适应阶段。30岁以上的人,年龄每增长10岁,对负荷的适应时间约延长40%。因此锻炼时要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而使活动量负荷过大。
第五,戒头部位置变换。老年人由于运动协调性差,平衡能力弱,腿容易发软,步履缓慢,肢体移动迟钝。如前俯后仰、侧倒旁弯、各种翻滚、头低脚高、脚朝上的倒立等头部运动的动作,不适宜做,这些动作会使血液向头部流动,老年人血管壁变硬,弹力又差,一旦经受不住发生血管破裂,就会造成脑出血,重者危及生命。应避免溜冰、荡秋千及各种旋转动作。
老年人运动须知
【睡眠】老年人通过运动,一般都会改善睡眠,睡得香一些,若通过一段时间锻炼,反而失眠加重,且出现腰酸、体痛难忍,则考虑是否运动过量,应及时进行调整。【疲乏程度】疲乏程度一般说来,老年人在运动后,特别是刚开始锻炼后,会有轻重不等的疲乏感,而随着锻炼的经常化,适应性增强,疲乏感会逐渐消失。如果在健身锻炼后,不仅不觉得轻松愉快、精力充沛,反感困乏越来越重,甚至产生厌倦感,这说明运动量过大,可适当调整。【体重】老年人在健身运动的过程中,可每周测体重1~2次,最好在每周的同一时间测量,一般刚开始锻炼的人,3~4周后体重会适当下降,这是新陈代谢增强、消耗增多、脂肪减少的缘故,随后体重会相对恒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如果体重呈“进行性”下降,可能是运动过量或其他原因,应及时查明。
老年人运动养生选择慢运动
安全性是老人运动的重要前提。因此,一些强度较小、节奏较慢的休闲活动项目,如太极拳、健身操、散步、慢跑等,更适合老年人,我们姑且称这些项目为“慢运动”。
慢运动包括某些舒缓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健身操等;有一定强度的家务劳动,如做饭、拖地等;以及运动量很小,但有益身心的体育娱乐项目,如钓鱼、下棋等。
这类项目最大的优势是安全性高:老人的身体素质本就比不了年轻人,若参加剧烈的运动,极易造成身体损伤:强度太大,心肺受不了;对抗性太强,关节、肌肉撑不住。而慢运动的直接对抗性小,受伤几率低,强度不大,更适合老人的身体状态。
慢运动的第二个优势是容易坚持:一般来说,剧烈运动一次后,可能需要一周的时间恢复;慢运动则完全没有这种担忧。不仅如此,很多慢运动都融入了生活,早上的晨练,晚间的散步,平时的遛狗、买菜、做饭、拖地……当所有这些都成为生活习惯,长期坚持就不成问题了。
适合中老年人运动
1、骑车
很多女性喜欢到专门的健身房去锻炼身体,觉得在室内健身有好的锻炼氛围,大家可以一起锻炼。但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可以锻炼的,就拿最简单的交通工具自行车来说,这是再熟悉不过的交通工具了,它能确效地锻炼腿部的关节和肌肉,对踝关节也能起到锻炼的效果。
2、户外慢跑
很多女性在运动前都会选择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先小跑半小时,再开始其他项目的运动。这就充分地说明了跑步对于全身肌肉的伸展都是很有效果的,但是在人多、空气又不流通的室内跑步,其实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
3、游泳
部分女性认为长时间地泡在水里对皮肤不好,而且游泳池里人也很多,更容易传染皮肤方面的疾病,所以不喜欢游泳这项运动。但事实上游泳是一种很好的全身性运动。
俗话说:“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可见养生的重要性。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就会变差,为此,更应该注重运动养生了,为了未来的美好生活,能安享晚年都运动起来吧。
老年人运动须知
【睡眠】老年人通过运动,一般都会改善睡眠,睡得香一些,若通过一段时间锻炼,反而失眠加重,且出现腰酸、体痛难忍,则考虑是否运动过量,应及时进行调整。
【疲乏程度】疲乏程度一般说来,老年人在运动后,特别是刚开始锻炼后,会有轻重不等的疲乏感,而随着锻炼的经常化,适应性增强,疲乏感会逐渐消失。如果在健身锻炼后,不仅不觉得轻松愉快、精力充沛,反感困乏越来越重,甚至产生厌倦感,这说明运动量过大,可适当调整。
【体重】老年人在健身运动的过程中,可每周测体重1~2次,最好在每周的同一时间测量,一般刚开始锻炼的人,3~4周后体重会适当下降,这是新陈代谢增强、消耗增多、脂肪减少的缘故,随后体重会相对恒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如果体重呈“进行性”下降,可能是运动过量或其他原因,应及时查明。
老年人运动小技巧
1、踮脚走路练屈肌
踮脚走路,就是足跟提起完全用足尖走路,行走百步,这不但可锻炼屈肌,从经络角度看,还有利于通畅足三阴经。
2、卧位运动趾与踝
仰卧床上,双下肢平伸,双足一起做屈趾、伸趾交替运动30次,五趾分离、并拢30次,然后屈髋、屈膝、伸屈旋转踝关节30次,这是整套运动的准备动作。
3、侧方行走练平衡
侧方行走可使前庭的平衡功能得以强化,有预防功能失调的作用。先向右移动50步,再向左移动50步。
4、足跟走路练伸肌
这个方法就是要把自己的足尖给翘起来,然后必须药用脚跟来走路,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小腿,而且还能疏通足三阳经。因此,老年人可以经常这样做。
老年人运动养生的十个禁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老年人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养生了,而老年人运动则是保健养生的一种方式,但是老年人运动也是存在着一些禁忌的,一起来看看这些老年人运动的禁忌吧。
一忌长距离的慢跑,以及竞技性体育活动。适宜老年人的活动,有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跳绳等。
二忌大运动量锻炼。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即使身体健康,也应减少运动量。
三忌锻炼时心经超过每分钟110次。
四忌不做准备活动就开始锻炼。
五忌运动后马上休息。
六忌出现异常情况,不知对策。如出现心悸、气短、心绞痛发作等,应立即中止活动,使用硝酸甘油或麝香保心丸,如不能缓解,应火速送医院。
七忌运动后马上洗澡或进餐,以免使心脏负担过大,发生意外。
八忌饭后百步走。对于心脏病老人或可能患有脑、心血管病的大多数老人,不宜提倡饭后百步走。
九忌在人多拥挤的地方,或交通大道上锻炼。
十忌在晚间或气候变化时锻炼。
所以说老年人运动一定要遵循正确的方法,老年人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体质而定,不正确的运动方法会给您的身体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
骨质增生怎么调理
骨科专家:不提倡老年人练瑜伽
“一般情况下,并不提倡老年人练瑜伽。”专家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上很多功能都开始退化,就从骨质增生、韧带钙化、肌肉容易损伤这三个原因来看,老年人就不适合练瑜伽。尤其是有骨质增生的老年人,更加不能练瑜伽。”
第一,骨质增生大多数发生在颈椎和腰椎,是中老年的多发病,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可以预防骨质增生。但一旦得了骨质增生,由于瑜伽的运动强度很难自行控制,腰部、颈部的动作又不可避免,很容易造成损伤。
第二,肌肉的应急性比较差,在做牵拉运动时,容易肌肉痉挛。
专家建议:老年人运动强度不能过大
得当老年人熬炼的体育项目许多,可凭据年事、性别、体质状态、兴趣兴趣及四周情况条件等因素,选择相宜的项目。专家发起60-70岁之间的老年人可以游泳、打太极拳,扭扭秧歌也可以,但细致幅度不要太大,活动时间以半小时为宜。
专家说,“一般,小区里的配套运动设施都比较适合老年人,但不管做什么运动,运动强度都要视自己身体情况而定,最好结伴运动。”70-80岁之间的老年人,最好以散步为宜,80-90岁的老年人不主张强调特殊运动健身。
老年人运动养生选择慢运动
安全性是老年人运动的前提,所以选择运动方式非常关键。那么哪些运动适合老年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安全性是老人运动的重要前提。因此,一些强度较小、节奏较慢的休闲活动项目,如太极拳、健身操、散步、慢跑等,更适合老年人,我们姑且称这些项目为“慢运动”。
慢运动包括某些舒缓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健身操等;有一定强度的家务劳动,如做饭、拖地等;以及运动量很小,但有益身心的体育娱乐项目,如钓鱼、下棋等。
这类项目最大的优势是安全性高:老人的身体素质本就比不了年轻人,若参加剧烈的运动,极易造成身体损伤:强度太大,心肺受不了;对抗性太强,关节、肌肉撑不住。而慢运动的直接对抗性小,受伤几率低,强度不大,更适合老人的身体状态。
慢运动的第二个优势是容易坚持:一般来说,剧烈运动一次后,可能需要一周的时间恢复;慢运动则完全没有这种担忧。不仅如此,很多慢运动都融入了生活,早上的晨练,晚间的散步,平时的遛狗、买菜、做饭、拖地……当所有这些都成为生活习惯,长期坚持就不成问题了。
慢运动还有益于心理调节:锻炼健身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身体健康,还应兼顾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诸如下棋、钓鱼等休闲活动,就是典型的兼顾身心健康的体育娱乐项目;瑜伽等舒缓的运动也能起到缓解心理压力的效果。除锻炼心肺、体格外,反应力、平衡性、柔韧性、控制力的练习也不能忽略,因此,老人应坚持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虽然慢运动适合老人,但不能以“慢运动”彻底代替其他运动。比如老人还应进行一些力量训练,老年女性做做哑铃操,老年男性练练拉力器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户外活动,一定要避开空气污染严重的时段和地段,否则就可能锻炼不成反受害。
哪些运动适合老年人?
登高,远近皆宜
如今登高也已经不限于登山,登长城、走大桥都是不错的运动方式。需要较大体力的活动时80岁以上和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一般不参加。
骑游,时尚运动
骑着“小毛驴”周游上海已经成为时下申城一些老年人的新兴时尚运动。上海市老年人体育协会下属的老年人自行车旅游队自2007年以来已经组织了3万多人次进行市内外骑游活动。闸北区老年骑游队也是一支活跃的队伍,老人们骑游时因为经常统一着装而特别惹眼。专业人士指出,骑游作为体育旅游的一种,将老人们参与体育活动和感受大自然情趣结合起来,受到欢迎也不奇怪了。
垂钓,恬静享受
熟悉“行情”的人都知道,近来垂钓已经成为最受老年人喜爱的休闲运动之一了。国庆期间,新江湾城几百名中老年人不约而同聚集在湖周围,有许多人的装备还相当考究,专用鱼竿上还配备了雨伞、椅子,享受一份平和恬静的心态。专业人士表示,垂钓、放风筝等都是适合老年人的运动。